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20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萧乾在担任《大公报·文艺副刊》主编时,发表过杨绛的一篇作品,并将稿费兑换成外汇,寄给已经随丈夫钱锺书前往英国的杨绛。47年后,萧乾偶然听说钱锺书夫妇的住处离家不远,就抽空前去拜访这两位几十年未见的老朋友。让萧乾意外的是,钱锺书开门后见到是萧乾前来,竟然躬下身子热情相迎,甚至还        地对里屋的杨绛说:恩人来了!这时,杨绛也迎了出来,夫妇二人你端茶、我倒水,好不殷勤。这一番热情的礼遇倒让萧乾很纳闷,他也没多问,只是寒暄几句就走了。此后,钱锺书夫妇也经常到萧乾家串门,并总以恩人相称,萧乾仍        。有一天,萧乾与钱锺书小酌时,终于忍不住问道:先生德高望重,与我也未曾有亏,为何总称我为恩人?钱锺书道:你还记得47年前,曾经给杨绛寄过稿费吗?那时正是我俩在英国最困难的日子,你可是帮了我们一个大忙哪。萧乾怔怔地想了半天,才记起当年的那件小事。他万万没想到,时隔近半个多世纪了,这位大学者将它依然铭记在心,念念不忘。他不禁感动地说:原来如此!我对每个作者都是        ,为他们服务只是我的本分而已呀!钱锺书却坚持说道:只要是帮助他人的事,分内分外又有何差别?我还是应该感激你呀!萧乾的忘却与钱锺书的记住尽管表面上意思相反,却折射出一种同样可贵而高尚的人格与美德的光芒。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忘却”与“记住”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家乡有一句“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俗语。
B.说他“特别”,是因为他爱种树到了忘我的境地。
C.众所周知,宁夏有“塞上江南”的美誉。
D.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2024-03-10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线教育行业产业链上游为相关供应商,例如云计算、通讯技术等技术供应商,以及师资课程和配套设施的资源供应商;中游从产品形式来看,有直播、录播、学习工具等;从课程类型上看,有低幼教育、K12教育、职业教育等;下游主要是用户,包括B端用户和C端用户。

(摘编自《在线教育行业产业链全景梳理及区域热力地图》)

材料二:

如果说,疫情间接推动了在线教育市场的繁荣,那么信息技术,尤其是5G网络的普及和使用则是在线教育行业提质的最大支撑力量。

一是5G+AR使远程教育的场景更加多元。只要戴上头盔,不仅可以将传统的视频演示和虚拟事物更真实地呈现在学生的眼中和现实场景中,还可以进行互动。二是5G+AI将使教育更智慧。各种在线教学设备,可以使教学更加个性化,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等。与此同时,5G也将为远程教育提供更强大的数据支撑。

当然,一个行业井喷式发展的背后必然存在一些乱象,而在线教育行业同样存在待解决的问题:第一,教学效果很难考量。在线教育强调的是一人讲课、几万人听的规模效应,这与当下倡导的小班化教学、导师制教学明显相悖,对教学质量来说,很难说是一种优势。第二,消费维权难。中国消费者协会梳理出的“2022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中指出,在线教育消费维权问题频现,在线教师资质造假、机构无证办学、诱导消费、虚假宣传、霸王条款、解除合同退费难等行业乱象丛生。第三,平台重营销而轻教学质量。铺天盖地的在线教育平台广告,是烧钱式营销。如果没有过硬的教学质量,靠营销推广获得的用户流量缺乏黏性,即便是掏出真金白银购买课程的消费者,上完课后继续掏钱买课的比例也不高。

无论是商业在线教育平台,还是传统公立教育的线上化,其本质上都是教书育人。短期来看,疫情促进了在线教育的发展,但中长期看来,在线教育能否走好下半场以及未来如何破局,是所有市场参与者需要思考的方向。

(摘编自吴晓芳《在线教育市场火爆,5G将推动行业从量变到质变》)

材料三:

