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9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右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琯以客董廷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甫谢,且称:琯宰相子,少自树立为醇儒,有大臣体,时论许琯才堪公辅,陛下果委而相之。观其深念主忧,义形于色,然性失于简。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陛下赦臣百死,再赐骸骨,天下之幸,非臣独蒙。然帝自是不甚省录。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入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一日欲杀甫及梓州刺史章彝,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独杀彝。武卒,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因客耒阳。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
B.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
C.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
D.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飨庙,“飨”通“享”。是指帝王祭祖庙。文中的“飨庙及郊”是指玄宗到城郊祭祖庙。
B.六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文中“六经”和《师说》中的“六艺”相同。
C.省视,指看望父母、尊亲等。文章的“省”和《劝学》“参省”中“省”的含义相同。
D.李杜,杜甫年轻时与李白齐名,当时号称为“李杜”。“小李杜”指晚唐诗人李商隐和杜牧。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很有文才。杜甫虽然没有考中进士,但因为文章写得好,仍然在天宝年间受到皇上的赏识。
B.杜甫仗义执言。杜甫因自幼同房琯就有深交,所以在房琯受牵连被免去宰相职务时,极力救助。
C.杜甫时有率性。严武和杜甫是世交,严武对待杜甫很优厚,而杜甫对待严武常有放肆行为。
D.杜甫常年漂泊。杜甫年轻时曾游历吴越齐赵,曾经寓居西南天地之间,最后客死在耒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
(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韩愈《师说》)
5.简要概括杜甫为什么要替房琯辩驳。
2024-03-16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七中学、第十一中学、第十五中学等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节选自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材料二:

白居易,字乐天,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顾况。况能文,后进文章无可意者。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贞元十四年,始以进士就试,礼部侍郎高郢擢升甲科,吏部判入等,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四月,宪宗策试制举人,应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策入第四等,授周至县尉、集贤校理。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自雠校至结绶畿甸,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而往往流闻禁中。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二年十一月,召入翰林为学士。三年五月,拜左拾遗,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拜命之日,献疏言事。居易与河南元稹相善,同年登制举,交情隆厚。稹自监察御史谪为江陵府士曹掾,翰林学士李绛、崔群上前论稹无罪,居易累疏切谏。疏入不报。六年四月,丁母陈夫人之丧,退居下邽。九年冬,入朝,授太子左赞善大夫。十年七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国耻。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诏出,中书舍人王涯上疏论之,言居易所犯状迹,不宜治郡,追诏授江州司马。

(节选自《旧唐书·白居易传》)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箴A时之病B补C政之缺D而士君子多E之F而往往G流闻H禁中。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和,唐宪宗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B.为,指创作,与《劝学》“冰,水为之”中的“为”词义不同。
C.面,指当面,与“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中的“面”意思相同。
D.雪,指洗刷,与现代汉语成语“报仇雪恨”中的“雪”词义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琵琶女的经历引发白居易的感慨,于是他就写下了这一首《琵琶行》。
B.白居易自幼聪明过人,十五六岁时创作的文章就得到名士顾况的赞许。
C.白居易被破格提拔,决心用平生所学报答皇上,拜谢时就上疏论政事。
D.元稹被贬到江陵时,白居易曾多次上疏劝谏,但每一次都被皇上驳回。
4.把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2)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
5.白居易本被贬为江表刺史,后来为什么改为江州司马?
2024-02-21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愈生三岁而孤,随伯兄会贬官岭表。会卒,嫂郑鞠之。愈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比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擢进士第。会董晋为宣武节度使,表署观察推官。晋卒,愈从丧出,不四日,汴军乱,乃去。调四门博士监察御史。上疏极论宫市,德宗怒,贬阳山令。有爱在民,民生子多以其姓字之。

华阴令柳涧有罪,前刺史劾奏之,未报而刺史罢。涧讽百姓遮索军顿役直后刺史恶之按其狱贬涧房州司马。愈坐是复为博士。既才高数黜,官又下迁,乃作《进学解》以自谕。

宪宗遣使者往凤翔迎佛骨入禁中,愈闻恶之,乃上表。表入,帝大怒,持示宰相,将抵以死。裴度、崔群曰:“愈言讦牾,罪之诚宜。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以来谏争。”帝曰:“愈,人臣,狂妄敢尔,固不可赦。”于是中外骇惧,虽戚里诸贵,亦为愈言,乃贬潮州刺史。

