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鉴赏作品中的艺术形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8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小溪流下去,绕山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小溪既为川湘来往孔道,水常有涨落,限于财力不能搭桥,就安排了一只方头渡船。这渡船一次连人带马,约可以载二十位搭客过河,人数多时则反复来去。渡船头竖了一枝小小竹竿,挂着一个可以活动的铁环,溪岸两端水槽牵了一段废缆,有人过渡时,把铁环挂在废缆上,船上人就引手攀缘那条缆索,慢慢地牵船过对岸去。船将拢岸了,管理这渡船的,一面口中嚷着“慢点慢点”,自己霍的跳上了岸,拉着铁环,于是人货牛马全上了岸,翻过小山不见了。渡头为公家所有,故过渡人不必出钱。有人心中不安,抓了一把钱掷到船板上时,管渡船的必为一一拾起,依然塞到那人手心里去,俨然吵嘴时的认真神气:“我有了口粮,三斗米,七百钱,够了。谁要这个!

1.解释下面两个词在文中的含义。
(1)小溪既为川湘来往孔道       孔道:
(2)俨然吵嘴时的认真神气       俨然:
2.结合两处画波浪线句子内容,简析“过渡人”与“管渡船的”的心理。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楼梦》中无论是才貌双全的黛玉,德才兼备的宝钗;还是旷达豪放的_________,聪慧果敢的探春,__________的熙凤……几乎个个都不得善终。更有含辱投井的__________,蒙羞撞墙的司棋,___________的尤二姐……她们的人生,无一不是以悲剧收场。而拉开了红楼女儿悲剧序幕的,就是学诗的香菱。她在《红楼梦》开卷就向我们款款走来,其原名甄英莲,谐音“真应怜”——经历被拐,被抢,三次改名,但无损她如莲清志。

在第四十八回中,香菱趁薛蟠外出而暂随宝钗搬入大观园小住,一入园她就向宝钗求教——香菱笑道:

“好姑娘,趁着这个工夫,你教给我作诗罢。”宝钗笑道:“我说你‘得陇望蜀’呢。我劝你今儿头一日进来,先出园东角门,从老太太起,各处各人你都瞧瞧,问候一声儿,也不必特意告诉他们说搬进园来。若有提起因由的,你只带口说我带了你进来作伴儿就完了。回来进了园,再到各姑娘房里走走。”

随后,她又向黛玉求教——香菱因笑道:“我这一进来了,也得了空儿,好歹教给我作诗,就是我的造化了!”黛玉笑道:“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为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惜春   胆大泼辣   玉钏   吞金自尽
B.湘云   世故圆滑   玉钏   悬梁自尽
C.湘云   胆大泼辣   金钏   吞金自尽
D.惜春   世故圆滑   金钏   悬梁自尽
2.面对香菱学诗的请求,宝钗黛玉给出的答案大不相同,试分析造成这个不同的原因。
3 . 下列选项中,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百合花》一文中,“百合花”象征军民鱼水情,赞美了普通人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人民对革命英雄的崇敬与热爱,赞颂了人物的人性美、人情美。
B.《百合花》一文选材讲究,通过对战火纷飞的战斗场面等正面描写,将通讯员壮烈牺牲的场景表现出来,刻画了小通讯员舍己为人的英雄形象,体现了革命战争年代特有的崇高情操。
C.《哦,香雪》是一篇抒情意味浓厚的短篇小说,通过对香雪等乡村少女的生动描摹,表现了山里姑娘淳朴、善良和美好的心灵,表达了姑娘们对山外文明的向往和追求。
D.《百合花》与《哦,香雪》都是诗化小说,其特点是淡化情节、重意象、重象征、利用环境描写、场景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段营造充满诗情画意的情感氛围,进而凸显小说主题。
2022-10-27更新 | 16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金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4 . 在《红楼梦》第六十五回中,小厮兴儿曾评价过贾府中的几位主子。以下两段文字评价的两位女性人物,请结合相关情节,选择一位简要说明她的身份,和对画线部分的评价。

