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1届四川省宜宾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四川 高三 二模 2021-03-31 47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考古发现与历史研究来看,“中”与“中和”理念应为中华历史文化基因的核心。长期以来,在哲学史、思想史的研究中,对“中”“中和”的研究大多突出“和”而弱化“中”,更有甚者把“中”与“中和”解释为“中庸”。事实上,考古发现显示,“中”与“中和”理念历史久远,其产生与“文明起源”“国家形成”“国家认同”密切相关,应属于“政治文化”范畴。其理念形成的轨迹是由“中”发展为“中和”。“中”与“中和”是中华五千多年不断裂文明中的文化基因,是国家认同的核心思想。

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在山西襄汾陶寺城址(距今4300—1900年左右)相继发现的两座墓葬,均出土了与“测中”有关的“槷表”遗物。目前学术界一般认为,襄汾陶寺城址是一处古代都城遗址,即可能是历史文献记载的“尧都平阳”。上述二墓考古发现“槷表”说明,“中”的理念早在夏商周三代之前已经出现。就目前而言,有关“求中”最早的出土文献是战国时代的清华简《保训》,其中提及“五帝时代”的虞舜“求中”于“鬲茅”……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考古工作者在嵩山周围发现了可能为夏代都城的遗址。继夏之后,商代早期都城均分布在“大嵩山”地区。1963年,陕西宝鸡发现的西周早期青铜器“何尊”铭文“宅兹中或(国)”则是“中国”于“天下之中”的物证。秦汉至唐宋,继承、发展了夏商以来的“择中建都”原则。金朝徙都燕京,开启了中古时代后期元朝与明、清两朝定都北京之先河。

“择中建宫”是继“择中建都”发展起来的。夏代晚期二里头都邑之中心区又是其“宫城”地区,这应该是“择中建宫”的佐证。……东汉洛阳城、魏晋与北朝洛阳城与唐长安城,金中都、元大都、明清北京城,其宫城一般均在都城北部东西居中之地。宫城作为国家政治中枢,居于坐北朝南的都城东西居中位置,无疑是突出宫城的“中”之核心政治地位。在宫城内“择中建殿”,实际上是“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时代”与“封邦建国时代”都城布局的重大政治区别,这也是国家从以血缘政治与地缘政治结合的“二元政治”发展为以地缘政治为主、血缘政治为辅的多民族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一元政治”的物证。

从目前已经发现的古代都城城门与宫城宫门遗址来看,夏商周时代的都城及其宫城城门一般为“单门道”;从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来看,都城外郭城的四面城墙十二城门均为“一门三道”的“定制”,从汉长安城一直延续至明清北京城;进入中古时期至明清北京城,部分朝代的都城与皇城、宫城之正门出现了“一门五道”的形制,如唐长安城外郭城“明德门”、大明宫“丹凤门”……明清北京城皇城“天安门”。门道数量通过“奇数”的由少到多,“奇数”的“中位”更为“突出”,而“中”则更为凸显。

从目前考古发现资料来看,汉长安城是中国古代都城、宫城形成四面营建城门、宫门规制的最早都城。都城与宫城的“四门”,象征国家的东西南北“四方”。“四门”相对都城之内的宫城及大朝正殿的“居中”而言,形成二者的“中和”,这种“空间”的“中和”理念,既体现了“中”对“四方”的“公允”“公正”“不偏不倚”,又强化了“四方”对“中”的“政治认同”“国家认同”。这种理念,也见于中华历史文化的早期文献记载,《礼记·中庸》:“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在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历史发展中,古代都城及宫城布局形制所蕴含的“中和”理念被中华大地的各个民族所认同。考古发现与古代文献记载均佐证这一历史。鲜卑民族建立北魏王朝,最终徙都“天地之中”洛阳,继承汉长安城、汉魏洛阳城布局形制,营建北魏洛阳城,使都城的“中”与“中和”理念更为深化,开创了中国古代都城的“三城制”,完善了都城“中轴线”,弘扬了先秦、汉魏都城的宫门门阙形制。考古发现的北魏洛阳城宫城正门——阊阖门遗址布局形制对后代产生深远影响。北方女真族、蒙古族、满族等民族依次建立的金朝、元朝、清朝,承袭了几千年形成的“中”与“中和”理念,深化了国家认同理念。

