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2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也。从祖父景,景子忠,皆为汉太尉。父异,洛阳令。瑜长壮有姿貌。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从父尚为丹杨太守,瑜往省之。会策将东渡,到历阳,驰书报瑜,瑜将兵迎策。策大喜曰:“吾得卿,谐也。”遂从攻横江、当利,皆拔之。

五年,策,权统事。瑜将兵赴丧,遂留吴,以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十三年春,权讨江夏,瑜为前部大督。

其年九月,曹公入荆州,刘琮举众降,曹公得其水军,船步兵数十万,将士闻之皆恐。权延见群下,问以计策。议者咸曰:“曹公豺虎也,然托名汉相,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愚谓大计不如迎之。”瑜曰:“不然。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请为将军筹之:今使北土已安,操无内忧,能旷日持久,来争疆场,又能与我校胜负于船楫间乎?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且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又今盛寒,马无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擒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权曰:“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

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於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备与瑜等复共追。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径自北归。

(节选自《三国志·周瑜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
B.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
C.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
D.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父,父亲的兄弟,即伯父或叔父。文中指周瑜的叔叔周尚。
B.薨,古代称天子或诸侯之死,后世大官之死也可称薨。
C.中国,一般是指中原地区,也可指国都。文中指的是前者。
D.孤,古代君主自称“孤”或者“寡人”,有成语“称孤道寡”。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坚因为讨伐董卓将家迁到了庐江舒地,他的儿子孙策与周瑜同岁,两人交情很深。
B.孙权即位后,周瑜来到吴国,颇受重用,与张昭一起掌管各种事务,后担任前部大督。
C.面对曹军的来势汹汹,朝堂之上君臣议事时,除周瑜一人主战外,其他人都主张投降。
D.周瑜部将黄盖很有谋略,他审时度势,用心观察,及时提出了火攻的策略,击败了曹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策将东渡,到历阳,驰书报瑜,瑜将兵迎策。
(2)曹公豺虎也,然托名汉相,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
5.周瑜认为曹操此战必败,他依据的理由是什么?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陆贽,字敬舆,苏州嘉兴人。十八第进士,中博学宏辞。调郑尉,罢归。以书判拔萃补渭南尉。帝在东宫,已闻其名矣,召为翰林学士。

泾师急变帝播迁府藏委弃卫兵无褚衣天下贡奉稍至乃于行在夹庑署琼林大盈二库别藏贡物贽谏,以为:“今师旅方殷,疮痛呻吟之声未息,遽以珍贡私别库,恐群下有所觖望,请悉出以赐有功。”帝悟,即撤其署。帝欲以内外从官普号“定难元从功臣”。贽曰:“宫官具察,恪居奔走,劳则有之,何功之云?难则尝之,何定之云?今与奋命者齿,恐沮战士之心,结勋臣之愤。”帝乃止。

李怀光有异志,欲怒其军使叛。李晟密言其变,因请移屯。不阅旬,怀光果夺两节度兵。行在震惊,遂徙幸梁。俄以劳迁谏议大夫,仍为学士。

京师已平,帝欲召浑瑊访奔亡内人,给装使赴行在。贽谏曰:“大难始平,而百役疲瘵之氓、重伤残废之卒,皆忍死扶疾,想闻德音。盖事有先后,义有轻重,重者宜先,轻者宜后。葺宫室,治服玩,耳目之娱,巾栉之侍,是皆宜后不可先也。且内人当离溃之后,或为将士所私。天下固多亵人(1),何必独此?”帝不复下诏,犹遣使谕瑊资遣。

俄以丧解官,客东都。服除,以权知兵部侍郎,复召为学士。贞元七年,罢学士,以兵部侍郎知贡举。明年,以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班宏度支,卒官,贽荐李巽,帝漫许之,而自用裴延龄。俄而延龄奸佞得君,天下仇恶,无敢言。贽上书苦谏,帝不怿,竟以太子宾客罢。延龄揣帝意薄,谗短百绪,帝遂发怒,欲诛贽,赖阳城等交章论辨,乃贬忠州别驾。顺宗立,召还。诏未至,卒,年五十二。兵部尚书,谥曰宣。

