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57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新州司马卢杞遇赦,移吉州长史,谓人曰:“吾必再入。”未几,上(唐德宗)果用为饶州刺史。给事中袁高应草制,执以白卢翰、刘从一曰:“卢杞作相,致銮典播迁,海内疮痍,奈何速迁大郡!愿相公执奏。”翰等不从,更命他舍人草制。乙卯,制出,高执之不下,且奏:“杞极恶穷凶百辟疾之若仇六军思食其肉何可复用?”上不听。补阙陈京、赵需等上疏曰:“杞三年撞权,百揆失叙,天地神祇所知,华夏、蛮夷同弃。倘加巨奸之宠,必失万姓之心。”丁巳,袁高复于正牙论奏。上曰:“杞已再更赦。”高曰:“赦者原其罪,不可为刺史。”陈京等亦争之不已,曰:“杞之执政,百官常如兵在其颈。今复用之,则奸党皆唾掌而起。”上大怒,左右辟易,谏者稍引却。京顾曰:“赵需等勿退,此国大事,当以死争之。”上怒稍。戌午,上谓宰相:“与杞小州刺史,可乎?"李勉曰:“陛下欲之,虽大州亦可,其如天下失望何!”壬戌,以杞为澧州别驾。使谓袁高曰:“朕徐思卿言,诚为至当。”又谓李泌曰:“朕已袁高所奏。”泌曰:“累日外人窃议,比陛下于桓、灵;今承德音,乃尧、舜之不逮也!”上悦,杞竟卒于澧州。

四年春二月,李泌自陈衰老,独任宰相,精力耗竭,既未听其去,乞更除一相。上曰:“朕深知卿劳苦,但未得其人耳。”上从容与泌论即位以来宰相曰:“卢杞忠清强介,人言杞奸邪,朕殊不觉其然。”泌曰:“人言杞奸邪而陛下独不觉其奸邪,此乃杞之所以为奸邪也。倘陛下觉之,岂有建中之乱乎?杞以私隙杀杨炎,挤颜真卿于死地,激李怀光使叛,赖陛下圣明窜逐之,人心顿喜,天亦悔祸。不然,乱何由弭?"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杞极恶A穷凶B百辟疾之C若仇D六军思E食F其肉G何H可复用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赦者止原其罪”与“而不知其所止”(《赤壁赋》)两句中的“止”意思不同。
B.“上怒稍解”与“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两句中的“解”意思不同。
C.“陛下欲与之”与“失其所与”(《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与”意思相同。
D.“朕已可袁高所奏”与“秦地可尽王也”(《鸿门宴》)两句中的“可”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卢杞在遇到大赦调任吉州长史时颇为悲观,因为他认为自己必定会再次入狱,然而不久后发生的事却并不像他事先所预料的那样。
B.应命起草诏书的袁高反对让卢杞担任饶州刺史,他找到宰相卢翰、刘从一并明确地表明自己反对的理由,希望二人能够坚持上奏。
C.陈京、赵需等上表,认为卢杞独掌大权三年之久,祸乱朝政,罪行很大,如对卢杞这样的巨奸加以宠幸,将会失去天下百姓的心。
D.卢杞当政之时,百官常常内心深感恐惧,感觉随时可能会遭受杀身之祸,这也是陈京等人极力反对再次起用卢杞的一个重要原因。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谓袁高曰:“朕徐思卿言,诚为至当。”
(2)累日外人窃议,比陛下于桓、灵;今承德音,乃尧、舜之不逮也!
5.四年春二月,在与唐德宗谈论卢杞时李泌是从哪几个方面答复的?请简要概括。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陆慧晓,字叔明,吴郡吴人也。慧晓清介正立,不杂交游。会稽内史同郡张畅见慧晓童幼,便嘉异之。张绪称之曰:“江东裴、乐也。”初应州郡辟举秀才卫尉史历诸府行参军以母老还家侍养十余年不仕太祖辅政除为尚书殿中郎。邻族来相贺,慧晓举酒曰:“陆慧晓年逾三十,妇父领选,始作尚书郎,卿辈乃复以为庆邪?”

