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表现手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81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唐崇徽公主手痕【注】

欧阳修

故乡飞鸟尚啁啾,何况悲笳出塞愁。

青冢埋魂知不返,翠崖遗迹为谁留?

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与国谋?

行路至今空叹息,岩花野草自春秋。


【注】崇徽公主,唐朝和亲公主之一,姓仆固氏,唐朝著名将领仆固怀恩的女儿。生卒年不详。手痕:在今山西灵石。传说公主出嫁回鹘时,路经此地,以手掌托石壁,遂有手痕。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诗是一首怀古诗,诗人借古生情,结合民间传说,为崇徽公主远嫁这一历史悲剧唱出了一曲悲伤凄凉的挽歌。
B.诗从对比开始,飞离故乡的鸟儿尚啁啾鸣叫不止,而豆蔻年华的少女随着悲笳离别父母,远嫁万里之外,就更加依恋不舍了。
C.颔联中“青冢”代指崇徽公主的埋身之地。诗人在这里反用了杜甫咏王昭君的“环珮空归月夜魂”(《咏怀古迹》)诗意,一个“魂”字,使诗情变得更为深婉。
D.颈联中诗人寓于两对矛盾现象中的诘问尖锐犀利,自古罕见。议论深切痛快,而又对仗工整,朱熹推崇此联道:“以诗言之,第一等诗;以议论言之,第一等议论也。”
2.这首诗的尾联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是如何表现的?
2021-03-11更新 | 883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①簇:箭头。②星河:天河,这里指长江。③门外楼头:语出唐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指隋军已经兵临城下,陈后主却还在和妃子们寻欢作乐。④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语出唐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后庭遗曲,即陈后主所作《玉树后庭花》,被视为亡国之音。
1.简要分析上阕画线句写法上的特点。
2.王安石在结尾处化用杜牧诗句,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结尾处化用典故“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两处用意有何不同?
2021-03-31更新 | 88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馆娃宫怀古

皮日休

艳骨已成兰麝土,宫墙依旧压层崖。

弩台雨坏逢金镞,香径泥销露玉钗。

观沼只留溪鸟浴,屟廊空信野花埋。

姑苏麋鹿真闲事,须为当时一怆怀。


【注】①馆娃宫:坐落于苏州的灵岩山上,为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为西施而兴建。②皮日休,晩唐文学家、散文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③兰麝:兰与麝香,名贵香料。④弩台:弩箭发射台。⑤屟廊:春秋时吴宫廊名。⑥姑苏麋鹿:伍子胥曾劝谏吴王夫差,要他警惕越王,不然吴必亡于越,吴国宫阙楼台将荆棘丛生,野鹿漫游于姑苏台之下。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写西施已故,当年吴王为其修筑的宫殿如今已成为遗迹,为全诗奠定感情基调。
B.颔联选用“弩台”“香径”“金镀”“玉钗”等意象显示出吴宫昔日的繁华和生活的奢靡。
C.颈联承接颔联,选取砚沼、屟廊两处遗址描写其他古迹,“只”“空”流露出嘲讽之意。
D.尾联运用“荒台麋鹿”这一典故,追怀当年伍子胥对吴王夫差的谏言,表达诗人的感慨。
2.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概括。
4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金缕曲·东渡留别祖国

李叔同

披发佯狂走。莽中原、暮鸦啼彻,几枝衰柳。破碎山河谁收拾?零落西风依旧。便惹得、离人消瘦。行矣临流重太息,说相思、刻骨双红豆。愁黯黯,浓于酒。

漾情不断淞波溜。恨年年、絮飘萍泊,总难回首。二十文章惊海内,毕竟空谈何有。听匣底、苍龙狂吼。长夜凄风眠不得,度群生、那惜心肝剖。是祖国,忍孤负。


【注释】①本词写于1905年作者赴日留学之时②淞波溜:淞江水泻注不止。③苍龙:指宝剑。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以“暮鸦”“衰柳”营造萧瑟悲凉的离别氛围,写出了东渡求学的迫切心情。
B.“破碎山河谁收拾”一句,是对国家现状的叩问,也是“离人消瘦”的深层原因。
C.“恨年年”两句,化用“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悲叹往事不堪回首。
D.“长夜凄风眠不得”两句,形象写出内心的痛苦挣扎,也表达出诗人远大的理想。
2.“愁黯黯,浓于酒”一句,以酒写愁,化虚为实。下列诗句没有使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     
A.问余别恨知多少,落花春暮争纷纷。(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B.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李商隐《端居》)
C.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冯延巳《蝶恋花》)
D.春愁离恨重于山,不信马儿驮得动。(石孝友《更漏子》)
3.本词对爱国情感的抒发兼具缠绵与豪放,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2021-04-14更新 | 910次组卷 | 4卷引用:2021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尉佗楼

许浑

刘项持兵鹿未穷,自乘黄屋岛夷中。

南来作尉任嚣力,北向称臣陆贾功

箫鼓尚陈今世庙,旌旗犹镇昔时宫。

越人未必知虞舜,一奏薰弦万古风。


[注]①黄屋:古代帝王专用的黄缯车盖。②秦二世时,尉佗受南海尉任嚣所托,行南海尉事。公元前196年,汉高祖派大夫陆贾出使招抚尉佗,尉佗接受诏封。③薰弦:指虞舜创作的《南风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写尉佗在刘项逐鹿中原之时,前往岭南称王,“自”字尤见其机敏。
B.颔联概括尉佗的政治经历,其目的是为突出任嚣、陆贾二人的历史作用。
C.颈联由“昔时”写到“今世”,突出后人感念尉佗,并饱含历史沧桑感。
D.本诗表面写登楼,实际在怀古,依循叙古事、怀古人、咏古迹而抒己怀。
2.诗人对尉佗的历史功绩给予高度评价,请结合全诗概括尉佗的功绩。
6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晚泊蒲类

