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言实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 道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1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川相,郁乎苍苍(缪:同“缭”,盘绕、围绕)
B.举匏樽以相(属:劝酒)
C.知不可乎得(骤:快速)
D.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享有)
2022-04-07更新 | 338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市天人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
2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①𫐓使之然也(弯曲)             ②其曲规(合乎)       (磨刀石)
B.①舟楫(借助、利用)       ②声非加(快)             学(勉励,鼓励)
C.①江河(渡)                    驽马十驾(劣马)             非异也(通“性”,天赋、天性)
D.①金石可(雕刻)             ②圣心焉(完备)             ③风雨焉(起)
2022-04-07更新 | 20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市天人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11-12高一下·江西上饶·周测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2022-04-02更新 | 477次组卷 | 13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市天人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灵岩记

姚鼐

泰山北多巨岩,而灵岩最著。余以乾隆四十年正月四日,自泰安来观之。其状如叠石为城墉,高千余雉①,周若环而缺其南面。南则重嶂蔽之,重溪络之。自岩至溪,地有尺寸平者,皆种柏,翳高塞深。灵岩寺在柏中,积雪林下,初日澄彻,寒光动寺壁。寺后岩为龛,以居佛像,度其高当在岩之十九,峭不可上。横出斜援,乃登。登则周望万山,殊骛而诡趋,帷张而军行。岩尻②有泉,皇帝来巡,名之曰甘露之泉。僧出器酌以饮余。回视寺左右立石,多宋以来人刻字,有墁入壁中者,又有取石为砌者,砌上有字,曰政和云。

余初与朱子颍约来灵岩,值子颍有公事,乃俾泰安人聂剑光偕余。聂君指岩之北谷:以东,越一岭,则入于琨瑞之山。盖灵岩谷水西流,合中川水入济;琨瑞山水西北流入济,皆泰山之北谷也。世言佛图澄之弟子曰竺僧朗居于琨瑞山,而时为人说其法于灵岩。故琨瑞之谷曰朗公谷,而灵岩有公石焉。当苻坚之世,竺僧朗在琨瑞大起殿舍,楼阁甚壮。其后颓废至尽,(而)灵岩自宋以来,观宇益兴。

灵岩在长清县东七十里,西近大路,来游者日众。然至琨瑞山,其岩谷幽邃乃益奇也,余不及往,书以告子颍。子颍他日之来也,循泰山西麓,观乎灵岩,北至历城,复溯朗公谷东南以抵东长城岭下缘泰山东麓以反乎泰安则山之四面尽矣。张峡夜宿,姚鼐记。


