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继河南卫视春晚舞蹈节目《唐宫夜宴》出圈后,《你好,李焕英》再度引燃观众热情。它们无疑收获了万千粉丝的满堂喝彩,更承载着时下观众对高质量文艺作品的深层次需求。

《唐宫夜宴》是一支约5分钟的舞蹈节目,作品创新表达方式,将大唐风华融于少女的一颦一笑。舞蹈背景运用5G+AR技术,配以“妇好鸮尊”“千里江山图”“青铜牛尊”等八件国宝,唐朝少女们在国宝国画之中穿行起舞,为观众呈现了一个活起来的博物馆奇妙夜。节目一经播出,不仅在网络上引发热议,更带动了一波“博物馆热”——许多观众在节日期间走进身边博物馆,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如果说《唐宫夜宴》胜在“创新”,那么《你好,李焕英》则妙在“真情”。导演、编剧兼主演贾玲历时数年打磨剧本,将对亡故母亲的思念倾注于创作、拍摄、剪辑全过程,让广大观众从“李焕英”身上看到了自己母亲的影子,体验了一场亲情重温之旅。

在倡导“就地过年”的这个春节,一道道惊艳亮相的文化大餐,给不能回家的游子带来了精神慰藉。“走心”的高质量文艺作品永远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精神食粮。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无论是影视剧还是歌舞作品,粗制滥造者、哗众取宠者、低级媚俗者依然有之,有的圈内人总是抱怨票房低、作品受冷落,殊不知自己不用心不用情才是根源。如果只是单纯的舞蹈表演,《唐宫夜宴》的影响力肯定没有这么大;如果只是一味煽情,《你好,李焕英》也不至于引发如此广泛的情感共鸣。两部文艺作品的成功启示我们,新颖的表达方式与朴素真挚的情感是创作优秀文艺作品的两大法宝。最朴素的情感暖人心,最生动的表达更耀眼,兼顾里子和面子,就能抓住跨越年龄层次的心,让文艺作品叫好又叫座。

身处瞬息万变的新时代,文艺创作者面临着不同于以往的全新挑战——受众群体分化、“草根”蓬勃发展,愈发激烈的竞争环境,这对创作者们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无论时代风云如何变化,坚守民族之“根”、人民情怀的文艺作品,永远是观众的内心需求和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我们相信,只要顺应中国观众的深情呼唤,从5000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的养分中充分汲取,就一定能够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的优秀作品。

(选自《从<唐宫夜宴>到<你好,李焕英>,博得观众喜爱的秘诀是什么?》)

材料二

当前,我国的文艺创作正显出空前的蓬勃生机,传统文艺创作、网络文艺创作、青春文艺、大众读物等多品种文艺创作如雨后春笋,竞相绽放,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满足了各界受众的需求,呈现百花齐放、姹紫嫣红的景象。

人民是艺术与思想的母亲,生活是文艺创作唯一的源泉。作为人类创造的最伟大的精神财富之一,文艺是一个时代的精神镜像,是人民大众的道德指引,是现实生活的审美表达,具有构建人类精神世界的重要职责。对于人民大众来说,他们需要文艺创造爱的表达,提供审美的享受;也需要文艺挖掘人生的意义,明晰人生的航向;更需要文艺来提升自我、陶冶情操。千百年来,正是因为文艺创作者正视并践行了自己对社会分工的职责,履行了对人类理性社会分工的承诺,各类文艺作品才得以生存和传世,赢得了人民的尊重和喜欢。

文艺创作离不开技巧和形式,但是它又不仅仅只是技巧和形式,更核心的力量和价值来源于它所提供的精神内涵。没有对人的心灵的震撼和提升,即便技巧再高超,形式再华丽,也只能停留在“悦耳悦目”的初级阶段,而不能“悦心悦意”“悦神悦志”,不是从更深的层次上发挥文艺对文明进步、社会发展的作用。所以文艺创作既要在作品中表现人的尊严和伟大、刻画人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又要心里时刻装着最广大读者和观众,创作他们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为他们提供高质量的精神食粮。历史反复证明,最有分量最有价值最有生命力的文艺作品,必然是关注人的存在境遇,展示民族的灵魂和心史的、直指人心的,必然是给人力量、给人温暖、给人启迪的。

