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诗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从军行

(唐)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注】①古代发兵所用之兵符,此指代奉命出征的将帅。②宫阙名。

1.下面对这两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衣》每章首句都提问:“岂曰无衣?”然后分别以“同袍”“同泽”“同裳”回答,表达了士卒之间患难与共、互助友爱的情意。
B.《无衣》全诗语言华美,委婉含蓄,四字一句,铿锵有力:读之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诗中主旋律充满战斗的激情。
C.杨炯《从军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过程。整首诗既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雄劲。
D.杨炯《从军行》中一个“绕”字,写出唐朝的军队把入侵的敌军紧紧地包围起来,一场激战就在眼前的情景,表现了英雄的气概。
2.面对外敌入侵,人们同仇敌忾,誓死保家卫国,两首诗都表现了可贵的家国情怀。但在表达技巧上却有明显不同,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2023-11-15更新 | 296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二十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这首汉乐府,完成下面小题。

上山采蘼芜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

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

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

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

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閤去。

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

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

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注释:①蘼芜(mí wú):一种香草,叶子风干可以做香料。古人相信蘼芜可使妇人多子。②閤(gé):旁门,小门。③缣(jiān)、素:都是绢。素色洁白,缣色带黄,素贵缣贱。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叙事诗采用对话形式,人物对答富有情感与个性,生活气息浓郁。
B.故夫对新人与故人做了多方面比较,并对他当初的休妻行为表示道歉。
C.女子重提当年“新人从门入,旧人从閤去”之事,对被遗弃难以释怀。
D.女子的婚姻不幸让人同情,她的遭际与《孔雀东南飞》的刘兰芝相似。
2.请简要分析《上山采蘼芜》中的女主人公与《诗经·氓》中的女主人公形象的异同。
2023-06-13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回答下面各题。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不思其反B.隰则有泮C.不可说也D.匪来贸丝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怨灵修之浩荡B.送子涉淇,至于顿丘/恐美人之迟暮
C.兄弟不知,咥其笑矣/惟草木之零落D.总角之,言笑晏晏/偭规矩而改错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乘彼垝垣,望复关       长太息掩涕兮B.氓蚩蚩,抱布贸丝       怨灵修浩荡兮
C.桑之落矣,其黄       忍尤攘诟D.反是不思,亦已       驰椒丘且止息
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305篇诗歌,在先秦时期被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用了赋的手法,桑葚是甜的,但多吃易醉,爱情是美好的,但太痴情不容易脱身。
C.“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运用了比和兴的艺术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女主人公的极度憔悴和无情被弃。
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兴中有比,言下之意为“水有岸,泽有边,男子却变化无常,我的痛苦没有尽头”。
2023-06-08更新 | 227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螽 斯

《诗经·周南》

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

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


【注】①螽(zhōng)斯:有时也被称为蝈蝈,外表像飞蝗。②诜(shēn)诜:众多的样子。③振振:盛多的样子。④薨薨:象声词,指众虫齐飞声。⑤绳(mǐn)绳:绵延不绝。⑥揖揖:会聚貌,众多貌。⑦蛰蛰:群聚欢乐。
1.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三句“宜尔子孙”可以看出,这是一首颂祝夫妻多子多孙、子嗣兴旺的祝福诗。
B.全诗分三章,每章四句。其中每章的前两句都在描写螽斯的特征,后两句都在祝颂。
C.全诗诗意并列呈现,首章侧重子孙兴旺;次章侧重时代昌盛;末章侧重聚集欢乐。
D.在远古,物质资源匮乏,天灾人祸不断,本诗反映了华夏先民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
2.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以虫作比,因“螽斯”的繁殖能力强,所以用它来比喻人的繁衍能力,诗歌既在咏物又在咏人。
B.本诗注重细节刻画,尤写螽斯的震翅与鸣叫。诗中通过三次形象的细节特征描写来引出诗人的祝愿。
C.本诗用词富有变化,叠词、拟声词、语气词的使用不仅使语言富有节奏韵律之美,还使语言更活泼。
D.本诗采用重章叠句的手法,《诗经·芣苢》和本诗一样都只在每章一三句采用此手法以达到回环往复的效果。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1.下面对这首诗的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全诗三章,均从“岂曰无衣?”落笔,在反复咏唱中强化了反诘的语气和语意,催人奋进。
B.“同袍”“同泽”“同裳”,征战中的“三同”,揭示将士们互助团结、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C.诗中描写的这支军队虽说生活条件不好,但大家不怕困难,不畏强敌,同仇敌忾,互助团结,抗击西戎。
D.全诗叙写了出征前战友相互勉励的情景,抒发了团结友爱、共御外侮的壮志豪情。
2.孔子对《诗经》有着很高的评价,认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由此可见,《诗经》中的作品具有重要的艺术和社会价值。你认为《无衣》一诗体现出以上哪种社会价值?请结合全诗内容进行分析。
6 .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诗经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日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日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从军行(唐)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①辞凤阙②,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注①古代发兵所用之兵符,分为两块,相合处呈牙状,朝廷和主帅各执其半。此指代奉命出征的将帅。②宫阙名。汉建章宫的圆阙上有金凤,故以凤阙指皇宫。
1.下面对这两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衣》每章首句都提问:“岂曰无衣?”然后分别以“同袍”、“同泽”、“同裳”回答,表达了士卒之间患难与共、互助友爱的情意。
B.《无衣》全诗语言华美,委婉含蓄,四字一句。铿锵有力。读之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C.杨炯《从军行》首联表现了一个书生在边火燃烧时的爱国热忱。从景入手,即景生情,直抒“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豪情壮志。
D.杨炯《从军行》诗中一个“辞”字,显出奉旨率师远征者的严肃庄重;一个“绕”字,写出唐朝的军队把入侵的敌军紧紧地包围起来,一场激战就在眼前的情景,也表现了英雄的气概。
2.面对外敌入侵,人们同仇敌忾,誓死保家卫国,两首诗都表现了可贵的家国情怀,但在表现手法上却有明显不同,请请结合相关诗句作出分析。
2022-10-11更新 | 420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三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王风·中谷有蓷

