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文本一:

杨仪字威公,襄阳人也。建安中,为荆州刺史傅群主簿,背群而诣襄阳太守关羽。羽命为功曹,遣奉使西诣先主。先主与论军国计策,政治得失,大悦之,因辟为左将军兵曹禄。及先主为汉中王,拔仪为尚书,先主称尊号,东征吴,仪与尚书令刘巴不睦,左迁遥署弘农太守。建兴三年,丞相亮以为参军,署府事,将南行。五年,随亮汉中。八年,迁长史,加绥军将军。亮数出军,仪常规画分部,筹度粮谷,不稽思虑,斯须便了。军戎节度,取办于仪。亮深惜仪之才干,凭魏延之骁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废也。十二年,随亮出屯谷口,亮卒于敌场。仪既领军还,又诛讨延,自以为功勋至大,宜当代亮秉政,呼都尉赵正以《周易》筵之,卦得“家人”,默然不悦。而亮平生密指,以仪性弱狭,意在蒋琬,琬遂为尚书令、益州刺史。仪至,拜为中军师,无所统领,从容而已。

初,仪为先主尚书,琬为尚书郎,后虽俱为丞相参军长史,仪每从行当其劳剧自为年宦先琬才能逾之于是怨愤形于声色叹咤之音发于五内。时人畏其言语不节,莫敢从也,惟后军师费祎往慰省之。仪对袆恨望,前后云云,又语祎曰:“往者丞相亡没之际,吾若举军以就魏氏,处世宁当落度如此邪!令人追悔不可复及。”祎密表其言。十三年,废仪为民,徒汉嘉郡。仪至徙所,复上书诽谤,辞指激切,遂下郡收仪。仪自杀,其妻子还蜀。

文本二:

评曰:刘封处嫌疑之地,而思防不足以自卫。彭羡、廖立以才拔进,李严以干局达,魏延以勇略任,杨仪以当官显,刘琰旧仕,并成贵重。览其举措,迹其规矩,招祸取咎,无不自己也。

(选自《三国志》)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仪每从/行当其劳剧自为/年宦先琬/才能逾之/于是怨愤形于声色/叹咤之音发于五内
B.仪每从行/当其劳剧/自为年宦先琬/才能逾之/于是怨愤形于声色/叹咤之音发于五内
C.仪每从/行当其劳剧/自为年宦先琬/才能逾之于是/怨愤形于声色叹咤之音发于五内
D.仪每从行/当其劳剧自为/年宦先琬/才能逾之于是/怨愤形于声色/叹咤之音发于五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刺史,官职名,汉初指出刺各地检核问事的官员,汉武帝时每部置刺史一人,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
B.称尊号,尊崇帝、后或其先王及宗庙等的称号,或指即帝位。文中指前者。
C.建兴,三国时期蜀后主刘禅的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武帝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D.“招祸取咎”的“咎”与“既往不咎”的“咎”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中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仪颇有才干。当年刘备在世时,和他谈论军国大事,议论政治得失,就很赏识他并加以提拔。
B.杨仪很自负。诸葛亮死后,他领军回来,又征讨诛杀魏延,自以为功劳很大,想代替诸葛亮执政。
C.诸葛亮认为杨仪胸襟狭窄,难当大任,有意让蒋琬担当重任。后来杨仪未得重用,非常不满。
D.乙文段分析了几个人的优缺点。例如彭羡、李严、魏延等人有才干,而刘封思虑不足,杨仪当官爱显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仪至徙所,复上书诽谤,辞指激切,遂下郡收仪。
②惠王患之,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屈原列传》)
5.杨仪最后为什么招致大祸?请结合两则材料加以概括。
2023-07-30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楚武王侵随,使薳章求成焉,军于瑕以待之。随人使少师

斗伯比言于楚子曰:吾不得志于汉东也,我则使然。我张吾三军而被吾甲兵,以武临之,彼则惧而协以谋我,故难间也。汉东之国,随为大。随张,必弃小国。小国离,楚之利也。少师侈,请羸师以张之。熊率且比曰:季梁在,何益?斗伯比曰:以为后图。少师其君。

