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言实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3 道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章甫,愿为小相焉
A.瑟希,铿尔B.浴乎沂,乎舞雩
C.民而可为也D.以无入有间

2 .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盗粮者也。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官至廷尉。二十余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夷郡县城,销其兵刃,示不复用。使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弟子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

始皇三十四年,置酒咸阳宫,博士仆射周青臣等颂始皇威德。齐人淳于越进谏曰:臣闻之,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支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患,臣无辅弼,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等又面谀以重陛下过,非忠臣也。始皇下其议丞相。丞相谬其说,绌其辞,乃上书曰:古者天下散乱,莫能相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所建立。如此不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诸有文学《诗》《书》百家语者,除去之。令到满三十日弗去,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有欲学者,以吏为师。始皇可其议,收去《诗》《书》百家之语以愚百姓,使天下无以古非今。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节选自《李斯列传第二十七》

1.下列选项中,对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海不细流                    择:同“释”,舍弃
B.四时美,鬼神降福          充:充实
C.藉寇兵而盗粮                 赍:送给、付与
D.除去之                           蠲:免除、除去
2.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帝三王,“五帝”在《史记·五帝本纪》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三王”指夏、商、周三代开国国君,即夏禹、商汤和周文王。
B.黔首,是中国战国时期和秦代对平民的称呼。黔亦黎,黑也。因平民白姓以黑巾覆头,故称“黔首”。秦始皇时期开始作为官方辞令使用,含义与当时常见的民、庶民等同。
C.黥刑,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使用时间最长的一种肉刑,又名墨刑、刺字,就是在犯罪人的脸上刺字,然后涂上墨炭,表示犯罪的标志,以后再也擦洗不掉。
D.分封制是古代中国的“天子”将土地和人民作为赏赐分封给功臣、王室子弟、古代帝王的后代或者宗室的一种统治手段,然后在所封地区组成诸侯国、封国或者藩地,这些诸侯或者藩王在当地就享有了一定的统治权,但他们要服从“天子”的命令。
3.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运用比喻、事例,对比从理论上阐明纳客与逐客的利与害,纳客就能无敌于天下,逐客则是削弱了自己,资助了敌人。
B.第二段分析如果秦国驱逐愿意效忠秦国的人才,就会危害秦国。这一段照应上段所论证的逐客是束约了自己而资助了敌人的道理。
C.文章以利劝之,以害怵之,紧紧抓住了秦王的心,深深击中其要害,使秦王顺理成章地接纳其意见,并收回逐客令。
D.齐人淳于越进谏,请求秦始皇向古人学习分封子弟功臣。李斯抓住此机会促成秦始皇清除、焚烧了诸子百家著作。
4.选文体现了李斯怎样的人才观?
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选自《烛之武退秦师》)
(2)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选自《谏太宗十思疏》)
2021-07-13更新 | 15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郴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以羊                 易:轻易                    子路尔而对       率:轻率
B.以于家邦             御:治理                      乎技矣   进:前进
C.舆之不见             薪:薪水                      舍瑟而   作:发作
D.犹木而求鱼也        缘:攀爬                            如土   委:堆积
2021-05-11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之有 厌:讨厌B.若不秦 阙:侵损、削减
C.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D.失其所 与:结交,亲附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①若舍郑为东道主   ②焉用亡郑陪邻
B.①郑知亡矣        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C.①贰于楚也        君尝为晋君赐矣
D.①无能也已        ②且君尝晋君赐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这种情势下,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夜缒而出”,求见秦伯,表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
B.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抓住了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逐步渗透,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
C.秦、晋曾是友好邻邦,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晋对秦却严加防范。烛之武对这种微妙的关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以利用,这是他得以智退秦师的关键。
D.烛之武的劝说,使秦伯撤走了围郑的军队,还派部队帮助郑国防守,秦晋联盟顷刻瓦解,晋国不得已而退兵。烛之武既退秦师,又退晋师,可谓一石二鸟。
4.翻译下列句子。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2021-04-15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湘郡长德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15高一·湖南长沙·竞赛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武技

蒲松龄

李超,字魁吾,淄之西人。豪爽,好施。偶一僧来托钵,李饱啖之。僧甚感荷,乃曰:“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请以相授。”李喜,馆之客舍,丰其给,旦夕从学。三月,艺颇精,意得甚。僧问:“汝益乎?”曰:“益矣。师所能者,我已尽能之。”僧笑,命李试其技。李乃解衣唾手,如猿飞,如乌落,腾跃移时,诩诩然骄人而立。僧又笑曰:“可矣。子既尽吾能,请一角低昂。”李忻然,即各交臂作势。既而支撑格拒,李时时蹈僧瑕,僧忽一脚飞掷,李已仰跌文余。僧抚掌曰:“子尚未尽吾能也。”李以掌致地,惭沮请教。又数日,僧辞去。李由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对。