在流量红利和资本裹挟之下,融资、流量、变现能力成为行业关注焦点,在线教育机构动作逐渐走形。近日,中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文指出,在线教育不是靠课程品质、教学效果等获得市场的选择与青睐,而是被资本逐步主导和影响。很多走形动作都似曾相识:请网红充当教育专家输出价值观,一会儿在这家充当数学老师,一会儿在那家充当英语老师,类似早年保健品行业请演员扮演神医的桥段;不断融资大手笔打广告,是当初外卖APP“百团大战以及共享单车、网约车烧钱营销的翻版;线上教育顾问实际是以促单为目的的销售,制造焦虑、诱导网贷、退费困难。烧钱模式下,有在线教育机构高峰期广告费一天投出2000万到3000万,各家都在亏钱抢市场,一些机构所谓的巨额教育研发资金实际投在营销上。

声音越大,内在越虚。在资本簇拥和畸形竞争之下,在线教育行业面临诸多问题:获客成本过高、流量转化为付费用户难、内容模式同质化严重、规模越大教学质量越难保障……一旦资金链断裂,机构关门跑路状况频出,危机四伏。当资本冷静退潮后,野蛮生长带来的硬着陆可能使行业一片狼藉,最终损害广大学生及家长的利益,成为一大社会隐患。

后疫情时代,在线教育确实迎来了发展风口和历史机遇。风物长宜放眼量,如何借助网络、科技、传统教育、资本等各方力量,盘活更多优质教育资源,建立中国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开创世界未来教育新模式,让教育公益覆盖更深远更广阔,才是在线教育发展的应有之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十六个教师节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慰问中提到,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抗击疫情和停课不停学、不停教两条战线上,中国支撑起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在线教育,为抗击疫情作出了重要贡献。置身于全球独一无二的试验场,中国在线教育已经占得先机,成为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助力教育强国建设正当其时,也应担负起引领世界同业发展的使命与任务。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行业最忌喧嚣,需要沉下心来,久久为功。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加强在线教育行业监管是亟需应对的时代课题。让在线教育回归教育本身,才能真正赢得时代、赢得发展、赢得信赖。

(摘编自尹孔阳、钟勇《在线教育应回归教育本身》)

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线教育行业产业链上游为相关供应商,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供应商和师资课程等资源供应商。
B.在线教育行业产业链中游,从产品形式来看,有直播、学习工具等;从课程类型上看,有低幼教育、职业教育等。
C.在线教育行业产业链下游主要是用户,包括以学校为主的B端用户和以个人学习者为主的C端用户。
D.在线教育教学效果很难考量,这是因为在线教育强调的是“一人讲课、几万人听”的规模效应。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疫情有助于在线教育市场的繁荣,而5G网络的普及和使用则是在线教育行业更加繁荣的最大支撑力量。
B.一个行业井喷式发展的背后必然存在一些乱象,但在线教育行业可以采取有效措施,遏制乱象丛生。
C.请“网红”充当“教育专家”输出价值观,不断融资大手笔打广告等,都是在线教育被资本逐步主导和影响的必然结果。
D.后疫情时代,在线教育迎来了发展风口和历史机遇,回归教育本身,才能使在线教育真正赢得时代、赢得发展、赢得信赖。
3.在线教育如何才能担负起引领世界同业发展的使命与任务?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2024-03-10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纵观中国文学史,诗与酒好似一对孪生兄弟,难以分离。从司马相如到曹操,从阮籍到刘伶,莫不以诗酒相伴随。如果再往下延伸,把李白、李清照等人都拉进来,这个名单恐怕要难以控制了。而在中国士人酒文化的历史中,陶渊明的意义非同寻常。

酒从产生之时起,就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重视。但从先秦到两汉,酒文化的属性基本被锁定在社会层面的功能上。其中最突出的表现便是饮酒活动在宗教祭祀、礼制文化、政治兴亡等重大社会问题上的需求和使用。对于个人来说,先民们认为饮酒活动对个体最大的好处是养生和治病。魏晋开始,把饮酒文化与士人人格精神建设相衔接,改变传统饮酒文化内涵的首创者为竹林七贤。他们把以往酒文化中的宗教祭祀用途修改为士人对于逍遥境界的追求,把先民饮酒文化的礼制文化作用修改为反礼教的工具,把殷周时期因政治兴亡对于饮酒活动的限制改为自己用醉酒来遮掩真实政治面目的漫形之具,把先民饮酒的养生治病功能翻改为及时行乐的工具。如果说这是中国历史上把饮酒活动士人化的起步的话,那么陶渊明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起到了推波助澜和全新诠释的作用。