(选自欧阳修、宋祁等编《新唐书》


注:(1)亵人,受宠幸的人。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泾师急变/帝播迁/府藏委弃/卫兵无褚衣/天下贡奉稍至/乃于行在夹庑署/琼林大盈二库别藏贡物/
B.泾师急变/帝播迁府藏/委弃卫兵/无褚衣/天下贡奉稍至/乃于行在夹庑署琼林大盈二库/别藏贡物/
C.泾师急变/帝播迁/府藏委弃/卫兵无褚衣/天下贡奉稍至/乃于行在夹庑署琼林大盈二库/别藏贡物/
D.泾师急变/帝播迁府藏/委弃卫兵/无褚衣/天下贡奉稍至/乃于行在夹庑署/琼林大盈二库别藏贡物/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在,天子巡行所到之处,本文唐德宗流亡所居之处也称行在是避讳的说法。
B.东都,京师以东的都城,历代地点不一,其中唐代京都在长安,东都在洛阳。
C.判,古代官员以较高官职兼任较低官职,或者在中央任职的官员兼任地方官。
D.赠,古代官员死后朝廷将官爵或荣誉赐予死者的家人,是对功臣的奖励方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贽十八岁考中进士,又在吏部考中博学宏辞科,调任郑县尉。早在德宗皇帝还在当太子时,就已经听闻陆贽的名声,任命他为翰林学士。
B.德宗皇帝流亡梁州,想把随他一起逃难的官员加上“定难元从功臣”的封号。陆贽认为这些官员吃了一些苦,但并没有功劳,也没有平定祸难。
C.京城收复后,德宗皇帝派浑瑊查访逃散的宫人,供给盘缠让这些人回到宫中。经过陆贽进谏,德宗皇帝表面收回成命,但还是派人把宫人送到行宫。
D.陆贽推荐李巽担任度支,皇帝先是很认同,后又改用裴延龄。裴延龄依靠花言巧语献媚钻营,得到皇帝宠信,引起了天下人的憎恶。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与奋命者齿,恐沮战士之心,结勋臣之愤。
(2)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5.陆贽劝谏皇帝不要查访在战争中逃散的宫人,请简要概括他的理由。
2022-02-18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泰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祖建隆元年春正月,视学。诏增葺祠宇,塑绘先圣、先贤像,自为,书于孔、颜座端,令文臣分撰余赞,屡临视焉。尝谓侍臣曰:朕欲尽令武臣读书,知为治之道。于是臣庶始贵文学。帝尝讲求辅弼,谓左右曰:联闻范质居第之外,不殖货产,真宰相也!是曰,以质及王溥、魏仁浦同辅政。

二年春正月,度民田。周世宗末年,尝命官诣诸州度民田,而使者多不称。至是,帝谓侍臣曰:度田盖欲勤恤小民。而民敝愈甚。今当精择其人。遂分遣常参官诣诸州。寻诏州县课民种植,长吏以春秋巡视,著为令。又置义仓,官所收贰税,每一石别输一斗,贮之以备凶歉。

开宝元年三月,初覆试贡士。是科擢进士合格者十八人,陶谷子邸名在第六。帝谓左右曰:闻谷不能训子,邴安得登第!命中书覆试,因下诏曰:造士之选,匪树私恩,世禄之家,宜敦素业。如闻党与,颇容窃吹,文衡公器,岂宜私滥!自今举人,凡关食禄之家,悉委中书覆式。”

帝性孝友节俭,质任自然,不事矫饰。尝坐寝殿,令洞开诸门,皆端直轩豁,无有壅蔽,谓左右曰:此如我心,若有邪曲,人皆见之矣!一日,罢朝坐便殿,不乐者久之。左右请其故,曰:尔谓天子容易为耶?早作乘快误决一事,故不乐耳。永康公主一日劝帝以黄金饰肩舆,帝曰:我以四海之富,宫殿饰以金银,力亦可办:但念我为天下守财耳,岂可妄用!尤注意刑辟,尝读二典,叹曰尧舜之罪四凶止从投窜何近代法网之密耶故定为折杖法以递减流徒杖笞之刑自开宝以来,犯大辟非情理深害者,多得贷死;惟赃吏弃市,则未尝贳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太祖建隆以来诸政》)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尧/舜之罪/四凶止从投窜/何近代法网之密耶/故定为折杖法/以递减流徒杖笞之刑/
B.尧/舜之罪四凶/止从投窜/何近代法网之密耶/故定为折杖法/以递减流徒杖笞之刑/
C.尧/舜之罪四凶/止从投窜/何近代法网之密耶/故定为折杖法/以递减流/徒/杖/笞之刑/
D.尧/舜之罪/四凶止从投窜/何近代法网之密耶/故定为折杖法/以递减流/徒/杖/笞之刑/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赞,一种以颂扬人物为主的文体,多为韵文。它不同于纪传体史书中篇末的评论性文字。
B.长吏,文中指县丞、县尉等地位较高的县吏,意思同于“亲故多劝余为长吏”中的“长吏”。
C.举人,汉代指郡国荐举者;唐宋时指可应进士考试者,即文中意;明清时指乡试中试者。
D.贡士,唐以后的科举考试中,由州县考试合格者称“乡贡士”,清代会试录取的才称“贡士”。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尊崇先圣先贤,扩大修葺文庙,倡导武将读书,形成了臣民重视文学的风气,体现了他的治国理念。
B.太祖选派官员丈量民田,命令州县官员督促百姓种植农桑,并额外收取赋税设置义仓,表现了他恤民之心。
C.太祖任命不殖货产的范质为相,让中书省对不听从父母教诲的陶邴进行复试,说明他选拔人才注重品行。
D.太祖对于当时政务存在的弊端有敏锐的观察力,并采取了措施,表现了他对公器使用的重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造士之选,匪树私恩,世禄之家,宜敦素业。
(2)犯大辟非情理深害者,多得贷死;惟赃吏弃市,则未尝贳。
5.北宋建国之初,政务方面存在很多弊端,请简要说明存在哪些弊端?
2022-02-17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泰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郭崇韬,代州雁门人也。为人明敏,以材干见称。庄宗为晋王,崇韬为中门使,甚见亲信。

