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言实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齐景公召司马穰苴(),与语兵事,大之,以为将军,将兵燕、晋之师。穰苴曰:“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上,士卒未,百姓不信,人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于是景公许之,使庄贾往。穰苴既辞,与庄贾约曰:“旦日日中会于军门。”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古时计时用的漏壶)待贾。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不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日中而贾不至。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约束既定,夕时,庄贾至。穰苴曰:“何后期为?”贾曰:“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穰苴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桴(鼓槌)鼓之急则忘其身。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悬于君,何谓相送乎!”召军正(军中执法官)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庄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三军之士皆振栗。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兵燕、晋之师 捍:抵御
B.人权轻 微:小,少
C.使庄贾往 使:派遣
D.贾曰 谢:认错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加之大夫上 之:的
B.不急 甚:很
C.庄贾至 乃:竟然
D.百姓之命悬于君 皆:都
3.下列各句补出的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
A.与(庄贾)语兵事
B.旦日日中(司马穰苴与庄贾)会于军门
C.对曰:“当斩(亲戚)。”
D.使人驰报景公,(司马穰苴)请救
4.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穰苴希望得到齐景公的宠臣来帮助自己树立威信。
B.庄贾一向傲慢,亲戚给他送行,他过了约定时间才去。
C.庄贾派人向齐景公求救,司马穰苴等到齐景公的指令才敢行事。
D.司马穰苴杀了庄贾以警示三军,从军人员必须服从军令。
5.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1)大
(2)士卒未
6.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
(2)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
2020-09-14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公安现役院校招收士兵学员文化统考语文预测试卷(二)
2 .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抑亭墓志铭

方苞

雍正十年冬十月朔后九日,过吾友抑亭,遂赴海淀。次日归,闻抑亭厥而喑,日再往视,越六日而死。

始余见君于其世父文贞公所,终日温温,非有问不言。及供事蒙养斋,始习而慕焉,期月而后,无贵贱老少,背面皆曰:“李君君子人也。”其后余移武英殿领修书事,首举君自助。殿中无贵贱老少,称之如蒙养斋。君自入翰林,再充顺天乡试同考官,典试云南,士论翕然。视学江西,高安朱相国每曰:“百年中无或并也。”按察使李兰,以咨诸生,君常难之,劾君牵制有司之法,而弹章亦具列其廉明。余自获交文贞,习于李氏族姻,及泉、漳间士大夫,其私论乡人各有向背,而信君无异辞。君被劾,当降补国子监丞,群士日夜望君之至。既受职,长官相庆。而事未弥月。用此,六馆之士,尤深痛焉。

往者岁在戊申,君弟锺旺厥而喑,卒于君寓,余既哭而铭之。君在江西,丧其良子清江,又为之铭,以君悲。而今复见君之死。古者亲旧相与宴乐,而乐歌之辞乃曰“死丧无日,无几相见。”有以也。

君在蒙养斋及殿中,与余共晨夕各一二年,返自江西,无兼旬不再三见者。辛亥春,余益病衰,凡公事必私引君自助,无旬日不再三见者。一日不见而君疾,一言不接而君死,故每欲铭君,则怆然不能举其辞,丧归有日矣,乃力疾而就之。

君讳锺侨,字世邠,福建泉州安溪县人。康熙壬午举于乡,壬辰成进士,年四十有四。所著《论语孟子讲蒙》十卷、《诗经测义》十卷、《易解》八卷,藏于家。《尚书》、《周官》,皆有说,未就。父讳鼎徵,康熙庚申举人,户部主事,诰授奉直大夫。母庄氏,赠宜人。兄弟五人,四举甲乙科。兄天宠,自入翰林,十余年与君相依,皆不取室人自随。痛两弟羁死,乃引疾送君之丧以归。君娶黄氏,敕封孺人。子五人,四举甲乙科。女一,士族。

以某年月日葬于某乡某原。铭曰:蓄之也深,而施者微。将踵武于儒先,而年命摧。悼余生之无成,犹有望者夫人,而今谁与归?