镇州乱,杀田弘正而立王廷凑,诏愈宣抚。既行,众皆危之。元稹言:“韩愈可惜。”穆宗亦悔,诏愈度事从宜,无必入。愈至,廷凑严兵迓之,甲士陈廷。既坐,廷凑曰:“所以纷纷者,乃此士卒也。”愈大声曰:“天子以公为有将帅材,故赐以节,岂意同贼反邪?”语未终,士前奋曰:“先太师为国击朱滔,血衣犹在,此军何负,乃以为贼乎?”愈曰:“以为尔不记先太师也,若犹记之,固善。天宝以来,安禄山、史思明、李希烈等有子若孙在乎?亦有居官者乎?”众曰:“无。”愈曰:“田公以魏、博六州归朝廷,官中书令,父子受旗节;刘悟、李祐皆大镇。此尔军所共闻也。”众曰:“弘正刻,故此军不安。”愈曰:“然尔曹亦害田公,又残其家矣,复何道?”众欢曰:“善。”廷凑虑众变,疾麾使去。因曰:“今欲廷凑何所为?”愈曰:“神策六军将如牛元翼者为不乏,但朝廷顾大体,不可弃之。公久围之,何也?”廷凑曰:“即出之。”愈曰:“若尔,则无事矣。”会元翼亦溃围出,廷凑不追。愈归奏其语,帝大悦。

(节选自《新唐书·韩愈传》)


[注]①讦牾(jié   wǔ):攻击或指责别人的话。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涧讽百姓A遮索军顿B役直C后D刺史恶之E按其狱F贬涧房州司马。
2.下列对文本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师说》中“六艺经传”的“六艺”也指这六部经书。
B.博士,古为学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指学术上专通一经或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C.迁,有迁移、搬换、转变等意思,在古代也可指变动官职,一般指升官。文中“迁监察御史”指韩愈官职提升。
D.天宝,唐玄宗年号。年号是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由汉武帝首创,历朝历代每位皇帝只使用一个年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董晋做宣武节度使时,上表章让韩愈做了观察推官;董晋去世之后,韩愈跟随护送灵柩。
B.韩愈被贬为阳山令时,因爱护百姓而受拥戴,当地百姓生了孩子大多用他的姓起名字。
C.韩愈因上疏直陈宫市之弊,触怒德宗被贬为阳山令;后又因谏迎佛骨而激怒宪宗被贬潮州。
D.镇州动乱时,韩愈主动请命前往招抚,与王廷凑及其士兵唇枪舌剑,最终顺利完成使命。
4.把文本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才高数黜,官又下迁,乃作《进学解》以自谕。
(2)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
5.根据文本,请简要概括韩愈如何说服王廷凑归顺朝廷。
2024-02-16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熊概,字元节,丰城人。幼孤,随母适胡氏,冒其姓。永乐九年进士。授御史。十六年擢广西按察使。峒溪大出掠,布政使议请靖江王兵遏之。概不可,曰:“吾等居方面,寇至无捍御,顾烦王耶?且寇必不至,戒严而已。”已而果然。久之,调广东。

洪熙元年正月,命以原官与布政使周干、参政叶春巡视南畿、浙江。初,夏原吉治水江南还,代以左通政赵居任,兼督农务。居任不恤民,岁以丰稔闻。成祖亦知其诬罔。既卒,左通政岳福继之,庸懦不事事。仁宗监国时,尝命概以御史署刑部,知其贤,故有是命。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浙西豪持郡邑短,长为不法。海盐民平康暴横甚,御史捕之,遁去。会赦还,益聚党八百余人。概捕诛之,已,悉捕豪恶数十辈,械至京,论如法。于是奸宄帖息。诸卫所粮运不继,军乏食。概以便宜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赡军,乃闻于朝。帝悦,谕户部勿以专擅罪概。

概用法严,奸民惮之,腾谤书于朝。宣德二年,行在都御史劾概与春所至作威福,纵兵扰民。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明年七月赐玺书奖励。概亦自信,诸当兴革者皆列以闻。时屡遣部官至江南造纸、市铜铁。概言水涝民饥,乞罢之。