晋兵围张文礼于镇州,久不下。而定州王都引契丹入寇。崇韬曰:“契丹之来,非救文礼,为王都以利诱之耳,且晋新破梁军,宜乘已振之势,不可遽自退怯。”庄宗然之,果败契丹。庄宗即位,拜崇韬兵部尚书、枢密使

崇韬素廉,自从入洛,始受四方赂遗,故人子弟或以为言,崇韬曰:“吾位兼将相,禄赐巨万,岂少此邪?今藩镇诸侯,多梁旧将,皆主上斩祛射钩之人也。今一切拒之,岂无反侧?且藏于私家,何异公帑?”明年,天子有事南郊,乃悉献其所藏,以佐赏给。

同光三年夏,霖雨不止。庄宗患宫中暑湿不可居,思得高楼避暑。乃遣宫苑使王允平营之。崇韬对曰:“陛下昔以天下为心,今以一身为意,艰难逸豫,为虑不同,其势自然也。愿陛下无忘创业之难。”庄宗默然。终遣允平起楼,崇韬果切谏。宦官曰:“崇韬之第,无异皇居,安知陛下之热!”由是谗间愈入。

明年征蜀,议择大将。乃以继岌为西南面行营都统崇韬为招讨使军政皆决崇韬崇韬素嫉宦官继岌监军李从袭等见崇韬专任军事心已不平思有以图之。庄宗闻破蜀,遣宦官向延嗣劳军,崇韬不郊迎。延嗣大怒,因与从袭等共构之。延嗣还,因言蜀之宝货皆入崇韬,且诬其有异志,将危魏王。庄宗怒,遣宦官马彦圭至蜀,视崇韬去就。圭以告刘皇后,刘皇后教彦圭矫诏魏王杀之。

当崇韬用事,自宰相豆卢革、韦悦等皆倾附之。崇韬父讳弘,革等即因他事,奏改弘文馆为崇文馆。以其姓郭,因以为子仪之后,崇韬遂以为然。其伐蜀也,过子仪墓,下马号恸而去,闻者颇以为笑。然崇韬尽忠国家,有大略。其已破蜀,因遣使者以唐威德风谕南诏,欲因以绥来之,可谓有志矣!

(节选自《晋书·郭崇韬传》)


【注】①斩祛射钩:祛,袂;钩,衣带之钩。意谓旧怨。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乃以继岌为西南面行营/都统崇韬为招讨使/军政皆决崇韬/崇韬素嫉宦官继岌/监军李从袭等见崇韬专任军事/心已不平/思有以图之/
B.乃以继岌为西南面行营都统/崇韬为招讨使/军政皆决崇韬/崇韬素嫉宦官/继岌监军李从袭等见崇韬专任军事/心已不平/思有以图之/
C.乃以继岌为西南面行营/都统崇韬为招讨使/军政皆决崇韬/崇韬素嫉宦官/继岌监军李从袭等见崇韬专任军事/心已不平/思有以图之/
D.乃以继岌为西南面行营都统/崇韬为招讨使/军政皆决崇韬/崇韬素嫉宦官继岌/监军李从袭等见崇韬专任军事/心已不平思/有以图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宗,五代时期后唐开国皇帝李存勖的谥号。古代历史上的皇帝、皇后以及诸侯大臣等社会地位相对较高的人大多有谥号。
B.枢密使,始置于唐后期,为枢密院主官,以宦官充任,五代时改由士人充任,后逐渐为武臣所掌握,办事机构也日益完善。
C.南郊,古代天子在京都南郊祭天的地方,也特指帝王祭天大礼。文中“天子有事南郊”就是指庄宗在京城南郊举行祭天典礼。
D.蛮,古代对南方各族的泛称,也可以泛指四方的少数民族。对少数民族的称呼还有夷、戎、狄等,正所谓东夷、西戎、北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崇韬明达敏捷,才华出众,在契丹来攻之时,他建议庄宗乘势追击,不可后退胆怯,唐庄宗采纳了他的意见,果败契丹。
B.郭崇韬向来廉洁自守,但进入洛阳之后,他开始接受他人馈赠的财物,后在故人子弟的劝诫下,他将所收财物悉数上交。
C.郭崇韬刚正耿介,对宦官向来厌恶。庄宗派宦官向延嗣慰劳大军时,郭崇韬没有到郊外去迎接他,遭到了向延嗣的忌恨。
D.郭崇韬权倾朝野的时候,有些钻营小人千方百计地巴结他,因为姓郭,就说他是郭子仪的后代,郭崇韬也认为确实如此。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一切拒之,岂无反侧?且藏于私家,何异公帑?       
(2)延嗣还,因言蜀之宝货皆入崇韬,且诬其有异志,将危魏王。
5.文末评价崇韬说“尽忠国家,有大略”,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概括其“尽忠国家,有大略”的表现。
2022-02-17更新 | 23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检测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孝文帝择绛侯子贤者,皆推亚夫,乃封亚夫为条侯,续绛侯后。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上自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成礼而去。

