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14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李陵既壮,选为建章监,监诸骑。善射,爱士卒。天子以为李氏世将,而使将八百骑。尝深入匈奴二千余里,过居延视地形,无所见虏而还。拜为骑都尉,将丹阳楚人五千人,教射酒泉、张掖以屯卫胡。

天汉二年秋,贰师将军李广利将三万骑击匈奴右贤王于祁连天山,而使陵将其射士步兵五千人出居延北可千余里,欲以分匈奴兵,毋令专走贰师也。陵既至期还,而单于以兵八万围击陵军。陵军五千人,兵矢既尽,士死者过半,而所杀伤匈奴亦万余人。且且战,连斗八日,还未到居延百余里,匈奴遮狭道,陵食乏而救兵不到,虏急击,招降陵。单于既得陵,素闻其家声,及战又壮,乃以其女妻陵而贵之。汉闻,族陵母妻子。

(节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

材料二:及贰师击匈奴,上诏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屯边者,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到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上曰:“将恶相属邪!吾发军多,无骑予女。”陵对:“无所事骑,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陵于是出居延,至浚稽山止营,与单于相值,骑可三万围陵军。陵引士出营外为,前行持戟盾,后行持弓弩。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应弦而倒,汉军追击杀数千人。单于大惊,召左右地兵八万余骑攻陵。汉军南行,未至鞮汗山,一日五十万矢皆尽。士尚三千余人,徒斩车辐而持之,军吏持尺刀,抵山入狭谷。单于遮其后,乘隅下垒石,士卒多死,不得行。昏后,陵便衣独步出营,止左右:毋随,丈夫一取单于耳!“良久,陵还,太息曰:“兵败,死矣!”于是尽斩旌旗,叹曰:“复得数十矢足以脱矣今无兵复战天明坐受缚矣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久之,上悔陵无救,乃遣使劳赐陵余军得脱者。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十三》)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复A得数十矢B足以脱矣C今无兵D复战E天明坐F受G缚矣

2.下列对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引,退却,与《苏武传》中“虞常果引张胜”的“引”字意思不相同
B.绝,断绝,与《屈原列传》中“秦伏兵绝其后”的“绝”字意思相同。
C.辎重,指随军运载的军用器械、粮秣等,因军用物资载于辎车而称。
D.陈,陈列,与《过秦论》中“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的“陈”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说,李陵奉命出征,以避免让李广利受到集中攻击;材料二说,李陵接受了为李广利押运辎重的任务,还主动带五千勇士分散单于兵力。
B.材料二写李陵与匈奴作战时,让前行队伍拿戟与盾牌,后行队伍握弓弩。他挥师进攻,千弩齐发,敌人应弦而倒,然后汉军追击杀死几千敌人。
C.材料一写汉武帝在李陵投降之后,族杀了李陵的家人;材料二写后来汉武帝对没有救援李陵感到后悔,就派人慰劳赏赐得以逃脱的李陵余部。
D.对于李陵兵败投降一事,材料一简述了李陵被单于兵围击、最终被招降的过程;材料二详写了李陵英勇作战的情节,表现了他失败投降的无奈。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素闻其家声,及战又壮,乃以其女妻陵而贵之。
(2)至浚稽山止营,与单于相值,骑可三万围陵军。
5.李陵兵败的客观原因有哪些?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2024-02-27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崔信明,青州益都人也。信明以五月五日日正中时生,有异雀数头,身形甚小,五色毕备,集于庭树,鼓翼齐鸣,声清宛亮。隋太史令史良使至青州,遇而占之曰:五月为火,火为‘离’,‘离’为文彩。日正中,文之盛也。又有雀五色,奋翼而鸣。此儿必文藻焕烂,声名播于天下。雀形既小,禄位殆不高。及长,博闻强记,下笔成章。大业中为尧城令,窦建德僭号,欲引用之。信明族弟敬素为建德鸿胪卿,说信明曰:隋主无道,天下鼎沸,衣冠礼乐,扫地无余。兄遁迹下僚,不被收用,豫让所以不报范、中行,只以众人遇之者也。夏王英武,有并吞天下之心,士女襁负而至者不可称数。此时不立功立事,岂是见几而作者乎?信明曰:昔申胥海畔渔者尚能固其节吾终不能屈身伪主求斗筲之职遂逾城而遁,隐于太行山。贞观六年,应诏举,授兴势丞,迁秦川令,卒。信明颇蹇傲自伐,常赋诗吟啸,自谓过于李百药,时人多不之。又其门族,轻侮四海士望,由是为世所讥。