王毁军而纳少师。

少师归,请追楚师。随侯将许之。季梁止之,曰:天方授楚。楚之羸,其诱我也,君何急焉?臣闻小之能敌大也,小道大淫。所谓道,忠于民而信于神也。上思利民,忠也;视史正辞,信也。今民馁而君逞欲,祝史矫举以祭,臣不知其可也公曰:吾牲牷肥腯,粢盛丰备,何则不信?对曰: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故奉牲以告曰‘博硕肥腯’,谓民力之普存也,谓其畜之硕大蕃滋也,谓其不疾瘯蠡也,谓其备腯咸有也。奉盛以告曰‘洁粢丰盛’,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奉酒醴以告曰‘嘉栗旨酒’,谓其上下皆有嘉德而无违心也。所谓馨香,无谗慝也。故其三时,修其五教,亲其九族,以致其禋祀。于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故动则有成今民各有心而鬼神乏主君虽独丰其何福之有君姑修政而亲兄弟之国,庶免于难。

随侯惧而修政,楚不敢伐。

(摘编自《左传·季梁谏追楚师》)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故动则有成/今民各有心/而鬼神乏主/君虽独丰/其何福之有/
B.于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故动则有成今/民各有心/而鬼神乏主君/虽独丰其/何福之有/
C.于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故动则有成今/民各有心/而鬼神乏主/君虽独丰/其何福之有/
D.于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故动则有成/今民各有心/而鬼神乏主君/虽独丰/其何福之有/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师,春秋时期楚国设置的辅佐君主的官职。北周后,历代多沿置,与少傅、少保合称“三孤”。
B.“随人使少师董成”与“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两句中的“成”字含义不同。
C.“少师得其君”与“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两句中的“得”字含义相同。
D.“故务其三时”与“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过秦论》)两句中的“务”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王想攻打随国,但由于随国一直与汉东小国的关系比较好,又有季梁的出谋划策,所以楚王又不敢轻举妄动。
B.楚王采纳了斗伯比的“欲擒故纵,骄兵必败”的策略来对付随国,被季梁识破,由此可以看出季梁的聪明才干。
C.斗伯比认为扩张军队、增加装备、用武力威胁邻国的做法不可取,这样会使邻国因为害怕       而联合起来对付楚国。
D.季梁的观点无疑是值得肯定的,所以能使“随侯惧而修政”,由此也可以看出随侯是一位善于听取谏言的君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楚之羸,其诱我也,君何急焉?臣闻小之能敌大也,小道大淫。
(2)今民馁而君逞欲,祝史矫举以祭,臣不知其可也。
5.随侯与季梁对取信于鬼神的看法有何不同?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曹操将击乌桓,诸将皆曰:“袁尚亡虏耳,夷狄贪而无亲,岂能为尚用!今深入征之,刘备必说刘表以袭许。”郭嘉曰:“胡恃其远,必不设备,因其无备,卒然击之,可破灭也。”操从之。初,袁绍数遣使召田畴于无终,畴皆拒之。畴忿乌桓多杀其本郡冠盖,意欲讨之而力未能。及曹操定冀州,遣使辟畴,畴戒其门下趣治严。遂随使者到军,拜为蓚令,随军次无终。时方夏水雨,而滨海洿下,泞滞不通,虏亦遮守蹊要,军不得进。操患之。畴曰:“旧北平郡治在平冈,道出卢龙,达于柳城。自建武以来,陷坏断绝,垂二百载,而尚有径可从。今虏将以大军当由无终不得进而退懈弛无备若嘿回军从卢龙口越白檀之险出空虚之地路近而便掩其不备蹋顿可不战而禽也。”操曰:“善!”乃引军还。虏候骑见之,诚以为大军去也。操令畴将其众为乡导,上徐无山,经白檀,东指柳城。未至二百里,虏乃知之。尚、熙与蹋顿及辽西单于楼班、右北平单于能臣抵之等将数万骑军。操车重在后,被甲者少,左右皆惧。操登高,望虏阵不整,乃纵兵击之,虏众大崩,斩蹋顿及名王已下,胡、汉降者二十余万口。辽东单于速仆丸与尚、熙奔辽东太守公孙康。或劝操遂击之,操曰:“吾方使康斩送尚、熙首,不烦兵矣。”九月,操引兵自柳城还。公孙康斩尚、熙,并速仆丸首送之。诸将或问操:“公还而康斩尚、熙,何也?”操曰:“彼素畏尚、熙,吾急之则并力,缓之则自相图,其势然也。”既还,科问前谏者,人人皆惧。操皆厚赏之,曰:“孤前行,乘危以侥幸。虽得之,天所佐也,顾不可以为常。诸君之谏,万安之计,是以相赏,后勿难言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框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虏将以大军当由/无终不得进而退/懈弛无备/若嘿回军/从卢龙口越白檀之险/出空虚之地/路近而便/掩其不备/蹋顿可不战而禽也
B.今虏将以大军当由无终/不得进而退/懈弛无备/若嘿回军/从卢龙口越白檀之险/出空虚之地/路近而便/掩其不备/蹋顿可不战而禽也
C.今虏将以大军当由无终/不得进而退/懈弛无备/若嘿回军/从卢龙口越白檀之险/出空虚之地/路近而便掩/其不备蹋顿/可不战而禽也
D.今虏将以大军当由/无终不得进而退/懈弛无备/若嘿回军/从卢龙口越白檀之险/出空虚之地/路近而便掩/其不备蹋顿/可不战而禽也
2.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夷狄,为华夏族以外各族的泛称。古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
B.冠盖,指古代官吏的帽子和车盖,借指官吏,或官宦之家。
C.“微径”中的“微”与《石钟山记》“微风鼓浪”中的“微”意思相同。
D.“逆军”中的“逆”与《孔雀东南飞》“逆以煎我怀”中的“逆”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操要讨伐乌桓,诸将反对。等到攻打乌桓凯旋,曹操不但没有责备他们,反而厚赏了他们,因为他认为他们所提的意见也是有道理的。
B.田畴多次拒绝袁绍的征召,却积极接受曹操的征召,并且在曹操进攻乌桓遭遇困难时提出了避实就虚的解决方案,为最终的胜利立下大功。
C.曹军从卢龙口进军,收到一石二鸟之效:一是引军后退,让敌人误以为曹军撤兵,因而松懈下来;二是出其不意,攻打敌人不设防的区域。
D.曹操善于听从下属的意见,但有自己的判断,有人劝他攻打公孙康,他没有听从,而是仅派出使者劝说,最终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胡恃其远,必不设备,因其无备,卒然击之,可破灭也。
(2)孤前行,乘危以侥幸。虽得之,天所佐也,顾不可以为常。
5.曹操为什么不去攻打公孙康?这反映了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孝文帝择绛侯子贤者,皆推亚夫,乃封亚夫为条侯,续绛侯后。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上自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成礼而去。

