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004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秦以无道毒天下,六王皆万乘之国,相踵灭亡。岂无孝子慈孙、故家遗俗?皆奉头鼠伏。

自张良狙击之外,更无一人敢西向窥其锋者。陈胜出于戍卒,一旦奋发不顾,海内豪杰之士,乃始云合响应,并起而诛之。数月之间,一战失利,不幸陨命于御者之手。身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项氏之起江东,亦矫称陈王之令而渡江。且其称王之初,万事草创,能从陈余之言,迎孔子之孙鲋为博士,至尊为太师,所与谋议,皆非庸人崛起者可及,此其志岂小小者哉!

(节选自《容斋随笔·陈涉不可轻》)

材料二:

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乃以吴叔为假王,监诸将以西击荥阳。周文,陈之贤人也,自言习兵,陈王与之将军印,西击秦。秦令少府章邯免郦山徒、奴产子,悉发以击楚大军,尽败之。将军田臧等相与谋曰:“周章军已破矣,秦兵旦暮至,我围荥阳城弗能下,秦军至,必大败。不如少遣兵,足以守荥阳,悉精兵迎秦军。今假王骄,不知兵权,不可与计,非诛之,事恐败。”因相与矫王令以诛吴叔,献其首于陈王。陈王使使赐田臧楚令尹印,使为上将。田臧乃使诸将李归等守荥阳城,自以精兵西迎秦军于敖仓。与战,田臧死,军破。章邯进兵击李归等荥阳下,破之,李归等死。腊月陈王之汝阴还至下城父其御庄贾杀以降秦。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客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

(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腊月A陈B王之C汝阴D还至E下城父F其御庄贾G杀H以降秦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云合响应,指如云朵般聚合,像回声般应和,形象地描写陈胜起义时获得的支持。
B.博士,秦汉时的官名,充当君主参谋,兼有礼官性质,由此可知孔鲋很受重用。
C.假王,指暂时代理为王,与《苏武传》中“假吏常惠”的“假”词义用法不同。
D.相与,文中指共同、一齐之意,与《饮酒》中“飞鸟相与还”的“相与”意思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拥有雄厚军事实力的六国,被秦国攻灭之后,甘于忍受暴虐无道的统治,除了张良有过复仇之举外,再没有过敢与秦抗衡之人。
B.陈胜出身卑微,但是能奋不顾身,领导反秦力量进行英勇的斗争,虽然持续时间并不长久,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C.周文自称熟习军事,受陈胜重用,却不敌章邯领导的一支临时拼凑的队伍;田臧率领精兵围攻荥阳时兵败身死。
D.陈胜称王时,过去与他一起受雇耕田的友人投靠他,受到了陈胜的礼遇,后却因言语不当而被杀,这让旧友们相继离开。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岂无孝子慈孙、故家遗俗?皆奉头鼠伏。
(2)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
5.材料一中,作者就“陈涉不可轻”的观点给出了哪些理由?请简要概括。
2024-05-11更新 | 18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太原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文侯封太子击于中山,三年,使不往来。舍人赵仓唐进称曰:为人子,三年不闻父问,不可谓孝;为人父,三年不问子,不可谓慈。君何不遣人使大国乎?太子曰:愿之久矣。未得可使者。仓唐曰:臣愿奉使。侯何嗜好?太子曰:侯嗜晨凫,好北犬。于是乃遣仓唐绁北犬, 奉晨凫,献于文侯。

仓唐至,上谒曰:孽子击之使者,不敢当大夫之朝,请以燕闲,奉晨凫敬献庖厨,绁北犬敬上涓人。文侯悦曰:击爱我,知吾所嗜,知吾所好。召仓唐而见之, 曰:击无恙乎?仓唐曰:唯,唯!如是者三,乃曰:君出太子而封之国君名之非礼也文侯怵然为之变容,问曰:子之君无恙乎?仓唐曰:臣来时,拜送书于庭。文侯顾指左右,曰:子之君长①孰与是?仓唐曰:《礼》,拟人必于其伦。诸侯毋,无所拟之。曰:长大孰与寡人。仓唐曰:君赐之外府之裘,则能胜之,赐之斥带②,则不更其造。文侯曰:子之君何仓唐曰:业《诗》。文侯曰:于《诗》何好? 仓唐曰:好《晨风》《黍离》。文侯自读《晨风》, 曰:子之君以我忘之乐?仓唐曰:不敢,时思耳。文侯复读《黍离》。 曰:子之君怨乎?仓唐曰:不敢,时思耳。文侯于是遣仓唐赐太子衣一袭,仓唐以鸡鸣时至。

