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阴识字次伯,光烈皇后之前母兄也。及刘伯升起义兵,识时游学长安,闻之,委业而归,率宗族宾客千余人往诣伯升。伯升乃以识为校尉,迁偏将军,后封阴德侯,行大将军事。

建武元年,光武遣使迎阴贵人于新野,并征识,以为骑都尉,更封阴乡侯。二年,以征伐军功增封,识叩头让曰:“天下初定,将帅有功者众,臣托属掖廷,仍加爵邑,此为亲戚受赏,国人计功也。”帝甚之,以镇函谷。十五年,封原鹿侯。帝每巡郡国,识常留镇京师,委以禁兵。入虽极言正议,及与宾客语,未尝及国事。帝敬重之,常指识以戒贵戚,激厉左右焉。识所用掾史皆简贤者,后多至公卿校尉。显宗即位,拜为执金吾,永平二年卒,谥曰贞侯。

识弟兴,字君陵,皇后母弟也,为人有膂力。建武二年,为黄门侍郎,典将武骑,从征伐,平定郡国。兴每从帝出入,常操持盖,障翳风雨,躬履涂泥,帝甚见亲信。虽好施接宾,然门无侠客。与同郡张宗不相好,知其有用,犹称所长而达之;友人张汜、杜禽与兴厚善,以为华而少实私之以财终不为言是以世称忠平。九年,迁侍中,赐爵关内侯。帝后召兴,欲封之,置印绶于前,兴让曰:“臣未有先登陷阵之功,而一家数人蒙爵,令天下觖望,诚为盈溢。臣之富贵不可复加,至诚不愿。“帝嘉兴之让,不夺其志。贵人问其故,兴曰:“贵人不读史邪?夫外戚家苦不知廉退,嫁女欲配王侯,取妇眄睨公主,愚心实不安也。富贵有极,夸奢益为观听所讥。”贵人感其言,深自降挹,卒不为宗亲求位。二十年夏,帝风眩疾甚,后以兴领侍中,受顾命于云台广室。病愈,召见兴,欲以代吴汉为大司马。兴叩头流涕让曰:“臣不敢惜身,诚亏损圣德,不可苟冒。”至诚发中,帝遂听之。

兴素与从兄嵩不相能,然敬其威重。兴疾病,帝亲临,问以政事以群臣能不。兴叩拜曰:“臣愚不足以知之。然伏见议郎席广、谒者阴嵩,并经行明深,逾于公卿。”二十三年,卒,时年三十九。兴没后,帝思其言,遂擢广为光禄勋;嵩为中郎将,监羽林十余年,以谨敕见幸。