文艺工作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气、塑造美好心灵、培育良好道德风尚、讴歌真善美、鞭笞假丑恶等方面,担负着重要责任。社会思潮越是纷繁复杂,越是需要文学艺术勇敢地站出来,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要坚定地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表达他们的文化主张、价值诉求、理想愿景;要敢于激浊扬清,唱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代表的主旋律;要自觉抵制庸俗、低俗、媚俗的非健康文化的诱惑,决不能只顾眼前利益,沉醉于生产随看随丢的快餐式的文艺作品,甚至制作遭人唾弃的文艺垃圾;要目光宏大、志存高远,创作出不仅在当代产生影响,而且能够使之久远的精品力作。

(节选自《文艺创作要走精品之道》)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唐宫夜宴》播出后,许多观众为了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在节日期间到博物馆参观,因而引发网络议论。
B.贾玲兼导演、编剧、主演于一身,将对母亲的思念倾注于电影《你好,李焕英》中,朴素真挚的情感引发广大观众的共鸣。
C.我国的多品种文艺创作呈现百花齐放、姹紫嫣红的景象,显出空前的蓬勃生机,丰富和满足了各界受众的需求。
D.文艺是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具有构建人类精神世界的重要职责。人民需要文艺提升自我,陶冶情操,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颖的表达方式提升了《唐宫夜宴》的影响力,创作者将传统古典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打造了一支创新的舞蹈节目。
B.不用心不用情是某些文艺作品受冷落的根源,这些作品没有创新表达技巧,也缺少精神内涵,很难赢得观众的喜欢。
C.面对新挑战,新时代的文艺创作者履行对人类理性分工的承诺,践行自己对社会分工的职责,这与以往的创作者不同。
D.文艺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为促进文明进步、社会发展,文艺作品的创作既要有技巧和形式,还要有精神内涵。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走心”的高质量文艺作品创作的一项是(     
A.某位作家一以贯之的精神是对小人物或底层人的生存境遇的刻画。
B.某位作家进行创作,可以“短篇不过夜、中篇不过周、长篇不过月”。
C.某剧讲述了扶贫干部带领群众,将“干沙滩”变成“金沙滩”的故事。
D.某导演称任何技法都比不过面对自我、生活和生命时流露出的真心。
4.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
5.请综合材料内容,谈一下文艺工作者如何创作文艺精品。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本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学科分类,经史子集原为图书分类,虽然也具有学科分类的意味,但毕竟和现代学科分类有巨大距离。文理工医等现代学科分类从一开始就移植于西方,所以中国现代学术分类体系分类框架,无论大小,皆是从无到有一点点取自西方,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五四”前后,我们开始了对欧美人文社会科学体系的第一次大规模移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我们也曾照搬过苏联的学科分类。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向西方敞开了大门,开始了第二次照搬西方的学科,大规模地从西方移植了社会科学,特别是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管理学等。这种移植对中国传统学术而言,毫无疑问是一场深刻的学术革命,填补了现代学术空白,没有这一引进就没有现代学术,其意义不容低估,但“言必称希腊”的弊端也如影随形,相伴而来。关键的是,我们通过这些具有浓厚西方气质的学科,究竟是想为欧美造就人才,还是为我们自己造就人才?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人类学中国化”主张者吴文藻先生明确指出:“现在大学生所受的教育,其内容是促进中国欧美化和现代化的,其结果是使我们与本国的传统精神越离越远。”尽管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界从那时起就认识到了这一问题,并发起过“学术中国化”大讨论,但将近一百年过去了,这一状况并未得到根本改变。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出了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号召。这样,一个人文社会科学的“中国化”过程终于正式开启。在笔者看来,所谓新文科和旧文科之间的差异,顺理成章地当然应该是中国特色学科体系和西方化学科体系之间的差异。以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为核心内容,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呈现和包含中国经验中国材料中国数据的文科,当然就是所谓的“新文科”。

(摘编自王学典《何谓“新文科”》)

材料二:

不容否认,“分科立学”推动了科学研究的深入,提高了科学研究的效率,但同时也造成了不同学科之间自我隔离、老死不相往来的局面,文科则更甚之。这使得文科越来越高大上,越来越不食人间烟火,于是乎,往往被束之高阁。

