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语句(语段)表达效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5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静极了,这朝来水溶溶的大道,只远处牛奶车的铃声,点缀这周遭的沉默。顺着这大道走去,走到尽头,再转入林子目里的小径,往烟雾浓密处走去,头顶是交枝的榆荫,透露着漠楞楞的曙色;再往前走去,走尽这林子,当前是平坦的原野,望见村舍,初青的麦田,更远三两个馒形的小山掩住了一条通道。天边是雾茫茫的,尖尖的黑影是近村的教寺。听,那晓钟和缓的清音。这一带是此邦中部的平原,地形像是海里的轻波,默沉沉的起伏;山岭是望不见的,有的是常青的草原与沃腴的田壤。登那土阜上望去,康桥只是一带茂林,拥戴着几处娉婷的尖阁。妩媚的康河也望不见踪迹,你只能循着那锦带似的林木想像那一流清浅。村舍与树林是这地盘上的棋子,,有佳荫处有村舍。这早起是看炊烟的时辰;朝雾渐渐的升起,揭开了这灰苍苍的天幕(最好是微霰后的光景),远近的炊烟,成丝的,成缕的,成卷的,轻快的,迟重的,浓灰的,淡青的,惨白的,在静定的朝气里渐渐的上腾,渐渐的不见,仿佛是朝来人们的祈祷,参差的翳入了天听。,这初春的天气。但它来时是起早人莫大的愉快。顷刻间这田野添深了颜色,一层轻纱似的金粉糁上了这草,这树,这通道,这庄舍。顷刻间这周遭你没了清晨富丽的温柔。顷刻间你的心怀也分润了白天诞生的光荣。“春”!这胜利的晴空仿佛在你的耳边私语。“春”!你那快活的灵魂也仿佛在那里回响。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比拟、比喻、夸张B.比拟、衬托、借代
C.对偶、比喻、排比D.对偶、借代、夸张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远近的成丝的、成缕的、成卷的、轻快的、迟重的、浓灰的、淡育的、惨白的炊烟在静定的朝气里渐渐地上腾”,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020-11-02更新 | 32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点练》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第一单元1 沁园春·长沙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是烟是雾,我们辨认不清,只见灰蒙蒙一片,把老大一座高山,上上下下,裹了一个严实。古老的泰山越发显得崔嵬了。我们才过岱宗坊,震天的吼声就把我们吸引到虎山水库的大坝前面。七股大水,从水库的桥孔跃出,仿佛七幅闪光黄锦,直铺下去,碰着嶙嶙的乱石,激起一片雪白水珠,脱线一般,撒在洄漩的水面。这里叫作虬在湾:据说虬早已被吕洞宾渡上天了,可是望过去,跳掷翻腾,

我们绕过虎山,站到坝桥上,,迎着斜风细雨,懒洋洋只是欲步不前,一边却喑恶叱咤,似有千军万马,躲在绮丽的黄锦底下。黄锦是方便的比喻,其实是一幅细纱,护着一幅没有经纬的精致图案,透明的白纱轻轻压着透明的米黄花纹。也许只有织女才能织出这种瑰奇的景色。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夸张、借代、反复B.比喻、借代、排比
C.排比、反复、拟人D.夸张、比喻、拟人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一边是奔腾的流水,汹汹涌涌向前,从桥孔下飞速跌落。”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020-10-29更新 | 29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蔡朝焜纪念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感恩!”陈老师总结道,感恩就是《三江之源》创作的初衷——感恩地震后全国人民的鼎力支持,感恩重生的新玉树……一幅《三江之源》,汇聚了太多的情感!

