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弃疾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成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德祜初,枋得请于朝,加赠少师,谥忠敏。

(《宋史·辛弃疾传》)

材料二

徙知湖州,上表以谢。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神宗独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元佑三年,权知礼部贡举。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轼恐不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

绍圣初,御史论轼掌内外制口,所作词命,以为讥斥先朝。遂以本官知英州,寻降一官,未至,贬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居三年,泊然无所蒂芥,人无贤愚,皆得其欢心。又贬琼州别驾,居昌化。昌化故儋耳地非人所居药饵皆无有。初僦官屋以居,有司犹谓不可,轼遂买地筑室,儋人运甓畚土以助之。独与幼子过处,著书以为乐,时时从其父老游,若将终身。

轼与弟辙,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洵晚读《易》,作《易传》未究,命轼述其志。轼成《易传》,复作《论语说》;后居海南,作《书传》;又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奏议》十五卷、《内制》十卷、《外制》三卷、《和陶诗》四卷。一时文人如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张耒、陈师道,举世未之识,轼待之如朋俦,未尝以师资自予也。

(《宋史·卷三三八·苏轼传》)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昌化A故儋B耳C地D非人E所居F药饵G皆无有
2.请写出加点词的意思
弃疾善长短句(     )        神宗独(     )        轼恐不(     )        枉用相(     )
3.以下不符合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A.因为李定等人的捏造诬陷,苏轼被逮捕入狱,后被贬至黄州。
B.绍圣年间,苏轼多次被贬,直至荒远之地,但他都心怀淡然,随遇而安。
C.苏轼作品众多,内容丰富,少有人可比,常说自己的文章如行云流水。
D.谢枋得连夜为辛弃疾写文祭祀,天明文章写成,后又向朝廷请求追赠辛弃疾。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下列第(3)句。
(1)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
(2)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
(3)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2024-03-22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云天化中学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唯翼平连率田况果敢,发民年十八以上四万余人,授以库兵,与刻石为约。樊崇等闻之,不敢入界。况自劾奏,莽让况:未赐虎符而擅发兵,此弄兵也,厥罪乏兴。以况自诡必禽灭贼,故且勿治。后况自请出界击贼,所向皆破。莽以玺书令况领青、徐二州牧事。况上言:盗贼始发其原甚微部吏伍人所能禽也咎在长吏不为意县欺其郡郡欺朝廷实百言十实千言百。朝廷忽略,不辄督责,遂至延蔓连州,乃遣将帅,多使者,转相监促。郡县力事上官,应塞诘对,共酒食,具资用,以救断斩,不暇复忧盗贼、治官事。将帅又不能躬率吏士,战则为贼所破,吏气浸伤,徒费百姓。前幸蒙赦令,贼欲解散,或反遮击,恐入山谷,转相告语,故郡县降贼皆更惊骇,恐见诈灭,因饥馑易动,旬日之间更十余万人,此盗贼所以多之故也。今洛阳以东,米石二千。窃见诏书欲遣太师、更始将军,二人爪牙重臣,多从人众,道上空竭,少则亡以威示远方。宜急选牧、尹以下,明其赏罚。收合离乡,小国无城郭者,徙其老弱置大城中,积臧谷食,并力固守。贼来攻城,则不能下,所过无食,势不得群聚。如此,招之必降,击之则灭。今空复多出将帅,郡县苦之,反甚于贼。宜尽征还乘传诸使者以休息郡县。委任臣况以二州盗贼,必平定之。莽畏恶况,为发代,遣使者赐况玺书。使者至,见况,因令代监其兵。遣况西诣长安,拜为师尉大夫。况去,齐地遂败。

三年春,正月,九庙成,纳神主。莽谒见,大驾乘六马,以五采毛为龙文衣,著角,长三尺。又造华盖九重,高八丈一尺,载以四轮车,挽者皆呼登仙。莽出,令在前。百官窃言:此似[注]车,非仙物也。二月,樊崇等杀景尚。关东人相食。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二十九》)