(范晔)赞曰:权族好倾,后门多毁。樊氏世笃,阴亦戒侈。恂恂苗胤,传龟袭紫。

(节选自《后汉书》·卷三十二樊宏阴识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以为华/而少实私之/以财终不为言/是以世称忠平
B.以为华而少实/私之/以财终不为言是/以世称忠平
C.以为华/而少实私之以财/终不为言是/以世称忠平
D.以为华而少实/私之以财/终不为言/是以世称忠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帝甚美之”的“美”指美好的品德,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皆以美于徐公”的“美”相同。
B.“敕”指皇帝的命令,“敕戒贵戚”和白居易《卖炭翁》中“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敕”都是这个意思。
C.“固”有结实、坚决、原本、已经等意。“兴固让曰”与《师说》中“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的“固”意思不同。
D.“叩拜”是古代一种对上级表示恭谨的礼仪。古代大臣向皇帝上表,常用“谨拜表以闻”结尾,这个“拜”与文中“叩拜”意义用法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阴识不居功自傲,镇守京师恪尽职守,皇帝很敬重它,经常用他作为榜样激励近臣。
B.阴兴对历史上外戚的行事风格有清醒的认识,因此教育贵人行事收敛,并坚决推辞赏赐。皇帝赞赏他的谦让,不同意他的请求。
C.阴兴德行昭著,死后人深感念。光武回想他的话,提拔席广为光禄勋,阴嵩为中郎将,阴嵩最终没有辜负阴兴的推荐。
D.不管是阴识退让封赏还是阴兴推荐人才,都可以看出,世祖刘秀和显宗刘庄重用人才不避讳外戚,善于采纳臣子的意见。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兴每从帝出入,常操持盖,障翳风雨,躬履涂泥,甚见亲信。
②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5.司马光评价阴识为“忠厚”,融堂先生称赞阴识“贤明有远见”,“可为后族之标准”。请根据文中内容,简要概括阴识忠厚贤明之处。
2024-03-01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安宁河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贾谊传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悦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贾生自伤为傅A无状B哭泣C岁余D亦死E贾生之死时F年三十三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超迁,破格提拔之意。古代表示官职上升的词语还有右迁、拔、擢、徙等。
B.属,是“类、辈”的意思,指某一类人,类似的还有“徒、伦、族”等。
C.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D.就国,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往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谊十几岁就因能诗善文闻名。为官之初,得到同僚们的肯定,也深得皇上的赏识,一度被破格提拔。
B.贾谊刚到朝中为官的时候,就显示出了非凡的才能,这使大家都感到自己不如贾谊,文帝也很喜欢他。
C.贾谊受到皇上的重用,奉命制定出许多新的法令制度,遭到朝中绛、灌等人的嫉妒,诽谤他年轻学浅。
D.贾谊被征召到京城之后,做了梁怀王的老师,又屡次上书,主张限制诸侯的势力,最终未被文帝采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2)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5.《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是屈原和贾生两个人的合传,结合选文,谈谈二人的相似之处。
2024-02-21更新 | 50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3 .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阖闾元年,始任贤使能。仁未施,恩未行,恐国人不就,诸侯不信,乃举伍子胥为行人,以客礼事之,而与谋国政。阖闾谓子胥曰:寡人欲强霸,何由而可?伍子胥膝进,垂泪顿首曰:臣,楚国之亡虏也,父兄弃,骸骨不葬,蒙罪受辱,来归命于大王,幸不加,何敢与政事焉?阖闾曰非夫子寡人不免于絷御之使今幸奉一言之教乃至于斯何为中道生进退耶?子胥曰:臣闻谋议之臣,可足处于危亡之地,然忧除事定,必不为君主所亲。阖闾曰:不然。寡人非子,无所尽议,何得让乎?吾国僻远,顾在东南之地,险阻润湿,又有江海之害。君无守御,民无所依,仓库不设,田畴不垦。为之奈何?子胥良久对曰:臣闻治国之道,安君理民,是其上者。阖闾曰:安君治民,其术奈何?子胥曰:凡欲安君治民,兴霸成王,从近制远者,必先立城郭,设守备,实仓廪,治兵库,斯则其术也。阖闾曰:寡人委计于子。子胥乃使相土尝水,象天法地,造筑大城,周回四十七里。筑小城,周十里,陵门三。城郭以成,仓库以具,阖闾复使子胥、屈盖馀、烛佣习术战骑射御之巧

六月,欲用兵,会楚之白喜来奔。阖闾见白喜而问曰:寡人国僻远,东滨海,侧闻子前人为楚荆之暴怒,费无忌之谗口,不远吾国,而来于斯,将何以教寡人?喜曰:楚国之失虏,前人无罪,横被暴诛。臣闻大王收伍子胥之穷厄,遂不远千里,故来归命。阖闾伤之,以为大夫,与谋国事。吴大夫被离问子胥曰:何见而信喜?子胥曰:吾之怨与喜同,子不闻《河上歌》乎?同病相怜,同忧相救。惊翔之鸟,相随而集。濑下之水,因复俱流。胡马望北风而立,越燕向日而熙。谁不爱其所近,悲其所思者乎?被离曰:吾观喜之为人,鹰视虎步,专功擅杀之性,不可亲也。子胥不然其言,与之俱事吴王。

(节选自《吴越春秋·阖闾内传第四》)

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阖闾曰/非夫子/寡人不免于絷/御之使今幸奉一言之教/乃至于斯/何为中道生进退耶?
B.阖闾曰/非夫子/寡人不免于絷御之使/今幸奉一言之教/乃至于斯/何为中道生进退耶?
C.阖闾曰/非夫子/寡人不免于絷/御之使今幸奉一言之教/乃至于斯何为/中道生进退耶?
D.阖闾曰/非夫子/寡人不免于絷御之使/今幸奉一言之教/乃至于斯何为/中道生进退耶?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及其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顿首,跪而头叩地。“顿”是稍停的意思。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
B.捐,抛弃、弃置。与成语“细大不捐”的“捐”意思相同。
C.戮,杀戮。与“臣与将军戮力攻秦”(《鸿门宴》)中的“戮”意思不相同。
D.相土,观察地理。与“愿为小相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相”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王阖闾即位后,担心“仁未施,恩未行”,难以让百姓和诸侯信服,于是向伍子胥请教强国之道,并委托伍子胥来实施。
B.伍子胥认为谋臣只能和君王在危急境地中共处,一旦忧患消除,国事安定,一定不会再被君王亲近。阖闾打消了他的疑虑。
C.伍子胥认为自己和白喜是“同病相怜,同忧相救”,于是他不听被离的劝告促成了吴王收留白喜,并和白喜一起侍奉吴王。
D.阖闾任贤使能,励精图治。伍子胥虽然身为楚国逃犯,但是依然受到他的重用。吴国偏僻落后,他采取有效措施强国治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城郭以成,仓库以具,阖闾复使子胥、屈盖馀、烛佣习术战骑射御之巧。
(2)被离曰:“吾观喜之为人,鹰视虎步,专功擅杀之性,不可亲也。”
5.伍子胥认为使国泰民安的具体办法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攻魏,取宁,诸侯皆贺。赵王使往贺,反,不得通。赵王忧之,谓左右曰:以秦之强,得宁邑,以制齐、赵。诸侯皆贺,吾往贺而独不得通,此必加兵我,为之奈何左右曰:使者三往不得通者,必所使者非其人也。曰谅毅者,辩士也,大王可试使之。