骆宾王

二庭归望断,万里客心愁。山路犹南属,河源自北流。

晚风连朔气,新月照边秋。灶火通军壁,烽烟上戍楼。

龙庭但苦战,燕颔会封侯。莫作兰山下,空令汉国羞。


【注】①二庭:指西突厥的南庭、北庭。②燕颔:东汉名将班超自幼即有立功异域的志向,相士说他“燕颔虎颈”,有封“万里侯”之相。后奉命出使西域31年,陆续平定各地贵族的变乱,官至西域都护,封定远侯。③兰山:皋兰山。李陵投降匈奴之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诗人在二庭放眼远望,看不到万里之遥的故乡,不由得产生了浓浓的思乡愁绪。
B.诗中用“晚风”“朔气”“新月”“边秋”等意象,渲染出边塞战场特有的悲凄、肃杀气氛。
C.诗中七、八两句,作者描写灶火成片,营垒相接,可见声势浩大;烽烟直逼戍楼,可见军情紧急。
D.末尾两句,诗人用“空令汉国羞”既对李陵投降一事表示遗憾,也寄寓了对李陵不幸遭遇的同情。
2.结合全诗,分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021-04-18更新 | 823次组卷 | 1卷引用:湘鄂冀三省来凤县高级中学等七校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联考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渡易水

陈子龙

并刀昨夜匣中鸣,燕赵悲歌最不平。

易水潺湲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


【注释】①陈子龙:明末官员、文学家,当时建州女真族统治者已改国号“清”,对明王朝虎视眈眈。②并刀:并州产的刀,以锋利著名,后常以之指宝刀。

塞上曲

戴叔伦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注释】①戴叔伦:唐代中期著名诗人。②班超出使西域30多年,老时思归乡里,上书言“臣不敢望到九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渡易水》是怀古诗,重在抒写诗人由古人古事所触发的思想感情,言近旨远。
B.《塞上曲》语言质朴,吟咏壮士一去不复还的豪情壮志,语气坚决,很有气势。
C.两首诗尾句均化用典故,而《塞上曲》反用其意,这是戴叔伦基于班超爱国精神的升华。
D.两首诗语言深沉,苍凉悲切,均可见出诗人激荡的内心情感和饱满的爱国激情。
2.两首诗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诗作谈谈你的理解和分析。
2021-04-20更新 | 77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长寿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质量联合检测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春夕

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注释】①动,动不动,总是,常常。②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归隐之处,这里是指诗人家乡浙江桐庐一带的大好山水。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上句渲染了一片流水落花的暮春景象,深叹春光易逝,岁月无情;下句将代指春光的“东风”拟人化,不是东风送我还,而是我送春归去。
B.颈联写诗人长期不能回家,遥想故园,望眼欲穿,思乡念亲,忧心如焚,连年累月无心翻书,揽镜自照,白发满头。诗人内心愁苦,溢于言表。
C.尾联“自是不归归便得”一句,是无可奈何的伤心话,深刻地反映出诗人在政治上走投无路、欲干不能而又欲罢难休的苦闷、彷徨的心理。
D.本诗前四句重在对春夕情景的描绘,缘情写景,因景抒情,虽未明言思乡,而一片乡情跃然纸上;后四句重在抒情,感情真切,凄婉动人。
2.这首诗是作者旅居湘鄂时所作,感情丰富。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表达的感情。
2021-02-03更新 | 77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9 . 对《静女》这首诗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静女》)运用“直陈其事”的手法,采用三章连唱的形式来叙写故事,感情回环往复,内容富于变化。
B.第一章“静女”尚未露面,但从她“爱而不见”的表现,可以推测出她矜持稳重的性格。
C.第二、三章是说小伙子的心上人到了,赠送给他一根色泽鲜艳的彤管,一根细嫩的荑草,小伙子欢悦欣喜。
D.小伙子对受赠的普通荑草由衷地大赞“洵美且异”,这既是“爱屋及乌”式的内心独白,又与第一章相呼应。
2023-09-14更新 | 332次组卷 | 1卷引用:古诗词大全-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静女》诗篇全解 课内练透
10 .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侯中丞流康州

刘长卿

长江极目带枫林,匹马孤云不可寻。

迁播共知臣道枉,猜谗却为主恩深。

辕门画角三军思,驿路青山万里心。

北阙九重谁许屈,独看湘水泪沾襟。


【注】①侯中丞,即侯令仪,浙西节度使。唐上元中刘展之乱江淮失守,江淮都统李峘归罪于侯令仪,令仪坐除名,长流岭南康州。②写作本诗时刘长卿谪居江浙。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抓住“长江”“枫林”“匹马”“孤云”等意象,渲染了送别时凄清孤寂的氛围,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怅惘。
B.颈联上句想象侯中丞流放康州后,将凭借其才华在军营中一展身手,赢得军士爱戴,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期许。
C.颈联下句写诗人对友人的牵挂之情会随着他流放之路而到万里之外,“青山”“万里”使全诗情怀更加深远。
D.这首诗写景虚实相生,用典自然贴切,语言凝重有力,寄慨沉郁悲凉,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真挚深厚的情谊。
2.诗的尾联提及屈原与湘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