太祖禁奢侈,慧晓撰答诏草,为太祖所赏,引为太傅东阁祭酒。建元初,仍迁太子洗马。武陵王晔守会稽,上为精选僚吏,以慧晓为征虏功曹,与府参军沛国刘琎同从述职。庐江何点荐慧晓于豫章王嶷,补司空掾,加以恩礼。转长沙王镇军谘议参军。安陆侯缅为吴郡,复礼异慧晓,慧晓求补缅府谘议参军。

慧晓历辅五政,治身清肃,僚佐以下造诣,趣起送之。或谓慧晓曰:“长史贵重,不宜妄自谦屈。”答曰:“我性恶人无礼,不容不以礼处人。”未尝卿士大夫,或问其故,慧晓曰:“贵人不可卿,而贱者可卿。人生何容立轻重于怀抱!”终身常呼人位。

建武初,迁吏部郎。尚书令王晏选门生补内外要局,慧晓为用数人而止,晏恨之。送女妓一人,欲与申好,慧晓不纳。吏曹都令史历政以来,谘执选事,慧晓任己独行,未尝与语。帝遣左右单景俊以事诮问,慧晓谓景俊曰:“六十之年,不复能谘都令史为吏部郎也。上若谓身不堪,便当拂衣而退。”帝甚惮之,后欲用为侍中,以形短小,乃止。崔惠景事平,领右军将军,督南兖兖徐青冀五州军事、辅国将军、南兖州刺史。至镇俄尔,以疾归,卒。年六十二。太常。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应州郡辟/举秀才/卫尉史/历诸府/行参军/以母老还家/侍养十余年/不仕/太祖辅政除为尚书殿中郎
B.初应州郡辟/举秀才/卫尉史/历诸府行参军/以母老还家侍养/十余年不仕/太祖辅政除为尚书殿中郎
C.初应州郡/辟举秀才/卫尉史/历诸府行参军/以母老还家侍养/十余年不仕/太祖辅政除为尚书殿中郎
D.初应州郡/辟举秀才/卫尉史/历诸府/行参军以母老/还家侍养/十余年不仕/太祖辅政除为尚书殿中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封建时代称臣子给君主的奏章。此处指皇帝下的命令。
B.参军:参谋军务的官名,中国古代诸王及将帅的幕僚。现指当兵。
C.造诣:指运用学问、文武、艺术等所达到的程度、境界、水平。
D.赠:古代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加封。经常与谥连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慧晓清正耿直,有节操,不随便乱交朋友,得到了会稽内史同郡人张畅的特别赞许,将他比作江东名人裴楷、乐广。
B.陆慧晓为太祖禁止奢侈草拟答诏,受到太祖的赏识,随后在王府和官府任职,始终受到官长的重视和礼遇。
C.陆慧晓连着辅助五位官长,处事立身廉洁庄肃。对于同僚及下属官员他都平等相待,并且终生称呼别人的职位。
D.陆慧晓任吏部郎时,尚书令王晏要选拔门生(准备)派任朝廷各处要职,陆慧晓没有答应他的要求,被他怨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陆慧晓年逾三十,妇父领选,始作尚书郎,卿辈乃复以为庆邪?
(2)帝甚惮之,后欲用为侍中,以形短小,乃止。
2023-08-30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建国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益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选自《谏太宗十思疏》)

(二)

上问侍臣:“创业守成孰难?”房玄龄曰:“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玄龄等拜曰:“陛下及此言,四海之福也。”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三)

贞观十一年,太宗谓魏征曰:“比来所行得失政化,何如往前?”对曰:“若恩威所加,远夷朝贡,比于贞观之始,不可等级而言。若德义潜通,民心悦服,比于贞观之初,相去又甚远。”太宗曰:“远夷来服,应由德义所加。往前功业,何因益大?”征曰:“昔者四方未定,常以德义为心。旋以海内无虞,渐加骄奢自溢。所以功业虽盛,终不如往初。”太宗又曰;“所行比往前何为异?”征曰:“贞观之初,恐人不言,导之使谏。三年已后,人谏,悦而从之。一二年来,不悦人谏,虽黾勉听受,而意终不平,谅有难色。”太宗曰:“诚如公言,非公无能道此者。人皆苦不自觉,公向未道时都自谓所行不变及见公论说过失堪惊。公但存此心,朕终不违公语。”