(节选自《旧唐书·崔信明传》)

材料二:

崔信明,少英敏,及长,强记,美文章。高孝基语人曰:崔生才冠一时,但恨位不到耳。隋大业中,为尧城令。唐贞观六年,诏即家拜兴势丞,迁秦川令。信明恃才蹇亢,尝自矜其文。时有扬州录事参军荥阳郑世翼,亦骜倨忤物,遇信明于江中,谓曰:闻君有‘枫落吴江冷’之句,仍愿见其余。信明欣然多出旧制。郑览未终,曰:所见不逮所闻!投卷于水,引舟而去。今其诗传者数篇而已。

(节选自《唐才子传·卷一》)


[注]①豫让,晋国人,曾经侍奉范氏和中行氏,但没有受到重用。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昔申胥海畔A渔者B尚能固C其节D吾终不能E屈身F伪主G求H斗筲之职。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指赞同、承认,与《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中的“许”意思相同。
B.矜,这里指夸耀,《屈原列传》中“平伐其功”的“伐”意思与此相同。
C.鼎沸,本义指鼎中的水沸腾,文中“天下鼎沸”的意思是隋朝的局势纷扰动乱。
D.旧制,指崔信明过去的诗作,与《岳阳楼记》中“增其旧制”的“旧制”意思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信明的出生日是五月五日,他出生这一天,有几只身形很小的五色鸟雀飞落在他家院中的树上拍翅鸣叫,很是奇特。
B.隋太史令史良运用五行八卦对崔信明出生的异象进行占卜,认为崔信明将来会有文采,但禄位可能不会高。
C.窦建德僭称帝号后,崔信明的族弟劝他把握机会投奔窦建德,崔信明不愿放弃归隐山林的人生追求,最终选择隐居太行山。
D.对于崔信明的文才,当时之人看法不一,高孝基在人前高度评价其才华,而郑世翼却把他的诗卷扔进水里,表示不屑一顾。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豫让所以不报范、中行,只以众人遇之者也。
(2)此时不立功立事,岂是见几而作者乎?
5.两则材料对崔信明形象特点的记述,主要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2024-02-27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已天下,略定杨越,置桂林、南海、象郡,以谪徙民,与越杂处十三岁。佗,秦时用为南海龙川令。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语曰:“闻陈胜等作乱,秦为无道,天下苦之,项羽、刘季、陈胜、吴广等州郡各共兴军聚众,虎争天下,中国扰乱,未知所安,豪杰秦相立。南海僻远,吾恐盗兵侵地至此,吾欲兴兵绝新道,自备,待诸侯变,会病甚。且番禺负山险,阻南海,东西数千里,颇有中国人相辅,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国。郡中长吏无足与言者,故召公告之。”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即移檄告横浦、阳山、湟溪关曰:“盗兵且至,急绝道聚兵自守!”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与剖符通使,和集百越,毋为南边患害,与长沙接境。高后时,有司请禁南越关市铁器。佗曰:“高帝立我,通使物,今高后听谗臣,别异蛮夷,隔绝器物,此必长沙王计也,欲倚中国,击灭南越而并王之,自为功也。”于是佗乃自尊号为南越武帝,发兵攻长沙边邑,败数县而去焉。高后遣将军隆虑侯灶往击之会暑湿士卒大疫兵不能逾岭。岁余,高后崩,即罢兵。佗因此以兵威边,财物赂遗闲越、西瓯、骆,役属焉,东西万余里。乃乘黄屋左纛,称制,与中国侔。

太史公曰:尉佗之王,本由任嚣。遭汉初定,列为诸侯。隆虑离湿疫,佗得以益骄。瓯骆相攻,南越动摇。汉兵临境,婴齐入朝。其后亡国,征自樛女;吕嘉小忠,令佗无后。楼船从欲,怠傲失惑;伏波困穷,智虑愈殖,因祸为福。成败之转,譬若纠墨。

