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云南 高二 阶段练习 2021-04-01 22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作为古代白话长篇小说,《三国演义》在塑造英雄形象方面的成功经验非常值得称道。最为突出的是毛宗岗所说的“三绝”,即曹操的“奸绝”、关羽的“义绝”、孔明的“智绝”。罗贯中善于抓住人物基本的性格特征,通过不断的渲染、强调、夸张,并辅之以相互间的对比、衬托,使人物形象异常鲜明生动。例如曹操费尽心机的笼络,一次次渲染出关羽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高尚气节。

不但如此,罗贯中还着力表现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比如对曹操,作者在第一回就借人物之口称他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所谓“奸雄”就是曹操性格最全面的概括,他有奸诈的一面,但又不同于董卓之流的小人之奸,因为他还有谋取霸业、统一全国的雄才大略。有时他很狭隘,甚至说过“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样极端自私的话,但他有时又具有宽容的气度。当刘备、关羽委屈于他手下时,他都曾以礼相待。这种看似矛盾的言行,使他成为一个具有历史深度的典型人物。

诸葛亮可以说是小说的中心人物。诸葛亮被作者赋予了超人的智慧,因此,对“天下大势”了如指掌,也深谙“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道理,却为刘备“三顾茅庐”的真诚所打动,毅然投入到了“复兴汉室”的事业中,知其不可而为之,构成了《三国演义》最为悲壮的故事情节。实际上,“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也可以反过来读作“成事在天,谋事在人”,意思虽没有大变,但给人的感觉却是不一样的。《三国演义》重点描写的恰恰是人物殚精竭虑、出生入死的“谋事”。小说为我们展现了一幕幕传奇性的故事,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只有放在与命运抗争的大背景下来看,才更显得慷慨激昂。“秋风五丈原”将这种反抗命运的悲剧渲染到了极点。孔明强支病体,出寨遍观各营,乃长叹曰:“再不能临阵讨贼矣!悠悠苍天,曷此其极!”无论如何,历史不能改变,人的命运却掌握在自己手中,这应该是《三国演义》给予我们的最宝贵的启示。

与作者用居高临下的姿态来反思三国历史相适应,他对三国故事的描写也采取了一种全景式叙事方式。在这种宏大的叙事方式中,芸芸众生只是一种人心向背的象征,重要的是在历史的前台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我们在《三国演义》中,除了帝王将相,确实看不到普通人的生活。不过,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下层民众是息息相通的。在他笔下,刘备曾经“贩履织席为业”;关羽“温酒斩华雄”时,只不过是个受人轻视的“弓手”;诸葛亮也曾被人讥讽为“村夫”,这些描写都使历史上的风云人物更接近普通人。更重要的是,作者还赋予了英雄豪杰世俗的精神品格,而这正是《三国演义》有别于传统观念的关键。作者还借人物之口反复表明“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的思想,表现了一种进步的历史观、社会观。

《三国演义》最吸引读者的,还有书中数不胜数、精彩纷呈的斗智斗勇。罗贯中有意通过三国之间军事、政治、外交较量,揭示了当时矛盾重重、动乱不安的局面,并总结各种斗争的经验和智慧。全书共写大小战争数十次,重点却极为突出,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六出祁山、七擒孟获等关乎全局,同时也关乎主要人物性格与命运的战争,写得最为出色。作者对战争的各个方面,如双方的战略战术、力量对比、地位转化等等,都作了生动细致的描写,千变万化,各具特色,充分体现了战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作者既写出了战争的激烈、紧张、惊险,而又不显得过于惨烈,具有昂扬向上的格调。在表现方式上,则从容不迫,娓娓道来,动中有静,有张有弛。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作者还能在尊重基本史实的前提下,表露鲜明的倾向。例如当阳之战,划备遭到惨败,丢妻撂子,三千军马只剩百余骑。作者没有回避这一事实,却为刘备的失败作解释,又极力描写刘备集团在大败中的小胜,突出了“赵子龙单骑救主”和“张翼德大闹长坂坡”两个精彩片段,给人以刘备集团虽败犹荣的印象。