(选自《贞观政要·论纳谏第五》)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公A向B未C道D时E都F自G谓H所I行J不K变L及M见N公O论P说Q过R失S堪T惊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越,胡与越,亦泛指北方和南方的各民族。
B.“创业与守成孰难”与“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两句中的“与”意思相同。
C.“得一生”与“四海一”(阿房宫赋》)两句中的“一”意思不同。
D.“见人谏”与“终必不蒙见察”(《答司马谏议书》两句中的“见”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选文(一)中,作者概括了历代统治者能善始却不能善终的历史教训,得出了“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的结论。
B.在选文(二)中,唐太宗对房玄龄认为“创业难”的观点加以否定,而赞同魏征“守成难”的观点。
C.在选文(三)中,魏征认为当时的唐王朝恩泽声威比贞观初年要大,但是在德行仁义方面却不如贞观初年,唐太宗对此很不理解。
D.在选文(三)中,魏征分析了唐太宗即位以来对待谏言的态度,受到了太宗的充分肯定,认为魏征让他看到了自己的过失。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2)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
5.概括选文(三)中,魏征分析唐太宗即位以来对待谏言的态度有着怎样的变化。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任颛,字诚之,青州寿光人。举进士,得同学究出身。至卫尉丞。上其文,乃赐第,擢盐铁判官。陕西铸康定大铜钱,颛曰:“坏五为一,以一当十,恐犯者众。”卒如其言。

夏人纳款,遣使要请十一事,甚者欲去臣称男。颛押伴,一切晓以义,辞折而去。又再遣使来欲自买卖且通青盐增岁赐诏许置榷场其议多颛所发。出为京西转运使,奏计京师。元昊为下所杀,遣杨守素来告哀。守素,乃始为元昊谋不称臣、纳赐节者也。仁宗记尝屈其使者,复使押伴。颛问守素其主所以死,不能对,讫去,不敢肆。改知凤翔府。帝语辅臣,颛宜备朝廷委任,留判三司凭由司。为谅祚册礼使,采拡西夏风物、山川、道里、出入攻取之要,为《治戎精要》三篇上之。

进直史馆,迁河东转运使。帝尝以禁帑金帛赐河北,亦欲与河东。颛辞曰:“受委制财用,而先有求,不敢。”颛为使者,每行部,必择僚佐之贤者一人与俱,凡事必与议,未尝以胥吏自随,人安其政。入为盐铁副使,擢天章阁待制。

侬贼犯岭外,以知潭州。宣抚司以宣毅卒有功,檄补军校,颛察其色动,曰:“必有异志。”执按之,具服为贼内应。搜其家,得所记潭事甚悉,枭首以徇。诏书褒激,赐白金五百两,进龙图阁直学士、知渭州。坐在潭日贱市死商珠,降为待制。时四路以边警闻,渭独无所上,朝廷疑斥候不密,颛力言无他虞,帝使觇之,信。乃还学士,徙徐州,以太子宾客致仕。积官户部侍郎,卒,年七十八。