太子迎拜,受赐,箧,视衣,尽颠倒。太子曰:趣早驾,君侯召击也。仓唐曰:臣来时不受命。太子曰:君侯赐击衣,不以为寒也。欲召击, 无谁与谋。故敕子以鸡鸣时至,诗曰:‘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 自公召之。’遂西至谒文侯。大喜,乃置酒而称曰:夫远贤而近所爱,非社稷之长策也。乃出少子挚,封中山, 而复太子击。故曰:欲知其子,视其友;欲知其君,视其所使。赵仓唐一使, 而文侯为慈父, 而击为孝子。

(节选自刘向《说苑·奉使》,有删改)

【注】①长: 读cháng。②斥带: 大丝带, 又称为

1.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君出[A]太子而封之[B]国[C]君名之[D]非[E]礼也[F]文侯怵[G]然为之[H]变容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偶,匹敌,相提并论,和《与妻书》中“汝幸而偶我”的“偶”词义不同。
B.业, 以……为业,与《种树郭橐驼传》中“驼业种树”的“业”词义相同。
C.敕,国君诏命,与《林黛玉进贾府》中“敕造宁国府”的“敕”词义相同。
D.发,打开,与《庖丁解牛》中“而刀刃若新发于硎”的“发”词义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仓唐认为,魏文侯和太子击父子之间三年未通音信,可谓不慈不孝,违背人伦,因此劝谏太子派人出使大都,并推荐自己。
B.赵仓唐出使前特意向太子询问魏文侯的嗜好,到达后上书求见并敬献晨凫、北犬,这是为了投其所好,动之以情,有助于进谏。
C.赵仓唐在回答魏文侯问话时,从容得体,引用礼制,既维护了太子击的身份,又劝谏了魏文侯应遵守礼仪、礼义, 以理服人。
D.作者认为,赵仓唐出使达成了使三人获利的目标:魏文侯有慈父之名,太子击恢复地位且有孝子之称,小儿子挚分封中山国。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侯顾指左右,曰:“子之君长孰与是?”
(2)乃置酒而称曰:“夫远贤而近所爱,非社稷之长策也。”   
5.孔子曾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又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赵仓唐、魏文侯、太子提及《诗经》的不同意图。
赵仓唐
魏文侯
太子
2024-05-11更新 | 20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温州市高三第三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曹彬字国华,真定灵寿人。彬始生周岁,父母以百玩之具罗于席,彬左手持干戈,右手持俎豆,斯须取一印,他无所视,人皆异之。初,太祖典禁旅。彬中立不倚非公事未尝造门群居燕会亦所罕预。太祖由是器重焉。七年,将伐李煜。长围中,彬每缓师,冀煜归服。城垂克,彬忽称疾不视事,诸将皆来问疾。彬曰:“余之疾非药石所能愈,惟须诸公诚心自誓,以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则自愈矣。”诸将许诺。明日,稍愈。又明日,城陷。煜与百余人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待以宾礼,请煜入宫治装,彬以数骑待宫门外。左右密谓彬曰:“煜入或不测,奈何?”彬笑曰:“煜素懦无断,必不能自引决。”煜之君臣,赖保全。初,彬之总师也,太祖谓曰:“俟克李煜,当以卿为使相。”副帅潘美预以为贺。彬曰:“不然。夫是行也,仗天威,遵庙谟,乃能成事,吾何功哉,况使相极品乎!”美曰:“何谓也?”彬曰:“太原未平尔。”及还,献俘。太祖谓曰:“本授卿使相,然刘继元未下,姑少待之。”既闻此语,美视彬微笑。上觉,遽诘所以,美不敢隐,遂以实对。上亦大笑,乃赐彬钱二十万。

(节选自《宋史·曹彬列传》)

材料二:

