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燕饥,赵将伐之。楚使将军之燕,过魏,见赵恢。赵恢曰:“使除患无至,易于救患。伍子胥、宫之奇不用,烛之武、张孟谈受大赏。是故谋者皆从事于除患之道,而无使除患无至者。今与以百金送公也,不如以言。公听吾言而说赵王曰:‘昔者吴伐齐,为其饥也,伐齐未必胜也,而弱越乘弊以霸。今王之伐燕也,亦为其饥也,伐之未必胜,而强秦将以兵承王之西,是使弱赵居强吴之处,而使强秦处弱越之所以霸也。愿王熟计之也。’”使者乃以说赵王,赵王大悦,乃止。

乐毅奔赵,赵封以为望诸君。燕王乃使人让乐毅,且谢之曰:“将军过听,以与寡人有郤,遂捐燕而归赵。将军自为计则可矣,而亦何以报先王之所以遇将军之意乎?”

或献书燕王:“王而不能自恃不恶卑名以事强事强可以令国安长久万世之计。以事强而不可以为万世,则不如合弱,将奈何合弱而不能如一,此臣之所为山东苦也。胡与越人,言语不相知,志意不相通,同舟而凌波,至其相救助如一也。今山东之相与也,如同舟而济,秦之兵至,不能相救助如一,智又不如胡越之人矣。愿大王之熟虑之也。”燕果以兵南合三晋也。

(选自《战国策》,有删改)

材料二:

赵地乱,武臣、张耳、陈余定赵地,立武臣为赵王,张耳为相,陈余为将军。赵王间出,为燕军所得,燕囚之,欲与三分其地,乃归王。张耳、陈余患之。有厮养卒其舍中人曰:“吾为公说燕,与赵王载归。”乃洗沐往见,张耳、陈余遣行。见燕王。卒曰:“君知张耳、陈余何人也?”燕王曰:“贤人也。”曰:“君知其意何欲?”曰:“欲得其王尔。”赵卒笑曰:“君未知两人所欲也。此两人名为救赵王,实欲燕杀之,此两人分赵自立。夫以一赵尚易燕,况两贤王左提右挈,执直义而以责不直之弱燕,灭无日矣。”燕王以为然,乃遣赵王,养卒为御而归,遂得反国,复立为王。

(选自《新序》,有删改)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王而不能A自恃B不恶C卑D名以事强E事强可以F令国安长久G万世H之计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与《六国论》“燕赵之君”中的“之”用法不同。
B.相与,本义是互相交往,与《兰亭集序》“夫人之相与”中的“相与”含义相同。
C.胡越,古代分别居于我国北方和南方的两个民族,因以“胡越”比喻疏远,隔绝。
D.谢,文中指告别,与《孔雀东南飞并序》“阿母谢媒人”中的“谢”含义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恢认为重要的是防患未然,对于这个观点,伍子胥等人不认可,而烛之武等人认可,所以前者没被重用,后者被重用。
B.赵恢以吴国攻打齐国的史实为鉴,通过一名楚将来劝说赵王不能攻打燕国,如果赵国攻打燕国,就会重重蹈吴国的覆辙。
C.有人给燕王上书,认为燕国如果投靠强国却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那就不如选择与其他弱国联合起来,燕王接受了他的意见。
D.赵王被燕国囚禁,燕国要求赵国割地才放赵王,赵国有个士兵前往燕国,该士兵设身处地,晓以利害成功说服燕王,赵王最终回到赵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将军自为计则可矣,而亦何以报先王之所以遇将军之意乎?
(2)况两贤王左提右挈,执直义而以责不直之弱燕,灭无日矣。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上欲以高昌为州县,魏徵谏曰:“陛下初即位,文泰夫妇首来朝,其后稍骄倨,故王诛加之。罪止文泰可矣,宜抚其百姓,存其社稷,复立其子,则威德被于退荒,四夷皆悦服矣。今若利其土地以为州县则常须千馀人镇守数年一易往来死者什有三四供办衣资违离亲戚,十年之后,陇右虚耗矣。陛下终不得高昌撮粟尺帛以佐中国,所谓散有用以事无用,臣未见其可。”上不从,九月,以其地为西州,以可汗浮图城为庭州,各置属县,乙卯,置安西都护府于交河城,留兵镇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十一》)

材料二:

癸酉,以凉州都督郭孝恪行安西都护、西州刺史。高昌旧民与镇兵及谪徙者杂居西州,孝恪推诚抚御,成得其欢心。西突厥乙毗咄陆可汗既没杀沙钵罗叶护,并其众,又击吐火罗,灭之。自恃强大,遂骄倨,拘留唐使者,侵暴西域,遣兵寇伊州,郭孝恪将轻骑二千自乌骨邀击,败之。乙毗咄陆又遗处月、处密二部围天山,孝恪击走之,追奔至遇索山,降处密之众而归。

