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文公既定襄王于郏,王劳之以地,辞,请隧①

王弗许,曰:“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规方千里,以为甸服,以供上帝山川百神之祀,以备百姓兆民之用,以待不庭、不虞之患,其余以均分公、侯、伯、子、男,使各有宁宇,以顺及天地,无逢其灾害。先王岂有赖焉?内官不过九御,外官不过九品,足以供给神祇而已,岂敢纵其耳目心腹以乱百度?亦唯是死生之服物采章,以临长百姓而轻重布之,王何异之有?”

“今天降祸灾于周室,余一人仅亦守府,又不佞以勤叔父,而班先王之大物①赏私德,其叔父实应且憎,以非余一人。余一人岂敢有爱也?先民有言曰:‘改玉改行。’叔父若能光裕大德,更姓改物,以创制天下,自显庸也,而缩取备物以镇抚百姓,余一人其流辟于裔土,何辞之有与?犹是姬姓也,尚将列为公侯,以复先王之职,大物其未可改也。叔父其茂昭明德,物将自至,余何敢以私劳变前之大章,以忝天下?其若先王与百姓何?何政令之为也?若不然,叔父有地而隧焉,余安能知之?”

文公遂不敢请,受地而还。

(节选自《国语·周语中》)

呜呼!幽、厉失德,周道日衰,纲纪散坏,下陵上替,诸侯专征,大夫擅政,礼之大体十丧七八矣。然文、武之祀犹绵绵相者,盖以周之子孙尚能守其名分故也。何以言之?昔晋文公有大功于王室,请隧于襄王,襄王不许,曰:“王章也。未有代德而有二王,亦叔父之所恶也。不然,叔父有地而隧,又何请焉!”文公于是乎惧而不敢违。是故以周之地则不大于曹、滕,以周之民则不众于邾、莒,然历数百年,宗主天下,虽以晋楚齐秦之强不敢加者,何哉?以名分尚存故也。至于季氏之于鲁,田常之于齐,白公之于楚,智伯之于晋,其势皆足以逐君而自为然而卒不敢者岂其力不足而心不忍哉乃畏奸名犯分而天下共诛之也。今晋大夫暴蔑其君,剖分晋国,天子既不能讨,又宠秩之,使列于诸侯,是区区之名分复不能守而并弃之也。先王礼,于斯尽矣!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

【注】①隧:隧礼,古时天子下葬的礼制。②不佞:不才。③大物:最高礼仪。④改玉改行:死者身份改变,安葬的礼数也应变更。后指改朝换代。

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厌,满足,与《烛之武退秦师》中“何厌之有”的“厌”词义相同。
B.属,连接,与《赤壁赋》中“驾一叶之扁舟,举樽以相属”的“属”词义相同。
C.徒,仅仅、只,与《孔雀东南飞》中“徒留无所施”的“徒”词义不同。
D.区区,小、少,与《陈情表》中“是以区区不能废远”的“区区”词义不同。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请隧                                        用亡郑以陪邻
B.而班先王之大物赏私德             木欣欣向荣
C.犹是姬姓也                              属皆且为所虏
D.先王礼,于斯尽矣!                 不知东方既白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势皆足以逐君而自为/然而卒不敢者/岂其力不足而心不忍哉/乃畏奸名犯分而天下共诛之也
B.其势皆足以逐君/而自为然而卒不敢者/岂其力不足/而心不忍哉/乃畏奸名犯分而天下共诛之也
C.其势皆足以逐君/而自为然而卒不敢者/岂其力不足/而心不忍哉/乃畏奸名/犯分而天下共诛之也
D.其势皆足以逐君而自为/然而卒不敢者/岂其力不足而心不忍哉/乃畏奸名/犯分而天下共诛之也
4.对选文中文化及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相传与《左传》同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著。
B.《资治通鉴》,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光,与《答司马谏议书》中的“司马谏议”为同一人。
C.公、侯、伯、子、男,是周天子封赐贵戚功臣的由高到低的五种爵位。
D.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与齐桓公并称“桓文”;与《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晋侯”为同一人。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文公帮助周襄王复位之后提出“请隧”,僭越礼制,体现了材料二中的“周道日衰,纲纪散坏”。
B.周襄王面对晋文公的“请隧”,有礼有节地加以拒绝,尽管言辞十分坚决,但是不许之意却非常委婉。
C.材料二中随着周王朝气数每况愈下,法纪朝纲散乱无序,礼制从总体上丧失了十之七八。
D.材料一以记叙为主,通过对话展现双方的立场;材料二以议论为主,阐释了名分在礼制中的重要作用。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叔父其茂昭明德,物将自至,余何敢以私劳变前之大章,以添天下?
(2)然历数百年,宗主天下,虽以晋楚齐秦之强不敢加者,何哉?
7.结合文本一,概括周襄王是如何拒绝晋文公“请隧”这一要求的?
2024-05-25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和平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质量调查语文学科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以自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世务。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此论喧于朝列,是改太子右庶子。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

(节选自《旧唐书·韩愈》,有删改)

