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评价作者的情感、观点态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进士下第归南海①

曹邺

数片红霞映夕阳,揽君衣袂更移觞。

行人莫叹碧云晚,上国②每年春草芳。

雪过蓝关寒气薄,雁回湘浦怨声长③。

应无惆怅沧波远,十二玉楼④非我乡。


【注】①南海:今广州、佛山一带。②上国:指京城。③蓝关、湘浦:地名,均为朋友归南海必经之地。④十二玉楼:传说昆仑山有五城十二楼,是仙人居所,多指隐居之所。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夕阳、红霞,点明了送别的时间,是在景色明丽的傍晚,也给全诗奠定了一种明朗的感情基调。
B.“每年春草芳”一语双关,表面上写京城年年会有明媚的春光,实际上是说京城科举考试举行频繁,中举的机会还有很多。
C.颈联前半句实写送别时的天气环境,大雪弥漫蓝关,寒气逼人,后半句虚写朋友途经湘浦,耳听雁声,意味深长。
D.“应无惆怅沧波远”一句,劝友人远涉江河,不必在江海沧波之中惆怅留连,诗人对友人的丰厚情谊由此展现。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
2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弟侄书堂

杜荀鹤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注]杜荀鹤;晚唐诗人,曾经历黄巢之乱。
1.下列对这首诗的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颔联上下联两句形成对比,以战乱中社会的纷扰反衬了弟侄静心好学尚礼的品格。
B.尾联是对弟侄的慰勉之词,诗人以长辈的身份直抒胸臆,语重心长地鼓励了弟侄。
C.首句两个“穷”字含义不同,前者是指“生活贫穷”,而后者则是作“缺少”讲。
D.这首诗语言上通俗浅近,平易自然,仿佛从诗人心中流出,没有雕琢的痕迹。
2.诗歌颈联情景交融,请简析其妙处。
3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南池

陆游

二月莺花满阆中,城南搔首立衰翁。

数茎白发愁无那,万顷苍池事已空。

陂复岂惟民食足,渠成终助霸图雄。

眼前碌碌谁知此,漫走丛祠乞岁丰。


[注]①南池:故址在四川阆中县南,自汉代以来有灌溉之利,唐以后废毁。②祠:池上之汉高帝庙。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写阆中百花盛开,黄莺鸣唱,展现春景之盛,以景衬情,奠定基调。
B.颔联写广阔浩大的南池现已废弃,自己无可奈何,头上愁出了数根白发。
C.诗歌后四句写诗人认识到修复南池利于百姓和国家,不同于那些庸碌官吏。
D.整首诗描写、记叙、议论相结合,语言沉郁,意境苍凉,含义蕴藉深远。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义?请简要分析。
4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王安石

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

当时黮暗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

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

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

【注】①黮暗:蒙昧,糊涂。②糟粕:这里用来指代典籍,也作“糟魄”,《庄子·天道》:“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从大处着眼,并非是针对某个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而作。
B.历代高人贤士一世奔忙,建功立业,但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
C.历史人物在其所处的时代已经难免被误解,在世俗的传言中更会失真。
D.颈联的上下两句反复陈说,表明诗人的观点,堪称这首诗的警策之语。
2.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
2020-07-08更新 | 10033次组卷 | 35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

杨炎正

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去作钓鱼翁。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注】①杨炎正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由于南宋统治者推行投降政策,他的才能、抱负得不到施展。②五湖舟楫:传说范蠡助越灭吴后,弃官归隐,泛舟于五湖之上。
1.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首两句,轻描淡写愁态,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怀想,突发奇问。斜日,实写景物,点明时间。
B.“胭脂”两句,以乐景衬哀情,写词人问西风:为什么你把所有的胭脂都做了颜料去染秋荷了,染得它这样红?以此反衬愁怀,颇为沉郁。
C.上片第六句以“万斛”之江水写愁,使用借代手法,将抽象无形之愁写得形象生动可感,表现愁情之多。
D.“尚想三径菊花丛”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诗意,寄寓田园之思。
2.请问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19-20高一·江西南昌·阶段练习
名校
6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长安月夜

白居易

喧喧车骑帝王州,羁病无心逐胜游。

明月春风三五夜,万人行乐一人愁。

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

白居易

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

犹恐清光不同见,江陵卑湿足秋阴。


注:①本诗为作者在长安应举时所作,诗题有改动。②帝王州:指都城长安。③原诗是一首七律,作者时任翰林学士。元九即诗人元稹,当时被贬湖北江陵。
1.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首诗中,“喧喧车骑”直接表现了唐代都城长安节日之夜车水马龙、游人如织的热闹场景。
B.“羁病”交代了作者滞留长安期间的个人境况,而“无心逐胜游”则明确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隐忧。
C.第二首诗题目中的“禁中独直”表明作者写此诗时正在翰林院值班,“忆”是全诗的题眼。
D.作者是写月的高手,他在多篇诗作中借月抒发感情,比如“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2.两首诗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有何不同?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7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拟咏怀二十七首(其十八)

庾信①

寻思万户侯,中夜忽然愁。 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

虽言梦蝴蝶,定自非庄周。残月如初月,新秋似旧秋。

露泣连珠下,萤飘碎火流。乐天乃知命,何时能不忧。


【注】①庾信:南北朝时期诗人,辅佐梁元帝,出使西魏被扣留,西魏灭梁后被迫仕魏,后北周取代西魏又仕北周,本诗为仕周时期所作。
1.本诗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的“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都使用了“琴”“书”两个意象,所抒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2.“虽言梦蝴蝶,定自非庄周。”本句运用怎样的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内容?并请结合语句分析。
2020-03-19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第四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踏莎行·甲午重九牛山作

[宋]刘克庄

日月跳丸,光阴脱兔。登临不用深怀古。向来吹帽插花人,尽随残照西风去。

老矣征衫,飘然客路。炊烟三两人家住。欲携斗酒答秋光,山深无觅黄花处。

【注】①刘克庄(1187-1269),字潜夫,号后村,他一生仕途坎坷;②吹帽插花人:暗指那些文采风流、俊逸落拓之士;③黄花:菊花。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首二句以“跳丸”“脱兔”为喻,写出了时光流逝之急,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B.“登临不用深怀古”用明确的语言告诉读者,本词在内容上并非登高怀古之词。
C.“老矣征衫”一语双关,既写出了“征衫”已残旧破损,又写出词人已近暮年。
D.本词上阕主要抒写登临牛山的感慨,下阕抒写客居他乡的孤寂落寞的心绪。
2.“欲携斗酒答秋光,山深无觅黄花处”是全词的绝妙之句,试从内容、手法、情感方面赏析其精妙之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