选自《宋史》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又再遣使/来欲自买卖/且通青盐/增岁赐/诏许置榷场其议/多颛所发/
B.又再遣使/来欲自买卖/且通青盐/增岁赐/诏许置榷场/其议多颛/所发/
C.又再遣使来/欲自买卖/且通青盐/增岁赐/诏许置榷场/其议多颛所发/
D.又再遣使来/欲自买卖且通青盐/增岁赐/诏许置榷场/其议多/颛所发/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代学究科考试及格而等第次于学究出身者,称为同学究出身。
B.赐第:赏赐的宅第,功臣常因有功而受到皇帝的赏赐。
C.枭首以徇:砍头悬挂示众。徇,对外宣示。
D.斥候:古代的侦察兵,起源于汉代,因直属王侯手下而得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任颛在陕西铸造康定大铜钱时,担心铸造铜钱,坏掉五枚铸造一枚,以一个当十个,违犯禁令的人就会增多。
B.在与西夏使者打交道的过程中,任颛能够坚持正义,对西夏使者进行说服,并提出了设置两国贸易市场的主张。
C.任颛担任谅祚的册礼使,他采集西夏风物、山川、道里、出入攻取等重要地方,写成《治戎精要》三篇进献皇帝。
D.任颛因及时清除潭州侬贼内应而受到赏赐。主政渭州的时候,因以低价购买死去的商人的明珠,被朝廷降为待制。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仁宗记尝屈其使者,复使押伴。颛问守素其主所以死,不能对,讫去,不敢肆。
(2)时四路以边警闻,渭独无所上,朝廷疑斥候不密,颛力言无他虞,帝使觇之,信。
2023-08-26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丹寨县泓文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为宰。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加惠于臣,使不冻馁,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宽惠柔民,弗若也;治国家不失其柄,弗若也;忠信可结于百姓,弗若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弗若也;执枹鼓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焉,弗若也。桓公曰: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钩,是以滨于死。鲍叔对曰:夫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夫犹是也。桓公曰:若何?鲍子对曰:请诸鲁。桓公使请诸鲁。庄公以问施伯,施伯对曰:此非欲戮之也,欲用其政也。令彼在齐,则必长为鲁国忧矣。庄公曰:若何?施伯对曰:杀而以其尸授之。庄公将杀管仲齐使者请曰寡君欲亲以为戮若不生得以戮于群臣犹未得请也请生之于是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比至,三衅三浴之。桓公亲逆之于郊,而与之坐而问焉,曰:吾欲从事于诸侯,其可乎?管子对曰:未可。国未安。桓公曰:安国若何?管子对曰:修旧法,择其善者而业用之;遂滋民,与无财,而敬百姓,则国安矣。桓公曰:诺。国既安矣,桓公曰:国安矣,其可乎?管子对曰:未可。君若正卒伍,修甲兵,则大国亦将正卒伍,修甲兵,则难以速得志矣。君有攻伐之器,小国诸侯有守御之备,则难以速得志矣。君若欲速得志于天下诸侯,则事可以隐,令可以寄政。桓公曰:为之若何?管子对曰:内政而寄军令焉。桓公曰:善。管子于是制国。

(节选自《国语·齐语》,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庄公将杀管仲/齐使者请曰/寡君欲亲以为戮/若不生得以戮/于群臣犹未得请也/请生之于是/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
B.庄公将杀管仲/齐使者请曰/寡君欲亲以为戮/若不生得以戮于群臣/犹未得请也/请生之/于是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
C.庄公将杀管仲/齐使者请曰/寡君欲亲以为戮/若不生得以戮/于群臣犹未得请也/请生之/于是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
D.庄公将杀管仲/齐使者请曰/寡君欲亲以为戮/若不生得以戮于群臣/犹未得请也/请生之于是/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寡君,文中是齐国使者对齐桓公的谦称,春秋战国时期使者常如此谦称自己的君主。
B.卒伍,古代军队编制,五人为伍,百人为卒,后可用于指基层部队或基层行政组织。
C.甲兵,铠甲和兵器,与《诗经·无衣》“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中的“甲兵”含义相同。
D.内政,指国家内部的政治事务,与“外交”相对,古人认为“内政不理,心腹之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桓公信赖鲍叔,想要予以重用,鲍叔却表示如若想让齐国大治应当重用管仲,并依次列举了五点自己不如管仲之处,表现出其大公无私的一面。
B.施伯意识到齐桓公向鲁国要回管仲,并非想要报管仲的一箭之仇,而是想要任用管仲,因此他建议鲁庄公杀死管仲,以免今后成为鲁国的忧患。
C.齐桓公询问管仲称霸诸侯的事情,管仲认为国家还未安定时,不宜对外用兵,宜休养生息,涵养百姓,齐桓公于是暂时按捺住自己的野心。
D.齐国在齐桓公的治理之下已经安定,但管仲认为此时称霸诸侯时机仍未成熟,齐桓公想要快速如愿以偿必须先治理好内政再发布军令。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夫犹是也。
(2)修旧法,择其善者而业用之;遂滋民,与无财,而敬百姓,则国安矣。
5.齐国为什么能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国,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原因。
2023-08-23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第一民族中学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为相,及判河阳,最后请老家居。凡三上章,皆言天子无职事,惟辨君子小人而进退之,此天子之职也。君子与小人并处其势必不胜君子不胜则奉身而退。小人不胜,则交结构扇,千岐万辙,必胜而后已。小人复胜,必肆毒于善良,无所不为,求天下不乱,不可得也。