(选自《史记·南越列传》,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对应的字母写在答题卡上。
高后A遣B将军C隆虑D侯灶E往F击之G会H暑湿I士J卒K大疫L兵不能M逾岭。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时已并天下”中的“并”与成语“并行不悖”中的“并”意思相同。
B.“豪杰畔秦相立”中的“畔”与“沉舟侧畔千帆过”中的“畔”意思不同。
C.称制,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以命为“制”,令为“诏”,文中指赵佗用皇帝身份发号施令。
D.伏波,是汉朝的一种将军名号,谓平息变乱,著名的是东汉光武帝时的马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二世时,赵佗担任南海郡龙川县县令,是任嚣的下属,后得到任嚣的信任,代任南海郡尉的职务。
B.赵佗根据任嚣的临终嘱托以及自己对局势的判断做了一系列安排,杀了汉朝安置在南海郡的官吏,换上自己的亲信。
C.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后,由于中原百姓困苦,没有杀掉赵佗,后来又封赵佗为南越王,以保持南方的安定。
D.高后驾崩后,赵佗用财物收买百越各部落,使他们归附南越,进而扩展疆土,与汉朝天子分庭抗礼。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南海僻远,吾恐盗兵侵地至此,吾欲兴兵绝道,自备,待诸侯变,会病甚。
(2)高帝立我,通使物,今高后听谗臣,别异蛮夷,隔绝器物,此必长沙王计也。
2024-02-16更新 | 134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固字子坚,汉中南郑人,司徒郃之子也。少好学,常步行寻师,不远千里。遂究览坟籍,结交英贤。四方有志之士,多慕其风而来学。京师咸叹曰:是复为李公矣。司隶、益州并命郡举孝廉,辟司空掾,皆不就。

阳嘉二年,有地动、山崩、火灾之,公卿举固对策,诏又问当世之敝,为政所宜。固上疏奏对,顺帝览其对,多所纳用。以固为议郎。

永和中,荆州盗贼起,弥年不定,乃以固为荆州刺史。固到,遣吏劳问境内,赦寇盗前,与之更始。于是贼帅夏密等敛其魁党六百余人,自缚归首。固皆原之,遗还,使自相招集,开示威法。半岁间,余类悉降,州内清平。

上奏南阳太守高赐等臧秽。赐等惧罪遂共重赂大将军梁冀翼为千里移檄而固持之愈急。翼遂令徙固为太山太守。时太山盗贼屯聚历年,郡兵常千人,追讨不能制。固到,悉罢遣归农。但选留任战者百余人,以恩信招诱之。未满岁,贼皆弭散。迁将作大匠。

及冲帝即位,以固为太尉,与梁冀参录尚书事。时太后以比遭不造[注],委任宰辅,固所匡正,每辄从用,其黄门宦者一皆斥遣,天下咸望遂平,而梁冀猜专,每忌疾。

后岁余,甘陵刘文、魏郡刘鲔各谋立蒜为天子,梁冀因此诬固与文、鲔共为妖言,下狱。门生勃海王调贯械上书,证固之枉,河内赵承等数十人亦要铁锧诣阙通诉,太后明之,乃赦焉。及出狱,京师市里皆称万岁。冀闻之大惊,畏固名德终为己害,乃更据奏前事,遂诛之,时年五十四。

(节选自《后汉书·李固传》)

