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陆贽列传

①陆贽入翰林,年尚少,以材幸。在奉天,朝夕进见,帝亲倚之,同类莫敢望。尝为帝言:“今盗遍天下,宜痛自咎悔,以感人心。陛下诚不吝改过,以言谢天下,使臣持笔亡所忌,叛者革心。”帝从之。故奉天所下制书,虽武人悍卒无不感动流涕。及辅政不敢自顾重事有可否必言之

②道有献瓜果者,帝嘉其意,欲授以试官。贽曰:“爵位,天下公器,不可轻也。”帝曰:“试官虚名,且已与宰相议矣,卿其无嫌。”贽奏:“非功而获爵则轻,非罪而肆刑则亵。今所病者爵轻也,设法贵之犹恐不,若又自弃,将何劝焉?”或规其太过者,对曰:“吾上不负天子,下不负所学,皇它乎?”

③京师已平,帝欲召浑瑊访奔亡内人,给装使赴行在。贽谏曰:“大难始平,而百役疲瘵之氓、重伤残废之卒,皆忍死扶疾,想闻德音。盖事有先后,义有轻重,重者宜先,轻者宜后。当今所务,恤死义,犒有功,官失职,复废业,是皆宜先不可后也。葺宫室,治服玩,耳目之娱,巾栉之侍,是皆宜后不可先也。天下固多亵人,何必独此?”帝不复下诏,犹遣使谕瑊资遣。

④帝自用裴延龄。贽言:“延龄僻戾躁妄,不可用。”不听。俄而延龄奸佞得君,天下仇恶,无敢言。贽上书苦谏,帝不怿,以太子宾客罢。延龄揣帝意,谗短百绪,帝遂发怒,欲诛贽,赖阳城等章论辨,乃贬忠州别驾。韦皋数上表请贽代领剑南,帝犹衔之,不肯与。

⑤赞曰:“德宗在危难时听贽谋,及已平,追仇尽言,怫然以谗幸逐,犹弃梗。至延龄辈,则宠任磐桓,不移如山,昏佞之相济也。夫君子小人不两进,邪谄得君则正士危,何可訾耶?”

(《新唐书·列传第八十二》)

【注】①建中四年,泾原兵变,朱泚谋逆,唐德宗避乱于奉天。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叛者革心(     )                       (2)皇它(     )
2.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昏佞之相            此近难,恒事攻治,可延岁月(《华佗治病》)
B.延龄揣帝意            邻之厚,君之也(《烛之武退秦师》)
C.以太子宾客罢        丞相课其殿最(《丙吉为政》)
D.赖阳城等章论辨     延及游(《晏子辞千金》)
3.第①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及 辅 政 不 敢 自 顾 重 事 有 可 否 必 言 之。
4.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今所病者爵轻也,设法贵之犹恐不重,若又自弃,将何劝焉?

5.联系②③段的内容,分析作者是如何塑造陆贽这一人物形象的。
6.《旧唐书》分析陆贽的仕途经历提出:“贽为朋党所挤,同职害其能,加以言事激切,动失上之欢心”。请概括新、旧唐书对陆贽不得志原因分析的异同。

2 . 班级开展“百家争鸣”中华文化传统经典研习活动,请阅读以下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任务一·研读诸子其人】

①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②孔子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③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

④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⑤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节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有删减)

[注]①驾:指为官出仕。②罔:用网捕捉。③纶:用钓线钓。④矰:用箭射。⑤诋訾:诽谤、非议。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孔子(        )            (2)使使厚币迎之 (         )
2.选择合适的义项,完成下列虚词梳理表格。

虚词

义项

例句

(1)

见周衰,乃遂去

(2)

以诋訾孔子

A.指示代词,这                                               B.助词,相当于“的”
C.助词,用于主谓之间,消除句子的独立性       D.助词,用于调整音节
3.第②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4.把第⑤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5.结合材料,分析老子与庄子形象的共通点。
【任务二·研读诸子散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老子·二章》)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庄子·外篇·秋水》)