(选自《方苞散文选集》,有删改)

1.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咨诸生,君常难之                       革:除去……身份
B.而事未弥月                                     莅:治理
C.又为之铭,以君悲                           塞:堵住
D.女一,士族                                     适:女子出嫁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在拜访过李抑亭之后,就奔赴海淀。第二天回来后,听到他突然昏倒不能言语的消息,我每天两次前去探望他,经过六天后,李抑亭去世。
B.李抑亭担任顺天府乡试同考官、云南省主考官的时候都得到大家的一致称赞,后来被弹劾,降职为国子监丞,众士人日夜盼望他到来。
C.李抑亭在蒙养斋和殿中时,和我朝夕相伴各有一二年,他从江西返回后,我们二十天内多次见面。
D.李抑亭的兄长李天宠,自进入翰林院后,十多年来与李抑亭互相依靠,因哀痛两个弟弟死在异乡,于是就抱病护送李抑亭的灵柩回故乡。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供事蒙养斋,始习而慕焉,期月而后,无贵贱老少,背面皆曰:“李君君子人也。”
(2)故每欲铭君,则怆然不能举其辞,丧归有日矣,乃力疾而就之。
4.这篇墓志铭表现了李抑亭的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概括。
2020-07-24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江苏省姜堰中学高三考前适应性练习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以父,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庄见惮。其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见,士亦以此不附焉。然好学,游侠,任气节,内行修洁,好直谏,数犯主之颜色,常慕傅柏、袁盎之为人也。善灌夫、郑当时及宗正刘弃。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位。

当是时,太后弟武安侯蚡为丞相,中二千石来拜谒,蚡不为礼。然黯见蚡未尝拜,常揖之。天下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公卿皆为黯。上退,谓左右曰:“甚矣,汲黯之戆也!”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

黯多病,病且满三月,上常赐告①者数,终不愈。最后病,庄助为请告。上曰:“汲黯何如人哉?”助曰:“使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然至其辅少主,守成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亦不能之矣。”上曰:“然。古有社稷之臣,至如黯,近之矣。”

大将军青侍中,上踞厕而视之。丞相弘②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帐中,使人其奏。其见敬礼如此。大将军青既益尊,姊为皇后,然黯与亢礼。人或说黯曰:“自天子欲群臣下大将军,大将军尊重益贵,君不可以不拜。”黯曰:“夫以大将军有揖客,反不重邪?”大将军闻,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过于平生。

淮南王谋反,惮黯,曰:“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惑以非。至如说丞相弘,如发蒙振落耳。”

(选自《史记·汲郑列传》,有删改)


【注】①官吏休假称“告”,赐假归家养息称“赐告”。按汉制,官员病满三月当免官,如由皇帝特许赐告则可居官 休假。②丞相弘:指丞相公孙弘。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父       任:保举
B.公卿皆为黯       惧:害怕
C.虽自谓贲、育亦不能之矣       夺:改变
D.使人其奏       可:批准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汲黯仰慕傅柏、袁盎为人,与灌夫、郑当时等相交甚契,对至尊的皇上敢于犯颜直谏。
B.对汲黯的忠诚和治国之才,皇上始终心存敬意,以至汲黯生病,多次特许他居官休假。
C.汲黯为人特立独行,在与位高权重的皇亲国戚相见时,他只行拱手礼而不行跪拜之礼。
D.淮南王刘安谋反时,对汲黯心存忌惮,却对游说丞相公孙弘与自己一道叛乱信心满满。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
⑵大将军闻,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过于平生。
⑶文嬴请三帅,曰:“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秦晋崤之战》)
2020-07-19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高三第一次学情检测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彬字世儒。少称雅正,弱冠,不就州郡之命。后与兄暠俱渡江,为扬州刺史刘机建武长史。元帝引为镇东贼曹参军,转典兵参军。讨华轶功,封都亭侯。愍帝召为尚书郎,以道险不就。迁建安太守,徙义兴内史,未之职,转军咨祭酒。中兴建,稍迁侍中。

