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1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秦征东大将军晋王(苻)柳遣参军阎负、梁殊使于凉,以书说凉王玄靓。负、殊至姑臧,张瓘见之曰:我,晋臣也;臣无境外之交,二君何以来辱?负、殊曰:晋王与君邻藩,虽山河阻绝,风通道会,故来修好,君何怪焉!曰:吾尽忠事晋,于今六世矣。若与苻征东通使是上违先君之志下隳士民之节其可乎!负、殊曰:晋室衰微,坠失天命,固已久矣;是以凉之二王北面二赵,唯知机也。今大秦威德方盛,凉王若欲自河右,则非秦之敌;欲以小事大,则曷若舍晋事秦,长保福禄乎!曰:中州好食言,向者石氏使车适返,而戎骑已至,吾不敢信也。负、殊曰:自古帝王居中州者,政化各殊,赵为奸诈,秦敦信义,岂得一概待之乎!张先、杨初皆阻兵不服,先帝讨而擒之,赦其罪戾,宠以爵秩,固非石氏之比也。曰:必如君言,秦之威德无敌,何不先取江南,则天下尽为秦有,征东何辱命焉!负、殊曰:江南文身之俗,道污先叛,化隆后服。主上以为江南必须兵服,河右可以义怀,故遣行人先申大好。若君不达天命,则江南得数年之命,而河右恐非君之土也。曰:我跨据三州,带甲十万,西苞葱岭,东距大河,伐人有余,况于自守,何畏于秦!负、殊曰:贵州山河之固,孰若崤、函?民物之饶,孰若秦、雍?杜洪、张琚,兵强财富,有囊括关中、席卷四海之志,先帝戎旗西指,冰消云散,旬月之间,不觉易主。主上若以贵州不服,赫然奋怒,控弦百万,鼓行而西,未知贵州将何以待之?笑曰:兹事当决之于王,非身所了。负、殊曰:凉王虽英睿夙成,然年在幼冲;君居伊霍之任,国家安危,系君一举耳。惧,乃以玄靓之命遣使称藩于秦。

(节选自《资治通鉴·晋纪》)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若与A苻征东B通使C是D上违先君E之志F下隳士民G之节H其I可乎!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帝,称帝,《劝学》中“假舟楫者,非能水也”的“水”指游泳,两者用法相同。
B.延,延续,延长,与《桃花源记》中“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的“延”词义不相同。
C.西,意为向西前行,与《赤壁赋》中“西望夏口,东望武昌”的“西”词义相同。
D.伊霍,商朝伊尹和西汉霍光的并称,泛指能左右朝政的重臣。文中借以指代张瓘。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秦征东大将军苻柳派遣参军阎负和梁殊出使前凉游说凉王,张瓘以臣下不能和他国之间有交往为由,委婉地表达了拒绝之意。
B.阎负和梁殊认为前凉之前两代国君向赵国称臣是错误选择;当下前秦国力强盛,建议前凉抛弃晋王室而事奉前秦,以求福禄长存。
C.张瓘提出前秦可以先攻取江南,阎负和梁殊阐释了前秦针对江南和黄河以西采取的不同策略,希望前凉能够顺应天命,早日归顺。
D.阎负和梁殊指出凉王玄靓虽然英明睿智,但毕竟年龄幼小,前凉的国家安危,应由张瓘做出决断,最终前凉派遣使者向前秦称臣。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贵州山河之固,孰若崤、函?
(2)兹事当决之于王,非身所了。
5.面对张瓘“中州好食言”的质疑,阎负和梁殊如何回应?请简要概括。
2024-03-20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芦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阴识字次伯,光烈皇后之前母兄也。及刘伯升起义兵,识时游学长安,闻之,委业而归,率宗族宾客千余人往诣伯升。伯升乃以识为校尉,迁偏将军,后封阴德侯,行大将军事。