我采访了《三江之源》的主创之一扎巴。2017年,扎巴第一次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次去北京,是参加一次大型艺术活动。或许是为了考查一下远道而来的孩子们的绘画功夫,孩子们被安排在运河边作画,面对滔滔运河水和静立的运河大桥,扎巴的灵感来了。大桥、河水、流云,一下子都有了灵性,钻进他的画里,成为画的主角。孩子们的专注吸引了很多人,他们围拢来,饶有兴致地观看品评……

在玉树巴塘机场航站楼前,我拍了一张照并发朋友圈。极目远晚,小雪初霁,山头白雪,莹洁如玉。树在风中轻摇,平添一分动感。在我看来,树代表生机,玉意味着纯洁,“玉树”就是“玉”与“树”的美丽相遇。

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       
A.“嘎——”突然从远处传过来一声水禽被惊动的鸣叫。
B.“班长他牺 ——”一班战士小马话没说完就大哭起来。
C.“你个悖时砍脑壳的” —— 《边城》中翠翠骂傩送的话,让人印象深刻。
D.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改,——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2.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大桥、河水、流云是他画中的主要构图元素”,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2020-10-27更新 | 24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民族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春季,对于乡村来说,是产生烂漫的时刻。那些桃花、杏花之类的花树,争相绽放,夺走了众人惊喜的眼球。然而,乌桕树并没有在意别人欣赏的目光,只是在那枯树一样的枝头上,悄无声息地发芽、生叶、成长。这个时候,我们会在树下荡秋千,在树上掏鸟蛋。夏天,__①__,一声、两声、三声……不长时间,蝉们就会接连喊出“热了,热了……”村子东头竹林的路口和池塘边各有一棵上百年的乌桕树,热天里,那里是纳凉的好去处。

浅秋时,乌桕树会先把叶子由深绿变为浅黄,那色泽就像秋光中的银杏叶一样耀眼,远远地看去,有童话般的效果。每日清晨,薄雾中的乌桕叶会与炊烟一起醒来,随之,伸一伸懒腰,抖一抖精神。接着,就去享受秋日里那暖暖的朝阳和人们艳羡的目光。熟秋里,__②__,有浅红的、橘红的、玫瑰红的,让自己的梦境更加绚丽。当繁华落尽,色彩逝去之后,一树的木籽便悄然立在乌桕树的树头。那些木籽像繁星一样,银光闪闪,给深秋里的乡村平添了些许的魅力。其情景使诗人黄镇成有了“野碓喧春水,山桥枕浅沙。前村乌桕熟,疑是早梅花”的感觉。

1.下列句中引号的用法和文中划横线句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他的风筝各式各样:有最简单的“瓦片儿”,也有长达丈余的蜈蚣。
B.蝙蝠的耳朵又怎么能“穿透”黑夜,“听”到没有声音的物体呢?
C.是您,和我们一起参加“雏鹰假日小队”活动。
D.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就通电全国,大声疾呼:“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众人惊喜的眼球被那些争相绽放的桃花、杏花之类的花树吸引。”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020-10-23更新 | 293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份第一次调研语文试题
5 . 利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液态食品包装系统供应商之一,利乐包装为2010上海世博会免费捐赠2000把环保长椅,每把长椅均由856个回收的饮料纸包装制作而成,可谓绿色到家。
下面是某班同学为这次公益活动拟写的口号,请就其中的一条从内容与形式两方面简要说明表达效果。
①绿色世博,“椅”我为荣!
②环保长椅纸盒装,绿色世博大家创!
③环保长椅告诉你废弃纸包可以倚!
我选择的是:               (填序号)
说明:
2020-10-23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古浪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基础知识竞赛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村里有一幢老屋,门楣上四个大字:“旭日东升”——村里的老屋,家家都会在门楣上写几个字:旭日东升、奔向四化、抬头见喜、鸟语花香……一幢一幢看过去,好看极了。有的房子,虽半边坍塌,里头的木结构仍然完整,要废弃掉,多可惜。

“旭日东升”是村里最老的建筑,十年前,房子里的两位百岁老人去世,此后无人居住,房子就破败下来。为了重修这栋房子,工人保留了房屋外观原貌,把原来石墙的每块石头都编了号,一块块拆下,做完加固和修补后,再按编号一块块垒回去。