(注)①雉: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②岩尻(kāo):山岩的末端。
1.下列选自课文的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B.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C.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D.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2.下列选自《登泰山记》和本文的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词性、词义的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世皆谓之天门云:助词,无实义
聂君指岩之北谷,以东 溯:顺流而下
B.崖限当道者 当道:挡道,拦路
而灵岩自宋以来,观宇益兴 观宇:参观庙宇
C.下有红光动摇承之:代词,它
则山四面尽矣 之:助词,的
D.当其南北分,古长城也 者:代词,……的地方
有墁入壁中者:代词,……的事物,指石碑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复溯朗公谷/东南以抵东长城岭/下缘泰山东麓以反乎泰安/则山之四面/尽矣。
B.复溯朗公谷东南/以抵东长城岭下/缘泰山东麓/以反乎泰安/则山之四面尽矣。
C.复溯朗公谷/东南以抵东长城岭/下/缘泰山东麓以反乎泰安/则山之四面尽矣。
D.复溯朗公谷东/南以抵东长城岭/下缘泰山东麓以反乎泰安/则山之四面/尽矣。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以及课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文中“乾隆四十年”中的“乾隆”是清高宗的年号。
B.阴,山南水北为阴;阳,与“阴”相反。阴阳,古代也指有关日、月等天体运转规律的学问。
C.泰山,就是所说的东岳,五岳之一,在山东省泰安市。五岳其余为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
D.“戊申晦”的“晦”指的是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而古人称农历每月初一为“朔”,农历十五称为“望”,“既望”通常指农历每月十六。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于乾隆四十年春节前二日游览泰山,在春节正月初四日又游览灵岩,分别写下了《登泰山记》和《游灵岩记》,这两篇游记散文一般认为是姐妹篇。
B.姚鼐写泰山,生动表现泰山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色和日出时的雄浑景象;写灵岩,则借柏树、积雪、初日、寒光等景物,渲染了灵岩的清幽,两篇文章写景各有特色,相映成趣。
C.桐城派作家写文章,要求言辞“雅洁”,即讲究语言的文雅和精炼;而且内容上还重学问和考据。这些特色在这两篇游记散文中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D.《登泰山记》《游灵岩记》都是游记,是姚鼐自京师返乡途中尽兴游览之后所作,都真实再现了亲临胜景之后的所见,今人读来颇受启发。
6.把《登泰山记》中的一句话和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登泰山记》)
(2)寺后凿岩为龛,以居佛像,度其高当在岩之十九,峭不可上。
2021-04-07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假舆马者,非足也                            利:对……有利
B.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C.假舟楫者,非能                            水:游水,游泳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也         一:专一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B.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C.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D.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3.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启发我们,说理并不排除生动性,方法之一就是运用比喻论证。
B.从所选的文段可以看出,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强思想品德修养。
C.从所选文段还可以看出,荀子认为对“学”来讲,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同样需要后天的努力。
D.选文说理的突出特点 是以喻代议,寓议于喻。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021-03-17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砚山县三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6 . 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世之雄也               固:本来
B.匏樽以相属               举:全,都
C.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危坐:端坐
D.托遗响于悲风               遗响:余音,指萧声
2021-03-14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水富市云天化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2.下列对加点字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舟楫者(借助,利用)B.冰,水之(作为)
C.非利足也,而千里(达到))D.学(劝勉,鼓励)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用“青出于蓝”“冰寒于水”两种生活现象说明学习可以使人提高,实现超越。
B.第二段用“𫐓木为轮”来推导出通过学习和“参省乎己”才能达到理想境界的结论。
C.第三段用“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这种生活体验阐明“善假于物”的重要性。
D.第四段通过正反对比论述了只有积累、持之以恒和专心致志地学习,才能有所成就。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020-11-12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彝族自治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对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世之雄也。                  固:本来
B.匏樽以相属。                  举:全,都
C.正襟危,而问客曰。        坐:端坐
D.托遗响于悲风。                 遗响:余音,指箫声
2.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A.月出于东山之上。
B.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3.下列对选文第二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段写出了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
B.本段借主客问答的方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
C.本段重在描写,借追述历史陈迹、感怀历史人物而显示人生与天地“变”与“不变”的哲理。
D.本段句式上整散结合,押韵自由灵活,极富声韵之美。
4.把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2)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2020-11-11更新 | 20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九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列几组加点的实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禊事也                                                                                       茂林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举酒
C.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              此余之所
D.引江北                                                                                       余船以俱进
2020-10-07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各题。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又设九宾,斋而受璧,其势不得不予城。璧入而城弗予,相如则前请曰:“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夫璧,非赵宝也;而十五城,秦宝也。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大王弗予城,而绐赵璧,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秦王未必不返璧也。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璧于赵

(明朝王世贞《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1.对下列的句子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坚明约束:坚守信约。
B.臣请汤镬                           就:于是
C.不如因而厚                    遇:招待
D.大王与群臣孰计议             唯:表希望的语气。
2.下列内容全都能体现蔺相如的“智”和“勇”的一项是(       
A.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                    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
B.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C.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
D.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夫璧,非赵宝也;而十五城,秦宝也
3.对上面两段文字的分析,有错的一项是(       
A.蔺相如知道秦王是不可能拿十五座城市和赵国交换和氏璧的,于是派人悄悄地把和氏璧送回了赵国。对蔺相如的这一做法,王世贞持否定态度。
B.蔺相如让秦王斋戒五日,并且在朝廷上设置九宾之礼,他以为秦王绝不会答应,没想到秦王竟然答应了。于是蔺相如骑虎难下,只得让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
C.王世贞认为,既然秦王已经“召有司案图”,而且也按蔺相如的要求“斋戒五日”,并“设九宾之礼”,那他应该会把十五座城市送给赵国的。
D.王世贞认为,为了得到一块璧,秦国如果失去十五座城市,那是得不偿失的事;但如果不失去十五座城市,又会失信于天下。所以秦王实际上是处于两难的境地。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2)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璧于赵?
2020-09-30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九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