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言实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吴中水利书

宋·单锷

窃观三吴之水,为患滋久,较旧赋之入,十常减其五六。以日月指之,则水为害于三州,逾五十年矣。所谓三州者,苏、常、湖也。朝廷屡责监司,监司每督州县,又间出使者,寻按旧迹,使讲明利害之原。然而西州之官求东州之利,目未尝历览地形之高下,耳未尝讲闻湍流之所从来,州县惮其经营,百姓厌其出力,钧曰:“水之患,天数也。”

按行者驾轻舟于汪洋之陂,视之茫然,犹擿埴①索途,以为不可治也。间有忠于国,志于民,深求而力究之。然有知其一而不知其二,知其末而不知其本,详于此而略于彼。故有曰:“三州之水,咸注之震泽,震泽之水,东入于松江,由松江以至于海。自庆历以来,吴江筑长堤,横截江流,由是震泽之水,常溢而不泄,以至壅灌三州之田。”此知其一偏者也。或又曰:“由宜兴而西,溧阳县之上有五堰者,古所以节宣、歙、金陵九阳江之众水,由分水、银林二堰,直趋太平州芜湖。后之商人,由宣、歙贩运排木,东入二浙,以五堰为艰阻,因相为之谋,罔绐官中,以废去五堰。五堰既废,则宣、歙、金陵九阳江之水,或遇五六月山水暴涨,则皆入于宜兴之荆溪,由荆溪而入震泽,盖上三州之水,东灌苏、常、湖也。”此又知其一偏者耳。或又曰:“宜兴之有百渎,古之所以泄荆溪之水,东入二震泽也,今已堙塞,而所存者四十九条,疏此百渎,则宜兴之水自然无患。”此亦知其一偏者也。三者之论,未尝参究,得之既不详,攻之则易破。

以锷视其迹,自西五堰,东至吴江岸,犹之一身也。五堰则首也,荆溪则咽喉也,百渎则心也,震泽则腹也,傍通太湖众渎,则络脉众窍也,吴江则足也。今上废五堰之固,而宣、歙、池九阳江之水不入芜湖,反东注震泽,下又有吴江岸之阻,而震泽之水,积而不泄,是犹有人焉桎其手,缚其足,塞其众窍,以水沃其口,沃而不已,腹满而气绝,视者恬然,犹不谓之已死,诚何心哉?

然而百渎非不可治,五堰非不可复,吴江岸非不可去,盖治之有先后。且未筑吴江岸已前,五堰其废已久,然而三州之田,尚十年之间,熟有五六,五堰犹未为大患。自吴江筑岸已后,十年之间,熟无一二。欲具验之,阅三州岁赋所入之数,则可见矣。

盖震泽吐纳众水,今纳而不吐。锷熙宁八年,岁遇大旱,切观震泽水退数里,清泉乡湖干数里,而其地皆有昔日丘墓、街井、枯木之根,在数里之间,信知昔为民田。以是推之,震泽宽广,逾于昔时。昔云有三万六千顷自筑吴江岸及诸港渎堙塞积水不泄又不知其愈广几多顷也。锷又尝见低下之田,昔人争售之,今人争弃之。盖积年之水,十无一熟,积空头之税,或遇频年不收,则饥饿丐殍,鬻妻子以偿王租,或置其田舍其庐而逋。至于酒坊,处在水乡,沽卖不行,以致败阙者,比年尤甚。皆缘水伤下田不收故也。锷又尝游下乡,切见陂啽之间,亦多丘墓,皆为鱼鳖之宅。且古之葬者,不即高山,则于平原陆野之间,岂即水穴以危亡魂耶?尝得唐埋铭于水穴之中,今犹存焉。信夫昔为高原,今为污泽,今之水不泄如古也。

(选自归有光《三吴水利录》,有删节)