初,高昌既平,岁发兵千余人戍守其地,褚遂良上疏,以为:“圣王为治,先华夏而后夷狄。陛下兴兵取高昌,数萧然,累年不复;岁调千馀人屯戍,远去乡里,破产办装。又谪徙罪人,皆无赖子弟,适足骚扰边鄙,岂能有益行阵!所遣多复逃亡,徒烦追捕。加以道涂所经,沙碛千里,冬风如割,夏风如焚,行人往来,遇之多死。设使张掖、酒泉有烽燧之警,陛下岂得高昌一夫斗粟之用,终当发陇右诸州兵食以赴之耳。然则河西者,中国之心腹;高昌者,他人之手足;奈何糜弊本根以事无用之土乎!且陛下得突厥、吐谷浑,皆不有其地,为之立君长以抚之,高昌独不得与为比乎!叛而执之,服而封之,刑莫威焉,德莫存焉。愿更择高昌子弟可立者,使君其国,子子孙孙,负荷大恩,永为唐室藩辅。内安外宁,不亦善乎!”上弗听。及西突厥入寇,上悔之,曰:“魏徵、褚遂良劝我复立高昌,吾不用其言,今方自咎耳。”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十二》)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若利其土地以为州县/则常须千馀人/镇守数年/一易往来/死者什有三四/供办衣资/违离亲戚
B.今若利其土地/以为州县则常须千馀人镇守/数年一易/往来死者什有三四/供办衣资/违离亲戚
C.今若利其土地/以为州县则常须千馀人/镇守数年/一易往来/死者什有三四/供办衣资/违离亲戚
D.今若利其土地以为州县/则常须千馀人镇守/数年一易/往来死者什有三四/供办衣资/违离亲戚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历法中的干支纪时制度叫做干支历,文中“乙卯”和苏轼《赤壁赋》中“壬戌之秋”用法一致,都为纪年。
B.“郡”是古代地方行政区划。战国时郡县并置,秦统一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汉以后,“郡”成为“州”的下一级行政区。
C.“烽燧”也称烽火台、烽台、烟墩。如有敌情,白天燃烟叫烽,夜晚放火叫燧,是古代传递军事信息快捷有效的方法。
D.古人“东为左,西为右”。文中“陇右”,指陇山以西的地方,而姜夔《扬州慢》中“淮左”即指淮河以东地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想将高昌改为一个州县,魏征认为这样做不仅不能获得高昌的粮食布匹,还会消耗唐朝国力,这个做法不可行。
B.高昌旧部、镇兵与犯人混居西州,不便管理,郭孝恪从中斡旋调解,诚心诚意抚慰治理,因而深受他们的欢迎。
C.乙毗咄陆杀死沙钵罗叶护吞并其部众后,乘胜侵犯西域和伊州,结果被郭孝恪打败,郭孝恪一直追击他到遇索山才凯旋。
D.等到西突厥进犯高昌,太宗才感到后悔自责,认识到没有采取魏征和褚遂良的意见是错误的,高昌的局面是咎由自取。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谪徙罪人,皆无赖子弟,适足骚扰边鄙,岂能有益行阵!
(2)愿更择高昌子弟可立者,使君其国,子子孙孙,负荷大恩,永为唐室藩辅。
5.在如何对待高昌的问题上,魏征与褚遂良的观点有何相同之处?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上尝谓宰相曰卿辈当为朕惜官勿用之私亲故李吉甫权德舆皆谢不敢李绛曰崔甫有言非亲非故不谙其才又曰:谙者尚不与官,不谙者何敢复与!但问其才器与官相称否耳。上曰:如卿言。是岁,吐蕃寇泾州,及西门之外,驱掠人畜而去,上患之。李绛上言:京西、京北皆有神策镇兵,始,置之欲以备御吐蕃,使与节度使持角相应也。今则鲜衣美食,坐耗朝廷,每有寇至,节度使邀与俱进,则云申取中尉处分;其得报,虏去远矣。纵有果锐之将,闻命奔赴,节度使无刑戮以制之,相视如平交,左右前却,莫肯用命,何所益乎!请据所在之地士马及衣粮、器械皆割隶当道节度使,使号令齐壹,如臂之使指,则军威大振,虏不敢入寇矣。上曰:朕不知旧事如此,亟行之。既而,神策军骄恣日久,不乐隶节度使,竟为宦者所沮而止。上问宰相:人言外间朋党大盛,何也?李绛对曰:自古人君所甚恶者,莫若人臣为朋党,故小人谮君子必曰朋党。何则?朋党言之则可恶,之则无迹故也。东汉之末,凡天下贤人君子,宦臣皆谓之党人而禁锢之,遂以亡国。此皆群小欲害善人之言,愿陛下深察之!李绛言于上曰:边军徒有其数而无其实,虚费衣粮,将帅但缘私役使,聚货财以结权幸而已,未尝训练以备不虞,此不可不于无事之时豫留圣意也。时受降城兵籍旧四百人,及天德军交兵,止有五十人,器械止有一弓,自余称是。故绛言及之。上惊曰:边兵乃如是其虚邪!卿曹当加按阅。李绛屡以足疾辞位,会绛罢相而止。

