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41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淳化五年九月壬申,以襄王元侃为开封尹,进封寿王。帝在位久,储贰未立。冯拯等上疏言之帝怒斥之岭南中外无敢复言者。至是,寇准自青州召为左谏议大夫,入见。帝曰:朕诸子孰可以付神器者?准曰:陛下为天下择君,谋及妇人中官,不可也。谋及近臣,不可也。唯陛下择所以副天下望者帝俛首久之,屏左右曰:襄王可乎?准曰:知子莫若父。圣意既以为可,愿即决定。遂以元侃为开封尹,封寿王。元侃,帝第三子。吕中曰:准之言真万世法也。

至道元年八月壬辰,诏立寿王元侃为皇太子,更名恒,大赦。太子既立,庙见还宫,京师民拥道喜跃曰:少年天子也。帝闻之不怿,召寇准谓曰:人心遽属太子,欲我何地。准再拜贺曰;社稷之福也。帝悟,入语后嫔,宫中皆前庆。帝喜,复出,延准饮,极醉而罢。以李至、李沆并兼太子宾客,诏太子以师傅礼事之。

三年二月辛丑,帝不豫。宣政使王继恩忌太子英明,阴与参知政事李昌龄、知制诰胡旦等谋立楚王元佐。三月癸巳,帝崩,年五十九。时,皇后令王继恩召吕端。端知有变,即绐继恩入书阁,锁闭之。亟入宫,后问曰:宫车已晏驾,立嗣以长,顺也。今将如何?端曰:先帝立太子正为今日,岂容更有异议?后默然,乃奉太子至福宁殿即位,垂帘引见群臣。端平立殿下,不拜,请卷帘,升殿审视,然后降阶率群臣拜焉。

初,帝欲以端为相,或曰:端为人胡涂。帝曰:端小事胡涂,大事不胡涂。决意用之。时同列奏对多异议,惟端罕所建明。一日,内札戒谕:自今中书必经吕端酌,乃得闻奏。五月甲戌,讨谋立楚王之罪,贬李昌龄为忠武行军司马,降王继恩为右监门卫将军,均州安置。胡旦除名,长流浔州。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至道建储》)

【注】①储贰,储副,即太子。

1.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冯拯等上疏A言之B帝C怒D斥之E岭南F中外G无敢复言者。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神器,神物,借指帝位、政权,与《谏太宗十思疏》“人君当神器之重”中“神器”词义相同。
B.置,安放,摆,与《鸿门宴》“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中“置”词义不同。
C.社稷,分指谷神与土神,代国家,与《陈涉世家》“复立楚国之社稷”中“社稷”词义相同。
D.参,参考,参照,与《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中“参”词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侃是宋太宗的第三子,在寇准的劝说下,宋太宗让他担任开封府尹,进封为寿王,后将他立为太子。
B.寇准被召回担任左谏议大夫,劝谏宋太宗不可偏听偏信,对立太子的事尽早作出决策,得到吕中称赞。
C.宋太宗听说太子被京城人称赞很不高兴,后在寇准劝说得以醒悟,并延请寇准喝酒,喝得很醉才停止。
D.元侃的英明令王继恩等人感到害怕,他们趁太宗驾崩时谋划拥立楚王元佐。元侃即位后将他们贬官流放。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谋及近臣,不可也。唯陛下择所以副天下望者。
(2)后默然,乃奉太子至福宁殿即位,垂帘引见群臣。
5.太宗说吕端“小事胡涂,大事不胡涂”。在太子即位这件事上,吕端做了哪些事,体现他“大事不胡涂”,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2024-05-16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学科基地学校高三第五次模拟预测考试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初,孝文时,吴太子入见,得侍皇太子饮、博。吴太子博,争道,不恭,皇太子引博局提吴太子杀之,遣其丧归葬。至吴,吴王愠曰:天下同宗,死长安即葬长安,何必来葬为!复遣丧之长安葬。吴王由此稍失藩臣之礼,称疾不朝。京师知其以子故,系治验问吴使者。吴王恐,始有反谋。后使人为秋请,文帝复问之,使者对曰:王实不病。汉系治使者数辈,吴王恐,以故遂称病。夫‘察见渊中鱼,不祥’。唯上弃前过,与之更始。于是文帝乃赦吴使者归之,而赐吴王几杖,老,不朝。吴得释其罪,谋亦益解。然其居国以铜、盐故,百姓无赋,卒践更,辄与平贾;岁时存问茂材,赏赐闾里;他郡国吏欲来捕亡人者,公共禁弗予。如此者四十余年。

