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主席先生,各位同事:

在联合国成立75周年之际,在各国致力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推动经济高质量复苏这一特殊时刻,联合国举办生物多样性峰会,大家共同探讨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中国将于明年在昆明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同各方共商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新战略。

当前,全球物种灭绝速度不断加快,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重大风险。新冠肺炎疫情告诉我们,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我们要同心协力,抓紧行动,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我建议:

第一,坚持生态文明,增强建设美丽世界动力。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业文明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但也带来了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环境破坏的生态危机。生态兴则文明兴。我们要站在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统一,共建繁荣、清洁、美丽的世界。

第二,坚持多边主义,凝聚全球环境治理合力。联合国成立以来,国际社会积极推进全球环境治理。《生物多样性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等国际条约是相关环境治理的法律基础,也是多边合作的重要成果,得到各方广泛支持和参与。面对全球环境风险挑战,各国是同舟共济的命运共同体,单边主义不得人心,携手合作方为正道。我们要坚定捍卫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维护国际规则尊严和权威,提升全球环境治理水平。

第三,保持绿色发展,培育疫后经济高质量复苏活力。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全面冲击,我们要着眼长远,保持定力,坚持绿色、包容、可持续发展。联合国发布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各国发展指明了方向,生物多样性既是可持续发展基础,也是目标和手段。我们要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从保护自然中寻找发展机遇,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双赢。

第四,增强责任心,提升应对环境挑战行动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在环境问题上的历史责任和现实能力存在差异。我们要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坚持公平公正惠益分享,照顾发展中国家资金、技术、能力建设方面的关切。我们要切实践行承诺,抓好目标落实,有效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共同守护地球家园。

主席先生!

“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既是明年昆明大会的主题,也是人类对未来的美好寄语。作为昆明大会主席国,中方愿同各方分享生物多样性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经验。

——中国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发展。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智慧,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中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中国采取有力政策行动。中国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协同推进生物多样性治理。加快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立法步伐,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建立国家公园体系,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提高社会参与和公众意识。过去10年,森林资源增长面积超过7000万公顷,居全球首位。长时间、大规模治理沙化、荒漠化,有效保护修复湿地,生物遗传资源收集保藏量位居世界前列。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85%的重点野生动物种群得到有效保护。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中国切实履行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环境相关条约义务,已提前完成2020年应对气候变化和设立自然保护区相关目标。作为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我们也愿承担与中国发展水平相称的国际责任,为全球环境治理贡献力量。中国将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继续作出艰苦卓绝努力,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实现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确定的目标作出更大努力和贡献。

主席先生!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推进全球环境治理需要各方持续坚韧努力。我欢迎大家明年聚首美丽的春城昆明,共商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大计,期待各方达成全面平衡、有力度、可执行的行动框架。让我们从这次峰会携手出发,同心协力,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世界!

(习近平2020年9月30日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的讲话)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生物多样性丧失,环境遭受破坏,全球出现生态危机,是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工业文明所带来的必然结果。
B.自联合国成立以来,国际社会开始充分认识到生物多样性和全球环境治理的重要性,相关条约相继出台。
C.如果无法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人类就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才可以使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
D.我国加快立法步伐,采取有力政策,规范公众行为,提高公众的生态意识,推动了生物多样性治理的进程,成效位居世界第一。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生态保护这一共同事业,中国和美国需承担的责任和履行的义务是不一样的。
B.生态文明是我国自古至今一直追求的目标,这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可知。
C.从我国近10年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果可看出,中国为全球生态保护做出很大贡献。
D.为了守护地球,中国不仅切实履行相应义务,也愿意承担与自身水平相称的国际责任。
3.文中是如何阐述“坚持生态文明,增强建设美丽世界动力”这一建议的?
4.作为一篇讲话稿,本文针对性强,具有说服力与号召力。请从发言内容的角度简要分析。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公共健康伦理学就是关于公共健康的伦理研究,它旨在研究与公共健康相关的所有伦理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应奉行的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公共健康干预以集体利益或人口作为目标,引起了关注个人自由的生命伦理学的不满和挑战。这通常被描述为“善与权利”之间的冲突。那么,这两者之间的冲突不可以协调吗?