(节选自《资治通鉴·第二百三十九卷》)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尝谓宰相曰/卿辈当为朕惜官/勿用之私亲故/李吉甫/权德舆皆谢/不敢/李绛曰/崔甫有言/非亲非故/不谙其才/
B.上尝谓宰相曰/卿辈当为朕惜官/勿用之私亲故/李吉甫/权德舆皆谢不敢/李绛曰/崔甫有言/非亲非故/不谙其才/
C.上尝谓宰相曰/卿辈当为朕惜官/勿用之私亲/故李吉甫/权德舆皆谢/不敢/李绛曰/崔甫有言/非亲非故/不谙其才/
D.上尝谓宰相曰/卿辈当为朕惜官/勿用之私亲/故李吉甫/权德舆皆谢不敢/李绛曰/崔甫有言/非亲非故/不谙其才/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诚如卿言”与'“陵见其至诚”(《苏武传》)两句中的“诚”字含义不同。
B.“比其得报”与“比权量力”(《过秦论》)两句中的“比”字含义相同。
C.“当亟行之”与“当其欣于所遇”(《兰亭集序》)两句中的“当”字含义不同。
D.“寻之则无迹故”与“寻其方面”(《张衡传》)两句中的“寻”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绛认为朝廷在各军镇安置神策军,是为使其与节度使的兵马形成相互呼应夹击敌军之势,以此来防御吐蕃,而如今却事与愿违。
B.李绛建议宪宗将神策军交予本道节度使管辖,使节度使可以用刑杀的权力来牵制那些不听指挥的将领,进而统一号令,振作军威。
C.李绛认为外间之所以传言朋党大盛,一是因为小人容易利用人君憎恶结党营私的既有心理,二是因为这种诬陷追查起来没有痕迹。
D.李绛向宪宗进言,指出边防将帅吃空饷、假公济私、交结权贵,却不曾训练士兵,忧患意识欠缺,而后宪宗命令李绛等人多加巡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岁,吐蕃寇泾州,及西门之外,驱掠人畜而去,上患之。
(2)既而,神策军骄恣日久,不乐隶节度使,竟为宦者所沮而止。
2022-07-14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广德)二年春正月丙午,遣检校刑部尚书颜真卿宣慰朔方行营。上之在陕也,颜真卿请奉诏召仆固怀恩,上不许。至是,上命真卿说谕怀恩入朝。对曰:“陛下不若以郭子仪代怀恩,可不战而服也。”仆固怀恩既不为朝廷所用,遂与河东都将李竭诚潜谋取太原。辛云京觉之,杀竭诚,乘城设备。怀恩使其子仆固玚将兵攻之,云京出与战,玚大败而还,遂引兵围榆次。上谓郭子仪曰:“怀恩父子负朕实深。闻朔方将士思公如枯旱之望雨,公为朕镇抚河东,汾上之师必不为变。”戊午,以子仪为关内、河东副元帅、河中节度等使。怀恩将士闻之,皆曰:“吾辈从怀恩为不义,何面目见汾阳王?”仆固玚围榆次旬余不拔遣使急发祈县兵李光逸尽与之士卒未食行不能前大将白玉焦晖以鸣镝射其后者军士曰将军何乃射人玉曰:“今从人反,终不免死;死一也,射之何伤!”至榆次,场责其迟,胡人曰:“我乘马,乃汉卒不行耳。”玚捶汉卒,卒皆怨怒,曰:“节度使党胡人。”其夕,焦晖、白玉帅众攻场,杀之。仆固怀恩闻之,入告其母。母曰:“吾语汝勿反,国家待汝不薄,今众心既变,祸必及我,将如之何?”怀恩不对,再拜而出。母提刀逐之曰:“吾为国家杀此贼,取其心以谢三军。”怀恩疾走,得免,遂与麾下三百渡河北走。都虞侯张维岳在沁州,闻怀恩去,乘传到汾州,抚定其众,杀焦晖、白玉而窃其功,以告郭子仪。子仪使牙官卢谅至汾州,维岳赂谅,使实其言。子仪奏维岳杀玚,传首诣阙。群臣入贺,上惨然不悦,曰:“朕信不及人,致勋臣颠越,深用为愧,又何贺焉?”命辇怀恩母至长安,给待优厚,月余,以寿终,以礼葬之,功臣皆感叹。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仆固怀恩之叛》,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仆固玚围榆次/旬余不拔/遣使急发祈县兵/李光逸尽与之/士卒未食/行不能前/十将白玉/焦晖以鸣镝射其后者/军士曰/将军何乃射人/
B.仆固玚围榆次/旬余不拔/遣使急发祈县兵/李光逸尽与之士卒/未食/行不能前/十将白玉/焦晖以鸣镝射/其后者军士曰/将军何乃射人/
C.仆固玚围榆次/旬余不拔遣使/急发祈县兵/李光逸尽与之士卒/未食/行不能前/十将白玉/焦晖以鸣镝射其后者/军士曰/将军何乃射人/
D.仆固玚围榆次/旬余不拔/遣使急发祈县兵/李光逸尽与之/士卒未食/行不能前/十将白玉/焦晖以鸣镝射/其后者军士曰/将军何乃射人/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营,一般指出征时的军营,也指军事长官的驻地办事处,文中指后者。
B.再拜,即三跪九叩,古代的礼节,表恭敬;一般向很尊贵的人施再拜礼。
C.麾下,对将帅的敬称或指部下,文中指部下;麾,古代指挥军队的旌旗。
D.传,指驿车,传达命令的马车,官府载人的车;乘传,文中指乘坐驿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颜真卿曾请求奉诏召回仆固怀恩,皇上不同意;后来,皇上又派遣颜真卿前去劝说仆固怀恩入朝,颜真卿建议用郭子仪取代仆固怀恩。
B.仆固怀恩与李竭诚密谋攻取太原,辛云京察觉此事并杀掉李竭诚;仆固怀恩派儿子仆固玚攻打太原,仆固玚大败而归,率军围攻榆次。
C.仆固怀恩的母亲斥责仆固怀恩背叛朝廷,招致灾祸,并提刀追逐,声称要剖取仆固怀恩的心向三军谢罪,仆固怀恩快步逃走才得幸免。
D.郭子仪传送仆固怀恩的首级到朝廷,但皇上并不开心,下令用车接仆固怀恩的母亲到长安,优厚照顾,在她寿终正寝后按礼节将她埋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玚捶汉卒,卒皆怨怒,曰:“节度使党胡人。”
(2)朕信不及人,致勋臣颠越,深用为愧,又何贺焉?
2022-05-21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2021-2022学年高三5月联考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平兴国六年,上不欲天下有滞狱,乃建三限之制:大事四十日,中事二十日,小事十日,不须追捕而易决,无过三日。