孝景三年,吴楚反。亚夫为太尉,东击吴楚。因自请上曰:“楚兵剽轻,难与争锋。愿以梁委之,绝其粮道,乃可制。”上许之。吴方攻梁,梁急,请救,景帝使使诏救梁。太尉坚壁不出,而使轻骑兵弓高侯等绝吴楚兵后食道。后吴奔壁东南陬,太尉使备西北。已而其精兵果奔西北,不得入。吴兵既饿,乃引而去。太尉出精兵追击,大破之。于是诸将乃以太尉计谋为是。由此梁孝王与太尉有卻,每朝,常与太后言条侯之短。

窦太后曰:“皇后兄王信可侯也。”景帝曰:“请得与丞相议之。”亚夫曰高皇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景帝默然而止。其后匈奴王徐卢等五人降,景帝欲侯之以劝后。丞相亚夫曰:“彼背其主降陛下,陛下侯之,则何以责人臣不守节者乎?”景帝曰:“丞相议不可用。”乃悉封徐卢等为列侯

居无何,条侯子为父买工官尚方甲盾五百被可以葬者。取佣苦之,不予钱。佣知其盗买县官器,怒而上变告子,事连污条侯。书既闻上,上下吏。吏薄责条侯,条侯不对。景帝骂之曰:“吾不用也。”召诣廷尉。廷尉责曰:“君侯欲反邪?”亚夫曰:“臣所买器,乃葬器也,何谓反邪?”吏曰:“君侯纵不反地上,即欲反地下耳。”吏侵之益急。初,吏捕条侯,条侯欲自杀,夫人止之,以故不得死,遂入廷尉。因不食五日,呕血而死。国除。

太史公曰:亚夫之用兵,持威重,执坚刃,穰苴[注]曷有加焉!足已而不学,守节不逊,终以穷困。悲夫!