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盖尝论天人之辨:以谓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鱼;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妇之心。故公之精诚,能开衡山之云,而不能回宪宗之惑;能驯鳄鱼之暴,而不能李逢吉之谤;能信于南海之民,庙食百世,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于朝廷之上;盖公之所能者天也,所不能者人也。

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自是潮之士,皆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信乎孔子之言:“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而庙在刺史公堂之后,民以出入为艰。前太守欲请诸朝作新庙,不果。元祐五年,朝散郎王君涤来守是邦,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民既悦服,则出令曰:“愿新公庙者,听。”民欢趋之,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庙成。

或曰:“公去国万里而谪于潮,不能一岁而归,没而有知,其不眷恋于潮也审矣!”轼曰:“不然。公之神在天下者,如水之在地中,无所往而不在也。而潮人独信深,思之至,煮蒿凄怆,若或见之。譬如凿井得泉,而曰水专在是,岂理也哉!”元丰元年,诏封公昌黎伯,故榜曰“昌黎伯韩文公之庙”。

(节选自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旧事                           摭:拾取,找出
B.是改太子右庶子             坐:因……犯罪
C.而不能李逢吉之谤             弭:安抚
D.皆于文行                           笃:专注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拙世务                           不拘
B.作《进学解》自喻             阙秦利晋
C.所不能者人也                    可怪也欤
D.而潮人独信                    蚓无爪牙
3.下列对选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
B.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
C.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
D.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
4.对选文中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降,意为贬官、降职,与《琵琶行并序》中“予左迁九江郡司马”中的“左迁”意思相同。
B.“元和十二年”是皇帝年号纪年,《赤壁赋》中“壬戌之秋”是干支法纪年。
C.《旧唐书·韩愈传》中的“传”是文体,指人物传记,与韩愈《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传”意思相同。
D.小人,意为普通人、百姓,与《论语》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中的“小人”意思相同。
5.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三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寄养在表兄家,从小学习刻苦,不需要别人的奖励来督促。
B.韩愈上过几千言的奏章论述宫市的弊端,皇帝大为生气,将他贬到边远的阳山做县令。
C.韩愈忠君爱国,苏轼认为他的能力可以影响天地万物,却不善于处理复杂的人事。
D.韩愈在潮州任职时注重教育,政绩突出,受到百姓爱戴,朝廷为了表示对他的褒扬,为他建了新庙。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
(2)公去国万里而谪于潮,不能一岁而归,没而有知,其不眷恋于潮也审矣!
7.结合文本,概括韩愈为人、为学、为官的特点。
2024-03-28更新 | 243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和平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调查语文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书》曰:不偏不党,王道荡荡。言至公也。古有行大公者,帝尧是也。贵为天子,富有天下,得舜而传之,不私于其子孙也。孔子曰:巍巍乎!惟天为大,惟尧之。此盖人君之公也。

楚共王出猎而其弓,左右请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仲尼闻之曰:惜乎其不大,亦曰‘人遗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仲尼所谓大公也。

子胥将之吴,辞其友中包胥曰:后三年,楚不亡,吾不见子矣。中包胥曰:子其勉之!一吾未可以助子,助子是宗庙也,止子是无以为友。后三年,吴师伐楚,昭王出走,中包胥不受命,西见秦伯曰:吴无道,兵强人众,将征天下,始于楚。寡君出走,居云梦,使下臣告急。哀公曰:诺,吾固将图之。中包胥不罢朝,立于泰廷,昼夜哭,七日七夜不绝声。哀公曰:有臣如此,可不救乎?兴师敕楚。吴人闻之引兵而还昭王反复欲:中包胥辞曰救亡非为名也辞不受遂退隐终身不见。

晋文公问于咎犯曰:谁可使为西河守者?咎犯对曰:虞子羔可也。公曰:非汝之仇也?对曰:君问可为守者,非问臣之仇也。子羔见咎犯而谢之曰:幸赦臣过,荐之于君,得为西河守。咎犯曰:荐子者,公也;怨子者,私也。吾不以私事害公义。子其去矣,顾吾射子也!

