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评价作者的情感、观点态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释]①次:停靠。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临长江。②客路:旅途。③两岸阔:江水很大,看不到两岸。④风正:顺风。悬:悬挂。⑤海日:江面上升起红日。残夜:一夜将尽。⑥入旧年:春天来得早,赶上前一年的末尾。⑦洛阳:今属河南。作者家乡在洛阳附近。此句谓请北归的大雁把乡书带回洛阳。
1.这首诗的体裁是_____________
2.以下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语言风格质朴、自然,真切地表现了风景的特点,以及在旅途中产生的思乡之情。
B.这首诗是作者在南方漫游,路过北固山时写下的,诗篇表达了他淡淡的乡愁和因神奇的自然景象引发的喜悦之情。
C.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脍炙人口的名句,昼夜的交替、季节的更换,使作者从自然界中感受到勃勃生机,由此产生了积极、昂扬的人生态度。
D.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诗人在异地的青山绿水中,想起了自己的家乡,想请北归的大雁把乡书带回洛阳,可惜大雁远在洛阳边无法带回书信,抒发了诗人凄苦无奈之情。
3.请赏析颔联中“风正一帆悬”的“悬”字的妙处。
13-14高二下·上海·开学考试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注:诗人早年曾热心于功名,颇有抱负,然而科举失利,时有怀才不遇之感。
1.颔联中“一”字用得最好,它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
2.尾联语意双关,“望春台”既指京城,又似有        的含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 的意愿。
2021-04-01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松江二中2013-2014学年高二2月开学检测语文试题(一)
3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念奴娇】 登旸台山绝顶望明陵

王鹏运

登临纵目,对川原绣错,如接襟袖。指点十三陵树影,天寿低迷如阜。一霎沧桑,四山风雨,王气消沈久。涛生金粟,老松疑作龙吼。

惟有沙草微茫,白狼终古,滚滚边墙走。野老也知人世换,尚说山灵呵守。平楚苍凉,乱云合沓,欲酹无多酒。出山回望,夕阳犹恋高岫。


【注】王鹏运,清末词人。旸台山,在北京城西北。明陵,位于昌平西北天寿山,自明成祖至末代庄烈帝共十三座皇帝陵墓的总称,又称十三陵。金粟,山名,在陕西,为唐玄宗陵墓所在地。边墙,指长城。
1.下列词牌与“念奴娇”同属于长调的一项是(       
A.如梦令B.破阵子C.苏幕遮D.八声甘州
2.下列对词作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对川原绣错,如接襟袖”一句可知作者登临旸台山赏景的顺序是由远及近。
B.“一霎沧桑,四山风雨”比喻明末朝廷内忧外患,三百余年的基业在一瞬间就消亡了。
C.“涛生金粟,老松疑作龙吼。”写作者极目远眺,看到远处的金粟山,感伤唐代的盛衰。
D.“平楚苍凉”一句化用了谢朓的诗句“平楚正苍然”,体现作者伤感之情。
3.本词结句取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诗意,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
2021-04-01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六校2015-2016学年高三3月综合素养调研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秋日送方干游上元

(唐)曹松

天高淮泗白,料子趋修程。

汲水疑山动,扬帆觉岸行。

云离京口树,雁入石头城。

后夜分遥念,诸峰霜露生。

1.这首律诗共有几联对仗?回答正确的一项是(     
A.一联B.两联C.三联D.四联
2.根据你的理解,本诗最适用于下列哪一种情境(     
A.给独自踏上异乡的朋友的宽慰之赠言。
B.给去奔赴美好前程的朋友的赠别寄语。
C.表达希望友人平安,快速到达的祝福。
D.与友人分别后传递对友人不舍的思念。
3.“云离京口树,雁入石头城”是本作品中的写景佳联,请从意象、虚实的角度加以赏析。
2021-03-31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师大附属外国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14-15高一下·上海·期末
5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登楼感怀