[注]指春秋末期齐国著名军事家司马穰苴

(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亚夫曰/高皇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
B.亚夫曰/高皇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
C.亚夫曰/高皇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
D.亚夫曰/高皇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持节,指使者拿着信物,也可指官名。本文中的“持节”就是一种官职。
B.太尉,秦汉时期中央掌管军事的最高官员,执掌天下军政事务。隋后演化成宰相、亲王等的加官、赠官。
C.列侯,古代爵位名,秦称彻侯,居二十等爵制之首。西汉沿置,后为避刘彻讳而改称列侯,又称通侯。
D.尚方,掌管制造和供应皇家用品的官署。秦置,属少府。汉末分中、左、右三尚方。唐称“尚署”。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亚夫严于治军。汉文帝六年,匈奴大举入侵边关,周亚夫驻守细柳营,营中将士随时保持战备状态,皇帝也不能随意进出军营。
B.周亚夫长于用兵之道。在平定七国之乱时,他明了敌方的优势和缺陷,提出了明确的战略方针,并排除干扰,坚决执行,大败敌军。
C.周亚夫性格耿直,坚持自己政见。他先是以“高皇帝约”反对封皇后的哥哥王信为侯,后来又站在臣子守节的立场上反对封匈奴降王为侯。
D.周亚夫处事不慎,终至惹祸上身。他儿子私自购买甲盾埋在地下,被佣夫告发,调查人员指出他的问题并转交廷尉处理,他绝食抗议,五天后呕血而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由此梁孝王与太尉有卻,每朝,常与太后言条侯之短。
(2) 书既闻上,上下吏。吏薄责条侯,条侯不对。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朱鉴,字用明,晋江人。举乡试,授蒲圻教谕。宣德二年,巡按湖广,谕降梅花峒贼萧启宁等。请复旧制,同副使、佥事按行所部,问民疾苦。湖湘俗,男女婚嫁多逾三十。鉴申明礼制,其俗遂变。

正统五年,复按广东。奉命录囚,多所平反,招抚逋叛甚众。还朝,请天下按察司增佥事一人,专理屯田,遂为定制。七年,用荐擢山西左参政。奏减平阳采薪供边夫役。景帝监国,进布政使。寻擢右副都御史,巡抚其地。上言:也先奸诡百端,杀掠无已。复假和亲,遣使觇伺。以送驾为名,觊得开关延接。稍示抗拒,彼即有辞。其谋既深,我虑宜远。宜暂罢中贵监军之制,假总兵以生杀权,使志无所挠,计有所施。整散兵,募勇士,重悬赏格,鼓劝义旅,征勤王兵,数道并进,戮力复仇,庶大驾可还,敌兵自退。曩者江南寇发,皆以诛王振为名。夫事归朝廷则治,归宦官则乱。昔高皇帝与群臣议事,必屏去左右,恐泄事机。乞杜权幸之门,凡军国重事,属任大臣,必当有济。景帝嘉纳之。

瓦剌窥塞下,鉴日夜为守御计。景泰元年,敌数万骑攻雁门,都指挥李端击却之。寻犯河曲及义井堡,杀二指挥,围忻、代诸州,石亨等不能御,长驱抵太原城北,山西大震。命鉴移镇雁门,而别遣都督佥事王良镇太原。援兵渐集,敌亦餍,乃引去。时山西仍遘兵荒,鉴外饬戎备,内抚灾民,劳瘁备至。

三年十月至京致仕去初景帝易储鉴贻大学陈循书言不可且曰陛下于上皇当避位以全大义循大骇 英宗复位,鉴诣上表贺。帝曰:鉴老疾,何妄来?其速令还。家居二十余年卒。

(节选自《明史·朱鉴传》)


【注】①也先:明代蒙古瓦剌部首领。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三年十月/至京/致仕去/初/景帝易储/鉴贻大学士陈循书/言不可且/曰/陛下于上皇/当避位以全大义/循大骇/
B.三年十月/至京/致仕去/初/景帝易储鉴/贻大学士陈循书/言不可且/曰/陛下于上皇/当避位以全大义/循大骇/
C.三年十月/至京/致仕去/初/景帝易储/鉴贻大学士陈循书/言不可/且曰/陛下于上皇/当避位以全大义/循大骇/
D.三年十月/至京/致仕去/初/景帝易储鉴/贻大学士陈循书/言不可/且曰/陛下于上皇/当避位以全大义/循大骇/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屯田,利用士兵在驻扎的地区种地或招募农民垦荒种地。
B.监国,国君外出,大臣留守,代行处理国政,谓之“监国”。
C.瓦剌,明朝对西部蒙古诸部的总称,曾一度统一蒙古草原。
D.阙,指古代宫殿门外两侧左右相对高耸的建筑物,文中指朝廷。
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鉴体恤百姓疾苦。他巡按湖广时,同副使、佥事巡行所管辖的地区,问民疾苦;宣德七年,他任山西左参政时,奏请减少平阳百姓的砍柴徭役。
B.朱鉴看问题入木三分。他认识到也先诡计多端,和亲、送驾等都是也先企图入关的借口;他认识到一般事情归于朝廷就会安定,归于宦官就会混乱。
C.朱鉴解决问题有方法。他巡按广东时,奉命甄别囚犯,很多得以平反;针对也先伺机入关的野心,他提出要有长远打算,并给景帝提出具体的建议。
D.朱鉴为国事劳心劳力。瓦剌窥伺塞下,他日夜为守御谋划;他移兵镇守雁门时,适逢山西遇兵荒,他对外整饬军备,对内安抚灾民,辛苦劳累备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征勤王兵,数道并进,戮力复仇,庶大驾可还,敌兵自退。
(2)乞杜权幸之门,凡军国重事,属任大臣,必当有济。