子羔为卫政,刖人之足。卫之君臣乱,子羔走郭门,郭门闭,刖者守门,曰:于此有空。子羔入,追者罢。子羔将去,谓刖者曰:吾不能亏损主之法令,而亲刖子之足。吾在难中,此乃子之报怨时也,何故逃我?刚者曰:断足固我罪也,无可奈何。君之治臣也。倾侧法令。先后臣以法。欲臣之免于法也,臣知之。欲决罪定、临当论刑,君揪然不乐,见于颜色,臣又知之。君岂臣哉?天生仁人之心,其固然也。此臣之所以既君也。孔子闻之曰:善为吏者树德,不善为吏者树怨。公行之也,其子羔之谓欤?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吴人闻之引兵而还/昭王反/复欲封申包胥/申包胥辞曰/救亡/非为名也/辞不受/遂退隐/终身不见
B.吴人闻之/引兵而还/昭王反复/欲封申包胥/申包胥辞曰/救亡/非为名也/辞不受/遂退隐/终身不见
C.吴人闻之引兵而还/昭王反复/欲封申包胥/申包胥辞曰/救亡/非为名也/辞不受/遂退隐/终身不见
D.吴人闻之/引兵而还/昭王反/复欲封申包胥/申包胥辞曰/救亡/非为名也/辞不受/遂退隐/终身不见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惟尧则之”的“则”字是效法的意思,与《岳阳楼记》中“此则岳阳楼……”的“则”字含义相同。
B.“出猎而遗其弓”的“遗”字是丢失的意思,与《师说》中“小学而大遗”的“遗”字含义不同。
C.“伐宗庙”的“伐”字是进攻、攻打的意思,与《曹刿论战》中“齐师伐我”的“伐”字含义相同。
D.“君岂私臣”的“私”字是偏爱的意思,与《琵琶行》中“小弦切切如私语”的“私”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对尧把帝位传给舜的行为大加赞赏,而对楚共王“楚人遗弓,楚人得之”的说法持有微词。
B.吴师伐楚之时申包胥向秦王哭求援助,他的忠诚感动了秦王,救亡成功后他却谢绝了楚王的封赏。
C.咎犯“不以私事害公义”,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是大公无私的干部楷模,值得我们今人学习。
D.卫国君臣之间发生了矛盾,子羔出逃的时候遇到他曾经处以刖刑的人在守门,这个人救助了他。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子羔见咎犯而谢之曰:“幸赦臣之过,荐之于君,得为西河守。”
②吾在难中,此乃子之报怨时也。何故逃我?
2024-02-17更新 | 78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和平区耀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纤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

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失时不雨,民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既闻耳矣。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相恤?卒然边境有急,数十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拟者并举而争起矣,乃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

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窃为陛下惜之!

(节选自《汉书·食货志》)

(二)

嵩山之东,河汝之间,蚤生而晚杀,五谷之所蕃孰也,四种而五获。中年亩二石,一夫为粟二百石。今也仓廪虚而民无积,农夫以粥子者,上无术以均之也。故先王使农、士、商、工四民交能易作,终岁之利无道相也。是以民作一而得均。民作一则田垦,奸巧不生。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奸巧不生则民治。富而治,此王之道也。不生粟之国亡,粟生而死者霸,粟生而不死者王。粟也者,民之所归也;粟也者,财之所归也;粟也,地之所归也。粟多则天下之物尽至矣。故舜一徙成邑,二徙成都,参徙成国。舜非严刑罚重禁令,而民归之矣,去者必害,从者必利也。先王者善民除害兴利,故天下之民归之。所谓兴利者,利农事也;所谓除害者,禁害农事也。农事胜则入粟多,入粟多则国富,国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虽变俗易习、驱众移民,至于杀之,而民不恶也。此务粟之功也。

(节选自《管子·治国》)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财产何得不               蹶:枯竭
B.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        罢:同“疲”,疲乏
C.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        怀:安抚
D.终岁之利无道相          过:经过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失时不雨,民狼顾        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
B.国胡相恤                      方其系燕父子
C.粟也,地之所归也        村中少年好事,驯养一虫
D.先王者善民除害兴利     且君尝晋君赐矣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
B.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
C.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
D.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
4.下列出自《汉书·食货志》的六句,都属于作者赞同的观点或做法的一组是(       
①仓廪实而知礼节
②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
③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人,请卖爵子
④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
⑤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
⑥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⑥D.①⑤⑥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汉书·食货志》中,作者分析了当时国家的局势和汉代建立以来不同时期的政策,提出国家应加强积贮的观点。
B.《汉书·食货志》中,作者从应对自然灾害和战争两个方面入手,谈国家不积贮的危害,从而有力地支撑了中心论点“仓廪实而知礼节”。
C.《管子·治国》认为“兴利”是采取有利于农业的措施,“除害”则是禁止不利于农业的措施,“兴利除害”则能得到民心。
D.两篇文章都以驳论为主。采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在批判社会现实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向君王提出了发展国家的建议。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拟者并举而争起矣。
(2)至于杀之,而民不恶也。此务粟之功也。
7.两文“粟多”的作用有何共同点?
2023-12-12更新 | 16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二南开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韩愈,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及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镇大梁,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世务。授四门博士,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 量移江陵府掾曹。

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俄有不悦愈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