①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都占全了。

②三姑娘的浑名是玫瑰花儿……又红又香,无人不爱的,只是刺戮手。也是一位神道,可惜不是太太养的,老鸹窝里出凤凰

2022-07-08更新 | 122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哈姆雷特性格中有哪些犹豫的表现?
2022-06-29更新 | 50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龙湖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6 . 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峨日朵雪峰之侧》中的“雪峰”“太阳”“蜘蛛”等意象,营造出凝重而又壮美的氛围,体现谦卑而强劲的生命力量。
B.《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所描绘的力的形象,可以看作是“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是新兴生产力战胜落后生产力的强起奋进图。
C.《红烛》化用“蜡炬”这一古典意象,赋予它新的含义,赞美了红烛以“烧蜡成灰”来点亮世界的奉献精神。
D.《哦,香雪》小说背景是建国初期火车的开通给边远山村带来的新鲜事。小说通过激烈的冲突和曲折的情节,描绘了香雪等几位姑娘的心理变化与情感波澜,折射出山村生活的新变化。
2021-10-28更新 | 34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高新区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作业监测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屈原(节选)

郭沫若

郑詹尹       把酒喝一点怎么样呢?

          我回头一定领情的啦,太卜。

郑詹尹       你该不会疑心这酒里有毒的吧?

          如果真有毒,倒是我现在所欢迎的。唉,我们的祖国被人出卖了,我真不忍心活着看见它会遭遇到的悲惨的前途呵。

郑詹尹       真的啦,像这样难过的日子,连我们上了年纪的人,都不想再混了。

          大家都不想活的时候,生命的力量是会爆发的。

郑詹尹       好的,你慢慢喝也好,我还想去躺一会儿。

          请你方便,怕还有一会儿天才能亮呢。

(郑詹尹复提着灯笼由原道下场)

①大风渐息,雷电亦止,月光复出,斜照在衣服。

          啊,宇宙你也恬淡起来了。真也奇怪,我现在的心境又起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变换。我想,毕竟还是人是最可亲爱的呵。不怕就是你所不高兴的人,在你极端孤寂的时候和他说了几句话,似乎也是镇定精神的良药啦。(复在殿中徘徊)啊,河伯!(徊徘有间之后,在河伯前伫立)请让我还是把你当成朋友,让我再和你谈谈心吧。你知道么?现在我所最担心的是我的婵娟呀!她明明是被人家抓去了的。她是很尊敬我的一个人,她把我当成了她的父亲、她的师长,她把我看待得比她自己的性命还要贵重。(稍停)她最能够安慰我。我也把她当成了我自己的女儿,当成了我自己最珍爱的弟子。唉,我今天实在不应该抛撇了她,跑了出来。她虽然在后园子里面看着那些人胡闹,她虽然把我的衣裳拿了一件出去,但我相信那一定是宋玉要她做的,宋玉那孩子,他是太阴柔了。(将神案上的酒爵拿起将饮,复搁置)唉,这酒的气味,我终竟是不高兴。河伯,你是不是喜欢喝酒的呢?你现在的情形又是怎样?我也明明看见,别人也把你抓去了。你明明是为我而受难,为正义而受难呀。啊,我真不知道该怎样报答你的好呵!(复在神殿中徘徊)

(此时卫士甲与婵娟由右首出场。屈原瞥见人影,顿吃一惊。)

          是谁?

          啊,先生在这儿啦,我婵娟啦!(用尽全力,踉跄奔上神殿,跪于屈原前,拥抱其膝,仰头望之,似笑,又似干哭)

          (呈极凄绝之态)啊,婵娟,你怎么来的?你脸上怎么有伤呀?你怎么这样的装束?

          (断续地)先生,我高兴得很。……你请……不要问我。……我……我是什么话都不想说。我只想……就这样……就这样抱着先生的脚,……抱着先生的脚,……就这样……死了去吧。

(婵娟始终仰望屈原,喘息甚烈。)

          (俯首安慰)婵娟,我没有想到还能够看见你,你一定是逃走出来的。你知道宋玉是怎样吗?

          (仍喘息)他……他跟着公子子兰……搬进宫里去了。

          那也由他去吧。谁能够不怕艰险,谁才可以登上高山。正义的路是崎岖的路,它只欢迎勇敢的人。……那位钓鱼的人呢?

          听说丢进监里去了。

          (沉默一会儿之后)婵娟,你口渴吧?

(婵娟点头。)

          (两手将案上酒爵取来)这儿有杯甜酒,你喝了它吧。

(婵娟就爵,一饮而尽,饮之甚甘,自己仍跪于地,俄而,婵娟脸色渐变,全身痉挛。)

          啊,婵娟,你怎样?你怎样?