与其相对,新文科反其道而行之,强调的是学科的交叉和融合,注重的是学科的借鉴和互补。然而,想要打破学科壁垒,实现学科融合,绝非手到擒来。首先,我们要重新审视文科。 当前无论是学科的自我追求还是学科的评价机制,都已将文科推到“两头不靠岸”的尴尬境地既无法达到自然学科的严谨精密,又难以做到应用学科的实际效用。这就需要我们在学科自信的基础上,去领悟和实践文科的真谛,勇于肯定和坚持文科的学科致思方式,以及它在特定空间范围内探讨人类本质和价值信仰的特质,处理好文科价值性和工具性的辩证统一关系。其次,新文科需要我们调整航向,致力于博雅教育。分科教育使得文科因碎片化而失去了综合效应,学生甚至由于管中窥豹,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在价值的判断上出现误解和偏差。推行博雅教育、通识教育,发挥不同学科对人才培养的互补促进作用,致力于培养人的广博视野、复杂思维、独立人格和创新精神,真正实现人的教育,这才是新文科教育的应有之意。最后,新文科需要有自持的矜持,不能在学科融合中迷失自我。早在近代分科立学和中国文科的现代转型过程中,文科内在的人文传统精神就出现过逐渐衰落的景象。这也是学衡派一再提醒近代学人不能“把孩子与洗澡水一起倒掉”的根本原因。“新文科”不能因为学科融合,而失去自我,走向“自然科学化”“工科化”的歧途,使得其内蕴的人文精神走向式微,失去了其关心人类价值与人类精神世界的理想和旨趣。

(摘编自张宝明《“新文科”之思:“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材料三:

新文科在服务国家战略上有了新要求。过去,人们通常理解文科大都是个体化的、独立的精神世界研究,尽管也关注社会的变化,但这种变化更有一种距离感和历史感。而我们要建设的新文科,则是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全面地追踪和研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见微知著,寻求对策。当代中国和世界,面临着可持续发展问题、生态保护问题、文化创造和交流问题、全球科技治理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非常复杂,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研究。当然,加强政产学研的合作,也是新文科的题中之义,因为对于这些问题,需要专家学者们及时了解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和现实需求,需要了解政府决策的难题所在,这样才能全面分析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从深层次上解决发展战略问题。

新文科建设要注重从时代和现实中汲取营养,注重打通学科之间的壁垒及产学研融通壁垒,但这绝不意味着我们要放弃文科的学科内在要求和人文精神的传承。不过与传统文科相比,新文科建设要善于在基础学科中把握现实需求,使新文科既有历史底蕴,又充满时代活力,根据现代学科融合的特点,用现代化的方式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使传统人文精神能够更深更全面地为人们所把握,并化为解决现实问题的精神动力。

(摘编自夏文斌《新文科新在何处》)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历史上本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学科分类,我国的现代学科分类体系是20世纪从外国分批引进后结合我国特色而形成的。
B.西方现代学科分类对我国传统学术分类造成的冲击,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就引起了学界的担忧和讨论。
C.推行博雅教育,就是要充分发挥自然科学在培养人的视野思维、人格和创新精神上的作用,实现人的教育。
D.虽然新文科与传统文科都关注社会变化,但新文科就是要面对新时代的新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服务国家战略。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我们今天要进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中国化”问题的研究,就需要从“五四”前后开始。
B.分科立学的优势在于它能推动科学研究的发展,不足在于它造成了文科与其他学科相隔离的局面。
C.学衡派把传统人文精神比喻为“孩子”,强调在文科现代转型中,必须要坚守学科内在的价值追求。
D.搞好新文科建设,我们还是要注意文科的学科内在要求和人文精神的传承,使新文科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观点、现象与新文科建设理念相悖的一项是(     
A.蔡元培:“科学发达以后,一切知识道德问题,皆得由科学证明……惟科学所不能解答之问题……任取一哲学家所假定之一说而信仰之。”
B.费孝通:“深入发掘中国社会自身的文化传统,在实践中探索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是中国学术的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发展方向。”
C.山东大学开设尼山学堂国学班,国学班在大一下学期开始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招考,并从全校文史哲各学院及外校聘请49位骨干教师。
D.河南大学成立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中心下设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研究所、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黄河文明研究所等。
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5.请结合材料内容,说一说你对“新文科”的理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