牛思贤走过“旭日东升”前,看见矮矮的石头围墙里面有个小院子,落地玻璃窗里是个小茶室,茶室里放着一张沙发,客人来了,坐在那里喝茶,能沐浴一身的明媚阳光。如果是下雨天就更好了,茶室外面有一丛芭蕉,雨点啪嗒啪嗒打在芭蕉叶上,好一幅听雨图。

听着雨打芭蕉的声音,牛思贤已经不羡慕那些在大城市工作的同学了,很多同学看到他发的白云村的照片,反而开始羡慕起他的生活。

那天,我和牛思贤、老支书一起喝茶。正是六月的雨季,远处群山笼着一层雨雾白纱,几只白鹭在田野间起落蹁跹。屋檐水从瓦背上淌下来,哗啦啦,哗啦啦

1.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我扑到指导员身上大喊:“指导员,指导员……”
B.小马难为情地说:“一条河挡住了去路,我……我过不去。”
C.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D.花市上,牡丹、梅花、菊花、山茶、墨兰……春秋冬三季的鲜花都挤在一起啦!
2.借代具有相关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借代进行简要分析。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屋檐水哗啦啦地从瓦背上淌下来。”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20-21高一上·全国·课后作业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较易(0.85) |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夏天的雨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有时一点预告也没有,豆粒般的雨点就随着撕裂天空的闪电打了下来。可这时雨也并不可怕,因为你浑身的毛孔都热得张开了嘴,巴望着那清凉的甘露。经过几场夏雨的浇灌,一切都毫不掩饰地敞开了,花朵怒放着,杂草争先恐后地疯长着,蝉与蛙叫得更响了,远处的蝉声,,一起奏起了夏天的交响曲。

当田野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秋天来了。这时候,雨不大出门,田野上几乎总是金黄的太阳。忽然,在一个夜晚,有谁敲响了窗玻璃,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顿时,你会产生一脉悠远的情思。终于,人们在劳累了一个秋季后,!这沉静的秋雨与夏日的脾性完全不同,变得端庄而温柔,它绵绵密密,笼罩在田野上,飘洒在小路上,送来自然的馨香,抚平人们纷乱的心绪。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拟人   比喻   夸张B.排比   夸张   借代
C.拟人   比喻   借代D.排比   拟人   反复
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成:“忽然,在一个夜晚,秋雨打在了窗玻璃上,它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2020-10-22更新 | 22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天练》2020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第七单元 B素养拓展区
20-21高一上·全国·课后作业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语言:“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老师对个人成长、国家兴衰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在古代,上至帝王下至百姓,           ,人们对老师恭而敬之,对道重而求之。

传统家风家训十分重视尊师重道,从家族祠堂里供奉的牌位“天地君亲师”便可略见一二。天与地指宇宙的自然之法,君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亲是指父母的养育之恩,而师则是天地之道、君亲之道以及人生大道的觉知者和宣扬者。因此,师与天地君亲有着共尊共荣的地位。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不只是一种职业关系,      。由于把尊师与孝亲联系在一起,“师父”的称呼也开始流行。老师和学生的这种身份伦理关系经由师礼而确定。拜师礼的行礼者不仅是学生,学生的父母甚至家中长者也会代表族人行跪拜礼,以示对老师的礼请和敬重。