注:①擿埴:指(盲人)以竹杖点地。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昔云有三万六千顷/自筑吴江岸及诸港/渎堙塞积/水不泄/又不知其愈广几多顷也。
B.昔云有三万六千顷/自筑吴江岸/及诸港渎堙塞/积水不泄/又不知其愈广几多顷也。
C.昔云有三万六千/顷自筑吴江岸及诸港/渎堙塞积/水不泄/又不知其愈广几多顷也。
D.昔云有三万六千顷/自筑吴江岸及诸港/渎堙塞积/水不泄/又不知其愈广几多顷也。
2.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按行者驾轻舟于汪洋之   陂:池塘、湖泊B.宜兴之有百   渎:水渠
C.是犹有人焉其手   桎:捆住D.或其田舍其庐而逋   置:购买
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三吴水患迟迟得不到解决的原因是前来调查的官员所知有限,而地方州县与百姓也并不配合。
B.作者认为应当把三吴地区的水利作为一个整体来调查,从多个渠道综合解决太湖水满溢而无处排泄的问题。
C.作者认为溧阳县的五座堰被废除,导致宣州等地五六月份暴涨的山水不能导向芜湖而只能流往太湖,这是太湖水患产生的主要原因。
D.文中的“熙宁八年”中,“熙宁”是宋代皇帝赵顼的年号,“宋神宗”是他的庙号,除此之外,古代皇帝一般还有谥号及尊号。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窃观三吴之水,为患滋久,较旧赋之入,十常减其五六。
(2)以五堰为艰阻,因相为之谋,罔绐官中,以废去五堰。
2020-09-23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江苏省苏州市吴江高级中学高考模拟语文试题(一)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2 . 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句是(     
A.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B.古之学者必有师
C.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D.璧有瑕,请指示
2020-09-14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公安现役院校招收士兵学员文化统考语文预测试卷(二)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3 . 下列各句加点字与例句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例句:一狼其中
A.皆指陈胜B.一狼坐于前
C.项伯杀人,臣D.臣请璧归赵
2020-09-14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公安现役院校招收士兵学员文化统考语文预测试卷(二)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4 .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A.接(脚后跟)而至             (古代的炊事用具)沉舟
B.礼(崇尚)往来                 义愤填(胸)
C.滥(乐器)充数                 再接再(厉害)
D.完美无(玉上的斑点)       (小腿)而走
2020-09-14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公安现役院校招收士兵学员文化统考语文预测试卷(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5 .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多后世人,戒之勿忘(告诉/千万)       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为奇货(囤积)
踵千里者不裹粮,子孙者不知兵(养育)        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停留)
B.未报秦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恩惠)       疆埸无侵削之,而垦田日益寡(忧患)
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也(怠慢)       内怀诈以主心,外挟贼吏以为威重(迎合)
C.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配,允嫁)       左右免胄而下,乘者三百乘(一跃而上)
塞上长城空自,镜中衰鬓已先斑(期许)       遣使者,黄金千斤,车百乘,往孟尝君(聘问)
D.攻之不,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取胜)       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细其能(分条陈述)
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登上)       甚芜,堂庑甚残,乌睹其所谓宏丽者(废弃)
2020-07-19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高三第一次学情检测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自文,完成下面小题。

赠熊兵宪进秩序

归有光

镜湖熊公初举进士,受命守太仓州,稍迁为吴郡别驾,寻升太仓兵备佥宪。今又奉玺书,有宪副之擢。自筮仕迄今为方面,几及一纪,官凡三,而不离太仓治所。太仓,旧昆山沿海之地,前代备御日本,惟庆元、澉浦、上海置戍,无言太仓者。自淮阳王海运,则泛海之役,皆自此始,当时屹为巨镇。国家罢漕事,设两卫,百数十年间,海外无事。

嘉靖初,言者欲罢新建州,请置兵备分司,朝廷留州而置分司。先是,浙省有水利佥宪,兼领吴中水利,今则并归于兵备。自建兵备而后,日本之患作矣,盖若有前兆焉者。之始至,实公为州之日也。能以承平狃习之民,而捍蚁附之众,城守之功为最,而言者欲以微文罪。然州人爱公如父母,故夺众议而留公于吴。及秉宪节以来,日率拊循之民,而督之以疆场之事,威行惠孚,指麾如意。朝廷知公声望日隆,东南之寄,无以易之,故有今日之擢,而余独以为吾民之幸焉。