          (凝目摇头)先生,……那酒……那酒……有毒。……可我……我真高兴……我……真高兴!(振作起来)我能够代替先生,保全了你的生命,我是多么地幸运呵!……先生,我是一个普通人家的女儿,我受了你的感化,知道了做人的责任。我始终诚心诚意地服侍着你,因为你就是我们楚国的柱石。……先生,我经常想照着你的指示,把我的生命献给祖国。可我没有想到,我今天是果然做到了。(渐渐衰弱)我把我这微弱的生命,代替了你这样可宝贵的存在。先生,我真是多么地幸运呵!……啊,我……我真高兴!……真高兴!

          婵娟!你要活下去呵!活下去呵!婵娟!婵娟!……

          (更衰弱)……啊,我……真高兴!……(喘息与痉挛愈烈。终竟作最大痉挛一次,死于屈原怀中,②殿上灯火全体熄灭,只余月光。)

(屈原无言,拥着婵娟尸体,昂首望天,眼中复燃起怒火。)


【注】郑詹尹:南后郑袖之父,受南后密令用毒酒毒死屈原。

(1942年1月11日)

1.下列对剧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果真有毒,倒是我现在所欢迎的”,表现出屈原对祖国命运的忧虑,更表现出了他眼睁睁地看着国家走向灭亡的无奈和痛心。
B.“大家都不想活的时候,生命的力量是会爆发的”一句,与鲁迅先生的“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有异曲同工之妙。
C.“毕竟还是人是最可亲爱的呵”表明屈原在与郑詹尹交谈之后对他的印象发生了转变,同时也反映出其一直不被人理解的痛苦。
D.“谁能够不怕艰险,谁才可以登上高山”既是对宋玉的批判,也是对婵娟的教导和赞扬,它体现了屈原对崇高理想的执着追求。
2.下列对剧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詹尹给屈原送去毒酒,并以进为退企图引诱屈原喝下,作者仅用寥寥几笔,就将一个卑鄙、狡诈的反面形象呈现给读者。
B.作者运用诗化的语言,痛快淋漓地抒发人物情感,能引发读者对剧中人物命运的强烈关注,充分体现了现实主义文学特色。
C.作为屈原形象的诗意补充,婵娟在屈原的教导和感化下,自身人格得以不断完善,更能衬托出屈原作为先觉者的崇高价值。
D.剧本借古讽今,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它在国家危亡的关键时刻,能激发人们的民族气节和抗争精神,投身民族解放事业。
3.选文中两处画线的舞台说明都写到了“月光”,分别有什么作用?
4.剧中是如何塑造婵娟这一形象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异秉

汪曾祺

①王二是这条街的人看着他发达起来的。

②他家在后街濒河的高坡上。这家总是那么安静,从外面听不到什么声音。后街的人家总是吵吵闹闹的。男人揪着头发打老婆,女人拿火叉打孩子。王家从来没有这些声音。他们家起得很早。天不亮王二就起来备料,然后就烧煮。他媳妇梳好头就推磨磨豆腐,帮王二烧火,火光照得她的圆盘脸红红的。

③每天下午,他出摊很早。他摆摊的地点是在保全堂。这地点好,东街西街和附近几条巷子到这里都不远。到了上灯以后,王二的生意就到了高潮。只见他拿了刀不停地切,一面还忙着收钱,包油炸的、盐炒的豌豆、瓜子,很少有歇一歇的时候。一直忙到九点多钟,在他的两盏高罩的煤油灯里煤油已经点去了一多半,装熏烧的盘子和装豌豆的匣子都已经见了底的时候,他媳妇给他送饭来了,他才用热水擦一把脸,吃晚饭。吃完晚饭,总还有一些零零星星的生意,他不忙收摊子,就端了一杯热茶,坐到保全堂店堂里的椅子上,听人聊天,一面拿眼睛瞟着他的摊子,见有人走来,就起身切一盘,包两包。他的主顾都是熟人,谁什么时候来,买什么,他心里都是有数的。

④这一条街上的店铺、摆摊的,近几年,景况都不大好。只有王二的生意却越做越兴旺。每天晚上到了买卖高潮的时候,摊子外面有时会拥着好些人。遇上下雨下雪,叫主顾在当街打伞站着,实在很不过意。于是经人说合,出了租钱,他就把他的摊子搬到隔壁源昌烟店的店堂里去了。源昌烟店是个老名号,专卖旱烟。王二来了,就占了半边店堂。他的摊子原来在保全堂廊檐是东西向横放着的,迁到源昌,就改成南北向,直放了。所以,已经不能算是一个摊子,而是半个店铺了。他所卖的东西的品种也增加了。最显眼的变化是他把长罩煤油灯撤掉,挂起一盏呼呼作响的汽灯。这白亮白亮的汽灯,越显得源昌柜台里的一盏煤油灯十分的暗淡了。

