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评价作者的情感、观点态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

客中闻雁

黄仲则

山明落日水明沙,寂寞秋城感物华。独上高楼惨无语,忽闻孤雁竟思家。

和霜欲起千村杵,带月如听绝漠笳。我亦稻粱愁岁暮,年年星鬓为伊加。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第一句写景,山因落日返照显得明亮,水在沙的映衬下显得明澈,营造了一幅明亮澄丽但又萧瑟凄凉的画面。
B.首联第二句写出作者自身的感受,秋天,城里的自然景物因季节更替渐渐地由生机盎然走向枯萎凋谢,显得空寂寥落。
C.颔联写作者登上高楼,内心凄惨,说不出话,这时偏偏又听见孤独的大雁发出凄凉的叫声,让作者顿起情思。
D.颈联第二句描写大雁在月亮的伴随下发出的凄鸣哀唱,就好像在一望无际渺无人烟的沙漠里传来的悲凉的胡笳声。
2.本诗情感丰富,都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 .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沈左司从汪参政分省陕西汪由御史中丞出

高启

重臣分陕去台端,宾从威仪尽汉官

四塞河山归版籍,百年父老见衣冠。

函关月落听鸡度,华岳云开立马看。

知尔西行定回首,如今江左是长安


【注】①这首诗作于明朝立国第二年(1369)。当时,御史中丞汪广洋出任陕西参政,高启的朋友左司郎中沈某同行。②《后汉书·光武帝纪》:更始帝将北都洛阳,以光武帝为司隶校尉,三辅吏士见光武僚属,皆喜不自胜,老吏或垂泪曰:“不图今日复见汉官威仪!”③长安:此处代指明朝都城南京。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台端指御史台。首联写汪广洋身兼重任,离开御史台出管陕西,随行之人都是一时俊彦。
B.四塞指四方。颔联写天下已归入大明版图,长期遭受异族统治的人民又见到汉官的服饰。
C.江左指江东。尾联写沈左司在西行途中一定会回望都城,其中暗寓着对朋友的赞扬之意。
D.这是一首送别诗,却摆脱了送别诗的一般格调,全诗用典贴切,气魄宏大,堂皇整饬。
2.全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3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深湾夜宿

王勃

津涂临巨壑,村宇架危岑

绝滩声隐,风交树影深。

江童暮理楫,山女夜调砧

此时故乡远,宁知游子心。


【注】①津涂:道路。②岑:小而高的山。③堰:拦河蓄水的土坝。④砧:捣衣石。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夜宿的深湾是个偏僻的地方,道路面对巨大的山谷,村子建在高高的山上。
B.一个“隐”字,写滩声时隐时现地传来,可想象出诗人凝神远听的神态。
C.一个“深”字,写出江边的树木随风起伏,树影晃动时的情景。
D.第一联是写近景,第二联是写远景,远近交替写深湾的地理环境和自然风景。
2.诗的第三联描写了怎样的图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020-12-22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贺兰县景博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柳梢青•春感

刘辰翁①

铁马蒙毡,银花②洒泪,春入愁城③。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④ 心情。


【注】①刘辰翁生于南宋末年,宋亡后,隐居不仕。②银花:元宵节的花灯。③愁城:南宋京师临安,与下文“辇下”义同。④ 海上:用苏武牧羊典。《汉书·苏武传》:“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中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铁马蒙毡”一句,不仅点明整个临安已经处于元军铁蹄的蹂躏之下,而且氛围凄凉阴森,与元宵灯节的喜庆气氛极不相合。
B.“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写古都临安元宵鼓吹弹唱的情景,身为忠于南宋故国的南宋遗民,根本听不懂这些外族歌声。
C.“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这两句在词中既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又表明上片所写都是自己在故都临安的亲见亲闻。
D.词人隐居家乡,心系故国,通过对都城元宵节的花灯、横笛、戏鼓的今昔对比,流露出对元统治者的强烈愤激,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2.请简要分析“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三句所抒发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2020-12-15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病后登快哉亭

贺铸

经雨清蝉得意鸣,征程断处见归程。

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

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

故园又负黄华约,但觉秋风发上生。


【注释】①快哉亭:位于今徐州东南。本诗是诗人任职于徐州,病愈后登快哉亭有感之作。②黄华:菊花。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雨后鸣蝉起兴,点明乡愁的主旨。“得意”二字,以蝉之“得意”反衬自己的失意,既写出了蝉鸣的神态,又微露了诗人的欣羡之情。
B.颔联言近旨远,字面上只写了病后,却透露出病前和病中的消息;字面上只写了梦后,实则暗示出曾有数次的思乡梦。
C.颈联虚写,乌鸦带引斜阳光芒投进古寺,小草带引野外景色进入荒城,一“带”一“将”,景色融合自然。
D.尾联“秋风发上生”几字,不仅意指鬓发的斑白,而且秋风萧萧,又给人以冷的感觉。用语新颖奇警,不落陈腐。
2.同是以多病之身登高望远,本诗与杜甫的《登高》相比,在意境营造和章法结构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2020-11-26更新 | 494次组卷 | 28卷引用: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安定城楼

