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言实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0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     
A.秦王复击轲,八创     蒙受            失其所,不知            同盟者
B.秦之将军,可谓深矣 对待            夫晋,何之有             满足
C.起不意,尽失其度   仓猝            且君尝为晋军          恩惠
D.太子闻之,          乘车            若不秦,将焉取之       侵损
2021-10-25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二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劝:鼓励             ②驽马十                              驾:驾车
③师之不传也久矣       道:风尚             ④圣人无                           常:平常、普通
⑤击空明兮溯流光          空明:空阔明亮   酾酒临江                              酾酒:斟酒
⑦盖自其变者而观之   将:表假设          ⑧洗盏                              更:再
⑨而皆若                    偻:佝偻             ⑩少杂树,多松,生石          罅:罅隙
A.①②④⑦B.①⑥⑧⑩C.①④⑥⑩D.①⑤⑥⑨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谓其太傅鞠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武对曰:“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则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太子曰:“然则何由?”太傅曰:“请入,图之。”……鞠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太子曰:“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鞠武曰:“敬诺。” 出见田光,道太子曰:“愿图国事于先生。”田光曰:“敬奉教。”乃焉。

太子跪而逢迎,行为道,跪而拂席。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盛壮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

偻行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曰:“光闻长者之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约光曰:‘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是太子疑光也。夫为行使人疑之,非节烈侠士也。”欲自杀以激荆轲,曰:“愿足下急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

《战国策·燕策三》


【注】:①请入,图之:南宋鲍彪注:“请太子入息,己乃图之。”②道,导,引导。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                         造:到……去
B.行为道                      却:退
C.所荆轲可使也            善:交好,友善
D.愿足下急太子            过:超过
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是(     
A.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盛壮/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B.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盛壮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C.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盛壮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D.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盛壮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3.下列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鞠武向太子举荐田光,田光向太子举荐荆轲,鞠武和田光都举荐别人,但原因并不完全相同。
B.本文着重描写了太子丹力图国事,亲自去拜访鞠武、田光和荆轲等贤人侠士的动人故事。
C.文段中的太子丹是一个以国事为重,礼贤下士,而又有点疑心的人物。
D.田光自杀不全是因为太子的叮嘱——“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
4.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
②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
2020-11-21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4 .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馀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军垓下(壁:营垒)B.夜溃围南出(直:当,趁着)
C.骑能者百余人耳(属:随从)D.田父曰“左”(绐:欺骗)
2.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准确的一项是(     
①汉军觉之 ②左,陷大泽中 ③令骑将灌婴五千骑追之 ④故汉追及之
A.两个“乃”字相同,两个“以”字也相同。
B.两个“乃”字不同,两个“以”字也不同。
C.两个“乃”字相同,两个“以”字不同。
D.两个“乃”字不同,两个“以”字相同。
3.与“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 句式结构不同的一项是(     
A.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B.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C.若属皆且为所虏。D.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4.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
(1)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2)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2020-11-21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十六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文言小题-非选择类 | 较易(0.85) |
5 .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1)项伯杀人,臣
(2)范增数项王
(3)此亡秦之
(4)夫晋,何之有?
(5)秦王柱而走
(6)从骊山下,道芷阳
2020-11-21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十六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6 . 下列各项加点词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沛公霸上   济而夕设版焉   ③群臣吏民能刺寡人之过者   贤臣,小人   ⑤越国以远 ⑥若郑而有益于君   ⑦太子   ⑧沛公欲关中 ⑨粪土当年万户侯 ⑩吾得事之   (11)芷阳间行   (12)沛公已去,至军中   (13)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   (14)项伯杀人,臣   (15)素留侯张良   (16)又而为歌曰   (17)箕踞以骂曰   (18)使使以闻大王   (19)此亡秦之   (20)吏民,封府库
A.①⑧/②③(11)(12)/④⑤(15)/⑥⑦⑨/⑩(13)(14)(16)/(17)(18)/(19)(20)
B.①⑧/②③⑤⑩(11)(20)/④(15)/⑥(14)(18)(19)/⑦⑨/(12)/(13)(16)(17)
C.①⑧(11)(16)(20)/②③⑩(12)(17)/④(15)/⑤⑦⑨/⑥(13)(14)/(18)(19)
D.①⑧(11)(16)/②③⑩(12)④⑤⑦⑨(14)(15)/(17)(20)/(18)(19)/⑥(13)
2020-11-21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十六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7 . 下列句子中全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且贰于楚也   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③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④因击沛公于坐   ⑤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⑥若不阙秦,将焉取之⑦秦王还柱而走⑧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⑨失其所与,不知   ⑩秦王必说见臣   踞关,毋内诸侯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吾得兄事之   令将军与臣有郤   张良出,要项伯。
A.②③④⑤⑦⑧⑨⑩⑪⑫⑬⑮⑯B.①②③④⑧⑨⑩⑪⑫⑬
C.②③④⑤⑦⑧⑨⑩⑪⑫⑬⑭⑮D.②③④⑤⑦⑧⑨⑩⑪⑫⑬⑭⑮
2020-11-21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十六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8 .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全属于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①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④以其无礼于晋⑤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⑥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⑦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⑧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⑨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⑩劳苦功高如此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所以遣将守关者既至秦,持千金之资物,郎中执兵,皆陈殿下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A.①②③⑤⑥⑦⑪⑫ ⑮B.①②⑤⑥⑦⑧⑨⑩⑪⑫⑬⑮
C.①②③⑤⑥⑦⑩⑬⑭⑮D.①②③⑤⑥⑦⑧⑨⑫⑬⑭
2020-11-21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十六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二)