建武元年,光武遣使迎阴贵人于新野,并征识,以为骑都尉,更封阴乡侯。二年,以征伐军功增封,识叩头让曰:“天下初定,将帅有功者众,臣托属掖廷,仍加爵邑,此为亲戚受赏,国人计功也。”帝甚之,以镇函谷。十五年,封原鹿侯。帝每巡郡国,识常留镇京师,委以禁兵。入虽极言正议,及与宾客语,未尝及国事。帝敬重之,常指识以戒贵戚,激厉左右焉。识所用掾史皆简贤者,后多至公卿校尉。显宗即位,拜为执金吾,永平二年卒,谥曰贞侯。

识弟兴,字君陵,皇后母弟也,为人有膂力。建武二年,为黄门侍郎,典将武骑,从征伐,平定郡国。兴每从帝出入,常操持盖,障翳风雨,躬履涂泥,帝甚见亲信。虽好施接宾,然门无侠客。与同郡张宗不相好,知其有用,犹称所长而达之;友人张汜、杜禽与兴厚善,以为华而少实私之以财终不为言是以世称忠平。九年,迁侍中,赐爵关内侯。帝后召兴,欲封之,置印绶于前,兴让曰:“臣未有先登陷阵之功,而一家数人蒙爵,令天下觖望,诚为盈溢。臣之富贵不可复加,至诚不愿。“帝嘉兴之让,不夺其志。贵人问其故,兴曰:“贵人不读史邪?夫外戚家苦不知廉退,嫁女欲配王侯,取妇眄睨公主,愚心实不安也。富贵有极,夸奢益为观听所讥。”贵人感其言,深自降挹,卒不为宗亲求位。二十年夏,帝风眩疾甚,后以兴领侍中,受顾命于云台广室。病愈,召见兴,欲以代吴汉为大司马。兴叩头流涕让曰:“臣不敢惜身,诚亏损圣德,不可苟冒。”至诚发中,帝遂听之。

兴素与从兄嵩不相能,然敬其威重。兴疾病,帝亲临,问以政事以群臣能不。兴叩拜曰:“臣愚不足以知之。然伏见议郎席广、谒者阴嵩,并经行明深,逾于公卿。”二十三年,卒,时年三十九。兴没后,帝思其言,遂擢广为光禄勋;嵩为中郎将,监羽林十余年,以谨敕见幸。

(范晔)赞曰:权族好倾,后门多毁。樊氏世笃,阴亦戒侈。恂恂苗胤,传龟袭紫。

(节选自《后汉书》·卷三十二樊宏阴识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以为华/而少实私之/以财终不为言/是以世称忠平
B.以为华而少实/私之/以财终不为言是/以世称忠平
C.以为华/而少实私之以财/终不为言是/以世称忠平
D.以为华而少实/私之以财/终不为言/是以世称忠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帝甚美之”的“美”指美好的品德,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皆以美于徐公”的“美”相同。
B.“敕”指皇帝的命令,“敕戒贵戚”和白居易《卖炭翁》中“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敕”都是这个意思。
C.“固”有结实、坚决、原本、已经等意。“兴固让曰”与《师说》中“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的“固”意思不同。
D.“叩拜”是古代一种对上级表示恭谨的礼仪。古代大臣向皇帝上表,常用“谨拜表以闻”结尾,这个“拜”与文中“叩拜”意义用法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阴识不居功自傲,镇守京师恪尽职守,皇帝很敬重它,经常用他作为榜样激励近臣。
B.阴兴对历史上外戚的行事风格有清醒的认识,因此教育贵人行事收敛,并坚决推辞赏赐。皇帝赞赏他的谦让,不同意他的请求。
C.阴兴德行昭著,死后人深感念。光武回想他的话,提拔席广为光禄勋,阴嵩为中郎将,阴嵩最终没有辜负阴兴的推荐。
D.不管是阴识退让封赏还是阴兴推荐人才,都可以看出,世祖刘秀和显宗刘庄重用人才不避讳外戚,善于采纳臣子的意见。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兴每从帝出入,常操持盖,障翳风雨,躬履涂泥,甚见亲信。
②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5.司马光评价阴识为“忠厚”,融堂先生称赞阴识“贤明有远见”,“可为后族之标准”。请根据文中内容,简要概括阴识忠厚贤明之处。
2024-03-01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安宁河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材料二:

贞观十一年,大雨,谷水溢,冲洛城门,入洛阳宫,平地五尺,毁宫寺十九,所漂七百余家。太宗谓侍臣曰:朕之不德,皇天降灾。将由视听弗明,刑罚失度,遂使阴阳舛谬,雨水乖常。朕又何情独甘滋味?可令尚食断肉料,进蔬食。文武百官各上封事,极言得失。

中书侍郎岑文本上封事曰:臣闻开拨乱之业,其功既难;守已成之基,其道不易。故居安思危,所以定其业也;有始有卒,所以崇其基也。是以古人譬之种树,年祀绵远,则枝叶扶疏;若种之日浅,根本未固,虽壅之以黑坟,暖之以春日,一人摇之,必致枯槁。今之百姓,颇类于此。常加含养,则日就滋息;暂有征役,则随日凋耗;凋耗既甚,则人不聊生;人不聊生,则怨气充塞;怨气充塞,则离叛之心生矣。孔安国曰:人以君为命,故可爱。君失道,人叛之,故可畏。仲尼曰:君犹舟也,人犹水也。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

伏惟陛下览古今之事,察安危之机,上以社稷为重,下以亿兆在念。明选举,慎赏罚,进贤才,退不肖。闻过即改,从谏如流。为善在于不疑,出令期于必信。颐神养性,省游畋之娱;云奢从俭,减工役之费。务静方内,而不求辟土;载弓矢,而不忘武备。凡此数者,虽为国之恒道,陛下之所常行。雨水之患阴阳恒理岂可谓天谴而系圣心哉太宗深纳其言。

(节选自《贞观政要·论灾祥》,有删改)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雨水之患A阴阳B恒理C岂可谓天谴D而系E圣心哉F太宗G深纳其言。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忍人,狠心对待别人,“不忍人”即怜爱别人之意,孟子以此体现其力主仁政思想。
B.封事,文中指密封的奏章。古时臣下上书奏事,防有泄漏,用皂囊封缄,故有此称。
C.扶疏,枝叶稀疏之意。此句意为古人用种树比喻治理国家,种之日浅,则枝叶稀疏。
D.社稷,国家的代称,本指土神和谷神。“一片神鸦社鼓”中的“社”即祭祀土神的活动。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提出“不忍人之心”的政治主张,唐太宗面对水患积极采取相应措施,正体现了孟子这一主张。
B.孟子强于论辩,善于说理,通过生活常理说明人人皆有恻隐之心,又利用排比、对仗等句式增强语势。
C.材料二中岑文本阐述的开创容易与守成不易的观点与魏征提出的“取之易而守之难”的观点是一致的。
D.岑文本的封事极具文学美感,其中使用了对仗,句式较整齐;类比推理,层层递进,具有较强说服力。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2)故居安思危,所以定其业也;有始有卒,所以崇其基也。
5.孟子提出的“不忍人之心”,在唐太宗的施政措施中具体表现为怎样的做法?请简要概括。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丙申,至马嵬驿,将士饥疲,皆愤怒。陈玄礼以祸由杨国忠,欲诛之,因东宫宦者李辅国以告太子,太子未决。会吐蕃使者二十余人遮国忠马,诉以无食,国忠未及对,军士呼曰:国忠与胡虏谋反!或射之,中鞍。国忠走至西门内,军士追杀之,屠割支体,以枪揭其首于驿门外,并杀其子户部侍郎暄及韩国、秦国夫人。御史大夫魏方进曰:汝曹何敢害宰相!众又杀之。韦见素闻乱而出,为乱兵所挝,脑血流地。众曰:勿伤书相公。救之,得免。军士围驿上闻喧哗问外何事左右以国忠反对。上杖屦出驿门,慰劳军士,令收队,军士不应。上使高力士问之,玄礼对曰:国忠谋反,贵妃不宜供奉,愿陛下割恩正法。上曰:自处之。入门,倚杖倾首而立。久之,京兆司录韦谔前言曰:今众怒难犯,安危在晷刻,愿陛下速决!因叩头流血。上曰:贵妃常居深宫,安知国忠反谋?高力士曰:贵妃无罪,然将士已杀国忠,而贵妃在陛下左右,岂敢自安!愿陛下审思之,将士安则陛下安矣。上乃命力士引贵妃于佛堂,缢杀之。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三十四》,有删改)