陶渊明把刘伶提出的以酒为名(命)全面加以贯彻落实,使酒成为其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他在彭泽县令任上所得一百亩公田,竟然要全部用来种植酿酒所用粘高粱(秫),声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在妻子再三请求下,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稻米)(见萧统所作《陶渊明传》)。可见饮酒在其生命中占有何等重要的地位。

然而陶渊明对于士人饮酒文化的全新诠释,还在于他把饮酒活动作为自己在隐逸人生中所获得的快乐与慰藉得以释放的催化剂。可以说,如果没有饮酒活动,他在隐逸人生中所获得的那些幸福感和舒畅感,就难以被他感知和体会。

酒中的深味,就是《饮酒》所谓此中有真意。亦即因饮酒活动所激发的人体生理上的兴奋反应。他把这种愉悦的生理反应理解和诠释为:因隐逸生活而与世隔离脱节,完全没有世事干扰,能够全身心地在山水田园中尽情享受身与物化,物我两冥的回归自然之乐。但是,这种美好的感觉似乎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佳境,所以只能欲辨已忘言。这种佳境不但别人难以理解体悟,就连陶渊明自己在正常情况下也是难以体会和感受到的。只有饮酒进入微醺状态之后,那种缥缈悠然的飘忽感,才是他自己对于隐逸人生乐趣的真实和具体感受。这种把隐逸之乐与饮酒之乐的融汇与对接之后的美好感觉,才是陶渊明生命中最为幸福和最为美妙的时刻。同时,这也是陶渊明对于士人饮酒文化的新体验和新发现。

(摘编自宁稼雨《陶渊明:士人文化人格精神的转折人物》)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好似一对孪生兄弟,难分难离,而陶渊明在中国士人酒文化的历史中的意义非同寻常。
B.从先秦到两汉,酒文化的基本属性被锁定在社会层面的功能上,其中最突出的表现便是饮酒活动在重大社会问题上的需求和使用。
C.陶渊明把饮酒活动作为释放自己在隐逸人生中所获得的快乐与慰藉的催化剂,这是他对于士人饮酒文化的全新诠释。
D.陶渊明饮酒进入微醺状态之后所得到的缥缈悠然的飘忽感,才是他对于隐逸人生乐趣的真实和具体感受。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通过对诗酒人生的全新诠释,有力地论证了陶渊明是士人文化人格精神的转折人物。
B.文章第三段引用萧统《陶渊明传》中的语句,论证了饮酒在陶渊明生命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C.文章末段论证了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佳境”,不但别人难以理解体悟,就连陶渊明自己也是难以体会和感受到的。
D.除了举例论证,文章还使用了引用论证和对比论证,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让文章内容更丰富、更深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提出“以酒为名(命)”的刘伶是把饮酒文化与士人人格精神建设相衔接,改变传统饮酒文化内涵的首创者之一。
B.作者认为,如果离开了饮酒活动,陶渊明在隐逸人生中所获得的幸福感和舒畅感,就很难被他感知并体会。
C.陶渊明能够全身心地享受“身与物化,物我两冥”的回归自然之乐,因此他的隐逸生活完全没有世事干扰。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既是陶渊明生命中最为美妙的时刻,也是他对于士人饮酒文化的新体验和新发现。
2024-03-10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鹅公坪

聂雄前

①“哭脸巴,轧棉花。三斤籽,两斤花,到屋后菜园里摘黄瓜。黄瓜冇打花,回来还是个哭脸巴。”生命的第一声啼哭,是快乐还是哀伤?谁都不知道。大概四五岁的时候,我就熟悉了这首童谣。鹅公坪上,只有我和长斌是娇滴滴的哭脸巴。哥哥差不多大我十岁,父母每天都要出工。长斌呢,好多年好多年都和春婶叽相依为命。坪上其他的家庭至少有三个孩子,更多的家庭有五六个孩子。