(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

【注】①裴均:宦官的养子,名声不好,人所不齿。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进士第   寻:不久B.其旧事   摭:拾取
C.之颇厚   馆:管理D.每退公之   隙:空暇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拙世务/师不必贤弟子B.俄有不悦愈/曰师曰弟子云
C.功授刑部侍郎/作《师说》贻之D.如平昔/圣心备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及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子时/
B.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及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
C.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及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
D.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及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指离京外任,“辟”指官署征聘,“调”“转”指调动官职,“拜”指授予官职。
B.字,又称“表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名和字一般在意义上存在一定的联系。
C.元和,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每位皇帝一生只有一个年号。
D.谈宴,指边宴饮边叙谈;与曹操《短歌行》“契阔谈讌,心念旧恩”句中的意思相同。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生性直率,敢于直言。他曾上过几千言的奏章把宫市的弊端毫无保留地讲了出来,皇上不听取,他就大为生气,因而被贬到边远的阳山做县令。
B.韩愈很有才能,史才突出。他仕途不顺、多被贬黜,就写《进学解》自明心志,受到执政者怜惜;又因史学才能被委任为比部郎中、史馆修撰。
C.韩愈很重感情,记人恩情。他曾受到裴均照顾,裴均虽为大不齿,但他在赠序中仍尊称其字;做裴度的行军司马,撰写《平淮西碑》时多记裴度的事迹。
D.韩愈宽宏通达,待人如一。与他人交往,不论人家地位如何变化,他待人总不改变态度;他跟孟郊、张籍交往的事情,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6.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
(2)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
2023-12-05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韦世康,京兆杜陵人也。世为关右著姓。祖旭,魏南幽州刺史。世康幼而沉敏,有器度。年十岁,州辟主簿。在魏,封汉安县公,周文帝女襄乐公主,按仪同三司。后仕周,从武帝平齐,授司州总管长史。于时东夏初定,百姓未安,世廉绥抚之,士民胥悦。

高祖谓世康曰:汾、绛乱阶,恐生摇动。今委公,善为吾守。授绛州刺史,以望镇之,阖境清肃。

世康性恬素好古,不以得丧怀。在州尝慨然有止足之志,与子弟书曰:吾生因绪馀,夙沾缨弁,驱驰不已,四纪于兹。以不贪而为宝,处膏脂而莫润。如斯之事,颇时悉。今耄虽未及,壮年已谢,眼暗更剧,不见细书,足疾弥增,非可趋走。禄岂须多,防满则退,况娘春秋已高,温清宜奉,晨昏有阙,罪在我躬。意欲上闻,乞遵养礼,未访汝等,故遣此及。兴言远慕、感咽难胜。诸弟报以事恐难遂,于是止。

在任数年,有惠政,奏连最,擢为礼部尚书。世康寡嗜欲,不慕贵势,未尝以位望矜物。闻人之善,若己有之,亦不显人过咎,以求名誉。四年,丁母忧去职。未期,起令视事。世康固请,乞终私制,上不许。尝因休暇,谓子弟曰:今年将耳顺,志在悬车,汝辈以为云何?子福嗣答曰:大人澡身浴德,名立官成,盈满之诚,先哲所重。后因侍宴,世康再拜陈让曰:臣无尺寸之功,位亚台铉,今犬马齿演,不益明时,恐先朝露,无以塞责。愿乞骸骨,退避贤能。上曰朕夙夜庶几求贤若渴冀与公共治天下以致太平今之所请深乖本望纵令筋骨衰谢犹屈公卧治一偶于是出拜荆州总管,世康为政简静,百姓爱悦,合境无讼。十七年,卒于州,时年六十七。上闻而痛惜之,赠赙甚厚。赠大将军,谥曰文。

(节选自《隋书·韦世康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文帝女襄乐公主       尚:匹配婚姻,娶B.以望镇之       雅:美好
C.不以得丧怀       干:干预,干扰D.有惠政,奏连最       课:监督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今委公,善为吾守                    诸侯惠爱为德
B.授绛州刺史                              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C.如斯之事,颇时悉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
D.诸弟报以事恐难遂,于是       瞻衡宇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朕夙夜庶几/求贤若渴/冀与公共/治天下以致太平/今之所请深/乖本望/纵令筋骨衰谢/犹屈公卧治一隅/
B.朕夙夜庶几求贤若渴/冀与公共/治天下以致太平/今之所请/深乖本望/纵令筋骨谢犹屈/公卧治一隅/
C.朕夙夜庶几/求贤若渴/冀与公共治天下/以致太平/今之所请/深乖本望/纵令筋骨衰谢/犹屈公卧治一隅/
D.朕夙夜庶几求贤若渴/冀与公共治天下以致太平今之所请深/乖本望纵令筋骨衰谢犹屈/公卧治一隅/
4.下面表明韦世康“惠政”的一组是(     
①世康绥抚之,士民胥悦。②晨昏有阙,罪在我躬。③今年将耳顺,志在悬车。
④澡身浴德,名立官成。⑤百姓爱悦,合境无讼。⑥在任数年,有惠政,奏课连最。
A.①③④B.②③⑥C.①⑤⑥D.②④⑤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韦世康出身世家大族,祖父曾任魏南幽州刺史,他沉着敏锐,有胸怀,十岁时被征召为州府主簿。后来,安抚东夏,那里的士兵和百姓一直很高兴。
B.韦世康虽然身居高位,但却不曾因自己地位、威望高而看不起他人。别人有了长处,他非常高兴,对别人的过失,他也不去张扬以求取自己的名誉。
C.韦世康在与家庭中子弟的交流中,以自身的经历,谈了自己对名利的看法,表现了他淡泊名利、清正廉洁、不慕权势的良好品性。
D.韦世康性情沉静,做事沉稳,深得高祖信任和器重,他多次想退隐归家,都没有得到高祖的允许,最后于六十七岁时卒于州任上。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耄虽未及,壮年已谢,眼暗更剧,不见细书,足疾弥增,非可趋走。
(2)今年将耳顺,志在悬车,汝辈以为云何?
2023-06-13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二南开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氏讳曾,字孝先,太原人也。既冠,举进士。咸平五年,试礼部,及后殿,皆为第一。署将作监丞,通判济州。会北虏边,京东地迫河朔,缘督供馈,济人大扰。公推是具陈二道被苦,且指画便宜以闻。上嘉其初任,能志于民,报可。寇莱公入相,号贤,公名盛,不与他埒,特召试政事堂,授著作郎直史馆银章赤绂主判三司户部案。

