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叔为人刻廉,喜游诸公。赵人举之赵相赵午,午言之赵王张敖所,赵王以为郎中。数岁,切直廉平,赵王贤之,未及迁。会陈豨反代,汉七年,高祖往诛之,过赵,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相赵午等数十人皆怒,谓赵王曰:“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陛下,臣等当虫出。公等奈何言若是!毋复出口矣!”于是贯高等曰:“王长者,不倍德。”卒私相与谋弑上。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于是赵午等皆自杀唯贯高就系。是时汉下诏书:“赵有敢随王者,罪三族。”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随赵王敖至长安。贯高事明白,赵王敖得出,废为宣平侯,乃进言田叔等十余人。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及者,上说,悉拜为郡守

孝文帝既立,召田叔问之曰:“公知天下长者乎?”对曰:“何足以知之!”上曰:“公,长者也,宜知之。”叔顿首曰:“云中守孟舒,长者也。”是时孟舒坐虏大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免。上曰:“先帝置孟舒云中十余年矣,虏曾一入,孟舒不能坚守,毋故士卒战死者数百人。长者固杀人乎?公何以言孟舒为长者也?”叔叩头对曰:“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夫贯高等谋反,上下明诏,赵有敢随赵王,罪三族。然孟舒自髡钳,随赵王敖,欲以身死之,岂自知为云中守哉!汉与楚相距,士卒罢敝。匈奴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孟舒岂故驱战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于是上曰:“贤哉孟舒!”复召孟舒以为云中守。

(节选自《史记·田叔列传》)

材料二:

田叔、孟舒同随赵王,今叔指言舒事,几于自荐矣。叔不自以为嫌,但欲直孟舒之事;文帝不以为过,为之复用舒。君臣之诚意相与如是

(节选自洪迈《容斋随笔》)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会事A发觉B汉下诏C捕赵王D及群臣E反者F于是赵午等G皆自杀H唯贯高I就系。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如果没有,与《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中的“微”词义不相同。
B.臣,文中指官吏对皇帝说话时的自称。官吏面对皇帝也可自称“微臣、小臣”等。
C.故,原来的,与《琵琶行》“暮去朝来颜色故”中的“故”词义不相同。
D.所以,……的原因,与《出师表》“此后汉所以倾颓也”中的“所以”词义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叔任职赵国郎中期间,受到赵王赏识,但是赵王还没有来得及升迁他,就发生了赵午、贯高等人谋划弑上一案,赵王也受到了牵连。
B.赵王对高祖的礼节周全完备,高祖对赵王却非常傲慢,这招致赵王手下的不满,他们请求叛乱,但赵王认为高祖有恩于他,没有同意。
C.匈奴大举入侵抢掠,云中郡受害特别严重,云中郡守孟舒因此被罢免了官职;后来孝文帝听从了田叔的建议,再次任命孟舒为云中郡守。
D.孟舒知道士卒疲弊,不忍心号令士卒出战,而士卒却奋勇争先,与敌殊死决战,因此战死者有数百人,由此可见孟舒深受士卒爱戴。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语,汉廷臣毋能及者,上说,悉拜为郡守。
(2)文帝不以为过,为之复用舒。君臣之诚意相与如是。
5.回答孝文帝的询问时,田叔认为孟舒是长者。对此,洪迈为什么认为田叔是“几于自荐”?
2023-12-07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模拟选科检测)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李稙,字元直,泗州临淮人。幼明敏学,两举于乡,太史晁无咎见之曰:此国士也。以女妻焉。

②靖康初,高宗以康王开大元帅府。湖南向子諲转运京畿,时群盗四起,偏道阨绝,环视左右无足遣者。有以稙荐,使督四百艘,总押犒师银百万、粮百万石,招募忠义二万余众,自淮入徐趋济,凡十余战,卒以计达。时高宗驻师钜野,闻东南一布衣统众而至,士气十倍,首加劳问。稙占对详敏,高宗大悦,亲赐之食,曰:得一士如获拱璧,岂特军饷而已。