(摘编自刘庆柱《“中”与“中和”理念的考古学阐释》)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哲学史、思想史对“中”与“中和”的研究,突出“和”而弱化“中”,甚至将其等同于“中庸”。
B.襄汾陶寺城址是一处古代都市遗址,经学术界研究认为,该都城遗址是历史文献记载的“尧都平阳”。
C.择中“建都”“建宫”“建殿”的发展,说明政治由“封邦建国时代”发展到“中央集权国家时代”。
D.汉长安城的意义非凡,因为它是中国古代都城,宫城形成四面营建城门、宫门规制的最早都城。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墓葬出土的“槷表”以及铭有“宅兹中或(国)”的“何尊”,是“中国”于“天下之中”的物证。
B.在阐释“中”与“中和”的发展演变时,既有考古发现,又引用文献,两者相得益彰,令人信服。
C.文章行文均紧紧围绕“中”与各民族对“中和”的认同来展开,体现了作者较为开阔的学术视野。
D.文章在论证结构上,通过对比提出观点,依“都”“宫”“殿”“门”顺序阐述,最后小结,思路清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提到的弱化“中”甚者把“中”解释为“中庸”的观点,可能与儒家思想长期占主流意识有关。
B.20世纪中期以来的考古发现——古城遗址、青铜器等物证表明,夏商周三代都城均在“大嵩山”地区。
C.“单门道、一门三道、一门五道”的发展,不只是数量变化,而是突出“中”,凸显“中”的意蕴。
D.阅读本文,可以让我们知晓“中”的理念及发展演变,还可以强化我们对中国国家文化的认同。
2021-04-01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四川省宜宾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今天,中国似乎已经在经济上“崛起”,但在公共争论中,不讲逻辑的非理性情绪四处泛滥。甚至有人认为,中国绝大多数公民与逻辑的距离,就是中国与世界现代化的距离。

《南风窗》就此专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赵汀阳。

《南风窗》:不讲逻辑好像是现在中国人的一种“集体无意识”。公共领域的争论,多自立场开始,以人身攻击结束……还有另一种不讲逻辑的方式。大家习惯了玩类比、玩象征来“讲道理”。您怎么看待这些现象?

赵汀阳:我也不同意依靠玩这些文学手法来“讲道理”。它们可以制造趣味,但不适合用来论证。我倒不反对谚语。谚语使用修辞法不是在论证,而是为了制造有趣的表达效果,各国的谚语都差不多。

至于现在为什么许多人不讲逻辑,我无法充分了解其原因,也许是为了饶舌,为了回避真相,为了欺骗等等,总之是故意不讲逻辑。但我还想:如果做某事就总能够获得可信的回报(物质回报或荣誉回报都算在内),那么人们就会纷纷自动做某事……

《南风窗》:在逻辑思维能力上,老外好像都一致唱衰中国。黑格尔说,逻辑在中国就玩不转。爱因斯坦则认为,中国没有西方科学的两个基础,即形式逻辑和通过系统的实验找出因果关系……对于这些说法,您怎么看的?

赵汀阳:黑格尔的“辩证逻辑”,那是逻辑的反面教材。辩证法是一种形而上“语法”,请允许我使用这个不太准确的说法……爱因斯坦的说法有些道理,但需要更多解释。逻辑能力来自何处?许多哲学家相信逻辑其实是语言的一种深层语法。这个看法比较容易理解,事实证明,只要有语言能力,就必定有逻辑能力。

《南风窗》:逻辑思维必须讲究概念的明晰。而古代的一些经典,好像喜欢玩模糊、神秘。是否可以这样理解:中国古人对关于世界本质的知识论追求没有兴趣?

赵汀阳:古代中国思想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人类生活问题上,伦理、政治、战争、和平之类。不过西方思想也同样关心这些问题。西方思想寻找永恒的、完美的终极概念;追求永恒的“完美概念”——绝对无私的牺牲、绝对纯洁的母亲,千年不坏的城堡……

完美意味着永恒、无变化,而逻辑最适合谈论此种概念;古代中国的思想意图在于理解永远流变的、不确定的存在状态。《易经》想象,阴阳需要动态均衡;在孔子眼中,圣人也有不足;在老子看来,存在如水……这种思想与有没有逻辑能力无关,而是思想问题和意图不同。

《南风窗》:您对中国人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有什么样建议?

