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雕版印刷术是活字印刷术的前身,在我国印刷史上有着重要地位。雕版印刷历经唐、五代,在宋代取得了空前发展。宋代雕版印刷的繁荣对宋诗的传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诗歌发展到唐代,已达到顶峰。宋诗的境界虽然难以和唐诗抗衡,但宋人还是以自己独特的审美让宋诗在中国诗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宋诗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与当时的雕版印刷是分不开的。正如张高评先生所言:雕版印刷之崛起与繁荣,所触发的图书流通、知识传播效应,是宋代文明登峰造极之推手,是宋型文化孕育之功臣,是宋诗特色形成之中介,是‘诗分唐宋’之重要触媒。

宋人运用雕版印刷刊刻了大量宋人诗歌集,并为宋诗的传播奠定了基础。《现存宋人别集版本目录》中收集的有传本的宋人诗、词、文合集共739种,《唐集叙录》中收集有传本的唐人诗集、文集、诗文合集共108种,两者相比,唐人传世文集的种类约是宋人传世文集的1/7在唐代,文人诗集大多依靠抄写的形式流传,传播范围受限。可是在雕版印刷繁荣的宋代,文人诗集大多能得到及时广泛的刊刻,一些有名望的作家的诗集一经刊出,就被人争相刻印流传。名声不大的文人,其诗歌在经后人整理后也能刊刻。无论哪种模式,只要被刊刻,都有利于作品的保存,并能为作品进一步流传奠定基础。

宋代采用雕版印刷的方式刊刻宋人诗集,这使诗集传播途径更加多样化。宋人的诗集通过雕版印刷成册后,如果仅局限在保存的层面,那么诗歌的发展则会停滞,只有让这些诗歌作品真正进入传播渠道,它们的价值才会得以更好地凸显。在宋代,雕版印刷的繁荣让传播途径变得更加多样,传播途径之一是官方传播。所谓官方传播指通过官方渠道对诗歌等文学作品进行传播,其主要表现就是宋朝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大量编刻包括诗歌在内的各种文学类书籍。宋朝统治者除了重视正常的修书外,也重视对文人作品集的编纂和刊刻。南宋杨仲良《续资治通鉴纪事本末》云,六月壬申,门下侍郎薛昂奏:承诏编集王安石遗文,乞便不置局,差检阅文字官三员。从之。这样王安石的诗文在统治者的重视下,镂板传世。除了官方传播,还有以盈利为目的通过书肆等场所传播诗歌等文学作品的商业传播。书肆之所以会刊刻众多诗文集,其原因在于获利颇丰。北宋《渑水燕谈录》曾记载:时蔡君谟为《四贤一不肖诗》,布在都下,人争传之。鬻书者市之,颇获厚利。书肆让宋诗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同时也对诗人产生了深远影响。比如苏轼的诗歌正是由于被商家大量刊刻,才能家喻户晓,这就提高了他的文坛影响力。还有一种传播方式是民间传播,它是民间自发形成的一种传播方式,其目的在于保存经典,传播文化。比如一些世家大族,从弘扬前辈先贤的文章功业,启迪儿孙的层面考虑,刊刻了一大批包括诗歌在内的文学作品,例如周必大所刻的《欧阳文忠公集》。

宋代通过雕版印刷来传播宋人诗歌,这对文学流派影响深远。对文学流派总集进行雕版

印刷是文学流派形成乃至壮大过程中必不可缺的因素。最为典型的当属江西诗派。宋徽宗初年,吕本中把以黄庭坚创作理论为中心而形成的诗歌流派取名为江西诗派。江西诗派的诗集通过刊刻传播的形式,汇聚了江西诗派众多诗人的作品。到了南宋末年,即使诗坛后学之风已逐渐发生转变,江西诗派仍是诗坛的主流。其原因就在于诗集的刊印传播,将此派诗人那些分散的作品汇聚在一起,更好地延续和发展了诗派的传统。