七年,帝遣知制诰李穆谕江南主入朝。门下侍郎陈乔、内史舍人张洎劝其主无入朝。江南主信之,遂称疾固辞,且言:“谨事大朝,冀全济也。今若此,有死而已!”帝乃命曹彬等将兵十万以伐之。彬等入辞,帝诫曰:“江南之事以委卿,切勿暴掠生民,务广威信,使自归顺。”且以剑授彬,曰:“副将而下,不用命者斩之。”八年二月,曹彬等连破江南兵。十月,江南主危迫,遣学士徐铉求缓师。铉至,言于帝曰:“李煜以小事大,如子事父,未有过失,奈何见伐?”帝曰:“尔谓父子为两家可乎?”铉不能对。九年正月,曹彬俘李煜还汴。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平江南》)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相应位置的标号涂黑。
彬中立A不倚B非C公事D未尝造门E群居F燕会G亦所H罕预。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斯须,文中指片刻、一会儿,与《促织》中“斯须就毙”的“斯须”意思相同。
B.卒,文中指最终、终于,与《陈情表》中“保卒余年”的“卒”意思不同。
C.窃,文中指悄悄地,与《鸿门宴》中“窃为大王不取也”的“窃”意思相同。
D.一,文中指全部,与《兰亭集序》中“固知一死生为虚诞”的“一”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彬幼年抓周时,他左手拿干、戈,右手拿俎、豆,还取了一枚印章,其他的不看,人们都觉得他很不一般。
B.在曹彬率兵攻打南唐前,太祖曾许诺等灭了南唐就提拔他做使相,但后来以还未灭掉刘继元为由,未兑现诺言。
C.虽然灭掉南唐立了大功,但曹彬为人谦虚、言语低调,认为自己依仗天威、遵照朝廷的安排,才能打败李煜。
D.在接连被宋军打败的危急时刻,李煜派遣学士徐铉出使宋朝,请求宋太祖暂缓进攻,但太祖决意要灭掉南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觉,遽诘所以,美不敢隐,遂以实对。
(2)李煜以小事大,如子事父,未有过失,奈何见伐?
5.材料二提到宋太祖告诫曹彬出师南唐“切勿暴掠生民,务广威信,使自归顺”,曹彬是如何落实宋太祖的告诫的?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
2024-05-10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郑州市高中毕业年级第三次质量预测语文试卷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魏文侯过段干木之闾而之,其仆曰:君何为轼?曰:此非段干木之闾欤?段干木盖贤者也,吾安敢不轼?段干木光乎德,寡人光乎地;段干木富乎义,寡人富乎财。其仆曰:然则君何不相之?于是文侯请相之,段干木不肯受。则文侯乃致禄百万,而时往问之。于是国人皆喜,相与诵之曰:吾君好正,段干木之敬;吾君好忠,段干木之隆。居无几何,秦兴兵欲攻魏,司马唐谏秦君曰:段干木贤者也。魏礼之,天下莫不闻,无乃不可加兵乎秦君以为然,乃案兵,不攻之。魏文侯可谓善用兵矣。尝闻君子之用兵,莫见其形,而攻已成,其此之谓也。野人之用兵也,鼓声则似雷,号呼则动地,尘气充天,流矢如雨,扶伤死,履肠涉血,无罪之民,其死者量于泽矣,而国之存亡、主之死生,犹未可知也,其离仁义亦远矣!魏文侯见段干木,立倦而不敢息。及见翟璜,踞于堂而与之言。翟璜不悦。文侯曰:段干木,官之则不肯,禄之则不受。今汝欲官则相至,欲禄则上卿至。既受吾赏,又吾礼,无乃难乎?

(节选自《吕氏春秋》)

材料二:

段干木者,晋人也。守道不仕,魏文侯欲见,造其门,其逾墙而避。文侯以客礼待之,出过其闾而轼。其仆问曰:干木布衣也,君何轼?文侯曰:段干木,贤者也。不移势利,怀君子之道,隐处穷巷,声驰千里。吾敢不轼乎?干木先乎德,寡人先乎势;干木富乎义,寡人富乎财。势不若德贵,财不若义高。又请为相,不肯。夫文侯名过齐桓公者盖能尊段干木敬卜子夏友田子方故也

(节选自皇甫谧《高士传》)