②六岁的时候,我开始上学,五个女同学都比我年纪大,都比我聪明,都不太理我。六岁的时候,我接下哥哥的班,放养柘塘公社最大的一头水牛,同时,拾狗粪、割猪草。一点也不紧张,一点也不紧迫,日子像丝滑的泥汁一样流过。风吹过我的鹅公坪,我知道春天的泥土下蚯蚓蠢蠢欲动;夏天水塘边的苦楝树上知了在叫个不停;黄叶纷飞的秋天,残荷的孤勇让我颤抖;寒风凛冽的冬天,苦楝树光溜溜的枝干刺破青天。

③我的童年是孤独的。大概八九个冬季都在火膛边的灰坑里度过。母亲出工的时候将一个红薯埋到火膛底下的灰烬里。我就盯着,聚精会神地盯着。三四个小时后父母散工回来,母亲第一时间从灰坑里把我扯上来,顺带把金黄金黄的煨红薯递给我,我感觉到无限的温暖和幸福。鹅公坪的乡亲和同学都感受过我的温暖和幸福。上双峰十四中的八里路,年年月月天天都有人叫我“煨红薯”,他们觉得聂雄前和煨红薯就是一个音,就是一个快乐。特别是走到西祠坳的时候,每一次都有十几二十个小孩齐齐整整地喊“煨红薯”。

④父亲很早就看出我懵懵懂懂,到小学二年级我放下书包还要吃娘的奶,还穿着开裆裤自自然然地上学。父亲就很忧虑,担心我缺了一根筋。他偷偷地给我娘嘀咕:“这个满崽好像没有建四宝聪明,也好像没有建四宝强蛮呀!”我娘很生气,说:“要这么聪明干什么,要这么强蛮干什么。”然后,就看出我娘恨铁不成钢的眼神。

⑤十岁的那个春天,我得了很严重的脑膜炎,在县人民医院住了个把月的医院,命垂一线,几次变相,终于活了下来。一个姓彭的医生在院子里,要我举手,要我踢腿,要我摇头,要我低头,要我眨眼,要我扣衣服……最后,他一脸严肃地讲:“小朋友,你一辈子都不要讲你得过脑膜炎,得过脑膜炎就不能参军、不能当工人、不能读大学,记住呵!”我牢牢地记住了他的话。回到鹅公坪,已是插秧季节。身体虚弱得不行,刘新乾老师来看我,说:“休个学,养好病就来报到。”我就把胡子德老师送给我的四只小鹅喂得膘肥体壮,早晨一次、傍晚一次,把鹅训练得归法归服,身体就完全好了。秋季开学之后,一二个月数学稍微差点,其他一切如常。到学期中段,好多同学用各种方式测试我是不是蠢了,但他们都悻悻而去。

⑥我上小学的时候,父母已年过五旬,每天都要出工干活,哪里有工夫管我呢。而我有无数的时间琢磨。青黄不接的月份听到父母的叹息,我琢磨着向哪家借米。伯伯家?细公公家?宋家?同新叔叽家?我总能一借而中。大雪纷飞的日子,我娘大清早熬一锅红薯藤和糠为主的猪食,牵着我的手高一脚低一脚来到晒谷坪的牛栏房。我看到大水牯的惊喜,看到我娘的慈祥和怜悯,我就知道牛是农家宝,非把大水牯喂得油光水滑膘肥体壮不可。和那个年代的小孩一样,上树掏鸟窝的缺德事我做过,下塘摸鱼虾的开心事我做过,跋山涉水跟在大水牯的背后远征我做过,翻山越岭跟着哥哥看样板戏电影我也做过。日子一天天过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⑦我坐在鹅公嘴上,那是一片坟地,我爷爷1961年草草埋在了那里。过了八年,我奶奶又埋在那里,伴在了爷爷身边。我一点也不害怕,我相信所有的村庄都是一样的,有平地有山丘有水塘有稻田有房屋有树林有鸟兽有鸡鸭猪狗……我也相信所有的村庄都是鹅公坪,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不管是八百年还是一万年,日头会照着山岗照着我的水塘,会晒着稻谷晒着我的脸蛋,还有我的大水牯……鹅公坪上世世代代的乡亲活得像草木一样,无一例外的卑微。鹅公坪二十来户人家,除了吃国家粮在外工作的那几个干部,其他人都低眉顺眼从不抬头。