【注】古代运棺材的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盗贼始发/其原甚微/部吏/伍人所能禽也/咎在长吏/不为意县/欺其郡/郡欺朝廷/实百言十/实千言百
B.盗贼始/发其原甚微/部吏/伍人所能禽也/咎在长吏/不为意县/欺其郡/郡欺朝廷/实百言十/实千言百
C.盗贼始发/其原甚微/部吏/伍人所能禽也/咎在长吏不为意/县欺其郡/郡欺朝廷/实百言十/实千言百
D.盗贼始/发其原甚微/部吏/伍人所能禽也/咎在长吏不为意/县欺其郡/郡欺朝廷/实百言十/实千言百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连率”为“连帅”“十国以为连,连有帅。”后世当用以称地方长官,职如太守。
B.“田况素果敢”与“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两句中的“素”字含义相同。
C.“一人爪牙重臣”与“蚓无爪牙之利”(《劝学》)两句中的“爪牙”含义不同。
D.“阴为发代”与“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兰亭集序》)两句中的“阴”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况弹劾检举自己之后,被王莽责备,王莽认为他的罪名应该跟贻误军机一样处理,最终贬去他的官职,不让他治理此地。
B.田况认为,朝廷不立即进行督察责罚,再加上郡县应付搪塞,只为开脱自己的死罪,没有工夫去考虑盗贼和办理公事。
C.田况认为盗贼突然增多,是因为要投降的盗贼又遭截击,他们互相传告,已降的更加惊骇,加之饥荒期间,人心容易动摇。
D.九庙工程竣工,王莽去朝拜,车队按照极高规格组成,拉车之人都呼喊“登仙”,官吏们却认为像灵车,不是神仙的用物。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将帅又不能躬率吏土,战则为贼所破,吏气浸伤,徒费百姓。
(2)小国无城郭者,徙其老弱置大城中,积臧谷食,并力固守。
5.两州盗贼四起,田况上书陈述平盗之策,条理清晰,布局缜密,并保证交由自己一定能平定。但为什么王莽没有采纳?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曹元用,字子贞,父宗辅,德清县主簿。元用资禀俊爽,幼嗜书,一经目,辄成诵。每夜读书,常达曙不寐。父忧其致疾,止之,辄以衣蔽窗默观之。

始以镇江路儒学正考满游京师。翰林承旨阎复,于四方士少所许可,及见元用,出所为文示之,元用辄指其疵,复大奇之,因荐为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即论史院僚属非材,请较试,取其优者用之。御史台辟为掾史。元用初不习吏事,而见事明决,吏反师之。转中书省右司掾,与清河元明善、济南张养浩同时号为三俊。除应奉翰林文字,迁礼部主事。时累朝皇后既崩者,犹以名称,而未有谥号。元用言:“后为天下母,岂可直称其名。宜加徽号,以彰懿德。”改尚书省右司都事,转员外郎。及尚书省罢,退居任城,久之,齐、鲁间从学者甚众。

泰定二年,授太子赞善,转礼部尚书,兼经筵官,及大朝会,为纠仪官,申卷班之令。俾以序退,无争门而出之扰。又谓太医、仪凤、教坊等官,不当序正班,当自为一列,后皆行之。时宰执有欲罢科举法者,元用以为“国家文治,正在于此,胡可罢也”。又有欲损太庙四时之享、止存冬祭者,元用谓:“禴祠尝烝,四时之享,不可阙一,乃经礼之大者,其可惜费而废礼乎!”

三年夏,帝以日食、地震、星变,诏议所以弭灾者,元用谓:“应天以实不以文,修德明政应天之实也宜撙浮费节财用选守令恤贫民严禋祀汰佛事止造作以纾民力慎赏罚以示劝惩。”皆切中时弊。又论科举取士之法,当革冒滥,严考核,俾得真才之用。议上,朝廷咸是之。

卒,帝嗟悼久之,谓侍臣曰:“曹子贞尽忠宣力,今亡矣,可赐钞五千缗。”赠政奉大夫、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护军,追封东平郡公,谥文献。诗文四十卷,号《超然集》。

(选自《元史·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修德明政应天之/实也/宜撙浮费/节财用/选守令/恤贫民/严禋祀汰/佛事止/造作以纾民力/慎赏罚以示劝惩/
B.修德明政/应天之实也/宜撙浮费/节财用/选守/令恤贫民/严禋祀汰/佛事止/造作以纾民力/慎赏罚以示劝惩/
C.修德明政应天之/实也/宜撙浮费/节财用/选守/令恤贫民/严禋祀/汰佛事/止造作以纾民力/慎赏罚以示劝惩/
D.修德明政/应天之实也/宜撙浮费/节财用/选守令/恤贫民/严禋祀/汰佛事/止造作以纾民力/慎赏罚以示劝惩/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部,掌天下礼乐、祭祀、朝会、燕享、贡举之政令。长官为礼部尚书。
B.徽号,中国古代尊崇帝后的称号为“尊号”或“徽号”,相当于谥号。
C.䄖祠尝蒸,祭祀的名称。祠为春祭、䄖为夏祭、尝为秋祭、蒸为冬祭。
D.赙,送布帛财物助人办丧事。“赙赠”是我国古代的丧葬习俗之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元用天资聪颖,嗜好读书且过目不忘,他经常彻夜读书,父亲怕他生病就阻止他,他就用衣服遮住窗子,在房中默读。
B.曹元用在京师游学时,经阎复推荐做了翰林国史院编修官,他认为国史院的官员才不称职,请在测试后选择优秀者录用。
C.曹元用担任礼部尚书时,有人想要废除太庙四时的祭祀,元用认为四时的祭祀缺一不可,不能为减少耗费而废除应行之礼。
D.曹元用认为,要避免天灾,不能讲空话,要务实际,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这些建议都能击中当时社会中的弊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元用初不习吏事,而见事明决,吏反师之。
(2)帝以日食、地震、星变,诏议所以弭灾者。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