③高宗既即位,丞相张浚督师江上,知稙才,荐为朝奉郎、鄂州通判。满,除尚书户部员外郎。时秦桧当国,凡帅府旧僚皆屏黜,浚亦去国。稙即丐祠奉亲,寓居长沙之醴陵十有九年,杜门不仕。

④桧死,稙始入见,帝曰:朕故人也。”方有意大用,以母老,每辞,愿便养,除知桂阳军。母忧,归葬,哀毁骨立。刘锜遗之书曰:忠臣孝子,符直兼之矣。服阕知徽州俗尚淫祠首以息邪说正人心为事,民俗为变。

⑤逾年,金人败盟,朝廷将大举,以稙漕运有才略,授京西河北路计度转运使。稙措画有方,廷议倚重。稙上书极言防江十策,其略曰:保荆、襄之障,以固本根;审中军所处,以俟大举;搜选强壮,以重军势;度地险阨,以保居民;避敌所长,击其所短;金人降者宜加赏劝。皆直指事宜,不为浮泛。疏上,帝嘉其言,以太府卿召赴阙,有疾不克上道,遂以中奉大夫、宝文阁学士致仕,还湘。

⑥时胡安国父子家南岳下,刘锜家湘潭,相与往还讲论,言及国事,必忧形于色,始终以和议为恨。年七十有六卒。谥忠襄。

(选自《宋史》有删改)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幼明敏(     )(2)满,除尚书户部员外郎(     )
2.结合文意,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母忧,归葬(     )
A.分担       B.遭遇       C.孤独       D.叮嘱
(2)稙即丐祠奉亲(     )
A.乞讨祭祀       B.建造祠堂       C.去职停薪       D.回归祠堂
3.第④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服 阙 知 徽 州 俗 尚 淫 祠 首 以 息 邪 说 正 人 心 为 事
4.把第⑤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疏上,帝嘉其言,以太府卿召赴阙,有疾不克上道,遂以中奉大夫、宝文阁学士致仕,还湘。
5.人物短评通常采用叙议结合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人物的评价。请结合全文,围绕“忠襄”(忠诚辅佐)二字,为传主写一则人物短评。
2023-11-26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师大附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唐高祖武德九年,太宗即皇帝位于东宫显德殿。诸将争功,纷纭不已。淮安王神通曰:臣举兵关西,首应义旗,今房玄龄等专弄刀笔,功居臣上,臣窃不服。上曰:义旗初起,叔父虽首唱举兵,盖亦自营脱祸。及刘黑闼再合余烬,叔父望风奔北。玄龄等运筹帷幄,固宜居叔父之先。诸将乃相谓曰:陛下至公,虽淮安王尚无所私,吾侪何敢不安其分。上谓房玄龄、杜如晦曰:公为仆射,当广求贤人,随才授任,此宰相之职也。比闻听受辞论,日不暇给,安能助朕求贤乎!因敕尚书细务属左右丞,唯大事应奏者,乃关仆射玄龄明达政事辅以文学夙夜尽心惟恐一物失所用法宽平闻人有善若己有之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上问侍臣:帝王创业与守成孰难?房玄龄曰: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秋七月,房玄龄疾笃,上征赴玉华宫,肩舆入殿,至御座侧乃下,相对流涕,因留宫下,闻其小愈则喜形于色;加剧则忧悴。玄龄谓诸子曰:吾受主上厚恩,今天下无事,唯东征未已,群臣莫敢谏,吾知而不言,互有余责。乃上谏。玄龄子遗爱尚上女高阳公主,上谓公主曰:彼病笃如此,尚能忧我国家。上自临视,握手与诀,悲不自胜。癸卯,薨。柳芳曰:玄龄佐太宗定下,天下号为贤相;然无绩可寻,德亦至矣。故太宗定祸乱而房、杜不言功,王、魏善谏诤而房、杜让其贤,理致太平,善归人主。为唐宗臣,宜哉!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玄龄明达政事/辅以文学/夙夜尽心/惟恐一物失所用/法宽平/闻人有善若己/有之/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
B.玄龄明/达政事/辅以文学/夙夜尽心/惟恐一物失/所用法宽平/闻人有善若己/有之/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
C.玄龄明达政事/辅以文学/夙夜尽心/惟恐一物失所/用法宽平/闻人有善/若己有之/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
D.玄龄明达/政事辅以文学/夙夜尽心/惟恐一物失所用/法宽平/闻人有善若己有之/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刀笔,“刀”“笔”都是指用于书写的工具,在文中的意思是主办文案的官吏。
B.吾侪,即我们这些人,后来从普通人的代称成为王侯将相等贵族专属的尊称。
C.表,是奏章的一种,多用于陈情,如《出师表》《陈情表》就是这种类型的奏章。
D.癸卯,“癸”是天干的第十位,“卯”是地支的第四位,干支相配在文中用来计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宗因为李神通在兵败时望风脱逃,所以觉得他之所以首先响应义旗只是为了自谋免灾,因此认定李神通的功劳比不上房玄龄。
B.太宗认为宰相职责在于广求天下贤才,因才授官,因而不满房玄龄等人琐碎事务缠身,于是对尚书省的分工做了明确规定。
C.对于创业与守成哪一个更难的问题,太宗认为守成更难,理由是天下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守成相对于创业更有现实意义。
D.在房玄龄病重时,太宗征召他乘坐轿子入宫,坐在自己身边,相对泣下,听闻病情略有好转而喜形于色,加重则忧虑憔悴。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
(2)玄龄子遗爱尚上女高阳公主,上谓公主曰:“彼病笃如此,尚能忧我国家。”
2022-11-27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田家炳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小题。