谅毅亲受命而往。至秦,献书秦王曰:大王广地宁邑,诸侯皆贺,敝邑寡君亦窃嘉之,不敢宁居,使下臣奉其币物三至王廷,而使不得通。使若无罪,愿大王无绝其欢,若使有罪,愿得请之。秦王使使者报曰:吾所使赵国者小大皆听吾言则受书币若不从吾言则使者归矣谅毅对曰:下臣之来,固愿承大国之意也,岂敢有难!大王若有以令之,请奉西行之,无所敢疑。

于是秦王乃见使者,曰:赵豹、平原君数欺弄寡人。赵能杀此二人,则可。若不能杀,今率诸侯受命邯郸城下。谅毅曰:赵豹、平原君,亲寡君之母弟也,犹大王之有叶阳、泾阳君也。大王以孝治闻于天下,衣服使之便于体,膳啖使之嗛于口,未尝不分于叶阳、泾阳君。叶阳君、泾阳君之车马衣服,无非大王之服御者。臣闻之:‘有覆巢毁卵,而凤皇不翔;刳胎焚夭,而麒麟不至。’今使臣受大王之令以还报,敝邑之君,畏惧不敢不行,无乃伤叶阳君、泾阳君之心乎?

秦王曰:诺。勿使从政。谅毅曰:敝邑之君,有母弟不能教诲,以恶大国,请黜之,勿使与政事,以称大国秦王乃喜,受其币而厚遇之。

(选自《战国策·赵策四》)

1.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吾所使/赵国者小/大皆听吾言/则受书/币若不从吾/言则使者归矣/
B.吾所使赵国者/小大皆听吾言/则受书币/若不从吾言/则使者归矣/
C.吾所使/赵国者小/大皆听吾/言则受书币/若不从吾言/则使者归矣/
D.吾所使赵国者/小大皆听/吾言则受书币/若不从吾/言则使者归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邑”,是都邑、城市,也作为县的别称。上古时,国都也称作邑。宁邑是宁姓起源地。
B.“三”,在古汉语中多是虚指,如“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对月独酌》)。
C.“西”,方位名次作状语,与苏轼《赤壁赋》中“西望夏口”的“西”用法一致。
D.“请今率诸侯受命邯郸城下”中的“请”,与“请以赵王十五城为秦王寿”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王攻打魏国夺取宁邑,赵王派使者前往祝贺,使者多次往返得不到接见,赵王十分担忧,身边的人认为派出的人选不是很适合,便派谅毅前往。
B.谅毅到秦国前,向秦王送出书信,表明了赵王前往祝贺的诚意及与秦国交往的态度,并直接指出赵使者不被接见的事实,得到了秦王的回复。
C.秦王派使者告诉谅毅,要求赵国大小事情都得听从秦国,否则不见使者,谅毅面对如此要挟,用最恰当的言辞回复,秦王终于肯接见赵国使者。
D.秦王因为曾经被赵豹、平原君愚弄过,要求赵国杀掉这两个人,否则进逼邯郸城,谅毅赞扬秦王重视亲情,喻之以义,晓之以理,最终说服秦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侯皆贺,吾往贺而独不得通,此必加兵我,为之奈何?
(2)敝邑之君,有母弟不能教诲,以恶大国,请黜之,勿使与政事,以称大国。
5.秦王最终不再要求杀死赵豹和平原君,高兴地接受了谅毅的礼物并厚礼接待他,其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宋二苏氏论六国徒事割地赂秦,自弱,取夷灭,不知坚守纵约;齐、楚、燕、赵不知佐韩、魏以摈秦。以为必如是,而后秦患可纾。