【注】不造:不幸,指汉顺帝死后,冲帝、质帝都只做了一年皇帝就死了之事。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赐A等惧罪B遂共C重赂D大将军E梁冀F冀为千里G移檄H而固I持之J愈急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固好学多识,让人仰慕。他幼年时非常好学,深入研究典籍,结交英雄豪杰。四方有志之士多仰慕他的风采,来向他学习。
B.李固不畏权贵,刚直不阿。他上奏揭发南阳太守高赐等人贪赃枉法的事,梁冀亲自前往,要求李固赦免高赐等人,李固不为所动。
C.李固忠于职守,治贼有方。他在荆州任上,派遣官吏慰问境内的百姓,赦免那些以前犯下过错的盗贼,给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
D.李固很有名德,遭人忌恨。他任宰相时,匡正朝弊,提议多被采用,深得民心,却遭到梁冀的猜忌,梁冀借机诬陷他,最终把他杀掉了。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京师咸叹曰:“是复为李公矣。”司隶、益州并命郡举孝廉,辟司空掾,皆不就。
(2)固到,悉罢遗归农。但选留任战者百余人,以恩信招诱之。
4.李固被太后赦免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2024-02-16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西安电子科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检测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过颍阳,祭遵以县吏数进见,上其容仪,署为门下吏。祭遵从征河北,为军市令。舍中儿犯法,遵格杀之。上怒,命收遵。时主簿陈副谏曰:明公常欲众军整齐,今遵奉法不避,是教令行也。上乃贷之,以为刺奸将军。语诸将曰:当备祭遵,吾舍中儿犯令尚杀之,必不私诸卿也。

祭遵为征虏将军,将兵北入箕关,与弘农、厌新、柏华聚合战,中弩矢,入口洞出,举袖掩口,血流袖中。众见遵伤,却退。遵呵吏士,吏士进战,皆一击十,大破之。祭遵袭略阳,遣护军王忠皆持卤刀斧伐树开道。至略阳,袭隗嚣。隗嚣破,上从长安东归过汗,幸祭遵营,劳,士众作黄门武乐,至夜御灯火。时遵有,诏赐重茵,覆以御盖。时遵屯汗。诏书曰:将军连年距难众兵即却复独按部功劳烂然。兵退无宿戒,粮食不豫具,今乃调度,恐力不堪。国家知将军不易,亦不遗力。今送绿千匹,以赐吏士。

祭遵奉公,赏赐与士卒,家无私财,身衣布衣,韦袴卧布被终身,夫人裳不加彩。士以此重之。祭遵病薨,丧至河南,诏遣百官皆诣丧所。上车驾素服往吊,望城门举音,遂哭而至哀恸。复幸城门,阅过丧车,瞻望涕泣。上亲临祠以太牢,仪如孝宣帝临霍将军故事。博士范升上疏曰:遵为将军,取士皆用儒术,对酒娱乐,必雅歌投壶。又建为孔子立后,奏置五经大夫。虽在军旅,心存王室,不忘俎豆,可谓守死善道者也。乃赠将军,给侯印绶,朱轮容车,遗校尉发骑士四百人,玄甲、兜婺,兵车军阵送葬。