《三国演义》在艺术上的创造性也值得称道。它采用浅近文言,简洁明快,雅俗共赏,同时又具有历史感。而它的结构则在宏伟壮阔中,不失严密精巧。小说时间跨度之大、人物形象之多、事件头绪之繁,在此之前,还从无先例。罗贯中以刘蜀集团为中心,以三国的矛盾斗争为主线,精心组织故事情节,笔法千变万化,叙述有条不紊。富于创造性的章回结构使各回既能独立成篇,又能联合若干回构成一个情节单元(如写赤壁之战的数回),并勾连全书成为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这种有主有次、脉络分明、曲折多变、前后连贯的小说形式,为后来的历史演义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选自人教版《语文》必修5《名著导读<三国演义>》,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国演义》中写曹操费尽心机笼络关羽,是为了渲染关羽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高尚气节。
B.曹操还有统一全国的雄才大略,因此他虽然有奸诈的一面,也和董卓之流的小人之奸有很大区别。
C.“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句话可以反过来,意思虽然没有变化,但是给人的感觉却是大不一样的。
D.《三国演义》写战争最为出色的地方是,既体现了战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又具有昂扬向上的格调。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阐述了《三国演义》塑造英雄形象的成功经验,并举出具体例子进行论证。
B.文章第二段以曹操为例,旨在论证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根植于人物基本的性格特征。
C.《三国演义》极力描写刘备集团当阳之战的虽败犹荣,以此表露作者鲜明的倾向。
D.全文采用并列式结构,从人物塑造、叙事方式、艺术上的创造性等方面展开论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只要通过不断的渲染、强调、夸张,并辅之以相互间的对比、衬托,就能使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B.因为作者思想感情与下层民众息息相通,所以《三国演义》中历史上的风云人物更接近普通人。
C.《三国演义》写战争数十次且重点突出,写得最为出色的战争既关乎全局也关乎人物性格与命运。
D.既能独立成篇,又能联合若干回构成一个情节单元,《三国演义》仅写赤壁之战的数回采用了这种结构。
2021-04-01更新 | 195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易(0.85)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选自人教版必修3《劝学》)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5.下列对文化常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这里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在古代诗文中此意义较为固定。
B.金:指金属制的刀剑等。砺,在文中指的是磨刀石,金属通过磨刀石的加工可以变得锋利。
C.孟子主张人“性善论”,而荀子则主张人“性恶论”,人通过后天的学习可以让自己变得优秀,《荀子》一书是荀子本人编撰的。
D.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古人所说的行相当于今天的走,古人说的走相当于今天跑。
6.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随着作者设喻的连续和手法的变换,文章形成整齐而又富于变化的句式,产生铿锵起伏的节奏,表现出荀子谆谆劝学的激情。
B.荀子发展了儒家的“劝学”传统,认为礼义道德和系统知识,只有靠后天学习才能获得,把学习的重要性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C.文中阐述的要重视学习以及学习必须“善假于物”、逐渐积累、持之以恒等见解,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和借鉴意义。
D.文章先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来举例说明任何人通过发愤学习都能进步,今日之我可以胜过昨日之我,学生也可以超过老师。
7.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021-04-01更新 | 349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坐

韩偓

天似空江星似波,时时珠露滴圆荷。

平生踪迹慕真隐,此夕襟怀深自多。

格是厌厌饶酒病,终须的的学渔歌。

无名无位堪休去,犹拟朝衣换钓蓑。


[注]①韩偓(842年~923年),晚唐五代诗人,唐时曾在朝中为官,深受皇帝器重,后因触怒权臣朱全忠而被贬。②格是:已是。
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景角度富于变化,先仰视写远景,后俯视写近景,通过星、露、荷等意象描绘出一幅静谧的夜景。
B.颈联使用副词和叠词来突出情感的表达,既写诗人感叹身体现状的不好,又指出自己隐逸的归宿。
C.尾句运用借代手法来表现两种不同的生活,表明诗人如今无官一身轻,可以自由地追寻隐士的生活。
D.诗中表达方式多样,首联景中含情;颔联叙事与抒怀相结合;颈联、尾联融入身世之感,用语较为直白。
9.诗人说“此夕襟怀深自多”,诗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襟怀”?请简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0.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氓》)
(2)__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3)用蛟龙嫠妇听箫声的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2021-04-01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五、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飞翔的黄豆芽儿

我8岁那年,母亲去世了。

奶奶把她领进家门。她的脸很像房前的向日葵,很圆很大,眼睛也大;穿着绿色的呢子衣服,上面用金线绣着俗艳的牡丹花,人显得有些虚胖。

她很不拿自己当外人,三下五除二扒掉我身上的衣服,我害羞地往后躲,她“嘎嘎”地笑:“躲啥躲,小屁孩,从今天起我就是你妈了。”她把我抱到大盆里,给我洗澡。很多很多的肥皂泡几乎给我洗掉了一层皮。她去倒水时,姐姐说:“不许你管她叫妈!”我点点头。我们有事时叫她赵姨。

