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3届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二中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四川 高三 二模 2023-08-25 14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所谓文学,就是以言达意的一种艺术。言所以达意,然而意绝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因为言是固定的,有迹象的;意是瞬息万变、缥缈无踪的。言是散碎的,意是混整的。言是有限的,意是无限的。以言达意,好像用断续的虚线画实物,只能得其近似。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全部传达情绪意旨,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一切艺术作品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惟不能,而也不必。

《论语》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几句话绝没完全描写出孔子说这番话时候的心境,而“如斯夫”三字更笼统,没有把当时的流水形容尽致。如果说详细一点,孔子也许这样说:“河水滚滚地流去,日夜都是这样,没有一刻停止。世界上一切事物不都像这流水时常变化不尽吗?过去的事物不就永远过去决不回头吗?我看见这流水心中好不惨伤呀!……”但是纵使这样说去,还没有尽意。而比较起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九个字比这段长而臭的演绎就值得玩味多了!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用“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四十字把乡村风景描写得多么真切!然而仔细观察起来,乡村景物还有多少为陶渊明所未提及。从此可知文学上我们并不以尽量表现为难能可贵。

在音乐里面,我们也有这种感想,凡是唱歌奏乐,音调由洪壮急促而变到低微以至于无声的时候,我们精神上就有一种沉默肃穆、和平愉快的景象。《琵琶行》里形容琵琶声音暂时停顿的情况说“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就是形容音乐上无言之美的滋味。英国诗人济慈在《希腊花瓶歌》中也说,“听得见的声调固然幽美,听不见的声调尤其幽美”,也是说同样的道理。

所谓无言,不一定指不说话,是注重在含蓄不露。雕刻以静体传神,有些是流露的,有些是含蓄的。这种分别在眼睛上尤其容易看见。中国有句谚语,“金刚怒目,不如菩萨低眉。”所谓“怒目”,便是流露;所谓“低眉”,便是含蓄。凡看低头闭目的神像,所生的印象往往特别深刻。最有趣的就是西洋爱神的雕刻,都是瞎了眼睛。这固然根据希腊的神话,然而实在含有艺术的道理,因为爱情通常都在眉目间流露,而流露爱情的眉目是最难比拟的。所以索性雕成盲目,可以耐人寻思。当初雕刻家原不必有意为此,但这些也许是人类不用意识而自然碰得巧。

以上是各种艺术中的几个实例。把这些个别的实例归纳起来,我们可以得一个公例,就是:艺术表现思想和情感,与其尽量流露,不如稍有含蓄;与其把一切都说出来,不如留一大部分让欣赏者自己去领会。因为在欣赏者的头脑里所生的印象和美感,比尽量流露的还要深刻。换句话说,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

流行语中有一句说:“言有尽而意无穷。”无穷之意达之以有尽之言,所以有许多意,尽在不言中。推广地说,艺术作品之所以美,不是只美在已表现的一部分,尤其是美在未表现而含蓄无穷的一大部分,这就是无言之美。

(摘编自朱光潜的《无言之美》,有改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学要以言达意,但文学作品中的具体语言和抽象情感却有很大差别,文学创作者也不追求用文字很好地表情达意。
B.《论语》中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没能表达出孔子当时的心境,这个例子证明了文字不能完全地传达情感的道理。
C.欣赏者看低头闭目的神像时,所产生的印象常常特别深刻,这是欣赏者和创作者碰巧所得,并不是创作者刻意为之。
D.《琵琶行》所描写的“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表现了听者沉默肃穆、平和愉快的感受,这是音乐的无言之美。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文学不追求用文字语言来全部传达情意拓展开来,论述了一切艺术作品都不需要尽量充分地表达情意的道理。
B.围绕着“无言之美”这个话题,文章逐层递进地论证了艺术表意时要含蓄或留一部分空白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C.文章在分别举出了文学、音乐、雕像的实例的基础上,总结了艺术创作的共同点,同时解释了“无言之美”的内涵。
D.文章运用了举例、对比等论证方法,论述了艺术作品的美更在于含蓄不露的道理,使抽象的美学原理浅显易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要想让欣赏者获得的美感更加丰富深刻,就需要创作者在表现思想情感时,稍微含蓄,甚至留有一些空白。
B.《归园田居(其一)》写景的精妙之处证明了中国古典诗词蕴含丰富的无言之美,这种美体现在许多优秀的古诗文中。
C.《关雎》用生动的语言描写荇菜之形,用直白的语言抒发思慕之情,做到了语言完全地表达情意,展现了深刻美。
D.已表现出来的美和无言之美,都属于艺术作品的美,这两种美各有特色,如果能够协调融合,那将更有感染力。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嘉宾:张连起(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

嘉宾:郭为(神州数码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主持人:冯华(《人民日报》主任记者)

主持人:今年以来,我国以数字经济为支撑的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特别快。请教一下两位老师,发展数字经济具有哪些现实意义?