从兄敦举兵入石头,帝使彬之。会周顗遇害,彬素与顗善,先往哭顗,甚恸。既而见敦,敦怪其有惨容,而问其所以。彬曰:“向哭伯仁,情未能已。”敦怒曰:“伯仁自致刑戮,且凡人遇汝,复何为者哉!”彬勃然敦曰:“兄抗旌犯顺,杀戮忠良,谋图不轨,祸及门户。”音辞慷慨,声泪俱下。敦大怒,厉声曰:“尔狂悖乃可至此,为吾不能杀汝邪!”时王导在坐,为之惧,劝彬起谢。彬曰:“有脚疾已来,见天子尚欲不拜,何跪之有?此复何所谢?”敦曰:“脚痛孰若颈痛?”彬意气自若,殊无惧容。后敦议举兵向京师,彬谏甚苦。敦变色目左右,将彬,彬正色曰:“君昔岁害兄,今又杀弟邪?”先是,彬从兄豫章太守棱为敦所害,敦以彬亲故容忍之。

及敦死,王含欲投王舒,舒为荆州,王应劝含投彬。含曰:“大将军平素与江州云何,汝欲归之?”应曰:“此乃所以宜往也。江州当人强盛时,能立同异,此非常人所及。睹衰厄,必兴愍恻。荆州守文,岂能意外行事!”含不从,遂共投舒,舒果沈含父子于江。彬闻应来,密具船以待之。既不至,深以为恨。敦平,有司奏彬及兄子安成太守籍之,并是敦亲,皆除名。诏曰:“司徒导以大义灭亲,其后虽或有违,犹将百世宥之,况彬等公之近亲。”乃原之。卒官,年五十九。

(节选自《晋书·王彬传》,有删改)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讨华轶功                      豫:事先
B.帝使彬                      劳:慰劳
C.彬勃然                      数:列举罪状
D.敦变色目左右,将     收:拘押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犹未壮,所以称“弱冠”。后人用“弱冠”称二十岁左右的男子。
B.尚书郎,官职名。东汉始置。魏晋以后,尚书省分曹,各曹有侍郎、郎中等官,通称尚书郎。
C.从,指堂房亲属。如堂兄弟称从兄弟,堂伯叔称从伯叔。从兄,比自己年长的同祖叔伯之子。
D.左右,一指左右两边,一指身边侍候的人,近臣。文中指在王敦身边侍候的人,与《游褒禅山记》中的“然视其左右”里的“左右”意思一样。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敦怒曰:“伯仁自致刑戮,且凡人遇汝,复何为者哉!”
(2)司徒导以大义灭亲,其后昆虽或有违,犹将百世宥之,况彬等公之近亲。
4.王应为何劝王含投奔王彬而不是王舒?请简要说明。
2020-07-16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曰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又娶于陈,曰厉妫,生孝伯,早死。其娣戴妫生桓公,庄姜以为己子。

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有宠而好兵,公弗禁,庄姜恶之。石碏谏曰:“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骄奢淫逸,所自邪也。四者之来,宠禄过也。将立州吁,乃定之矣,若犹未也,阶之为祸。夫宠而不骄,骄而能降,降而不憾,而能眕者鲜矣。且夫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所谓六逆也。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去顺效逆,所以速祸也。君人者将祸是务去,而速之,无乃不可乎?”弗听,其子厚与州吁游,禁之,不可。桓公立,乃老。

四年春,卫州吁弑桓公而立。

问于众仲曰:“卫州吁其成乎?”对曰:“臣闻以德和民,不闻以乱。以乱,犹治丝而棼之也。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矣。夫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也。夫州吁弑其君而虐用其民,于是乎不务令德,而欲以乱成,必不免矣。