四月,上亲躬听断,京城诸司狱有疑者,多临决之:是岁自春涉夏不雨,上意狱讼有冤滥。会归德节度使推官李承信市葱有烂者,笞园户,病创数日死。承信坐弃市。先是诸州罪人皆锢送阙下道路非理而死者十常六七所在或寅缘细微情可悯恻。江南西转运副使、左拾遗张齐贤上言:“刑狱繁简,乃治道弛张之本。州县胥吏皆欲多禁系人,或以根穷为名,恣行追扰,租税逋欠至少而禁系累日,遂至破家。请自今外县罪人五日一具禁放数白州。州狱别置,历委长吏检察,每月具奏,下刑部阅视,有禁入多者,即奏遣朝官驰往决遣。若事涉冤诬,故为淹滞,则降黜其本州官吏。或终岁狱无冤滞,则刑部给牒,得替日,较其课旌赏之。”

先是,开封府女子李击登闻鼓,自言无儿息,身且病,一旦死,家业无所付。诏本府随所欲裁置之。李无他亲属,独有父,有司系之。六月己丑,李又诣登闻,诉其父被系。上颇骇其事,谓宰相曰:“此事至小,岂当禁鞫?辇下尚或如此,天下至广,安得无滥枉乎?朕恨不能亲决四方之狱,固不辞劳耳。”即日诏遣殿中侍御史李范等十四人,分往江南、两浙、西川、荆湖、岭南等道审问刑狱。

京城诸司系囚,多所原减,决事遂至日旰。近臣或谏以劳苦过甚,上曰:“不然。傥惠及无告,使狱讼平允,不致枉桡,朕意深以为适,何劳之有?”因谓宰相曰:“中外臣僚若皆留心政务,天下安有不治者?古人宰一邑、守一郡,使飞蝗避境,猛虎渡河,况人君能惠养黎庶,申理冤滞,岂不感召和气乎?朕每自勤不怠,此志必无改易。或云百司细故,帝王不当亲决。朕意则异乎此。若以尊极自居,则下情不得上达矣!”