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观者填溢。尼告众客曰:“颠倒一身,殊大冷落。有好事者,不妨下场一扑为戏。”如是三言,众相顾,迄无应者。李在侧,不觉技痒,意气而进。尼便笑与合掌。才一交手,尼便呵止曰:“此少林宗派也。”即问:“尊师何人?”李初不言,尼固诘之,乃以僧告。尼拱手曰:“憨和尚汝师耶?若尔,不必交手足,愿拜下风。”李请之再四,尼不可。众怂恿之,尼乃曰:“既是憨弟子,同是个中人,无妨一戏。但两相会意可耳。”李诺之。然以其文弱故,之;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一日之名。方颉颃间,尼即遽止,李问其故,但笑不言,李以为怯,固请再角。尼乃起。少间李腾一踝去。尼骈五指下削其股,李觉膝下如中刀斧,蹶仆不能起。尼笑谢曰:“孟浪忤客,幸勿罪!”

李舁归,月余始愈。后年余,僧复来,为述往事。僧惊曰:“汝大卤莽!惹他何为?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断矣!”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超,字魁吾,淄之西                       鄙:边境
B.偶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             适:适合,刚好
C.然以其文弱故,                                 易:轻视
D.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一日之名     要:求取
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有薄技,请相授                       若舍郑为东道主
B.师能者,我已尽能乏                 及其之既倦,情随事迁
C.不觉技痒,意气                    会拜谢,起,立饮之
D.幸先以我名告                           行李往来,共其乏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李超与憨和尚交手,时时想找出憨和尚的破绽以打败他;憨和尚为了惩罚李超,一脚把他踢出一丈多远,愤而择日告辞而去。
B.憨和尚德高艺精,机智风趣;李超敏而好学,豪爽好施;尼僧武技高超,争强好胜。小说中几个人物都栩栩如生。
C.本文善于通过“笑”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憨和尚和尼僧高强的武艺、谦和的性情,这些关于“笑”的描写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D.本文通过曲折跌宕的情节安排,重在描写变幻莫测的武术技巧,故事性强,引人入胜,体现了古代文言小说的独特魅力。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李喜,馆之客舍,丰其给,旦夕从学。
(2)如是三言,众相顾,迄无应者。
(3)李初不言,尼固诘之,乃以僧告。
2021-03-23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4-2015学年“炎德英才杯”高一基础学科知识竞赛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佚之狐说“师必退”,表现了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与信任,使读者未见其人,先知其才,从侧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
B.大兵压境,国家危在旦夕,佚之狐向郑伯举荐烛之武,经过佚之狐的一番劝说,烛之武最终答应去见秦君。
C.烛之武见到秦君后,先坦言知亡,然后指出灭郑国只对晋国有利而对秦无益,并挑拨离间秦晋关系,最终让秦君退兵。
D.文章通过语言等描写表现了烛之武不仅能言善辩,而且深明大义、机智勇敢的性格特点。
2.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函陵       军:驻军B.朝而夕设版焉     济:渡河
C.以乱       易:交换D.且君尝为晋君   赐:恩惠
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用亡郑以陪邻        朝济而夕设版
B.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大物
C.贰于楚也            君尝为晋君赐矣
D.以其无礼        佚之狐言郑伯曰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子亦有不利
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既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A.且于楚也B.晋军函陵,秦氾南
C.朝济而设版焉D.越国以鄙
6.对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封爵,侯、伯是其中爵位。
B.“吾不能早用子”中,“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C.“是寡人之过也”中,“寡人”是诸侯谦称,意为寡德之人。
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战国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2021-03-19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武冈市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节选自苏轼《前赤壁赋》)

(乙)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节选自苏轼《后赤壁赋》)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释义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举酒客(劝人饮酒、劝请)       羽化而登仙(飞升成仙)
B.倚歌而之(和谐)       山川相(“缭”,盘绕)
C.知不可乎得(突然)       莫消长也(终究)
D.与枕藉乎舟中(共同,一起)       洗盏酌(更替)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美人,指他所思慕的人,古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与《离骚》中的“灵修美人”寓意有相同之处。
B.“子”意义丰富,既指“公侯伯子男”中的第四等爵位,又是古代对成年男子的尊称。
C.荆州,在今湖北、湖南一带,与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豫州、梁州和雍州合称“九州”。
D.蜉蝣,一种水生植物,春夏之交生在水边,生存期很短,古人说它朝生暮死这里。用来比喻人生短促。
3.下列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文中的第二段重在抒情,第三段重在说理。先凭吊历史人物的兴亡,感到人生短促,变动不居,因而跌入现实的苦闷;而后阐发变与不变的哲理,申述人类和万物同样是永久地存在,表现了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B.甲文节选自《赤壁赋》,这是一篇游记散文,但作者绝不仅仅是为了记游,文章以文为赋,意象连贯,结构严谨。作者依托于景物描写,抒情说理,因景生情,借物喻理,使文章的诗情画意与议论理趣完美统一。
C.乙文前三段写泛游之前的活动,包括交待泛游时间、行程、同行者以及为泛游所作的准备。写初冬月夜之景与踏月之乐,有了良朋益友、佳肴美酒,再游赤壁顺理成章,不多的几行文字,让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
D.前后《赤壁赋》都写于被贬期间,虽用了主客问答的形式,但《前赤壁赋》重在记游、状景,字字秋色,宁静清幽;而《后赤壁赋》意在借景抒怀,阐发哲理,句句冬景,清冷深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2)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2021-03-18更新 | 323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介之推不言禄

晋侯①赏从亡者。介之推②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③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④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⑤!”