五年还朝,始复姓。亡何,迁右都御史,治南院事。行在都御史顾佐疾,驿召概代领其职,兼署刑部。九年十月录囚,自朝至日宴,未暇食,忽风眩卒。赐祭,给舟归其丧。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明年七月/赐玺书奖励
B.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明年七月赐玺书奖励
C.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明年七月赐玺书奖励
D.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明年七月/赐玺书奖励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熊概预料事情准确。布政使想请靖江王来阻止峒溪蛮人劫惊时,他认为贼寇肯定不来,最后结果也印证了他的判断。
B.熊概深得皇帝信任。洪熙元年正月,宣宗命他以原来的身份参与巡视南畿、浙江,巡视后宣宗晋升他做了大理寺卿。
C.熊概执法不畏强暴。浙西豪强肆意作恶,熊概逮捕了遇赦的平康,把他连同另外抓捕的几十个豪强恶徒,一并送往京都治罪。
D.熊概为官为民请命。朝廷屡派部官到江南造纸、买铜铁,影响了民生,他就上书说洪水积涝,百姓饥馑,请求停止行动。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等居方面,寇至无捍御,顾烦王耶?
(2)概以便宜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赡军,乃闻于朝。
4.皇上升任熊概为大理寺卿的原因是什么?
2023-12-28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黎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仪为秦连横说韩王曰:“韩地险恶山居五谷所生非麦而豆民之所食大抵豆饭藿羹一岁不收民不厌糟糠地方不满九百里无二岁之所食料大王之卒,悉之不过三十万,而厮徒负养在其中矣。为除守缴亭鄣塞,见卒不过二十万而已矣。秦带甲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虎贲之士,趺踟科头,贯颐奋戟者,王不可胜计也。秦马之良,戎兵之众,探前趹后,蹄间三寻者,不可称数也。山东之卒,甲冒胄以会战,秦人捐甲徒裎以趋敌,左挈人头,右挟生虏。夫秦卒之与山东之卒也,犹孟贲之与怯夫也;以重力相压,犹乌获之与婴儿也。夫战孟贲、乌荻之士,以攻不服之弱国,无以异于堕千钧之重,集于鸟卵之上,必无幸矣。诸侯不料兵之弱,食之寡,而听从人之甘言好辞,比周以相饰也,皆言曰:‘听吾计则可以强霸天下。’夫不顾社稷之长利,而听须臾之说,谁误人主者,无过于此者矣。大王不事秦,秦下甲据宜阳,断绝韩之上地,东取成皋、宜阳,则鸿台之宫、桑林之苑,非王之有已。夫塞成皋,绝上地,则王之国分矣。先事秦则安矣,不事秦则危矣。夫造祸而求福,计浅而怨深,逆秦而顺楚,虽欲无亡,不可得也。故为大王计,莫如事秦。秦之所欲莫如弱楚,而能弱楚者莫如韩。非以韩能强于楚也,其地势然也。今王西面而事秦以攻楚,为敞邑,秦王必喜。夫攻楚而私其地,转祸而说秦,计无便于此者也。是故秦王使使臣献书大王御史,顺以决事。”韩王曰“客而教之,请比郡县,筑帝宫,祠春秋,称东藩,效宜阳。”

(节选自《战国策·韩策一》)