夫后世之所以秦者,岂非以其暴邪?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当是时,东诸侯之立国也,非有能愈于秦者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诈虞,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兵连祸结,曾无虚岁。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当苏秦之始出也,固尝欲用秦而教之吞天下矣,诚知其易也。使秦过用之,彼其所以为秦谋者,一犹夫张仪也。惟其不用,而转而说六国以从亲,彼岂不逆知夫从约之不可保哉?其心特苟以弋一时之富贵,幸终吾身而约不败。其激怒张仪而入之于秦,意可见也。洹水之盟,曾未逾年,而齐、魏之师已为秦出矣。夫张仪之辩说,虽欲以散而就衡,其言曰,亲昆弟同父母,尚有争钱财,而欲恃诈伪反覆,所以状衰世之人情,非甚谬也。彼六国相图以攻取,相尚以诈力,非有昆弟骨肉之亲,其事又非特财用之细也。而衡人方日挟强秦之威柄,张喙而恐喝之,即贤智如燕昭者,犹且俯首听命,谢过不遑,乃欲责以长保从亲,与相佐助,岂可得哉!

所以然者,何也?则以误于欲为秦之所为也。六国皆欲为秦之所为,而秦独为之而遂焉者,所谓得天助云尔。嗟夫!自春秋来,兵祸日炽;迄乎战国,而生民之荼毒有不忍言者。天之爱民甚矣,岂其使六七君者肆于人上,日驱无辜之民,胼手胝足,暴骸中野,以终刘于虐乎?其必不尔矣!是故秦不极强不能以灭六国而帝不帝则其恶未极其毒未盈亦不能以速亡。凡此者,皆天也,亦秦与六国之自为之也。后之论者,何厚于六国,而必为之图存也哉!

曰:若是,则六国无术以自存乎?曰:奚为其无术也?焉独存,虽王可也。孟子尝以仁义说梁、齐之君矣,而彼不用也,可慨也夫!

——(李桢《六国论》)

1.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故秦不极强/不能以灭六国/而帝不帝/则其恶未极/其毒未盈/亦不能以速亡。
B.是故秦不极强/不能以灭六国而帝/不帝/则其恶未极/其毒未盈/亦不能以速亡。
C.是故秦不极强/不能以灭六国/而帝不帝/则其恶未极其毒/未盈/亦不能以速亡。
D.是故秦不极强/不能以灭六国而帝/不帝/则其恶未极其毒/未盈/亦不能以速亡。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后世之所以恶秦者”与“彼恶知之”(《齐桓晋文之事》)两句中的“恶”含义不同。
B.“诸侯”是古代帝王分封的各国君主。在其统辖区域内,世代掌握军政大权,但按礼要服从王命,定期向帝王朝贡述职,并有出军赋和服役的义务。
C.“从”即“合纵”,“衡”即“连横”,是战国后期各国图存争强的一种策略。“合纵”指随从强国去进攻其他弱国;“连横”指弱国联合对付强国。
D.“顾其言曰”与“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促织》)两句中的“顾”含义相同。
3.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六国之间互相攻打,尔虞我诈,和秦国的做法没有什么不一样。
B.作者假设六国以前拥有的地理形式如秦国一样有利,并且得到上天的帮助,那么六国当中的一国也可以像秦国一样统一中国。
C.作者在文中说,苏秦想暂且用六国合纵的方法获取一时的富贵,希望自己在世时合纵不散。
D.在论证结构上,本文与苏洵的《六国论》相同,都是开门见山,提出论点,围绕论点选择材料进行论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
(2)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5.苏洵的《六国论》与李桢的《六国论》都论述到了六国破灭的原因,请分别概括两位作者认为六国破灭的原因。
2023-07-12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安宁河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是时,魏王泰礼秩如嫡,群臣未敢谏。……遂良曰:“今四方仰德,谁弗率者?唯太子、诸王宜有定分。”……帝尝怪:“舜造漆器禹雕其俎谏者十余不止小物何必尔邪?”遂良曰:“雕琢害力农,纂绣伤女工,奢靡之始,危亡之渐也。漆器不止,必金为之,金又不止,必玉为之,故谏者救其源,不使得开。及夫横流,则无复事矣。”帝咨美之。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三十·褚遂良》)

材料二:

贞观十一年,侍御史马周上疏曰:“汉、晋以来,诸王皆为树置失宜,不预立定分,以至于灭亡。人主熟知其然,但溺于私爱,故前车既覆而后车不改辙也。今诸王承宠遇之恩有过厚者,臣之愚虑,不惟虑其恃恩骄矜也。昔魏武帝宠树陈思,及文帝即位,防守禁闭,有同狱囚,先帝加恩太多,故嗣王从而畏之也。此则武帝之宠陈思,适所以苦之也。且帝子何不富贵,身食大国,封户不少,好衣美食之外,更何所须?而每年别加优赐,曾无纪极。俚语曰:‘贫不学俭,富不学奢。’言自然也。今陛下以大圣创业,岂惟处置见在子弟而已,当须制长久之法,使万代遵行。”疏奏,太宗甚嘉之,赐物百段。