元丰六年,公病,上书言八事,大抵论君子小人为治乱之本。神宗语宰辅曰:“富弼有章疏来。”惇曰:“弼所言何事?”帝曰:“言朕左右多小人。”惇曰:“可令分析孰为小人。”帝曰:“弼三朝老臣,岂可令分析?”左丞王安礼曰:“弼之言是也。”罢朝。惇责安礼曰:“左丞对上之言失矣。”安礼曰:“吾辈今日曰‘诚如上谕’,明日曰‘圣学非臣所及’,安得不谓之小人?”惇无以对。

(节选自《宋名臣言行录》)

【注】①公,指富弼,北宋名相,谥韩国文忠公,下同。②惇,指章惇,北宋中期政治家。

材料二:

夫称君子者,心无措乎是非,而行不违乎道者也。何以言之?夫气静神虚者,心不存于矜尚;体亮心达者,情不系于所欲。矜尚不存乎心,故能越名教而任自然;情不系于所欲,故能审贵贱而通物情。物情顺通,故大无违;越名任心,故是非无措也。是故言君子则以无措为主,以通物为美;言小人则以匿情为非,以违道为阔。何者?匿情矜吝,小人之至恶;虚心无措,君子之笃行也。是以大道言:“及吾无身,吾又何患?”无以生为贵者,是贤于贵生也。由斯而言,夫至人之用心,固不存有措矣。故曰:“君子行道,忘其为身。”斯言是矣!君子之行贤也,不察于有度而后行也;任心无邪,不议于善而后正也;显情无措,不论于是而后为也。

(节选自《晋书·嵇康传》)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君子与小人并处其势必不胜君子不胜则奉身而退。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请老,指官吏请求退休养老,与“告老”“致仕”“乞骸骨”“悬车”等意思相近。
B.治乱,即安定与动乱,与《史记·屈原列传》中“明于治乱”的“治乱”意思不同。
C.名教,指儒家以正名定分为主的政治制度和道德规范,后成司马氏集团的统治工具。
D.贵贱,既可指价值的高低,也指地位的尊卑即富贵与贫贱,此处主要指地位的尊卑。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富弼共三次向皇帝上奏,都谈到天子没有具体的职务,但要以明辨君子小人并决定他们的去留作为主要职责。
B.元丰六年,富弼病中上书皇帝,言及皇帝身边有许多小人,章惇请皇帝为他分析,皇帝却婉拒了章惇的请求。
C.嵇康认为,气静神虚的人,用心不在于对外的夸耀自负;禀性忠诚内心达观的人,情志不被自己的欲望束缚。
D.嵇康认为,不过分追求物欲生活享受的人,比过分看重自己生命的人高明,因此,最高明的人不执著于外物。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小人复胜,必肆毒于善良,无所不为,求天下不乱,不可得也。
(2)夫称君子者,心无措乎是非,而行不违乎道者也。
5.在富弼和嵇康看来,“君子”应该是一个怎样的人。
2023-08-16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六校联盟高考实用性联考(一)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举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德初,授御史。扈跸乐安,高煦出降,帝命谦口数其罪。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高煦伏地战栗,称万死。帝大悦。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疏奏陕西诸处官校为民害,诏遣御史捕之。超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察时事所宜兴革,即具疏言之。