天下皆言久任之利,而未有行者,盖其势有所不能也。公虽为州人所爱,即征擢以去,阖郡之民,伏阙请留,亦未有能从者。今事势相维,公乃又为郡、为宪司,屡迁而不其地,至十数年,势位日崇,无异于为州之日。其治于民,可谓习矣。汉侍御史贾昌与州郡讨贼,岁馀不,时议遣大将发兵。李固以为发兵州郡可任,但选有勇略仁惠能任将帅者,以为太守,可责其成功。遂用张乔、祝良二人,卒平岭外。今太守无兵权,而武将不与民事,唯公兼兵民之任,李固之议,庶其在此。余论国家所以待公者,盖合于古之道,用是深为叹息。且公内抚疮痍,外严捍御,岛夷阻隘,不能内薄,久知为寇之无利,亦将自戢矣。

(节选自《震川先生集》,有删节)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淮阳王海运 建:建立B.而言者欲以微文罪 致:导致
C.屡迁而不其地 易:改换D.岁馀不克:战胜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筮仕:文中指初出做官。古人做官前往往会用蓍草卜问吉凶。
B.迁:文中指官职升迁。古人也有“左迁”之说,指贬官。
C.寇:本有强盗之意,也常指外部侵犯之敌,尤指入侵之外族。
D.伏阙:拜伏于宫阙下。特指犯错后服罪认罚。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日率拊循之民,而督之以疆场之事,威行惠孚,指麾如意。
(2)李固以为发兵州郡可任,但选有勇略仁惠能任将帅者,以为太守,可责其成功。
4.熊公得以升迁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送唐先生南归序

古者,自卿大夫之弟子与凡民之,皆置师以教之。于乡有州长、党正之俦,于国有师氏、保氏,天子既兼君师之任、其所择,大抵皆道艺两优.教尊而礼严。弟子抠衣趋隅,进退必慎。内以有所惮而生其敬,外缉业以兴其材。故曰:“师道立而善人多。”此之谓也。周衰,教泽不下流;仲尼于诸侯不见用,退而讲学于沫泗之间,从之游者如市。师门之盛,振古无传。然自是人论之中别有所谓先生、徒众者,非长民者所得与闻矣。仲尼既没,徒人分布四方,转相流衍。

元明及我朝之初,流风未坠。每一先生出,则有徒党附,虽不必束修自上,亦循循隅坐。应唯敬对,若金、许、薛、胡、陆稼书、张念艺之俦,论乎其德则暗然,乎其言则犁然而当理,考乎其从游之徒,则践规蹈矩,仪型乡国。盖先王之教泽得以仅仅不斩,顽夫有所忌而发其廉耻者,未始非诸先生讲学与群从附和之力也。《诗》曰:“风雨如晦, 鸡鸣不已。”诚珍之也。

今之世,自乡试、礼部试举主而外,无复所谓师者。间有一二高才之士,钩稽故训,动称汉京,闻老成倡为义理之学者,则骂讥唾侮。后生欲从事于此,进无师友之援,退犯万众之嘲,亦遂却焉。

吾乡善化唐先生,三十而志洛闽之学,特立独行,诟讥而不悔。岁庚子以方伯内召为太常卿。吾党之士三数人者,日就而考德问业。虽以国藩之丕才,亦且为义理所薰蒸,而确然知大闲之不可逾。未知于古之求益者何如,然以视夫世之貌敬举主与厌薄老成,而沾沾一得自者,吾知免矣。