晁错数上书言吴过,可削。文帝宽,不忍罚,以此吴日益横。及景帝即位,错说上曰:昔高帝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齐七十余城,楚四十余城,吴五十余城。封三庶孽,分天下半。今吴王前有太子之隙,诈称病不朝,于古法当诛。文帝弗忍,因赐几杖。德至厚,当改过自新,反益骄溢,即山铸钱,煮海水为盐,诱天下亡人谋作乱。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上令公卿、列侯、宗室杂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由此与错有隙。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七国之叛》)

【注】①秋请:古代诸侯王于秋季朝见天子。②践更:受钱代人服役。

材料二: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困平城,病流矢,陵迟不救者三代。后乃谋臣献画,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始,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继汉而帝者虽百代可知也。

(节选自柳宗元《封建论》)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勾选相应位置。
秦A制之得B亦以C明矣D继汉E而帝者F虽百代G可H知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系治,囚禁审其罪,“系”与成语“系颈牵羊”中的“系”字意思不同。
B.几杖,指坐几和手杖,皆为老者所用,故常用作敬老之物,也可以借指老人。
C.存问,问候的意思,“存”与《短歌行》“枉用相存”中的“存”字意思不同。
D.陵迟,也作“凌迟”,既是一种残酷刑罚,也指渐趋衰败。文中指后者。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国太子侍奉皇太子饮酒、博戏,博戏时与之发生了争执,态度不恭敬,被皇太子用棋盘砸死了,这成为吴王意图谋反的诱因。
B.使者被拘留后,吴王称病不再朝见文帝,此举不合礼节,但文帝听了使者解释后未追究吴王的过错,且特许吴王不用来朝见。
C.晁错多次上奏文帝,陈述吴王过失,建议削减他的封地,文帝于心不忍;景帝即位后,晁错仍力主削藩,他认为吴王最终会反叛。
D.面对吴国的威胁,削藩已成朝臣共识;柳宗元也认为,西汉时由于谋臣献策,才分散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使他们安分自守。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吴得释其罪,谋亦益解。
(2)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
5.唐朝中后期藩镇割据严重,请结合材料二,分析柳宗元《封建论》的创作目的。
2024-05-04更新 | 17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四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期初学期调研语文试卷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凡战,所谓攻者,知彼者也。知彼有可破之理,则出兵以攻之,无有不胜。法曰:可胜者,攻也。三国,魏曹操遣朱光为庐江太守,屯皖,大开稻田,又令间人招诱鄱阳贼帅,使作内应。吴将吕蒙曰:皖田肥美,若一收熟,彼众必增。如是数岁,操难矣,宜早除之。乃具陈其状。于是孙权亲征皖,一朝夜至。问诸将计策,诸将皆劝作高垒。蒙曰:治垒必历日乃成,彼城备已修,外救必至,不可图也。且乘雨水以入,若淹留数日,必须尽还,还道艰难,蒙窃之。今观此城不甚固,以三军锐气,四面攻之,不移时可拔,及水未涨而归,全胜之术也。吴主权从之。蒙乃荐甘宁为外城都督,率兵攻其前,蒙以精锐继之。侵晨进攻蒙手执袍鼓士卒皆腾踊自升食时破之。既而张辽至夹石,闻城已拔,乃退。权嘉蒙功,即拜庐江太守。

(节选自《百战奇略》)

材料二:

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邓当。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归以告蒙母,母志欲罚之,蒙曰:贫贱难可居,脱误有功,富贵可致。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含之。数岁,邓当死,张昭荐蒙代当,拜别部司马。权统事,料诸小将兵少而用者,欲并合之。蒙阴赊贯,为兵作绛衣行滕。及简日,陈列赫然,兵人练习,权见之大悦,增其兵。魏使庐江谢奇为蕲春典农,屯皖田乡,数为边寇。蒙使人诱之,不从,则伺隙袭击,奇遂缩退,其部伍孙子才、宋豪等,皆携负老弱,诣蒙降。后从权拒曹公于濡须,数进奇计,又劝权央水口立坞,所以备御甚精,曹公不能下而退。曹公遣朱光为庐江太守,屯皖,大开稻田,又令间人招诱鄱阳贼帅,使作内应。权亲征皖,引见诸将,问以计策。蒙乃荐甘宁为升城督,督攻在前,蒙以精锐继之。权嘉其功,即拜庐江太守,所得人马皆分与之。蒙还寻阳,未期而庐陵贼起,诸将讨击不能禽,权曰:鸷鸟累百,不如一鸮。复令蒙讨之。蒙至,诛其首恶,余皆释放,复为平民,