公共健康伦理学是生命医学或更为一般地说是生命伦理学的一个分支领域。生命伦理学 有一个典型特征,即关注病人个人健康权利和自主性。但是,公共健康关心整个人口的健康,以集体而非以个人健康为目标。这与生命伦理学尊重个人自主的原则不同。对于流行病等公共健康问题,生命伦理学并无兴趣,只是后来在艾滋病防治过程中出现了所谓的隐私保护等问题,才使生命伦理学开始思考公共健康主题。

但是,生命伦理学关注公共健康,明显是一种错位。因为双方的追求目标存在着根本上的差异。英国学者奥尼尔解释说:“在我看来,当代生命伦理对公共健康知之甚少的基本原因是,它对个人自主性的关注表明,所有为了健康的强制都是错误的。然而,许多公共卫生措施如果要有效,就必须是强制性的。”这段话表明,生命伦理学坚持个人自主原则,无法接受公共健康干预的强制性,认为它是对个人权利的伤害。但是,如果公共健康措施没有强制性,显然又无法保证自身的有效性。这样看来,两者似乎没有办法调和。

公共健康伦理虽然从生命伦理中脱胎而来,但它的发展可以视为对现代伦理个人主义极端 发展的一种反叛和纠偏。生命伦理过多地关注个人或医患关系,强调个人权利的实现,并没有从群体角度看待社会成员也有责任和义务捍卫、保护社会与群体的健康及安全。因此,尽管公共健康伦理脱胎于生命伦理,但它已经形成了新的样式,而非以生命伦理为模板。但是,以集体利益为目标,必然意味着伤害个人利益吗?

那也未必,实际上公共健康伦理与生命伦理的冲突是可以协调的。

首先,双方可以实现互惠。美国豪斯汀生命伦理学研究中心就表示,生命伦理学可以为公共健康提供伦理概念并澄清伦理问题。在此方面,生命伦理中的一些原则如正义原则、不伤害原则等,在公共健康中仍然起作用。而公共健康可以拓宽生命伦理学的视域。例如,从个人自主性和临床关爱趋向关心人口健康,就是一个扩展视域的过程。

其次,公共健康虽然以全体人口健康为目标,但这里的“人口”概念当然是由个人组成,因而不能排除对个人利益的考量。说公共健康不考虑个人利益,肯定是错误的。“没有任何理由,将公共健康伦理学发展成一个孤立的话语,以区别于医学伦理学或生命伦理学。从总体上看,我们有好的理由保持或追求理论的统一性。”道森的这段话旨在批判以奥尼尔为代表的冲突论,他认为可以将生命伦理和公共健康伦理协调起来。一方面,如果生命伦理学的“非干涉的自由”是一种优先原则,则肯定无法真正接受其他价值。所以,只有打破这种优先性原则,才可以避免这个问题。另一方面,虽然公共健康伦理建立在对集体利益追求的基础上,但是它并非必然要求排斥个人利益。公共健康伦理学关联着社会如何引导个人追求共同的善,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公共健康伦理学,反过来又是一种生命伦理学。它们彼此都对社会关系的现实保持敏感。因此,公共健康伦理和生命伦理之间不仅不是矛盾的,而且在追求目标上是可以趋同的,只要双方保持对社会关系现实的敏感。

总之,我们需要的是一个以共同善为引导的正义社会,而不是抱持“非干涉的自由”的幻觉,无视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在传染病暴发的背景下,国家有责任实施公共健康干预来保护民众健康。公共健康伦理学需要开放的视域,需要向权利话语开放;公共健康不仅需要国家权力,而且需要个人的参与。这也是人类获得健康和安宁的条件。

(摘编自朱彦明《公共健康伦理与生命伦理》)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共健康伦理和生命伦理的典型特征分别是强制干预和个人自主,但两者并非不可协调。
B.生命伦理学并不关心公共健康问题,出现所谓隐私保护问题后才开始以公共健康为主题。
C.虽然公共健康伦理脱胎于生命伦理,但是它并非以生命伦理为模板,而是一种新的样式。
D.生命伦理学可以为公共健康澄清伦理问题,而公共健康可以拓宽生命伦理学的视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针对人们对公共健康伦理观与生命伦理观的一些片面认识,辩证地提出了观点。
B.文章整体上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来展开论证的,思路清晰。
C.文章引用英国学者奥尼尔的解释意在否认公共健康伦理观与生命伦理观无法调和的观点。
D.文章从互惠性和理论的统一性两个角度,论证了公共健康伦理与生命伦理是可以协调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公共健康伦理学从一般意义上说是生命伦理学的一个分支领域,是对现代伦理个人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B.全体人口健康中的“人口”概念是由个人组成的,这为追求公共健康伦理和生命伦理的协调统一提供了基础。
C.生命伦理学以“非干涉的自由”为优先原则,只要打破这种原则,就能解决与公共健康伦理之间的冲突问题。
D.公共健康不排除对个人利益的考量,但是在传染病暴发的背景下,国家实施强制干预措施时,无须考虑个人利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