孝景三年,吴楚反。亚夫为太尉,东击吴楚。因自请上曰:“楚兵剽轻,难与争锋。愿以梁委之,绝其粮道,乃可制。”上许之。吴方攻梁,梁急,请救,景帝使使诏救梁。太尉坚壁不出,而使轻骑兵弓高侯等绝吴楚兵后食道。后吴奔壁东南陬,太尉使备西北。已而其精兵果奔西北,不得入。吴兵既饿,乃引而去。太尉出精兵追击,大破之。于是诸将乃以太尉计谋为是。由此梁孝王与太尉有卻,每朝,常与太后言条侯之短。

窦太后曰:“皇后兄王信可侯也。”景帝曰:“请得与丞相议之。”亚夫曰高皇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景帝默然而止。其后匈奴王徐卢等五人降,景帝欲侯之以劝后。丞相亚夫曰:“彼背其主降陛下,陛下侯之,则何以责人臣不守节者乎?”景帝曰:“丞相议不可用。”乃悉封徐卢等为列侯

居无何,条侯子为父买工官尚方甲盾五百被可以葬者。取佣苦之,不予钱。佣知其盗买县官器,怒而上变告子,事连污条侯。书既闻上,上下吏。吏薄责条侯,条侯不对。景帝骂之曰:“吾不用也。”召诣廷尉。廷尉责曰:“君侯欲反邪?”亚夫曰:“臣所买器,乃葬器也,何谓反邪?”吏曰:“君侯纵不反地上,即欲反地下耳。”吏侵之益急。初,吏捕条侯,条侯欲自杀,夫人止之,以故不得死,遂入廷尉。因不食五日,呕血而死。国除。

太史公曰:亚夫之用兵,持威重,执坚刃,穰苴[注]曷有加焉!足已而不学,守节不逊,终以穷困。悲夫!

[注]指春秋末期齐国著名军事家司马穰苴

(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亚夫曰/高皇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
B.亚夫曰/高皇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
C.亚夫曰/高皇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
D.亚夫曰/高皇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持节,指使者拿着信物,也可指官名。本文中的“持节”就是一种官职。
B.太尉,秦汉时期中央掌管军事的最高官员,执掌天下军政事务。隋后演化成宰相、亲王等的加官、赠官。
C.列侯,古代爵位名,秦称彻侯,居二十等爵制之首。西汉沿置,后为避刘彻讳而改称列侯,又称通侯。
D.尚方,掌管制造和供应皇家用品的官署。秦置,属少府。汉末分中、左、右三尚方。唐称“尚署”。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亚夫严于治军。汉文帝六年,匈奴大举入侵边关,周亚夫驻守细柳营,营中将士随时保持战备状态,皇帝也不能随意进出军营。
B.周亚夫长于用兵之道。在平定七国之乱时,他明了敌方的优势和缺陷,提出了明确的战略方针,并排除干扰,坚决执行,大败敌军。
C.周亚夫性格耿直,坚持自己政见。他先是以“高皇帝约”反对封皇后的哥哥王信为侯,后来又站在臣子守节的立场上反对封匈奴降王为侯。
D.周亚夫处事不慎,终至惹祸上身。他儿子私自购买甲盾埋在地下,被佣夫告发,调查人员指出他的问题并转交廷尉处理,他绝食抗议,五天后呕血而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由此梁孝王与太尉有卻,每朝,常与太后言条侯之短。
(2) 书既闻上,上下吏。吏薄责条侯,条侯不对。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仁宗景祐元年冬十月,除范仲淹为礼部员外郎。仲淹先以谏废后事贬睦州,至是复召。时御史台辟石介为主簿,未至,即论事坐罢。欧阳修贻书责中丞杜衍曰:介足未履台门,已用言事见罢,可谓正直不畏避矣。度介之才,不止为主簿,直可为御史。衍不能用。三年五月,范仲淹以吕夷简执政,进用多出其门,上百官图。指其次第曰:进退近臣,不宜全委之宰相。夷简不悦。仲淹闻之,乃为四论以献,大抵讥切时弊。夷简诉仲淹越职言事、引用朋党。仲淹落职,知饶州。集赞校理余靖上言:仲淹以讥刺大臣。重加谴谪,傥其言未合圣虑,在陛下听与不听耳,安可以为罪乎?请改前命。坐落职监筠州酒税。馆阁校勘尹洙上书曰:仲淹忠谅有素,臣与之谊兼师友,则是仲淹之党也。今仲淹以朋党被罪,臣不可苟免。夷简斥监郑州酒税,寻改唐州。欧阳修贻书责高若讷曰:仲淹以非罪逐,君不能辨,犹以面目见士大夫,出入朝廷,是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若讷怒,上其书,修坐贬夷陵令。时朝士畏宰相,无敢送仲淹。独龙图直学士李纮、集贤校理王质出郊饯之。或以诮质,质曰:希文贤者,得为朋党,幸矣!馆阁校勘蔡襄作《四贤一不肖诗》,以誉仲淹、靖、洙、修而讥若讷。都人士相传写鬻书者市之得厚利契丹使适至买以归张于幽州馆御史韩缜希夷简旨请以仲淹朋党榜朝堂戒百官越职言事者从之苏舜卿上书曰:孔道辅、范仲淹刚直不挠,致位台谏,虽改他官,不忘献纳。二臣者,非不知缄口数年,坐得卿辅。盖不敢负陛下委注之意,皆罹中伤,窜谪而去。使正臣夺气,鲠士咋舌,目睹时弊而不敢论,此患之大者。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