(节选自《三国志》)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侵晨A进攻B蒙C手执袍鼓D士卒E皆腾踊F自升G食时H破之。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制,文中指被控制,与《过秦论》中“秦有余力而制其弊”的“制”意思相同。
B.危,文中指感到危险,与《谏太宗十思疏》中“居安思危”的“危”用法不同。
C.薄,文中指费用很少,不多,与《陈情表》中“日薄西山”的“薄”意思不同。
D.备御,文中指防备,具体指吕蒙为抵御曹操的进攻而向孙权建议的计策和做法。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蒙向孙权详细介绍了皖县的情况,孙权亲自出征皖县,一昼夜就到达了皖县,在向诸将询问计策时,吕蒙与诸将的看法不同。
B.吕蒙年少时就有建功立业的志向,偷偷地跟随姐夫邓当讨伐山越,被邓当发现了也不回去,邓当只好向吕蒙的母亲告状,母亲也阻止不了他。
C.魏国派庐江人谢奇为蕲春典农,在皖县屯垦,多次侵犯吴国边境,吕蒙予以正面回击,谢奇被迫退缩回去,而他的部下则扶老携幼投降吕蒙。
D.庐陵贼寇闹事,诸将讨伐却不能擒获贼寇,孙权认为诸将都比不上吕蒙,再次命令吕蒙讨伐贼寇,吕蒙对贼寇区别对待,斩杀了首恶分子。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皖田肥美,若一收熟,彼众必增。
(2)贫贱难可居,脱误有功,富贵可致。
5.吕蒙在“知彼”方面善于抓住关键并想出相应对策。请简要说明。
2024-04-10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高三下学期期初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惠公六年,秦帅师侵晋,至于韩原。公谓庆郑曰:秦寇深矣,奈何?庆郑曰:君深其怨,能浅其寇乎? 非郑之所知也,君其讯射也。公曰:所病也?卜右,庆郑吉。公曰:郑也不逊。以家仆徒为右,步扬御戎;梁由靡御韩简,虢射为右,以承公。

公御秦师,令韩简视师,曰:师少于我,斗士众。公曰:何故?简曰:以君之出也处己,入也烦己,饥食其籴,三施而无报,故来。今又击之,秦莫不愠,晋莫不怠,斗士是故众。公令韩简挑战。

穆公揖大夫就车,而进之。晋师溃,戎马泞而止。公号庆郑曰:载我!庆郑曰:忘善而德,又废吉卜,何我之载?郑之车不足以辱君避也!梁由靡御韩简,辂穆公,将止之,庆郑曰:释来救君!亦不救,遂止于秦。

穆公归,至于王城,合大夫而谋曰:杀晋君与逐出之,与以归之,与复之,孰利?公子絷曰:杀之利。公孙枝曰:不可。公子絷曰:吾岂将徒杀之? 吾将以公子重耳代之。晋君之无道莫不闻,公子重耳之仁莫不知。战胜大国,武也。杀无道而立有道,仁也。胜无后害,智也。公孙枝曰:耻一国之士,又曰余纳有道以临女,无乃不可乎? 若不可,必为诸侯笑。战而取笑诸侯,不可谓武。杀其弟而立其兄,兄德我而忘其亲,不可谓仁。若弗忘,是再施不遂也,不可谓智。穆公曰:然则若何?公孙枝曰:不若以归,复其君而质其子,国可以无害。是故归惠公而质子圉,秦始知河东之政。

(节选自《国语·晋语》)

材料二:

夷吾使人请秦,求入晋。夷吾谓曰:诚得立,请割晋之河西八城与秦。及至,已立,而使丕郑谢秦,背约不与河西城而杀里克。十二年,晋旱,来请粟。穆公于是用百里奚、公孙枝言,卒与之粟。十四年,秦饥,请粟于晋。晋君谋之群臣虢射曰因其饥伐之可有大功。晋君从之。十五年,兴兵将攻秦。

(节选自《史记·秦本纪第五》)