(节选自《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听断》)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先是/诸州罪人皆锢送阙下/道路非理而死者/十常六七/所在或寅缘细/微情可悯恻
B.先是/诸州罪人皆锢送/阙下道路非理/而死者十常六七/所在或寅缘细微/情可悯恻
C.先是/诸州罪人皆锢送/阙下道路非理/而死者十常六七/所在或寅缘细/微情可悯恻
D.先是/诸州罪人皆锢送阙下/道路非理而死者/十常六七/所在或寅缘细微/情可悯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推官,宋朝时三司下各部设置的官职,主要负责案件审判,文中指辅助地方州县长官处理政事的属官。
B.路,创始于宋代,是当时最高的行政区划单位,属于直辖于中央的一级监察区,相当于明清时期的省。
C.登闻鼓,北宋司法制度之一,朝廷在各州行政官署门前立鼓,接受百姓的上诉举告、请愿、建议等。
D.录,即“录囚”,亦称“虑囚”,指皇帝或上级司法机关对在押犯的情况进行审核,防止冤狱和积案。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太宗不希望发生案件积压的情况,要求各级官员及时进行处理。他亲自审断案件,对殴打百姓至死的官员李承信公开施以极刑处罚。
B.张齐贤认为司法是治国的关键环节,他建议禁止外地的州县羁押罪犯超过五天,在州府另设狱司,根据官吏的表现给予相应的奖惩。
C.开封李姓女子申诉没有子嗣且身体患病,家业无人托付,而父亲因小事被官府羁押,宋太宗因此受到震撼并立即分派官员到各地巡查。
D.宋太宗勤于政务,不辞辛劳。他认为古代贤臣在治理政务上十分出色,朝廷内外官员都应当尽力,而自己作为君王,也应该做出表率。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以根穷为名,恣行追扰,租税逋欠至少而禁系累日,遂至破家。
(2)傥惠及无告,使狱讼平允,不致枉桡,朕意深以为适,何劳之有?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宗贞观十六年冬十一月丁巳,营州都督张俭奏高丽东部大人泉盖苏文弑其王武。盖苏文凶暴,多不法,其王及大臣议诛之。盖苏文密知之,悉集部兵,若校阅者,并盛陈酒馔于城南。召诸大臣共临视,勒兵尽杀之,死者百余人。亳州刺史裴思庄奏请伐高丽,上曰:高丽王武职贡不绝为贼臣所弑朕哀之甚深固不忘也但因丧乘乱而取之虽得之不贵且山东凋敝吾未忍言用兵也十七年夏六月丁亥,太常丞邓素使高丽还,请于怀远镇增戍兵以逼高丽。上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未闻以百十戍兵威绝域者也。盖苏文弑其君而专国政,诚不可忍。以今日兵力,取之不难,但不欲劳百姓。吾欲且使契丹、靺鞨扰之,何如?”长孙无忌曰:“盖苏文自知罪大,畏大国之讨,必严设守备。陛下姑为之隐忍,彼得以自安,必更骄惰,愈肆其恶,然后讨之未晚也。”上曰:“善。”上欲自征高丽,褚遂良上疏,以为:“天下譬犹一身,两京,心腹也,州县,四支也,四夷,身外之物也。高丽罪大,诚当致讨,但命二三猛将,将四五万众,仗陛下威灵,取之如反掌耳。今太子新立,年尚幼稚,自余藩屏,陛下所知,一旦弃金汤之全,逾辽海之险,以天下之君,轻行远举,皆愚臣之所甚忧也。”上不听。时群臣多谏征高丽者,上曰:“八尧、九舜,不能冬种,野夫、童子,春种而生,得时故也。夫天有其时,人有其功。盖苏文陵上虐下,民延颈待救,此正高丽可亡之时也,议者纷纭,但不见此耳。”十九年六月丁酉,李世勣攻白岩城西南,上临其西北。城主孙代音潜遣腹心请降,临城投刀钺为信,且曰:“奴愿降,城中有不从者。”上以唐帜与其使曰:“必降者,宜建之城上。”代音建帜,城中人以为唐兵已登城,皆从之。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唐平辽东》)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高丽王武职贡/不绝为贼臣所弑/朕哀之甚深/固不忘也/但因丧乘乱而取之/虽得之不贵/且山东凋敝/吾未忍言用兵也/
B.高丽王武职贡不绝/为贼臣所弑/朕哀之甚深/固不忘也/但因丧乘乱而取之/虽得之不贵/且山东凋敝/吾未忍言用兵也/
C.高丽王武职贡/不绝为贼臣所弑/朕哀之甚深/固不忘也/但因丧乘乱而取之/虽得之/不贵且山东凋敝/吾未忍言用兵也/
D.高丽王武职贡不绝/为贼臣所弑/朕哀之甚深/固不忘也/但因丧乘乱而取之/虽得之/不贵且山东凋敝/吾未忍言用兵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刺史,古代官名,原为朝廷所派督察地方之官,后沿为地方官名。
B.陛下,原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后来演变成为臣子对帝王的尊称。
C.两京,历史上两京有多种所指,隋唐以后指京师长安和东都洛阳。
D.四夷,古籍对中土外四方各族泛称,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邓素出使高丽回国后请求增兵威逼高丽,太宗认为盖苏文弑君专政确难容忍,但虑及兵力和百姓原因,还是暂缓为好。
B.太宗想亲自征伐高丽,褚遂良认为四方外族如同身外之物,征之只需大将率兵即可,君主不应轻率远征,但太宗不听。
C.太宗认为征伐高丽是顺应天时之举,此时高丽国的盖苏文欺君虐下,高丽百姓正翘首等待救主,恰是征伐最佳时机。
D.进攻白岩城时,守城首领孙代音按照太宗所授之法,将大唐旗帜插在城墙上,城中人以为唐军已登城,都跟着投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盖苏文密知之,悉集部兵,若校阅者,并盛陈酒馔于城南。
(2)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未闻以百十戍兵威绝域者也。
2022-04-23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2021-2022学年高三4月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宪宗元和元年。刘辟既得旌节,志益骄,求兼领三川,上不许。辟遂发兵围东川节度使李康于梓州,欲以同幕卢文若为东川节度使。推官莆田林蕴力谏辟举兵,辟怒,械系于狱,引出,将斩之,阴戒行刑者使不杀,但数砺刃于其颈,欲使屈服而赦之。戊子,上命高崇文、李元奕、严砺同讨辟。时宿将名位素重者甚众,皆自谓当征蜀之选,及诏用崇文,皆大惊。高崇文屯长武城,练卒五千,常如寇至,卯时受诏,辰时即行,器械糗粮,一无所阙。甲午,崇文军至兴元,军士有食于逆旅,折人匕箸者,崇文斩之以徇。刘辟陷梓州,执李康。三月,高崇文引兵自阆州趣梓州,刘辟将邢泚引兵遁去,崇文入屯梓州。辟归李康于崇文以求自雪,崇文以康败军失守,斩之。丁丑,制削夺刘辟官爵。东川节度使韦丹至汉中,表言“高崇文客军远斗,无所资。若与梓州,缀其士心,必能有功。”夏,四月,丁酉,以崇文为东川节度副使、知节度事。五月,刘辟城鹿头关,连八栅,屯兵万馀人以拒高崇文。六月,丁酉,崇文击败之。辟置栅于关东万胜堆。戊戌,崇文八战皆捷。初,韦皋以西山运粮使崔从知邛州事,刘辟反,从以书谏辟。辟发兵攻之,从婴城固守,辟败,乃得免。韦皋参佐房式段文昌等素服麻屦衔土请罪崇文皆释而礼之草表荐式等厚赆而遣之目段文昌曰君必为将相未敢奉荐庚午,以将作监柳晟为山南西道节度使。晟至汉中,府兵讨刘辟还,未至城,诏复遣戍梓州,军士怨怒,胁监军,谋作乱。晟闻之,疾驱入城,慰劳之,既而问曰:“汝曹何以得成功?”对曰:“诛反者刘辟耳。”晟曰:“辟以不受诏命,故汝曹得以立功,岂可复使他人诛汝以为功邪?”众皆拜谢,请诣戍所,如诏书。军府由是获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韦皋参佐房式段文昌等素服/麻屦衔土请罪/崇文皆释而礼之/草表荐式等/厚赆而遣之/目段文昌曰/君必为将相/未敢奉荐/
B.韦皋参佐房式段文昌等素服麻屦/衔土请罪/崇文皆释而礼之/草表荐式等/厚赆而遣之/目段文昌曰/君必为将/相未敢奉荐/
C.韦皋参佐房式段文昌等素服/麻屦衔土请罪/崇文皆释而礼之/草表荐式等/厚赆而遣之/目段文昌曰/君必为将/相未敢奉荐/
D.韦皋参佐房式段文昌等素服麻屦/衔土请罪/崇文皆释而礼之/草表荐式等/厚赆而遣之/目段文昌曰/君必为将相/未敢奉荐/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旌节,唐制中节度使被朝廷赏赐双旌双节作为仪仗,也用来借指节度使、军权。
B.节度使,官职名,唐代所设,掌管一道或数州的军民要政,宋时逐渐变成虚衔。
C.同幕,与同僚、同列、同朝意思相同,指同在朝廷任职者,也指在同一幕府任职者。
D.监军,一是指监督军队;二是指职官名,监督军务的官吏。文中的意思是指后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辟虽骄横,但没有打算叛乱,而推官林蕴却建议他举兵反叛,刘辟给林蕴戴上枷锁,将其投入监狱,并假装要杀了林蕴。
B.唐宪宗要讨伐刘辟时,有很多作战经验丰富的老将都认为自己是合适人选,等到下诏任用高崇文时,都十分惊讶。
C.高崇文治军严肃,对士兵十分严格,比如有士兵在旅店吃饭时,折断人家的勺子和筷子,高崇文就将其斩首示众。
D.讨伐刘辟后,府兵还没有到城,听到皇帝又下诏令派他们镇守梓州,于是心有怨怒想要叛乱。柳晟劝抚了他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崇文客军远斗,无所资,若与梓州,缀其士心,必能有功。
(2)辟以不受诏命,故汝曹得以立功,岂可复使他人诛汝以为功邪?
2022-04-13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四中2021-2022学年高二4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九月,曹操出兵与袁绍战,不胜,复还,坚壁。绍为高橹,起土山,射营中,营中皆蒙楯而行。操乃为霹雳车,发石以击绍楼,皆破。绍复为地道攻操,操辄于内为长堑以拒之。操众少粮尽,士卒疲乏,百姓困于征赋,多叛归绍者。