1.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都人士相传/写鬻书者市之得厚利/契丹使适至/买以归/张于幽州馆/御史韩缜希夷简旨请以仲淹朋党榜朝堂/戒百官越职/言事者/从之/
B.都人士相传/写鬻书者市之得厚利/契丹使适至/买以归/张于幽州馆御史韩缜希夷简旨请以仲淹朋党榜朝堂/戒百官越职/言事者从之/
C.都人士相传写/鬻书者市之得厚利/契丹使适至/买以归/张于幽州馆/御史韩缜希夷简旨请以仲淹朋党榜朝堂/戒百官越职/言事者从之/
D.都人士相传/写鬻书者市之得厚利/契丹使适至/买以归/张于幽州馆御史韩缜希夷简旨请以仲淹朋党榜朝堂/戒百官越职言事者/从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年,第一年,有时指帝王即位第一年,文中指以景祐为年号的第一年。
B.礼部,官署名,北周开始设置,是六部之一,主管礼仪、财政、学校等事宜。
C.馆阁,宋朝时有昭文馆、史馆、集贤馆,又有龙图阁、天章阁等,统称馆阁。
D.台谏,对御史和谏官的泛称。台指御史,专司纠弹;谏指谏官,职掌建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认为石介直言敢谏,论才干不只可以担任主簿,甚至可以做御史,在石介被罢免主簿后曾写信给中丞杜衍,但杜衍末采纳其建议。
B.范仲淹对执政官吕夷简任人唯亲的做法十分不满并表示反对,遭到吕夷简的打击报复,结果引发了一系列事件,多个正真的官员受到牵连。
C.范仲淹被贬为饶州知州,集贤校理余靖、馆阁校勘尹洙和蔡襄等人都对此事表示不满,而大多数朝廷大臣畏惧权臣,不敢为范仲淹送行。
D.宋仁宗景祐年间,朝廷的政治斗争非常激烈,宰相吕夷简、中丞杜衍、高若讷相互勾结,对正直的大臣无情打击,余靖等人纷纷抗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傥其言未合圣虑,在陛下听与不听耳,安可以为罪乎?
(2)盖不敢负陛下委注之意,皆罹中伤,窜谪而去。
2022-02-16更新 | 18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七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入学检测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卢坦,字保衡,河南洛阳人。仕为河南尉。李复为郑滑节度使,表为判官。监军薛盈珍数干政,坦每据理拒之。有善笛者大将等悦之诣复请为重职坦笑曰大将久在军积劳亟迁乃及右职奈何自薄欲与吹笛少年同列邪 诸将惭,遽出就坦谢。复卒,诏姚南仲代之。盈珍以南仲本书生,易之,曰:“是将材邪?”坦私谓人曰:“姚大夫外柔中刚,监军若侵之,必不受。我留,恐及祸。”乃从复丧归东都,为寿安令。盈珍果与南仲不相中,幕府多黜死者。

初,诸道长吏罢还者,取本道钱为进奉,帝因赦令一切禁止,而山南节度使柳晟、浙西观察使阎济美格诏输献,坦劾奏,晟、济美白衣待罪。帝谕坦曰:“二人所献皆家财,朕已许原,不可失信。”坦曰: “所以布大信者,赦令也。今二臣违诏,陛下奈何以小信失大信乎!”帝曰:“朕既受之,奈何?”坦曰: “出归有司,以明陛下之德。”帝纳之。裴均为仆射,将居谏议、常侍上,坦引故事及姚南仲旧比。均曰: “南仲何人?”曰:“守正而不交权幸者。”均怒,遂罢为左庶子。

再迁户部侍郎,判度支。或告泗州刺史薛謇为代北水运时,畜异马,不以献,事下度支。坦遣吏验,未反,帝迟之,更遣中人刘泰昕往。坦曰:“事付有司,而又遣宦官,岂有司不足信乎?”三奏,帝乃止。表韩重华为代北水运使,开废田,列壁二十,益兵三千人,岁收粟二十万石。