材料二:

初,安禄山有边功,帝宠之,诏与诸姨约为兄弟,而禄山母妃,来朝,必宴饯结欢。禄山反,以诛国忠为名,且指言妃及诸姨罪。帝欲以皇太子抚军,因禅位,诸杨大惧,哭于廷。国忠入白妃,妃衔块请死,帝意沮,乃止。及西幸至马嵬,陈玄礼等以天下计诛国忠,已死,军不解。帝遣力士问故,曰:祸本尚在!帝不得已,与妃诀,引而去,缢路祠下。裹尸以紫茵,瘗道侧,年三十八。

(选自《新唐书·杨贵妃传》,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军A士B围C驿D上E闻F喧G哗H问I外J何K事L左M右N以O国P忠Q反R对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丙申,干支名称,可以用来纪年、纪月和纪日,文中用来纪日,其前一天是“乙未”。
B.“朕当自处之”与“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短歌行》)两句中的“当”字含义不同。
C.“贵妃诚无罪”与“烟涛微茫信难求”(《梦游天姥吟留别》)两句中的“诚”和“信”含义不同。
D.“而禄山母事妃”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梦游天姥吟留别》)两句中的“事”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玄宗非常宠幸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一起西逃前往蜀地,在马嵬驿心怀怨恨愤怒的将士借故杨国忠谋反而杀死了杨国忠。
B.杀死杨国忠后,陈玄礼请求唐玄宗割断恩情并处死杨贵妃,但唐玄宗还想保护杨贵妃,后在高力士的威胁下才命其处死她。
C.安禄山得到了唐玄宗的宠爱,安禄山把杨贵妃当作母亲侍奉,而在反叛时却以诛杀杨国忠为名,并指斥杨贵妃与诸姨的罪行。
D.安史之乱发生后,唐玄宗“禅位”的想法遭到了杨家人的反对,在杨贵妃口衔土块以死相求下,唐玄宗改变了这个主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陈玄礼以祸由杨国忠,欲诛之,因东宫宦者李辅国以告太子,太子未决。
(2)帝欲以皇太子抚军,因禅位,诸杨大惧,哭于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王珪,太原祁县人也。武德中,为隐太子中允,甚为建成所礼。后以连其阴谋事,流于嶲州。建成诛后,太宗即位,召拜谏议大夫。每推诚尽节,多所献纳。珪尝上封事切谏,太宗谓曰:卿所论皆中朕之失,自古人君莫不欲社稷永安,然而不得者,只为不闻己过,或闻而不能改故也。今朕有所失,卿能直言,朕复闻过能改,何虑社稷之不安乎?太宗又尝谓珪曰:卿若常居谏官,朕必永无过失。顾待益厚。贞观元年,迁黄门侍郎,参预政事,兼太子右庶子。二年,进拜侍中。时房玄龄、魏征、李靖、温彦博、戴胄与珪同知国政,尝侍宴,太宗谓珪曰:卿识鉴精通,尤善谈论自玄龄等咸宜品藻又可自量孰与诸子贤。对曰:孜孜奉国,无不为,臣不如玄龄。每以谏诤为心,耻君不及尧、舜,臣不如魏征。才兼文武,出将入相,臣不如李靖。敷奏详明,出纳惟允,臣不如温彦博。处繁理剧,众务必举,臣不如戴胄。至于激浊扬清,嫉恶好善,臣于数子,亦有一日之长。太宗深然其言,群公亦各以为尽己所怀,谓之确论。

(节选自《贞观政要·论任贤》)

【乙】

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求取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

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有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

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节选自曹操《求贤令》)