赵汀阳:人人都有逻辑能力,但逻辑水平可以提高。逻辑学教学应该有助于逻辑知识的普及。但逻辑不仅是一种技术,而且还是一种态度,准确地说就是理性态度。如果缺乏理性态度,多高的逻辑技术都无以致用。至于如何才能学到理性态度,我不知道。也许至少需要意识到两点:自己喜欢的观念未必是正确的;正确的观念需要论证或者证据。

(摘编自《是什么让中国人“不讲逻辑”》《南风窗》2012年09期)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篇访谈的动机是访谈者针对不讲逻辑的非理性情绪泛滥以及由此引发的相关问题。
B.中国人不讲逻辑是因为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喜欢“玩类比、玩隐喻、玩象征,玩玄学”。
C.西方学者对中国人逻辑思维能力的看法,多数充满偏激片面,但也不乏真知灼见。
D.赵汀阳认为不能把中国人逻辑思维能力不强的原因简单归结于经典乃至于先贤圣哲。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人“不讲逻辑”的问题,既是组织方和对谈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中国与世界现代化的距离问题。
B.《南风窗》作为组织方,紧扣中国人“不讲逻辑”的问题,从多个角度进行采访,充满了忧患意识,话题令人深思。
C.本篇访谈,在问与答之间阐明了诸如“类比、象征”等文学手法在论证中的作用,体现了受访者表述的严谨性。
D.就黑格尔讲“逻辑在中国玩不转”的观点,赵汀阳连用两个判断句来否定其“辨证逻辑”,以批驳其说的荒谬性。
6.《南风窗》是如何做到在对谈中引发对话并将话题引向深入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2021-04-01更新 | 2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四川省宜宾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罗盘

徐则臣

秉义从太师椅上站起来,解开唐装的上面三个盘扣,真就从怀里摸出来一个红绸子包裹。

“啊?罗盘!”

“对,罗盘。”秉义说,“我爷爷娶我奶奶时,我爷爷他爹把这个罗盘给了我爷爷。我爹娶我妈时,我爷爷把这罗盘给了我爹。……今天,星池和小宋结婚了,按照祖上的规矩,我把这个罗盘亲手交给星池。”他把上衣盘扣扣好,捏住衣角打理整齐,再次捧起罗盘,挺胸抬头,对儿子说:“星池,来,接着。”

星池站起来,有点蒙。他走到父亲跟前,双手伸出来了还在说:“爸,我们不再跑船了啊。”“跑船不跑船,咱们邵家都是船民。接着!”

司仪及时地鼓掌,他说:“老人家说得实在!亲友团的各位朋友,你们觉得叔叔说得好不好?好就来点掌声!”围观的多半是船民,还有比这句话更提神的么。掌声像河水拍打船只。星池捧着罗盘退回到蒲团上。

秉义回到太师椅上,有段半分钟的空白,然后拍一下椅背,说:“今天孩子结婚,作为父母,我和老伴很开心。都长大了。小宋的叔叔和舅舅也在场,我和老伴感谢你们,谢谢你们把小宋送过来!小宋是个好姑娘,我们老两口会像亲闺女一样待她,请转告亲家公亲家母,请他们放心。我把星池交给小宋,我和他妈也放心。我们希望他们小两口的日子越过越好!”