冬,十月,绍复遣车运谷,使其将淳于琼等将兵万余人送之,宿绍营北四十里。沮授说绍:“可遣蒋奇别为支军于表,以绝曹操之钞。”绍不从。会许攸家犯法,审配收系之,攸怒,遂奔操。

操闻攸来,跣出迎之,抚掌笑曰:“子卿远来,吾事济矣!”既入坐,攸曰:“孤军独守,外无救援而粮谷已尽,此危急之日也。袁氏辎重万余,在乌巢,屯军无严备,若以轻兵袭之,不意而至,燔其积聚,不过三日,袁氏自败也。”操大喜,乃留曹洪、荀攸守营,自将步骑五千人,皆用袁军旗帜,衔枚缚马口,夜从间道出人抱束薪所历道有问者语之曰袁公恐曹操钞略后军遣兵以益备闻者信以为然皆自若既至,围屯,大放火,营中惊乱。会明,琼等望见操兵少,出陈门外,操急击之,琼退保营,操遂攻之。

绍闻操击琼,乃使其将高览、张郃等攻操营。绍但遣轻骑救琼,而以重兵攻操营,不能下。绍骑至乌巢,操左右或言:“贼骑稍近,请分兵拒之。”操怒曰:“贼在背后,乃白!”士卒皆殊死战,遂大破之,斩琼等,尽燔其粮谷,士卒千余人,皆取其鼻,牛马割唇舌,以示绍军。绍军将士皆惧。郭图惭其计之失,复谮张郃于绍曰:“郃快军败。”郃忿惧,遂与高览焚攻具,诣操营降。于是绍军惊扰,大溃。绍及谭等幅巾乘马,与八百骑渡河。操追之不及,尽收其辎重。余众降者,操尽坑之,前后所杀七万人。