⑧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发生,消息传到鹅公坪已经过了个把月时间了。那个晚上,乡亲们绝大多数不敢在家里睡,有的背竹床,有的背席子,横七竖八地躺在晒谷坪上。上半夜无人入眠,有人讲地震就是地动,很危险的。有人讲,梅山坪底下有条阴河,好像也不对劲了,这段时间一直在冒黄水。一片人心惶惶。子时过后,皓月当空,一颗流星划过,所有的乡亲都安静了,痴痴地盯着水洗般的月华。长河渐落、碧海青天,或许这是乡亲们生命中的第一次洗礼,有死亡主题,有人间眷恋,有天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

(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爸爸看出“我”没出息而不喜欢“我”,娘对“我”则是一种矛盾的心情:一方面在爸爸面前极力维护我,一方面又对我的不成才很恼火。
B.第⑥段结尾说日子过去了,“也无风雨也无晴”,重点强调的是在孩子的心目中,日子几乎每天都一样,既新奇美好又波澜不惊。
C.鹅公坪上世世代代的乡亲卑微地活着,有生活艰难的原因,也有其他因素。
D.作品以一种干净、明快且富有乡土气息的文风,写出了乡村社会的人际情感,表达出中国人对故乡那种温暖、美好的情感。
2.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段中,将日子比喻为“丝滑的泥汁”,既写出了时光流逝的从容平缓,也暗示了生活的苦楚无奈。
B.第⑥段中,直接列出四个选择疑问句,传神地再现了“我”琢磨着向哪家借米时的心理,也反映了“我”对村子里各家各户的情况了然于胸。
C.第⑦段中,句子中间没加标点,脱口而出,一气而下,反映了“我”对乡村生活的熟稔以及对自己持有的乡村认识的坚信。
D.第⑧段中,通过对乡亲们上半夜与下半夜情形的不同描述,真实地展现了他们在听到大劫消息后的惶惶心态与安顺本性。
3.选文叙事看似散乱,却自有章法。请任选两个方面简要分析。
4.书评说:《鹅公坪》有着一种历尽世事后对生命、对生活的理解和体悟。请结合节选内容具体谈谈你的理解。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受君子文化以及先秦时期贵族精神的流风余韵的影响,中国早期的一些战争注重礼仪和道义。特别是在春秋时代,诸侯国之间的战争多为争霸,而非后世的灭国之战,战争的杀伤程度和酷烈程度相对有限。战争的双方都希望能够堂堂正正地击败对方,让对方心服口服。因此,,如下战书、接待对方使节、商讨参战人员数量和作战地点、时间等。

晋楚争霸时,晋文公为感谢楚王当年对自己的恩情,遵守自己曾许下的诺言,主动退避三舍,然后才发兵作战,最终在城濮之战中战胜楚军,

在弘水之战中,宋襄公率先第一步占据有利位置,可以完全在对方渡河时出击,但他坚持等对方队列渡河后再出击,最终影响战败。回国后,大臣和国人都责备宋裹公,但他仍认为自己不乘人之危是正确的。

在世界其他文明中,。如亚历山大东征时,为了荣誉地取得胜利,拒绝夜间偷袭大流士的军队。大流士却因为害怕被偷袭,而命令士兵夜间不休息。这一决定使本来占尽优势的波斯士兵在疲劳、恐惧中被拖垮。等黎明时,亚历山大率领精力充沛的军队大举进攻波斯,波斯军队很快便陷入了混乱。