【注释】①孟公绰:鲁国人,性寡欲,廉洁有德。②盗嫂受金:指陈平。汉高祖的谋臣陈平曾经和嫂子私通,又曾接受贿赂。魏无知了解他是个治国之才,就推荐给了刘邦,后陈平辅佐刘邦建功立业。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要加句读处的字母按顺序填写到答题卡上的横线处。
尤善谈论A自玄龄B等C咸宜D品藻E又可自F量G孰与H诸子贤。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分言之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B.知国政,管理国政,知,主管,管理。与文中“知无不为”中的“知”意思不同。
C.孜孜,文中指勤勉努力,毫不懈怠。与成语“孜孜不倦”中的“孜孜”意思不同。
D.被,同“披”,指穿着。与《琵琶行》中“妆成每被秋娘妒”中的“被”意思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认为君王不能够让国家安定,是因为有的君王不知道自己的过失,有的知道自己的过失但没有改正。
B.唐太宗厚待并重用王珪的原因是他为人尽职尽责,有过人的知人识人的才能,并且能忠言直谏,激浊扬清。
C.王珪认为自己在有条理地处理纷繁复杂的事务,且向君王举例说明的能力上比不上戴胄,但也有一己之长。
D.曹操举“孟公绰能胜任赵、魏氏的家臣,但不能胜任滕、薛两国的大夫”的例子是想阐明任用贤才的标准。
4.把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宗深然其言,群公亦各以为尽己所怀,谓之确论。
(2)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
5.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曹操关于求贤用贤的观点。
2024-01-16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三台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辛弃疾,幼安,齐之历城人。金主完颜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直劝京决策南向。

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弃疾时年二十三。

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不为迎合,持论劲直。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然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湖南控带二广,与溪峒蛮獠接连,草窃间作,岂惟风俗顽悍,抑武备空虚所致。遂奏疏曰:“田野之民,郡以聚敛害之,县以科率害之,吏以乞取害之,豪民以兼并害之,盗贼以剽夺害之,民不为盗,去将安之?军人则利于优闲卧坐,奔走公门,苟图衣食,以故教阅废弛,逃亡者不追,冒名者不举,平居则奸民无所忌惮,缓急则卒伍不堪征行。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申饬州县,以惠养黎元为意。另当别创一军,以湖南飞虎为名,专听帅臣节制调度,庶使夷獠知有军威,望风慑服。”诏奖谕之,委以规画。时枢府吏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棹歌》。弃疾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绍定六年,赠光禄大夫。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息。

(《宋史·辛弃疾传》有删改)

1.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安国方与金 将酣饮 即众中缚之 以归金将追之不及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文中“幼安”和本名“弃疾”的意思相同。
B.行在,即“行在所”。指天子所在的地方,地方不定。亦指皇帝巡行所到之处。
C.雅,即平素、向来,与《出师表》中“察纳雅言”的“雅”词义相同。
D.始,意思是“才”,与《琵琶行并序》中“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始”词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弃疾性格耿介。直言劝说在沦陷区的义军将领耿京归顺南宋朝廷;在和皇帝进行问答时,没有丝毫逢迎,言论刚劲正直。
B.辛弃疾关注民生。他在担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期间,平定盗乱,上疏陈述百姓为盗并非出自本心,实乃各方逼迫所致。
C.辛弃疾忠心国事。在耿京遇害之后,他单枪匹马捉住两个叛徒,并将他们献出斩杀;后来还把飞虎军打造成很厉害的队伍。
D.辛弃疾文才卓著。和朱熹在武夷山游玩之后,他写了《九曲棹歌》;他素来擅长写词,词意悲壮,有《稼轩集》流传于世。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
(2)时枢府吏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
5.请概括辛弃疾为平定湖湘不时兴起的盗乱向朝廷陈述了哪些中肯的建议。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白居易,字乐天。敏晤绝人,工文章。贞元中,擢进士、拔萃皆中。元和元年,对制策乙等,调盩厔尉,为集贤校理,月中,召入翰林为学士。左拾遗。

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诏有所蠲贷,振除灾诊。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且多出宫人。宪宗颇采纳。李师道上私钱六百万,为魏征孙赎故第。居易言:“征任宰相太宗用殿材成其正寝后嗣不能守陛下犹宜以贤者子孙赎而赐之师道人臣不宜掠美 ”帝从之。河东王锷将加平章,居易以为:“宰相天下具瞻,非有重望显功不可任。按锷诛求百计,不恤雕瘵,所得财号为‘羡余’以献。今若假以名器,四方闻之,皆谓陛下得所献,与宰相。诸节度私计曰:‘谁不如锷?’争裒割生人以求所欲。与之则纲纪大坏,不与则有厚薄,事一失不可复追。”