(节选自《贞观政要》)

材料三:

孙伏伽,贝州武城人。仕隋,以小史累劳补万年县法曹。高祖武德初,上言三事。初,帝受禅,伏伽最先谏,帝欲尽下情,故不次见拔,以示群臣。是时,军兴赋敛重,伏伽数请厘损。帝语裴寂曰:“平乱责武臣,守成责儒臣,虚心尽下,冀闻嘉言。若李纲、孙伏伽可谓谊臣矣。俯首噤默,岂朕所望哉?”东都平,大赦天下,又欲责贼支党,悉流徙地。伏伽谏曰:“臣闻王者无戏言,今四方已定,法者陛下自作,须自守之,使天下百姓信而畏也。自为无信,欲人之信,岂可得哉?臣愚以为贼党于赦当免者,宜一切加原,则天下幸甚。”又表置谏官。帝皆钦纳。

节选自《新唐书·孙伏伽传》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舜A造B漆C器D禹E雕F其G俎H谏I者J十K余L不M止N小O物P何Q必R尔S邪?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贞观是年号,从汉武帝开始,历代帝王会给自己确定一个年号,有些帝王只有一个年号,有些则有多个。
B.“以”指由于,与《师说》中“作《师说》以贻之”的“以”意思不相同。
C.“患”指担心,与《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的“患”意思不相同。
D.“恶”指“偏远的”,与《逍遥游》中“彼且恶乎待哉?”的“恶”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褚遂良作为谏官,在其他大臣们都不敢谏言时,勇于进言规劝,唐太宗很受触动,深表赞同。
B.马周关于封侯权利分配问题叙述详尽,贯穿古今,向皇帝直接陈述自己的观点,得到了太宗的赞赏。
C.唐武德年间,战事不断,赋税繁重,百姓苦不堪言,孙伏伽为民请命,多次请求整治裁减;高祖不仅予以采纳,还夸他为谊臣。
D.孙伏伽认为法令是陛下自己制定的,必须自己先遵守它,才能让天下百姓信服且敬畏。他认为那些按赦令应当赦免的贼党,应当一律加以原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则武帝之宠陈思,适所以苦之也。
(2)帝欲尽下情,故不次见拔,以示群臣。
5.唐朝的兴盛离不开文人谏诤,请根据材料分别概括谏臣褚遂良、马周、孙伏伽的谏言。
2023-07-03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安宁河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越王勾践,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封于会稽,以奉守禹之祀。文身断发,披草莱而邑。后二十余世,至于允常。允常之时,与吴王阖闾战而相怨伐。允常卒,子勾践立,是为越王。

元年,吴王阖闾闻允常死,乃兴师伐越。越王勾践使死士挑战三行至吴陈呼而自刭,吴师观之,越因袭击吴师,吴师败槁李,射伤吴王阖闾。阖闾且死,告其子夫差曰:必毋忘越。

三年,勾践闻吴王夫差日夜勒兵,且以报越,越欲先吴未发往伐之。范蠡谏曰:不可。臣闻兵者凶器也,战者逆德也,争者事之末也。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帝禁之,行者不利。越王曰:吾已决之矣。遂兴师。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越王乃以余兵五千人保栖于会稽。吴王追而围之。

勾践之困会稽也,喟然叹曰:吾终于此乎?文种曰:汤系夏台,文王囚羡里,晋重耳奔翟,齐小白奔莒,其卒王霸。由是观之,何遽不为福乎?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彩,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欲使范蠡治国政,蠡对曰:兵甲之事,种不如蠡:填抚国家,亲附百姓,蠡不如种。于是举国政属大夫种,而使范蠡与大夫柘稽行成,为质于吴。二岁而吴归蠡。