州吁未能和其民,厚问定君于石子。石子曰:“王为可。”曰:“何以得觐?”曰:“陈桓公方有宠于王,陈、卫方睦,若朝陈使请,必可得也。”厚从州吁如陈。石碏使告于陈曰:“卫国褊小,老夫耄矣,无能为也。此二人者,实弑寡君,敢即图之。”陈人执之而请于卫。九月,卫人使右宰丑莅杀州吁于濮,石碏使其宰獳羊肩莅杀石厚于陈。

君子曰:“石碏,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节选自《左传》)


[注]①指卫庄公。 ②眕:忍耐而不轻举妄动。 ③指鲁隐公。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降而不     憾:怨恨B.难以     济:成功
C.何以得     觐:朝见D.请于卫     莅:治理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国君来说,如何爱子关系到国家的治乱,所以石碏向卫庄公进谏,开门见山地提出了疼爱孩子应该用正道去教导的观点。
B.石碏根据传统的伦理关系总结出“六逆”和“六顺”,用鲜明的对比提醒卫庄公纵容州吁便是去顺效逆,可惜庄公没有听从。
C.石碏深知州吁为人不能以德和民,必将众叛亲离,引火自焚,他禁止石厚与州吁来往,并且在桓公即位后告老退休。
D.州吁弑君篡位,喜欢打仗,不能安定百姓,因此不受卫国人拥护。石碏不但联合陈国杀死了州吁,还大义灭亲,派人杀死了石厚。
3.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君人者将祸是务去,而速之,无乃不可乎?
⑵夫州吁弑其君而虐用其民,于是乎不务令德,而欲以乱成,必不免矣。
4.请简要概括石碏作为“纯臣”的义举。
2020-07-13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南外、海安中学高三第四次联考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方望溪先生传

沈廷芳

方先生讳苞,字灵皋。其先桐城人也。父仲舒,用遗逸名江南北。先生生四岁,父尝鸡鸣起,值大雾,以“鸡声隔雾”命对,即应曰:“龙气成云。”稍长,从兄舟学,博究六经百氏之书,更相勖以孝弟。弱冠游太学,安溪李文贞公见其文叹曰:“韩、欧复出也!”时天下士集京师,投谒无虚日,公卿争相汲引,先生非先焉不往,益见重诸公间。中康熙丙戌会试,未殿试,母疾遽归。

适丁外艰,缘序《南山集》下诏狱。狱具,圣祖命以戴名世案牵连者免罪,编旗籍。方爰书上时,同系皆惶惧,先生阅《仪礼》自若,人咸服其定力。世宗即位,放先生暨族人还里。诏曰:“朕以方苞故,其全宗。”先生闻诏感泣,以母卒未葬,请假归。既事,还朝召见,因弱足不任行,世宗命二内侍翼至殿陛。雍正九年,期月间,三迁至内阁学士。乾隆元年,入直南书房,擢礼部右侍郎。

先生自惟受三朝厚恩,起罪疾余,洊列卿贰,皆仅以文学报。既在部,得与廷议,乃言田文镜所定地丁钱粮四月完半之害,请复旧制。又言赈荒当令有地,治者视民众寡得擅发仓粟,勿拘“存七粜三”常制。请因荒岁聚民修城,溶沟池,谨封树,以制盗贼之遁藏。又言国家大事,宜博于众,集思广益,请令詹事科道皆与九卿议,各抒已见,得专达。章数十上,俱蒙批报。而同列多厌苦之,遂以足疾辞部务,供馆职四年,以谴落职,仍修《三礼》。后以衰病乞休。归八年卒,年八十有二。

初告归,以先世未迁葬,不遑家居,寄僧舍中,葬乃返。痛兄舟之不遇,得任子恩请授兄子。尝建宗祠,颜以教忠;置祭田,以岁时合族生徒馈遗,悉予姻族之窭者。耄期嗜学,犹日有课程,治《仪礼》十易稿云。晚号望溪,学者称望溪先生。

沈廷芳曰:先生其今之古人,与廷芳昔受经邸第,见先生著缁布小冠,衣缊袍,凭白木几,笺经不稍休。与门弟子讲论,肫肫以六经之言诸行。及立朝蹇谔,多与时抵牾。然天子独鉴其心无欺,非先生之硕学忠诚,恶能得此哉!

