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任务驱动型作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7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青春,意味着什么?4名大学生用行动给出回答。浙江大学光电学院博士生吴迪,26岁的他喜欢打橄榄球,也能为嫦娥四号中继星打造镜头,在月球背面拍摄地月合影。他说,青春是人生中,最有激情、最有活力的一段时间。南京大学法学院研究生刘敏,汶川地震中她失去了右腿,但并未因此失去希望,在她看来,青春就是珍惜每一天,永远活得有动力。24岁的阿斯哈尔·努尔太,响应祖国号召参军入伍,在他看来,青春是无论你走得或快或慢,都在这条路上。保定学院大三学生张研,志愿到新疆且末县支教,他说,青春就是把握当下,在自己最好的年纪里不留遗憾。


正值青春年少的我们,要为我们的青春做出怎样的回答?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题目自拟,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4)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

(5)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以上五句话都出自本学期我们学习的《论语》《礼记》《道德经》等先秦诸子散文。通过学习,我们感受到了先秦时期百家争鸣的盛况,领会到了先秦诸子对社会人生的洞察,认识到其思想深深影响了中国民众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乃至情感方式,也明白了很多立身处世的道理。


学习优秀传统文化,贵在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学校将组织以“学习传统文化,让经典照亮人生”为主题的学习讨论会,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结合自身经历和社会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发言稿,谈谈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3 .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哪里有五星红旗,哪里就有信念的灯塔。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

1949年7月,《解放日报》发布了向全国征集国旗国徽图案的启事。有一位上海青年,想起曾经读过的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想起上海解放时,大街小巷哼唱的革命流行歌曲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就用红色作为底色,设计出五星构图。他就是国旗设计者曾联松。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上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从此,不论走到哪里,只要看到中国红,每个国人心中就会燃起无言的感动。

2021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五星红旗再次升起。


对以上论述,你有怎样的启示?请围绕“中国红”写一篇演讲稿,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4 .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文。

杜甫把李白作为自己追寻的偶像——“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他为李白写了十几首诗来表达自己对他的推崇,同时也努力汲取李白的优点来丰富自己,于是他的诗在沉郁中添加了豪放,于悲怆中又展现了辽阔。

5月22日,袁隆平院士逝世,举国悲恸,世界哀思,长沙市花店一时告罄。人们说,他一生都奉献给了他的祖国和人民,这才是真正的偶像。

偶像,本义是指用土木等雕塑的神像。后来,人也可以成为偶像。那些被树立起来的偶像身上,寄托着人们对美好事物和完美人格的向往和追求。《人民日报》评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偶像,一个群体有一个群体的向往。


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你对“追寻偶像”有何看法?请根据材料内容,结合你的体验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5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美作为文化行为主要是以音乐、舞蹈、绘画等形式作为载体来表达的。美育,在人类发展史上有着重要意义,人的成长离不开美育。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8位老教授回信强调:“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许多科学家成就的取得,与他们审美能力的不断提高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国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曾说:“我的成就来源于音乐。”

毋庸讳言,一段时间里,美育在整个教育中相对属于短板。在一些人看来,美育工作是少数人的事,也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要接受美育;在具体的美育工作中,存在着以技代艺、重应试轻素养等现象,也不同程度存在功利导向、利益驱动现象,“考级热”就是其中一例。


针对美育工作,教育部门准备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学生、家长、教师代表的意见。请结合材料内容,在学生、家长、教师中任选一种身份,写一篇发言稿,阐述你的感悟和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1-11-27更新 | 204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检测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塑造了林黛玉和薛宝钗这两个典型人物,林黛玉聪明灵秀,有旷世诗才,敏感、细心、淡泊、真实、易伤感,绝顶聪明,悟性极强,自尊自爱,多愁善感。薛宝钗的性格特点是处事淡然,,做事无情;稳重平和,恭顺体谅;圆滑隐忍,深明大义。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欣赏林黛玉的处世态度,有的人更欣赏薛宝钗的生活哲学。

以上论述给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材料,围绕你的成长,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1-11-25更新 | 17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外国语学校三箭分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圣哲说:“生活中,总是有毒蛇在引诱着我们。”所以你的世界一直在教你说“不”,以免那些毒蛇会来侵害你。可是渐渐地,你说“我不听”,学会了放纵;你说“我不关心”,学会了倨傲;你说“我不想跟你做朋友”,学会了无情;你说“我不想读书了”,学会了退缩……对,你可以说“不”,你有这个权力。也许你觉得这很酷,但是,孩子,你也要明白,你也有倾听、实践、承受的义务。其实生活是个大花园,连毒蛇也喜欢在花底下晒太阳。因此,我们有时候不该说“不”,说“行”反而更可贵。我多么希望你对那些建议、期待、友谊、责任、困难说“行”啊。孩子,我们谈谈吧。

这是一位妈妈写给孩子的信。假如你是这位妈妈的孩子,读了信之后,你想跟她谈些什么呢?请据此写一封回信。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1-11-20更新 | 486次组卷 | 5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自古以来,中国历史长河和文学作品中有众多模范人物供人们在成长中学习;进入新时代,无数英模人物纷纷涌现,更是为青少年树起了成长的标杆。而这些彪炳史册的英模人物,正是中国人传统意义上的偶像,其中蕴含着中国文化传统中关于偶像观的重要内涵。

现实中,部分青少年的偶像观日益去主流化。崇拜富显者有之,崇拜影视明星者有之,崇拜网红者有之……而这些偶像是否值得崇拜,需要仔细明辨,认真反思。


以上材料启发我们思考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问题:青少年成长中建立偶像观的根本标准应该是什么?请结合新时代的社会背景和个人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1-11-18更新 | 188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

仅仅天赋的某些巨大优势并不能造就英雄,还要有运气相伴。

——拉罗什夫科


读了以上材料,复兴中学高二学生就青年成才的关键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的同学认为青年成才的关键是自身素质和能力;有的同学认为成才的关键是有利于成长的外部环境和机遇。请针对其中的一种观点写一篇文章,并反驳另外一种观点。
要求:①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1-11-17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四区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审美是人类理解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人与社会或自然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审美能力的培养与发展不仅可以健全个体的人格素养,提升自我的生活品质,同时也能推动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然而,当下社会中,有人特别是一些少不更事的年轻人崇尚所谓的颜值至上、消费至上、娱乐至上的生活理念,这与他们审美的偏狭不无关系。鉴于此,有人说审美的偏狭是一种智力的缺陷,也有人说审美的偏狭是一种教育的缺陷,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说法。


作为当代青年,你如何看待“审美的偏狭”现象?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