⑤王二的发达,是从他的生活也看得出来的。第一,他可以自由地去听书。王二最爱听书。以前去听书都要经过考虑。一是花钱,二是费时间,更主要的是考虑这于他的身份不大相称:一个卖熏烧的,常常听书,怕人议论。近年来,他觉得可以了,想听就去。下午的书一点开书,不到四点钟就明日请早了,这耽误不了他的生意。第二,过年推牌九。王二平常绝不赌钱,只有过年赌五天。过年赌钱不犯禁。下注时,王二把五吊钱稳稳地推出去,心不跳,手不抖。推牌九这玩意,财越大,气越粗,王二输的时候竟不多。

⑥王二把他的买卖迁到隔壁源昌去了,但是每天九点后他还是端了一杯茶到保全堂药店来。药店里的先生里分为几等,最低等的叫同事同事每年都有被辞退的可能。像陶先生,就有三次差点被辞退。他咳嗽痰喘,人也不精明。没有辞退,是因为店伙纷纷说情,加上他也越来越勤勉谨慎了。先生以下,是学生意的,叫做相公。保全堂现有的相公姓陈。陈相公嘴唇厚厚的,说话呜噜呜噜地说不清楚。他老是挨打。挨打的原因大都是做错了事:纸裁歪了,灯罩擦破了。这孩子也好像不大聪明,记性不好,做事迟钝。有时,他会想一会家,想想他的守寡的母亲,想想他家房门背后的贴了多年的麒麟送子的年画。

⑦王二每天到保全堂来,是因为这里热闹。别的店铺到九点多钟,就没有什么人,往往只有一个管事在算账,一个学徒在打盹。保全堂正是高朋满座的时候。这些先生都是无家可归的光棍,这时都聚集到店堂里来。总有几个常客,其中有一个叫张汉的。这张汉有七十岁了,年轻时走过很多地方,见多识广。有一天,对门万顺酱园连家的一个亲戚兼食客万事通张汉谈起人生有命。说凡是成大事业,有大作为,兴旺发达的,都有异相,或有特殊的秉赋。汉高祖刘邦,股有七十二黑子——就是屁股上有七十二颗黑痣,谁有过?燕人张翼德,睡着了也睁着眼睛。就是市井之人,凡有走了一步好运的,也莫不有与众不同之处。必有非常之人,乃成非常之事。大家听了,不禁暗暗点头。

⑧忽然张汉话锋一转,向王二道:即以王二而论,他这些年飞黄腾达,财源茂盛,也必有其异秉。

⑨王二不解何为异秉

就是与众不同,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你说说,你说说!大家也都怂恿王二:说说!说说!

⑪王二虽然发了一点财,却随时不忘自己的身份,从不僭越自大,在大家敦促之下,只有很诚恳地欠一欠身说:我呀,有那么一点:大小解分清。他怕大家不懂,又解释道:我解手时,总是先解小手,后解大手。

⑫张汉一听,拍了一下手,说:就是说,不是屎尿一起来,难得!

⑬说着,已经过了十点半了,大家起身道别。该上门了。掌柜向柜台里一看,经常挨打的学生意的小伙计陈相公不见了,就大声喊:陈相公!喊了几声,没人应声。

⑭原来陈相公在厕所里。这是陶先生发现的。他一头走进厕所,发现陈相公已经蹲在那里。本来,这时候都不是他们俩解大手的时候。

一九四八年旧稿     一九八○年五月二十日重写(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以简洁恬静的笔调,描绘了苏北小镇的风土人情,世事云烟。
B.文章多处运用对比的手法,陶先生、陈相公的境遇和王二形成了对比,与王二相比他们缺少一颗积极向上的心。
C.小说以第三人称叙述了人生百态和世事冷暖,流露出作者对弱势群体悲悯的关怀。
D.本篇小说没有大起大落的故事情节,呈现的多是平淡的生活画面,体现了汪曾祺作品的独特魅力。
2.有人说“《异秉》中处处体现温情,又隐藏着太多的无情”,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3.“万事通张汉”在小说中有什么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2021-04-23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建瓯市芝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戴钢丝边眼镜的老人坐在路旁,衣服上尽是尘土。河上搭着一座浮桥,大车、卡车、男人、女人和孩子们在涌过桥去。骡车从桥边蹒跚地爬上陡坡,一些士兵帮着推动轮辐。卡车嘎嘎地驶上斜坡就开远了,把一切抛在后面,而农夫们还在齐到脚踝的尘土中踯躅着。但那个老人却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他太累,走不动了。