①王维,字摩诘,九岁知属辞,与弟缙齐名,资孝友。开元初,擢进士,调太乐丞,坐累为济州司仓参军。张九龄执政,擢右拾遗。历监察御史。母丧,毁几不生。服除,累迁给事中

②安禄山反,玄宗西狩。维为贼得。以药下利,喑。禄山素知其才,迎置洛阳,迫为给事中。禄山大宴凝碧池,悉召梨园诸工合乐,诸工皆泣,维闻悲甚,赋诗悼痛。贼平,皆下狱。或以诗闻行在,时缙位已显,请削官赎维罪,肃宗亦自怜之,下迁太子中允。久之,迁中庶子,三迁尚书右丞。

③缙为蜀州刺史未还,维自表“己有五短,缙五长。臣在省户,缙远方。愿归所任官,放田里,使缙得还京师”。议者不之罪。久乃召缙为左散骑常侍。上元初卒,年六十一。疾甚,缙在凤翔,作书与别,又遗亲故书数幅,停笔而化。赠秘书监。

④维工草隶,画,名盛于开元、天宝间,豪英贵人虚左以迎,宁、薛诸王待若师友。画思入神至山水平远云势石色绘工以为天机所到学者不及也客有以《按乐图》示者,无题识,维徐曰:“此《霓裳》第三迭最初拍也。”客未然,引工按曲,乃信

⑤兄弟皆志奉佛,食不荤,衣不文彩。别墅在辋川,地奇胜,有华子冈、欹湖、竹里馆、柳浪、茱荑沜、辛夷坞,与裴迪游其中,赋诗相酬为乐。丧妻不娶,孤居三十年。母亡,表辋川第为寺,终葬其西。

