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评价作者的情感、观点态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注】这是杜甫上元元年(760)在成都写的一首七言律诗。①胡骑,指安史之乱的叛军。②剑外,剑阁以南,这里指蜀地。③司徒,指李光弼,他当时任检校司徒。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用“四千里”,“五六年”,这些数量词将个人的困苦经历与国家的艰难遭遇显示出来。
B.颔联两句描述诗人流落蜀中的情况。“草木变衰”与下一句的“老”相呼应,传递出悲凉沉郁的意味。
C.颈联中的“步月清宵立”“看云白日眠”写出了诗人坐卧不宁,这种举动委婉曲折地表现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无限情思。
D.尾联回应“胡骑长驱五六年”,抒写杜甫听到唐军连战皆捷的喜讯,盼望尽快破幽燕、平叛乱的急切心情,感情由欢快转为悲凉。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021-01-14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三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古风·其五十九

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注释】①此诗作于李白应召入京为官之前。②华池:此处指王母的瑶池。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四两句中“冒”“鲜”二字用得巧妙:“冒”赋予出水芙蓉以动态美,“罗”将青烟笼罩绿叶的形态写得生动传神。
B.诗中“秋花”对“密叶”,“绿水”对“青烟”,对仗工整,这正体现了古体诗严格要求对仗的特点,而这一点正与格律诗对对仗的要求相反。
C.这首诗的语言不事雕琢、清新自然,写荷之美,先总写其“艳”“鲜”,然后分写“花”“叶”“色”“香”,并用“幽泉”“朝日”“绿水”“青烟”加以衬托。
D.“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用了拟人的手法,写芬芳艳丽的荷花,尽管无比美丽,也只能在满天飞霜中无奈凋零。
2.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2021-01-07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万山潭

孟浩然

垂钓坐磐石,水清心亦闲。

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

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

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


注:①万山在襄阳西北、汉水南岸。②据《列仙传》载,江妃二神女尝出游江汉之滨,逢郑交甫,交甫见而悦之,因请其配饰,二女遂手解佩与之,交甫受而怀之,去数十步,佩与二女俱不见。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稳坐磐石之上垂钓,心境仿佛与水性相通,将自我沉浸于周遭景物之中。
B.鱼儿和猿猴一低一高,相映成趣;作为动景,又恰与上联稳坐之“静”形成对照。
C.后两联借助典故,把自己游山的过程说成是在“寻访神女和玉佩”,浪漫而有趣。
D.诗人为传说而神往却求之不得,只得与当年的郑交甫一样心怀遗憾,郁闷而归。
2.闻一多称此诗贵在“冲淡”,“甚至淡到令你疑心到底有诗没有,淡到看不见诗了,才是真孟浩然的诗”。请结合诗句,对本诗“淡”的特点加以说明。
4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喜迁莺

蔡挺

霜天秋晓。正紫塞古垒,黄云衰草。汉马嘶风,边鸿叫月,陇上铁衣寒早。剑歌骑曲悲壮,尽道君恩须报。塞垣乐,尽櫜鞬锦领,山西年少。

谈笑。刁斗静,烽火一把,时送平安耗。圣主忧边,威怀遐远,骄虏尚宽天讨。岁华向晚愁思,谁念玉关人老?太平也,且欢娱,莫惜金樽频倒。


【注】①蔡挺:北宋仁宗时期知庆州(今甘肃庆阳);神宗时期,加天章阁特质,知渭州。多次击退西夏来犯之敌。②櫜鞬(gāo jiān):指装甲胄、弓箭的袋子。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霜天秋晓,正紫塞古垒,黄云衰草”,从静态方面着笔,描写了边塞秋晨黄云衰草的情景,渲染了荒寒寂寥的氛围。
B.“汉马嘶风,边鸿叫月”,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叫”字与“嘶”字对举,摹写了边塞战马和鸿雁寂静寥落之风貌。
C.“剑歌骑曲悲壮,尽道君恩须报”,直接抒写戍边将士慷慨报国的热忱。
D.“圣主忧边,威怀遐远,骄虏尚宽天讨”,这三句可以看出,朝廷不想用武力镇压外民,而是想用任意感化他们,等待他们自己来归顺。
2.本词与曹操的《观沧海》都是作者亲戍边郡所咏,写出了真情实感。请简析本词与《观沧海》在情感方面的异同。
2020-12-28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宝鸡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三)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宿白沙驿