【注】①地:指地位、权势。②量:满。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夫文侯名A过齐桓公者B盖能尊段干木C敬D卜子E夏F友G田子H方I故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轼,一指车厢前面供人凭依的横木,文中指凭轼,古人乘车时表示敬意的动作。
B.以为,解释为“认为”,和《兰亭集序》中“引以为流觞曲水”中的“以为”词义相同。
C.舆,“扶伤舆死”中的“舆”和《劝学》中“假舆马者”中的“舆”用法和意义不同。
D.责,解释为“要求”,和“求全责备”“责人从宽,责己从严”中的“责”词义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文侯听从车夫的建议,请段干木做国相,但段干木不肯接受。魏文侯就送给段干木优厚的俸禄,并且时常前往看望他,此举受到国人的称赞。
B.和魏文侯不同,鄙陋无知之人用兵,在战场上和敌人奋勇拼杀一争高下,使无辜百姓尸横遍野,即便如此,也未必能挽救国家之亡、国君之死。
C.魏文侯认为段干木虽然隐处穷巷之中,却声名远扬;而自己虽然地位显赫,富有财富,但声名远远比不上段干木,因此,理应对他表示敬意。
D.材料一写魏文侯礼敬段干木及因此获得的好处,材料二重在表现魏文侯礼敬段干木的原因,可见《吕氏春秋》《资治通鉴》创作意图有相同处。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魏礼之,天下莫不闻,无乃不可加兵乎?
(2)守道不仕,魏文侯欲见,造其门,其逾墙而避。
2024-05-09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材料一:

鲍焦衣弊肤见,挈畚将蔬,遇子贡将于道。子贡曰:吾子何以至此也?焦曰:天下之遗德教者众矣!吾何以不至于此也。吾闻之,世不己知,而行之不已者,是爽行也;上不己知,而干之不止者,是毁廉也。行爽廉毁,然且不舍,于利者也。子贡曰:吾闻之,非其世者不生其利,污其君者,不履其土。今吾子污其君而履其土,非其世而将其蔬,此谁之有哉?鲍焦曰:呜呼!吾闻贤者重进而轻退,廉者易丑而轻死。乃弃其蔬,而立槁死于洛水之上。君子闻之曰:廉夫刚哉!夫山锐则不高,水狭而不深,行者其德不厚,志与天地拟者,其为人不祥。鲍子可谓不祥矣,其节度深浅,适至而止矣。

(节选自《新序·杂事七》)

材料二:

君子有主善之心,而无胜人之色;德足以君天下,而无骄肆之容;行足以及后世,而不以一言非人之不善。故曰:君子盛德而卑虚己以受人旁行不流应物而不穷。虽在下位,民愿戴之,虽欲无尊,得乎哉?诗曰:彼己之子,美如英,美如英,殊异乎公行。

君子易和而难狎也,易惧而不可劫也,畏患而不避义死,好利而不为所非,交亲而不比,言辩而不乱。荡荡乎!其易不可失也,磏乎!其廉而不刿也,温乎!其仁厚之光大也,超乎!其有以于世也。诗曰:美如玉,美如玉,殊异乎公族。

商容尝执羽龠,冯于马徒,欲以纣而不能,遂去,伏于太行。及武王克殷,立为天子,欲以为三公。商容辞曰:吾常冯于马徒,欲以伐纣而不能,愚也;不争而隐,无勇也;愚且无勇,不足以备乎三公。遂固辞不受命。君子闻之曰:商容可谓内省而不诬能矣!君子哉!去素餐远矣!诗曰: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商先生之谓也。

(节选自《韩诗外传》卷二第十七章)