⑥宝应中,代宗语缙曰:“朕尝于诸王座闻维乐章。今传几何?”遣中人王承华往取。缙裒集数十百篇上之。

(《新唐书·王维传》)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以药下利,(     )          
(2)维工草隶,(     )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九岁知属辞(     )
A.连接词句       B.撰写诗文       C.归类言辞       D.嘱托辞别
(2)兄弟皆志奉佛(     )
A.切实       B.沉重       C.专一       D.真诚
3.把第①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张九龄执政,擢右拾遗。历监察御史。母丧,毁几不生。服除,累迁给事中。
4.第④段画“               ”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画思入神/至山水平远/云势石色/绘工以为天机所到/学者不及也。
B.画思入神至山水平远/云势石色/绘工以为天机/所到学者不及也。
C.画思入神/至山水平远/云势石色/绘工以为天机/所到学者不及也。
D.画思入神至山水/平远云势/石色绘工以为天机所到/学者不及也。
5.第②段写王维曾为安禄山所掳并任给事中,而最终只被降职为太子中允。请分析其原因。
6.分析第④段画横线部分写“客”的作用。
2022-08-04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松江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也。融幼有异才。年十岁,随父诣京师。年十六,显名,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齐声称。司徒杨赐府。时隐核官僚之贪浊者将加贬黜融多举中官亲族尚书畏迫内宠召掾属诘责融陈对罪恶言无阿挠河南尹何进当迁为大将军,杨赐遣融奉谒贺进,不时通,融即夺谒而去。河南官属耻之,欲追杀融。客有言于进曰:“孔文举有重名,不如因而礼之,可以示广于天下。”进然之,既拜而辟融,举高第,为侍御史。会董卓废立,融每因对答,辄有匡正之言。以忤卓旨,转为议郎。时黄巾寇数州,而北海最为贼冲,卓乃讽三府举融为北海相。融到郡,收合士民,起兵讲武。贼张饶等群辈二十万众从冀州还,融逆击,为饶所败,乃收散兵保朱虚县。更置城邑,立学校,表举儒术,荐举贤良。在郡六年,刘备表领青州刺史。建安元年,为袁谭所攻,战士所余裁数百人,流矢雨集,戈矛内接。融隐几读书,谈笑自若。城夜陷,乃奔东山。融负有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疏意广,迄无成功。及献帝都许,迁少府。时,年饥兵兴,操表制酒禁,融频书争之,多侮慢之辞。既见操雄诈渐著,数不能堪,故发辞偏宕,多致乖忤。又尝奏宜准古王畿之制,千里寝内,不以封建诸侯。操益惮之。然以融名重天下,外相容忍,而潜忌正议,虑鲠大业。曹操既积嫌忌,而郗虑复构成其罪,下狭弃市。魏文帝深好融文辞,每叹曰:“扬班俦也。”募天下有上融文章者,辄赏以金帛。

(节选自《后汉书·孔融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隐核官僚之贪浊者/将加贬黜/融多举中官亲族/尚书畏迫内宠/召掾属诘责/融陈对罪恶言无阿挠/
B.时/隐核官僚之贪浊者/将加贬黜/融多举中官亲族/尚书畏迫/内宠召掾属诘责/融陈对罪恶言无阿挠/
C.时/隐核官僚之贪浊者/将加贬黜融/多举中官亲族/尚书畏迫内宠/召掾属诘责/融陈对罪恶言无阿挠/
D.时/隐核官僚之贪浊者/将加贬黜融/多举中官亲族/尚书畏迫/内宠召掾属诘责/融陈对罪恶/言无阿挠/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辟,汉代高级官员任用属官的一种制度。有公府辟除和州郡辟除两种方式。
B.封建,即封邦建国。古代君主把嚼位、土地分封给宗室或功臣以建立邦国。
C.弃市,古代死刑的一种。就是在闹市对犯人执行死刑,以示为大众所鄙弃。
D.扬班,即扬雄和班超。他们二人均长于辞赋,兼擅修史,故得以并称于世。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融才能特异,多得礼遇。他十六岁就已经和当时的陶丘洪等名士齐名,曾得到大将军何进的征辟,又获得了刘备的赏识举荐。
B.孔融清高猖狂,言辞激切。他去何进府上祝贺;受到门客怠慢,愤而离去;因力劝而忤逆董卓,因言辞偏激遭曹操忌惮,最终被杀。
C.孔融志向远大,功劳卓著。在黄巾军起义时,被派往局势最严峻的北海,他聚合军队,进习武事,最终打败了敌人,保住了朱虚县。
D.孔融重视文教,颇有文名。他在朱虚县设立学校,上表推荐儒家学说;魏文帝欣赏他的文辞,向天下募求其文章,赐给献文者钱财。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袁谭所攻,战士所余裁数百人,流矢雨集,戈矛内接。
(2)然以融名重天下,外相容忍,而潜忌正议,虑鲠大业。
6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邹浩,志完,常州晋陵人。第进士,调扬州、颍昌府教授。吕公著、范纯仁为守,皆礼遇之。纯仁属撰乐语,浩辞。纯仁曰:“翰林学士亦为之。”浩曰:“翰林学士则可,祭酒、司业则不可。”纯仁敬谢。后哲宗亲擢为右正言。有请以王安石《三经义》发题试举人者,浩论其不可而止。陕西奏边功,中外皆贺,浩言:“先帝之志而陛下成之,善矣。然兵家之事未战则以决胜为难既胜则以持胜为难惟其时而已苟为不然将弃前功而招后患愿申敕将帅毋狃(1)屡胜图惟厥终。”京东大水,浩言:“频年水异继作,虽盈虚之数所不可逃,而消复之方尤宜致谨。不以为数之当然,此消复之实也。”章惇独相用事,威虐震赫,浩所言每触惇忌,仍上章露劾,数其不忠慢上之罪,未报。章惇诋其狂妄,乃削官,羁管新州。蔡卞、安惇、左肤继请治其祖送者王回等。徽宗立,亟召还,复为右正言,迁左司谏。改起居舍人,进中书舍人。言:“陛下善继神宗之志,善述神宗之事,孝德至矣。尚有五朝圣政盛德,愿稽考而继述之,以扬七庙之光,贻福万世。”迁兵、吏二部侍郎。初,浩除谏官,恐贻亲忧,欲固辞。母张氏曰:“儿能报国,无愧于公论,吾顾何忧?”及浩两谪岭表,母不易初意。稍复直龙图阁。瘴疾作,危甚。杨时过常州,往省之。萧然仅存余息,犹眷眷以国事为问,语不及私。卒,年五十二。高宗即位,诏曰:“浩在元符间,任谏争,危言谠论,朝野推仰。”复其待制,又宝文阁直学士,赐谥忠。

