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评价作者的情感、观点态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1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歌前两句的节奏停顿应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B.“悠然见南山”的“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
C.诗中的“心远”“悠然”表明了诗人的心境。
D.全诗热情讴歌了闲适、宁静的田园生活,而结句“欲辨已忘言”则表明了诗人隐居生活的迷惘状态。
2.前两句诗刻画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请你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2021-05-07更新 | 27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武强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注:①此诗写于杜牧被贬任池州(在今安徽南部,北临长江)刺史期间。②牛山:《晏子春秋》记载,齐景公游牛山时,面对美景,因感叹人生短暂而流泪。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与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杜甫的《登高》与本诗都反映出古人重阳节登高的风俗,但诗人心境不完全相同,本诗中没有《登高》中包含的国难家愁等。
B.首联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影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用“翠微”来代指碧绿的江水,流露出对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
C.颈联用了对比,将大醉无忧与怨恨忧愁相对比。“但将酩酊酬佳节”——斟起酒来喝吧,诗人像是劝客,又像是劝自己。
D.尾联用典,诗人由眼前登临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的牛山坠泪,他与齐景公有同感,却宽慰自己不必独自伤感流泪。
2.通过重阳登高,诗人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结合诗句简析。
3 .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各题

寄题赵叔平嘉树亭

苏舜钦

嘉树名亭古意同,拂檐围砌共青葱。

午阴闲淡茶烟外,晓韵萧疏睡雨中。

开户常时对君子,绕轩终日是清风。

盘根得地年年盛,岂学春林一晌红。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亭子以嘉树为名,意韵古朴深远,高树枝条轻拂庭檐,一片青葱。
B.烟霭之外,萧疏雨声中,亭内品茗、酣睡,悠闲自在,清雅可人。
C.终日清风绕窗,亭内与君子晤谈,侧面烘托出诗人高洁文雅的形象。
D.诗歌围绕嘉树亭,描写环境,叙写亭中生活,语言雅丽,境界开阔。
2.诗歌的尾联有什么含意?请简要分析。
2021-04-01更新 | 172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选科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恨 别

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注】①这是杜甫上元元年(760)在成都写的一首七言律诗。②洛城:洛阳。③胡骑:指安史之乱的叛军。④剑外,剑阁以南,这里指蜀地。⑤司徒,指李光弼,他当时任检校司徒。上元元年三月,李光弼破安太清于怀州城下四月,又破史思明于河阳西渚。当时李光弼又急欲直捣叛军老巢幽燕,以打破相持局面。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用“四千里”“五六年”这些数量词将个人的困苦经历与国家的艰难遭遇体现出来。
B.颔联描述诗人流落蜀地的情况。“草木变衰”与下句“老”相呼应,悲凉沉郁。
C.颈联中,月夜思不能寐,忽步忽立;白昼卧看行云,倦极而眠,诗人坐卧不宁,表现了无限情思。
D.整首诗写了个人的遭际,也写了国家的命运,侧重表现个人遭遇。言近旨远,辞约情丰。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移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全诗生动地描绘了诗人佳日登高赋诗的美好情景。
B.“有酒斟酌之”的意思是与友人边饮酒边斟酌诗句。
C.“相思则披衣”的意思是因相思而夜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D.最后两句是说应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解决衣食问题。
2.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了哪种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
2021-03-17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新冀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坐

韩偓

天似空江星似波,时时珠露滴圆荷。

平生踪迹慕真隐,此夕襟怀深自多。

格是厌厌饶酒病,终须的的学渔歌。

无名无位堪休去,犹拟朝衣换钓蓑。


[注]①韩偓(842年~923年),晚唐五代诗人,唐时曾在朝中为官,深受皇帝器重,后因触怒权臣朱全忠而被贬。②格是:已是。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景角度富于变化,先仰视写远景,后俯视写近景,通过星、露、荷等意象描绘出一幅静谧的夜景。
B.颈联使用副词和叠词来突出情感的表达,既写诗人感叹身体现状的不好,又指出自己隐逸的归宿。
C.尾句运用借代手法来表现两种不同的生活,表明诗人如今无官一身轻,可以自由地追寻隐士的生活。
D.诗中表达方式多样,首联景中含情;颔联叙事与抒怀相结合;颈联、尾联融入身世之感,用语较为直白。
2.诗人说“此夕襟怀深自多”,诗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襟怀”?请简要分析。
7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燕子来舟中作

杜甫

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

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题交代了作诗的起因,结合全诗内容可看出,诗人此时以船为屋、寄身水上。
B.首联以“动经春”表明时光飞逝,借春燕“两度”衔泥表现诗人羁留时间之长。
C.颔联说旧时相识的燕子如今在远处看着别人,含蓄地表达了对世态炎凉的批评。
D.尾联写燕子在桅杆上呢喃数语后“穿花贴水”而去,这让诗人感到寂寥和悲伤。
2.杜甫的诗歌体现了“民胞物与”的思想,即所有的人都是我的同胞,所有的物都是我的朋友。请结合本诗颈联和下面诗句对此观点加以分析。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8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多景楼     柴望

早被垂杨系去舟,五更潮落大江头。

关河北望几千里,淮海南来第一楼。

昔日最多风景处,今人偏动黍离愁。

烟沙倾洞翻苹末,欲倚西风间仲谋。


[注]①柴望,南宋诗人,南宋亡国后,拒绝元朝征召。②倾洞:弥漫无际。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句写五更江边潮落的景象,营造出平和宁静的气氛。
B.“关河北望”写诗人眺望北方,想到失陷的中原国土。
C.“昔日最多风景处”洋溢着诗人对多景楼风光的赞美之情。
D.“今人偏动黍离愁”运用典故,直接抒发了诗人的亡国之痛。
2.尾联有怎样的含意?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020-12-31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过灵石三峰

陆 游

其一

奇峰迎马骇衰翁,蜀岭吴山一洗空。

拔地青苍五千仞,劳渠蟠曲小诗中。

其二

晓日曈昽雪未残,三峰杰立插云间。

老夫合是征西将,胸次先收一华山。


【注】①曈昽:太阳初出由暗而明的光景。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写奇峰迎面扑来,以诗人的心理骇怕和所受惊吓,形成文势的跌宕。
B.“千仞”高山写入一首“小诗”,大和小的对立显示出诗人扛鼎的笔力。
C.“三峰杰立插云间”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了灵石三峰高耸入云的挺拔之势。
D.“征西将”一句是说自己是西征的将领,将要一一收复祖国的大好河山。
2.沈德潜在《说诗晬语》中说:“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通过这两首浅中有深,平中有奇的写景小诗可以读出什么样的诗人情怀?请结合诗句分析。
2020-12-29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大名一中、磁县一中,邯山区一中,永年一中等五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快阁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落笔不凡,开篇即以“痴儿”自比,引人入胜,首联语言平白、节奏明快却内涵丰富。
B.“晚晴”可“倚”,想象奇特,产生了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也为下联进一步写看到的景物作铺垫。
C.颔联将“木”、“山”、“天”、“江”、“月”等意象组合在一起,描绘了一幅阔大的春景图。
D.全诗借景抒情,层层推进,善于化用典故,体现了黄庭坚“理得而辞顺”的创作主张。
2.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过程 。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