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

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其母曰:“能如是乎?与女偕隐。”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⑥为之田⑦。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选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注]①晋侯:指晋文公,即重耳。他逃亡在外,在秦国的帮助下回晋继承君位。②介之推:晋文公臣子,曾割自己腿上的肉以食文公。③献公:重耳之父晋献公。④二三子:指跟随文公逃亡的人。子是对人的美称。⑤怼(duì):怨恨。⑥绵上:地名,在今山西介休县南、沁源县西北的介山之下。⑦田:祭田。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而效之,罪又甚焉            尤:指责
B.亦求之                            盍:何不
C.以志吾过,且善人            旌:表彰
D.下其罪,上赏其奸            义:正义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介之推不满于上下相蒙的现状,并在与其母的交流之后,隐居而死。
B.介之推和母亲一起隐居,母亲死后,他才接受了晋侯赏给他的绵上之田。
C.晋侯在介之推死后,已经有悔改之意。
D.“介之推不言禄”一事表现了介之推、介之推的母亲的高洁品质。
3.下列对介子推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介之推是一个不求荣华显达,不贪功好利的人。
B.介之推是孝顺母亲不留遗力。
C.介之推言行一致,绝不虚伪造作。
D.介之推过于死板,在现代社会已经不提倡推崇。
4.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B.共其乏困
C.与女偕隐D.失其所与,不知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2)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
2021-03-11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郴州市湘南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检测语文试题

9 . 辨白檀树

〔五代〕王仁裕

剑门之左峭岩间有大树,生于石缝之中,大可围,枝干纯白,皆传曰白檀树。其下常有巨虺,蟠而护之,民不敢采伐。又西岩之半,有志公和尚影,路人者,皆西向擎拳顶礼,若亲面其如来。

王仁裕癸未岁入蜀,至其岩下,注目观之,以质向来传说。时值晴朗,溪谷洗,遂勒辔移时望之。其白檀,乃一白栝树也。夹路溪谷之间此类甚多安有檀香蛇绕之事?又西瞻志公影,盖岩间有圆柏一株,即其笠首也;两面有上下石缝,限之为身形;斜其缝者,即袈裟之文也,上有苔藓斑驳,即山水之毳文也。方审其非白檀,志公不留影于此,明矣。乃知人之误传者何限哉!

(节选自《玉堂闲话》)


【注释】①虺(huǐ):一种毒蛇。②移时:一段时间。③限:限制,限定。文末的“限”指界限、边界。④毳(cuì)文:像鸟兽细毛一样的花纹。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释义相同的一组是(     
A.大可围/果得于里外
B.又西岩之半/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C.路人者/以其境清,不可久居
D.溪谷洗/吴广以为
2.用“/”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断两处)
夹路溪谷之间此类甚多安有檀香蛇绕之事?
3.阅读第二段文字,完成下表。
志公影真相
志公戴着斗笠的头
志公身体的形状圆柏两边上下走向的石缝
斜向的石缝、斑驳的苔藓

4.下列句中的加点词,不能直接照应文题中“辨”的一项是(     
A.注目观之,以质向来传说B.遂勒辔移时望之
C.又西瞻志公影D.志公不留影于此
5.联系《穿井得一人》中的传闻,赏析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知人之误传者何限
【链接材料】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并,告人日: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2021-02-17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 入学考试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鱼虾而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是意动用法的一项是(     
A.幽壑之潜蛟,孤舟之嫠妇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C.鱼虾而麋鹿D.吾生之须臾
2.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相与枕藉舟中②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
③自其不变者而观④是造物者无尽藏也
A.两个“乎”字相同,两个“之”字也相同B.两个“乎”字相同,两个“之”字不同
C.两个“乎”字不同,两个“之”字相同D.两个“乎”字不同,两个“之”字也不同
3.作者用曹操的典故,其用意是(     
A.赞颂曹操横槊赋诗的英雄气概。B.同情曹操不遇于时。
C.慨叹人生无常。D.借曹操自比,表明自己被贬的心志。
4.下列关于这段文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是(     
A.作者借主客问答的形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
B.“月明星稀”两句从当前江月之景联想而得,由此推展开去,写目中所见之地形,进而塑造了曹操的形象,借此感叹现实人生。
C.世间万物,英雄豪杰,不过是过眼烟云,作者想到自己贬谪黄州,青春虚度,不禁悲从中来。
D.作者引出曹操、周瑜两个英雄人物,更见己身之渺小,自然生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是议论。
5.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3)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2021-01-30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城步苗族自治县第一民族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