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评价作者的情感、观点态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蜀相

杜甫(唐)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书愤

陆游(宋)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下面关于两诗内容与艺术手法的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A.杜诗颔联通过写景,一个“自”一个“空”,以乐景衬哀情,表达了对唐帝国中兴希望的渺茫。
B.陆诗颔联通过写景,壮怀激烈,渴望效法前人,上阵杀敌,抵抗金兵,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C.杜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之情。
D.陆诗通过诸葛亮的典故,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的爱国热情。
2.两诗都写到了诸葛亮,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具体分析。
2 .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蒿里行

曹操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①。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②,刻玺于北方③。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注】①讨群凶:指讨伐董卓及其党羽。②淮南弟称号:指袁术在淮南寿春自立为帝。③刻玺于北方:指袁绍谋废献帝,想立幽州牧刘虞为皇帝,并刻制印玺。
1.下面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蒿里行”为汉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相和曲》,本为当时人们送葬所唱的挽歌,曹操借以写时事。蒿里,指死人所处之地。
B.“初期”句用典,相传周武王伐纣时曾在盟津大会八百诸侯,此处借指关东诸将期望也能像那八百诸侯一样同心协力,除奸诛恶。
C.诗人称诸将为“义士”,带兵讨伐“群凶”,指出“乃心在咸阳”,意在恢复汉祚,抒发了作者对诸将的钦佩、敬仰之情。
D.“势利”到“刻玺”句写关东诸将各为势利而争、发展到自相残杀,最后点明他们称帝的野心,可谓如层层剥笋,步步深入。
2.钟嵘评曹操之诗:“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请结合本诗的“悲凉之句”分析诗人的情感。
3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六州歌头·少年侠气

【宋】贺铸

少年侠气,交结五都①雄。肝胆洞。毛发耸。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推翘勇。矜豪纵。轻盖拥,联飞鞚②。斗城③东。轰饮酒垆,春色浮寒瓮。吸海垂虹。闲呼鹰嗾④犬,白羽摘雕弓。狡穴俄空。乐匆匆。

似黄粱梦。辞丹凤。明月共。漾孤篷。官冗从⑤。怀倥偬⑥。落尘笼。簿书丛。鹖弁⑦如云众。供粗用。忽奇功。笳鼓⑧动。渔阳⑨弄。思悲翁。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剑吼西风。恨登山临水,手寄七弦桐。目送归鸿。


【注】①五都:泛指北宋的各大城市。②鞚:有嚼口的马络头。③斗城:汉长安故城,这里借指汴京。④嗾:指使犬的声音。⑤冗从:散职侍从官。⑥倥偬:事多、繁忙。⑦鹖弁:本义指武将的官帽,指武官。⑧笳鼓:都是军乐器。⑨渔阳:安禄山起兵叛乱之地。此指侵扰北宋的少数民族发动了战争。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回忆青少年时期在京城的任侠生活。“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是对这段生活的总括。以下分两层来写:“肝胆洞,……矜豪纵”是一层,着重写少年武士们日常行为的“侠”。“轻盖拥,……狡穴俄空”是又一层,侧重描写少年武士们性格上的“雄”。
B.下片开头“似黄粱梦”过渡自然。既承接了上片对过去的回忆,又把思绪从过去拉回到今天的现实中来。过去的生活虽快乐,然过于匆匆,如梦一样短暂。
C.“思悲翁”,一个“思”字,写尽了对自己被迫半生虚度、寸功未立的感慨。当年交结豪杰、志薄云天的少年武士,如今锐气已销磨许多,然而也成熟许多。
D.全词叙事、抒情结合紧密,笔力雄健劲拔,神采飞扬,而且格律颇为谨严,句短韵密,激越的声情在跳荡的旋律中得到体现,两者臻于完美的统一。
2.本词上、下两片运用何种表现手法突出构思,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2021-04-20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十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其一)

顾炎武

日入空山海气侵,秋光千里自登临。

十年天地干戈老,四海苍生吊哭深。

水涌神山来白鸟,云浮仙阙见黄金

此中何处无人世,只恐难酬烈士心。


【注】①顾炎武:明末清初著名学者、文学家,抗清复明义士,为人耿介绝俗。②《史记·封禅书》记载:相传海上有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其物禽兽尽白,黄金银为宫阙。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登上海上空山,望海上秋光千里,身感气侵风吹。首联境界开阔,气势宏大。
B.诗中选取“天地干戈”“苍生吊哭”,巧妙自然地把社会现实与山海景物结合在一起。
C.颈联实写诗人看到的一个没有战争没有苦难的世外桃源:白鸟悠悠飞翔,宫阙金碧辉煌。
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慨叹,全诗对仗工整,情思飞扬,风格沉雄悲壮。
2.这首诗主要运用哪些手法来表现诗人的思想情感?请简要赏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三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田上