(节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越王勾践/使死士挑战三行/至吴陈/呼而自刭
B.越王勾践使死士挑战/三行/至吴陈/呼而自刭
C.越王勾践/使死士挑战/三行至吴陈/呼而自刭
D.越王勾践使死士/挑战三行/至吴陈/呼而自刭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庶子”,指非正妻所生的儿子。庶,旧指宗族中嫡亲以外的支属,与“嫡”相对。
B.“会稽”,位于长江下游江南一带。于秦朝置郡,郡治吴县,历史上曾管辖春秋时长江以南的越国和吴国故地。
C.“焉”,与《劝学》中“风雨生焉”的“焉”都是兼词,相当于“于此”。
D.“吴师败于槁李”中的“于”与《师说》中“耻学于师”的意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允常在位的时候,勾践与吴王阖闾结下了怨恨,发生了战争。允常去世以后,勾践继承王位。
B.勾践听说吴王夫差操练兵马就先发制人兴兵攻打吴国,最后被围困会稽。
C.吴王阖闾听说允常去世就起兵讨伐越国,结果因惊视越国的做法,失去了戒备之心而让越国有了可乘之机。
D.越王勾践返回越国之后,亲自耕作,其夫人亲手织布,不吃肉食,不穿华丽的衣服,礼贤下士,厚待宾客,救济穷人,悼慰死者,与百姓共同劳作。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
(2)于是举国政属大夫种,而使范蠡与大夫柘稽行成,为质于吴。
5.清代优秀短篇小说家蒲松龄落第后为激励自己写了一副自勉联,请结合选文内容,补充下联。
上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千越甲可吞吴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昉,字明远,深州饶阳人。汉乾祐举进士,为秘书郎。宰相冯道引之,与吕端同直弘文馆,改右拾遗、集贤殿修撰。

周显德二年,宰相李穀征淮南,暗为记室。世宗览军中章奏,爱其辞理明白,已知为昉所作,及见《相国寺文英院集》,益善昉诗而称赏之曰:吾久知有此人矣。恭帝嗣位,赐金紫

宋初,加中书舍人。开宝三年,知贡举。五年,复知贡举。昉之知贡举也,其乡人武济川预选,既而奏对失次,昉坐左迁太常少卿,俄判国子监。明年五月,复拜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时赵普为点多逊所构数以其短闻于上上询于昉对曰臣职司书诏普之所为非臣所知普寻出镇多逊遂参知政事

昉和厚多恕,不念旧恶。在位小心循谨,无赫赫称。好接宾客,江南平,士大夫归朝者多从之游。雅张洎而薄张佖,及昉罢相,洎草制深攻诋之,而必朔望必诣昉。或谓佖曰:李公待君素不厚,何数诣之?佖曰:我为廷尉日,李公方秉政,未尝一有请求,此吾所以重之也。昉素与卢多逊善,待之不疑,多逊屡谮昉于上,或以告昉,不之信。及入相,太宗言及多逊事,昉颇为解释。帝曰:多逊居常毁卿一钱不直。昉始信之。上由此益重昉。

昉居中书日,有求进用者,虽知其材可取,必正色拒绝之,已而擢用;或不足用,必和颜温语待之。子弟问其故,曰:用贤,人主之事;若受其请,是市私恩也,故峻绝之,使恩归于上。若不用者,既失所望,又无善辞,取怨之道也。