【注】①惠公:即晋惠公,名夷吾。晋献公之子,晋文公之弟,春秋时期晋国第二十任君主。②射:即虢射,晋国的卿大夫。③舅:诸侯谓异姓大夫曰舅。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晋君谋之A群臣B虢射C曰D因其饥E伐之F可G有大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鼓,文中指击鼓,古代在战争中击鼓代表进军,击鼓有助于激励战士,振奋士气。
B.克,在文中的意思是能、能够,与成语“攻坚克难”“战无不克”中“克”字意思不同。
C.至于,在文中的意思是到了,与《六国论》中“至于颠覆,理固宜然”的“至于”意思相同。
D.背,文中指违背、背叛,与《鸿门宴》中“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的“背”字意思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穆公率军攻打晋国,晋惠公于是向庆郑询问应对之策,庆郑认为此时只有虢射才能让秦国退军。
B.被晋惠公派去侦察秦军的韩简发现秦国军队的人数虽少于晋国,但他们斗志昂扬,而晋国军队却非常懈怠。
C.对于如何处置被俘的晋惠公,公子絷认为,杀死无道的晋惠公对秦国最有利,并建议另立有道的公子重耳。
D.晋惠公曾许诺一旦自己成功回国继位,就将割让晋国河西的八座城池给秦国,但事成之后晋惠公却背信弃义。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忘善而背德,又废吉卜,何我之载?郑之车不足以辱君避也!
(2)战胜大国,武也。杀无道而立有道,仁也。胜无后害,智也。
5.请简要分析公孙枝不同意杀死晋惠公而立公子重耳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景耀六年冬,魏大将军邓艾江由,长驱而前。而蜀本谓敌不便至,不作城守调度。及闻艾已入阴平,百姓扰扰,皆迸山野,不可禁制。后主使群臣会议,计无所出。 或以为蜀之与吴,本为和国,宜可奔吴;或以为南中七郡,阻险斗绝,易以自守,宜可奔南。

谯周以为:“自古以来,无寄他国为天子者也,今若入吴,固当臣服。且政理不殊,则大能吞小,此数之自然也。由此言之,则魏能并吴,吴不能并魏明矣。等为小称臣,孰与为大?再辱之耻,何与一辱?且若欲奔南,则当早为之计,然后可果;今大敌以近,祸败将及,群小之心,无一可保,恐发足之日,其变不测,何至南之有乎!”群臣或难周曰:“今艾以不远,恐不受降,如之何?”周曰:“方今东吴未宾,事势不得不受之,受之后,不得不礼。若陛下降魏魏不裂土以封陛下者周请身诣京都以古义争之。”众人无以周之理。于是遂从周策。刘氏无虞,一邦蒙赖,周之谋也。

(节选自《三国志·蜀书·谯周传》)

材料二:

魏之伐蜀也,吴人或谓襄阳张悌曰:“司马氏得政以来,大难屡作,百姓未服,今又劳力远征,败于不暇,何以能克!”悌曰:“不然。曹操虽功盖中夏,民畏其威而不怀其德也。丕、睿承之,刑繁役重,东西驱驰,无有宁岁。司马懿父子累有大功,除其烦苛而布其平惠,为之谋主而救其疾苦,民心归之亦已久矣。故淮南三叛,而腹心不扰;曹髦之死,四方不动。任贤使能,各尽其心,其本根矣,奸计立矣。今蜀阉宦专朝,国无政令,而玩戎黩武,民劳卒敝,竞于外利,不守备。彼强弱不同,智算亦胜,因危而伐,殆无不克。噫! 彼之得志,我之忧也。”吴人笑其言,至是乃服。

(节选自《资治通鉴·魏纪十》)