6 . 戚继光,元敬。幼倜傥负奇气。家贫,好读书,通经史大义。嘉靖中嗣职,用荐擢署都指挥佥事,备倭山东。三十六年,倭犯乐清、瑞安、临海,继光援不及,以道阻不罪。继光至浙时,见卫所军不习战,而金华、义乌俗称慓悍,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又以南方多薮泽,不利驰逐,乃因地形制阵法,审步伐便利,一切战舰、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戚家军”名闻天下。四十年,倭大掠桃渚、圻头。继光急趋宁海,扼桃渚,败之龙山,追至雁门岭。贼遁去,乘虚袭台州。继光手歼其魁,蹙余贼瓜陵江尽死。先后九战皆捷,俘馘一千有奇,焚溺死者无算。明年,倭大举犯福建。闽中连告急宗宪复檄继光剿之先击横屿贼人持草一束填壕进大破其巢斩首二千六百乘胜至福清连克六十营斩首千数百级继光为将号令严,赏罚信,士无敢不用命。隆庆初,给事中吴时来以蓟门多警,请召大献、继光专训边卒。继光乃议立车营。车一辆用四人推挽,战则结方阵,而马步军处其中。又制拒马器,体轻便利,遏寇骑冲突。寇至,火器先发,稍近则步军持拒马器排列而前,间以长枪、锒筅。寇奔,则骑军逐北。节制精明,器核犀利,蓟门军容遽诸边冠。自嘉靖庚戌俺答犯京师,边防独重蓟。增兵益饷,骚动天下。继光在镇十六年,边备修伤,蓟门文然。继之者,置其成法,数十年得无事。亦赖当国大臣徐阶、高拱、张居正先后倚任之。居正尤事与商确,欲为继光难者,辄徙之去。居正及半岁,给事中张鼎思言继光不宜于北,当国者遵改之广东。继光悒悒不得志,强一赴,逾年即谢病。给事中张希皋等复勒之,竞罢归。居三年,御史得光宅疏存,反夺俸。继光亦遂卒。

节选自《明史·戚继光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闽中连告急宗宪/复檄继光剿之/先击横屿贼/人持草一束/填壕进/大破其巢/斩首二千六百/乘胜至福清/连克六十营斩首/千数百级/
B.闽中连告急宗宪/复檄继光剿之/先击横屿贼人/持草一束/填壕进/大破其巢/斩首二千六百/乘胜至福清/连克六十营/斩首千数百级/
C.闽中连告急/宗宪复檄继光剿之/先击横屿贼人/持草一束/填壕进/大破其巢/斩首二千六百/乘胜至福清/连克六十营斩首/千数百级/
D.闽中连告急/宗宪复檄继光剿之/先击横屿贼/人持草一束/填壕进/大破其巢/斩首二千六百/乘胜至福清/连克六十营/斩首千数百级/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刺史,是汉代中央朝廷监察地方官员的部门,设于各州,对维护皇权、澄清吏治有积极作用;后为地方军事行政长官。
B.字,古人成年时根据名所取的,一般与名有意义关联,寄寓着自己对自己的期许;称呼别人的字时体现随和亲近之意。
C.赤子,本指婴儿,出自《道德经》“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比喻纯洁无瑕、心无杂念之人:后也指君王治下的子民。
D.食邑,是王侯封赐给官员的田邑,又称为“采邑”“采地”:受封者可在食邑内征敛赋税:食邑可以增减,可以继承。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戚继光幼好读书,通晓大义。戚继光家境贫寒,然从小就立有大志,热爱读书,通晓经史大义,后来代理都指挥佥事,到山东防御倭寇。
B.戚继光抵御倭寇,战功卓著。嘉靖年间,倭寇进犯东南沿海,戚继光率军在浙江、福建连续九战九捷,杀敌无数,立下赫赫战功。
C.戚继光治军有方,边防安定。戚继光在蓟门练兵,设立车营,极大地提高了军队战斗力,蓟门边防得益于他的制度,数十年平安无事。
D.戚继光先荣后辱,晚景凄凉。戚继光曾经先后得到徐阶、高拱、张居正的信任倚重,煊赫一时,张居正去世后,他备受打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
(2)居正尤事与商确,欲为继光难者,辄徙之去。
2021-11-08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入校检测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时蔡脩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脩不能用。迁至中书舍人。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时谓名言。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金人围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堕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是日,金人遂登城。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帝兼旬不返,傅属贻书请之。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绐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苟不已,则以死继之。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遂从太子出。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明年二月,死于朔廷。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

