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评价作者的情感、观点态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下列诗句,表达了奉献精神的一项是(     
A.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B.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曾子翊授舒掾之作

王安石

皖城终岁静如山,府掾应从到日闲。

一水碧罗裁缭绕,万峰苍玉刻孱颜

旧游笔墨苔今老,浪走尘沙鬓已斑。

揽辔羡君桥北路,春风枝上鸟关关。


【注】①从皇祐三年(1051)初秋到至和元年春,王安石任舒州通判三年,后被调回京。诗人在京任参知政事时,他的同乡好友曾巩的弟弟曾宰(子翊)被派到舒州作掾吏。曾宰行前向王安石询问舒州的情况,王安石作了此诗。②孱颜:参差不齐貌。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对句写舒州府掾从上任开始就过着清闲的生活,暗示了舒州官员懒散的工作作风。
B.颔联中,“碧罗”“苍玉”两词运用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舒州山清水秀的美景。
C.颈联中,“旧游笔墨”写出诗人在舒州时的生活情形,“浪走尘沙”表明时间的流逝。
D.尾联出句直抒胸臆,对句以景结情,烘托出曾子翊去舒州上任的愉快心情,韵味无穷。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歌简要概括。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面对部分学生出现浪费粮食的现象,可用下列哪句诗来劝说他(     
A.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B.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C.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D.四海无闲田,农夫有饿死。
2020-12-03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自治区山南市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汉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古从军行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生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注]①“从军行”是乐府古题。此诗写当代之事,由于怕触犯忌讳,所以题目加上一个“古”字。②刁斗:古代军中钢制炊具,容量一斗。白天用以煮饭,晚上敲击代替更拆。③公主琵琶:指汉朝公主远嫁乌孙国时所弹的琵琶曲调。④蒲桃:即葡萄。汉武帝时,为了求天马,开通西城,便乱启战端。当时随天马入中国的还有“蒲桃”和“首宿”的种子。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由“白日”到“黄昏”,用细节描写表现了士兵行军生活的辛苦。
B.三四两句用刁斗声和琵琶声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氛围,烘托边塞环境的艰苦。
C.本诗用正侧结合的手法来表现边塞环境的恶劣,连胡人与胡雁都难以忍受。
D.诗歌最后两句运用典故,既写出了战争的残酷,也突出了汉武帝的赫赫战功。
2.全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夜泊水村

陆游

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

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


[注]①这首诗作于溥照九年(1182)秋.作者时年五十八步岁。②新亭:又名劳劳亭,在今南京市南。东晋时中原沦陷,王室南渡,有一些过江的士大夫在新亭宴饮,席间有人慨叹江河沦丧,于是众人相对涕泣。独有王导不以为然,说:“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耶?”(《晋书.王导传》)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诗的首联写诗人久离疆场、功业未成的落寞怅惘,奠定了一种种失意悲愁的感情基调。
B.颔联末句用典,表达了对达官贵人在国家山政山河破碎之际束手垂泪的懦弱昏庸的不满。
C.尾联诗人以新雁自比,借荒寒汀州上新雁找不到安栖居所抒发自己无法报国的苦痛。
D.本诗用典贴切,出语自然,感情充沛,虽有失意悲愁之情却又不失沉雄浑厚的气象。
2.这首诗的颈联和《书愤》颈联“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6 .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煤炭

【明】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蓄藏阳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注】鼎彝:原是古代的饮食用具,后专指帝王宗庙祭器,引申为国家,朝廷。铁石:古人认为煤炭是铁石久埋地下变成的。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开篇点题,概括了煤炭的开发过程。这里用“混沌”比喻未开发的煤矿,用“乌金”比喻开发出来的煤炭。
B.颔联“回”“破”二字生动地写出了煤炭的功用,将煤炭燃烧换来的温暖、春意、光明做了极其形象、富有诗意的概括。
C.颈联继续阐发煤炭的作用和倾情奉献。表明作者关心百姓疾苦并甘愿为之奉献变成“铁石”。
D.这首诗语言质朴明畅,平平道来,而意象明晰,寄托深远,是诗人自我人格和理想的真实写照。
2.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7 . 阅读下面这首宋代古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晚秋登城北门①

陆游

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②秋。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

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③。


(注)①此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九月四川成都。②杜陵:本指长安,此处借指汴京。③梁州:古梁州州治在汉中,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南郑、大散关皆在此地,诗人过去曾在这里驻守。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第一句描述了诗人的装束和出游的地点,反映了他当时闲散的生活,无拘无束和日渐衰颓的情况。
B.“两行雁带杜陵秋”,诗人希望鸿雁能将自己的思情带回故乡,寄寓着诗人对关中、故都的怀恋之情。
C.“横槊赋诗非复昔”, “横槊赋诗”指作者驻守边地军中吟诗之事,“非复昔”感慨良多,铁马往事仍萦怀。
D.“梦魂犹绕古梁州”,诗人经常怀念曾经的戎马生涯,“魂牵梦萦”正是其收复失土、报国心志的抒发。
2.本诗以“愁”字为线索,贯穿全篇。请简要赏析。
8 .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文后小题。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①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②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③。


(注)①玉垒:山名。②西山寇盗:指吐蕃。③梁父吟:《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1.下列选项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即景抒怀,写山川联系着古往今来社会的变化,谈人事又借助自然界的景物,互相渗透,互相包容;语壮境阔,寄意深远,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B.首联提挈全篇,花伤客心,以哀景写哀情,和“感时花溅泪”(《春望》)一样,同是正衬手法。“登临”二字,则以高屋建瓴之势,领起下面的种种观感。
C.颈联议论天下大势,“朝廷”、“寇盗”,是诗人登楼有感而发,发表自己对天下大势的一系列感想。
D.尾联运用典故,后主,指蜀汉刘禅,宠信宦官,终于亡国;先主庙在成都锦官门外,西有武侯祠,东有后主祠;《梁甫吟》是诸葛亮遇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篇,寄意深远。
2.首联诗人写到“花近高楼伤客心”,结合全诗谈谈诗中“伤客心”的原因都有哪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