祭遵死后,每至朝会,上常叹曰:安得忧国奉公之臣如祭征虏者!上数嗟叹,卫尉铋期见上感恸,对曰:陛下至仁,哀念祭遵不已,群臣各怀惭惧。

(节选自《东观汉记·卷十》)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将军连年A距难B众兵C即却D复独按E部F功劳G烂然。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爱,指喜爱,与《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的“爱”字含义相同。
B.“幸祭遵营,劳之”与“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赤壁赋》)两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
C.“时遵有疾”中的“疾”与成语“大声疾呼”中的“疾”含义不相同。
D.被,指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忠而被谤”中的“被”表示被动,两者含义不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祭遵征讨河北时,处死了皇帝身边犯法的贴身奴仆,皇帝因此要治罪祭遵,但陈副劝谏皇帝,认为祭遵的做法正是遵行军令的表现,皇帝最终赦免了祭遵。
B.祭遵在北上箕关的战斗中,被弩箭射中,伤势严重,以致士兵看到后无心战斗,纷纷退却,但在祭遵的呵斥下,又奋勇向前,最终大破敌军。
C.祭遵命令手下砍树开道攻打略阳,击败隗嚣后,皇帝从长安向东回去经过汗地,正好驾临祭遵的军营,慰劳将士。此时,祭遵正处在病中,皇帝给予了他特殊的赏赐。
D.祭遵奉行命令,把缣帛赏赐分给士卒,家中没有私人财产,一辈子身上穿着布衣、睡觉盖着布被子,夫人的衣裳也都是布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当备祭遵,吾舍中儿犯令尚杀之,必不私诸卿也。
(2)上常叹曰:“安得忧国奉公之臣如祭征虏者!”
2024-02-13更新 | 12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咸阳市/汉中市南郑区部分学校高考模拟检测(一)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屈原者,名平。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其存君兴国,一篇之中三致志焉。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之。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晧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列传》)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入A则与王图B议国事C以出号D令E出F则接遇G宾客H应对诸侯。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属,指编写,与《岳阳楼记》中“属予作文以记之”的“属”相同。
B.伐,指炫耀,与高适《燕歌行》中“拟金伐鼓下榆关”的“伐”不同。
C.迁,在古代可指官职调动、升职或贬职,在文中意指贬谪,降职。
D.怀瑾握瑜,比喻保持高洁美好的节操志向。“瑾”“瑜”都是美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屈原富有才学,曾受到楚怀王赏识。在担任左徒时,辅助怀王商议国家大事,制定国家的法令,并且擅长外交辞令,参与外交事务。
B.屈原洞察势态,料事深远。怀王欲到秦与昭王会面,子兰也劝怀王前往,屈原认为去秦危险,与子兰争辩,结果怀王没听从他而遇险。
C.屈原仕途不顺,但爱国始终如一。屈原虽然在外流放,仍然眷恋着楚国,想要返回朝廷,在文章中再三表达自己振兴国家的志向。
D.屈原品格高洁,不与世俗同流。渔父劝说他随世俗同进退,但他为避免自己高洁的品行蒙受世俗的玷污,最终毅然自沉汨罗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2)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5.《离骚》和《怀沙》是屈原各在什么情况下创作的?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2024-02-12更新 | 119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陇县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太史公读秦楚之际,曰:初作难,发于陈涉;虐戾灭秦,自项氏;拨乱诛暴,平定海内,卒践帝祚,成于汉家。五年之间,号令三嬗,自生民以来,未始有受命若斯之亟也!

昔虞、夏之兴,积善累功数十年,德洽百姓,摄行政事,考之于天,然后在位。汤、武之王,乃由契、后稷修仁行义十余世,不而会孟津八百诸侯,犹以为未可,其后乃放弑。秦起襄公,章于文、缪,献、孝之后,稍以蚕食六国,百有余载,至始皇乃能并冠带之伦。以德若彼,用力如此,盖一统若斯之难也!

秦既称帝,患兵革不休,以有诸侯也,于是无尺土封,堕坏名城,销锋镝,锄豪杰,维万世之安。然王迹之兴,起于闾巷,合从讨伐,轶于三代。乡秦之禁,适足以资贤者为驱除难耳。故奋发其所为天下雄,安在无土不王?此乃传之所谓大圣乎?岂非天哉?岂非天哉?非大圣孰能当此受命而帝者乎?

(选自司马迁《史记·秦楚之际月表》)

材料二:

二世不行此术,而重以无道:坏宗庙与民,更始作阿房之宫;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天下多事,吏不能纪;百姓困穷,而主不收恤。然后奸伪并起,而上下相遁;罪者众,刑戮相望于道,而天下苦之。自群卿以下至于众庶人怀自危之心亲处穷苦之实咸不安其位,故易动也。是以陈涉不用汤、武之贤,不借公侯之尊,奋臂于大泽,而天下响应者,其民危也。

故先王者,见终始之变,知存之由。是以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矣。下虽有逆行之臣,必无响应之助。故曰:安民可与为义,而危民易与为非,此之谓也。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身在于戮者,正之非也。是二世之过也。