没几天,我就挨了她的打。她炒了黄豆芽儿,我不吃。她给我夹到碗里,我不知哪来的勇气,端起碗,把整碗饭倒进了泪水桶里。她伸手给了我一巴掌,骂:“你这败家孩子,你爸天天人不人鬼不鬼地挣那点儿钱,就是让你这么糟蹋的?”打那一下并不疼,但我很大声地哭。

姐姐站在她面前,大声说:“你少在这儿装大尾巴狼,别以为谁不知道你是‘嫁死’的,我们老齐家的事,你少管。”

我看到她的脸刷地一下子白成了一张纸。

我问姐什么是“嫁死”,姐没说。没几天,我从邻居嘴里知道,“嫁死”就是嫁过来时给买一份保险,然后就盼着矿上出事,人一死,新娘就可以拿钱走人了。我听了,脊背发凉。

一个黄昏,矿上的警报尖锐地打断了各家各户刚刚升起的炊烟。她踉踉跄跄地跑出去。回来时,脚步扭了麻花儿,不过,她没有像矿上那些女人那样哭天抢地,她的眼里没有泪。

她三天三夜水米没打牙,也没人去管她。叔叔们说:“看着她点吧!”奶奶叹了口气说:“算了,腿儿长在人家身上,要走要留随便吧。”第四天,她打开门,洗了整整一杆衣服。晚上,她包了很大很大的白菜包子,她说:“他走了,咱们的日子还得过。”

放学回家,我看到院子里摆了两麻袋黄豆。她坐在桌子前挑豆子。我睡觉时,她哗啦哗啦地用水淘豆子。问她这是干什么,她说:“生豆芽儿。”又补充一句:“卖了,挣点儿钱花。”

她伺候那些豆芽儿比伺候孩子还精心,一天不知要看上多少回。每个晚上,我都被搬动盆子的声音惊醒。灯光下,她搬动大铝盆,给豆芽儿换水。那些豆芽儿像可爱的宝宝一样胖起来。而她,如向日葵一样的脸却瘦了下去。

她卖的豆芽儿在矿区很受欢迎,她的吆喝也很有意思,她不像别人光喊“豆芽儿”,而是喊:“老齐家豆芽儿!”

我从学校回家时,常常碰上一个老实的男人在帮她搬麻袋,她让我叫蒋叔。我冲他点点头,没叫出口。我想,守了这些年,她对这个家也算够意思了。我跟姐姐说:“赵姨要走,你别拦着。”话是这样说,可每次回家时,我的心还是悬着。

她没走,风雨不误地生豆芽儿、卖豆芽儿。矿上的人几乎家家的餐桌上隔三差五地就要摆上一盘老齐家豆芽儿。

她来学校看我,给我带来满满一瓶子鸡蛋酱,还带来一件新织的毛衣。她说:“别省着,身体也要紧。”她走时,我注意到,她的鞋后面张了嘴,像一只滑稽的青蛙,每迈一步,它就张一下嘴。她穿的还是那件绿色的呢子衣服。衣服褪了色,洗烂的牡丹花被她用针细细密密地补上了。她到我们齐家十几年了,这是她最好的衣服。我低头看,新毛衣是灰色的,很简单的针法,有好几处漏针的窟窿。

高考结束了,我背着行李卷儿回到矿区。家里空空荡荡的。

邻居说,老二,你赵姨去医院了。我急忙往镇卫生院跑。一路上,我的泪不停地流。

她贫血,眼睛也不好,在卫生院躺了两天,就说什么也不住院了。她说:“那些豆芽儿,烂了根儿,就卖不出去了。”回到家,我说:“你指挥,我来弄。”不就是生豆芽儿、卖豆芽吗?挑豆子,淘豆子,试温度。在卖之前,还要挑一次,把豆芽儿上的皮全都弄出去。挑豆芽儿皮很累眼睛,挑一会儿,眼睛就又酸又涩。我明白了为什么她的眼睛总是流泪,为什么我的新毛衣,会织漏那么多针。我低下头,泪一滴滴落到豆芽儿上。

我干活儿,她就在一旁说陈年旧事。她说:“老二啊,当年你姐说得没错,我是‘嫁死’的。那时候家里真是穷,连饭都吃不饱,我爹听人家说,有这样给矿上做媳妇的,就托人给我介绍。他说,‘赌一把吧,命好,早点儿拿了钱。你弟能娶上媳妇,你也能再走个好人家。’可是,你爸没了,看到你们,我怎么也下不了那个狠心……”