1.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若陛下降A魏B魏不裂土C以封陛下者D周E请身F诣京都G以古义H争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克,攻占。与《谏太宗十思疏》中“克终者盖寡”的“克”含义不同。
B.易,改换。与《种树郭橐驼传》中“根拳而土易”的“易”含义相同。
C.固,稳固。与《阿房宫赋》中“独夫之心,日益骄固”的“固”含义不同。
D.修,整治。与《过秦论》中“务耕织,修守战之具”的“修”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邓艾大军长驱直入,百姓惊慌逃跑,蜀国来不及应对,有人建议逃往吴国,也有人建议退守南方。
B.谯周独持己见,他认为吴国还不具备与魏国分庭抗礼的实力,这种情势之下,不得不接受蜀国降魏。
C.吴国有人认为司马氏当权后,魏国政治动荡,未能收拢民心,况且伐蜀是劳力远征,不可能成功。
D.张悌从内政角度分析了魏国和蜀国的政治状况,比较了曹氏和司马氏执政的差异,认为魏国必胜。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等为小称臣,孰与为大?再辱之耻,何与一辱?
(2)曹操虽功盖中夏,民畏其威而不怀其德也。
5.蜀国倾覆的原因在两则材料中都有所揭示,请简要概括其共同点。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厉公将伐郑,范文子不欲,曰:“若以吾意,诸侯皆叛,则晋可为也。凡诸侯,难之本也。得郑忧滋长,焉用郑!”郤至曰:“然则王者多忧乎?”文子曰:“我王者也乎哉? 夫王者成其德,而远人以其方贿归之,故无忧。今我寡德而求王者之功,故多忧。”

鄢之役,晋人欲争郑,范文子不欲,曰:“吾闻之,为人臣者,能内而后图外,不睦内而图外,必有内争,姑谋睦乎?”

晋伐郑,荆救之。大夫欲战,范文子不欲,曰:“君人者刑其民成而后振武于外是以内和而外威。今内犹有不刑,而况外乎?夫战,刑也,刑之过也。今吾刑外乎大人,而忍于小民,将谁行武?武不行而胜,幸也。幸以为政,必有内忧。且唯圣人能无外患,又无内忧,讵非圣人,必偏而后可。偏而在外,犹可救也,疾自中起,是难。盍姑释荆与郑以为外患乎?”

荆压晋军,军吏患之,将谋。范匄自公族趋过之,曰:“夷灶堙井,非退而何?”范文子执戈逐之,曰:“国之存亡,天命也,童子何知焉?且不及而言,奸也,必为戮。”既退荆师于鄢,将谷,范文子立于戎马之前,曰:“君幼弱,诸臣不佞,吾何福以及此!吾闻之:‘天道无亲,唯德是授。’吾庸知天之不授晋且以劝楚乎?君与二三臣其戒之!夫德,福之基也,无德而福隆,犹无基而厚墉也,其坏也无日矣。”

反自鄢,范文子谓其宗、祝曰:“君骄泰而有烈,夫以德胜者犹惧失之,而况骄乎?君多私,今以胜归,私必昭。昭私,难必作,吾恐及焉。凡吾宗、祝,为我祈死,先难为免。”   

七年夏,范文子卒。冬,难作,始于三郤,卒于公。

(选自《国语·晋语》)

【注】①范匄(gài):范文子的儿子,也称范宣子。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君人者A刑B其民C成D而后E振武F于外G是以内和H而外威。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睦,使……和睦,与《归去来兮辞》“悦亲戚之情话”中“悦”用法不同。
B.盍,何不,与《齐桓晋文之事》“则盍反其本矣”中“盍”意思相同。
C.存亡,存在或灭亡,与《鸿门宴》“备他盗之出入”中“出入”用法相同。
D.泰,放纵、傲慢,与《孔雀东南飞》“否泰如天地”中“泰”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文子认为得到郑国后会增加更多的忧患,所以不赞同晋厉公讨伐郑国。
B.范文子认为如果不是圣人,必然既有内忧又有外患,而且内忧危害更重。
C.范文子痛斥范匄未经同意就提出“夷灶堙井”的谋略,并对他施以刑罚。
D.范文子让宗人、祝史为他祈死,以免遭到祸难,结果也正如范文子所料。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王者成其德,而远人以其方贿归之,故无忧。
(2)吾庸知天之不授晋且以劝楚乎?君与二三臣其戒之!
5.范文子认为国君应怎样做才能治理好国家?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2024-03-22更新 | 40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扬州市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袁盎素不好晁错,两人未尝同堂语。孝景帝即位,晁错为御史大夫使吏案袁盎受吴王财物抵罪诏赦以为庶人

吴楚反,闻,晁错谓丞史曰:夫袁盎多受吴王金钱,专为蔽匿,言不反。今果反,欲请治盎宜知计谋。丞史曰:事未发,治之有绝。今兵西向,治之何益!且袁盎不宜有谋。晁错犹与未决。人有告袁盎者,袁盎恐,夜见窦婴,为言吴所以反者,愿至上前口对状。窦婴入言上,上乃召袁盎入见。晁错在前,及盎请辟人赐间,错去,固恨甚。袁盎具言吴所以反状,以错故,独急斩错以谢吴,吴兵乃可罢。