崔道融

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

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

1.下列对以上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三首诗的语言亲切明快、通俗易懂,体现了诗歌的音乐美。体裁有绝句,有律诗,都属于近体诗。
B.陶渊明的诗描写了诗人隐居之后躬耕劳动的情景,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内容。
C.崔道融的诗用“足”“白”二字,既强调了雨水之多,又暗示了农夫耕田将会倍加艰难和辛劳,为下文做了铺垫。
D.范成大的诗中一个“学”字,透出儿童的天真活、极富生活情趣,意趣横生,给人以极美的艺术享受。
2.这三首诗都是写劳动的诗歌,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
6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小桥旅夜

吴敬梓

客路今宵始,茅檐梦不成。

蟾光云外落,萤火水边明。

早岁艰危集,穷途涕泪横。

苍茫去乡国,无事不伤情。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正面点题,一个“始”字写出了内心的无限伤痛,正因为内心伤痛,即将离乡漂泊的诗人躺在这小桥边的茅店里思绪万千,辗转难眠。
B.颔联写景虚实结合,将落月、萤火、夜色构成一幅凄凉的画面。这两句以景衬情,渲染了凄凉孤寂的气氛,烘托出作者悲苦的情怀。
C.后两联言事抒悲,承首联“梦不成”进一步生发,追想从前,涕泪纵横;目及当下,事事伤情。“集”字写出艰危之多,“横”字写出伤痛之深。
D.这首诗寓有深沉的忧伤哀痛,吐露了落拓者的悲苦辛酸。全诗语言简练质朴,笔力凝重,格调苍凉,颇有建安诗人慷慨悲凉的风格。
2.全诗反复抒写一个“悲”字,请联系具体诗句,分析诗人“悲”的原因。
2020-12-22更新 | 152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八中(东校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山夜月

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第三联“欲去惜芳菲”中的“惜”字表达了诗人沉醉于山中月下的美景,以及将要离开时依依惜别的深情。
B.在本诗中起提纲挈领、统率整首诗的句子是“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C.本诗的结尾用“南望”的景物来作结,诗人把目光投向远处,呼应、深化了开头的忘归之情,表达了诗人对胜景的留恋向往。
D.尾联“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一句在描写上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以远处楼台的钟鸣之音表现出山中月下的幽静。
2.近日,导演陈传兴将自己为叶嘉莹先生精心拍摄的纪录片取名为《掬水月在手》,尤见其对这首诗的喜爱程度。很多评论者都曾表达过该诗第二联的偏爱,请简要赏析“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的精妙之处。

8 . 浣溪沙 和无咎

陆游

懒向沙头醉玉瓶,唤君同赏小窗明。夕阳吹角最关情。

忙日苦多闲日少,新愁常续旧愁生。客中无伴怕君行。

【注】①无咎:韩元吉,字无咎,南宋许昌人,与陆游关系甚好。陆游通判镇江时,韩无咎从江西来镇江探母,陆游与其交游两月。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和无咎韵”表明这首词是陆游与韩无咎的彼此唱和之作,写于韩无咎即将离别之际。
B.“夕阳吹角”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最关情”表明吹起的角声勾起了离别的伤感情绪。
C.“新愁常续旧愁生”表明陆游常是旧愁未去又添新愁,故而对韩无咎的陪伴充满感激。
D.这首词上片表现了作者与韩无咎真挚的友情,下片写客中送客,表现了作者的孤寂心绪。
2.结合全词分析,撩拨作者“愁”的因素有哪些?
2020-12-08更新 | 436次组卷 | 10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6月月考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注】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在亲友的资助下,杜甫在不曾遭到战乱骚扰、暂时还保持安静的成都郊外的浣花溪畔建成了几座草房以栖身。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初夏时节草堂周围清幽的环境。
B.全诗前后啮合,照应紧凑:“堂上燕”属“村”,“水中鸥”属“江”;“棋局”正顶“长夏”,“钓钩”又暗寓“清江”。
C.作者借对草堂生活的抒写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对归隐生活的渴求。
D.艺术角度来看,这首诗写法精严而又流转自然;字句精炼、刻画细微,而又让人无迹可寻。
2.诗歌的颈联是如何表达情感的?其中隐含的情感与《登高》中颈联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10 . 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酬张少府

(唐)王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1.对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说自己人到晚年,对什么事都漠不关心,说明作者的生活态度是非常消极的。
B.“自顾无长策”,表面上说自己无能,但内心深处隐含着牢骚,是对现实政治不满,思想上矛盾、苦闷的曲折流露。
C.三联对隐逸生活闲适情趣的赞扬,是诗人在苦闷之中追求精神解脱的一种表现。
D.尾联用一问一答的形式,照应题目中的“酬”字;又妙在以不答作答,含蓄而有韵味,发人深思。
2.颈联抓住两个典型细节,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生活追求和情趣?
2020-11-11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