司仪插了个空,带领大家掀起了一个鼓掌热潮。

“儿大不由娘。星池今天成家立业了。咱们家世代跑船,到星池这里,上岸了。说真话,我这心里堵了好几个月,不是想不通,是放不下。水饭吃了一百多年,饭碗到我邵秉义手里,砸了。我答应过我爹,要把这个碗端好的。但是一辈人有一辈人的想法,一辈人有一辈人的活法,这个世界在变,年轻人就应该按年轻人的想法去活,去干。我不知道星池是走对了还是走错了,但我尊重儿子的决定,就像当年我爹尊重我的想法一样。”

“咱们船民的传统,儿子一结婚就分开过,分家的礼物是一条船。我和星池妈要成亲了,我爹问我要什么样的船。我说要机动的,让机器推着船跑。我爹想不通。他说咱们船民的手艺在哪儿?在撑篙,在划桨,在扯帆。一篙值千金。最牛的船老大都是使帆的高手,不管哪个方向来风,都能调节好帆的角度,让船一直跑。帆都不用,你跑什么船!我说要么给我机动船,要么不要。我爹咬牙切齿地答应了,他觉得邵家跑船的事业毁在我手里了。我没有。我把船跑得很好,我把船跑得更好了。所以,我一直在说服自己,我们的老黄历不一定就对,年轻人的事让他们自己决定。星池是有主见的孩子。在家里,我这把老骨头说了算,但我很清楚,我这儿子一直都很有主见。”

“成家立业都是一辈子的大事,星池决定了,我支持。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上岸对船民也是个生死离别的大事。但舍得也要舍得,舍不得也要舍得。我是个老古董,但我不迷信,更不是老糊涂。想做的尽力去做,就一定能做好。我相信星池。我和他妈结婚第二天,她到娘家回门,回到家迟了一会儿,太阳落了。照咱们船上规矩,新娘子得带着太阳进门,要不会败财路。说来不怕大家笑话,那天中午我在丈母娘家多喝了两口,眯着了。醒来后紧赶慢赶,回到家太阳还是落了。我爹气坏了,两年没跟我们俩说话,船也不让我们跟了,怕坏了财运。我们俩就这么分家单干了。我们俩起早贪黑,三两年跑成了微山个体运输的第一大户。我爹脸色才好看一点,有天晚上叫我喝酒,喝到位了才跟我说,带不带太阳进门看来都行啊。”

秉义老婆实在忍不住了,直接把手伸过来,“叫你说几句,你这上天入地的一通扯!俩孩子还跪着呢。”

“那小宋、星池,你们俩先起来。”

“爸,你说吧,”星池说,“这些年我就没听过你说这么多话。”

小宋也说:“爸,您只管说。我跟星池听着呢。”

秉义站起来,挠挠腮帮子,扭头看老婆,“我说到哪儿了?都是你,没事瞎打断啥呀。三十多年你就没让我痛痛快快说过。”

老婆哼一声,脸扭到另外一边,“看把你憋的!我也没见你哪天成了哑巴!”

屋里屋外的人都笑起来。

“好吧,再说最后两句。就两句。”秉义说,“这个婚礼呢,是我坚持在船上搞的。咱们家是船民,上了岸、上了天都是船民,邵家祖祖辈辈就是船民。老祖宗都在天上看着,也在水上看着,在这一千多公里长的大运河上看着。我得给祖宗一个交代。还有那个祖宗传下来的罗盘,传到星池手里了,怎么用是他的事。过几年他可能回到河上了,也可能一辈子不再下水。不管下不下水,那罗盘的指针该指南的时候还指南,该指北的时候照样指北……”

(选自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北上》,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船民们把如潮的掌声送给邵秉义,是因为在星池不乐意接受罗盘的情景下,邵秉义的讲话唤起了他们作为船民的身份认同。
B.文中的司仪在主持婚礼过程中穿针引线,带领大家及时鼓掌,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但是,在文中因话语不多,使结婚仪式不够热闹。
C.邵秉义坚持把婚礼办在船上,同时也支持星池上岸,既表现了他对传统船家文化的坚守,也体现了他对年轻人创新创业的认可。
D.小说主要运用语言、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突出了邵秉义热爱生活、勤奋执着,坚守传统而又开拓进取的一代船民形象。
8.请结合全文分析“罗盘”的含义。
9.文章中的插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也。玄少为乡啬夫,得休归,常诣学官,不乐为吏,父数怒之,不能禁。遂造太学受业,师事京兆第五元先,始通《京氏易》《公羊春秋》《三统历》《九章算术》。又从东郡张恭祖受《周官》《礼记》《左氏春秋》《韩诗》《古文尚书》……