(摘编自《宋代雕版印刷传播对宋代诗歌的影响》)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雕版印刷的崛起让宋诗形成了与唐诗迥异的风格,也使宋诗在诗学史上的地位卓然。
B.宋代文人的诗作都可能被刊刻印刷,但如果诗人缺乏名气,则保存的意义大于传播价值。
C.民间书商刊刻文人诗集,通过书肆进行售卖,这样的目的是在传播文化的同时获利。
D.江西诗派起源于北宋,以黄庭坚的创作理论为中心,即使到南宋末年依然有很大影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采用“总—分”的论证结构,从保存、传播和对文学流派的影响等方面分述了雕版印刷对宋代诗歌的影响。
B.文章引用张高评先生的话,很好地论证了繁荣的雕版印刷业对宋代诗歌乃至宋代文明都产生了积极作用这一观点。
C.文章在论述诗歌的传播途径时,着重强调官方传播对诗歌传播的影响,同时也论及了商业传播和民间传播的影响。
D.文章多处运用举例论证,不仅以具体刊刻作品为例,还引用宋人著作中有关雕版传播的内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没有雕版印刷技术的支撑,宋代的一些优秀的诗文作品就难以得到保存,也更难以流传后世。
B.仅仅停留在保存的层面,文学作品就不能发挥文化价值,只有让其传播,才能更好地凸显其价值。
C.宋代文学流派能够壮大离不开雕版印刷,刊刻这些文学流派的总集,对延续诗派传统有积极作用。
D.宋两浙西路转运司刊刻的《临川先生文集》和国子监刊刻的《资治通鉴》均属于官方传播的范畴。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绿色消费是近些年来颇为流行的一个概念。那么,什么是绿色消费?目前国际上关于绿色消费的定义约有30多种,大多指的是要求提供绿色服务以及相关产品以满足人类需求,提高生活质量。我国消费者协会提出的几个层次的绿色消费中,第一个就是倡导消费者在消费时选择未被污染的或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由此可见,人们关注的绿色消费主要是消费质量,是消费对象的绿色、消费效果的绿色、也包括消费过程的绿色。概括起来说,绿色消费是一种新的理性消费模式,是科学消费的重要内涵之一。

绿色消费概念是针对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不可持续危机而提出来的。人类对自然的掠夺和破坏,与人类的消费方式密不可分。马克思认为,消费不仅是生产的终点,也是生产的起点;消费不但实现生产,而且反过来促进生产,同时也影响交换和分配。消费的重要地位,决定了人类要摆脱不可持续发展的危机,必须从改变导致对自身生存环境破坏的消费模式开始。于是,绿色消费概念应运而生。

绿色消费不仅是消费无污染、质量好、有利于健康的产品,更是保护环境、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体现。发展绿色消费,优化消费结构,不仅可以更好地满足居民的需要,而且可以带动绿色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形成生产与消费的良性循环。而生产与消费的良性循环,又能够提高企业和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改变消费观念,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自觉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保持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发展绿色消费,必须从消费的主体——消费者开始。绿色消费行为来源于消费者的绿色意识,绿色消费的实现离不开绿色消费意识的确立。消费者应不断学习有关绿色消费和绿色产品的知识,正确理解绿色消费的内涵,充分认识到绿色消费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为主旨的。绿色消费行为和消费方式符合人的健康需要,绿色消费不仅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保障生命健康,还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使人的生活消费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推行绿色消费,首先要有绿色产品的生产和营销。因此,突破绿色产品的供给约束是普及绿色消费的前提。企业是产品的生产者和营销者。面对绿色消费的兴起,企业应该由传统生产向绿色生产转型,及时改变技术攻关方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绿色产品的开发,在原材料采购以及产品的设计和制造、保管和运输等方面坚持绿色标准,加强对生产、加工、销售环节的控制,为消费者提供源源不断的绿色产品。

培育和促进绿色消费,政府责无旁贷。应制定更有效的政策,推进绿色消费发展。将绿色产业列入国家支持性产业政策范围进行扶持,增加对绿色产业的投资,提高企业的科研与开发能力,促进绿色技术的引进和推广;鼓励投资绿色企业,引进先进的环保技术和清洁生产设备;完善绿色奖励政策,使绿色企业享有减免税、优惠贷款等优惠政策。扩大绿色生产,应该实行多产业、多领域齐头并进的政策。赋予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以浓重的“绿色”,逐步实现制造业生产的清洁化和农业生产的无污染化。基础设施、建筑业、商业、现代服务业等,也应当逐步实现“绿色”发展。

(摘编自《什么是绿色消费》)

材料二:

陋习往往与不良的传统消费观念相关,在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因素中,所谓非理性消费也在此列。革除陋习不仅要靠法律强制,而且要靠倡导正确的消费观念,在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使之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绿色消费是党中央提出的绿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消费者选择绿色产品或服务。有学者运用排除法对非绿色商品进行了类型化列举;危害到消费者和他人健康的商品;使用来自稀有动物或自然资源的原料的商品;生产中涉及对动物进行残酷或不必要剥夺的商品;对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产生不利影响的商品。显然,滥食野生动物与这些排除要素完全吻合。又如,使用高污染高排放的汽车、没有合理回收措施的一次性用品、不自觉实行垃圾分类、浪费能源资源等各种不良消费行为,尽管有些并非法律所禁止,但本质上都属于陋习之列。

革除陋习最关键的是引入绿色消费的理念和机制。近年来,我国积极探索绿色GDP考核、清洁生产、循环经济、低碳发展等绿色发展道路,重点都是放在经济领域并侧重生产环节。实践证明,作为短板的消费领域问题不解决,绿色发展就落不到实处。特别是某些人长久以来形成的消费陋习已到了非革除不可的时候。