后对殿中,论执强鲠,帝未谕,辄进曰:“陛下误矣。”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李绛曰:“陛下启言者路,故群臣敢论得失。若黜之,是钳其口,使自为谋,非所以发扬盛德也。”帝悟,待之如初。明年,拜左善赞大夫。

是时,盗杀武元衡,京都震扰。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宰相嫌其出位,不悦。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居易赋《新井赋》,言浮华,无实行,不可用。”出为刺史。中书舍人王涯上言不宜治郡,追贬江州司马。既失志,能顺适所遇,托浮屠生死说,若忘形骸者。久之,徙忠州刺史。入为司门员外郎。

穆宗好畋游,献《续虞人箴》以讽。文宗立,以秘书监召。大和初,二李党争,险利乘之,更相夺移,进退毁誉,若旦暮然。居易恶缘党人斥,乃移病还东都。会昌初,以刑部尚书致仕。六年,卒,赠尚书右仆射。宣宗以诗吊之。遗命薄葬,毋请谥。

(节选自《新唐书•白居易传》,有删节)


【注】①平章,即平章事,唐宪宗拟为王得加平章事,相当于宰相名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征任宰相/太宗用殿材成其正寝后/嗣不能守/陛下犹宜以贤者子孙赎而赐之/师道人臣/不宜掠美/
B.征任宰相/太宗用殿材成其正寝/后嗣不能守/陛下犹宜以贤者子孙赎/而赐之师道/人臣不宜掠美/
C.征任宰相/太宗用殿材成其正寝后/嗣不能守/陛下犹宜以贤者子孙赎/而赐之师道/人臣不宜掠美/
D.征任宰相/太宗用殿材成其正寝/后嗣不能守/陛下犹宜以贤者子孙赎而赐之/师道人臣/不宜掠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左拾遗”与“迁客骚人”(《岳阳楼记》)两句中的“迁”字含义不同。
B.拔萃:拔,意为超出;萃,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拔萃即指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C.制策:皇帝有事书之于策(竹简)以问臣下,后为科举考试所采用,成为国家取士的科目之一。
D.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古代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可提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居易关心国事,曾建议免去江淮两赋以救助饥民,也曾献上《续类人荒》婉言劝告穆宗。
B.白居易论辩刚直,在殿中答对,惹得皇帝不悦。后来经过李绛的劝说,皇帝醒悟后又待之如初。
C.对武元衡被杀一事,白居易首先上疏,宰相认为他越职言事,所以,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
D.白居易不参与党争,上书称病回到东都。去世后,他不仅受朝廷追赠,还被宣宗写诗悼念。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5.白居易在“河东王锷将加平章”一事上持反对意见,其论述很有说服力,请加以分析。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也。从祖父景,景子忠,皆为汉太尉。父异,洛阳令。

瑜长壮有姿貌。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於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瑜从父尚为丹杨太守,瑜往省之。会策将东渡,到历阳,驰书报瑜,瑜将兵迎策。策大喜曰:“吾得卿,谐也。”遂从攻横江、当利,皆拔之。乃渡江击秣陵,破笮融、薛礼,转下湖孰、江乘,进入曲阿,刘繇奔走,而策之众已数万矣。建安三年,策亲自迎瑜,授建威中郎将,即与兵二千人,骑五十匹。瑜时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以瑜恩信著於庐江,出备牛渚,后领春谷长。顷之,策欲取荆州,以瑜为中护军,领江夏太守,从攻皖,拔之。复进寻阳,破刘勋,讨江夏,还定豫章、庐陵,留镇巴丘。