【注】①磏:磨练。②羽龠:一种舞具和乐器。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君子盛德A而卑B虚C己D以受人E旁行F不流G应物H而不穷
2.下列对文中的加点字及其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惑,意为“诱惑”,与《师说》“惑而不从师”句中的“惑”词义不同。
B.特,意为“特异、独特”,与《陈情表》中“诏书特下,拜臣郎中”词义不同。
C.殊,意为“不同”,与《过秦论》中“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句中的“殊”词义相同。
D.伐,意为讨伐,与《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其后秦师伐赵”句中的“伐”词义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鲍焦性格刚烈,自视清高,但器量狭小,因不堪子路的批驳之语而死于洛水之上,着实令人惋惜。
B.子贡认为,鲍焦脚下的土地,采摘的野蔬都是君王所有,非难世道、指责君主就不该踏上君王的土地,因为人不可能真正和这个世界划清界限。
C.对鲍焦槁死的评价,反映出君子的“主善”之心,告诫世人既要处理好自身的心志问题,又要重视为人行事格局的修养。
D.同为对德行人格的持守,世人对鲍焦和商容的评价却不同。对鲍焦,认为他既令人感叹又令人惋惜;对商容,认为他是真正的君子。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闻之,世不己知,而行之不已者,是爽行也。
(2)君子易和而难狎也,易惧而不可劫也,畏患而不避义死。
2024-05-09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晋文公问于狐偃曰:“寡人杀一牛遍于国中,一之功尽以衣士卒,其足以民乎?”狐子曰:“不足。”文公曰:“吾弛关市之征而缓刑罚,其足以战民乎?”狐子对曰:“不足。”文公曰:“吾民之有丧资者,寡人亲使郎中视事,有罪者赦之,贫穷不足者与之,其足以战民乎?”狐子对曰:“不足。此皆所以慎产也;而战之者,杀之也。民从公也,为慎产也,公因而迎杀之,失所以为从公矣。”曰:“然则何如足以战民乎?”狐子对曰:“令无得不战。”公曰:“无得不战奈何?”狐子对曰:“信赏必罚,其足以战。”公曰:“刑罚之极安至?”对曰:“不辟亲贵,法行所爱。”文公曰:“善。”明日令田于圃陆期以日中为期后期者行军法焉。于是公有所爱者曰颠颉,后期,吏请其罪,文公陨涕而忧。吏曰:“请用事焉。”遂斩颠颉之脊以徇百姓,以明法之信也。而后百姓皆惧曰:“君于颠颉之贵重如彼甚也,而君犹行法焉,况于我则何有矣。”文公见民之可战也,于是遂兴兵伐原,克之;伐卫,东其亩;南围郑,反之陴;罢宋围。还与荆人战城濮,大败荆人。所以然者,无他故,从狐偃之谋,假颠颉之脊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材料二:

齐威王召即墨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万家。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明日A令B田于圃陆C期D以日中为期E后期者F行军法焉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岁,指一年,与孟子的《齐桓晋文之事》中“乐岁终身饱,凶年不免于死亡”的“岁”意思不同。
B.战,意为“使百姓打战”,为使动用法,与《六国论》中“赵尝五战于秦”的“战”用法不同。
C.之,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与《师说》中“句读之不知”的“之”的用法相同。
D.厚币,丰厚的礼物,此处作状语,与《屈原列传》“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的“厚币”用法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文公布施恩惠,救济贫困,分财物给贫穷的人,又降低税收,放宽刑罚,体恤百姓疾苦、但狐偃认为这些还不足以让百姓为其作战。
B.狐偃认为要想让民众为国君出生入死,必须做到有功者必赏,有罪者必罚,哪怕亲近的贵族宠臣也不例外,晋文公赞赏狐偃的观点。
C.倍受晋文公宠爱的颠颉因迟到被处以腰斩重刑,晋国从此军威大振,先后在攻打原、卫、宋、楚等国家的战斗中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
D.与即墨大夫不同,阿城大夫因为不理地方政务,贿赂近臣来求誉而被处以烹刑,齐国从此风清气正,得到很好的治理,成为天下强国。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然者,无他故,从狐偃之谋,假颠颉之脊也。
(2)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
5.晋文公和齐威王皆以信赏必罚立威称雄于诸侯,两者在杀罚立威方面有何不同?请结材料分析。
2024-05-08更新 | 17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质量检(三模)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靖郭君善齐貌辩。齐貌辨之为人也多疵,门人弗说。士尉以证靖郭君,靖郭君不听,士尉辞而去。孟尝君又窃以谏,靖郭君大怒曰:而类,破吾家,苟可慊齐貌弊者,吾无辞为之。于是舍之上舍,令长子御、旦暮进食。

数年,威王薨,宣王立。靖郭君之交,大不善于宣王,辞而之薛,与齐貌辨俱留。无几何,齐貌辨辞而行,请见宣王。靖郭君曰:王之不婴甚,公往,必得死焉!齐貌辩曰:固不求生也,请必行。靖郭君不能止。