(选自《方望溪集》,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朕以方苞故,其全宗 宥:宽恕
B.列卿贰,皆仅以文学报 洊:荐举
C.又言国家大事,宜博于众 稽:计算
D.肫肫以六经之言诸行 质:评断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苞年幼时便才气显露,成年后到太学求学。李文贞见其文章后,用韩愈、欧阳修复出表达高度赞赏。
B.方苞受到召见,因为跛足不便行走,皇帝命令两个侍卫搀扶到宫殿台阶处。由此可见,他深得皇帝厚爱。
C.方苞在朝廷议政,提出诸多建议,得到皇帝批示,却也得罪了同僚,遭人厌烦弹劾,因以足疾辞去公务。
D.建立宗祠,设置祭田,接济姻亲贫穷之人,这些举措可以看出方苞对祖先的崇敬,有强烈的宗族观念。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稍长,从兄舟学,博究六经百氏之书,更相勖以孝弟。
(2)及立朝蹇谔, 多与时抵牾。然天子独鉴其心无欺,非先生之硕学忠诚,恶能得此哉!
4.请简要概括方苞治学特点。
2020-07-01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江苏省淮安市淮阴中学高三年级6月押题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邹容传

(清)章炳麟

邹容,字威丹,四川巴人。父某,行商陇蜀间,略知书。容少慧敏,年十二,诵“九经”、《史记》、《汉书》皆上口。父以科甲期之,君弗欲,时喜雕刻,父怒,辄榜笞至流血,然愈重爱。容稍长,从成都吕冀文学。与人言,指天画地,非尧舜,薄周孔,无所避。冀文惧,摈之。父令就日本学,时年十七矣。与同学钮永建规设中国协会,未就。学二岁,陆军学生监督姚甲有奸私事,容偕五人排闼入其邸中,榜颊数十,持剪刀断其辫发。事觉,潜归上海,与章炳麟见于爱国学社。是时,社生多习英吉利语,容调之曰:“诸君堪为贾人耳。”社生皆怒,欲殴之。广州大驵冯镜如,故入英吉利籍,方设国民议政厅于上海,招容,容诘镜如曰:“若英吉利人,此国民者,中国民邪?英吉利国民邪?”镜如惭,事中寝

容既明习国史,学于冀文,复通晓《说文》部居。疾异族如仇雠,乃草《革命军》以摈满洲。自念语过浅露,就炳麟求修饰。炳麟曰:“感恒民当如是。”序而刻之。会虏遣江苏候补道俞明震检察革命党事,将逮爱国学社教习吴朓。朓故惎容、炳麟,又幸脱祸,直诣明震自归,且以《革命军》进。明震缓朓,朓逸,遂名捕容、炳麟。容在狱,日就炳麟说经,亦时时讲佛典,炳麟以《因明入正理论》授之,曰:“学此,可以解三年之忧矣。”明年,狱决,容、炳麟皆罚作。西人遇囚无状。容不平,又啖麦饭不饱,益愤激,内热溲膏。炳麟则告狱卒长,请自为持脉疏汤药,弗许;请召日本医,弗许。病四十日,二月二十九日夜半卒于狱中,年二十一矣。诘朝日加已,炳麟往抚其尸,目不瞑。内外哗言:西医受贿,下毒药杀之。疑不能明。然西医视狱囚至微贱,凡病者皆令安坐待命,勿与药。狱囚五百,岁瘐死者率一百六十人。容疾始发,而医不知其剧;比日久,病能已著,顾予以热病常药,亦下毒之次也。