她咳个不停,我停下手里的活儿,给她捶背。

大学通知书来的那天,我去了蒋叔家。那年夏天,矿区里的两大新闻。一是齐家二小子成了矿上第一个大学生,二是齐家姐弟给继母找了老伴儿。

喝喜酒的时候,矿长说:“赵红霞不容易啊,咱矿上飞出了凤凰,是她用黄豆芽儿喂出来的。”

我给她敬了杯酒,叫了声:“妈。”我夹了一筷子黄豆芽儿,泪流满面。

(摘自《新青年》,有删节)

1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赵红霞出场时的外貌和服饰描写既塑造了人物形象,又为下文情节作了铺垫。
B.赵红霞一来到“我”家便“很不拿自己当外人”,这表明她是个坚强执着的女性。
C.赵红霞在得知丈夫矿难中死去后“脚步扭了麻花儿”,表现了她内心的极度悲痛。
D.小说语言朴实自然,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赵红霞不幸命运的悲悯之情,读来真切动人。
12.小说中的赵红霞具有鲜明的性格特点,请结合小说谈谈作者在塑造这一形象时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13.请简要分析“我”在小说中的作用。
14.小说中的“黄豆芽儿”有何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2021-04-01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六、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15.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袅(nà)       免(chù)                  敛声(bǐng)气
B.(chì)造     (jiàn)或                  长歌(dāng)哭
C.福(zhǐ)     (pīng) 体                 越俎代(páo)
D.(shī)酒     (guǐ) 丑                  (sù) 兴夜寐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16.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想当初他曾为此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如今情随事迁,他早已摆脱了自卑而变得十分自信了。
B.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C.3月1日,法国枫丹白露博物馆中国馆被盗,20件珍贵藏品不胫而走。该馆中保存着1860年英法联军从圆明园抢掠的大量珍贵文物。
D.这名总统执政21年以来,饱受各种势力的威胁或攻击,真可谓八面受敌,但他表示,只有在人民要求他离职时才会离职。
2021-04-01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4)
名校
17.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欧盟等发达经济体受到重创,经济增长趋势下滑明显。为摆脱危机各国不断研究、出台、开发新的经济刺激政策,新能源开发与节能环保技术成为新热点。
B.根据美国高盛公司2日向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的文件显示,巴菲特掌控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入股高盛时曾设定前提,限制高盛高管出卖其所持股票。
C.复旦大学教授陈学明在《环球时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什么才是雾霾的罪魁祸首》的文章,文章提出“打破能源垄断很可能带来更严重雾霾”。
D.我国将组织开展空气污染特征污染物及人群健康影响监测,掌握不同地区PM2.5污染特征及成分差异,了解不同地区空气污染健康影响状况。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18. 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如果有黑洞撞向地球,那么__________。当然,你听到的不是声波,而是引力波,因为_______。当黑洞靠近时,引力波会“挤压”内耳骨,产生类似照相机闪光灯充电时发出的咝咝声。尽管天文学家认为,_________,但正常情况下,__________。
①引力波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我们     ②你会听到它悄然逼近的声音   ③引力波是听不到的   ④声波在真空中无法传播
A.②③①④B.②④①③C.③②①④D.③①④②
2021-04-01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较易(0.85)
名校
19. 下面是某同学无法参加同学毕业二十周年聚会发来的信息,其中有五处表述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同学们好,欣闻同学聚会,本应拨冗出席,奈何近来贵体有恙,恐无法惠临,特此通知,恳请谅解,欢迎同学们到府上作客。

七、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困难(0.15)
名校
2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马克思说:“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是无所谓的。”

列夫·托尔斯泰说:“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

易卜生说:“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毛姆说:“要使一个人显示他的本质,叫他承担一种责任是最有效的办法。”

希腊神话中说,人的一生都在赶路,肩上担负着家庭、朋友、儿女、事业、希望等,历尽艰辛,却无法丢弃其中任何一件。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哪些感悟、联想与思考?请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试卷题型(共 11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5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30.65书评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论述类文本
11-140.65分析情节、语段的作用  鉴赏作品中的艺术形象  分析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  中国现当代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4-70.85《荀子》  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翻译  议论类
三、古代诗歌阅读
8-90.4诗  分析、理解古诗内容  表现手法  评价作者的情感、观点态度
四、名篇名句默写
10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50.65字音  字形选择题
160.65选择题
170.64辨析并修改病句选择题
180.65衔接与排序选择题
190.85简明、连贯语言表达
六、作文
200.15材料作文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