【注】①跬踟科头: 趺踟,跳跃前进;科头,不戴冠帽。②徒裎:赤脚露体。③孟贲与后文乌获都是战国时的勇士。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韩地险恶/山居五谷/所生非麦而豆/民之所食/大抵豆饭藿羹/一岁不收/民不厌/糟糠地方不满九百里/无二岁之所食
B.韩地险恶/山居/五谷所生/非麦而豆/民之所食/大抵豆饭藿羹/一岁不收/民不厌糟糠/地方不满九百里/无二岁之所食
C.韩地险恶/山居五谷/所生非麦而豆/民之所食/大抵豆饭/藿羹一岁不收/民不厌糟糠/地方不满九百里/无二岁之所食
D.韩地险恶/山居/五谷所生/非麦而豆/民之所食/大抵豆饭/藿羹一岁不收/民不厌/糟糠地方不满九百里/无二岁之所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连横,战国时期秦国采用的一种离间六国的策略,使它们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
B.山东,战国时称崤山以东地区,也指秦以外的六国,文中指六国,与今“山东”意思不同。
C.被,通“披”,“穿”的意思,与《促织》“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中的“被”意义相同。
D.幸,文中为“幸亏”之意,与《鸿门宴》“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中的“幸”意义相同。
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韩王面前,张仪极力强调秦国军队数量多,战马优良,战斗力强,是想告诉韩王,韩国无法抗衡秦国。
B.张仪劝说韩王时指出,合纵者没有真才实学,只会相互勾结吹嘘,为自己谋取利益,不考虑国家的安危。
C.张仪告诉韩王,秦国想用韩国来削弱楚国,不是因为韩国比楚国强大,而是因为韩国的地理位置占优势。
D.韩王听到张仪的游说后,甘愿向秦国俯首称臣,为秦王建造行宫,每年进行祭祀,这反映出韩王的软弱。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攻楚而私其地,转祸而说秦,计无便于此者也。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5.张仪采用什么策略来游说韩王?请简要概括。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杜牧,字牧之,京兆人也,善文。初未第,来东都,时主司侍郎为崔郾,太学博士吴武陵进谒曰侍郎以峻德伟望为明君选才仆敢不薄施尘露向偶见文士十数辈,扬眉扺掌,共读一卷文书,览之,乃进士杜牧《阿房宫赋》。其人,王佐才也。因出卷朗诵之,郾大加赏。后又举贤良方正科,沈传师表为江西团练府巡官。牧刚直有奇节,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卒年五十,临死自写墓志,多焚所为文章,诗情豪迈,语率惊人。识者以拟杜甫,故呼大杜”“小杜以别之。

(节选自《唐才子传》)

材料二:

杜牧,字牧之,善属文。第进士,复举贤良方正。是时,刘从谏守泽潞,何进滔据魏博,颇骄蹇不循法度。牧追咎长庆以来朝廷措置术,复失山东,钜封剧镇,所以系天下轻重,不得承袭轻授,皆国家大事,嫌不当位而言,实有罪,故作《罪言》。

累迁左补阙、史馆修撰,改膳部员外郎。宰相李德裕素奇其才。会昌中,黠戛斯破回鹘,回鹘种落溃入漠南,牧说德裕不如遂取之,以为:两汉伐虏,常以秋冬,当匈奴劲弓折胶,母马免乳,与之相校,故败多胜少。今若以仲夏发幽、并突骑及酒泉兵,出其意外,一举无类矣。德裕善之。

会刘稹拒命,诏诸镇兵讨之,牧复移书于德裕,以河阳西北去天井关强百里,用万人为垒,窒其口,深壁勿与战。今若以忠武、武宁两军益青州精甲五千、宣润弩手二千,道绛而入,不数月必覆贼巢。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俄而泽潞平,略如牧策。逾年,以考功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

牧刚直有奇节,不为龊龊小谨,敢论列大事。少与李甘、李中敏、宋邧善,其通古今,善处成败,甘等不及也。初,牧梦人告曰:尔应名毕。复梦书皎皎白驹字,或曰过隙也。俄而炊甑裂,牧曰:不祥也。乃自为墓志,悉取所为文章焚之。

(节选自《新唐书》)

【注】①薄施尘露:效微薄之力。尘露,比喻微小的贡献。②折胶:指秋冬时节。胶是制弓弩的材料,秋季干凉胶劲而可曲,故秋季可折胶制弓。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太学博士吴武陵A进谒B曰C侍郎D以峻德伟望E为明君F选才G仆H敢不薄施尘露!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善属文”中的“属文”是写文章,其中的“属”字与“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中的“属”字含义相同。
B.“博士”,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工作的官职。
C.“累迁”,文中指多次升迁;迁,变动官职;左迁,则指降职,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左迁”即此义。
D.“墓志”,指放在墓里的刻有死者生平事迹的石刻,亦指墓志上的文字,主要记述死者姓名、卒年和生平事迹等内容。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牧才能突出,受人赏识。他考中进士科,又中贤良方正科,沈传师表奏他担任江西团练府巡官,宰相李德裕认为他是奇才。
B.杜牧议论时局,切中要害。他反对藩王世袭,认为藩镇官员傲慢不守法度是由于朝廷对藩镇处置不当,朝廷不能轻率任命。
C.杜牧颇有谋略,献计败敌。他劝说李德裕在秋冬进攻回鹘,建议受到采纳,后又献计,提出兵贵神速的军事主张。
D.杜牧性格刚正,气节不凡。他不做谨小慎微的事,也敢于纵论天下大事,善于从中剖析利弊,进行深入的分析。
4.把材料二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俄而泽潞平,略如牧策。
(2)少与李甘、李中敏、宋邧善,其通古今,善处成败,甘等不及也。
5.两则材料都说杜牧“刚直有奇节”,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2023-11-12更新 | 291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十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辛弃疾,表字幼安,齐之历城人。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弃疾斩其首归报,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 论劲直,不为迎合,以讲和方定,议不行。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以湖南控带二广,与溪峒蛮獠接连,草窃间作,岂惟风俗顽悍,抑武备空虚所致。乃奏疏曰:乞依广东摧锋、荆南神劲、福建左翼例,别创一军,以湖南飞虎为名,止拨属密院专听帅臣节制调度庶使夷獠知有军威望风慑服诏委以规画,先以缗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诏广西安抚司岁带买三十匹。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图缴进,上遂释然。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