未几,判大理寺。初用散郎,至是帝以不重,故特命公,且谓曰:“廷尉主天下狱,思得详敏者治之乃不乱。无以易卿。”公因请得自辟署,既始于我,亦遂为故事。五年,诏使虏。彼俗重射,邀公校其能。视公儒者谓必负虏人环拥左右公一发破的众耸伏。六年,召入翰林为学士。直日,先帝燕衣坐便殿,赐对罢,就院内使即谕曰:“向渴卿甚,因不及御朝服见,亡谓吾嫚。”其为人主尊敬如此。时上方好神仙,筑昭应、景灵、会灵三宫观以诸真,咸用弼臣领职,得者以为宠。公选为会灵观使,非志也,让冀国王公钦若。上以为异。

会章圣病弥留,今上位储,决政资善堂,刘后讽宰相丁谓谋临朝,物议汹汹,搢绅皆潜有所去就。公恐计日中宫挟外援图所非冀,是未可以口舌争,即不听,且何从倚辨,非所以安赵氏也。因说后戚钱公惟演曰:“公不见吕、武之事乎?谁肯附者。必如所欲,将刘氏无处矣。”钱惧,从之。后因省,不复有它志。未几,今上践祚。

呜呼!人臣大节,始见其心。方太后时,主少国疑,人无一志,大臣不协恭,而公奋不虑己,特以身捍患。遇事必立,见非义未尝不直之。凡措置,亡失策,动赴机会,左右王室,始终以宁。得俟上专政,光明刚健,其功业可称道哉。与小夫懦臣异日谈也。

(节选自杜大珪《名臣碑传琬琰集》)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北虏                                                  寇:侵犯
B.亦遂为故事                                                  故事:旧例
C.筑昭应、景灵、会灵三宫观以诸真             庐:房舍
D.公不见吕、武之事乎                                 独:难道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公名盛                                     百姓皆王为爱也
B.让冀国王公钦若                       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C.非所以安赵氏也                           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
D.与小夫懦臣异日谈也                 奔车朽索,可忽乎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视公儒者/谓必负/虏人环拥左右/公一发破的/众耸伏
B.视公/儒者谓必负/虏人环拥/左右公一发/破的众耸伏
C.视公儒者/谓必负虏人/环拥左右/公一发/破的众耸伏
D.视公/儒者谓必负虏人/环拥/左右公一发破的/众耸伏
4.下列句子全都体现了王曾“光明刚健”的一组是(     
①公因请得自辟署                  ②公选为会灵观使            ③让于冀国王公钦若
④刘后讽宰相丁谓谋临朝        ⑤搢绅皆潜有所去就        ⑥必如所欲,将刘氏无处矣
A.①⑤⑥B.②④⑤C.②③④D.①③⑥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公年少成名,会试和殿试都是第一名,在担任济州通判时,因直言进谏,关心民瘼,得到皇上的嘉许,被调到京城任职。
B.王公在调到大理寺任职后受到皇上信任,后来出使北方,一鸣惊人,虽是文官出身却善于射箭,让想看宋人笑话的北虏惊叹不已。
C.皇上喜欢神仙之术,重用宠臣领职宫观,他让王公担任会灵观使,但王公却认为这不是自己的志向,于是将职位让给了王钦若。
D.本文从多角度展现了王曾的一生,有在地方的政绩,有在边疆的战功,还有在朝廷纷争中表现的决断,取得了为人称道的功业。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推是具陈二道被苦,且指画便宜以闻。
(2)向渴卿甚,因不及御朝服见,亡谓吾嫚。
7.请简述王曾是如何做到“左右王室,始终以宁”的?
2023-05-19更新 | 3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天津市耀华中学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魏征,字玄成,钜鹿曲城人也。父长贤,北齐屯留令。征少孤贫,落拓有大志,不事生业,为道士。好读书,多所通涉,见天下渐乱,尤属意纵横之说。大业末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以应李密召征使典书记密每见宝藏之疏未尝不称善既闻征所为遽使召之。及密败,征随密来降,至京师,久之不知。自请安辑山东,乃授秘书丞,驱传至黎阳。俄而建德悉众南下,攻陷黎阳,获征,署为起居舍人。及建德就擒,与裴矩西入关。隐太子闻其名,引直洗马,甚礼之。征见太宗勋业日隆,每劝建成早为之谋。及败,太宗使召之,谓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众皆之危惧。征慷慨自若,从容对曰:“皇太子若从征言,必无今日之祸。”太宗器其直,无恨意。及践祚,擢拜谏议大夫,封钜鹿县男。

