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应用动能定理解多段过程问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如图所示,有一个质量为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从光滑平台上的A点以初速度水平抛出,高度,到达点时,恰好沿切线方向进入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的光滑圆弧轨道,最后小物块滑上紧靠轨道末端点的木板。已知长度的木板质量为,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木板上表面与小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木板下表面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且与圆弧轨道末端切线相平,圆弧轨道的半径为,半径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不计空气阻力,)。求:
(1)小物块的初速度大小;
(2)小物块到达圆弧轨道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
(3)全程小物块对木板所做的功。

2023-11-23更新 | 620次组卷 | 4卷引用:贵州省名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联考(一)物理试卷
2 . 如图所示,一小物块B放置在长木板A上,A、B在外力作用下(未画出)静置于光滑斜面上,斜面倾角,斜面底端固定一块垂直于斜面的挡板,初始时A下端与挡板相距。某时刻撒去外力,A、B开始运动,B始终在A上未滑出且在A停止前B不会与挡板碰撞,A、B质量相等且都为1kg,A上表面粗糙,与B的动摩擦因数,A或B与挡板每次碰撞损失的动能,不计碰撞过程的时间,。求:
(1)木板A第一次与挡板碰撞前的速度大小
(2)A第一次、第二次与挡板碰撞的时间间隔
(3)B相对于A滑动的最小路程(可用根号表示)
   
3 . 如图所示,光滑轨道由水平面内的直轨道AB与竖直面内的半圆形轨道CD组成,BC点光滑无缝衔接,在C点底部放置一压力传感器(不考虑其厚度)。质量为1kg的物块P静止在A点,在恒定拉力F的作用下加速向B点运动。到达B点时撤去F,在C点进入轨道时压力传感器的示数为80.0N,之后沿半圆轨道到达D点,已知半圆轨道半径R=1m,取,求:
(1)B点的速度大小;
(2)物块到达D点时的速度;
(3)将物块P换为质量为2kg的物块Q,再次用该恒定拉力F将物块Q从A拉到B,到达B点时撤去F,Q达到的最高点到地面的距离。
4 . 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有一段不光滑的斜直轨道与光滑的圆形轨道相切,切点P与圆心O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圆形轨道的半径为R,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从斜轨道上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然后沿圆形轨道运动,A点相对圆形轨道底部的高度,小物块通过圆形轨道最高点C时,与轨道间的压力大小为。求:
(1)小物块通过轨道最低点B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
(2)小物块与斜直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图甲是某游乐场的一种“双环过山车”设施的一部分,其运行原理可以简化成图乙的“小球轨道”模型。其中AB段和圆轨道不计阻力,BCCDDEEF段平直轨道与小球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DE段的倾角α=53°,BC为两竖直圆轨道1、2的最低点,LBC=LCD=6m,LDE=1mLEF=10m,半径R1=2m。质量为m=1kg的小球(视为质点),从轨道的右侧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设小球不脱离所有轨道,且不考虑DE点的能量损失,(已知cos37°=0.8,重力加速度取g=10m/s2)试求:
(1)如果小球恰能通过第一个圆轨道,A点的高度h应是多少;
(2)要使小球不脱离第二个圆轨道,半径R2应满足的条件;
(3)要使小球最终停在EF段,A点的高度h应该设计为多少。
6 . 某校兴趣小组制作了一个游戏装置,其简化模型如图所示。在A点处用一弹射装置将质量m=1kg的小滑块以某一水平速度弹射出去,小滑块沿水平光滑直线轨道运动到B点后,进入半径R=0.1m的光滑竖直圆形轨道,运行一周后自B点滑出,向C点运动。C点右侧有一陷阱,CD两点的竖直高度差h=0.2m,水平距离s=0.6m,水平轨道BCL=2m,已知小滑块与轨道BC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小滑块从C点飞出后刚好不掉进陷阱,重力加速度。求:
(1)小滑块从C点飞出的速度大小;
(2)小滑块落在D点时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的正切值;
(3)小滑块从B点离开时,圆轨道对小滑块的支持力的大小。
7 . 一个小球从光滑固定的圆弧槽的A点由静止释放后,经最低点B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小球的动能Ek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可能是(  )

A.B.
C.D.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