初,坦与宰相李绛议多协,绛藉为己助,及坦出半岁而绛罢。吴少诚之诛,诏以兵二千屯安州,坦每朔望使人问其父母妻子,视疾病医药,故士皆感慰,无逃还者。惟请收军吏闰月粮助行营,为人所非。元和十二年卒,年六十九,赠礼部尚书。

《新唐书·卢坦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有善笛者/大将等悦之诣/复请为重职/坦笑曰/大将久在军积劳/亟迁乃及右职/奈何自薄/欲与吹笛少年同列邪/
B.有善笛者/大将等悦之/诣复请为重职/坦笑曰/大将久在军/积劳亟迁/乃及右职/奈何自薄/欲与吹笛少年同列邪
C.有善笛者大将等悦之/诣复请为重职/坦笑曰/大将久在军/积劳亟迁/乃及右职/奈何自薄/欲与吹笛少年同列邪?
D.有善笛者/大将等悦之诣/复请为重职/坦笑曰/大将久在军/积劳亟迁/乃及右职/奈何自薄/欲与吹笛少年同列邪/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衣,本意白色衣服,古时多为平民所穿,故可指平民;也可指官员受处分的身份。
B.度支,古代掌管财赋统计、支调的官职。隋时隶属民部,唐改民部为户部,下设度支郎中。
C.朔望,朔日与望日的合称,分别指旧历每月初一日与十五日,而旧历每月三十日称为“晦”。
D.元和,文中指唐宪宗李纯的年号。《琵琶行》(并序)中“元和十年”的“元和”与此同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卢坦能耿介守正。在任郑滑节度使判官时,监军薛盈珍屡次干预军中政务,卢坦总能据理力争;对大将之误,也能机智阻谏。
B.卢坦有长远之见。李复死后,卢坦察觉代替李复的姚南仲将与自己不合,于是借李复丧事之机,回到东都,做了寿安县令。
C.卢坦敢直言进谏。山南节度使柳晟、浙西观察使阎济美违诏进奉而遭弹劾,皇帝本想网开一面,卢坦进言不可因小信失大信。
D.卢坦有仁善之心。对待士兵,卢坦每月定期派人慰问他们的父母亲人,并为他们寻医问药,士兵感念卢坦,没有一个逃回家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盈珍以南仲本书生,易之,曰:“是将材邪?”
(2)坦与宰相李绛议多协,绛藉为己助,及坦出半岁而绛罢。
5.根据文段,请简要说明卢坦被贬为左庶子的原因。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程颐,字正叔。年十八,上书阙下,欲天子黜世俗之论,以王道为心。治平、元丰间,大臣屡荐,皆不起。哲宗初,司马光、吕公著共疏其行义曰:“伏见河南府处士程颐,力学好古,安贫守节,言必忠信,动遵礼法。年逾五十,不求仕进,真儒者之高蹈,圣世之逸民。望擢以不次,使士类有所矜式。”诏以为西京国子监教授,力辞。

寻召为秘书省校书郎,既入见,擢崇政殿说书。即上疏言:“习与智长,化与心成。今夫人民善教其子弟者,亦必延名德之士,使与之处,以熏陶成性。况陛下春秋之富,虽睿圣得于天资,而辅养之道不可不至。愿选名儒入侍劝讲,以备访问,或有小失,随事献规,岁月积久,必能养成圣德。”颐每进讲,色甚庄,继以讽谏。闻帝在宫中盥而避蚁,问:“有是乎?”曰:“然,诚恐伤之尔。”颐曰:“推此心以及四海,帝王之要道也。”

神宗丧未除,冬至,百官表贺,颐言:“节序变迁,时思方切,乞改贺为愁。”既除丧,有司请开乐置宴,颐又言:“除丧而用吉礼,尚当因事张乐,今特设宴,是喜之也。”皆从之。帝尝以疮疹不御迩英殿累日颐诣宰相问安否且曰上不御殿太后不当独坐且人主有疾大臣可不知乎。翌日,宰相以下始奏请问疾。