太宗新即位,励精政道,数引征入卧内,访以得失。征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与之言,未尝不欣然纳受。征亦喜逢知己之主,思竭其用,知无不言。贞观二年、迁秘书监,参预朝政。征以丧乱之后,典章纷杂,奏引学者校定四部书。数年之间,秘府图籍,粲然毕备。七年,代王珪为侍中,尚书省滞讼有不决者,诏征评理之。征性非习法,但存大体,以情处断,无不悦服。征自以无功于国,徒以辩说,遂参帷幄,深惧满盈,后以目疾频表逊位。太宗曰:“朕拔卿仇虏之中,任公以枢要之职,见朕之非,未尝不谏。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也,何足贵哉?良冶锻为器,便为人所宝,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匠。卿虽有疾,未为衰老,岂得便尔?”其年,征又面请逊位,太宗难违之,乃拜征特进,仍知门下事。其后又频上四疏,以陈得失。

十六年,征薨,时年六十四。太宗亲临恸哭,谥曰文贞。

(节选自《旧唐书·魏征传》)

(二)

左右有毁征阿党亲戚者,帝使温彦博按讯,非是,然俾彦博行让征。征见帝,顿首曰:“愿陛下俾臣为良臣,毋俾臣为忠臣。”帝曰:“忠、良异乎?”曰:“良臣,稷、契、咎陶也;忠臣,龙逢、比干也。良臣,身荷美名,君都显号,子孙傅承,流无疆;忠臣,己祸诛,君陷昏恶,丧国夷家,只取空名。此其异也。”帝深纳其言。

(节选自《新唐书·魏征传》)

注:①隐太子:李建成②太宗:李世民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道士                 诡:偷偷地
B.征有经国之才       雅:非常
C.流无疆                 祚:福分
D.已祸诛                 婴:被……所缠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久之不             慈父
B.众皆之危惧          击破沛公军
C.朕拔卿仇虏之中   不拘
D.良冶锻为器          吾尝终日思矣
3.下列对文章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业末/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以应/李密召征使典/书记密每见宝藏之疏/未尝不称善/既闻征所为/遽使召之
B.大业末/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以应/李密召征使典书记/密每见宝藏之疏/未尝不称善/既闻征所为遽使/召之
C.大业末/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以应李密/召征使典/书记密每见宝藏之疏/未尝不称善/既闻征所为遽使/召之
D.大业末/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以应李密/召征使典书记/密每见宝藏之疏/未尝不称善/既闻征所为/遽使召之
4.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部说明魏征有远见的一组是(       
①好读书,多所通涉          ②见天下渐乱,尤属意纵横之说
③每劝建成早为之谋          ④奏引学者校定四部书
⑤后以目疾频表逊位          ⑥愿陛下俾臣为良臣,毋俾臣为忠臣
A.①⑤⑥B.①③⑤C.②③④D.②④⑥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征虽幼年丧父,家境贫寒,但他志存高远,喜爱读书,能融会贯通,见天下越来越乱,特别留意先秦纵横家的学说。
B.魏征跟随李密归降唐王,到京师后,一直不了解京师情况。他自请安抚山东,被任命为秘书丞,驱驾驿车赶到黎阳。
C.魏征与太宗谈论治国施政得失时毫不隐瞒,也从不屈服。为了恢复制度法令,组织学者校定四部书,成效显著。
D.魏征淡泊名利,因自认为对国家没有什么功劳,只不过是凭借辩论、游说,就参与决策,于是多次请求辞官。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征见太宗勋业日隆,每劝建成早为之谋。
(2)征性非习法,但存大体,以情处断,无不悦服。
(3)帝使温彦博按讯,非是,然俾彦博行让征。
7.结合文本分别概括唐太宗与魏征在“诤谏”方面的态度、做法。
2023-04-27更新 | 29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天津市和平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一)

记丐侠

来懋斋先生者,家况奇贫,性慷慨而有过人节。乡试后,捷举。意欲赴礼部试,而绌于资斧。乡人俗习例凡临时乏资者得招集亲友七八人各出一分于发起人由发起人立约签字付资毕事而次第发还之谓之会既而曰:“孰如成一会而筹集之。”于是奔走于亲故之门者数日,始获七人之认可。然皆以情不能却,强应之心实否之。届期先生黎明起,扫庭,具旨酒与佳肴,以恭候之。讵知日既夕矣,无一亲故之足迹,印于其庭者。