(节选自《宋史·邹浩传》)


注:(1)狃:拘泥;习惯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然兵家之事/未战则以决胜/为难既胜则以持胜为难/惟其时而已/苟为不然/将弃前功而招后患/愿申敕将帅/毋狃屡胜/图惟厥终/
B.然兵家之事/未战则以决胜为难/既胜则以持胜为难/惟其时而已/苟为不然/将弃前功而招后患/愿申敕将帅/毋狃屡胜/图惟厥终/
C.然兵家之事/未战则以决胜/为难既胜则以持胜为难/惟其时而已/苟为不然/将弃前功而招后患/愿申敕/将帅毋狃屡胜/图惟厥终/
D.然兵家之事/未战则以决胜为难/既胜则以持胜为难/惟其时而已/苟为不然/将弃前功而招后患/愿申敕/将帅毋狃屡胜/图惟厥终/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七庙”,古代帝王为维护宗法制度,用以供奉七代祖先的宗庙,后来也代指“国家”。
B.“字”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古代男子在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取的。古人出于礼貌和尊敬,对平辈或尊辈称名,对自己称字。
C.“元符”,宋哲宗的一个年号。年号是从汉武帝开始使用的,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D.“赠”,有追赠之义,指给已死的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爵、勋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邹浩坚守职分,拒为越职之事。范纯仁待之以礼,嘱咐他撰写乐语,且以翰林学士也写乐语加以劝说,而邹浩以祭酒、司业不能写乐语为由推辞了。
B.邹浩正视灾情,重视消灾关键。面对京东的水灾,邹浩认为虽然不能逃脱自然的变化,但是要谨慎地施行消灾的方法,不能简单地归咎于天理所致。
C.邹浩心系国家,病中关切国事。杨时经过常州,邹浩抱病前去探望友人。邹浩身体已十分虚弱,但在谈话中,他仍关切询问国事,说话不涉及私事。
D.邹浩忠君尽责,死后获得荣耀。在元符年间,邹浩担任谏诤的职位,他为人正直敢言,被朝野推崇敬仰,死后被皇帝赞赏,获得朝廷追封的荣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浩所言每触惇忌,仍上章露劾,数其不忠慢上之罪,未报。
(2)及浩两谪岭表,母不易初意。稍复直龙图阁。
2020-11-20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六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质字文素,大名宗城人。九岁能属文,十三治《尚书》。后唐长兴四年举进士。晋天福中,召入为翰林学士,加比部郎中、知制诰。契丹侵边,少帝命汉祖等十五将出征。是夜,质入直,少帝令召诸学士分草制,质曰:“宫城已闭,恐泄机事。”独具草以进,辞理优赡,当时称之。周祖自邺起兵向阙,京城扰乱,质匿民间,物色得之,喜甚,时大雪,解袍衣之。且令草太后诰及议迎湘阴公仪注,质苍黄论撰,称旨。乃白太后,以质为兵部侍郎、枢密副使。显德四年夏,从征寿州还,加爵邑。