张连起:三次工业革命都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加速生产要素的流动。原来是土地、劳动力、技术、资本等,现在数据已成为了一个重要要素。在数字经济时代,可能所有的行业都需要重构、重置。尤其今年的疫情防控,我们可以看到,数字治理、数字要素嵌入了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郭为:如何通过数据的优化,来重构我们的实体经济,这就是数字经济要发挥的作用。制造强国很重要的一点是技术,就是用大数据、使得整个制造环节和流程实现智能化。生产的每个环节、每个部件,都实现成本、质量和时间的有效组合,实现一个系统性的有效配置。比如,一辆汽车有两万个零部件,一架飞机有两百万个零部件,这些零部件和系统的组装过程,如何通过数字化的仿真来指导现实的优化,这就是数字资产很重要的作用。

主持人:数字经济是以数字技术作为支撑的,在关键核心技术上。我们有哪些短板需要补齐?

郭为:对于关键核心技术,大家有很多不同的认知。为什么我们要做颠覆性的技术呢?如果我们有一些全新的技术,这样在全球就存在着错位竞争,而不是大家都在一条线上去竞争。

张连起:我们在数据治理方面,有天然的超大规模市场,有新的消费升级,还有四亿多中等收入群体,这些方面都催生了大量的需求,如用数据、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技术创新等植入进去,可能就会形成我们的长板。

主持人:还有哪些融合创新领域有待我们去突破?

郭为:我们公司在金融领域探索的比较多,比如,一个种苹果的农民,扩大再生产的时候需要更多的土地,能不能有一个数字化的手段帮助他找到土地。然后这个土地又能拿到银行去做抵押贷款,这些都是我们要面向农业、实体经济提供的服务。而这些服务又可以和银行的核心业务系统结合在一起,既是技术上的突破,能够很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也是一种融合创新。全中国有那么多中小微企业贷款很困难,怎么样通过各方面的经济数据来为他们画像,帮助他们建立信用体系,让银行愿意给他们发放贷款。

张连起:我们国家对三农确实投入很大,国家对脱贫攻坚力度空前。但也应该看到存在缺少数据的、科技的赋能短板,补上这个短板就是给三农发展安上科技的翅膀

主持人:最后,请问两位老师,在推进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数字经济和现代化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郭为:我们是一个人口大国,又非常重视教育。有着最丰富的人力资源。这些资源在数字经济时代。如果能够充分发挥作用。那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张连起:我们有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发展优势和机遇优势,完全可以锻长板、补短板,百折不挠推进高质量发展,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摘编自《数字赋能 共创未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数字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众多领域。
B.我国以数字经济为支撑的新业态、新模式在疫情期间发展态势良好,但目前数字经济仍存在短板,有待补齐。
C.应用数字技术可以实现制造环节和流程的智能化,通过数字化仿真能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各领域的融合创新。
D.我国许多中小微企业贷款较困难,叮利用相关经济数据帮助企业建立信用体系,让金融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访谈主持人聚焦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结合现实与未来发展提问,将访谈引向深入。
B.对主持人的每个问题。两位受访者都结合自己的身份和现实例子做出了明确的回答。
C.此次访淡,不仅关注到了中国经济的现实问题,也展现出一定的历史眼光和国际视野。
D.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能否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是访谈各方都关心的问题。
6.面对主持人前三个提问,张、郭两位受访者回答的侧重点各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罗盘

徐则臣

秉义从太师椅上站起来,解开唐装的上面三个盘扣,真就从怀里摸出来一个红绸子包裹。

“啊?罗盘!”

“对,罗盘。”秉义说,“我爷爷娶我奶奶时,我爷爷他爹把这个罗盘给了我爷爷。我爹娶我妈时,我爷爷把这罗盘给了我爹。……今天,星池和小宋结婚了,按照祖上的规矩,我把这个罗盘亲手交给星池。”他把上衣盘扣扣好,捏住衣角打理整齐,再次捧起罗盘,挺胸抬头,对儿子说:“星池,来,接着。”

星池站起来,有点蒙。他走到父亲跟前,双手伸出来了还在说:“爸,我们不再跑船了啊。”“跑船不跑船,咱们邵家都是船民。接着!”