于 谦

晩来无事漫登楼,曲曲栏干总是愁。

渺渺乡关何日到,茫茫天地此生浮。

太行有路东西去,汾水无情日夜流。

华发苍颜成底事,可能辜负钓鱼舟。


注:①诗约作于诗人巡抚山西、河南期间。他长期徘徊于巡抚任上,在四处奔波中感受着岁月的流逝。当时明王朝国势渐颓,诗人虽尽职尽责,却很难有大用之时。
1.从体裁看,本首诗属于近体诗中的__________
2.对诗人情感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天地宇宙的经行中,他感受到人生的短暂与渺小。
B.在晚来登楼的苍茫中,他感受到思归不得的乡愁。
C.作者渴望建功立业,不愿归隐。
D.在岁月老去的无奈中也隐约流露出壮志难酬的忧愁和功成身退的期许之情。
3.“晚来无事漫登楼”一句,“漫”字用得妙,妙在何处?
2021-03-31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金山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桃花溪

【唐】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1.这首诗在题材上属于(     )。
A.写景诗B.咏怀诗C.咏物诗D.送别诗
2.下面对于本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隐隐飞桥隔野烟”,起笔就引人入胜:深山野谷,云烟缠绕;透过云烟望去,那横跨山溪之上的长桥,忽隐忽现,似有似无,恍若在虚空里飞腾。
B.野烟使桥化静为动,虚无飘渺,临空而飞;桥使野烟化动为静,宛如垂挂一道轻纱帏幔。隔着这帏幔看桥,使人格外感到一种朦胧美。
C.“石矶西畔问渔船”,一个“问”字,诗人也自入画图之中了,使我们从这幅山水画中,既见山水之容光,又见人物之情态。
D.诗人的画笔,震撼人心,繁复细腻,由远而近,由实及虚,不断地变换角度,展现景物。
3.最后两句运用了典故,请指出并分析其在全诗中的作用。
15-16高二上·上海·期中
7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雨过至城中苏家

宋黄庭坚

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

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

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

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


【注】一名《雨过至城西苏家》。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
1.黄庭坚,字鲁直,号______________,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2.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黄庭坚开创了江西诗派,诗风大都奇硬拗涩。本诗是清新晓畅的佳作。
B.诗歌描写了雨后土涤净,紫烟渐散,红花沾雨,柳色葱翠的景象,景色怡人。
C.诗人在雨后初晴前去探访友人,内心愉悦。
D.本诗以乐景衬哀情。尾联诗人借酒遣怀,抒发了眼见他人忙碌,而自己独闲的失意落寞之情。
3.结合诗句分析颈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2021-03-24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金山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咏怀诗(其八)

阮籍

灼灼西隤日。余光照我衣。

回风吹四壁。寒鸟相因依。

周周尚衔羽。蛩蛩亦念饥。

如何当路子。磬折忘所归。

岂为夸誉名。憔悴使心悲。

宁与燕雀翔。不随黄鹄飞。

黄鹄游四海。中路将安归。


注释:①灼灼:阳光灿烂。②隤:落下。③回风,旋风。④当路子:掌权有势的人。⑤磬折,磬是古代一种乐器,形似曲尺,磬折是说像磬一样弯着腰,很恭敬的样子。
1.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___________诗。
2.这首诗写了三类形象,分别寄托了阮籍怎样的生命情怀?
2021-03-24更新 | 19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杨浦区复旦大学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

陶渊明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注】①长勤:长期劳作。②耒(lěi):型柄, 这里泛指农具。③怀新:指麦苗生意盎然。④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
1.对这首诗的意境评价最恰当的一项是(     
A.沉郁顿挫B.清淡悠远C.古朴典雅D.自然明丽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虽尊崇孔子,但“忧道不忧贫”难以践行,因此他立志躬耕,表达对孔子选择的否定。
B.诗人亲自参与田间劳作,不仅快乐地拿起农具耕种,还面带笑容鼓励农人们积极从事劳动。
C.“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意思是说不必斤斤计较收成如何,愉悦就在耕耘的过程中。
D.“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写傍晚与左邻右舍相伴而归,取酒欢饮的情景,画面温馨。
3.结合全诗,分析结尾句“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复杂的情感。
2021-01-25更新 | 15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七宝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江阴浮远堂

戴复古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江阴,山之北水之南为阴,江阴即江南。
1.本诗从体裁上看,属于________诗。
2.根据诗歌写作要求及诗意,可以填入第二句诗末最确切的一项是(     
A.愤B.愁C.舟D.悲
3.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
2021-01-23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奉城区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