丙午二月,先生致仕得请,将归老于湖湘之间。故作《师说》一首,以识年来向道之由,且以告吾乡之人:苟有志于强立,未有不严于事长之礼,而可以成德者也。


注:③师氏:指学言或教师:保氏:古代执掌以礼义匡正君王、教育贵族子弟的官员。两者同为教育之官。②抠衣趋隅:古代见到尊长应有的礼貌,提起衣襟,走到角落坐下。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卿大夫之弟子与凡民之          秀:优秀
B.则有徒党                              景;大
C.乎其言则犁然而当理                 讽:劝告
D.而沾沾一得自                       矜:夸耀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洙泗,洙水与泗水本是古代的两条河流,春秋时孔子讲学洙泗之间,后人以洙泗作为儒家代称。
B.束修,捆扎在一起的干肉,古代学生初见教师时必先奉送的礼物,又名束脩,后世代称教师的酬金。
C.礼部试,科举考试方式之一,因由礼部主持考试,故有此称,又称会试。应考者为各省举人,录取者称为进士。
D.洛闽之学,洛学和闽学的合称,即程朱理学。北宋程颐、程颢为洛阳人,南宋朱熹曾讲学于福建,故称。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内以有所惮而生其敬,外缉业以兴其材。故曰:“ 师道立而善人多。”此之谓也。
(2)虽以国藩之不才,亦且为义理所薰蒸,而确然知大闲之不可逾。
4.根据文章最后两小节,概括曾国藩写作本文的目的。
2020-07-01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江苏省泰州中学高三第五次模拟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娄谅字克贞,别号一斋,广信上饶人。少有志于圣学,尝求师于四方,夷然不屑曰:“率举子学,非身心学也。”闻康斋在临川,乃往从之。康斋一见喜之,云:“老夫聪明性紧,贤也聪明性紧。”一日,康斋地,召先生往视,云:“学者须亲细务。”先生素豪迈,由此折节,虽扫除之事,必躬自为之,不责僮仆,遂为康斋入室。凡康斋不以语门人者,于先生无所不尽。

康斋学规,来学者始见,其余则否。罗一峰未第时往访,康斋不出,先生谓康斋曰:“此一有志知名之士也,如何不见?”康斋曰:“我那得工夫见此小后生耶!”一峰不悦,移书四方,谓是名教中作怪,张东白从而和之,康斋若不闻。先生语两人曰:“君子小人不容并立,使后世以康斋为小人,二兄为君子无疑,倘后世以君子康斋,不知二兄安顿何地?”两人之议遂息。

景泰癸酉,举于乡,退而读书十余年,始上春官,至杭复返。明年天顺甲申再上,登乙榜,分教成都。寻告归,以著书造就后学为事。所著《日录》四十卷,词朴理纯,不苟悦人。

康斋之门,最著者陈石斋、胡敬斋与先生三人而已。敬斋之所者,亦唯石斋与先生为最,谓两人皆是儒者陷入异教去,谓先生“陆子不穷理,他却肯穷理;石斋不读书,他却勤读书。但其穷理读书,只是将圣贤言语来护己见耳。”先生之书散逸不可见,观此数言,则非仅蹈袭师门者也。

先生静久而明,灵山崩,曰:“其应在我矣!”急召子弟永诀,命门人蔡登查周、程子卒之月日,曰:“元公、纯公皆暑月卒,予何憾!”时弘治辛亥五月二十七日也,年七十。门人私谥文肃先生。子兵部郎中性,其女嫁为宁庶人妃,庶人反,先生子姓皆逮系,遗文散失,而宗先生者,绌于石斋、敬斋矣。文成年十七,迎亲过信,从先生问学,相深契也。则姚江之学,先生为发端也。子忱,字诚善,号冰溪,不下楼者十年,从游甚众,僧舍不能容,其弟子有架木为巢而读书者。

(选自《明儒学案·教谕娄一斋先生谅》,有删节)


【注】①春官:古官名。上春官的意思是举人进京殿试。②文成,即王阳明,开创了阳明学派,又名姚江学派。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康斋               治:耕种
B.移书四方               移书:发送公文
C.敬斋之所        訾:毁谤,非议
D.蹈袭师门者也        蹈袭:沿袭,效法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康斋认为娄谅和自己性情相似所以很喜欢他,不对其他门人说的,对他却言无不尽。
B.康斋门规,只见饱学之士。他认为罗一峰年轻又未中举,学识不够,所以避而不见。
C.灵山崩塌,娄谅预感到与自己相关,急招弟子诀别,并说自己死于暑月,无所遗憾。
D.王文成迎亲路过广信,跟从娄谅学习,相交甚深,可以说娄谅是姚江之学的开端者。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生素豪迈,由此折节,虽扫除之事,必躬自为之,不责僮仆,遂为康斋入窒。
(2)庶人反,先生子姓皆逮系,遗文散失,而宗先生者,绌于石斋、敬斋矣。
4.请根据胡敬斋对娄谅的评价,概括娄谅治学的特点。
2020-06-23更新 | 52次组卷 | 3卷引用:2020届江苏省镇江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姜贞庵传