颐于书无所不读,其学本于诚,以《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为标指,而达于《六经》。动止语默,一以圣人为师,其不至乎圣人不止也。张载称其兄弟从十四五时,便脱然欲学圣人,故卒得孔、孟不传之学,以为诸儒倡。其言之旨,若布帛菽粟然,知德者尤尊崇之。平生诲人不倦,故学者出其门最多,渊源所渐,皆为名士。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六》,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双划线部分断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帝尝以疮疹不御迩英殿/累日颐诣宰相问安否且/曰/上不御殿太后不当/独坐/且人主有疾/大臣可不知乎
B.帝尝以疮疹不御迩英殿累日/颐诣宰相问安否/且曰/上不御殿/太后不当独坐/且人主有疾/大臣可不知乎
C.帝尝以疮疹不御迩英殿累日/颐诣宰相问安否/且曰/上不御殿/太后不当/独坐且人主有疾/大臣可不知乎
D.帝尝以疮疹不御迩英殿/累日颐诣宰相问安否/且曰/上不御殿/太后不当独坐/且人主有疾/大臣可不知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阙下,指的是宫阙之下,借指帝王所居的宫廷,本文指代帝王。
B.四海,古时一般指东、南、西和北海,后泛指全国各地,现也指世界各地。
C.《六经》,一般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即《诗经》《书经》(也称为《尚书》)《礼记》《周易》《乐经》和《吕氏春秋》。
D.有司,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多用来泛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程颐非常好学。他年少开始努力学习,喜好历史,安于贫穷,固守气节,言行一定要符合忠信的原则。
B.程颐深受皇帝赏识。皇帝请他入宫讲学,程颐提出很多有益的建议,并不时规劝君主,提醒君主把善念推广至全天下。
C.程颐重视礼制。宋神宗丧期还没有结束,即便过冬至,程颐也提醒宋哲宗不要庆贺,使得宋哲宗大为不悦。
D.程颐学问深厚且诲人不倦,是当时非常有名气的儒学大家,培养了许多对后世很有影响的知名学者。
4.程颐在给宋神宗的奏疏中写道:“岁月积久,必能养成圣德。”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道理?它与荀子在《劝学》中所说的哪句话在道理上有相似之处?
5.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望擢以不次,使士类有所矜式。
(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苏轼《赤壁赋》)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宗初即位,中书令房玄龄奏言:秦府旧左右未得官者,共怨前宫及齐府左右处分之先己。太宗曰:古称至公者,盖谓平恕无私。丹朱,商均,子也,而尧,舜废之。管叔、蔡叔,兄弟也,而周公诛之,故知君人者,以天下为公,无私于物。昔诸葛孔明,小国之相,犹曰‘吾心如称,不能为人作轻重’,况我今理大国乎?朕与公等衣食出于百姓,此则人力已奉于上,而上恩未被于下,今所以择贤才者,盖为求安百姓也。用人但问堪否岂以新故异情?凡一面尚且相亲,况旧人而顿忘也!才若不堪,亦岂以旧人而先用?今不论其能不能,而直言其嗟怨,岂是至公之道耶?

贞观元年,有上封事者,请秦府旧兵并授以武职,追入宿卫太宗谓曰朕以天下为家不能私于一物惟有才行是任岂以新旧为差况古人云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汝之此意非益政理。

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尝被召,不解佩刀入东上阁门,出阁门后,监门校尉始觉,尚书右仆射封德彝议,以监门校尉不觉,罪当死,无忌误带刀入,徒二年,罚铜二十斤,太宗从之,大理少卿戴胄驳曰:校尉不觉,无忌带刀入内,同为误耳。夫臣子之于尊极,不得称误,准律云:‘供御汤药、饮食,舟船,误不如法者,皆死。’陛下若录其功,非宪司所决;若当据法,罚铜未为得理。太宗曰:法者非联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何得以无忌国之亲戚,便欲挠法耶?更令定议。

长乐公主,文德皇后所生也,贞观六年将出降,敕所司资送,倍于长公主,魏征奏言:昔汉明帝欲封其子,帝曰:‘朕子岂得同于先帝子乎?可半楚、淮阳王。’前史以为美谈。天子姊妹为长公主,天子之女为公主,既加长字,良以尊于公主也,情虽有殊,义无等别。若令公主之礼有过长公主,理恐不可,实愿陛下思之。太宗称善。

(节选自《贞观政要》卷五)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宗谓曰/朕以天下为家/不能私于一物/惟有才/行是任/岂以新旧为差/况古人云/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汝之此意/非益政理/
B.太宗谓曰/朕以天下为家/不能私于一物/惟有才行是任/岂以新旧为差/况古人云/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汝之此意/非益政理/
C.太宗谓曰/朕以天下为家/不能私于一/物惟有才/行是任/岂以新旧为差/况古人云/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汝之此意/非益政理/
D.太宗谓曰/朕以天下为家/不能私/于一物/惟有才行是任/岂以新旧为差/况古人云/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汝之此意/非益政理/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封事,密封的奏章。古时臣下上书奏事,防有泄漏,用特定方法加密呈进。
B.宿卫,意为在宫禁中值宿警卫,也指皇帝的警卫人员。文中是指后者。
C.阁门,指古代宫殿的侧门,也指中央官署内阁的略称,文中指的是后者。
D.出降,在封建社会指公主下嫁,文中指文德皇后所生的长乐公主出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对待秦王府老部下这件事上,唐太宗认为自己作为治理百姓的君主,要以天下为公,不应该存有偏私之心,并引用古人的例子加以证明。
B.唐太宗认为见过一面的人尚且感到亲近,何况是旧日的属下。这表明他对属下很有感情,非常认同房玄龄上奏的内容。
C.自己的女儿长乐公主将要出嫁时,太宗命令有司陪送的财礼,比当年高祖之女永嘉长公主出嫁时的财礼高出一倍。
D.魏征认为,长公主既然加了“长”字,就表明要比公主的身份尊贵,虽然对待她们在感情上不尽相同,但礼节上不应逾越。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用人但问堪否,岂以新故异情?
(2)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何得以无忌国之亲戚,便欲挠法耶?
5.请根据文本分别概括唐太宗处理秦府旧部、长孙无忌、长乐公主之事的依据。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丙吉字少卿,鲁国人也。治律令,为鲁狱史。积功劳,稍迁至廷尉右监。武帝末,巫蛊事起,诏治巫蛊郡邸狱。时,宣帝生数月,以皇曾孙坐卫太子事系,吉见而怜之,重哀曾孙无辜,择谨厚女徒,令保养曾孙。后元二年,武帝疾,望气者言长安狱中有天子气,于是上遣使者分条中都官诏狱系者,亡轻重一切皆杀之。吉闭门拒使者不纳,曰:皇曾孙在。他人亡辜死者犹不可,况亲曾孙乎!相守至天明不得入。武帝亦寤,因赦天下。郡邸狱系者独赖吉得生,恩及四海矣