容卒之岁,日本与露西亚始成。

(选自《太炎文录》有删改)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容偕五人排闼入其邸中             排闼:排除阻碍
B.镜如惭,事中寝                       中寝:中止结束
C.广州大驵冯镜如                       大驵:商人买办
D.西人遇囚无状                          无状:无礼严苛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邹容年少时聪慧敏捷、博闻强识,与人交谈慷慨激昂,指斥尧、舜,鄙视周公、孔子,毫无顾忌,深得老师厚爱。
B.邹容为人正义、嫉恶如仇。在日本留学期间,和同学一起怒搧陆军学生监督姚甲。
C.邹容去世后,监狱内外哗然,都说外国医生受贿,下药毒死了邹容。作者认为这一说法没有确切依据。
D.文章结尾交代了邹容去世的当年日本和沙俄签订了和约。作者将邹容去世与国事相连,寄意遥深。
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父以科甲期之,君弗欲,时喜雕刻,父怒,辄榜笞至流血,然愈重爱。
(2)朓故惎容、炳麟,又幸脱祸,直诣明震自归,且以《革命军》进。
4.概括第一段中邹容的为人特点。
2020-06-28更新 | 9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届江苏省南京市高三第四次联合模拟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竹轩先生传

魏 瀚

先生名伦,字天叙,以字行。性爱竹,所居轩外环植之,日啸咏其间。视纷华势利,泊如也。客有竹所者,辄指告之曰:“此吾直谅多闻之友,何可一日相舍耶?”学者因称曰竹轩先生。

早承厥考槐里先生庭训,德业夙成。甫冠,浙东西大家争延聘为子弟师。凡及门经指授者,德业率多可观。槐里先生蚤世,环堵萧然,所遗惟书史数箧。先生每启箧,辄挥涕曰:“此吾先世之所殖也。我后人不殖,则将落矣。”乃穷年口诵心,于书无所不读,而尤好观《仪礼》《左氏传》《司马迁史》。雅善鼓琴,每风月清朗,则焚香操弄数曲。弄罢,复歌以诗词,而使子弟和之。识者谓其胸次洒落,之陶靖节、林和靖,无不及焉。

居贫,躬授徒以养母。母性素严重,而于外家诸孤弟妹,怜爱甚切至。先生每先意承志,解衣推食,惟恐弗及;而于妻孥之寒馁,弗遑恤焉。弟粲幼孤,为母所钟爱。先生少则教之于家塾,长则挈之游江湖,有无欣戚,罔不与居。子华官翰林,请于朝,分禄以为先生养。先生复推其半以赡弟。乡人有萁豆相煎者,闻先生风,多愧悔,更为敦睦之行。

先生容貌环伟,细目美髯。与人交际,和乐之气蔼然可掬。而对门人弟子,则矩范严肃,凛乎不可犯。为文章好简古而厌浮靡,赋诗援笔立就,若不介意,而亦未尝逸于法律之外。所著有《竹轩稿》及《江湖杂稿》若干卷,藏于家。

先生与先君菊庄翁订盟吟社,有莫逆好。瀚自致政归,每月旦亦获陪先生杖履游。且辱知于先生仲子龙山学士。学士之子守仁,又与吾儿朝端同举于乡。累世通家,知先生之深者,固莫如瀚,因节其行之大者于此,以备太史氏之采择焉。