齐貌辨行至齐,宣王闻之,藏怒以待之。齐貌辨见宣王,王曰:子,靖郭君之所听爱夫?齐貌辨曰:爱则有之,听则无有。王之方为太子之时,辨谓靖郭君曰:‘太子相不仁,过颐豕视,若是者信反。不若废太子,更立卫姬婴儿郊师。’靖郭君泣而曰:‘不可,吾不忍也。’若听辨而为之,必无今日之患也。此为一。至于薛,昭阳请以数倍之地易薛,辨又曰:‘必听之。’靖郭君曰:‘受薛于先王,虽恶于后王,吾独谓先王何乎?且先王之庙在薛,吾岂可以先王之庙与楚乎?’又不肯听辩。此为二。宣王太息,动于颜色,曰:靖郭君之于寡人一至此乎寡人少殊不知此客肯为寡人来请郭君乎?齐貌辨对曰:敬诺。

靖郭君衣威王之衣,冠舞其剑,宣王自迎靖郭君于郊,望之而泣。靖郭君至,因请相之。靖郭君辞,不得已而受。七日谢病,强辞,宣王三日而听。

当是时,靖郭君可谓能自知人矣,能自知人,故人非之不为沮。此齐貌辨之所以外生、乐患、趣难者也!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注】①靖郭君:田婴,孟尝君田文之父,战国时期齐国宗室、大臣。②刬:(chǎn):通,铲除。③昭阳:战国时期楚国令尹,楚昭王后裔。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写在答题卡上。
靖郭君A之于B寡人C一至D此乎E寡人F少G殊H不知此I客J肯为寡人K来靖郭君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门人,又称门生,泛指学生与弟子,也指寄食于贵族门下的食客,文中指的是后者。
B.请见,求见,一般指臣子拜见国君,与《曹刿论战》“公将战,曹刿请见”的“请见”含义相同。
C.说,同“悦”,喜欢,与《论语》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的“说”含义完全相同。
D.太息,表叹息,与《离骚》里“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中的“太息”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貌辨为人有很多缺点,士尉和孟尝君都劝说靖郭君疏远齐貌辨,靖郭君都没有听从,由此可以看出齐貌辨很受他的重视。
B.齐貌辨跟田婴一同到了薛地,没多久,他不顾危险返回齐国,在齐宣王前为靖郭君说好话,表明靖郭君的仁慈之心和忠君之情。
C.经过齐貌辨的游说,齐宣王和靖郭君兄弟俩冰释前嫌,齐宣王亲自迎接靖郭君回都,并诚心任其为相,靖郭君则不舍门客,称病谢绝。
D.靖郭君有识人之明,能做到了解人才,信任人才。也正因为他对齐貌辨有着知遇之恩,使自己和齐宣王紧张的关系得到缓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靖郭君之交,大不善于宣王,辞而之薛,与齐貌辨俱留。
(2)且先王之庙在薛,吾岂可以先王之庙与楚乎?
2024-05-08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铜川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赵普初以吏道闻,寡学术,上(宋太祖)每劝以读书,普遂手不释卷。上性严重寡言,独喜观书,虽在军中,手不释卷。闻人间有奇书,不吝千金购之,显德中,从周世宗平淮甸,或谮上于世宗曰:赵某下寿州,私所载凡数车,皆重货也。世宗遣使验之尽发笼箧唯书数千卷无他物。世宗亟召上,谕曰:卿方为朕作将帅,辟封疆,当务坚甲利兵,何用书为?上顿首曰:臣无奇谋上赞圣德,滥膺寄任,常恐不,所以聚书,欲广闻见,增智虑也。世宗曰:善!庚寅,上亲试制科举人姜涉等于紫云楼下,从容谓陶谷等曰:则天,一女主耳,虽刑罚枉滥,而终不杀狄仁杰,所以能享国者,良由此也。论前代帝王得失,日晡乃罢。

(节选自《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

材料二:

太祖将改年号,谓宰臣等曰:须求古来未尝有者。宰臣以乾德为请。三年正月平蜀,宫人有入掖庭者,太祖因阅奁具,得鉴,背字云:乾德四年铸。大惊曰:安得四年铸此鉴?以出示宰相,皆不能对。乃召学士陶谷、窦仪问之,仪曰:蜀主曾有此号,鉴必蜀中所得。太祖大喜曰:作宰相须是读书人。自是大重儒臣矣。

太祖时,赵普为相,车驾因出,忽幸其第。时两浙钱王俶方遣使书及海物十瓶于普,置在庑下,会车驾至,仓卒出迎,不及屏也。上顾见,问何物,普以实对,上曰:此海物必佳。即令启之,皆满贮瓜子金也。普惶恐,顿首谢曰:臣未发书,实不知,若知之,当奏闻而却之。上笑曰:但受之无妨。彼谓国家事皆由汝书生耳。