(节选自贾谊《过秦论》)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对应的字母写在答题卡上。
自群卿A以下至B于众庶C人怀D自危E之心F亲处穷G苦之H实Ⅰ咸不J安其位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期而会孟津八百诸侯”中的“期”与成语“后会有期”中的“期”意思不同。
B.“于是无尺土之封”中的“之”与“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中的“之”用法相同。
C.“蒙罪者众”中的“蒙”与“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中的“蒙”意思相同。
D.“知存亡之由”中的“亡”与“法令亡常”(《苏武传》)中的“亡”意思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概括了秦楚之际政治形势的特点,即陈涉发难、项羽灭秦、刘邦称帝,而这些又都是在短促的时间内发生的事。
B.材料一回顾了历史上虞、夏、汤、武至秦以德政统一天下的艰难历程,结尾以多次发问来分析刘邦称帝之因,颇有余味。
C.材料二中作者认为,秦二世虽然尊贵到做了天子,富足到拥有天下,但却没有用对挽救局势的方法,自身难免被杀戮。
D.材料二用铺陈的手法渲染秦二世统治时的种种过失,最后揭示国家倾覆的原因,让人感到文章气势充沛,笔锋锐不可当。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王迹之兴,起于闾巷,合从讨伐,轶于三代。
(2)是以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矣。
5.请结合两则材料,分别概括秦朝兴盛和衰败的原因。
2024-02-07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汉十一年,九江黥布反,高皇帝疾,欲使太子往击之。是时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甪里先生已侍太子,闻太子将击黥布,四人相谓曰:“凡来者将以太子,太子将兵,事危矣。”乃说建成侯曰:“太子将兵,有功,则位不益;无功,从此受祸矣。且太子所与俱诸将皆尝与上定天下枭将也乃使太子将之此无异使羊将狼也,皆不肯为用尽力,其无功必矣。君何不急谓吕后,丞间为上泣,言黥布天下猛将,善用兵,诸将皆陛下故等伦,乃令太子将此属,莫为用。且使布闻之,即鼓行而西尔。上虽疾,卧护之,诸将不敢不尽力,虽苦,强为妻子计,载辎车,卧而行。”于是吕后为上泣而言。上曰:“吾惟竖子故不足遣,乃公自行尔。”于是上自将东,群臣居守,皆送至霸上。留侯疾,强起至曲邮,见上曰:“臣宜从,疾甚。楚人剽疾,愿上无与楚人争锋。”因说上曰:“令太子为将军,监关中诸侯兵。”上谓子房:“虽疾,强起,卧而傅太子。”是时叔孙通已为太子太傅,留侯少傅事。汉遂诛黥布,太子安宁,国家晏然。

齐悼惠王者,孝惠皇帝兄也。孝惠皇帝二年,悼惠王入朝,孝惠皇帝与悼惠王燕饮,乃行家人礼,同席。吕太后怒,乃进鸩酒,孝惠皇帝知,欲代饮之,乃止。悼惠王惧不得出城,上车太息,内史参乘怪而问其故,悼惠王具以状语内史。内史曰:“王宁亡十城耶?将亡齐国也?”悼惠王曰:“得全身而已,何敢爱城哉?”内史曰:“鲁元公主,太后之女,大王之弟也。大王封国七十余城,而鲁元公主汤沐邑少。大王诚献十城为鲁元公主汤沐邑,内有亲亲之恩,外有顺太后之意,太后必大喜,是亡十城而得六十城也。”悼惠王曰:“善。”至,上奏献十城为鲁元公主汤沐邑,太后果大悦,受邑,厚赐悼惠王而归之,国遂安。

(节选自刘向《新序·谋略》)

【注】①汤沐邑:天子赐给诸侯王的封地,其收入供个人奉养之用。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且太子所与俱A诸将B皆尝与C上D定天下枭将也E乃使太子F将之G此无异H使羊将狼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皇帝,开国皇帝的谥号之一,文中指刘邦的谥号,刘邦的庙号为汉太祖。
B.“存”,生存,存在,与《短歌行》“越陌度阡,枉用相存”中的“存”意思相同。
C.“行”,兼摄,与《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中的“行”意思不同。
D.邸,战国时诸侯或朝见皇帝的官员在京城的住所,泛指官员办事或居住的处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九江黥布反叛时皇帝患病,就想派太子讨伐黥布,但侍奉太子的四位先生认为太子领兵出战,无论有无战功,都没有好处。
B.汉高祖要东征黥布,留侯张良与留守的大臣一起到霸上为皇帝送行,劝告皇帝不要与楚人正面交锋,并请求让太子做将军,监守关中的诸侯军队。
C.孝惠皇帝二年,孝惠皇帝与齐悼惠王按照家人礼仪同席宴饮,吕太后很生气,就拿出毒酒想让齐悼惠王喝,孝惠皇帝想要代饮,这个事情才结束。
D.在内史的劝说下,齐悼惠王把自己封地中的十座城献出来给鲁元公主作为汤沐邑,吕太后很高兴地接受,并厚赏了齐悼惠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何不急谓吕后,承间为上泣,言黥布天下猛将,善用兵。
(2)上车太息,内史参乘怪而问其故,悼惠王具以状语内史。
2024-02-05更新 | 85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部分学校(老教材)天一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四)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天汉二年秋,贰师将军李广利将三万骑击匈奴右贤王于祁连天山,而使陵将其射士步兵五千人出居延北可千余里,欲以分匈奴兵,毋令专走贰师也。陵既至期还,而单于以兵八万围击陵军。陵军五千人,兵矢既尽,士死者过半,而所杀伤匈奴亦万余人。且引且战,连斗八日,还未到居延百余里,匈奴遮狭道,陵食乏而救兵不到,虏急击,招降陵。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匈奴。