初,太监王振方用事,适有御史姓名类谦者,尝忤振。谦入朝,荐参政王来、孙原贞自代。通政使李锡阿振指,劾谦以久不迁怨望,擅举人自代。下法司论死,系狱三月。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大理寺少卿。正统十四年秋,也先大入寇,帝亲征。及驾陷土木,京师大震。郕王监国,命群臣议战守。侍讲徐珵言星象有变,当南迁。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议乃定。于时八月,上皇北狩且一年矣。也先见中国无,滋欲乞和,请归上皇。大臣王直等议遣使奉迎,帝不悦。谦从容曰:“天位已定,宁复有他,顾理当速奉迎耳。”帝顾而改容曰:“从汝。”卒奉上皇以归,谦力也。谦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帝赐第西华门,固辞,不允。帝知谦深,所论奏无不从者。视诸选耎大臣、勋旧贵戚,意颇轻之,愤者益众。徐珵以议南迁,为谦所斥。至是改名有贞,尝切齿谦。石亨本以失律削职,谦请宥而用之,畏谦不得逞。景泰八年正月壬午,亨与有贞等既迎上皇复位,诬谦等与黄竑构邪议,更立东宫。都御史萧惟祯定谳,处极刑。丙戌改元天顺,丁亥谦弃市。及籍没,家无余资。独正室鐍钥甚固,启视,则上赐蟒衣、剑器也。

(节选自《明史·于谦传》)

文本二:

谦遭时艰屯忧国忘家计安宗社其忠心义烈固已昭著史册。而所上奏疏,明白洞达,切中事机,尤足觇其经世之略。至其平日不以韵语见长,而所作诗篇,类多风格遒上,兴象深远,转出一时文士之右,亦足见其才之无施不可矣。

(节选自《钦定四库全书·集部六·于忠肃集·提要》)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谦遭时艰/屯忧国/忘家计/安宗社/其忠心义烈固已昭/著史册
B.谦遭时艰屯/忧国忘家/计安宗社/其忠心义烈固已昭著史册
C.谦遭时艰/屯忧国/忘家计/安宗社/其忠心义烈固已昭著史册
D.谦遭时艰屯/忧国忘家/计安宗社/其忠心义烈固已昭/著史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指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殿试及第者,及第者分三甲,分别赐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
B.北狩,到北方狩猎,借指向北进军,“上皇北狩且一年矣”是皇帝被掳到北方的委婉说法。
C.“也先见中国无衅”的“衅”意为“缝隙;破绽”,与《齐桓晋文之事》“将以衅钟”的“衅”意思不同。
D.东宫,是中国古代宫殿指称,由方位得名,后借指居住东宫的储君,因而历朝历代以东宫代指太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谦在乐安时,奉命数说朱高煦的罪行,言词正气刚强,声色激烈,高煦伏地战栗,自称罪该万死。
B.于谦因王振误会,被人弹劾,下狱三个月;后因为李锡迎合于谦意图而获释,担任大理寺少卿。
C.景泰元年,也先见中原无隙可乘而想求和,于谦劝说皇帝天位已定不会更改,当快速接回太上皇。
D.后人评价于谦的奏疏明白通透,切中要害,尤其看出治国谋略,其诗歌大多遒劲,胜过一般的文士。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高煦伏地战栗,称万死。
(2)及籍没,家无余资。独正室鐍钥甚固,启视,则上赐蟒衣、剑器也。
5.于谦《石灰吟》言:“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请结合传记材料,简要概括哪些事件可以体现他在诗中所言的志向?
2023-08-15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8月摸底衔接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荆、齐、燕、代四国为一,将以攻秦。秦王召群臣宾客六十人而问焉,曰:四国为一,将以图秦,寡人屈于内,而百姓靡于外,为之奈何?群臣莫对。姚贾对曰:贾愿出使四国,必其谋,而安其兵。乃资车百乘,金千斤,衣以其衣,带以其剑。姚贾行,绝其谋,止其兵,与之为交以报秦。秦王大悦。贾封千户,以为上卿。韩非知之,曰:贾以珍珠重宝,南使荆、吴,北使燕、代之间三年,四国之交未必合也,而珍珠重宝尽于内。是贾以王之权,国之宝,外自交于诸侯,愿王察之。且梁监门子,尝盗于梁,臣于赵而逐。取世监门子,梁之大盗,赵之逐臣,与同知社稷之计,非所以厉群臣也。王召姚贾而问曰:吾闻子以寡人财交于诸侯,有诸?对曰:有。王曰:有何面目复见寡人?对曰:曾参孝其亲,天下愿以为子;子胥忠于君,天下愿以为臣;贞女工巧,天下愿以为妃。今贾忠王而王不知也。贾不归四国,尚焉之?使贾不忠于君,四国之王尚焉用贾之身?桀听谗而诛其良将,纣听谗而杀其忠臣,至身死国亡。今王听谗,则无忠臣矣。王曰:子监门子,梁之大盗,赵之逐臣。姚贾曰:太公望,齐之逐夫,朝歌之废屠,子良之逐臣,棘津之仇不庸,文王用之而王。管仲,其鄙人之贾人也,南阳之敝幽,鲁之免囚,桓公用之而霸。百里奚,虞之乞人,传卖以五羊之皮,穆公相之而朝西戎。文公用中山盗,而胜于城濮。此四士者,皆有垢丑大诽,天下明主用之,知其可与立功也。使若卞随、务光、中屠狄,人主岂得其用哉!故明主不取其污不听其非察其为己用故可以存社稷虽有外诽者,不听;虽有高世之名、无咫尺之功者,不赏是以群臣莫敢以虚愿望于上。秦王曰:然。乃复使姚贾而诛韩非。