李东阳

贞庵姜公,名谅,字用贞,浙江嘉兴人也。少为县学生,博览强记,尤精《尚书》学。举景泰庚午乡贡,登天顺甲申进士,擢行人司左司副。以官政自律,与僚属胥劝戒,一时奉使争检饰尚廉节,被简为御史者相继。会司正阙,众属贞庵,贞庵荐行人林雍而处其下,人以是多之。

九载秩满,以母老图便养,迁南京刑部郎中。谳鞫明恕,遇亲属交讼,必委曲开导,务全其恩。若挟势挠法者,则不少。尝有疑狱,历数司不能直,立为判决。尚书周庄懿公以“公平清慎”书上考,擢知漳州。值岁歉,海盗蜂起。乃发廪赈乏,招贼党数十人。其弗率者,练勇壮,授以方略,擒其魁,余党悉散,民赖以不扰。又筑堤捍潮,浚塘置仓,以备旱溢,禁佛斋,作义冢,立乡约。以高东溪之名节,陈北溪之道学,皆建祠祀之。治行为诸郡首。成化甲辰,入觐归,母益老,遂乞终养。漳民恳请不赴,则相与建生祠,勒惠政、去思二碑。弘治辛亥,知府阙,耆老数辈请之朝,庚申又请焉,皆不果。

贞庵家居几二十年。睦处宗族,母丧礼葬,葬兄嫂皆尽制。以无子立兄子某为后,其自处益严甚。未尝轻入城府,视官事若相浼乎其身。齿德并积,屹然为乡邦之望。尝于先垄东自作寿藏,名曰“敦艮”,封树深密,时与宾友载酒肴游乐其中,识者又称其达云。

贞庵素赏识,不轻许可。其试于礼部也,与刘公时雍及予讲学京邸,相知厚。及同举进士,与方石谢公交亦然。今予承乏内阁,时雍为右都御史总两广军务,方石为礼部右侍郎掌国监事,而贞庵独执德抱艺,敛而弗耀,人事之不齐乃尔,然其所自守亦耿耿不可磨灭。二公谓古有生为友作传者,以贞庵属予,故采其事行之大著于篇。

张御史稷巡闽,还报官吏贤否,籍谓贞庵有“盗化民安”语。予见而问曰:“化亦易言哉?”张曰:“漳人有某某者家为盗,姜守抚之,遂感化不复作。”如化盗事,予于贞庵尚不能知,况他人哉!及贞庵退处久而不易其节,大夫经其邑里者未始不重之,谓其尚可用。而贞庵亦老矣,虽荐且不出矣。岂不惜哉,岂不惜哉!

(选自《李东阳集》,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不少                       贷:宽恕
B.练勇壮                       简:挑选
C.贞庵素赏识                 负:依仗
D.姜守抚                    谕:告示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姜贞庵年少时勤奋好学,为官时能够严格要求自己,下属官吏在他勉励警戒下约束装饰崇尚廉洁,相继被选拔担任御史。
B.姜贞庵擅长判决案件,遇到亲属之间相互诉讼,一定委婉开导他们,有不能得到公正判决的疑难案件,他立刻加以判决。
C.姜贞庵在漳州任职时,采取多种措施为百姓造福,政绩在各郡中是最好的。他因母亲年老离职,百姓建生祠刻碑纪念他。
D.姜贞庵坚守品德和准则,做事内敛而不张扬,保持节操,内心明亮,与作者感情深厚。作者在他的嘱咐下,为他写下这篇传。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司正阙,众属贞庵,贞庵荐行人林雍而处其下,人以是多之。
(2)未尝轻入城府,视官事若相浼乎其身。齿德并积,屹然为乡邦之望。
4.作者为什么认为姜贞庵可惜?请根据最后一段文意作简要概括。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与查近川太常书