昭帝崩,亡嗣,大将军光与车骑将军张安世诸大臣议所立,未定。吉奏记光曰:所养武帝曾孙名病已在掖庭外家者,至今十八九矣,通经术,有美材,行安而节和。愿将军详大议,定大策,天下幸甚!光览其议,遂尊立皇曾孙。宣帝初即位,赐吉关内侯。吉为人深厚,不伐善。自曾孙遭遇,吉绝口不道前恩,故朝廷莫能明其功也。地节三年,立皇太子,吉为太子太傅,数月,迁御史大夫。及上躬亲政,亲见问,然后知吉有旧恩,而终不言。上大贤之。后五岁,代魏相为丞相

吉本起狱法小吏,后学《诗》《礼》,皆通大义。及居相位,上宽大,好礼让。掾史有罪臧,不称职,辄予长休告,终无所案验。于官属掾史,务掩过扬善,掾史繇是益贤吉。吉尝出,逢清道群斗者,死伤横道,吉过之不问。吉前行,逢人逐牛,牛喘吐舌,吉止驻,使骑吏问:逐牛行几里矣?掾独谓丞相前后失问,吉曰:民斗相杀伤,长安令、京兆尹职所当禁备逐捕,岁竟丞相课其殿最,奏行赏罚而已。

宰相不亲小事,非所当于道路问也。方春少阳用事未可大热恐牛近行用暑故喘此时气失节恐有所伤害也三公典调和阴阳职当忧是以问之 掾史乃服,以吉知大体。五凤三年春,吉病笃。上自临问吉。吉顿首曰西河太守杜延年明于法度,廷尉于定国执宪详平,太仆陈万年惇厚备于行止。此三人能皆在臣右,唯上察之。……杜等居位皆称职,上称吉为知人。吉薨,谥曰定侯。

(节选自《汉书·丙吉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方春少阳/用事未可大热/恐牛近行/用暑故喘/此时气失节/恐有所伤害也/三公典调和阴阳/职当忧是/以问之
B.方春少阳用事/未可大热/恐牛近行/用暑故喘/此时气失节/恐有所伤害也/三公典调和阴阳/职当忧/是以问之
C.方春少阳用事/未可大热/恐牛近行/用暑故喘/此时气失节/恐有所伤害也/三公典调和阴阳/职当忧是/以问之
D.方春少阳/用事未可大热/恐牛近行/用暑故喘/此时气失节/恐有所伤害也/三公典调和阴阳/职当忧/是以问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巫蛊,古代称巫师使用邪术加害于人为巫蛊,巫蛊起源于远古,包括诅咒、射偶人和毒蛊等。
B.爵,古代君主对贵戚功臣的封赐,用以表示身份等级与权利的高低;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C.丞相,古代职官名,秦汉以后辅佐天子总理百政的最高行政官,多由一人担任。历代时设时废。
D.顿首,古代一种交际礼仪,以头叩地而拜,是最隆重的跪拜礼;也用作书简表奏用语,表致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丙吉刚正不阿。他拒不服从汉武帝不论罪行轻重处死诏狱全部犯人的命令;在霍光等已立新君的情况下荐立皇曾孙。
B.丙吉富有才干。他精心研修法律条令,并担任了鲁国的狱史;后来学习《诗经》《礼》等儒家典籍,明了其中大义。
C.丙吉为人宽厚。他同情汉武帝曾孙无辜被囚,给予其力所能及的照顾;替属官掩过扬善;从不提自己有恩于汉宣帝。
D.丙吉知人识体。他临终前向皇帝推荐的杜延年等三人,皇帝任用后都很称职;他明白自己及官员的职守,不越权办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武帝亦寤,因赦天下。郡邸狱系者独赖吉得生,恩及四海矣。
(2)及上躬亲政,亲见问,然后知吉有旧恩,而终不言。上大贤之。
2021-12-26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油田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