司仪及时地鼓掌,他说:“老人家说得实在!亲友团的各位朋友,你们觉得叔叔说得好不好?好就来点掌声!”围观的多半是船民,还有比这句话更提神的么。掌声像河水拍打船只。星池捧着罗盘退回到蒲团上。

秉义回到太师椅上,有段半分钟的空白,然后拍一下椅背,说:“今天孩子结婚,作为父母,我和老伴很开心。都长大了。小宋的叔叔和舅舅也在场,我和老伴感谢你们,谢谢你们把小宋送过来!小宋是个好姑娘,我们老两口会像亲闺女一样待她,请转告亲家公亲家母,请他们放心。我把星池交给小宋,我和他妈也放心。我们希望他们小两口的日子越过越好!”

司仪插了个空,带领大家掀起了一个鼓掌热潮。

“儿大不由娘。星池今天成家立业了。咱们家世代跑船,到星池这里,上岸了。说真话,我这心里堵了好几个月,不是想不通,是放不下。水饭吃了一百多年,饭碗到我邵秉义手里,砸了。我答应过我爹,要把这个碗端好的。但是一辈人有一辈人的想法,一辈人有一辈人的活法,这个世界在变,年轻人就应该按年轻人的想法去活,去干。我不知道星池是走对了还是走错了,但我尊重儿子的决定,就像当年我爹尊重我的想法一样。”

“咱们船民的传统,儿子一结婚就分开过,分家的礼物是一条船。我和星池妈要成亲了,我爹问我要什么样的船。我说要机动的,让机器推着船跑。我爹想不通。他说咱们船民的手艺在哪儿?在撑篙,在划桨,在扯帆。一篙值千金。最牛的船老大都是使帆的高手,不管哪个方向来风,都能调节好帆的角度,让船一直跑。帆都不用,你跑什么船!我说要么给我机动船,要么不要。我爹咬牙切齿地答应了,他觉得邵家跑船的事业毁在我手里了。我没有。我把船跑得很好,我把船跑得更好了。所以,我一直在说服自己,我们的老黄历不一定就对,年轻人的事让他们自己决定。星池是有主见的孩子。在家里,我这把老骨头说了算,但我很清楚,我这儿子一直都很有主见。”

“成家立业都是一辈子的大事,星池决定了,我支持。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上岸对船民也是个生死离别的大事。但舍得也要舍得,舍不得也要舍得。我是个老古董,但我不迷信,更不是老糊涂。想做的尽力去做,就一定能做好。我相信星池。我和他妈结婚第二天,她到娘家回门,回到家迟了一会儿,太阳落了。照咱们船上规矩,新娘子得带着太阳进门,要不会败财路。说来不怕大家笑话,那天中午我在丈母娘家多喝了两口,眯着了。醒来后紧赶慢赶,回到家太阳还是落了。我爹气坏了,两年没跟我们俩说话,船也不让我们跟了,怕坏了财运。我们俩就这么分家单干了。我们俩起早贪黑,三两年跑成了微山个体运输的第一大户。我爹脸色才好看一点,有天晚上叫我喝酒,喝到位了才跟我说,带不带太阳进门看来都行啊。”

秉义老婆实在忍不住了,直接把手伸过来,“叫你说几句,你这上天入地的一通扯!俩孩子还跪着呢。”

“那小宋、星池,你们俩先起来。”

“爸,你说吧,”星池说,“这些年我就没听过你说这么多话。”

小宋也说:“爸,您只管说。我跟星池听着呢。”

秉义站起来,挠挠腮帮子,扭头看老婆,“我说到哪儿了?都是你,没事瞎打断啥呀。三十多年你就没让我痛痛快快说过。”

老婆哼一声,脸扭到另外一边,“看把你憋的!我也没见你哪天成了哑巴!”

屋里屋外的人都笑起来。

“好吧,再说最后两句。就两句。”秉义说,“这个婚礼呢,是我坚持在船上搞的。咱们家是船民,上了岸、上了天都是船民,邵家祖祖辈辈就是船民。老祖宗都在天上看着,也在水上看着,在这一千多公里长的大运河上看着。我得给祖宗一个交代。还有那个祖宗传下来的罗盘,传到星池手里了,怎么用是他的事。过几年他可能回到河上了,也可能一辈子不再下水。不管下不下水,那罗盘的指针该指南的时候还指南,该指北的时候照样指北……”