1.下列句子中“特别”和“特别是在春秋时代”中的“特别”,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这座佛塔与别处不同,是一种特别的样式。
B.新来的同学长得普普通通,没什么特别的。
C.散会之后,厂长特别把他留下来研究问题。
D.他十分喜欢郊游,特别是骑自行车去郊游。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3个字。
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月光透过路边的枝丫,毫无保留地倾泻一地,像刚洗涤后的绸缎,柔柔的,像婴儿的皮肤,滑滑的。抬起头,看到的依然是月亮那亲切而柔和的面庞。此时,因身心都被月光包裹,便感觉不再寒冷。月光里总夹杂着乡愁的味道。那些漂泊在外的游子,可以辗转于江湖之中,可以承受的劳苦,可以借酒消愁,却难以割舍月光带给他们的情怀。那澄澈如水的月光,在不经意间就触动了他们的心弦。所以,连的李白也不禁低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连豪迈潇洒的苏轼也敌不过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的哀伤;连林清玄也愿温一壶月光下酒,在朦胧中沉醉。他们珍藏月光,珍惜这撩人心绪的千古绝唱,因为只有月光能听懂他们的心声。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如果改写成“月光透过路边的枝丫,倾泻一地,像刚洗涤后的绸缎一样柔,像婴儿的皮肤一样滑”,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作为国家水网骨干工程、国家150项重大水利工程、2022年重点推进的55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从西江干流取水,通过泵站加压提水,穿过云开火山,连通10座水库,调水至雷州半岛。该工程输水线路总长490.33公里,总投资614.56亿元。工程建成后,将从根本上解决粤西地区特别是雷州半岛水资源短缺问题,惠及1800万群众。

全国各地有力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多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刷新进度单。在福建,金门供水水源保障工程初步设计已通过批复,这标志着工程前期工作顺利完成,即将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在山东,黄河下游十四五防洪工程第二、三、四、六标段近日同步开工建设,这标志着黄河下游十四五防洪工程(山东段)主体工程正式开工。

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开工的11项重大水利工程总投资规模达476亿元,较2022年同期多6项,新增投资规模252亿元。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司长张祥伟透露,新开工的重大水利工程由三大类构成,包括3项水资源配置工程、5项流域防洪工程和3项灌区工程。

比如,福建省金门供水水源保障工程是东南水网的重要项目,将为晋江、金门等地构建双水源、双线路、多调节的供水保障体系,大幅提升金门供水的水源保障水平;在流域防洪工程方面,河南省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治理工程实施后,将改变淮河流域低洼地区涝灾严重局面,改善治理区800多万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升1000多万亩耕地防洪排涝能力。

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差异大,国家水网建设利在当代,功在千秋。建设国家水网可以完善水资源配置和供水保障体系,完善流域防洪减灾体系;等等。

(摘编自《水网建设综合效应加快显现》)

材料二:

构建主骨架大动脉,加快建设国家水网。

钻孔、开挖、灌浆……南水北调中线后续工程首个项目——引江补汉的建设现场,施工队马不停蹄。参与大工程,大家劲头足,工程已经进入主体隧洞施工阶段。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江汉水网建设开发有限公司丹江口建管部工程处施工技术负责人米迪说。

南水北调是国家水网的主骨架和大动脉。全面通水以来,南水北调工程让超1.5亿人直接受益。2023年相关部门将加快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建设进度,积极推动东线二期工程立项建设,开展西线工程前期论证,推动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

(摘编自《国家水网建设提速扩大投资惠及民生》)

材料三:

与国家电网、公路网、高速铁路网等网络相比,国家水网并不只是工程网,它还是以自然河湖为基础、引调排水工程为通道、调蓄工程为结点、智慧调控为手段,集水资源优化配置、流域防洪减灾、水生态系统保护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体系。

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受益人口最多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但应看到,夏汛冬枯、北缺南丰,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一直是我国的基本水情。与构建现代化高质量基础设施体系要求相比,水利工程体系还存在系统性不强、标准不够高、智能化水平有待提升等问题。

《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提出,到2035年基本形成国家水网总体格局,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逐步建成,省市县水网基本完善,构建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国家水安全保障体系。构建这一国家水安全保障体系,需要高质量推进国家水网建设;完善水资源配置和供水保障体系,坚持节水优先、量水而行、开源节流并重;完善流域防洪减灾体系;完善河湖生态系统保护体系,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坚持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加快复苏河湖生态环境,让河流恢复生命、流域重现生机。