(选自《宋史·辛弃疾传》,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止拨属[A] 密院[B] 专听[C] 帅臣[D] 节制[E] 调度[F] 庶使[G] 夷獠知[H] 有军威[I]望风慑服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字,也叫字,古人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
B.“游”在这里的意思是交游、交往,与“故国神游”中“游”意思不同。
C.“慷慨”,文中指胸怀大志,充满正气,与“慷慨赴义”中的“慷慨”相同。
D.长短句,宋以后成为词的别称,辛弃疾一向擅长写词,与苏轼合称“苏辛”。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弃疾成长于金人入侵的战火之中,他胆识过人,曾经追杀叛逃的义端和尚,耿京认为他是壮士。
B.辛弃疾被宋高宗召见,他论述南北形势,用历史劝说皇帝,但因为当时虞允文擅权,建议未被采纳。
C.辛弃疾在湖南任职时,建议设立飞虎军以平息当地獠人骚扰,尽管遇到阻挠,他最终还是完成任务。
D.辛弃疾不仅是一代政治家、军事家,在文坛上更是以擅长写豪放词而著称,有《稼轩集》流传于世。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
(2)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图缴进,上遂释然。
5.辛弃疾是怎样成功创建飞虎军的?请简要说明。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1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

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十一月中,项羽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十二月中,遂至戏。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欲以求封。亚父劝项羽击沛公。方飨士,旦日合战。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归,立诛曹无伤。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有删改)

2)沛公入秦宫,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谏沛公出舍。沛公不听。良曰: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且‘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军霸上。