[注]①河伯:黄河之神。②望洋:远视的样子。若:海神。

6.以下对两则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分析善恶、有无等关系,阐述了事物相辅相成,人要顺应自然。
B.老子认为,如果大功告成就邀功自傲,那么必然会招致一系列失败。
C.庄子用夸张手法表现河神的洋洋得意,是为了反衬海神的骄傲自大。
D.庄子写河神望洋兴叹,强调即使是仲尼和伯夷等圣人也存在局限性。
7.先秦诸子散文文采斐然,自成一格。结合两则材料,比较老子与庄子语言风格的不同。
【任务三·研读相关评论】
8.有评论家认为“庄子大体上继承了老子的学说”。你是否认同这种观点,结合任务一和任务二的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范纯仁,字尧夫,仁宗皇祐元年进士第,调知武进县,以远亲不赴;易长葛,又不往。父没,始出仕,以著作佐郎知襄城县。襄城民不蚕织,劝使植桑有罪而情轻者视所植多寡除其罚,民益赖慕,后呼为“著作林”。

②知襄邑县。县有牧地,卫士牧马,以践民稼,纯仁捕一人之。牧地初不隶县,主者怒曰:“天子宿卫,令敢尔邪?”白其事于上,劾治甚急。纯仁言:“养兵出于税亩,若使暴民田而不得问,税安所出?”诏释之,且听牧地隶县。知庆州。秦中方饥,擅发常平粟贷。僚属请奏而须报,纯仁曰:“报至无及矣,吾当独任其责。”或谤其所全活不实,诏遣使视。会秋大稔,民欢曰:“公实活我,忍累公邪?”昼夜争输还之。使者至,已无所负。

③移齐州,齐俗凶悍,人轻为盗劫。或谓:“此严治之犹不能戢,公一以宽,恐不胜其治矣。”纯仁曰:“宽出于性,若强以猛,则不能持久;猛而不久,以治凶民,取玩之道也。”有西司理院,囚常满,皆屠贩盗窃而督偿者。纯仁曰:“此何不保外使输纳邪?”通判曰:“此释之,复紊,官司往往待其以疾毙于狱中,是与民除害尔。”纯仁曰:“法不至死,以情杀之,岂理也邪?”尽呼至庭下,训使自新,即释去。期岁,盗减比年大半。

④纯仁性夷易宽简,不以声色加人,谊之所在,则挺然不少屈。每戒子弟曰:“人虽至愚,责人则明;有聪明,恕己则昏。苟能以责人之心责己,怒己之心怒人,不患不至圣贤地位也。

(《宋史》列传第七十三 有删节)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捕一人(       )             (2)擅发常平粟(       )
2.为下列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诏遣使视(       
A.巡视          B.查办          C.抑制          D.依照
(2)囚常满(       
A.连接          B.关系          C.关押          D.挂念
3.把第③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此释之,复紊,官司往往待其以疾毙于狱中,是与民除害尔。
4.第①段画线部分有三处停顿,请用“/”线标出。
劝使植桑有罪而情轻者视所植多寡除其罚
5.简要概括表现范纯仁勤政爱民的具体事迹。
6.依据对第④画线句的理解,比较范纯仁的观点与孔子所谈“恕”道的异同。

4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郭太字林宗、太原介休人也。家世贫贱。早孤,母欲使给事县廷。林宗曰:“大丈夫焉能处斗筲之役乎?”逐辞。成皋屈伯彦学,三年业毕,博通坟籍。乃游于洛阳。始见河南尹李膺,膺大奇之,遂相友善,于是名震京师。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河上车数千两。林宗唯与李膺同舟共济,众宾望之,以为神仙焉。

②司徒黄琼,或劝林宗仕进者,对曰:“吾夜观乾象,昼察人事,天之所废,不可支也。”遂并不应。身长八尺,容貌魁伟,褒衣博带,周游郡国。尝于陈梁闲行遇雨,巾一角垫,时人乃故折巾一角,以为“林宗巾”。其见慕皆如此。或问汝南范滂曰:“郭林宗何如人?”滂曰:“隐不违亲,贞不绝俗,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吾不知其它。”后遭母忧,有至孝称。林宗虽善人伦,而不为危言骇论,故宦官政而不能伤也。乃党事起,知名之士多其害,唯林宗及汝南袁闳得免焉。遂闭门教授,弟子以千数。

③建宁元年,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为阉人所害,林宗哭之于野,恸。既而叹曰:“‘人之云亡,邦国殄瘁’。”

④明年春,卒于家,时年四十二。四方之士千余人,皆来会葬。同志者乃共刻石立碑,蔡邕为其文,既而谓涿郡卢植曰:“吾为碑铭多矣,皆有惭德,唯郭有道无愧色耳。”其奖拔士人,皆如所鉴。