(选自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北上》,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船民们把如潮的掌声送给邵秉义,是因为在星池不乐意接受罗盘的情景下,邵秉义的讲话唤起了他们作为船民的身份认同。
B.文中的司仪在主持婚礼过程中穿针引线,带领大家及时鼓掌,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但是,在文中因话语不多,使结婚仪式不够热闹。
C.邵秉义坚持把婚礼办在船上,同时也支持星池上岸,既表现了他对传统船家文化的坚守,也体现了他对年轻人创新创业的认可。
D.小说主要运用语言、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突出了邵秉义热爱生活、勤奋执着,坚守传统而又开拓进取的一代船民形象。
8.请结合全文分析“罗盘”的含义。
9.文章中的插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古之善军者,以刑使人,以赏使人,以怒使人。而其中必有以义附者焉。不以战,不以掠,而以备急难。韩【注】之战,秦之斗士倍于晋,而出穆公于淖者,赦食马者也。

兵或寡而易危,或众而易叛,莫难于用众,莫危于用孤寡。治众者法欲繁,繁则士难以动;治寡者法欲,简则士易以察。不,则士不任战矣。惟众而繁,虽劳不害为强。

以众入险阻,必分军而疏行。夫险阻必有伏,伏必有约。军分则伏不知所击,而其约携矣。险阻惧蹙,疏行以纾士气。

兵莫危于攻,莫难于守,客主之势然也。故地有二不可守;兵少不足以实城,城小不足以容兵。夫惟贤将能以寡为众,以小为大。敌之冲,人莫不守,我以疑兵,彼愕不进;虽告之曰此无人,彼不信也。度彼所袭,潜兵以备,彼不我测,谓我有余,夫何患兵少?偃旗仆鼓,寂若无气,严戢兵士,敢哗者斩,时令老弱登埤示怯,乘懈突击,其众可走矣,何患城小?

古之善攻者不尽兵以攻坚城善守者不尽兵以守敌冲夫尽兵以攻坚城则钝兵费粮而缓于成功尽兵以守敌冲则兵不分而彼间行袭我无备故攻敌所不守,守敌所不攻。

背城而战,阵欲方,欲踞,欲密,欲缓。夫方而踞,密而缓,则士心固,固而不慑。背城而战,欲其不慑。面城而战,阵欲直,欲锐,欲疏,欲速。夫直而锐,疏而速,则士心危,危则致死。面城而战,欲其致死。

平居与人言,一语不循故,犹在愕而忌。敌以形形我,恬而不怪,亦已矣。是故,智者视敌有无故之形,必谨察之,勿动。疑形二:可疑于心,则疑而为之谋,心固得其实也;可疑于目,勿疑,彼敌疑我也。是故,心疑以谋应,目疑以静应。彼诚欲有所为邪,不使吾得之目矣。

(摘编自苏洵《权书》)

【注】韩,韩原,地名,在今山西省河津、万泉两县交界处。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古之善攻者/不尽兵以攻坚城/善守者/不尽兵以守敌冲/夫尽兵以攻坚城/则钝兵费粮而缓于成功/尽兵以守敌冲/则兵不分/而彼间行/袭我无备/
B.古之善攻者不尽兵/以攻坚城/善守者不尽兵/以守敌冲/夫尽兵以攻坚城/则钝兵费粮而缓于成功/尽兵以守敌冲/则兵不分/而彼间行/袭我无备/
C.古之善攻者/不尽兵以攻坚城/善守者/不尽兵以守敌冲/夫尽兵以攻坚城/则钝兵费粮而缓于成功尽兵/以守敌冲/则兵不分/而彼间行/袭我无备/
D.古之善攻者不尽兵/以攻坚城/善守者不尽兵/以守敌冲/夫尽兵以攻坚城/则钝兵费粮而缓于成功尽兵/以守敌冲/则兵不分/而彼间行/袭我无备/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治寡者法欲简”中“简”与《出师表》“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的“简”含义不同。
B.“不然,则士不任战矣”中“然”与《逍遥游》“虽然,犹有未树也”的“然”含义相同。
C.“当敌之冲”的“当”与《苏武传》“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的“当”含义相同。
D.“亦已固矣”中的“固”与《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固止之”中的“固”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善于治军的人,会使用多种方法让士兵效命,但其中都有符合道义的内容;他们还认为军队不是用来发动战争和进行掠夺的工具。
B.率领人数众多的军队进入艰险环境,要分散兵力并缓慢行进,分散兵力可以消除士兵的恐惧心理,缓慢前行的目的则是扰乱敌军计划。
C.在背靠城墙进行防御作战时,要让士兵认为阵形牢不可破,以此坚定信心;在进攻时,要使士兵觉得有危险,这样他们更会拼死作战。
D.在战场上,敌人会故意用一些行为迷惑我方,这时我们需要冷静观察,切勿盲动,因为敌人真要有所行动,是不会让我们轻易发现的。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兵或寡而易危,或众而易叛,莫难于用众,莫危于用寡。
(2)度彼所袭,潜兵以备,彼不我测,谓我有余,夫何患兵少?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