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言实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 道试题
1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与子之所共   适:恰好。B.不知东方之   既:已经。
C.而半山雾若带然   居:停留。D.亭东自足下皆云   漫:弥漫。
2022-03-13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藤县六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2 . 下面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业,因遗策          蒙:继承B.余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嘉:赞扬
C.秦人开关          延:迎接D.奋六世之余,振长策而御宇内          烈:厉害
2021-07-09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梧州市岑溪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3 .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素留侯张良          善:友善、交好
B.距关,毋诸侯       内:接纳
C.吏民封府库          籍:登记、造册
D.不如因善          遇:相逢、会面
2.下列词句编成四组,全部表现项伯“重义气,少谋略”的一项是(     
①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②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③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④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⑤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⑥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A.②③⑥B.①③④C.②④⑤D.①⑤⑥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伯的本意是为自己的私情而欲救张良,但他智短虑浅,头脑简单,在“信义”面前,他不明是非,被张良蒙骗,被刘邦拉拢。
B.刘邦与项王的为人处世相反,在这段文字中,刘邦的“四问”非常高明,清楚地表现了他处变不惊、善于用人的性格特点。
C.从项伯夜驰至沛公军,张良引他与刘邦相见一事可看出,张良是这场宴会中刘邦阵营的总导演,是一个善于谋略的大智者。
D.节选的这段文字,虽然没有对项王进行重点描写,但从“项王许诺”一句中可以看出,项王缺少思考,疏于分辨是非真假。
4.翻译。
(1)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2)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021-04-02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临桂区五通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4 .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烛之武从秦国的立场上劝说秦伯退兵。
B.烛之武在劝说秦伯的过程中指出亡郑只能对晋国有利。
C.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比秦国强。
D.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并没有履行诺言。
2.对下列两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分析判断正确的一项(     
用亡郑以陪邻   ②将取之   ③既东   ④又欲肆其西
A.①②同,③④同B.①②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3.下列句子,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夜而出                 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
B.焉用亡郑以       陪:增加
C.其乏困                 共:供给
D.夫晋,何之有       厌:厌烦
4.下列带“之”的各句均选自本课文,若按用法把“之”分类,哪一项正确(     
①公从之 ②臣之壮也 ③是寡人之过也 ④许之   ⑤邻之厚,君之薄也 ⑥行李之往来 ⑦君之所知也 ⑧夫晋,何厌之有 ⑨将焉取之 ⑩唯君图之
A.①②④⑥/③⑤⑦/⑨⑩/⑧B.①④⑨⑩/②⑤⑥⑦/③/⑧
C.②④⑧⑨/③⑤⑦/①⑥/⑩D.②③⑤⑦/⑧⑨/①④⑥/⑩
5.翻译下列句子:
(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3)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2021-04-02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临桂区五通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节选自《鸿门宴》)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披帷西向立                            披帷:掀开帷幕
B.瞋目视项王                            瞋目:瞪大眼睛
C.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细说:详细说明
D.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出入:主要是指“入侵”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跽,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地,要起身先得挺直上身。
B.参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左担任警卫的人。
C.怀王,名心,是战国时楚怀王之孙,后来项羽令人杀之。
D.咸阳,我国首个封建王朝“秦帝国”的都城。
3.下列对这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按剑而跽”这一微妙的动作,将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不由自主的震动、惊恐、警戒泄露出来,寥寥几个字,人物形象就呼之欲出,跃然纸上。
B.“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毗尽裂”,人物动作神态栩栩如生,勾勒出一个霸气逼人的怒目金刚形象。
C.樊哙闯宴后,形势一触即发,但项羽不怒,稍有缓和。刘邦趁稍缓之机,托词离席,显示了其机敏精细,能谋善断。
D.樊哙指斥项羽,锋芒毕露,使得“项王未有以应”,并赐“坐”。这一硬一软形成了对比,主要目的是塑造樊哙的刚勇形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2)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会出。
2021-03-12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按剑而                           跽:两膝着地,上身挺直
B.刑人如恐不                              胜:尽
C.先破秦入咸阳者                    王:称王
D.为大王不取也                           窃:急切
2.下列各组句子中,能表现樊哙“巧言善辩”的一组是(     
①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 ②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 ③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④今日之事何如 ⑤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⑥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A.②③⑤B.①④⑥C.①③⑤D.②④⑥
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项庄是项羽手下的一个武将,他在接受了趁舞剑时刺杀刘邦的任务后,手总是软的,于心不忍,再加上项伯的保护,所以他未能把刘邦刺死。
B.樊哙能言善辩,口齿伶俐,他居然把项羽说得无言以对。
C.樊哙在危急关头不顾卫士阻拦,闯入军帐中,表现出了极大的勇气。但入帐后的种种行为都是有礼有节的,表现了他有勇有谋、粗中有细的特点。
D.从樊哙的一番话来看,他是很懂得外交辞令的。他先远兜远转地怒斥一顿,然后又不失时机、恰到好处地讲出刘邦这样做都是为了项羽,难怪项羽愿意听。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2)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2021-03-10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五中、九中、十中等16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日樊哙奔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