杜甫

水宿仍余照,人烟复此亭。

驿边沙旧白,湖外草新青。

万象皆春气,孤槎自客星。

随波无限月,的的近南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题目“白沙驿”点明这是一首羁旅诗,从首句“水宿”来看杜甫此时当宿于船上。
B.傍晚时分,诗人于夕照中远眺,看到水边的白沙驿亭和岸边人家,飘零之意油然而生。
C.颔联描写色彩绚丽,“青”“白”二字既突出了景物特色,也反衬了诗人此时的心境。
D.尾联抒发情感,感慨这样的漂泊无休无止,仿佛快到南方的大海了,写出无尽的哀伤。
2.请简要赏析诗歌的第三联。
6 . 阅读下面这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论诗三十首(其四)

[金]元好问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

舟中读陶诗

[清]龚自珍

陶潜酷似卧龙豪,万古浔阳松菊高。

莫信诗人竟平淡,二分粱甫一分骚。


[注]①羲皇上:羲皇上人,指上古时代的人。②该句末尾诗人小注云:“语意本辛弃疾。辛弃疾词《贺新郎·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③粱甫:即《梁甫吟》,古乐府曲名。《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甫吟。”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好问认为陶渊明的诗歌语言平淡、自然天成,有真淳隽永、万古常新的永恒魅力。
B.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诗句很好地印证了元诗前两句所持的观点。
C.龚自珍认为陶渊明和诸葛亮一样有杰出的政治才能,精神品格又都像松菊那样高洁。
D.两首诗各有侧重,元诗着眼于陶诗的语言特色,龚诗关注陶渊明的人生志趣和追求。
2.元好问和龚自珍在论述陶诗时所持的相同观点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7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黄山谷游云居作

苏轼

一行行到赵州关,怪底山头更有山。

一片楼台耸天上,数声钟鼓落人间。

瀑花飞雪侵僧眼,岩穴流光映佛颜。

欲与白云论心事,碧溪桥下水潺潺。


【注】云居即今江西九江市永修县云居山。诗作于元丰年间(1078-1085)“乌台诗案”后。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写山之多,叙述一行人走到赵州关,惊讶那云居山的山头有更多的山。
B.中间两联“耸”“落”“侵”“映”四个动词,描绘出山中孤寂清冷的环境。
C.“僧眼”“佛颜”与“楼台”“钟鼓声”互为照应,又点明标题中“游云居”。
D.尾联写法独特,采用虚实结合、拟人手法,将自己与自然生动地融合在一起。
2.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8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各题。

题老学庵壁

陆 游

此生生计愈萧然,架竹苫茆只数椽。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太平民乐无愁叹,衰老形枯少睡眠。

唤得南村跛童子,煎茶扫地亦随缘。


【注】①此诗为陆游晚年蛰居故乡山阴时所作,此时金兵已占领北方领土,南宋朝廷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②苫茆:用茅苹遮盖。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首联中,诗人用“架竹”“苫茆”“数椽”描述了老学庵简陋的概况,简洁明了。
B.虽然老学庵很简陋,诗人却可以整日在其中饱读诗书,俨然将其作为自己的精神家园。
C.颈联写到自己年老体衰,但是看到百姓的日子过得太平安乐,也就忘记了愁苦哀叹。
D.尾联描写诗人的日常生活境况,照应了首联的“萧然”,同时也充满了生活气息。
2.诗人“少睡眠”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
9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寄李儋元锡

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注:唐德宗建中四年,韦应物到滁州任刺史。这年冬天,长安发生了朱泚叛乱,唐德宗仓皇出逃,直到第二年五月才收复长安。此诗作于韦应物任滁州刺史第二年春天,韦应物派人北上打探消息,探者还没有回滁州。李儋,字元锡,韦应物的诗交好友,曾托人问候。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即景生情,看花开花落,引起对时光流逝和好友离别的感叹。
B.诗歌颔联中,诗人危苦孤寂、春夜难眠的原因是担忧个人的前途。
C.“邑有流亡愧俸钱”,不仅是诗人自叹未能尽责,也流露进退两难的苦闷。
D.全诗感情细腻动人,同时章法严密,对仗工整,用语婉转,堪为七律名篇。
2.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0 . [双调]水仙子   咏江南

张养浩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处飐,爱煞江南。


【注】①飐:风吹物动的样子。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曲中“一”“两”“再三”“十”等数词,集中表现了江南风物明丽隽美的特点,不同的数词使行文富有变化,生动活泼。
B.作品前两句以“一江烟水”和“两岸人家”总写江南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物,一个“接”字写出了两岸房舍的稠密。
C.“晴岚”是指晴天中仿佛有烟雾笼罩,“芰荷丛一段秋光淡”之“淡”意为芰荷呈妩媚轻盈的淡粉之色。
D.作者主要运用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手法。最后一句“爱杀江南”则直抒胸臆,由客观观察转到上观感受,明确表达出作者对景色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2.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元曲作简要鉴赏。
2020-11-19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