单于既得陵,素闻其家声,乃以其女妻陵而贵之。汉闻,族陵母妻子。

(节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有删改)

材料二:

及贰师击匈奴,上诏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屯边者,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到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毋令专向贰师军。”上曰:“将恶相属邪!吾发军多,无骑予女。”陵对:“无所事骑,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陵于是出居延,至浚稽山止营,与单于相值,骑可三万围陵军。陵引士出营外为陈,前行持戟盾,后行持弓弩。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应弦而倒汉军追击杀数千人。单于大惊,召左、右地兵八万余骑攻陵。汉军南行,未至鞮汗山,一日五十万矢皆尽,士尚三千余人,徒斩车辐而持之,军吏持尺刀,抵山,入峡谷。单于遮其后,乘隅下垒石,士卒多死,不得行。昏后,陵便衣独步出营,止左右:“毋随,丈夫一取单于耳!”良久,陵还,太息曰:“兵败,死矣!”于是尽斩旌旗,叹曰:“复得数十矢,足以脱矣。今无兵复战,天明,坐受缚矣。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

,上悔陵无救,乃遣使劳赐陵余军得脱者。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十三》,有删改)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的序号写在答题卡上。
陵A搏战攻B之C千弩D俱发E应F弦而倒G汉军H追Ⅰ击杀J数K千人。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干支纪年和年号纪年是古人常用的两种纪年方法,前者如“壬戌之秋”,后者如“天汉二年秋”。
B.“匈奴遮狭道”与“秦伏兵其后”(《屈原列传》)两句中的“绝”字含义不同。
C.鸟兽,名词作状语,像鸟兽一样,与“赢粮而从”(《过秦论》)中“景”字的用法相同。
D.“久”中的“之”字作助词,用于调整音节,无实义;与“迩事父”(《论语·阳货》)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说,李陵奉命出征,以避免让李广利受到集中攻击;材料二说,李陵接受了为李广利押运辎重的任务,还主动带五千勇士分散单于兵力。
B.材料一写汉武帝在李陵投降之后,族杀了李陵的家人;材料二写后来汉武帝对没有救援李陵感到后悔,就派人慰劳赏赐得以逃脱的李陵余部。
C.对于李陵兵败投降一事,材料一简述了李陵被单于兵围击、最终被招降的过程;材料二详写了李陵英勇作战的情节,表现了他失败投降的无奈。
D.材料一中只写到李陵军队“兵矢既尽,士死者过半”,材料二中还补充描写了弓箭消耗完后,士兵砍下车辐、手持短刀作战的场景。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单于既得陵,素闻其家声,乃以其女妻陵而贵之。
(2)至浚稽山止营,与单于相值,骑可三万围陵军。
5.李陵兵败的客观原因有哪些?请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