(节选自《宋史·孙傅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B.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C.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D.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崭州安置/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C.钦宗是庙号称谓。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
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傅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对尚书蔡脩纵论天下大事,劝蔡迅速有所变更,否则必将失败,可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B.孙傅上奏,请求恢复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书,从效用角度评价祖宗法度和熙、丰年间的法度,批评崇观年间的法度,受到时人赞许。
C.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官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
D.孙傅舍身取义,死后谥号为忠定。太子被迫至金营,孙傅随往,却受到守门者劝阻,他表示身为太子傅,应誓死跟从太子;后被金人召去,死于北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2)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少孤,落魄,弃赀产不营,有大志,通贯书术。隋乱,诡为道士。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应李密,以征典书檄。密得宝藏书辄称善既闻征所为促召之征进十策说密不能用后从密来京师久之未知名自请安辑山东,乃擢秘书丞,驰驿至黎阳。时李勣尚为密守,征与书曰: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今君处必争之地,不早自图,则大事去矣!勣得书,遂定计归。会窦建德陷黎阳,获征,伪拜起居舍人。建德败,与裴矩走入关,隐太子引为洗马。征见秦王功高,阴劝太子早为计。太子败,王责谓曰:尔阋吾兄弟,奈何?答曰:太子蚤从征言,不死今日之祸。王器其直,无恨意。即位,拜谏议大夫,封钜鹿县男。左右有毁征阿党亲戚者,帝使温彦博按讯,非是。帝谓彦博行让征。征见帝,顿首曰:愿陛下俾臣为良臣,毋俾臣为忠臣。帝曰:忠、良异乎?曰:良臣,稷、契、咎陶也;忠臣,龙逢、比干也。良臣,身荷美名,君都显号,子孙传承,流祚无疆;忠臣,己婴祸诛,君陷昏恶,丧国夷家,只取空名。此其异也。帝曰:善。贞观三年,以秘书监参豫朝政。七年,为侍中。尚书省滞讼不决者,诏征平治。征不素习法,但存大体,处事以情,人人悦服。进左光禄大夫、郑国公。多病,辞职,不许。征恳请,数却愈牢。乃拜特进,知门下省事,诏朝章国典,参议得失。十七年,疾甚。征家初无正寝,帝命辍小殿材为营构,五日毕,并赐素褥布被,以从其尚。令中郎将宿其第,动静辄以闻,药膳赐遗无算,中使者缀道。帝亲问疾,屏左右,语终日乃还。

(选自《新唐书·魏征传》,有删改)