会黄巾寇青部,乃避地徐州,徐州牧陶谦接以师友之礼。建安元年,自徐州还高密,道遇黄巾贼数万人,见玄皆拜,相约不敢入县境。玄后尝疾笃,自虑,以书戒子益恩曰吾家旧贫不为父母群弟所容去厮役之吏游学周秦之都往来幽并兖豫之域获觐乎在位通人处逸大儒得意者咸从捧手有所受焉。遂博稽六艺,粗览传记,时睹秘书纬术之奥……”五年春,梦孔子告之曰:“起,起,今年岁在辰,来年岁在已。”既寤,以谶合之,知命当终,有顷寝疾。时袁绍与曹操相拒于官度,令其子谭遣使逼玄随军。不得已,载病到元城县,疾笃不进,其年六月卒,年七十四。遗令薄葬,自郡守以下尝受业者,缞绖赴会千余人。门人相与撰玄答诸弟子问《五经》,依《论语》作《郑志》八篇。

论曰:自秦焚六经,圣文埃灭。汉兴,守文之徒,滞固所禀,异端纷纭,互相诡激,遂令经有数家,家有数说,章句多者或乃百余万言,学徒劳而少功,后生疑而莫正。郑玄括囊大典,网罗众家,删裁繁诬,刊改漏失,自是学者略知所归。王父豫章君每考先儒经训,而长于玄,常以为仲尼之门不能过也。及传授生徒,并专以郑氏家法云。

(节选自范晔《后汉书·郑玄传》)


注:①啬夫:汉代掌管诉讼与收取赋税的人。《汉书》曰:“乡有啬夫,掌听讼收赋税。”②王父豫章君:范晔祖父范宁;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吾家旧贫/不为父母群弟所容/去厮役之吏/游学周秦之都/往来幽并兖豫之域/获觐乎在位通人处逸大儒得意者/咸从捧手/有所受焉
B.吾家旧贫/不为父母群弟所容/去厮役之吏游/学周秦之都/往来幽并兖豫之域/获觐乎在位通人处逸大儒得意者/咸从捧手/有所受焉
C.吾家旧贫/不为父母群弟所容/去厮役之吏游/学周秦之都/往来幽并兖豫之域/获觐乎在位通人/处逸大儒/得意者咸从捧手/有所受焉
D.吾家旧贫/不为父母群弟所容/去厮役之吏/游学周秦之都/往来幽并兖豫之域/获觐乎在位通人/处逸大儒/得意者咸从捧手/有所受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五,齐田氏后,汉时外迁,以次第为氏,有第一至第八。
B.传记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有关传主的生平事迹。
C.秘书是指秘密书类,如宫禁藏书、谶纬图篆、机要文书等。
D.章句在于解释篇章字句,而不在阐发大义,亦泛指书籍注释。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玄虽曾为官,却不乐为吏。年轻时辞掉乡官俗务,常常到当地学校学习,哪怕遭到父亲极力反对,也不能阻止他外出求学。
B.郑玄人格清高,令人敬仰。颠沛流离中,以一己之品,感动贼军数万作出承诺,以一己之德惠及全县,其人其德,高山仰止。
C.郑玄虽一代大儒,结局却让人叹惜。袁绍与曹操相拒于官度,为避免郑玄落入曹操之手,逼玄随军,令玄客死他乡,令人叹惜。
D.郑玄面对圣文埃灭,志愿为往圣继绝学。面对纷繁芜杂的学术现状,他囊括重要典籍,网罗众家学说,删繁裁诬,为学者指明方向。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遗令薄葬,自郡守以下尝受业者,缞绖赴会千余人。
(2)王父豫章君每考先儒经训,而长于玄,常以为仲尼之门不能过也。
2021-03-26更新 | 22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届四川省宜宾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北塘避暑