2024-02-03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秋九月戊午,册南诏蒙归义为云南王。归义之先本哀牢夷,地居姚州之西,东南接交趾,西北接吐蕃。蛮语谓王曰诏。先有六诏,兵力相埒,莫能相一,历代之,以分其势。蒙舍最在南,故谓之南诏。高宗时,蒙舍细奴逻初入朝。细奴逻生逻盛,逻盛生盛逻皮,盛逻皮生皮逻阁。皮逻阁浸强大,而五诏微弱。会有破渳河蛮之功,乃赂王昱,求合六诏为一。显为之奏请,朝廷许之,仍赐名归义。于是以兵威胁服群蛮,不从者灭之,遂击破吐蕃,徒居大和城。其后卒为边患。天宝九载,杨国忠鲜于仲通,荐为剑南节度使。仲通性褊急,失蛮夷心。故事,南诏常与妻子俱谒都督,过云南,云南太守张虔陀多所征求,南诏王阁罗凤不应,虔陀遣人詈辱之,仍密奏其罪。阁罗凤忿怨,是岁,发兵反,攻陷云南,杀虔陀,取夷州三十二。十载夏四月壬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讨南诏蛮,大败于泸南。时仲通将兵八万,分二道出戎、巂州,至由州、靖州。南诏王阁罗凤遣使谢罪请还所俘掠域云南而去且曰今吐蕃大兵压境若不许我我将归命吐蕃云南非唐有也仲通不许囚其使进军至西洱河,与阁罗凤战,军大败,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仅以身免。杨国忠掩其败状,仍叙其战功。阁罗凤敛战尸筑为京观,遂北臣于吐蕃。蛮语谓弟为,吐蕃命阁罗凤为赞普钟,号曰东帝,给以金印。阁罗凤刻碑于国门,言己不得已而叛唐,且曰:我世世事唐,爱其封赏,后世容复归唐,当指碑以示唐使者,知吾之叛非本心也。制大暮两京及河南、北兵以击南诏,人闻云南多瘴疠、未战士卒死者什八九,莫肯应募。杨国忠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所。旧制,百姓有勋者免征役。时调兵既多,国忠奏先取高勋。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振野,唐德宗贞元七年,勿邓酋长苴梦冲潜通吐蕃,扇诱群蛮,隔绝云南使者。韦皋遣三部落总管苏峞将兵至琵琶川。八年春二月壬寅,执梦冲,数其罪而斩之,云南之路始通。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南诏归附》)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南语王阁罗凤遣使谢罪/请还所俘/掠城云南而去/且曰/今吐蕃大兵压境若/不许我/我将归命吐蕃/云南非唐有也/仲通不许/囚其使/
B.南诏王阁罗凤遣使谢罪/请还所俘掠/城云南而去/且曰/今吐蕃大兵压境若/不许我/我将归命吐蕃/云南非唐有也/仲通不许/囚其使/
C.南诏王阁罗风遣使谢罪/请还所俘掠/城云南而去/且曰/今吐蕃大兵压境/若不许我/我将归命吐蕃/云南非唐有也/仲通不许/囚其使
D.南诏王阁罗凤遣使谢罪/请还所俘/掠城云南而去/且曰/今吐蕃大兵压境/若不许我/我将归命吐蕃/云南非唐有也/仲通不许/囚其使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字为“沿袭”之意,和《鸿门宴》中“因击沛公于坐”的“因”字含义不同。
B.“德”字为“感激”之意,和《谏太宗十思疏》中“德不厚而思国之理”的“德”字意思不同。
C.“故事”为“按照旧例”之意,和(《六国论》中“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的“故事”用法相同。
D.“京观”,古代战争,胜者为了显示战功,收集敌人的尸体,封土而成的高家,也叫京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皮逻阁先用武力威胁使各个蛮族部落服从他的管理,然后朝廷又准许了其把六诏合而为一的请求,击破吐蕃后移居到了大和城。
B.南诏王阁罗凤没有答应张虔陀索求过多财物的要求,张虔陀就派人辱骂他,还秘密奏报他的罪行,结果阁罗凤发动军队反叛了唐朝廷。
C.杨国忠不仅推荐鲜于仲通做了剑南节度使,即使后来鲜于仲通在与南诏的战争中大败,杨国忠仍然帮他掩盖了失败的情况,还给他按战功评定。
D.玄宗下诏招募大批士兵攻击南诏时并未得到积极响应,杨国忠便采取强硬手段征调,致使民间哀嚎一片。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闻云南多瘴疠,未战士卒死者什八九,莫肯应募。
②勿邓酋长苴梦冲潜通吐蕃,扇诱群蛮,隔绝云南使者。
2024-02-02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宝鸡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