(摘编自《高质量推进国家水网建设》)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正确的一项是(     
A.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从西江干流取水,最终把水调至雷州半岛,已经从根本上解决了雷州半岛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B.东南水网的重要项目金门供水水源保障工程初步设计已通过主管部门的批复,在完成前期工作后工程将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C.“引江补汉”是南水北调第二阶段工程的首个项目,由于施工人员干劲十足,工程进展十分顺利,已进入主体隧洞施工阶段。
D.要构建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国家水安全保障体系,完善河湖生态系统保护体系比完善流域防洪减灾体系更重要。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河下游“十四五”防洪工程(山东段)进度加快,第二、三、四、六标段同步开工建设,这意味着有关主体工程正式开工。
B.2023年新开工了一些水资源配置工程、流域防洪工程和灌区工程,河南省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治理工程属于流域防洪工程。
C.南水北调工程的全面通水让1.5亿多人直接受益,国家还积极推动东线二期工程立项建设,并且开展西线工程前期论证。
D.国家水网不同于国家电网、高速铁路网等,它不是工程网,而是以自然河湖为基础、引调排水工程为通道的综合体系。
3.我国为什么要建设国家水网?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要概括。
2024-02-01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化是汉语系统中古已有之的词汇,起初是分开的,属于两个彼此独立的概念。

,本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花纹,物相杂,故曰文”“五色成文而不乱”“文,错画也,象交文中的均指此义。在此基础上,又产生若干引申义:其一,为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进而具体化为文物典籍、礼乐制度;其二,由伦理之说导出彩画、装饰、人为修养之义,与”“对称;其三,在前两层意义之上,更导出美、善、德行之义。

,本义为改易、生成、造化,如化而为鸟,其名为鹏”“化不可代,时不可违”“可以赞天地之化育等。归纳之,指事物形态或性质的改变,同时又引申出教行迁善之义。

并用,较早见诸战国末年儒生编辑的《易·贲卦·象传》。西汉以后,开始并提从而形成一个完整词语,如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文化内辑,武功外悠。这里的文化,或与天造地设的自然对举,或与无教化的质朴”“野蛮对举。因此,在汉语系统中,文化的本义就是以文教化,它表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品德的教养,本属精神范畴。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化逐渐成为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的多维概念,成为众多学科探究、阐发、争鸣的对象。

长期以来,人们在使用文化这一概念时,其内涵、外延差异很大,故文化通常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从人之所以为人的意义上立论,认为正是文化的出现将动物的人变为社会的人,因而将人类社会历史生活的全部内容统统摄入文化的定义域。狭义的文化,通常指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实际上把文化视为与政治、经济相区别的实体范畴,又称为小文化。20世纪80年代,文化研究成为国内学术界的一股潮流,文化概念的定义也多样化起来。总之,我们认为,文化(广义的文化)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与非物质的东西。换言之,自然界本无文化,自从有了人类,凡经人耕耘的一切均属文化范畴。

在西方,文化一词系从拉丁语“cultura”转化而来,原义指人在改造外部自然界使之满足食住等需要的过程中,对土地的耕耘、加工和改良。后来,该术语产生了转义,古罗马著名演说家西赛罗在其智慧文化即哲学这句名言中把文化的转义确切地表达出来了。智慧文化的内容变为主要指改造、完善人的内在世界,使人具有理想公民素质的过程。于是,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以及培育公民具有参加这些活动所必需的品质和能力等内容渐被纳入文化概念,其内涵由此变得更为丰富。但在黑暗的中世纪,文化概念的含义被神学观念压制,18世纪启蒙时代的理论家们把文化概念逐步从神学体系中解放出来。自18世纪末始,西方语言中的“culture”一词的词义与用法发生巨变。到19世纪末,文化开始意指一种物质上、知识上和精神上的整体生活方式

在纵览各家、博采众长的基础上,美国著名人类学专家克罗伯和克拉克洪在《文化:概念和定义的批判性回顾》中给文化下了一个综合性定义:文化存在于各种内隐的和外显的模式之中,借助符号的运用得以学习和传播,并构成人类群体的特殊成就,这些成就包括他们制造物品的各种具体式样,文化的基本要素是传统(通过历史衍生和选择得到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其中尤以价值观最为重要。这一定义广为现代西方学者所接受。