(选自《王阳明全集》)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客有竹所者      造:种植
B.乃穷年口诵心                 惟:思考
C.之陶靖节、林和靖          方:与……相比
D.子华官翰林                    逮:等到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及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先生天性爱竹,居室周围种满了竹,每天啸咏其间,把竹当作正直、诚信、见多识广的朋友,因此被人称为竹轩先生。
B.作者与竹轩先生两家是世交,对竹轩先生了解很深,因此选取竹轩先生品行方面大的事情写下此文,以备史官采用。
C.竹轩先生的母亲一向严肃庄重,而对堂叔家的几个成为孤儿的弟弟妹妹,却特别怜爱。他每次都是不等母亲开口就能顺着母亲的心意去做,慷慨赠给他们衣食,热情关怀。
D.竹轩先生博览群书,尤其喜欢《仪礼》《左氏传》等书;喜爱简练古朴的文风而厌弃浮艳绮靡,著有《竹轩稿》及《江湖杂稿》若干卷,都收藏在家里。写诗提笔就能写成,好像没有刻意去写,但也不曾脱离诗词格律。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槐里先生蚤世,环堵萧然,所遗惟书史数箧。
(2)乡人有萁豆相煎者,闻先生风,多愧悔,更为敦睦之行。
4.竹轩先生“德业夙成”,请结合原文概括他有何德。
2020-06-25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致远中学高三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说传

张说,字道济,其先自范阳徙河南,更为洛阳人。武后策贤良方正,说所对第一,授太子校书郎,迁左补阙。擢凤阁舍人。睿宗即位,擢中书侍郎兼雍州长史。谯王重福死,东都支党数百人,狱久不决,诏说往,一昔而罪人得,乃诛张灵均、郑愔,余诖误悉原。帝嘉其不枉直,不漏恶,慰劳之。玄宗为太子,说与褚无量侍读,尤见亲礼。逾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素与姚元崇不平,罢为相州刺史、河北道按察使。坐累徙岳州。说既失执政意,内自惧。与苏瑰善,时瑰子颋为相,因作《五君咏》献颋,其一纪瑰也,候瑰忌日致之。颋览诗呜咽,未几,见帝陈说忠誊有勋,不宜弃外,遂迁荆州长史。故时,边镇兵赢六十万,说以时平无所事,请罢二十万还农。天子以为疑,说曰:“边兵虽广,诸将自卫、营私尔,所以制敌,不在众也。以陛下之明,四夷畏威,不虑减兵而招寇。”帝乃可。说敦气节,立然许,喜推藉后进,于君臣朋友大义甚笃。天子尊尚经术,开馆置学士,脩太宗之政,皆说倡之。为文属思精壮,长于碑志,世所不。既谪岳州,而诗益凄婉,人谓得江山助云。常典集贤图书之任,间虽致仕一岁,亦修史于家。始,帝欲授说大学士,辞曰:“学士本无大称,中宗崇宠大臣,乃有之,臣不敢以为称。”固辞乃免。后宴集贤院,故事,官重者先饮,说曰:“吾闻儒以道相高,不以官阀为先后。太宗时修史十九人,长孙无忌以元舅,每宴不肯先举爵。”于是引觞同饮,时伏其有体。中书舍人陆坚以学士或非其人,而供拟太厚,无益国家者,议白罢之。说闻曰:“古帝王功成,则有奢满之失,或兴池观,或尚声色。今陛下崇儒向道,躬自讲论,详延豪俊,则丽正乃天子礼乐之司,所费而所益者大。陆生之言,盖未达邪。”帝知,遂薄坚。