【注】①隐太子:李建成。②秦王:李世民,是唐代第二位皇帝。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密得宝藏书辄/称善/既闻征所为/促召之/征进十策说密/不能用/后从密来京师/久之未知名/
B.密得宝藏书/辄称善/既闻征所为/促召之/征进十策/说密不能用/后从密来京师/久之未知名/
C.密得宝藏书辄/称善/既闻征所为/促召之/征进十策/说密不能用/后从密来京师/久之未知名/
D.密得宝藏书/辄称善/既闻征所为/促召之/征进十策说密/不能用/后从密来京师/久之未知名/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东,战国、秦、汉时通称崤山或华山以东为山东,一般指黄河流域。
B.太子,指已确定继承帝位或王位的嫡长子。文中“太子”是指李建成。
C.顿首,指磕头,是一种跪拜礼,以头叩地;也用于书信的末尾或开头。
D.贞观,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其在位期间政治清明,史称“贞观之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征精通书史术数,颇有见识。他在升任秘书丞后,给李密的部下李勣写信,从天命时势和个人处境两个方面成功地劝其归顺唐朝。
B.魏征面对皇帝的责问敢于直言,他认为隐太子失败的原因在于没有听从他的意见;他还进言希望皇帝让他做良臣而不是做忠臣。
C.魏征平时并不熟悉法律,只知道大概,但以情理来处理案件,大家都心悦诚服;他清正廉洁,虽身居高位,但连自己的住宅都没有。
D.魏征在秦王即帝位后,任谏议大夫,被封为钜鹿县男。魏征深受器重,多次受命,得到重用。魏征在病重期间,皇帝亲临探望慰问。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勣得书,遂定计归。会窦建德陷黎阳,获征,伪拜起居舍人。
(2)今中郎将宿其第,动静辄以闻,药膳赐遗无算,中使者缀道。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尧叟字唐夫,解褐光禄寺丞、直史馆,迁广南西路转运使。岭南风俗,病者祷神不服药,尧叟有《集验方》,刻石桂州驿。又以地气蒸暑,为植树凿井,每三二十里置亭舍,具饮器,人免暍死。会加恩黎桓,为交州国信使。初,将命者必获赠遗数千缗,桓责赋敛于民,往往断其手及足趾。尧叟知之,遂奏召桓子,授以朝命,而却其私觌。咸平初诏诸路课民种桑枣尧叟上言曰臣所部诸州土风本异田多山石地少桑蚕今其民除耕水田外地利之博者惟麻苎尔然布之出,每端止售百钱,故地有遗利,民艰资金。臣以国家军需所急;布帛为先,因劝谕部民广植麻苎,以钱盐折变收市之,未及二年,已得三十七万余匹。今树艺之民,相率竞劝;杼轴之功,日以滋广。欲望自今许以所种麻苎顷亩,折桑枣之数,民以布赴官卖者,免其算税。如此则布帛上供,泉货下流,公私交济,其利甚博。”诏从之。有言三司官吏积习依违,文牒有经五七岁不决者,吏民抑塞,水旱灾沴,多由此致。乃诏尧叟举常参官干敏者,同三司使议减烦冗,参决滞务。尧叟请以秘书丞直史馆孙冕同领其事,凡省去烦冗文帐二十一万五千余道,又减河北冗官七十五员。五年,郊祀,进给事中。景德中,真宗朝陵,权东京留守。每裁剌刑禁,虽大辟亦止面取状,亟决遣之,以故狱无系囚。真宗曰:“尧叟素有裁断,然重事宜付有司按鞫而详察之。”因密加诏谕。尧叟素有足疾,屡请告。天禧初,病亟,召其子执笔,口占奏章,求还辇下,诏许之。肩舆至京师,卒,年五十七。

(节选自《宋史·陈尧叟传》)