(宋)韩琦

尽室林塘涤暑烦,旷然如不在尘寰。

谁人敢议清风价?无乐能过百日闲。

水鸟得鱼长自足,岭云含雨只空还。

酒阑何物醒魂梦?万柄莲香一枕山。


注:此诗作于韩琦晚年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罢相之后。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扣题,交代避暑的时间、地点,次句表现诗人在幽静环境中的飘逸超尘之感。
B.颔联写作者并不借助管弦消遣,而沐浴清风,悠然自得,摆脱了尘寰的炎热和烦恼。
C.颈联借“水鸟得鱼”“岭云含雨”,熔写景、抒情、说理于一炉,一近一远,情理兼备。
D.尾联作者因酒已喝尽,酣然入梦;梦中醒来,感时伤怀,眼前无限江山,徒惹伤感。
15.这首诗蕴含了哪些人生哲理?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容易(0.94)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概述阴晴变化,从时间的角度表现洞庭湖壮观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在《劝学》中认为,君子如果要达到“___________”的境界,就必须要“____________”,因此学习的意义十分重大。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以“粮食”为一个想象点,来揭示秦王朝极尽奢靡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03-26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四川省宜宾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如果要问春节期间有哪些文化节目迅速“出圈”,         。央视推出的节目《典籍里的中国》和河南春晚的舞蹈《唐宫夜宴》应该是榜上有名的。热心观众们纷纷点赞和转发,在年节期间兴起一波传统文化的传播热潮,也展示出视听精品内容促进传统文化创新传承。

近年来,网络平台高频度推出各类综艺,且风头一直不减,对传统媒体来说确实构成不小的压力。值得        的是,传统媒体也不乏让观众          的精品力作。这 我们,在媒介融合的语境下,虽然在技术革新和资本运作方面,传统媒体或无法走在市场化媒体的前面,但精品视听内容正是传统主流媒体转型为新型主流媒体的重要凭借。只要积极进取、锐意创新,把握文化传承发展的转化规律,那么,(            )。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引人注目   安慰   耳目一新   启发
B.备受瞩目   欣慰   赏心悦目   启示
C.引人注目   欣慰   耳目一新   启示
D.备受瞩目   安慰   赏心悦目   启发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热心观众们纷纷点赞和转发,在年节期间兴起一波传统文化的传播热潮,也展示出视听精品内容促进传统文化传承创新。
B.热心观众们纷纷点赞和转发,在年节期间掀起一波传统文化的传播热潮,也展示出视听精品内容促进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巨大力量。
C.热心观众们纷纷点赞和转发,在年节期间掀起一波传统文化的传播热潮,也展示出视听精品内容促进传统文化传承创新。
D.热心观众们纷纷点赞和转发,在年节期间兴起一波传统文化的传播热潮,也展示出视听精品内容促进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巨大力量。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移动互联网的新舞台上大放异彩传统媒体就仍有机会
B.传统媒体在移动互联网的新舞台上大放异彩就仍有机会
C.在移动互联网的新舞台上传统媒体就仍有机会大放异彩
D.传统媒体就仍有机会在移动互联网的新舞台上大放异彩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20. 下面是某大学图书馆的图书借阅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化为一段文字说明,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字。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21.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

3月1日,《成都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施行。截至2020年底,成都市城镇社区和农村集中居住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居民户数为571.8万余户,居民小区分类覆盖率达90%以上,1519家党政机关、3780个学校、875个医疗机构、125个商业综合体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均达100%,基本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按《条例》规定未在指定地点分类投放生活垃圾的,由管理责任人进行劝阻;对拒不听从劝阻的,管理责任人应当向城市管理部门报告,由城市管理部门给予书面警告;再次违反规定的,处以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适中(0.65)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高三诊断考试后,语文老师说来一次关于“成长分享”的写作尝试;并提示说,人的成长离不开希望和坚持:有时候要坚持才能带来希望,有时候要在希望中才能坚持。

请结合自己的成长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1-03-26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四川省宜宾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试卷题型(共 10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3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3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30.65学术论文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  归纳要点,概括中心论述类文本
4-60.65新闻、通讯、访谈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  评价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实用类文本
7-90.65分析结构,概括主题  鉴赏作品中的艺术形象  分析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  中国现当代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30.4《后汉书》编撰  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翻译  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4-150.65诗  分析、理解古诗内容  评价作者的情感、观点态度
四、名篇名句默写
160.94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7-190.65一般词语  辨析并修改病句  情境补写选择题组
200.65流程图/结构图语言表达
210.65压缩语段  概括要点语言表达
六、作文
220.65引语式材料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