(节选自刘向《战国策·秦策五》)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故A明B主C不D取E其F污G不H听I其J非K察L其M为N己O用P故Q可R以S存T社U稷V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愿出使四国,必绝其谋”与“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两句中的“绝”字含义不同。
B.“姚贾辞行,绝其谋,止其兵”与“皆好辞而以赋见称”(《屈原列传》)两句中的“辞”字含义相同。
C.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是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代指国家或朝廷。
D.西戎,是上古时期在西北地区的一个以犬为图腾的非华夏部落,古代以戎泛称我国西部各少数民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国联合共谋秦国,秦国君臣一筹莫展;姚贾保证“绝其谋,安其兵”自请出使四国之时,秦王高兴地赐他以土地、授予其职上卿。
B.秦王指责姚贾“以寡人财交于诸侯”“有何面目复见寡人”,姚贾申明自己“忠王而王不知”并告诉秦王“听谗,则无忠臣”。
C.面对秦王质疑自己的出身与品节,姚贾不卑不亢,以“有垢丑大诽”的姜太公、管仲等四人为例,说明明主用人,应当重在其能。
D.姚贾瓦解了四国之间的联盟,促进了秦始皇统一大业,受到了秦始皇的重用;秦王重赏姚贾自有其理由,但诛杀韩非却令人叹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贾以王之权,国之宝,外自交于诸侯,愿王察之。
(2)使贾不忠于君,四国之王尚焉用贾之身?
5.韩非是如何向秦王诋毁姚贾出使四国行为的?请从出使效果和目的两个角度加以概括。
2023-08-13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镇远县文德民族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
B.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
C.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
D.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
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鸿门宴》人物的性格是紧扣住情节的发展,通过人物间的矛盾和斗争以及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行动、情态等来体现的。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作者司马迁。《鸿门宴》选自该书的《项羽本纪》。
C.古代宴会的四面座位,以东向为最尊,南向次之,再次为北向,西向为待者座,《鸿门宴》的“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从座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体现项羽的自高自大。
D.《史记》语言精练,有生命力,很多词语已固定为今天的成语,如“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劳苦功高”就出自《史记·鸿门宴》。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良在紧急关头外出军门见樊哙,说明项羽对鸿门宴这样的军机大事防守不甚严密,否则张良怎么能够“至军门”。
B.项庄接受了趁舞剑时刺杀刘邦的任务后,由于于心不忍,再加上项伯的保护,所以他未能把刘邦刺死。
C.樊哙在危急关头不顾卫士阻拦,闯入军帐中,表现了极大的勇气。但入帐后的种种行为都是有理有节的,表现了他有勇有谋、粗中有细的性格。
