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评价作者的情感、观点态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念奴娇】 登旸台山绝顶望明陵

王鹏运

登临纵目,对川原绣错,如接襟袖。指点十三陵树影,天寿低迷如阜。一霎沧桑,四山风雨,王气消沈久。涛生金粟,老松疑作龙吼。

惟有沙草微茫,白狼终古,滚滚边墙走。野老也知人世换,尚说山灵呵守。平楚苍凉,乱云合沓,欲酹无多酒。出山回望,夕阳犹恋高岫。


【注】王鹏运,清末词人。旸台山,在北京城西北。明陵,位于昌平西北天寿山,自明成祖至末代庄烈帝共十三座皇帝陵墓的总称,又称十三陵。金粟,山名,在陕西,为唐玄宗陵墓所在地。边墙,指长城。
1.下列词牌与“念奴娇”同属于长调的一项是(       
A.如梦令B.破阵子C.苏幕遮D.八声甘州
2.下列对词作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对川原绣错,如接襟袖”一句可知作者登临旸台山赏景的顺序是由远及近。
B.“一霎沧桑,四山风雨”比喻明末朝廷内忧外患,三百余年的基业在一瞬间就消亡了。
C.“涛生金粟,老松疑作龙吼。”写作者极目远眺,看到远处的金粟山,感伤唐代的盛衰。
D.“平楚苍凉”一句化用了谢朓的诗句“平楚正苍然”,体现作者伤感之情。
3.本词结句取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诗意,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
2021-04-01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六校2015-2016学年高三3月综合素养调研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秋日送方干游上元

(唐)曹松

天高淮泗白,料子趋修程。

汲水疑山动,扬帆觉岸行。

云离京口树,雁入石头城。

后夜分遥念,诸峰霜露生。

1.这首律诗共有几联对仗?回答正确的一项是(     
A.一联B.两联C.三联D.四联
2.根据你的理解,本诗最适用于下列哪一种情境(     
A.给独自踏上异乡的朋友的宽慰之赠言。
B.给去奔赴美好前程的朋友的赠别寄语。
C.表达希望友人平安,快速到达的祝福。
D.与友人分别后传递对友人不舍的思念。
3.“云离京口树,雁入石头城”是本作品中的写景佳联,请从意象、虚实的角度加以赏析。
2021-03-31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师大附属外国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桃花溪

【唐】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1.这首诗在题材上属于(     )。
A.写景诗B.咏怀诗C.咏物诗D.送别诗
2.下面对于本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隐隐飞桥隔野烟”,起笔就引人入胜:深山野谷,云烟缠绕;透过云烟望去,那横跨山溪之上的长桥,忽隐忽现,似有似无,恍若在虚空里飞腾。
B.野烟使桥化静为动,虚无飘渺,临空而飞;桥使野烟化动为静,宛如垂挂一道轻纱帏幔。隔着这帏幔看桥,使人格外感到一种朦胧美。
C.“石矶西畔问渔船”,一个“问”字,诗人也自入画图之中了,使我们从这幅山水画中,既见山水之容光,又见人物之情态。
D.诗人的画笔,震撼人心,繁复细腻,由远而近,由实及虚,不断地变换角度,展现景物。
3.最后两句运用了典故,请指出并分析其在全诗中的作用。
4 .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各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注】兜鍪:即头盔,此处借指士兵。万兜鍪,千军万马。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乡子》中的“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在内容和情调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B.《南乡子》“何处望神州”中的“神州”与《永遇乐》“望中犹记”中的“望中”意义不同,前者指中国,后者指中原地区。
C.《南乡子》“千古兴亡多少事”中的“千古”与《永遇乐》“千古江山”中的“千古”意义相同,都是“久远的年代”的意思。
D.《南乡子》中的“曹刘”指曹操和刘备。《永遇乐》中的“佛狸”指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佛狸”是他的小名。
2.辛弃疾在本词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都提到了孙权,请结合作品分析作者两处用典在表情达意上的异同点。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_______________

陆游

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

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奇士久埋巴峡骨,灯前慷慨与谁同?