晁错,颍川人也。孝文帝时诏以为太子舍人,以其辩得幸太子。数上书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孝文不听。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

景帝即位,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由此与错有卻。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晁错。错父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别疏人骨肉,人口议多怨公者,何也?晁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错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死十余日,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及窦婴、袁盎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节选自《史记·袁盎晁错列传第四十一》)

材料二:

汉之贤君,皆曰文、景。文帝宽仁大度,有高帝之风。景帝忌克少恩,无人君之量,其实非文帝比也。帝之为太子也,吴王濞世子来朝,与帝博而争道,帝怒以博局提杀之。濞之叛逆,势激于此。晁错始与帝谋削诸侯,帝违众而用之,及七国反,袁盎一说,谲而斩之东市,曾不之恤。周亚夫为大将,折吴、楚之锐锋,不数月而平大难,及其为相,守正不阿,恶其悻悻不屈,遂以无罪杀之。梁王武,母弟也,骄而从之,几致其死。临江王荣,太子也,以母失爱,至使酷吏杀之。其于君臣、父子、兄弟之际,背理而伤道者,一至于此。原其所以能全身保国,与文帝俱称贤君者,惟不改其恭俭故耳

(节选自苏辙《历代论》)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晁错为御史A大夫B使吏案袁盎C受吴王D财物E抵罪F诏G赦H以为庶人。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宗庙,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祖宗的庙宇,用来指代朝廷和国家政权。
B.朝衣,是上朝时穿的礼服,文中的细节表现景帝对晁错还存有尊重。
C.博局,指棋盘,亦可指聚赌场所,从上下文来看,文中应是指棋盘。
D.酷吏,指施用严刑峻法的官吏。司马迁开创正史为酷吏作传的先河。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楚发动叛乱的消息传到朝廷,晁错准备请求皇上惩治与吴王来往密切的袁盎,因为丞史的反对而犹豫不决。
B.晁错担任太子舍人时,深得太子的欣赏,他多次上书孝文帝论述削弱诸侯的事情,以及法令可以改订的地方。
C.晁错的父亲认为,晁错独揽大权,侵削诸侯势力,导致人家骨肉疏远,怨愤四起,于是饮药自杀来劝阻晁错。
D.苏辙列举一系列事件,证明汉景帝在处理君臣、父子、兄弟关系时,背弃义理,有伤天道,不配贤君的称号。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晁错在前,及盎请辟人赐间,错去,固恨甚。
(2)原其所以能全身保国,与文帝俱称贤君者,惟不改其恭俭故耳。
5.苏辙认为晁错被杀是因为汉景帝“忌克少恩”,根据材料一,你认为晁错被杀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024-03-16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监测语文试卷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官无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故古者尧举舜于服泽之阳,授之政,天下平。禹举益于阴方之中,授之政,九州成。汤举伊尹于庖厨之中,授之政,其谋得。虽在于厚禄尊位之臣,莫不敬惧而施,虽在农与工肆之人,莫不竞劝而尚意。是故子墨子言曰:“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将不可以不尚贤。夫尚贤者,政之本也。

(节选自《墨子·尚贤》)

材料二:

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明允笃诚,天下谓之“八恺”。高辛氏有才子八人,宣慈惠和,天下谓之“八元”。此十六族也,以至于尧,尧不能举。舜臣尧,举“八恺”“八元”。昔帝鸿氏有不才子,好行凶德;少皞氏有不才子,毁信废忠;颛顼氏有不才子,傲明德。此三族也,以至于尧,尧不能去。缙云氏有不才子,侵欲崇侈,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舜臣尧,流四凶族,投诸四裔。是以尧崩而天下如一,同心戴舜以为天子。       

(节选自《左传·文公十八年》:)

材料三:

“八凯”“四凶”,见《左氏·文十八》传。《尧典·序》又云:“将逊于位,让于虞舜。”孔氏注曰:“尧知子丹朱不肖,故有禅位之志。”案汲冢琐语云舜放尧于平阳而书云某地有城以囚尧为号。识者凭斯异说,颇以禅授为疑。然则观此二书,已足为证者矣,而犹有所未睹也。何者?据《山海经》谓放勋之子为帝丹朱,而列名于帝者,得非舜虽废尧,仍立尧子,俄又夺其帝者乎?观近古有奸雄奋发,自号勤王,或废父而立其子,或黜兄而奉其弟,始则示相推戴,终亦成其篡夺。求诸历代,往往而有,必以古方今,千载一揆,斯则尧之授舜,其事难明,谓之让国,徒虚语耳。