(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曹操篡汉》,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夜从间道出/人抱束薪所历/道有问者/语之曰/袁公恐曹操钞略/后军遣兵以益备/闻者信以为然/皆自若/
B.夜从间道出/人抱束薪所历/道有问者/语之曰/袁公恐曹操钞略后军/遣兵以益备/闻者信以为然/皆自若/
C.夜从间道出/人抱束薪/所历道有问者/语之曰/袁公恐曹操钞略/后军遣兵以益备/闻者信以为然/皆自若/
D.夜从间道出/人抱束薪/所历道有问者/语之曰/袁公恐曹操钞略后军/遣兵以益备/闻者信以为然/皆自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霹雳车,古代可指以机械发石的战车,因为它发石时声如霹雳,故名。
B.公,古代可指五等爵位的第一等,也可指官阶最高的官。文中为对人的敬称。
C.乘,古代两马一车为一乘。“致万乘之势”中“乘”即为此意。
D.衔枚,古代行军袭敌时,令军士把枚(像筷子的东西)横衔在口中,以防出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战争刚开始时,曹军不利,于是坚守不出。袁军造高楼、堆土山,向曹营射箭;曹操造霹雳车发射石块,将袁军的高楼全部击毁。
B.袁绍的谋士许攸因犯法要被治罪,投奔曹操,曹操光着脚去迎接许攸;许攸向曹操献派兵袭击袁绍焚烧粮草的计策,被曹操采纳。
C.曹操布置好军营的守卫后,亲自率五千人马,精心安排后,连夜赶往袁军存放粮草的乌巢。经过拼死作战,打败袁军并焚毁其粮草。
D.曹操将杀死的敌军的鼻子以及俘获的牛和马的嘴唇、舌头全割下给袁军看,袁军十分惊恐,大将张郃投降曹操,袁绍于是全线崩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沮授说绍:“可遣蒋奇别为支军于表,以绝曹操之钞。”
(2)郭图惭其计之失,复谮张郃于绍曰:“郃快军败。”
2022-04-07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区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4月月考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宋文帝元嘉三年正月,严道育之亡命也,上分遣使者搜捕甚急。道育变服为尼,匿于东宫,又随始兴王浚至京口,或出土民张旿家。浚入朝,复载还东宫,欲与俱往江陵。丁巳,上临轩,浚入受拜。是日,有告道育在张旿家者,上遣掩捕,得其二婢,云道育随征北还都。上谓浚与太子劭已斥遣道育,而闻其犹与往来,惆怅惋骇,乃命京口送二婢,须至检覆,乃治劭、浚之罪。潘淑妃抱浚泣曰:“汝前祝诅事发,犹冀能刻意思愆,何意更藏严道育!上怒甚,我叩头乞恩不能解,今何用生为!可送药来,当先自取尽,不忍见汝祸败也。”浚奋衣起曰:“天下事寻自当判,愿小宽虑,必不上累!”帝欲废太子劭,赐始兴王浚死,先与侍中王僧绰谋之,使僧绰寻汉魏以来废太子、诸王典故,送尚书仆射徐湛之及吏部尚书江湛。武陵王骏素无宠,故屡出外藩,不得留建康。南平王铄、建平王宏皆为帝所爱。铄妃,江湛之妹;随王诞妃,徐湛之之女也。湛劝帝立铄,湛之意欲立诞。僧绰曰:“建立之事,仰由圣怀。臣谓唯宜速断,不可稽缓。‘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愿以义割恩,略小不忍;不尔,便应坦怀如初,无烦疑论。事机虽密,易致宣广,不可使难生虑表,取笑千载。”帝曰:“卿可谓能断大事。然此事至重,不可不殷勤三思。且彭城始亡,人将谓我无复慈爱之道。”僧绰曰:“臣恐千载之后,言陛下惟能裁弟,不能裁儿。”帝默然。江湛同侍坐,出阁,谓僧绰曰:“卿向言将不太伤切直!”僧绰曰:“弟亦恨君不直!”铄自寿阳入朝,既至,失旨。帝欲立宏嫌其非次是以议久不决每夜与湛之屏人语或连日累夕常使湛之自秉烛绕壁检行虑有窃听者

(节选自《资治通鉴·宋纪九》)


