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评价作者的情感、观点态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56 道试题
1 . 对下面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是(       

菩萨蛮

[宋]张元斡

三月晦,送春有集,坐中偶书

春来春去催人老,老夫争肯输年少。醉后少年狂,白髭殊未妨。

插花还起舞,管领风光处。把酒共留春,莫教花笑人。

A.词人虽为“老夫”,但是插花起舞,把酒留春,仍具有少年人的心态与活力。
B.“醉后少年狂”与苏轼的“老夫聊发少年狂”意趣相同,表现词人的乐观旷达。
C.这首词紧扣“送春”“留春”,景中寓情,情景交融,构思新巧,一气呵成。
D.语言质朴自然,明白晓畅,没有矫揉造作之态,流露出词人的率真性情。
2022-09-10更新 | 30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山东省春季高考语文真题
2 .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描绘了一幅明艳生动的春光图,被誉为“绘尽江南春的神魄”,一直被人们广为传颂。
B.《如梦令》中“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极其形象地描绘出了主人公焦灼的心情,全句由此戛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C.“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既是词人看破红尘之后的牢骚,又是抒情有节制的表现,反映了其人生态度和襟怀。
D.“旧游无处不堪寻,无寻处,惟有少年心”,雄放豪迈,为人们广泛传诵。
2022-04-21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海林市朝鲜族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3 . 下面诗句,不是描写思乡之情的一项是(     
A.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B.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C.故乡今夜思千里,双鬓明朝又一年。
D.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022-04-08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二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汉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扬州慢·淮左名都

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描写词人亲眼目睹扬州城如今凋残和败坏的景象,“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用移情手法写出了人民的苦难和胡人的罪恶。
B.上阕今昔对比,用反衬手法来写景抒情,上片用今日的“空城”来反衬昔日的“名都”;昔日“春风十里扬州路”和今日的荒凉景象形成鲜明对比。
C.下阕运用杜牧的典故,杜牧虽是俊才情种,但当他面对眼前的凋残破败的景象,必不能写出昔日的款款深情来,深化了“黍离之悲”的主题。
D.本词造境清雅空灵,用“犹厌言兵”表现兵燹后的残破,用杜郎名句表现扬州昔日的繁华,用“波心荡”“冷月无声”表现清幽伤感的气氛。
2021-12-16更新 | 307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如皋市2021-2022学年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寄韩潮州愈

贾岛

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

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

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

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


【注】①元和十四年(819年),唐宪宗迎佛骨,韩愈上表切谏,触怒皇帝,被贬为潮州刺史。②潮水:河流名,流经潮州。③篇章:指韩愈赴潮州途中创作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④城根:犹城脚。⑤浪西楼:潮州一处楼阁。
有人评价本诗颈联与韩诗“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为互诉衷曲之语,请简要分析。
2021-12-16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如皋市2021-2022学年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小题。

蚕妇

来鹄

晓夕采桑多苦辛,好花时节不闲身。

若教解爱繁华事,冻杀黄金屋里人

蚕妇

杜荀鹤

粉色全无饥色加,岂知人世有荣华。

年年道我蚕辛苦,底事浑身着芒麻。


【注】①黄金屋里人,这里指富贵人家的小姐太太们;②底事,何事、为何之意。
两首诗都用到了对比手法,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2021-12-01更新 | 157次组卷 | 1卷引用:考点05 古诗文阅读问答题(第十五题)纠错专攻-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学霸纠错
7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龙阳县歌

刘禹锡

县门白日无尘土,百姓县前挽鱼罟。

主人引客登大堤,小儿纵观黄犬怒。

鹧鸪惊鸣绕篱落,橘柚垂芳照窗户。

沙平草绿见吏稀,寂历斜阳照县鼓。


【注】①这首诗是作者在朗州任职期间,巡察龙阳县后所作。②篱落:篱笆。③《襄阳记》:李衡于武陵龙阳泛洲上作宅,种甘橘千株。临死敕儿曰:“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矣。”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写了县衙门前的祥和场景,地面洁净,百姓正在整理渔网。可见龙阳县政宽事简,人民各安其业。
B.颔联表现主人的热情好客,主人把客人引到大堤上观赏美景。孩子围观、黄犬怒吠与主人的热情好客形成反衬。
C.尾联与开头遥相呼应,上句说吏不扰民,下句说民无讼事。全诗无一句赞颂,而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D.全诗叙写作者巡察的所见所闻,写景叙事形象生动,富有生活气息。
2.颈联“鹧鸪惊鸣绕篱落,橘柚垂芳照窗户”两句颇有特色,请简要赏析。
8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汴上送李郢之苏州

李商隐

人高诗苦滞夷门①,万里梁王有旧园②。

烟幌③自应怜白纻④,月楼谁伴咏黄昏。

露桃涂颊依苔井,风柳夸腰住水村。

苏小小⑤坟今在否?紫兰香径与招魂。


【注释】①夷门:此处指代汴上。②旧园:指以爱才著称的梁孝王在苏州的园苑。③烟幌:薄如云烟的窗帘,此处借指苏州的酒楼。④白纻:指吴地一带的歌舞。⑤苏小小:南齐时钱塘才女,处境艰难。杭州西湖有苏小小墓。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展现了李郢虽有高风亮节和才华,却失意沉沦只能唱着凄苦的歌调的形象。
B.颔联以对比手法写李郢去苏州后会有新的生活,而自己失去知音后将无比惆怅。
C.颈联以乐景写哀情,以含露的桃花和婀娜的柳枝等美好的意象凸显离别的悲伤。
D.美人沦落和才士不遇,遭际相同,因此作者希望李郢前去凭吊,含蓄收束全诗。
2.在李商隐看来,李郢可以如何排解自己汴上困居不遇而失意南归的悲伤情绪?请简要分析。
9 . 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春山夜月

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第三联“欲去惜芳菲”中的“惜”字表达了诗人沉醉于山中月下的美景,以及将要离开时依依惜别的深情。
B.在本诗中起提纲挈领、统率整首诗的句子是“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C.本诗的结尾用“南望”的景物来作结,诗人把目光投向远处,呼应、深化了开头的忘归之情,表达了诗人对胜景的留恋向往。
D.尾联“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一句在描写上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以远处楼台的钟鸣之音表现出山中月下的幽静。
2021-10-19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列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检测(一)语文试题
10 .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喜达行在所三首[注](其三)

杜甫

死去凭谁报,归来始自怜。

犹瞻太白雪,喜遇武功天。

影静千官里,心苏七校前。

今朝汉社稷,新数中兴年。


[注]此诗是唐至德二载(757年)杜甫逃出长安抵达凤翔行宫之后对自己历险突围的回忆。
A.首联写脱险归来的感受,“始自怜”三字,极准确地传达出诗人九死一生后的复杂心情。
B.颔联提及太白、武功二山,“犹瞻”是就“死去”来说,确是难得;今能得瞻,实属幸事。
C.颈联“千官”“七校”,指众多的文武官员;两句互文,即影静、心苏于千官里、七校前。
D.末联诗人表达对朝廷的讽刺与担忧;今日的唐王朝如同昔日的西汉王朝,国家光复中兴遥遥无期。
2021-10-05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