在古代,尊师不仅是寻常百姓家庭的风习风貌,也是皇族、贵族的家法家道。尊师之道与王道息息相关:师道兴,则王道兴;师道尊,则王道盛。帝王之所以要尊师重道是因为帝王是道的践行者,而师则是道的传承者,帝王只有在尊师重道中求师、从师才能领悟道、践行道,从而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家风是社会风气的净化器。如果尊师重道的家风普遍盛行,那么不尊重老师甚至是轻蔑老师的社会风气便会失去生存的土壤,整个社会就会形成尊师重道的浓厚氛围。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反复     比喻     借代B.引用     对偶     比喻
C.引用     夸张     拟人D.引用     对偶     夸张
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天地、君、亲、师分别指宇宙的自然之法,一个国家的象征,父母的养育之恩,天地之道、君亲之道以及人生大道的觉知者和宣扬者。”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2020-10-22更新 | 436次组卷 | 5卷引用:《天天练》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第六单元 A课时学习区 第10课第2练 师说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四月三十日的下午,有位朋友约我到挂甲屯吴家花园去看海棠,“且喜天气晴明”——现在回想起来,那天是九十春光中唯一的春天——海棠花又是我所深爱的,就欣然地答应了。

无香的花中,海棠要算我①          。海棠是浅浅的红,红得“乐而不淫”,②            ,白得“哀而不伤”,又有满树的绿叶掩映着,秾纤适中,像一个天真、健美、欢悦的少女,同是造物者最得意的作品。斜阳里,我正对着那几树繁花坐下。春在眼前了!这四棵树上,有千千万万玲珑娇艳的花朵,乱哄哄地在繁枝上挤着开……看见过幼稚园放学没有?从小小的门里,挤着的跳出涌出使人眼花缭乱的一大群的快乐、活泼、力量、生命;这一大群跳着涌着的分散在极大的周围,在生的季候里做成了永远的春天!一春来对于春的憎嫌,这时都消失了,喜悦地仰首,眼前是烂漫的春,骄奢的春,光艳的春。似乎春在九十日来无数的徘徊瞻顾,百就千拦,只为的是今日在此树枝头,快意恣情的一放!

1.下列各句中的感叹号,和文中三处感叹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你给我出去!B.我多么想看看他老人家呀!
C.怎么会是你啊!D.咔嚓!一道闪电划破了夜空。
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6个字。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一春来对于春的憎嫌,这时都消失了,喜悦地仰首,眼前是烂漫、骄奢、光艳的春”,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2020-10-21更新 | 290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五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人的怜悯之心是裹挟在哀愁之中的,而缺乏了怜悯的艺术是不会有生命力的。哀愁是花朵上的露珠,是撒在水上的一片湿润而灿烂的夕照,是情到深处的一声知足的叹息。可是在这个时代,充斥在生活中的要么是欲望膨胀的嚎叫,要么是麻木不仁的冷漠。此时的哀愁就像丧家犬一样流落着。生活似乎在日新月异发生着变化,新信息纷至沓来,几达爆炸的程度,人们生怕被扣上落伍和守旧的帽子,疲于认知新事物,应付新潮流。于是,我们的脚步在不断拔起的摩天大楼的玻璃幕墙间变得机械和迟缓,我们的目光在形形色色的庆典的焰火中变得干涩和贫乏,我们的心灵在任何一个角落获知了在第一时间发生的世界新闻时却变得茫然和焦渴

在这样的时代,我们似乎已经不会哀愁了。密集的生活挤压了我们的梦想,求新的狗把我们追得疲于奔逃。我们实现了物质的梦想,获得了令人眩晕的所谓精神享受,可我们的心却像一枚在秋风中飘荡的果子,渐渐失去了水分和甜香气,干涩了,萎缩了。我们因为盲从而陷入精神的困境,丧失了自我,把自己囚禁在牢笼中,捆绑在尸床上。那种散发着哀愁之气的艺术的生活已经别我们而去了。

1.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的心灵获知了在第一时间在任何一个角落发生的世界新闻时却变得茫然和焦渴。
B.我们的心灵在第一时间在任何一个角落获知了发生的世界新闻时却变得茫然和焦渴。
C.我们的心灵获知了在第一时间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发生的新闻时却变得茫然和焦渴。
D.我们的心灵在第一时间获知了发生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新闻时却变得茫然和焦渴。
2.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加着重号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可我们的心却像一枚在秋风中飘荡的渐渐失去了水分和甜香气的果子干涩萎缩了。”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2020-10-17更新 | 15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