(节选自刘知几《史通·疑古》)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
案汲冢琐A语云B舜放尧C于平阳D而书E云某地有城F以囚尧G为号。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永远不变的意思,荀子说的“天行有常”中的“常”引申为规律。
B.很,通狠,意思是狠毒、残忍,和今天所用的程度副词“很”不同。
C.是以,即以是的倒置,与《小石潭记》中“全石以为底”结构相同。
D.异说,怪诞的言论,具体指上文《尧典·序》和孔氏注中的有关说法。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正确的一项是(       
A.伊尹身为厨师,职业卑贱,能被汤提拔而成为名臣,这使普通人看到前途和希望。
B.八恺、八元是前代帝王的才子贤士,他们的家族都传承到了尧时,尧却不能重用。
C.天下人心意一致,都愿意拥戴舜为天子,是因为尧的圣君形象已经崩坏无法服众。
D.《山海经》提出,尧的儿子丹朱拥有帝王名号,可能是因为舜废掉尧后拥立了丹朱。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将不可以不尚贤。夫尚贤者,政之本也。
(2)然则观此二书,已足为证者矣,而犹有所未睹也。
5.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肯定了舜的贤能,但材料一说“尧举舜”,材料二中说“舜臣尧”,请说说两者为何有此不同。
2024-03-04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终教学质量调研测试语文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谈者悲文信公之忠,而惜其才之不称也,余以为不然。夫信公非无才者也。当咸淳之末,天下之事已去,而信公以一远郡守,募万余乌合之众,率以勤王,而众不遗,此非有驾驶之术不能也。丹徒之役能以智窜免,间关万死,而后至闽,复能合其众,以收已失之郡邑。而所遣张汴、邹濁遇李恒悉败,既再散而再合矣;而举军皆大疫,死者过半,五坡之役,复遇张弘范以败。凡天祥之所用将,皆非恒、范也。元起朔漠,以力雄海内外,灭国四十,歼夷女真以至宋。宋自朱仙 之后未有能抽一矢、发一骑而北驰者。元举太山之势以压宋卵,而信公欲以单辞羁身鼓舞其病妇弱息,以与贲、育 之徒抗,盖未接刃而魄先夺矣,虽有韩、白,未易支也。故信公之数败而能数起,吾以是知其才。其数起而数败,吾不谓其才之不称也。

(节选自《王世贞文选·文天祥论》)

材料二:

论曰:自古志士,欲信大义于天下者,不以成败利钝动其心,君子命之日“仁”。以其合天理之正,即人心之安尔。商之衰,周有代德,盟津之师不而会者八百国。伯夷、叔齐以两男子欲扣马而止之,三尺量子知其不可。他日,孔子贤之,则曰:“求仁而得仁。”宋至德佑亡矣,文天祥往来兵间,初欲以口舌存之,事既无成,奉两孱王崎岖岭海,以图兴复,兵败身执。我世祖皇帝以天地有容之量,既壮其节,又惜其才,留之数年,如虎兕在柙,百计驯之,终不可得。观其从容伏质就死如归是其所欲有甚于生者可不谓之仁哉。宋三百余年,取士之科,莫盛于进士,进士莫盛于伦魁。自天祥死,世之好为高论者,谓科目不足以得伟人,岂其然乎!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注]① 朱仙:朱仙镇,位于河南省开封市西南,相传岳飞在此大战金兵。② 贲、育:古代勇士名。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观其从容A伏质B就死C如归D是其所欲E有甚F于生者G可不谓之H仁哉。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间关万死”与《琵琶行》“间关莺语花底滑”中“间关”词义不同。
B.“皆非恒、范敌也”与《过秦论》“秦人开关延敌”中“敌”词义相同。
C.“不期而会者”与《归去来兮辞》“帝乡不可期”中“期”词义不同。
D.“兵败身执”中“执”与《离骚》“謇朝谇而夕替”中“替”用法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咸淳末年,文天祥面对宋朝衰败的危局,挺身而出,招募万余士兵率领他们救援朝廷。
B.文天祥虽然势单力薄,但仍能数败数起,勇于抗击元军,保家卫国的决心坚定不移。
C.元世祖被文天祥的气节和才能折服,扣留文天祥多年并试图招降他,最终没有成功。
D.这两则材料分别批驳了当时针对文天祥的不当言论,都充分论证了文天祥的才能。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元起朔漠,以力雄海内外,灭国四十,歼夷女真以至宋。
(2)自古志土,欲信大义于天下者,不以成败利钝动其心,君子命之曰“仁”。
5.请结合材料一相关内容,简要概括文天祥数次失败的原因。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武王名发。初,高辛氏之世妃曰姜嫄,助祭郊禖,见大人迹,之,遂有身而生男。以为不祥,弃之隘巷,羊牛避而不践;又送之山林之中,伐林者;又取而置寒冰上,大鸟以一翼籍覆之。姜嫄以为异,乃收养焉,名之曰弃。长为尧稷官,有功于民。后稷之孙曰公刘,有德,诸侯皆以天子之礼待之。及公刘之后,十三世而生季历。季历之妃曰太任,梦长人感己,溲于豕牢而生昌,是为周文王。昌为西伯,作邑于丰。文王之妃曰太姒,梦商庭生棘,太子发植梓树于阙间,化为松柏棫柞。以告文王,文王币率群臣,与发并拜告梦。季秋之甲子,赤爵衔书及丰,置于昌户。昌拜稽首受。其文要曰:姬昌苍帝子,亡殷者纣王。将畋,史编卜之,曰:将大获,非熊非罴,天遣太师以佐昌。臣太祖史畴为禹卜畋,得皋陶。其兆类此。至于磻溪之水,吕尚钓于涯,王下趋拜曰:望公七年,乃今见光景于斯。尚立变名答曰:望钓得玉璜,其文要曰:‘姬受命,昌来提,尔洛钤报在齐。’尚出游,见赤人自洛出,授尚书:命曰吕,佐昌者子。文王梦日月著其身,又蒨瑽鸣于岐山。孟春六旬,五纬聚房。后有凤凰衔书,游文王之都。书又曰:殷帝无道,虐乱天下。星命已移,不得复久。灵祇远离,百神吹去。五星聚房,昭理四海。文王既没,太子发代立,是为武王。武王骈齿望羊。将伐纣,至于孟津,八百诸侯,不而会,咸曰:纣可伐矣。武王不从。及纣杀比干,囚箕子,微子去之,乃伐纣。渡孟津,中流,白鱼跃入王舟。王俯取鱼,长三尺,目下有赤文成字,言纣可伐。王写以世字,鱼文消。燔鱼以告天。有火自天止于王屋,流为赤乌,乌衔谷焉。谷者,纪后稷之德;火者,燔鱼以告天,天火流下,应以吉也。遂东伐纣,胜于牧野。兵不血刃,而天下归之。乃封吕尚于齐。周德既隆,草木茂盛,蒿堪为宫室,因名蒿室。既有天下,遂都于镐。

《竹书记年·周纪》

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履,意为踩踏,与《过秦论》中“履至尊而制六合”中“履”的词义不同。
B.会,指适逢。与《庖丁解牛》中“乃中《经首》之会”中“会”词义不同。
C.撰,指才华。与《四子侍坐》中“异乎三子者之撰”中“撰”的词义相同
D.期,指约定,与《归去来兮辞》中“帝乡不可期”中的“期”词义不相同。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武王的先祖名“弃”,生下来后被丢弃,但每次都吉人天相、化险为夷,长大后成为尧的后稷官。
B.姬弃的孙子公刘,有道德品行,诸侯们都以天子之礼来对待他,其十四代孙姬昌后来被封为西伯。
C.文王之妃太姒,在梦中看见殷商朝庭生荆棘,殷商太子在宫门种植梓树,就把这个梦告诉了文王。
D.季秋甲子,赤爵送丹书给西伯,西伯占卜得知上天将派太师辅佐自己,于是到磻溪,遇到了吕尚。
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为不祥,弃之隘巷,羊牛避而不践。
(2)殷帝无道,虐乱天下。星命已移,不得复久。
(3)遂东伐纣,胜于牧野。兵不血刃,而天下归之。
4.武王伐纣经过了哪几个阶段?请结合文本加以概括。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