(唐)李商隐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注释】①贾生:即贾谊。②王粲:东汉末年人,建安七子之一。《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载:王粲年轻时曾流寓荆州,依附刘表,但并不得志。他曾于春日作《登楼赋》,中云:“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③回:挽回、扭转。④鹓雏;传说中一种像凤凰的鸟。《庄子•秋水》:“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诗极具李商隐诗歌“使典用事以抒情言志”的特色,使用了多个典故,盘郁顿挫,表达了丰富而深厚的思想感情。
B.首联点题,上句以夸张之笔写诗人登上高耸百尺的安定城楼,下句则描绘了一幅绿树与汀洲连成一片的辽阔景象,乃登楼之所见。视野开阔,气象万千。
C.颈联的情感又一跳转,由颔联的激愤转入低沉。在现实的打击下,诗人回顾自己一生无为,避世心态油然而生,于是渴望在白发苍苍的晚年归隐江湖,开创人生的新天地。
D.尾联用庄子寓言之典,把朝廷的禄位比作腐臭的老鼠,又用鹓雏自比,借此剖白自己处世的立场和志趣,比喻巧妙,意味深长。
2.请结合本诗相关诗句,简述全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7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白居易

随宜饮食聊充腹,取次衣袭亦暖身。

未必得年非瘦薄,无妨长福是单贫。

老龟岂羡牺牲饱,蟠木宁争桃李春?

随分自安心自断,是非何用问闲人。

【注】蟠木:弯曲的树。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饮食随便充腹就行,穿着简朴暖身就好,可看出他作此诗时生活困窘。
B.体瘦家贫不一定寿短福少,从颔联中的措辞可看出诗人的生活态度。
C.“牺牲”过着饱足的生活,但改变不了被用作祭品的命运,不如“老龟”自在。
D.诗人借“老龟”“蟠木”寄托生活追求,运用反问的手法增强了抒情的效果。
2.本诗意在“自咏”,结合全诗,分析诗人表达了哪些人生态度。
2020-11-19更新 | 561次组卷 | 67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

杨炎正

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②,去作钓鱼翁,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注】①杨炎正,力主抗金的志士,由于南宋统治者推行投降政策,他的才能、抱负得不到施展。②五湖舟楫:传说范助越灭吴后,弃官归隐,泛舟于五湖之上。
1.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首两句,轻描淡写愁态,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怀想,突发奇问。斜日、西风,实写景物,除了点明时令外,还暗含年华流逝、青春不再之意。
B.“胭脂”两句,以乐景衬哀情,写词人问西风:为什么你把所有的胭脂都做了颜料去染秋荷了,染得它这样红?以此反衬愁怀,颇为沉郁.
C.“放眼暮江千顷”一句,借景抒情,营造出胧凄迷的意境,烘托了词人的愁绪。“离愁万斛”一句,运用比喻、夸张写愁,将愁写得生动可感,突出了愁浓愁多。
D.“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两句既写出了词人非醉非醒、似醉仍醒的状态,呈现出一幅落拓志士的绝妙画图,又起到了收束上片,开启下片的作用,结构上显得变化多端。
2.词的下阕 写出了词人怎样的矛盾心理,请简要分析。
9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赠仁华

高适

丈夫结交须结贫,贫者结交交始亲。世人不解结交者,唯重黄金不重人。

黄金虽多有尽时,结交一成无竭期。君不见管仲与鲍叔,至今留名名不移。

1.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暗含贫者虽家贫、地位低,但人格高尚、交情纯真的意思。
B.三四句表达诗人对当时世人不解交友真正内涵的批评。
C.最后两句使用管仲、鲍叔牙的典故来表达自己对真正友谊的看法。
D.诗歌充满一股豪气,语言华丽,四现“结交”,反复论证主题。
2.诗歌的五六句的意思是什么?诗人通过诗句想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10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拟古(其七)

陶渊明

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

佳人美清夜,达曙酣且歌。

歌竟长叹息,持此感人多。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仿拟同类题材的古诗而创作的诗歌,本诗承袭了从屈原到《古诗十九首》,再到曹植所形成的借“美人”来抒写自己情感的文学传统。
B.开头两句写春天日暮时分的景象,天空明净澄澈,春风轻柔温和,勾画出一幅自然春意融融、人物心旷神怡的沐春图,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C.在这美好的清夜,一位佳人一边饮酒一边唱歌,直到天明。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并具,写足了“信可乐也”的情绪,也为后篇的抒情蓄势。
D.五、六两句乐极悲来,写佳人唱完歌后发出长长的叹息,善感的心中洒出种种复杂的思绪;如此的美丽春夜又能存在几时?自己的芳华又能保持多久?
2.最后四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简析。
2020-10-19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宁夏大学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