绿色消费将生态环境保护与人的健康与安全保护结合起来,使公众的消费权益与环境保护和生态安全高度地融为一体,同时也为绿色发展提供了需求动力,必将得到公众的积极响应。

(摘编自周珂《绿色消费助力除陋习》)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理性消费、科学消费就是绿色消费,它不仅关注消费对象的绿色,还关注消费的过程与效果的绿色,追求消费的质量。
B.绿色消费的概念,是人们针对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不可持续危机提出来的,它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生产与消费关系原理。
C.绿色消费能够为绿色发展提供动力,既有利于保障人民健康,提高生活水平,也能够使生活消费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D.绿色消费对消费者有较高的要求,要求消费者具备超前的意识、不断学习的能力、较强的理解能力和较高的认识水平。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的消费方式影响着自身的健康安全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了保持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要积极行动。
B.消费能够实现和促进生产,因此生产与消费要想形成良性循环,不仅需要大力发展绿色消费,还需要优化消费结构。
C.培育和促进绿色消费,不仅要培养消费者的绿色意识,还要突破绿色产品的供给约束,加强政府的管理、扶持。
D.倡导正确的消费观念,用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人们就会自觉改变不良的传统消费观念,杜绝非理性消费,革除陋习。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绿色消费”范畴的一项是(     
A.购买环保电池B.尽量使用一次性的餐具
C.不吃野生、珍稀动物D.尽量购买耐用品
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绿色消费”下一个简要定义。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守拙

弓长

①有诗云“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其实,守拙并不是五柳先生的首创,老子曾说过大巧若拙。陶潜以后,也有“文以拙进,道以拙成”“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讲的都是对守拙的推崇。《艺经》有云“凡棋有善巧者,勿与之斗巧,但守我之拙,彼巧无所施”,此之为守拙。守拙是古代围棋九等之末,因其棋力尚浅,对弈之时往往漏洞百出,谓之拙。但其往往能及时发现并修正错误,谓之守,“守拙”虽为棋品之下下品,但“守拙之道”却是宝贵的人生经验。

②守拙不失为一种明智的生活态度。有了这样的人生定力,就能摆脱私欲的羁绊,视名利淡如水;就能战胜前行路上的困难,一步一个脚印,拾级而上、奋力攀登。守拙不仅是一种品格,也是一种智慧。日日积累,久久为功,方见其真谛,享其果实。

③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知道自己这辈子靠读书发达无望,遂“发愤教督诸子”,对长子曾国藩更是毫不松懈。但是他的教育方法十分落后:只知道一味用蛮力。他要求曾国藩,不读懂上一句,就不读下一句:不读完这本书,就不摸下一本书,不完成一天的学习任务,绝不睡觉,“守拙”看起来慢,其实却是最有效的,因为这是扎扎实实的基本功,不留遗弊。虽然曾国藩考秀才考了九年,但是一旦开窍之后,后面的路就越来越顺。中了秀才的第二年,他就中了举人:又四年,高中进士。而那些早早进了学的同学,后来却连举人也没出来一个。

④武林道语“入门先站三年桩”,桩基功底不牢,终生仅能花举绣腿。干事创业,唯有务实归真,沉稳内敛,才能成功。如果心浮气躁,急于求成,到头来只能“山河依旧”,车著明扎根川西大凉山21年,在平凡单调的生活中,他是抱朴守拙的苦行僧。为了航天梦,他潜心航天发射数据处理研究,托举70颗卫星奔向太空,实现了发射中心一次次零的突破。

⑤不少人总是习惯于投机取巧,不想脚踏实地,不愿下笨功夫、用实劲,而是自觉不自觉地把人生寄希望于形形色色的机会,希望兔子撞到自己的树桩上。实践中,有的喜欢抄近道,要小聪明,见事有利可图便一窝蜂,听说有一本万利之事便趋之若鹜,其结果往往是弄巧成拙。守拙之人不会截弯取直,更不会见机行事,而是遵循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躬行自明,身体力行”的笨办法。与借助他人之力相比,固然稍显拙陋,但正如古人所推崇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想实现个人学业的进步、事业的成功,必然需要善守读书求学之拙,干事创业之拙。

③世界上只有雄鹰和蜗牛能到达金字塔顶。守拙,归根结底是要当老实人、做本分事,遵循客观规律,信守天地良心,以拙立身,以拙创业,以拙求进。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

1.下列对选文中心论点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守拙之道”是宝贵的人生经验。B.守拙是一种明智的生活态度。
C.守拙以立身、创业、求进。D.守拙不仅是一种品格,也是一种智慧。
2.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本文道理论据的一项是(     
A.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B.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C.一章三遍读,一句十回吟。D.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3.下列对本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作者引用了大量的古诗文,目的在于引出本文的论题“守拙”,同时也增添了文章的文采。
B.第③段举曾国藩用蛮力读书,最后取得成功的事例,论证了“守拙”是一种品格:看起来慢,却最有效。
C.第④段先通过武林道语引出本段论点“干事创业,唯有务实归真,沉稳内敛,才能成功”,再从反面论证,最后用事例正面论证。
D.第③段联系生活实际,通过正反对比论证,证明了只有守拙才能在学业、事业上取得成功的观点。
2020-10-02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第一中学校南校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