五年,策,权统事。瑜将兵赴丧,遂留吴,以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十一年,督孙瑜等讨麻、保二屯,枭其渠帅,囚俘万馀口,还备宫亭。江夏太守黄祖遣将邓龙将兵数千人入柴桑,瑜追讨击,生虏龙送吴。十三年春,权讨江夏,瑜为前部大督。其年九月,时刘备为曹公所破,欲引南渡江,与鲁肃遇于当阳,遂共图计。因进住夏口,遣诸葛亮诣权,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备与瑜等复共追。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径自北归。

(节选自《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

材料二

江表传载:初瑜疾困,与权笺曰:“瑜以凡才,昔受讨逆①殊特之遇,委以腹心。遂荷荣任,统御兵马,志执鞭弭,自效戎行。规定巴蜀,次取襄阳,凭赖威灵,谓若在握。至以不谨,道遇暴疾,昨自医疗,日加无损。人生有死,修短命矣,诚不足惜,但恨微志未展,不复奉教命耳。方今曹公在北,疆埸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天下之事,未知终始,此朝士旰食之秋,至尊垂虑之日也。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瑜。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傥或可采,瑜死不朽矣。”

(摘自裴松之注)

【注】①:讨逆,即孙策。《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载:“时袁术僭号,(孙)策以书责而绝之。曹公表策为讨逆将军,封为吴侯。”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答题卡写出相应位置的英文字母。
曹A公B军C吏D士E皆F延G颈H观I望J指K言L盖M降N盖O放P诸Q船R同S时T发U火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太尉,是中央最高军事长官,领天下兵马大权,东汉时期,以太尉为三公之一。
B.“驰书报瑜”与“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两句中的“报”,其含义不同。
C.薨,中国古代按身份等级不同,对死亡的称呼不同,例如诸侯曰薨、大夫曰卒。
D.“遂荷荣任”与“带月荷锄归”(《归园田居•其三》)两句中的“荷”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瑜高大健壮、容貌俊美、家世显赫。孙策因为周瑜的恩德信义著称于庐江郡,于是让他镇守牛渚。
B.周瑜具有出色的军事才能。不但自己领兵攻城略地,还指挥孙瑜等人征讨麻、保二屯并生擒了邓龙。
C.周瑜深受东吴君主器重。孙策认为拥有了周瑜,就会一切顺利;周瑜还在孙策死后与张昭共同掌权。
D.周瑜善于听取他人意见。在赤壁之战中,周瑜听取了黄盖的意见,选择使用火攻,最终战胜了曹操。
4.把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刘备为曹公所破,欲引南渡江,与鲁肃遇于当阳,遂共图计。
(2)人生有死,修短命矣,诚不足惜,但恨微志未展,不复奉教命耳。
5.周瑜是吴国的忠臣良将。请结合材料二谈谈其对吴主“忠诚”的表现。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良嗣,京兆武功人。父振,周宕州刺史,建威县侯。高宗时为周王府司马,王年少不法,良嗣数谏王,以法绳府官不职者,甚见尊惮。帝异之,迁荆州长史。帝遣宦者采怪竹江南,将莳上苑。宦者所过纵暴。还过荆州,良嗣囚之,因上疏切谏,称:“远方求珍异以疲道路,非圣人抑己爱人之道。又小人窃弄威福,以亏皇明。”言甚切直。疏奏,高宗下诏慰勉,遽令弃竹于江中。徙雍州,时韦安石举明经,调乾封尉,良嗣器之。关内饥,人相食,良嗣政上严,每盗发,三日内必擒,号称神明。垂拱初,迁工部尚书,拜纳言,封温国公,留守西京,赏遇尤渥。尚方监裴匪躬案诸苑,建言鬻果蔬,储利佐公上。良嗣曰:“公仪休一诸侯相,拔葵去织,未闻天子卖果蔬与人争利。”遂止。迁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遇薛怀义于朝,怀义偃蹇,良嗣怒,叱左右批其颊,曳去。武后闻之,戒曰:“第出入北门,彼南衙宰相行来,毋犯之。”永昌元年,安石迁雍州司兵参军。良嗣当国,谓安石曰:“大才当大用,徒劳州县可乎?”荐于武后,擢膳部员外郎。载初元年,罢左相,加特进,仍知政事。与韦方质素不平,方质坐事诛,引逮之。后辨其非,良嗣悸,谢不能兴,舆还第,卒,年八十五。诏百官往吊,开府仪同三司、益州都督。始良嗣为洛州长史坐僚婿累下徙冀州刺史其人往谢良嗣色泰定曰初不闻有累在荆州时,州有河东寺,本萧詧为兄河东王所建,良嗣曰:“江、汉间何与河东乎?”奏易之,而当世恨其少学云。