D.从樊哙的一番话来看,他是很懂外交辞令的。他先指桑骂槐地怒斥一顿,然后又不失时机、恰到好处地讲出刘邦这样做都是为了项羽,难怪项羽愿听。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2023-08-10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东升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夏四月,河决东郡金堤。先是,清河都尉冯逡奏言:郡承河下流,顷所以阔无大害者,以屯氏河通,两川分流也。今屯氏河塞,鸣犊口又益不利,独一川兼受数河之任,虽高增堤防,终不能泄。九河故迹,今既灭难明,屯氏河新绝未久,其处易浚。又其口所居高,于此分杀水力便宜,可复浚以助大河。泄暴水,备非常。事下丞相,以为方用度不足,可且勿浚。后三岁,河果决于馆陶及东郡金堤,坏败官亭、室庐且四万所。冬十一月,御史大夫尹忠以对方略疏阔,上切责其不忧职,自杀。河平元年春,杜钦荐王延世于王凤,使塞决河。延世以竹落长四丈,大九围,盛以小石,两船夹载而下之。三十六日河堤成。三月,诏以延世为光禄大夫,秩中二千石,赐爵关内侯,黄金百斤。三年秋八月,河复决平原,所坏败者半建始时。鸿嘉四年秋,河水湓溢,败官亭、民舍四万馀所。平陵李寻奏言:议者常欲求索九河故迹而穿之,今因其自决,可且勿塞,以观水势,河欲居之,当稍自成川,挑出沙土,然后顺天心而图之,必有成功。于是遂止不塞。待诏贾让奏言:治河有上、中、下策。徙冀州之民当水冲者,放河使北入海。河西薄大山,东薄金堤,势不能远,泛滥期月自定。此功一立河定民安谓之上策多穿漕渠,使民得以溉田,分杀水怒。兴利除害,支数百岁,谓之中策。若只缮完故堤,增卑倍薄,劳费无已,数逢其害,下策也。平帝时河、汴决坏,久而不修。建武十年,光武欲修之,浚仪令乐俊上言:民新被兵革,未宜兴役。乃止。兖、豫百姓怨叹,以为县官恒兴他役,不先民急。会有荐王景能治水者,夏四月,诏发卒数十万,遣景与将作谒者王吴修汴渠堤。景虽简省役费,然犹以百亿计焉。十三年夏四月,汴渠成,河、汴分流,复其旧迹。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河决之患》)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把这三个需要断句的地方写在括号内。(     
此A功B一C立D河E定F民G安H谓I之J上K策L多M穿漕渠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二千石,汉代官员薪俸等级。这里的“石”是古代容量单位,与《马说》中的“一食或尽粟一石”中的“石”意思相同。
B.冀州,据《尚书·禹贡》记载,大禹治水的时候,将天下分为九州,冀州为九州之首,主要在今天的河北省。
C.光武,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庙号。古代称呼皇帝可称庙号、谥号、年号,如唐玄宗是庙号,隋炀帝是谥号,乾隆是年号。
D.将作谒者,国君左右掌传达等事的近侍。东汉时,谒者分为谒者仆射、常侍谒者、给事谒者、灌谒者和将作谒者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代,黄河屡次决口,给百姓带来巨大灾难,朝廷想尽各种办法治理水患,耗费了大量人力财力。
B.在讨论治河方案时,人们试图找到九河故道,但实际上黄河屡次决堤,更兼河道淤塞,已经很难寻觅踪迹了。
C.鸿嘉四年,在治理黄河时,竟然出现黄河水决口,任由泛滥不去堵塞的情况,这是因为国用不足,朝廷没有能力治理。
D.治河也有成功的案例,其中王延世、王景都有不错的成绩,王延世还因此被加官进爵,获得丰厚的赏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三岁,河果决于馆陶及东郡金堤,坏败官亭、室庐且四万所。
(2)兖、豫百姓怨叹,以为县官恒兴他役,不先民急。
5.贾让认为最佳的治河政策是什么?他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023-08-09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金成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