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见人,卧禁中,诏郎中守宫门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选自《史记》)

1.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日樊哙奔入营谯让项羽                      微:如果没有
B.沛公事几                                             殆:危险
C.高祖尝病甚,见人                                恶:厌恶
D.哙乃闼直入                                          排:排列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项羽飨军士                           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B.①持铁盾入营                           ②项伯夜驰之沛公军
C.①臣死不辞                              ②不出,火
D.①定天下,其壮也                    ②今天下已定,又惫也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
2021-01-30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8 . 对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有泉                       鱼虾而友麋鹿                  ③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
孤舟之蒸妇                 ⑤常以身蔽沛公                    ⑥项伯杀人,臣
彭殇为妄作                 ⑧火尚足以
A.①⑤/②⑦/③⑧/④⑥B.①⑦/②③/④⑥/⑤⑧
C.①⑤⑦/②/③⑧/④⑥D.①⑧/②⑥/③⑤/④⑦
2021-01-30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9 . 对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①旦日不可不蚤自来项王                      谢:谢罪
②多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谢:劝告,告诫
计不知所出耳                                      顾:不过,只是
④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                      顾:回头
B.①秦王必见臣                                      说:高兴
②正襟坐而问客日                                   危:危险
③而吾与子之所共                                   适:享有
④私见张良,告以事                                具:都
C.①行李之往来                                          行李:出使的人
②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                      相:帮助
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                         却:但是
④列坐其                                                次:旁边
D.①又欲其西封                                      肆:扩张
人前为寿                                             若:如果
万顷之茫然                                          凌:越过
④秦之将军,可谓深矣                            遇:对待
2021-01-30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克戬,字德祥,第进士,知吴县。吴民喜争,大姓怙势持官府。克戬一裁法,奸猾屏气。使者以状闻,召拜卫尉丞。宣和七年八月,知汾州。十二月,金兵犯河东,围太原。太原距汾二百里,遣将银朱孛堇来攻,纵兵四掠。克戬毕力捍御。燕人先内附在城下者数十,阴结党欲为内应,悉收斩之。数选劲卒挠敌营,出不意焚其栅,敌惧亡去。论功加直秘阁。靖康元年六月,金兵复逼城。将麻世坚中夜斩关出,克戬召令兵民曰:“太原既陷,吾知亡矣。然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愿与此城终始以明吾节,诸君其自为谋。”皆泣不能仰视,同辞而对曰:“公父母也,愿尽死听命。”乃益厉兵儆守。金兵破平遥,遣二使持书谕克戬,焚不启。具述危苦之状,募士间道言之于朝,不报。十月朔,金益万骑来攻愈急。度不得免,手草遗表及与妻子遗书,州兵持抵京师。明日,金兵从西北隅入,杀都监贾亶,克戬犹帅众巷战。金人募生致之。克戬归索朝服,焚香南向拜舞,自引决。金将奉其尸礼葬于后园,罗拜设祭,为立庙。事闻,诏赠延康殿学士,赠银三百两、绢五百匹,表揭闾里。绍兴中,谥忠确。

(选自《宋史·张克戬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克戬一裁法,奸猾屏气 以:根据,依靠
B.将麻世坚中夜斩关出 戍:守卫,驻扎
C.太原既陷,吾知亡矣 固:坚决,坚定
D.手草遗表及与妻子遗书,州兵持抵京师 缒:用绳子拴着把人从上往下送
2.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克戬是本文立传纪念的抗金志士,中华民族向来有无数的仁人志士为国挺身而出,如鲁迅撰文纪念的刘和珍君,就是为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正如鲁迅的名言:“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B.“宫、商、角、徵、羽”是中国古乐基本音阶,亦称作五音,故有成语“五音不全”。《荆轲刺秦王》一课中,荆轲使士“瞋目”,就是使用羽声唱出激愤慷慨的情感。
C.古代“朔”指农历每月初一,“望”为月中,“晦”指农历每月最后一天。所以“十月朔”即为十月初一。
D.《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这些和《史记》一样用编年体写作的史书被称为“正史”。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克戬知任吴县期间,制裁了向来飞扬跋扈的当地大姓豪富,得到朝廷认可,被授予卫尉丞官职。
B.十二月,金兵包围了太原,派遣大将银朱孛堇前来攻打汾州,放纵士兵四处掠夺。张克戬拼尽全力阻击抵御敌人。
C.在太原被围、汾州危急的情况下,张克戬召令士兵和百姓,表明自己要与城池共存亡。金兵派遣使臣送劝降书,张克戬看都没看,就焚烧了书信。
D.在张克戬自杀后,金兵将领将他埋葬在后园里,设祭坛排列拜祭,并为他修了一座庙。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数选劲卒挠敌营,出不意焚其栅,敌惧亡去。
(2)具述危苦之状,募士间道言之于朝,不报。
2020-12-03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玉林市五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