太祖晚年,好读书,尝曰:尧舜四凶之罪,止从投窜,何近代法网之密哉?盖有意措刑矣。

(节选自《宋朝事实类苑·卷第一》)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正确答案按照字母顺序填写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
世宗遣A使B验之C尽D发E笼箧F唯书数千G卷H无他物。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逮,指及、达到,与《陈情表》“逮奉圣朝”中的“逮”词义不同。
B.制科,即制举,又称“大科”“特科”,是选择特殊人才的不定期考试。
C.因,指接续,与《烛之武退秦师》“因人之力而敝之”中的“因”词义不同。
D.致,指送达,与《过秦论》“以致天下之士”中的“致”词义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曾经跟随周世宗平定淮河流域,攻下寿州时,私下带回了好几车物品,有人得知后想要以此诬陷他,于是上书向周世宗言明此事。
B.太祖曾经对陶谷等人说,武则天作为一代女帝,虽然滥用刑罚,但终究没有杀狄仁杰,她之所以能够安稳治理国家,正是因为这一点。
C.太祖征求大臣意见后以“乾德”为年号,却在乾德三年正月时在宫中发现了乾德四年铸造的镜子,只有窦仪解开了谜团,便任命其为宰相。
D.宋太祖晚年时仍喜欢读书,他曾经为尧舜惩处四个犯罪的凶恶之人时只是将他们流放而感慨,认为近代以来的法律与之相比反而显得严酷。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方为朕作将帅,辟封疆,当务坚甲利兵,何用书为?
(2)置在庑下,会车驾至,仓卒出迎,不及屏也。
2024-05-08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县平罗中学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食者,民之本也;民者,国之本也;国者,君之本也。是故人君者,上因天时,下尽地财,中用人力,是以群生遂长,五谷蕃植。教民养育六畜,以时种树,务修田畴,滋植桑麻,肥墝高下,各因其宜。丘陵阪险不生五谷者,以树竹木,春伐枯槁,夏取果蓏,秋畜疏食,冬伐薪蒸,以为民资。是故生无乏用,死无转尸。故先王之法,畋不掩群,不取麛夭;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豺未祭兽,罝罦不得布于野;獭未祭鱼,网罟不得入于水;鹰隼未挚,罗网不得张于溪谷;草木未落,斤斧不得入山林;昆虫未蛰,不得以火烧田。孕育不得杀,鷇卵不得探,鱼不长尺不得取,彘不期年不得食。是故草木之若蒸气,禽兽之归若流泉,飞鸟之归若烟云,有所以致之也。故先王之政,四海之云至,而修封疆;虾蟆鸣燕降,而达路除道;阴降百泉,则修桥梁;昏张中,则务种谷;大火中,则种黍菽;虚中,则种宿麦;昴中,则收敛畜积,伐薪木。上告于天,下布之民。先王之所以应时修备,富国利民,实旷来远者,其道备矣。

(节选自刘安《淮南子·主术训》)

材料二:

孟尝字伯周,会稽上虞人也。其先三世为郡吏并伏节死难尝少修操行仕郡为户曹史。后策孝廉,举茂才,拜徐令。州郡其能,迁合浦太守。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阯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先时宰守并多贪秽,诡人采求,不知纪极,珠遂渐徙于交阯郡界。于是行旅不至,人物无资,贫者饿死于道。尝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曾未逾岁,去珠复还,百姓皆反其业,商货流通,称为神明。

(节选自范晔《后汉书·循吏传》)