(选自《新唐书·苏良嗣传》)

1.下列对文中画框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始良嗣/为洛州长史/坐僚婿累下/徙冀州刺史/其人往谢良嗣/色泰定/曰/初不闻有累/
B.始/良嗣为洛州长史/坐僚婿累/下徙冀州刺史/其人往谢/良嗣色泰定/曰/初不闻有累/
C.始/良嗣为洛州长史/坐僚婿累下/徙冀州刺史/其人往谢/良嗣色泰定/曰/初不闻有累/
D.始/良嗣为洛州长史/坐僚婿累/下徙冀州刺史/其人往谢良嗣/色泰定曰/初不闻有累/
2.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苑,又称上林苑,是汉代园林建筑。始建于汉武帝,后各朝代多有类似的皇家园林。
B.明经,初为选举官员的科目,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唐代为科举的基本科目。
C.关内,古代在今陕西建都的王朝,通常将函谷关或潼关以东王畿附近叫关内。
D.赠,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及亲属加封,有赠谥、赠官、赠典等,文中为赠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良嗣为政严明,治理有方。他整肃法纪,维护社会秩序,每次有盗贼出没,必能于三日内破案,被百姓称为神明;数次劝谏皇帝要鼓励官员自给自足,不与民争利。
B.苏良嗣扣押皇使,直言切谏。宦官借采办竹木之机到处恣行暴虐,后被苏良嗣扣押。苏良嗣又上书称小人擅权,有损皇帝圣明。皇帝抚慰他,并下令将竹子投入江中。
C.苏良嗣任人唯贤,气量宽宏。苏良嗣非常赏识韦安石,认为他不应当久做地方官;苏良嗣曾因同门贪赃而迎受连累被贬官,其人来表达歉意,而他却毫无愠色。
D.苏良嗣擅改寺名,学识浅陋。河东寺是西梁皇帝萧察为纪念兄长所兴建,而苏良嗣却不知其来历。他上奏皇帝,将河东寺改名。当时的人们都认为他学问不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年少不法,良嗣数谏王,以法绳府官不职者,甚见尊惮。
(2)良嗣当国,谓安石曰:“大才当大用,徒劳州县可乎?”
5.苏良嗣认为从江南采集怪竹运往上苑,有什么危害?请结合文本概括。
2023-12-18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马街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白,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靧面,稍解,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月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白晚好黄老,度牛渚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

(节选自《新唐书·李白传》)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白浮游四方A尝乘月B与崔宗之C自采石D至金陵E著宫锦袍F坐舟中G旁若无人。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之后取字,二者常有某种联系,人们常称人用字,以表示尊敬。
B.“因以命之”与“我欲因之梦吴越”(《梦游天姥吟留别》)两句中的“因”字含义不同。
C.益,本义为充满而向外流,后表示增益,文中“少益以学”与“益骜放不自修”两句中的“益”字含义相同。
D.“与吴筠善”与“曲罢曾教善才服”(《琵琶行》)两句中的“善”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天资聪颖,爱好广泛。他十岁就通晓诗书,喜欢纵横术、击剑,以侠义自任,轻视财产而乐于施舍。
B.李白才思敏捷,富有才华。他醉酒稍醒时,为玄宗撰写乐章,挥笔成文,词章婉转华丽而意精旨切,毫不停留思索。
C.李白为人傲慢,放荡不羁。玄宗喜爱他的才华,多次宴请他。他侍奉玄宗,多次喝醉酒,甚至让高力士为他脱靴子。
D.李白仕途坎坷,人生不顺。他虽受玄宗赏识,但未得重用。李璘起兵失败后,他被贬夜郎。代宗即位后,召他做官,然而他已经逝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内原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
(2)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2023-12-18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资阳市资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