我的任务是过桥去侦察对岸的桥头堡,查明敌人究竟推进到了什么地点。完成任务后,我又从桥上回到原处。这时车辆已经不多了,行人也稀稀落落,可是那个老人还在原处。

“你从哪儿来?”我问他。

“从圣卡洛斯来,”他说着,露出笑容。

那是他的故乡,提到它,老人便高兴起来,微笑了。

“那时我在看管动物,”他对我解释。

“噢,”我说,并没有完全听懂。

“唔,”他又说,“你知道,我待在那儿照料动物。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

他看上去既不像牧羊的,也不像管牛的。我瞧着他满是灰尘的黑衣服、尽是尘土的灰色面孔,以及那副钢丝边眼镜,问道,“什么动物?”

“各种各样,”他摇着头说,“唉,只得把它们撇下了。”

我凝视着浮桥,眺望充满非洲色彩的埃布罗河三角洲地区,寻思究竟要过多久才能看到敌人,同时一直倾听着,期待第一阵响声,它将是一个信号,表示那神秘莫测的遭遇战即将爆发,而老人始终坐在那里。

“什么动物?”我又问道。

“一共三种,”他说,“两只山羊,一只猫,还有四对鸽子。”

“你只得撇下它们了?”我问。

“是啊。怕那些大炮呀。那个上尉叫我走,他说炮火不饶人哪。”

……

“要是你歇够了,我得走了。”我催他:“站起来,走走看。”

“谢谢你,”他说着撑起来,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

“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木然地说,可不再是对着我讲了,“我只是在照看动物。”

对他毫无办法。那天是复活节的礼拜天,法西斯正在向埃布罗挺进。可是天色阴沉,乌云密布,法西斯飞机没能起飞。这一点,再加上猫会照顾自己,或许就是这位老人仅有的幸运吧。

1.小说一开头,便写车队、人流蜂拥过河的画面,写那个孤零零坐在桥畔的老人,效果如何?
2.从“看管动物”“照料动物”“照看动物”等语句中,能看出老人怎样的生活遭遇?作者写这些的意旨是什么?
3.请分析“我只是在照看动物”中的“只是”的表达效果。
2021-04-20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庄子,会飞翔的人

朱以撒

①深秋,在商丘的土地上走动,抬眼便可望见脱光绿叶的枝条,看到挂在树杈上的一个个空巢。巢的主人都往南方过冬去了,它们有着矫健弹性的翅膀,随着时节的转凉,毅然起飞,抛弃当时辛劳筑就的巢。巢无法跟着飞翔,随着黄叶落尽而暴露无遗,秋风秋雨扑击着它,空巢就日渐一日地残破了。

②这时我想起商丘的一个古人——庄子。庄子和远行的鸟一样,善于飞翔。

③我接触庄子的文字是在读大学的时候。当时把他的作品和老子、孔子、孟子、韩非子的作品比较起来读。我一直觉得这些文字与庄子的文采相比,毫无疑问是素了些。尽管社会后来的发展明显地循孔说来立名立言,可是要让自己怡悦和自在一些,则不妨多多翻动庄子的文墨,在这里,我们可以知道这只大鸟如何飞翔。

④庄子的生动诙谐无所拘囿,使他从历史迷雾中走了出来,让我们一点一滴地感受。我当然也品味了老子的玄乎、孔子孟子的实在、韩非子的狡黠。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敏感,尽管实在的人要遵循孔孟之说去建功立业,但在精神上,我还是更倾向于庄子,乃至后来把诸子篇章略过,只余庄子。庄子之所以会飞翔,是因为他极少牵绊,所以他的思绪上九天下九渊,无所不达。他的笔墨华章,我一直以为是梦境行程中的记录,那么窈兮冥兮,总是染上一层梦魇、梦幻般的色彩,创造出超现实的幻觉氛围来。那时候的人自然属性那么浓郁,科学的利器离他们那么遥远,才生出这样的浪漫情调。那些千奇百怪的形象,汇聚于庄子笔下,浩渺阔大又幽微蕴藉,也许有人要说庄子一定过着优渥的日子,闲来无事爱胡思乱想。错了,庄子的日子潦倒得很,“处穷闾厄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奇妙的想象却由此而生而长。庄子是那样崇尚宇宙、自然、自我创造的“天籁”“天乐”,他的自然主义审美情怀得到了很大的释放,无遮无拦、无始无终。