【注】①墝:土壤坚硬不肥沃。②麛夭:幼鹿和幼麋。③张中:黄昏张星宿位于正南方中天。张与下文的虚、昴均为二十八宿之一。④大火:十二星次之一。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其先三世A为郡吏B并伏节死C难D尝少E修操F行G仕郡H为户曹史。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谷,说法不一,其中一种认为是稻、黍、稷、麦、菽。泛指粮食类作物。
B.发,文中为生长,与《促织》中“无毫发爽”的“发”音、义均不相同。
C.茂才,即秀才,后汉时因避汉武帝刘秀名讳,将“秀才”改为“茂才”。
D.表,文中为上表,与《陈情表》中“臣具以表闻”的“表”含义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主应指导百姓因地制宜地从事养育六畜、种植树木、修整田畴等农业生产,在不适合生产五谷的丘陵险地,可以种植竹木。
B.打猎时不杀绝成群的野兽,不放干池湖里的水捕鱼,斧斤按照时节进入山林,等等,先王的这些治国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C.黄昏时,张星宿位于正南方天空时,要抓紧种植谷物;虚星宿位于正南方天空时,要抓紧种好冬小麦。这都是农业生产的经验。
D.孟尝担任合浦太守后,革除该地前任官员的弊政,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病情。不到一年时间,百姓都返归本业,商货又流通起来。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人君者,上因天时,下尽地财,中用人力,是以群生遂长,五谷蕃植。
(2)孕育不得杀,鷇卵不得探,鱼不长尺不得取,彘不期年不得食。
5.材料二中孟尝的“合浦珠还”体现了材料一中怎样的生态观?请用原文回答并作简要说明。
2024-05-08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王遣使者奉黄金束帛聘子顺为相,子顺谓使者曰:“若王能用吾道,吾道故为治世也,虽蔬食水饮,吾犹为之。若徒欲制服吾身委以重禄吾犹一夫尔则魏王不少于一夫。子魏王之心以告我。”使者曰:“魏国狭小,乏于圣贤,寡君久闻下风,愿委国先生,亲受教训。如肯降节,岂唯魏国君臣是赖,其亦社稷之神祇实永受庆。”于是乃之魏。魏王郊迎,谓子顺曰:“寡人不肖,嗣先君之业。先生圣人之后,道德懿邵,幸见顾临,愿图国政。”对曰:“臣,羁旅之臣,慕君高义,是以戾此。君辱贶之而问以政事,敢不敬受君之明令。”

秦王得西戎利刀,以之切玉,如割水焉,以示东方诸侯。魏王问子顺曰:“古亦有之乎?”对曰:“昔周穆王大征西戎,西戎献锟铻之剑、火浣之布。其剑长尺有咫,炼钢赤刃,用之切玉,如切泥焉,是则古亦有也。”王曰:“火浣之布若何?”对曰:“《周书》:火浣布,必投诸火,布则火色,垢乃灰色。出火振之,皓然疑乎雪焉。”王曰:“今何以独无?”对曰:“秦贪而多求,求欲无厌,是故西戎闭而不致,此以素防绝之也。然则人立贪欲,乃异物所以不至,不可不慎也。”

魏王谓子顺曰:“吾欲致天下之士,奈何?”子顺对曰:“昔周穆王问祭公谋父曰:‘吾欲得天下贤才。’对曰:‘去其帝王之色,则几乎得贤才矣。’今臣亦请君去其尊贵之色而已。”王曰:“吾欲得无欲之士为臣,何如?”子顺曰:“人之可使,以有欲也。故欲多者,其所得用亦多;欲少者,其所得用亦少矣。夷、齐无欲,虽文、武不能制,君安得而臣之?”

(节选自《孔丛子·陈士义第十五》)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若徒欲A制服B吾身C委D以重禄E吾犹一夫F尔G则魏王H不少于一夫。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指果真,确实,与《孔雀东南飞》中“自可断来信”的“信”意思不同。
B.度,指推测,估计,与《鸿门宴》中“度我至军中,君乃入”的“度”意思不同。
C.社稷,指土神和谷神,用来泛称国家,与成语“社稷之器”的“社稷”意思相同。
D.何以,即为什么,与《短歌行》中“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何以”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魏王的盛情邀请,子顺告诉使者自己的学说是为了治理天下,如果自己的学说在魏国有用武之地,便不会计较生活条件。
B.子顺到魏国后,魏王亲自到郊外迎接,表现得格外谦逊,对子顺大加赞扬,请子顺谋划国政,这种诚恳的态度终于打动了子顺。
C.周穆王和秦王不断从西戎攫取锟铻剑和火浣布,西戎为防宝物断绝就停止制造不再献纳,子顺以此例说明人君不应贪欲太多。
D.子顺引用历史典故,指出要想得到天下的贤才,君王就必须去除骄奢的脸色,谦逊地对待士人,也不要反对士人拥有欲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羁旅之臣,慕君高义,是以戾此。
(2)魏王谓子顺曰:“吾欲致天下之士,奈何?”
2024-05-07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宝鸡市高三三模考试语文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