《诗经》

中谷有蓷,暵其干矣。有女仳离,嘅其叹矣。嘅其叹矣,遇人之艰难矣!

中谷有蓷,暵其脩矣。有女仳离,条其歗矣。条其歗矣,遇人之不淑矣!

中谷有蓷,暵其湿矣。有女仳离,啜其泣矣。啜其泣矣,何嗟及矣!

氓(节选)

《诗经》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注】①蒲tuī:益母草,古人认为其有益于妇女养生育子。②暵hàn:干枯、枯萎的样子。③脩:干枯、败坏。④条:深长。⑤歗:同“啸”。⑥湿:将要晒干的样子。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谷有蓷》是自哀自悼的怨歌,女主人公既遭丈夫抛弃,又遇凶年饥馑,悲叹命运凄惨。
B.《中谷有蓷》每节都以益母草开头,以弃妇的慨叹作结,回环往复,一唱三叹,这是“赋”的写法。
C.《氓》中的卫国女子被弃后既有对男主人公负德变心的愤慨和控诉,也有对爱情的深刻领悟。
D.和《氓》中的女子一样,《中谷有蓷》中的弃妇面对悲苦的命运,既怨天尤人,也深刻反省。
2.《诗经》善用“比兴”表情达意,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比兴”手法在两诗中的运用。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芣苢

《诗经·周南》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诗均描写了“劳动”的景象,画面生动鲜明,写出了劳动的欢快与繁忙。
B.《芣莒》在六个动词的变化中,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劳动过程。
C.《乡村四月》前两句是静景,描写了山原河水、杜鹃鸣叫、烟雨飘飘的景色。
D.“才了蚕桑又插田”,未必就是实写,而是化繁为简,勾画乡村的忙碌情景。
2.以上两首诗在写劳动场景和乡村景象时,运用的手法及其作用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9 .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无衣

《诗经·秦风》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塞上曲(其一)

[唐]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注释】紫骝:紫红色的骏马。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衣》采用了问答和复沓的艺术形式,唱响了雄浑的远古战歌。
B.第二首从景物描写的角度切入,运用多种意象刻画了战场的荒凉。
C.第二首颈联写幽并客共赴沙场建功立业,笔端饱含诗人感佩之情。
D.同样是反映战争,两首诗分别呈现出矫健爽朗和肃杀苍凉的风格。
2.请结合两首诗歌内容,简要分析作者对待战争的不同态度。
20-21高二上·天津河东·期中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采用了《诗经》常见的重章迭咏的结构形式,各章基本上相同,而只换了几个字。但又不是单纯重复。而是递进式的复沓。
B.每章首句都提问:“岂曰无衣?”然后分别以“问袍”、“同泽”、“同裳”回答,表达了士卒之间患难与共、互助友爱的情意。
C.重章叠唱既突出了音韵和谐之美,又起到了加强情感抒发的作用。
D.全诗语言华美,委婉含蓄,四字一句。铿锵有力。读之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2)联系全诗。作者以普通士兵的口吻,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