(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
B.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
C.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
D.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是古代帝王的谥号,一般是指开国皇帝。谥号是对死者生前事迹和品质的概括,按性质分表扬、批评、同情三类。“高祖”属于表扬类。
B.诸侯,是古代帝王所分封的各国君主。秦朝施行郡县制,没有分封诸侯王。而文中“诸侯”是指秦末项羽灭秦入关,借怀王之名,分封的十八路诸侯。
C.函谷关,处于洛阳至西安故道中间的崤山至潼关段多在涧谷中,深险如函,古称函谷。与“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剑门关同为我国古代的雄关要塞。
D.缟素,缟指未经染色的绢,素指洁白的绢,均可引申为白色。因此,在古代有时会使用“缟素”指称丧服。而选文中的“缟素”取其比喻义——俭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出身于沛郡丰邑县中阳里的普通人家,曾经到咸阳去服徭役,有幸目睹了秦始皇的龙颜,不觉显露出他内心对秦始皇的仰慕之情。
B.在抗秦的各路诸侯中,刘邦的军队最先到达霸上,秦王子婴向其投降。刘邦的属下主张杀了子婴,刘邦没有同意,认为杀子婴不吉利。
C.项羽听说刘邦率先平定了关中,非常生气,又听说他已在关中称王。更为恼怒,决定听从谋士范增的建议,犒劳百万之师,一举歼灭他。
D.刘邦进入秦宫之后,被华丽的宫室、无数的珍宝和宫女的美色所吸引,想住在秦宫开始享乐的生活,属下樊哙劝他离开,他一开始不肯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
(2)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
5.班固评价司马迁的《史记》:“不虚美,不隐恶。”请结合语段内容,说说刘邦的“美”与“恶”。
6.互见法是司马迁首创的一种与纪传体相适应的编撰历史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将一人事迹、一件史事,分散在数篇之中参错互见,彼此补充。比如,沛公“还军霸上”一事在语段(1)、(2)和课文《鸿门宴》里均有记载,但叙述的重点并不相同。请联系三个文本简要分析各篇叙述重点,并说说司马迁这样安排的用意。
2023-09-13更新 | 313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秦将伐魏,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孟尝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重为之约车百乘。孟尝君之赵,谓赵王曰:“文愿借兵以救魏!”赵王曰:“寡人不能。”孟尝君曰:“夫敢借兵者,以忠王也。”王曰:“可得闻乎?”孟尝君曰:“夫赵之兵非能强于魏之兵,魏之兵非能弱于赵也。然而赵之地不岁危而民不岁死,而魏之地岁危而民岁死者,何也?以其西为赵蔽也,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赵王许诺,为起兵十万、车三百乘,又北见燕王曰:“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燕王曰:“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利也,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许也。田文曰:“臣效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恐天下之将有大变也。”王曰:“大变可得闻乎?”曰:“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则道里近而输又易矣,王何利?”燕王曰:“子行矣,寡人听子。”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魏王大说曰:“君得燕、赵之兵甚众且亟矣。”秦王大恐,割地请讲于魏。因归燕、赵之兵,而封田文。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B.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C.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D.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寡人意为寡德之人,在文中是魏王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君主常如此谦称自己。
B.百乘即一百辆兵车。《侍坐章》中子路所言“千乘之国”是指实力强盛的大国。
C.歃盟,即歃血为盟。古代立约结盟时,在嘴上涂抹牲畜的血,以表示诚心。
D.国门,现在指一个国家的边境。而文中是实指,指魏国国都的城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王受到强秦武力威胁之际,连夜向孟尝君问计,孟尝君表示有了诸侯的帮助,国家就可以存续下来,并表示希望替魏王出使诸侯,搬取救兵。
B.孟尝君见赵王不愿出兵,劝说赵王,指出魏国每年地危民死,而赵国土地与民众一直安全,如果不救魏,赵国将面临危险,赵王这才同意出兵。
C.孟尝君请燕王出兵救魏,燕王犹豫不决,孟尝君指出魏国倘若联合他国合力攻打燕国,将会对燕国十分不利。燕王听从了建议,出兵救助魏国。
D.孟尝君计谋得以实现,魏王非常高兴,夸奖他短时间内搬来很多援军。秦王非常恐慌,割地给魏国,魏王于是让燕、赵援军返国,封赏孟尝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
(2)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5.孟尝君前往赵国、燕国借兵救魏,所采用的游说策略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科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监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节选自《鸿门宴》)

(乙)

沛公之从雒阳南出轩辕,良引兵从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高帝崩,八年卒,为文成侯。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改)

【注】①雒阳:洛阳。②郦食其:人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B.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C.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D.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谥,封建时代在人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评定褒扬给予的称号,称为谥或谥号。
B.侯,古代爵位名,为春秋时期五等爵的第二等,比“伯”高一等。
C.为寿,祝颂之辞。向尊长敬酒或馈赠财物,以祈祝健康长寿。
D.季父,叔父。古时,称弟兄的排行为伯、仲、叔、季。年龄最小的叔父称季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善于用人,虚心纳谏。当他听到项羽要击破他时,能虚心向张良请教,采纳建议,热情款待项伯,约为婚姻。
B.张良为人精明。(甲)文中,他深知刘邦肺腑,提出见解,能够剖析利害,启发刘邦醒悟而予以采纳;(乙)文中,他献计刘邦,利诱秦朝将领,从而没费一兵一卒,一举拿下咸阳。
C.刘邦能言善辩,善于应变。(甲)文中,他面对危情,既惊呼“为之奈何”,虚心请教,又将自己的错误推到别人头上,接着又低声下气地拉拢项伯,使项伯为他所用,使局势出现转机。
D.张良足智多谋,胸有韬略。面对故人报信,他处变不惊,从容应对;他计败峣下秦军,又劝告汉王授印于韩信,解除危难,为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
4.把文中画直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
5.(乙)文中,张良为刘邦击破秦峣下军提出了哪些建议?请概括。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