有群丐过其门,见先生家罗杯盘,必有所谓喜事者。遂麇集于户限外,争欲得杯盘狼藉之馀渖。斯时也,先生饥火与愤火交绥,于是出谓群丐曰:“予之肆筵以设席也,实以部试期迫,赴都乏资,意欲藉亲故之集会轮资,应眉急耳。奈亲故负我,今竟食言,以致吾之酒肴为虚设。虽然,与其鱼馁而肉败,孰若大家共一饱。汝曹就座,吾将为东道主而畅饮焉。”群丐登堂醊,醲饷既良,已谓先生曰:“吾侪小,蒙先生赐以酒食,固属非分之宠。今试一问,由此达京师需金几何?”先生曰:“但使途无饥渴,而安抵都下足矣。”群丐应声起曰:“是区区者,何难之有?吾侪愿尽力焉,沿途以行乞所得,供先生食。”往往逆旅主人嘉其义而奇其事,且厚有赠馈。既抵都,群丐各分道行乞,以所得资为先生应试费。试后果捷南宫,得出为某邑宰,循例省亲回籍。群丐亦促之返焉。

甫抵里閈,亲故之问寒温表庆贺者,肩摩踵接。先生亦平淡视之。然越数日将之官,群丐请从任所。先生恐有所不歉,又恐背前日谊。方踌躇间,有黠者似已久窥其意曰:“先生之作官,自作官;某等之行乞,自行乞。但使有效犬马处,则吾等愿藉之以毕馀生。若其他世俗之累,决不敢为先生浼,且自浼也。请勿作再三之虑,先生以为何如?”

抵任所后,各行丐于四方,惟昏暮时潜一入署问安而已。先生亦随时资给之,然往往不受。时邑多盗,群丐作侦探,是以屡屡破获重要案件。至颁发赏格时,悬牌累月,迄无来领者。而先生以政声卓著,由上峰保升郡守矣。先生固儒者,不耐于酬酢之烦,又淡于利禄,遂以亲老乞终养。解组后,欲为各丐谋治生业,竟皆避之他去。先生每为人言之,辄欷歔泣下,引为憾事。然而丐则侠矣。

(选自《虞初广志》卷八,有删改)

[注]①南宫:指“礼部”。②浼:玷污。③解组:解下挂印的带子,指辞官。

(二)

游侠列传序(节选)

司马迁

韩子曰:“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二者皆讥,而学士多称于世云。至如以术取宰相、卿、大夫,辅翼其世主,功名俱著于春秋,固无可言者。及若季次、原宪,闾巷人也,读书怀独行君子之德,义不苟合当世,当世亦笑之。故季次、原宪终身空室蓬户,褐衣疏食不厌。死而已四百余年,而弟子志之不倦。今游侠,其行虽不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驱,赴士之厄困,即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今拘学或抱咫尺之义,久孤于世,岂若卑论侪俗,与世沉浮而取荣名哉!而布衣之徒,设取予然诺,千里诵义,为死不顾世,此亦有所长,非苟而已也。故士穷窘而得委命,此岂非人之所谓贤豪间者邪?诚使乡曲之侠,与季次、原宪比权量力,效功当世,不同日而论矣。要以功见言信,侠客之义又曷可哉!

(选自《史记》)

[注]①学士:指儒家学者。②春秋,泛指史书。③季次、原宪:皆孔子弟子。季次生平未曾出仕。原宪曾居于乱草穷巷而不以贫为耻。④正义,此指国家法令。⑤间者:杰出的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届期先生黎明起,扫庭                       除:台阶
B.时邑多盗,群丐作侦探       间:偷偷地
C.其行虽不于正义                           轨:遵循,依从
D.侠客之义又曷可      少:缺少
2.下列选项中加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强应之心实否之            因人之力敝之
B.群丐请从任所                         惟觉时枕席
C.汝曹就座                                何为然也
D.效功当世                                不拘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乡人俗习例/凡临时乏资者/得招集亲友/七八人各出一分于发起人/由发起人立约签字付资/毕事而次第发还之/谓之会
B.乡人俗习例/凡临时乏资者/得招集亲友七八人/各出一分于发起人/由发起人立约签字付资毕事/而次第发还之/谓之会
C.乡人俗习/例凡临时乏资者/得招集亲友/七八人各出一分于发起人/由发起人立约签字付资毕事/而次第发还之/谓之会
D.乡人俗习/例凡临时乏资者/得招集亲友七八人各出一分于发起人/由发起人立约签字付资/毕事而次第发还之/谓之会
4.以下各组语句中,分别表现群丐的“侠义”和来懋斋先生“品性”的一项是(     
A.蒙先生赐以酒食,固属非分之宠                    先生亦随时资给之
B.以所得资为先生应试费                                 试后果捷南宫,得出为某邑宰
C.若其他世俗之累,决不敢为先生浼                    先生恐有所不歉,又恐背前日谊
D.悬牌累月,迄无来领者                                 是以屡屡破获重要案件
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来懋斋先生家况奇贫,为人却慷慨大方不吝啬,不计小节。乡试中举后,打算赴礼部应试,可缺乏资用。他向亲友借钱,都被当场拒绝。
B.来懋斋先生把准备招待亲友的美酒佳肴拿给乞丐们享用。了解到先生的困境,乞丐们决定帮助他赴京应试。他们的义举受到赞扬,并因此常常获得馈赠。
C.来懋斋先生在群丐的帮助下到达京都,如愿考中,得以出任县令。回乡省亲时,对逢迎讨好的亲友只是以平常态度对待。
D.来懋斋先生任职期间,乞丐们给予他很多帮助。先生辞职归乡前,想给他们谋取职业,群丐都躲开了,先生引以为憾。
6.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是区区者,何难之有?吾侪愿尽力焉,沿途以行乞所得,供先生食。
(2)甫抵里閈,亲故之问寒温表庆贺者,肩摩踵接。
7.请结合文本(二)中作者对游侠的评价,分析文本(一)中的群丐的哪些言行符合“侠客之义”。
2023-01-10更新 | 18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选文一】