〔注〕①奇士:指陆游在巴蜀结识的好友独孤策,此时已故去十年。
1.根据诗意,下列选项中最适合做本诗标题的是(     )。
A.感遇B.感旧C.梦回D.记梦
2.以下评价最适合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
A.凄恻哀婉B.雄奇豪迈C.苍凉悲壮D.刚劲凝练
3.全诗情感跌宕起伏,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2020-12-19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建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古风·其十九

(唐)李白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注】①此诗当作于安史之乱后期,具体时间当在唐肃宗至德元年(756)春正月安禄山在洛阳僭号称帝以后。
1.下列关于李白诗歌风格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通俗明快B.瑰奇奔放C.清丽深微D.沉郁顿挫
2.对本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用游仙体的方式写的近体诗。
B.诗歌前半部分抽象地描写出了明星仙子的美好形象。
C.“高揖卫叔卿”表现诗人“天子不得而臣”的傲岸性格。
D.诗歌后半部分含蓄地表达出诗人无比憎恶之情。
3.“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完美结合”是这首诗最突出的艺术特点。请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对此进行评析。
2020-10-17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吴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9-10高三·上海·阶段练习
7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各题。

余干旅舍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注]:本诗是刘长卿寄居在余干(今属江西)旅舍时所作。捣寒衣:妇女用木棒敲打砧石上织好的布帛,使柔软熨帖,以便裁制寒衣。
1.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意象来表达离情乡思?
2.下列关于以上唐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首联属景物描写,即暗示了时光节令的流逝,有烘托了诗人情怀的凄清冷寂,隐隐透露出一种郁郁的离情乡思。
B.“独鸟背人飞”一句也暗喻诗人的孤苦背时,含蕴着宦途坎坷的深沉感慨。
C.颈联由渡口的新月,念及邻家的渔船未归,然后又理所当然触动诗人自己的离思。
D.尾联诗人想象着家人正在为自己赶制寒衣,捣衣的声音显得分外清亮,更加增添了作者悲愁痛苦。
3.有人评论说此诗具有“时渐进,情渐浓”的特点,请结合相关意象赏析这一特点。
2020-08-21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届上海大学附中高三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沁园春·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

苏轼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漙漙。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①这首词作于熙宁七年(1074)七月在由杭州移守密州的早行途中。②摛:音chī,铺开。③漙漙:音tuán,形容露水多。④指西晋陆机、陆云。太康末年,陆家兄弟都来到都城洛阳,因才华横溢深受张华推重。
1.下列关于这首词的体裁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词调,“沁园春”是这首词的词牌。
B.词一般都分段(也称片或阕),这首词有上下两段,故称为双调。
C.词来自民间文学,后成为诗的别体谓“诗余”,但该词仍可吟唱。
D.词的全篇字数、句数、平仄都是固定的,从篇幅看该词应为中调。
2.以下各项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三句描绘了出发时清晨冷清萧瑟的环境。
B.“世路无穷,劳生有限”抒发了作者因人生遭遇坎坷而感到的无可奈何之感。
C.这首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上阕景色中同时融入了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
D.“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表明作者想悠然度日,不被俗务困扰的超然态度。
3.孔子在《论语·述而》中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苏轼在这首词中化用了此句,试分析苏轼化用的妙处。
2020-08-20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建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衣裳。


【注】①引领:伸颈远望。
1.从题材上看,这是一首五言______
2.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月何皎皎”这一句运用了比兴手法。
B.“客行虽云乐”在诗中有以乐衬哀的效果。
C.诗人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来谋篇布局。
D.本诗语言浅显,朴素自然,而余味无穷。
3.本诗通过一连串的动作刻画来传达思想感情,从这一角度加以赏析。
10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浣溪沙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苏轼字__________,号东坡居士。
2.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写景,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松间沙路洁净无尘,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
B.“潇潇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突出了环境的静谧。
C.下阕转入抒怀,“门前流水尚能西”句,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无再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叹息。
D.全词情景交融,恬淡优美的景色,富有情趣的语言,充满人生哲理的议论,表现了词人执着生活、呼唤青春的情怀。
3.请从景情关系分析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