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左右曰:“庄子当能。”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与使者俱往见太子,曰:“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 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说大王,下当太子,赵国何求而不得也!”太子曰:“然。吾王所见,唯剑士也。”庄子曰:“诺,周善为剑。”太子曰:“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事必大逆。”庄子曰:“请治剑服。”治剑服三日,乃见太子。太子乃与见王。

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王曰:“欲何以教寡人?”曰:“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王曰:“子之剑何能禁制?”曰:“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王大悦之曰天下无敌矣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愿得试之。”王曰:“夫子休,就舍待命。令设戏请夫子。”

(选自《庄子·说剑》,有删改)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夫晋,何之有             好之不
B.孰能王之意止剑士者     秦伯,与郑人盟
C.失其所                         使者俱往见太子
D.太子所欲用周者            大王喜剑
2.下列各项,与所给句子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A.夫晋,何厌之有?B.敢以烦执事
C.是寡人之过也D.金千斤,邑万家
3.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大悦之/曰/天下无敌矣/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
B.王大悦之/曰/天下无敌矣/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
C.王大悦之/曰/天下无敌矣/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
D.王大悦之/曰/天下无敌矣/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客,即门客,其作为贵族地位和财富的象征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战国时魏国的信陵君、齐国的孟尝君等都养有大批门客。
B.子,加在姓氏后面,表示对男子的尊称,如庄子、孟子等。
C.侯,爵位名。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烛之武退秦师》中,晋侯、秦伯、郑伯皆是用爵称。
D.寡人,即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对古代君主、诸侯王的敬称。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
2020-11-13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奈曼旗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东亦然   凶:荒年
B.鸡豚狗彘之     畜:畜养
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     检:约束
D.王无岁         罪:罪恶
2.下列各项中都属于孟子的“仁政”措施的是(     
①养生丧死无憾 ②不违农时 ③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⑤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⑥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A.①②③B.②④⑤C.②③⑥D.①④⑤
3.下列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孟子提出发展生产的三条措施,认为生产发展,使百姓安居乐业,这是行王道的根本。
B.孟子用“狗彘食人食”和“涂有饿莩”的事实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平等。
C.孟子用“刺人而杀之”归罪于“兵”的比喻,表明害民的是荒年。
D.文章最后一句是说大王不要归咎于年成,而是要反省自己,革除虐政,施仁政,行王道,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来归顺了。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2020-10-23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奈曼旗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