夏为天子,十有余世。殷为天子,二十余世。周为天子,三十余世。秦为天子,二世而亡。

人性不甚相远也,何三代之君有道之长,而秦无道之暴也?其故可知也。古之王者,太子乃生,固举以礼,故自为赤子而教固已行矣。故太子乃生而见正事,闻正言,行正道,左右前后皆正人也。夫与正人居之,不能毋正,犹生长于齐不能不齐言也;与不正人居之,不能毋不正,犹生长于楚之地不能不楚言也。及秦不然。其俗固非贵辞让也,所上者告也;固非贵礼义也,所上者刑罚也。

凡人之智,能见已然,不能见将然。夫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是故法之所用易见,而礼之所为难知也。若夫庆赏以劝善,刑罚以惩恶,先王执此之政,坚如金石;行此之令,信如四时;据此之公,无私如天地耳,岂顾不用哉?然而曰礼云礼云者,贵绝恶于未萌,而起教于微眇,使民日迁善远罪而不自知也。孔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毋讼乎!”人主计者,莫如先审取舍;取舍之极定于内,而安危之萌应于外矣。安者非一日而安也,危者非一日而危也,皆以积渐然,不可不察也。人主之所积,在其取舍。以礼义治之者,积礼义;以刑罚治之者,积刑罚。刑罚积而民怨背,礼义积而民和亲。

故世主欲民之善同而所以使民善者或异或道之以德教或驱之以法令道之以德教者德教洽而民气乐驱之以法令者法令极而民风哀。哀乐之感,祸福之应也。秦王之欲尊宗庙而安子孙,与汤武同,然而汤武广大其德行,六七百岁而弗失:秦王治天下,十余岁则大败。此它故矣,汤武之定取舍审,而秦王定取舍不审矣。夫天下,大器也。今人之置器,置诸安处则安,置诸危处则危。天下之情与器亡以异,在天子之所置之。汤武置天下于仁义礼乐,而德泽洽,禽兽草木广裕,德蛮貊四夷,累子孙数十世,此天下所共闻也。秦王置天下于法令刑罚,德泽亡一有,而怨毒盈于世,下憎恶之如仇雠,祸几及身,子孙诛绝,此天下之所共见也。是非其明效大验邪!人之言曰:“听言之道,必以其事观之,则言者莫敢妄言。”今或言礼义之不如法令,教化之不如刑罚,人主胡不引殷、周、秦事以观之也?

(取材于《汉书·贾谊传》)

【选文二】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取材于贾谊《过秦论(上)》)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上者告             讦:揭发
B.此它故矣                    亡:灭亡
C.德蛮貊四夷             被:覆盖
D.奋六世之余              烈:功业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及秦不然                           有是四端自谓不能者
B.人主计者                           之于未有
C.而秦王定取舍不审矣       人谁又能以身察察
D.河为池                           此时降武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故世主欲民之善同/而所以使民善者或异/或道之以德教/或驱之以法令/道之以德教者/德教洽/而民气乐驱之/以法令者/法令极而民风哀
B.故世主欲民之善/同而所以使民善者/或异或道之以德/教或驱之/以法令道之/以德教者/德教洽而民气乐驱之/以法令者/法令极而民风哀
C.故世主欲民之善同/而所以使民善者或异/或道之以德教/或驱之以法令/道之以德教者/德教洽而民气乐/驱之以法令者/法令极而民风哀
D.故世主欲民之善/同而所以使民善者/或异/或道之以德教/或驱之/以法令道之/以德教者/德教洽而民气乐驱之/以法令者/法令极而民风哀
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选文一】提到,礼的作用在于将某一行为制止在它发生之后,法律则是对已发生的行为进行惩罚。所以法律的作用明显,而礼的作用却难以觉察。
B.【选文一】认为,君主面对各种不同的言论,必须有正确的辨别之道,那就是以事实验证,要判断某人说的话是否正确,一定要观察他所说的是否符合事实。
C.【选文二】中,秦统一天下后一系列愚民、弱民的措施及防卫策略,突显了统治者仍以武力治天下的思维,为下文的“过秦”做铺垫。
D.【选文一】作者提出,秦始皇把国家安置于法令、刑罚之上,因而怨恨充斥天下,这一观点与【选文二】中归纳的秦的过失基本吻合。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贵绝恶于未萌,而起教于微眇,使民日迁善远罪而不自知也。
(2)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6.【选文一】第三段从哪几个方面论述了礼义的作用?
2023-01-07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和平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