【明】茅坤

林卧既久,遂成懒癖。春来读岁书,始知浮生已四十九。因忆解印绶五六年,别兄则又八九年。仆束发来,所深交如兄者能几?荏苒离愁,倏若羽驰如此!向之所欲附兄辈驰驱四方,数按古名贤传记所载当世功业,辄自谓未必不相及,气何盛也!而今何如哉?顷者得兄书,大略并嗟仆日月之如流,林壑之久滞,谓一切书问,不当与中朝之士遂绝。非肉骨心肾之爱,何以及此!嗟乎,兄爱矣!而未之深思也。

仆尝读韩退之所志《柳子厚墓志铭》,痛子厚一不复,以其中朝之士,无援之者。今之人或以是罪子厚气岸过峻,故人不为援。以予思之:他巨人名卿以子厚不能为脂韦滑泽,遂疏而置之,理固然耳;独怪退之于子厚,以文章相颉颃于时,其相知之谊,不为不深!观其于叙子厚以柳易播,其于友朋间,若欲为欷歔而流涕者。退之抑尝光显于朝矣,当是时,退之稍肯出气力谒公卿间,子厚未必穷且死于粤也!退之不能援之于绾带而交之时,而顾吊之于墓草且宿之后,抑过矣!然而子厚,以彼之才且美,使如今之市人撄十金之利者,凫唼蒲伏以自媚于当世;虽无深交如退之,文章之知如退之,当亦未必终摈且零落,以至于此!子厚宁饮瘴于钴鉧之潭,而不能遣一使于执政者之侧;宁以文章与椎髻卉服之夷相牛马,而不能奴请于二三故知如退之辈者;彼亦中有所自将故也。后之人,宁能尽笑而非之耶!吾故于退之所志子厚墓,未尝不欲移其所以吊子厚者,而诘乎退之也!后世有士,其文章之盛,虽或不逮;而平生所从文武将吏,未尝不怜其能,而悲其罢官之无从者。假令有当世之交如退之,其他所引擢天下之士,踵相接也。其独嗔子厚所不能,而为之耳无闻、目无见乎!抑亦怜其文章不遽在子厚下,故所并声而驰者,将其愚,引其不能,而移其所引擢他人者而为之力乎!

噫!仆至此,亦可投笔而自嘲矣!又何必人之嘲我为也!幸兄共一二知己,度仆生平之交,其文章之深、气力之厚,有如子厚之于退之者乎!脱或过焉,幸以其勿独嗔子厚而少为之巽言而请也!退之苟有知,未必不自悔恨于九原也已!何如何如!


【注】①凫唼蒲伏:指在权贵面前唯唯诺诺、伏地而行。②九原:即九泉、黄泉。
1.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痛子厚一不复                                 斥:责备
B.今之人或以是罪子厚气岸过峻             气岸:气概、意气
C.以文章相颉颃于时                                 颉颃:不相上下
D.将其愚                                               矜:怜悯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查近川致信劝说茅坤,虽然已免官闲居,但也不应当长期不与当朝官员书信往来。
B.作为多年挚友,查近川虽然对茅坤非常关爱,但是并不真正理解他的处境和心志。
C.柳宗元宁可被贬谪至瘴疠之地,与蛮夷之人为伍,也不愿向当朝权贵及故交求助。
D.当今的士人文才不及柳宗元,却为谋取私制,自媚于当世权贵,故不至于落魄潦倒。
3.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向之所欲附兄辈驰驱四方,数按古名贤传记所载当世功业,辄自谓未必不相及;气何盛也!
(2)观其于叙子厚以柳易播,其于友朋间,若欲为欷歔而流涕者。
4.“退之苟有知,未必不自悔恨于九原也已!”请概括作者这样说的原因。
2020-06-16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江苏省南京市高三三模语文模拟(6月)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