【注】①严道育:南北朝刘宋时期女巫师,得到刘浚与刘劭信任,让她做法用巫蛊之术诅咒父亲刘义隆。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欲立宏/嫌其非/次是以议久不决/每夜与湛之屏人语/或连日累夕/常使湛之自秉烛/绕壁检行/虑有窃听者/
B.帝欲立宏/嫌其非次/是以议久不决/每夜与湛之屏人语/或连日累夕/常使湛之自秉烛/绕壁检行/虑有窃听者/
C.帝欲立宏/嫌其非次/是以议久不决/每夜与湛之屏人语/或连日累夕/常使湛之/自秉烛绕壁检行/虑有窃听者/
D.帝欲立宏/嫌其非/次是以议久不决/每夜与湛之屏人语/或连日累夕/常使湛之/自秉烛绕壁检行/虑有窃听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宫,古代宫殿,因方位得名;后借指居住东宫的储君;西汉也指称皇太后。
B.京口,古城名,东吴孙权筑铁瓮城,置京口镇;为古代长江下游的军事重镇。
C.祝诅,祝告鬼神,使加祸于别人;文中是指女巫严道育行巫咒蛊惑之事。
D.吏部,官署名称,东汉始置吏曹,后沿其制,掌赋税、土地、考课之政。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文帝派出人马到各地严加搜捕女巫严道育,严道育先是扮成尼姑躲藏在太子宫里,后来又随刘浚到了京口,藏在土民张旿家。
B.宋文帝一直以为刘浚和太子刘劭已经赶走了严道育,后听说他们仍然和严道育秘密往来,又是叹息又是骇异,打算废了太子刘劭,赐刘浚自杀。
C.潘淑妃在巫咒蛊惑的事情败露后,希望儿子刘浚能反省自己,当知道刘浚把严道育窝藏起来时,自杀身亡,因为她不愿看到儿子身败名裂。
D.在废太子刘勋和赐死刘浚之事上,宋文帝和王僧绰商量,让其查找汉魏以来这方面的先例,可是在封立哪个为太子的问题上,内心却非常纠结。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下事寻自当判,愿小宽虑,必不上累!
(2)建立之事,仰由圣怀。臣谓唯宜速断,不可稽缓。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冬,十月,乙未,魏博监军以状闻,上亟召宰相,谓李绛曰:卿揣魏博若符契。李吉甫请遣中使宣慰以观其变,李绛曰:不可。今田兴奉其土地兵众,坐待诏命,不乘此际推心抚纳结以大恩必待敕使至彼持将士表来为请节钺然后与之则是恩出于下非出于上将士为重朝廷为轻其感戴之心亦非今日之比也机会一失,悔之无及!吉甫素与枢密使梁守谦相结,守谦亦为之言于上曰:故事,皆遣中使宣劳,今此镇独无,恐更不谕。上竟遣中使张忠顺如魏博宣慰,欲俟其还而议之。癸卯,李绛复上言:朝廷恩威得失,在此一举,时机可惜,奈何弃之!利害甚明,愿圣心勿疑。计忠顺之行,甫应过陕,乞明旦即降白麻除兴节度使,犹可及也。上且欲除留后,绛曰:兴恭顺如此,自非恩出不次,则无以使之感激殊常。上从之。甲辰,以兴为魏博节度使。忠顺未还,制命已至魏州。兴感恩流涕,士众无不鼓舞。李绛又言:魏博五十余年不沾皇化,一旦举六州之地来归,刳河朔之腹心,倾叛乱之巢穴,不有重赏过其所望,则无以慰士卒之心,使四邻劝慕。请发内库钱百五十万缗以赐之。左右宦官以为所与太多,后有此比,将何以给之?上以语绛,绛曰:田兴不贪专地之利,不顾四邻之患,归命圣朝,陛下奈何爱小费而遗大计,不以收一道人心!钱用尽更来,机事一失不可复追。借使国家发十五万兵以取六州,期年而克之,其费岂止百五十万缗而已乎!上悦,曰:所以恶衣菲食,蓄聚货财,正为欲平定四方。不然,徒贮之府库何为!十一月辛酉,遣知制诰裴度至魏博宣慰,以钱百五十万缗赏军士,六州百姓给复一年。军士受赐,欢声如雷。成德、兗郓使者数辈见之,相顾失色,叹曰:倔强者果何益乎!

(节选自《资治通鉴》第二百三十九卷)


[注]①魏博,唐朝藩镇。②状,指魏博将士废魏博节度使田怀谏,拥立田兴为节度使。③刳(kū)挖空。④给复:免除徭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不乘此际推心抚纳/结以大恩/必待敕使至彼/持将士表来为请节钺/然后与之/则是恩出于下/非出于上/将士为重朝廷/为轻其感戴之心/亦非今日之比也/
B.不乘此际推心抚纳/结以大恩/必待敕使至彼/持将士表来为请节钺/然后与之/则是恩出于下/非出于上/将士为重/朝廷为轻/其感戴之心亦非今日之比也/
C.不乘此际推心/抚纳结以大恩/必待敕使至彼/持将士表来为请节钺/然后与之/则是恩出于下/非出于上/将士为重朝廷/为轻其感戴之心/亦非今日之比也/
D.不乘此际推心/抚纳结以大恩/必待敕使至彼/持将上表来为请节钺/然后与之/则是恩出于下/非出于上/将士为重/朝廷为轻/其感戴之心亦非今日之比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乙、未:属于干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共配成六十组,用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
B.节度使,官名。唐朝在重要地区设总管,授职时赐予双旌双节,总管一州军政要务。
C.宦官,即太监,君主时代宫廷内侍奉帝王及其家属的人员,由阉割后的男子充任。
D.朕,文中指皇帝自称。原是第一人称代词,秦始皇以后成为皇帝或皇后的专用自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皇帝得知魏博事变的情况后,批评李绛没有预测到此事;在如何对待魏博的问题上,李绛与李吉甫等人的主张不同,皇帝最初设有听从李绛的意见。
B.李绛坚持自己的主张,希望朝廷抓住时机,任命田兴为魏博节度使,使田兴对朝廷感恩戴德,归顺朝廷,皇帝还是犹豫,但最终采纳李绛的建议。
C.李绛认为,魏博的归顺意义重大,应该予以重奖,但皇帝身边的人却不赞同,李绛据理力争,认为钱财用了可以再来,但时机失去就不可挽回。
D.皇帝表示,自己过着平淡的生活是为了集聚钱财平定四方,答应给魏博将士重赏:这不仅使魏博将士欢欣鼓舞,也震动了其他不顺从朝廷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事,皆遣中使宣劳,今此镇独无,恐更不谕。
(2)陛下奈何爱小费而遗大计,不以收一道人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