⑤现在我们读庄子,大抵哈哈一笑而过,日子是越过越实在了。

⑥像庄子这般心灵善飞的人,是那个善于表现的时代的硕果。那个时节是我们情感上牵绊颇深的时节,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极一时之秀。庄子是那时的一首诗,一首自由磅礴、灵气冲天的长诗。庄子是异于常人的,他的笔墨里,不时出现一系列怪状错落的意象,姑射山神人、混沌、水、镜,都成了超时空的象征。而现实中的他,即便是夫人过世,也敲着瓦盆歌唱。他眼中的死与生相等,都无所谓忧乐,这是常人难以理喻的。那个时节的人用他们争鸣的高低声响,张扬着他们的个性,让我们难以忘记。

⑦在我记住庄子的这个深秋,也记起了屈原。从生命的状态上说,屈原也算是一个能够飞翔的人。不同的是屈原不像庄子飞翔得那般轻松自如,他的牵挂太沉重了,他的心灵戴着镣铐在飞,他不惜以自己的血肉之躯掮住那已经走向衰败的楚国的车轮子。可是谁来顾念他那逝水流年呢?他的放逐成为必然。屈原是在远离朝廷后开始心灵飞翔的,洞庭、沅水、辰阳、溆浦、湘水还有汨罗江,那时是多么地水天相接或地广人稀,他的心境变得阔大起来。朝廷是回不去的,思路却异常发达和奇诡,他的笔下涌现出许多神灵仙人、虬龙鸾凤、香草美人。他让自己也生活在这个由自己的想象编织成的意象世界里,自己也能饮朝露、食落英,浑身佩戴着江蓠、辟芷、芰荷、芙蓉,散发着清香,宛若神仙一般。这个时候,应该是屈原最快乐的时候。他在这个瑰丽的世界飞翔的时日毕竟短而又短,泽畔行吟,夕阳古道,总是让他听到鼙鼓般的干戈交响,这时他飞翔的翅膀就如同灌满了铅,再也难以动弹了。

⑧如果说庄子的处世有一种怡然自得和自由不羁的平民气味,那么屈原的处世则很有几分英雄主义的色彩。在飞翔的高度上,两人都是乘奔御风的高手,这使我们翻开他们的文字,一不小心就坠入字里行间,不能自已。庄子死了,屈原也死了。庄子之死无疑属于喜剧,他的死如同他的梦,化蝶翩翩而去;屈原之死必然是一个悲剧,他是由于绝望而死的,有责任感的屈原没有让自然界的代谢法则来执行他的死亡,而是自己中断了生命的延伸,以致今人提起屈原颇感沉重。

⑨在古代文人的许多辞章里,我抚摸到了他们各种各样的梦。时光绵长得让人晕眩,庄子和屈原的梦就越发瑰丽诱人,耐得住今人慢慢咀嚼。明显的是今人的翅膀上牵绊越来越多了,浪漫地飞翔真有些为难。我们也越来越少做梦了,那种岁月深处的古典浪漫已经被现代的潮水浸湿了翅羽,成了一道遥远的梦影。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作者眼中,庄子是“一只鸟”“一首诗”,是因为庄子身上呈现出的超乎常人的灵气深深吸引和打动了同样具有浪漫主义气息的作者。
B.文章第④段中说“但在精神上,我还是更倾向于庄子”,是因为庄子的文章让作者怡悦与自在。
C.文章在突出庄子本身具有与众不同的性情的同时,还强调了他所处的时代对他的影响,可以说时代造就了庄子的灵魂,庄子彰显了时代的精神。
D.文章谈的虽然是历史上庄子和屈原的“飞翔”,但其目的是引起今人的思考,希望现代社会多一份宽松与自由,希望现代人多一份怡悦与浪漫。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和远行的鸟一样,善于飞翔”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描摹了庄子的文章特点和他的人格精神。
B.“他的心灵戴着镣铐在飞”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地展现了屈原所描摹的理想世界中附着其不自由的色彩。
C.文章由鸟儿的飞翔联想到庄子的“飞翔”,再联想到屈原的“飞翔”,行文深入浅出,脉络自然清晰,内容丰富厚实。
D.本文充满意趣,这得益于作者运用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由表及里的联想使人们对庄子的认识逐步深入,文章的主旨也由此得以深化。
3.本文题目是“庄子,会飞翔的人”,但文章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篇幅写屈原?请谈谈你的理解。
4.这篇散文的结尾段令人回味,请欣赏它的妙处。
2021-04-19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七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