至道二年,昉陪祀南郊,礼毕入贺,因拜舞仆地,台吏掖之以出,卧疾数日薨,年七十二。赠司徒,谥文正。

(《宋史·列传第二十四》李昉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赵普为卢多逊所构/数以其短闻于上/上询于昉/对曰/臣职司书诏/普之所为/非臣所知/普寻出镇/多逊遂参知政事/
B.时赵普为卢多逊所构/数以其短闻于上/上询于昉/对曰/臣职司书诏/普之所为/非臣所知/普寻出镇多逊/遂参知政事/
C.时赵普为卢多逊所构数/以其短闻于上/上询于昉/对曰/臣职司书诏/普之所为/非臣所知/普寻出镇多逊/遂参知政事/
D.时赵普为卢多逊所构数/以其短闻于上/上询于昉/对曰/臣职司书诏/普之所为/非臣所知/普寻出镇/多逊遂参知政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紫,即金印紫绶,唐宋以后指金鱼袋配饰及紫衣官服,文中借指高官显爵。
B.“雅厚张洎而薄张佖”与“邻之厚君之薄也”两句中“厚”字含义不同。
C.朔望:中国古代特定称谓纪日法。“朔日”指阴历每月初一,“望日”指阴历每月十五,“晦日”指阴历每月三十。
D.“此吾所以重之也”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两句中“所以”含义不同。
3.下列有关对课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昉本来是后汉官员,后来由于宰相冯道的推荐,得以和吕端一同在弘文馆当值,做一些修撰的工作。
B.李昉擅长文辞,他撰写的奏章文辞事理明白,深受周世宗喜爱,又因《相国寺文英院集》中的诗再受称赞。
C.李昉为官小心谨慎,不肯轻易说人坏话,也不愿自作主张,因此碌碌无为,后来因摔倒而去世。
D.李昉在担任中书时,对那个即使才干可取,但前来求官的人严词拒绝,自己绝不会提拔任用官员,而是让皇上定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昉素与卢多逊善,待之不疑,多逊屡谮昉于上,或以告昉,不之信。
(2)若受其请,是市私恩也,故峻绝之,使恩归于上。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许楫,字公度,太原忻州人。幼从元裕学年十五以儒生中词赋选河东宣抚司又举楫贤良方正孝廉楫至京师平章王文统命为中书省掾以不任簿书辞改知印丞相安童、左丞许衡深器重之。一日,从省臣立殿下,世祖见其美髯魁伟,问曰:“汝秀才耶?”楫顿首曰:“臣学秀才耳,未敢自谓秀才也。”帝善其对,授中书省架阁库管勾,兼承发司事。未几,立大司农司,以楫为劝农副使。时商挺为安西王相,遇于途,楫因言:“京兆之西,荒野数千顷,宋、金皆尝置屯,如募民立屯田,岁可得谷,给王府之需。”挺以其言入奏,从之。三年,屯成,果获其利。寻佩金符,为陕西道劝农使。至元十三年,宋平,帝命平章廉希宪行中书于荆南府,以楫为左右司员外郎。荆南父老舆金帛求见,楫曰:“汝等已为大元民矣,今置吏以抚字汝辈,奚用金帛以求见!”明年,擢岭北湖南提刑按察副使。武冈富民有殴死出征军人者,阴以家财之半诱其佃者,代己款伏。楫审得其情,释佃者,系富民,人服其明。改江西道提刑按察副使,行省命招讨郭昂讨叛贼董旗,兵士俘掠甚众,楫询究得良民六百口,遣还乡里。二十三年,授中议大夫、徽州总管。桑哥立尚书,会计天下钱粮,参知政事忻都、户部尚书王巨济,倚势刻剥,遣吏征徽州民钞,多输二千锭,巨济怒其少,欲更益千锭。楫诣巨济曰:“公欲百姓死耶,生耶?如欲其死,虽万锭可征也。”巨济怒解,徽州赖以免,楫考满去。徽之绩溪、歙县民柯三八、汪千十等,因岁饥阻险为寇。行省右丞教化以兵捕之,相拒七月,乃使人谕之。三八等曰:“但得许总管来,我等皆降矣。”行省为驿召楫至,命往招之。楫单骑趋贼垒,众见楫来,皆拜曰:“我公既来,请署榜以付我。”楫白教化,请退军一舍,听其来降。不听。会以参政高兴代教化,楫复以前言告之,兴从其计,贼果降。二十四年,授太中大夫、东平总管,谢事二年,寿七十。

(节选自《元史·许楫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幼从元裕学/年十五/以儒生中词赋选/河东宣抚司又举楫贤良方正孝廉/楫至京师/平章王文统命为中书省掾/以不任簿书辞/改知印/
B.幼从元裕/学年十五/以儒生中词赋选河东宣抚司又举楫贤良方正孝廉/楫至京师/平章王文统命为中书省掾/以不任簿书辞/改知印/
C.幼从元裕学/年十五/以儒生中词赋选/河东宣抚司又举楫贤良方正孝廉/楫至京师/平章王文统命为中书省掾/以不任簿书/辞改知印/
D.幼从元裕/学年十五/以儒生中词赋/选河东宣抚司又举楫贤良方正孝廉/楫至京师/平章王文统命为中书省掾/以不任簿书辞/改知印/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京兆,汉武帝时将京兆尹、右扶风、左冯翊统称“三辅”,共治长安城中。这三者既为行政区划,也为官职名,与郡守相当,共同管辖京畿地区。
B.至元,元世祖忽必烈使用的年号名。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C.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户部主要掌管全国田地、户籍、赋税、科举等事务。
D.,原本指大夫死亡,后为死亡的通称。中国古代称帝王或皇太后、太皇太后的死为驾崩,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称为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楫才德兼备,丞相和左丞都对他非常器重;在回答世祖提问时表现得谦恭智慧,世祖任命他担任中书省架阁库管勾,并兼承发司事。
B.许楫善于进言,重视农耕,劝谏商挺募民屯田,后被朝廷采纳。三年后,屯垦完成,果然获利。不久,许楫被授予金符,被任命为陕西道劝农使。
C.许楫查案细致,秉持公正。任江西道提刑按察副使期间,行省下令讨伐叛贼,俘获贼兵,有六百多良民,经许楫查问后免遭冤枉,被遣返还乡。
D.许楫威望颇高,智谋招降。徽州因饥荒盗寇横行,许楫骑马领兵前往贼寇处谈判,并请退兵三十里,让他们自己来降,最终以妙计使寇众投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武冈富民有殴死出征军人者,阴以家财之半诱其佃者,代己款伏。
(2)行省右丞教化以兵捕之,相拒七月,乃使人谕之。三八等曰:“但得许总管来,我等皆降矣。”
2022-07-19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裴宽,性通敏,工骑射、弹棋、投壶,略通书记。景云中,为润州参军事。刺史韦诜有女,择所宜归,会休日登楼,见人于后圃有所瘗藏者,访诸吏,曰:参军裴宽居也。与偕来,诜问状,答曰:宽义不以苞苴污家,适有人以鹿为饷,致而去,不敢自欺,故瘗之。诜嗟异,乃引为按察判官,许妻以女。归语妻曰:常求佳婿,今得矣。明日,帏其族使观之。宽时衣碧,瘠而长,既入,族人皆笑,呼为碧鹳雀。诜曰:爱其女,必以为贤公侯妻也,何可以貌求人?卒妻宽。