(节选自《后汉书·郭符许列传》 )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 成皋屈伯彦学(              )                  (2) 司徒黄琼(              )
2.结合文意,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 故宦官政而不能伤也(              )
A.随意                         B. 独揽                  C. 拥有                         D. 让位
(2) 知名之士多其害(              )
A.覆盖                         B. 同“披”             C. 加在……之上          D. 遭受
3.第①段画线部分有两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两处标识出来。   
后 归 乡 里 衣 冠 诸 儒 送 至 河 上 车 数 千 两
4.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尝于陈梁闲行遇雨,巾一角垫,时人乃故折巾一角,以为“林宗巾”,其见慕皆如此。
5.第③④段塑造郭林宗的手法各有不同,试结合具体内容进行比较分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材料一:

①范仲淹,二岁而孤,母更长山朱氏。少有志操,发愤苦读,昼夜不息。

②仲淹以天下为己任,裁削幸滥,考核官吏,日夜谋虑兴致太平。然更张无渐,规摹阔大,论者以为不可行。及按察使出,多所举劾,人心不悦。自任子之思薄磨勘之法密侥倖者不便于是谤毁稍行,而朋党之论浸闻上矣。会边陲有警,因与枢密副使富弼请行边。于是,以仲淹为河东、陕西宣抚使,赐黄金百两,悉分遗边将。麟州新大寇,言者多请弃之,仲淹为修故砦,招还流亡三千余户,其税,又奏免府州商税,河外遂安。

③仲淹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田里中,以赡族人。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选自《宋史·范仲淹传》,有删改)

材料二:

①范文正公,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余而无穷。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其给。

②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唯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③呜呼!世之都三公位,享万钟禄,其邸第之雄,车舆之饰,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不得其门而入者,岂少也哉?况于施贤乎!其下为卿,为大夫,为士,廪稍之充,奉养之厚,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操壶瓢为沟中瘠者,又岂少哉?况于他人乎!是皆公之罪人也。

(选自钱公辅《义田记》,有删减)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麟州新大寇                    (2)其税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母更长山朱氏(        )
A.前往               B.切合               C.出嫁                 D.遇到
(2)而家居俟代者与焉(        )
A.遮挡                 B.隐退               C.摒弃         D.抑制
3.材料一第②段划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自任子之恩薄磨勘之法密侥倖者不便于是谤毁稍行
4.将材料二第二段划线部分译为现代汉语。
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唯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5.材料一与材料二都有关于“义田”的记载,两文的语言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请加以比较并探究可能的原因。

6 .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天祥传

①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

②开庆初,元兵伐宋,宦官董宋臣说上迁都,人莫敢议其非者。天祥时入为宁海军节度判官,上书“乞斩宋臣,以人心”。不报,即自免归。后稍迁至刑部郎官。宋臣复入为都知,天祥又上书极言其罪,亦不报。出守瑞州,改江西提刑,迁尚书左司郎官,累为台臣论罢。

③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曰:“今大兵三道鼓行,破郊畿,薄内地,君以乌合万余赴之,是何异驱群羊而搏猛虎。”天祥曰:“吾亦知其然也。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义胜者谋立人众者功济如此则社稷犹可保也。”

④至元十九年,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数日,其妻欧阳氏收其尸,面如生,年四十七。其衣带中有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节选自《宋史》)

材料二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①(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

②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③“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④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注】①配:配合辅助。②袭而取之:从外入内突然攻取得到它。③慊:满意,满足。④正:在文中是“止”的意思。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乞斩宋臣,以人心(      )          (2)今日矣,予助苗长矣(      )
2.以下各项中,句末“也”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吉之吉水人也B.非义袭而取之也
C.无是,馁也D.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3.以下四项都是文言特殊句式,其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累为台臣论罢B.吾深恨于此
C.南乡拜而死D.行有不慊于心
4.把材料一第③段画“ ”部分译成现代汉语。
今大兵三道鼓行,破郊畿,薄内地,君以乌合万余赴之,是何异驱群羊而搏猛虎。
5.材料一第③段画“       ”部分有两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两处标识出来。
义胜者谋立人众者功济如此则社稷犹可保也。
6.材料二第④段用寓言说理好在哪里?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7.材料二中孟子对浩然之气的形成过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请分析材料一中文天祥所为是否符合孟子的这些看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