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诗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君子于役《诗经·王风》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树。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任﹖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注】①曷:何时。②坳:鸡舍。下文“桀”是指鸡栖的木桩。③有任:相会。④括:会合。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章开头的几句,均以“独白”的口吻来反映居家人的期待。
B.“不知其期”与“不日不月”,都表明君子已经是久役未归。
C.“鸡栖于坻”几句,以日常的不堪来反映居家人内心的愤怒。
D.两章结尾的感叹和疑问,包含着对“君子于役”状况的无奈。
2.全诗二章结构相似,采用______的艺术形式来推进抒情,第一章侧重抒发_______之情,第二章侧重抒发______之情。
2024-01-10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芣苢

《诗经·周南》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两诗均描写了“劳动”的景象,画面生动鲜明,写出了劳动的欢快与繁忙。
B.《芣苢》在六个动词的变化中,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劳动过程。
C.《乡村四月》前两句是静景,描写了山原河水、杜鹃鸣叫、烟雨飘飘的初夏风光。
D.“才了蚕桑又插田”,未必就是实写,而是化繁为简,勾画乡村的忙碌情景。
2.两首诗在写劳动场景和乡村景象时,运用的手法及作用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芣苢

《诗经·周南》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

苏辙

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替老人。

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

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

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


【注释】①赖有:幸亏有。   ②村酤(gū):农家自酿的酒。酤,酒。
1.下列选项中,关于两首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芣苢》采用重章叠句手法,只有六个动词不断变化,这种看似单调的重叠,恰恰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
B.《芣苢》中六个动词的变化,既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劳动过程,又体现了人们劳作时的欢欣和热情。
C.苏诗从诸孙“入村”写起,详细描绘了劳动的场景,展现出了劳动场景的热烈,令人感受到浓浓的亲情以及劳动的欢快。
D.苏诗中“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一句以对比手法写出了久雨初晴、宜事农桑的喜悦。
2.清人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说,《芣苢》一诗读来好似“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全诗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你能从《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一诗中,读出哪些乡村生活的气息?请简要分析。
2022-02-21更新 | 25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各题。

十亩之间

《诗经·魏风》

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

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

【注】①泄( yì)泄:和乐的样子。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前三句描绘姑娘们在一片桑园里悠闲自在地采桑,勾画出一派清新恬淡的田园风光。
B.诗中每句后面都用了语气词“兮”字,这就自然地拖长语调,表现出舒缓而轻松的心情。
C.本诗与《芣苢》都运用了《诗经》中重章叠唱,回环往复的表现手法,音韵优美令人神往。
D.本诗与《芣苢》都细腻生动地描绘了劳动的过程,充满诗情画意,体现快乐幸福的生活。
2.《十亩之间)《芣苢》都是《诗经》中写劳动的诗篇,它们刻画的劳动场景有所不同,但表达的情感却相似,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二者的不同与相似之处。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无衣

《诗经·秦风》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塞上曲(其一)

[唐]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注释】紫骝:紫红色的骏马。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衣》采用了问答和复沓的艺术形式,唱响了雄浑的远古战歌。
B.第二首从景物描写的角度切入,运用多种意象刻画了战场的荒凉。
C.第二首颈联写幽并客共赴沙场建功立业,笔端饱含诗人感佩之情。
D.同样是反映战争,两首诗分别呈现出矫健爽朗和肃杀苍凉的风格。
2.请结合两首诗歌内容,简要分析作者对待战争的不同态度。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6 . 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1.下列对《无衣》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经》又称“诗三百”,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
B.首章结句“与子同仇”是情绪方面,是说我们有共同的敌人,是发出号召,统一思想。
C.第二章结句“与子偕作”是说“我与你一同行动起来”,是统一行动。
D.第三章句式与前两节相同,但表达的感情与上文不同,主要强调了一同出发这一愿望。
2.诗歌在结构上使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2021-10-27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桃夭

《诗经·周南》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1.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________的形式。
2.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
2017-03-14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福建省莆田六中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2014·湖南·高考真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桃夭(《诗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①归:出嫁。②蕡(fé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 ③蓁蓁(zhēn):草木茂盛的样子。
1.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 的形式。
2.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
2016-11-18更新 | 1148次组卷 | 12卷引用:2014-2015学年福建省龙海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