举拔萃,为河南丞,迁长安尉,改太常博士。礼部建言忌日享庙应用乐,宽自以情立议曰:庙尊忌卑则作乐,庙卑忌尊则备而不奏。中书令张说善之,请如宽议。迁刑部员外郎,万骑将军马崇白日杀人,而王毛仲方以贵幸,将鬻其狱,宽固执不肯从。天宝初,由陈留太守拜范阳节度使。时北平军使乌承恩,虏酋也,与中人通,数冒贿,宽以法绳治。檀州刺史何僧献生口数十,宽悉归之,故夷夏感附。

三载,召宽为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会河北部将入朝,盛誉宽政,且言华虏犹思之,帝嗟赏,眷倚加厚。裴敦复平海贼还,广张功簿,宽密白其妄。李林甫恐其遂相,又恶宽善李适之,乃漏宽语以激敦复,敦复任气而疏,以林甫为诚。而其下裨将程藏曜、曹鉴自以他事系台,宽捕按之,敦复谓宽求致其罪,遽以金五百两赂贵妃姊,因得事闻于帝,由是贬宽睢阳太守。及韦坚狱起宽复坐亲贬安陆别驾林甫任罗希奭杀李适之也亦使过安陆将怖杀宽宽叩头祈哀,希奭乃去宽惧终见杀,丐为浮屠,不许。稍迁东海太守,入为礼部尚书。卒,年七十五,赠太子太傅。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五十五卷,有删改)


【注】①瘗:掩埋。②苞苴:借指贿赂或馈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韦坚狱/起宽复/坐亲贬安陆别驾/林甫任罗希奭杀李适之也/亦使过安陆将/怖杀宽/宽叩头祈哀/希奭乃去/
B.及韦坚狱起/宽复坐亲/贬安陆别驾/林甫任罗希奭杀李适之也/亦使过安陆/将怖杀宽/宽叩头祈哀/希奭乃去/
C.及韦坚狱/起宽/复坐亲/贬安陆别驾/林甫任罗希奭杀李适之也/亦使过安陆/将怖杀宽/宽叩头祈哀希奭/乃去/
D.及韦坚狱起/宽复坐亲/贬安陆别驾/林甫任罗希奭/杀李适之也/亦使过安陆/将怖杀宽/宽叩头/祈哀希奭/乃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投壶,是古人宴会时礼节性的游戏。游戏时设特制之壶,宾主以次投矢其中,中多者为胜,负者饮。
B.礼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北魏始置,隋朝以后为中央行政机构六部之一,掌管五礼之仪制及学校贡举之法。长官为礼部尚书。
C.员外郎,是中国古代官职之一。隋朝于尚书省二十四司各置员外郎一人,为各司之次官,相当于副司长,郎中是正司长。
D.天宝,是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中国古代的纪年法包括干支纪年、帝王年号纪年、王公即位年次纪年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刺史韦诜让族人在帷幕后观察裴宽,裴宽身穿碧绿衣服,身材高挑,族人们都称赞他为“碧鹳雀”。
B.礼部建议忌日祭宗庙应当奏乐,裴宽则认为应根据受祭者和死者地位的尊卑来决定,中书令张说表示赞成。
C.河北部将入朝,盛赞裴宽的政绩,并说蕃汉百姓仍然思念他。皇帝听后感叹赞赏,对他更加器重。
D.裴敦复的部下偏将程藏曜、曹鉴到御史台投案裴宽收捕他们并审理此案,裴敦复认为裴宽这样做是在罗织他的罪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北平军使乌承恩,虏酋也,与中人通,数冒贿,宽以法绳治。
(2)裴敦复平海贼还,广张功簿,宽密白其妄。
2022-07-15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