[注]①泉货:钱币,货币。②按鞫:审问。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咸平初/诏诸路课民种桑枣/尧叟上言曰/臣所部诸州/土风本异/田多山石/地少桑蚕/今其民除耕水田外/地利之博者惟麻苎尔/
B.咸平初/诏诸路课民种桑枣/尧叟上言/曰臣所部诸州/土风本异/田多山石/地少桑蚕/今其民除耕水田外地/利之博者惟麻苎尔/
C.咸平初/诏诸路课民/种桑枣/尧叟上言/曰臣所部诸州/土风本异/田多山石/地少桑蚕/今其民除耕水田外/地利之博者惟麻苎尔/
D.咸平初/诏诸路课民/种桑枣/尧叟上言曰/臣所部诸州/土风本异/田多山石/地少桑蚕/今其民除耕水田外地/利之博者惟麻苎尔/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转运使,官名。唐代以后各王朝主管运输事务的中央或地方官职。
B.亭舍,行人停留休息的处所,设在路旁,隔一定距离设置一处。
C.三司,源于宋朝的三司包含度支、户部、盐铁三个部门,司,官署。
D.郊祀,也称郊社,封建时代帝王领大臣在郊外祭祀天地的典礼。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尧叟在岭南为官时,为改变当地人生病不吃药的风俗,拿出《集验方》刻驿站石碑上;还植树打井,避免行人中暑而死。
B.陈尧叟代表朝廷安抚黎桓,了解到当地人苦于赋敛,就上奏朝廷召来黎桓之子宣布诏令,拒绝接受对方的钱财。
C.陈尧叟在治理的各州鼓励百姓大力种植苎麻,上奏朝廷请求用麻苎替代桑枣,并免除相关赋税,得到朝廷同意。
D.陈尧叟裁决刑事案件,即使死刑犯也都快速遣送。真宗认为重大的事务应该交付有关部门审问明察,就秘密下诏告诫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诏尧叟举常参官干敏者,同三司使议减烦冗,参决滞务。
(2)天禧初,病亟,召其子执笔,口占奏章,求还辇下,诏许之。
2021-09-24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部分名校2021-2022学年高三8月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肃宗即位于灵武,遣使召李泌于颍阳。谒见,大喜,时事皆咨之。上以建宁王倓为天下兵马元帅,李泌劝上用广平王俶,倓闻而谢之。上皇赐张良娣七宝鞍,李泌言于上曰:“今四海分崩,当以俭约示人,良娣不宜乘此。请撤其珠玉付库吏,以俟有战功者赏之。”良娣自阁中言曰:“邻里之旧,何至如是?”上曰:“先生为社稷计也。”遽命撤之。建宁王倓泣于廊下,声闻于上。上惊,召问之,对曰:“臣比忧祸乱未已,今陛下从谏如流,不日当见陛下迎上皇还长安,是以喜极而悲耳。”良娣由是恶泌及倓。上又谓泌曰:“良娣祖母,昭成太后之妹也,上皇所念。朕欲使正位中宫,以慰上皇心,何如?”对曰陛下在灵武以群臣望尺寸之功故践大位非私已也至于家事宜待上皇之命不过晚岁月之间耳上从之。时张良娣与李辅国相表里,皆恶泌。建宁王倓谓泌曰:“先生举倓于上,得展臣子之效。无以报德,请为先生除害。”泌曰:“何也?”倓以良娣为言。泌曰:“此非人子所言,愿王姑置之,勿以为先。”倓不从。二载春正月,上从容谓李泌曰:“广平为元帅逾年,今欲命建宁专征,又恐势分,立广平为太子,何如?”对曰:“臣固尝言之矣,戎事交切,须即区处。至于家事,当俟上皇。不然,后代何以辨陛下灵武即位之意邪!此必有人欲令臣与广平有隙耳。臣请以语广平,广平亦必未敢当。”泌出,以告广平王俶。俶曰:“此先生深知其心,欲曲成其美也。”乃入,固辞,曰:“陛下犹未奉晨昏,臣何心敢当储副。愿俟上皇还宫,臣之幸也。”上赏慰之。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李辅国用事   张后   程元振附》)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对曰/陛下在灵武/以群臣望尺寸之功/故践大位/非私己也/至于家/事宜待上皇之命/不过晚岁月之间耳/
B.对曰/陛下在灵武/以群臣望尺寸之功/故践大位/非私己也/至于家事/宜待上皇之命/不过晚岁月之间耳/
C.对曰/陛下在灵武/以群臣望尺寸之功/故践大位非/私已也/至于家事/宜待上皇之命/不过晚岁月之间耳/
D.对曰/陛下在灵武以/群臣望尺寸之功/故践大位/非私己也/至于家事/宜待上皇之命/不过晚岁月之间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皇,或指天帝,或指太古的帝皇,或指天子的父亲太上皇。文中指太上皇。
B.四海,古代认为中国四周环海,因而称四方为“四海”。后泛指全国各地。
C.社稷,本指土神和谷神,古时君主都祭祀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D.中宫,或指皇后居住之处,因以借指皇后,或指宫中。文中指的是后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肃宗听从李泌在四海分崩离析的时候君王应当以俭约示人的劝谏,撤下了太上皇赐给张良娣七宝鞍上的珠玉,张良娣很生气。
B.建宁王李倓觉得肃宗能接受李泌的建议,从谏如流,不久就能够迎接太上皇回到长安,便喜极而泣。张良娣因为此事而厌恶李倓。
C.李倓因为李泌在皇上面前举荐自己,想报答他的恩德,便听了张良娣的话,要帮李泌除去祸害。李泌闻言阻止李倓,他没有听从。
D.李泌不止一次向肃宗表达过自己的观点,认为战事紧迫,必须立即筹划安排,而封皇后、立太子等皇帝家事应当等待太上皇裁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非人子所言,愿王姑置之,勿以为先。
(2)此先生深知其心,欲曲成其美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