(选自《新唐书》卷一百二十五,有删改)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诏说往       按:追究、查办
B.与苏瑰善       雅:很、十分
C.世所不       逮:达到、比得上
D.所费而所益者大       细:微小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睿宗时,谯王李重福造反被杀,诏命张说前去审理其同党,张说一夜间就审明了罪犯,杀了张灵均、郑愔,其余受牵连的都释放了。
B.张说平素与姚崇不和,被罢为相州刺史、河北道按察使。后来姚崇又罗织罪名,诬陷张说,因此张说被调任岳州刺史。
C.张说建议皇上罢边兵二十万还农,皇上开始怀疑此建议的可行性,听了张说的进谏后,最终同意了。玄宗曾经打算授予张说“大学士”的称号,张说竭力推辞。
D.中书舍人陆坚认为学士中有人不称职,而待遇优厚,建议罢免他们。而张说认为皇帝崇儒重道,招揽学者,所得益处极大。
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常典集贤图书之任,间虽致仕一岁,亦修史于家。
(2)故事,官重者先饮,说曰:“吾闻儒以道相高,不以官阀为先后。”
4.结合全文,概括张说的人物形象。
2020-06-06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江苏省高三三模全真模拟试卷语文试题六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重修天长县学记

归庄

三代之人才出于学校,近世之人才出于科目。科目之士,虽未能如三代之学成而后入宫,然禾有不从学校出者,则近世之学校,固人才之渊薮,不可不重也。汉高帝谓:“以马上得天下,安事诗书?”陆贾日:“以马上得之,岂可以马上治之乎?”高帝卒无以难。是故戡乱以武,守成以文,不易之理也。我国家崇儒右文,受命以来,郡县学悉如故,近虽裁省儒官,减乡会取士及弟子员之数,此非轻视学校,特以其过于冗滥而汰之。所以责成学官,使事无可诿,不得不举其职;督励士子,使知不易得,不容不进其业也。诚使学官皆举其职,士子皆进其业,则学校之中,为国家异日储将相官尹之才,备奔走御侮之用,岂有既哉?

天长之有学,其始不可考,今之学宫,则元之旧基。后尝迁于南隅,未几复故。数十年不修,颓圮矣。启圣祠近有废址,县令江侯、司谕张君慨然以修废为己任,首捐俸资若干,庀材鸠工;濠州司李黄侯继,亦捐俸若干。张君又监工,日号委诸生之能者董其事。以某年某月讫工。于是材之朽者易,瓦璧之败者完,丹垩之剥者新,堂庑门墙,焕然改观,昔之废址,亦祠宇屹立矣。凡用材木瓦甓之数若干,为金若干,而人不以为侈;为工若干,而人不以为劳。春秋重用民力,如城中丘、筑廊台之类,无不书,皆讥也;独修閟宫则不书,以为当修也。故诗人作颂,以美僖公。天长当冲烦之地,又比岁多不稔,而勤于是役,独以为不可缓也。

抑邑中前此科第颇少,明朝三百年,登第者仅数人。自国朝以来,人文蔚起,以余之不敏,亦幸获一第。今郡功曹、县尹、学博士诸先生,勤于修废,不惮倾橐;告成之日,率诸弟子释奠于先圣先贤。诸弟子其益思自励,大修其业,期无负先圣贤之训,无负朝廷养士之恩,并无负官长师儒奖成风励之意。从此人才蔚然奋兴,安知不轶前朝而希三代欤!余在都闻之喜甚,是以为之记而勒诸石以俟之。

(选自《归庄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家崇儒文 右:重视
B.日号委诸生之能者其事 董:督察
C.并无负官长师儒奖成励之意 风:劝告
D.安知不前朝而希三代欤 轶:散失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古和近世,人才都离不开学校的培养,只是选拔任用的方式有所不同。
B.陆贾反对汉高帝在马上得天下而不需文治的观点,汉高帝没办法诘难他。
C.天长县学从南隅迁回旧址后年久失修,全部毁坏,江侯、张君决心重修。
D.天长县以前科举考中的人很少,到了清朝,也只有作者一人有幸能考中。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长当冲烦之地,又比岁多不稔,而勤于是役,独以为不可缓也。
(2)余在都闻之喜甚,是以为之记而勒诸石以俟之。
4.作者认为重修县学有哪些意义?请简要概括。
2020-06-03更新 | 93次组卷 | 4卷引用:2020届江苏省七市(南通、泰州、扬州、徐州、淮安、连云港、宿迁)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