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评价作者的情感、观点态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金陵三首(其一)

李白

晋家南渡日,此地旧长安。

地即帝王宅,山为龙虎盘。

金陵空壮观,天堑净波澜。

醉客回桡去,吴歌且自欢。

注:唐玄宗天宝十五载(756年)六月,安禄山攻陷长安。秋天,李白自余杭经金陵、秋浦至浔阳,隐居庐山屏风叠。《金陵三首》即李白这一年过金陵时所写。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南渡后,建都金陵,代替了旧都长安,诗歌一落笔便流露出吊古伤今之情。
B.金陵为六朝帝都,遗留着帝王住宅、巍峨宫阙,山势则虎踞龙盘,气象雄壮。
C.金陵景象壮丽,长江天堑波涛汹涌,对此壮观之景,诗人豪迈之情油然而生。
D.全诗选取的景物时间和空间跨度极大,使得这首诗表达的情感意蕴更加丰富。
2.诗歌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2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蝶恋花

陆游

桐叶晨飘蛩夜语。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

江海轻舟今已具。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

注:①作者晚年因主和派力阻而被罢官,此词作于此时。②扬雄讽谏汉成帝之作。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托物起兴,实写秋叶飘零、蟋蟀低鸣的秋景,渲染出一种萧瑟凄清的氛围。
B.“黯黯长安路”写通往京城之路暗淡无光,含蓄表达了对朝廷抗金决策的失望。
C.词人突然想起战斗过的大散关和渭水之滨,此刻两地“如故”的状态让他欣慰。
D.“轻舟”三句写词人欲归隐,而抗敌兵策无人托付,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隐忧。
2.词的最后两句与《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表达的情感和抒情方式有何相同之处?请根据词作内容简要分析。
3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王简卿归天台

刘过

枚数人才难倒指,有如公者又东归。

班行失士国轻重,道路不言心是非。

载酒青山随处饮,谈诗玉麈为谁挥?

归期趁得东风早,莫放梅花一片飞。

[注]①王简卿:南宋诗人刘过的少年之交,此诗为王简卿罢官东归时,诗人为其送别而作。②班行:班列,朝廷内文武官员上朝时的行列。③载酒:化用毕卓“酒船”的典故,语出《晋书•毕卓传》,“卓尝谓人曰:得酒满数百斛船,四时甘味置两头,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④玉麈:指玉柄拂麈,又称麈尾,古代名士清谈时常执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倒指,指屈指点数,首联一针见血地抨击当朝者,也从侧面赞扬了王简卿是难得的人才。
B.颔联写朝廷不能任用人才,人们只能道路相见,以目示意,显得深刻而沉痛,尖锐而愤懑。
C.颈联陡转笔锋,化用典故,实写友人诗酒隐逸的生活,反映出友人清高雅洁的品格。
D.本诗名为送别,实则借送友人抒写自己对国势江河日下的愤懑,思想性、时代性强烈。
2.简要赏析尾联蕴含的情感。
4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南溪早春

杨万里

还家五度见春容,长被春容恼病翁。

高柳下来垂处绿,小桃上去末梢红。

卷帘亭馆酣酣日,放杖溪山款款风。

更入新年足新雨,去年未当好时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扣合题目,概述还家五年来的景况。春容的鲜妍与病翁的衰老适成对照,所以说“春容恼病翁”。“恼”是本诗的诗眼。
B.颔联写柳绿桃红的早春景色,紧扣题目“早春”。颈联写衰翁在早春时节静居亭馆与漫步溪山的感受,将早春的暖日和风与衰翁居室及出游的活动结合起来写,传出了融洽的春意。
C.尾联表达作者的欣喜,作者用“更入新年”,再次回应早春的主题,也表达出诗人关切民生的感情。
D.人到晚年,体衰多病,精神上也会消沉、颓唐。特别是见到春花秋月、花开花落,更容易感伤。本诗作者虽也慨叹自己是“病翁”,但对春到人间,却充满喜悦之情。
2.杨万里的诗描写细腻,语言新颖活泼,请选出最能表现这一特点的一联诗句试作赏析。
2021-04-22更新 | 489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11 古代诗歌阅读题型归类-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新高考专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北塘避暑

(宋)韩琦

尽室林塘涤暑烦,旷然如不在尘寰。

谁人敢议清风价?无乐能过百日闲。

水鸟得鱼长自足,岭云含雨只空还。

酒阑何物醒魂梦?万柄莲香一枕山。


注:此诗作于韩琦晚年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罢相之后。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扣题,交代避暑的时间、地点,次句表现诗人在幽静环境中的飘逸超尘之感。
B.颔联写作者并不借助管弦消遣,而沐浴清风,悠然自得,摆脱了尘寰的炎热和烦恼。
C.颈联借“水鸟得鱼”“岭云含雨”,熔写景、抒情、说理于一炉,一近一远,情理兼备。
D.尾联作者因酒已喝尽,酣然入梦;梦中醒来,感时伤怀,眼前无限江山,徒惹伤感。
2.这首诗蕴含了哪些人生哲理?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