质建议以律条繁冗,轻重无据,吏得因缘为奸。世宗特命详定,是为刑统。六年夏,世宗北征,质病留京师,赐钱百万,俾市医药。师还,以枢密使魏仁浦为相,命质与王溥并参知枢密院事。世宗不豫,入受顾命。宋初,加兼侍中。

先是,宰相见天子议大政事,必命坐面议之,从容赐茶而退,唐及五代犹遵此制。及质等惮帝英睿,每事辄具札子进呈,具言曰:“如此庶尽禀承之方,免妄庸之失。”帝从之。由是奏御浸多,始废坐论之礼。乾德初,帝将有事圜丘,以质为大礼使。质与卤簿使张昭、仪仗使刘温叟讨论旧典,定南郊行礼图上之。帝尤嘉奖。由是礼文始备,质自为序。礼毕,进封鲁国公,质奉表固辞。

初质既登朝犹手不释卷人或劳之质曰有善相者谓我异日位宰辅诚如其言不学何术以处之。后从世宗征淮南,诏令多出其手,吴中文士莫不惊伏。质每下制敕,未尝破律。朝廷遣使视民田,按狱讼,皆延见,为述天子忧勤之意,然后遣之。质以廉介自持,未尝受四方馈遗,前后所得禄赐多给孤遗。身没,家无余赀。太宗尝称之曰:“宰辅中能循规矩、慎名器、持廉节,无出质右者。”从子校书郎杲求奏迁秩,质作诗晓之,时人传诵以为劝戒。乾德二年九月,卒,年五十四。将终,戒其子旻勿请谥,勿刻墓碑。太祖闻之,为悲惋罢朝。

(节选自《宋史·范质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质既登朝/犹手不释卷/人或劳之/质曰/有善相者/谓我异日位宰辅/诚如其言不学/何术以处之
B.初/质既登朝/犹手不释卷/人或劳之质/曰/有善相者谓/我异日位宰辅/诚如其言/不学/何术以处之
C.初/质既登朝/犹手不释卷/人或劳之/质曰/有善相者/谓我异日位宰辅/诚如其言/不学/何术以处之
D.初/质既登朝/犹手不释卷/人或劳之质/曰/有善相者谓/我异日位宰辅/诚如其言不学/何术以处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尚书》,最早书名为《书》,它是儒家核心经典之一,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
B.进士,是指科举考试中通过殿试者。凡殿试应试者谓之举人,中试者称为进士。及第者分为三甲,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C.知制诰,官名。唐翰林学士加知制诰者起草诏令,其余仅备顾问。宋翰林学士虽都起草诏令但也带知制诰衔,称为内制。
D.迁秩,官员晋升品阶。秩,本来指根据功过确定的官员俸禄,后引申为根据功过评定官员品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质才华横溢。他单独为少帝起草的诏令,辞理都很优美丰赡,当时就受到称赞。他匆促之间为周祖草拟的诰文仪注,也符合周祖的心意。
B.范质受皇帝关爱重用。世宗北征时他因病留在京城,世宗特意赐给他百万钱,让副将在市场上给他求医问药。世宗生病时,又让他入宫接受顾命。
C.范质改革典章,完备礼制。他提议皇帝废弃了宰相与天子论议重大政事时的坐论之礼,之后又为朝廷完备了礼乐仪制。
D.范质不重名利,廉洁自守。皇帝要进封他为鲁国公,范质上表坚决推辞。他也从不接受别人的馈赠,所得俸禄常赏赐送给无父母的子女,死后家中没有余财。
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朝廷遣使视民田,按狱讼,皆延见,为述天子忧勤之意,然后遣之。
(2)太宗尝称之曰:“宰辅中能循规矩、慎名器、持廉节,无出质右者。”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