(摘编自刘生全《文化:不同语境下的理解与阐释》)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汉语中,“文”与“化”开始时彼此独立,与后来的“文化”概念风马牛不相及。
B.在汉语系统中,“文化”的本义是“以文教化”,与“质朴”“野蛮”等意思相对。
C.广义的文化指与人有联系的一切东西,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与非物质的东西。
D.西方语言中的文化与东方的不同,是指一种物质上、知识上和精神上的整体生活方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举“化而为鸟,其名为鹏”等例子,论证了“化”的本义为改易、生成、造化。
B.文章第五段将广义的文化与狭义的文化进行对比,论证了文化概念的多样化特点。
C.文章第六段引用西赛罗的名言“智慧文化即哲学”,阐述文化一词产生了转义。
D.文章分别论证了汉语系统、西方语言对“文化”的理解与阐释过程,思路很清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化”在汉语中原指事物形态或性质的改变,教行迁善是“化”在此基础上后来引申出的意义。
B.如果把文化看作是与政治、经济相区别的观念形态,那么不应该包括物质创造活动及创造的结果。
C.在西方,文化的概念曾包括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以及使人具有理想公民素质所必需的品质和能力等。
D.克罗伯和克拉克洪对文化的定义因抓住了文化的传统思想和价值观而广为现代西方学者所接受。
2024-02-01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想说却不知如何说,心中所想难以付诸文字——这都是文字失语者们的无奈。严格来讲,文字失语并不是疾病,而是一种表达能力的弱化。然而,正是这种表达能力的弱化,成为禁锢文字失语者们自由表达的枷锁,他们的日常社交因此被打乱,有人甚至因此陷入了被动的沉默。

自我们咿呀学语时起,表达就像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然而,对于文字失语者们来说,他们总会在一些瞬间意识到自己的辞不达意和无从下笔。慢慢地,他们会对表达产生焦虑感、挫败感,久而久之,文字失语者们被困在拒绝表达的沉默角落。

文字输出能力存在短板的背后,很可能是文字存货匮乏。根据此前中青报社会调查中心的调查显示,超过六成左右的受访者都认为语言贫乏的表现是基本不会说诗句或成语,而这恰恰是可以通过阅读和积累改变的。因此,当人们乐于通过阅读积累,善于独立思考,并勤于输出当下感悟,很多问题或许可以得到解决。

1.下列选项中破折号的用法,和文中破折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我终于考上啦——!”金石开简直兴奋得快要晕过去了。
B.我忽然记起哪本杂志上的访问记,“哦!您,您就是——”
C.臭黄菇、斑蘑菇、狗尿苔──都是有毒野生菌。
D.“画得真好——你为什么这样勇敢,不怕他?”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赏析其表达效果。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024-01-27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基础要素和鲜明标志,是促进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不久前,位于河南省安阳市的中国文字博物馆推出语贯古今字载中华——教育部、国家语委重大语言文化工程建设成果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语言文字工作,一批重大语言文化工程取得标志性成果。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语言资源库,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中华经典诵读工程、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等出版一批重要著作,中华精品字库、中国语言文字数字博物馆等数字化建设迅速推进……这些宝贵成果,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筑牢根基。

探源中华文明,从历史深处延续而来的语言是珍贵符码。正如有学者说,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殷墟甲骨文距离现在3000多年,其间汉字结构没有变,这种传承中蕴藏着中华文明的基因,让人们得以从汉字原初构型中破解文明起源的奥秘。西周早期青铜器何尊铭文宅兹中国,留下中国最早的文字记载。沉淀在中华典籍里的人文思想,蕴含着跨越时空的魅力,成为代代相传的集体记忆。得益于重大语言文化工程建设,中国话、方块字的文化名片更为亮丽,我们引以为傲的文化资源更为丰厚。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这两句诗曾扣动无数游子的心弦。方言是地方文化的坐标,沉淀生活记忆,凝结深厚情感。作为一项国家工程,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一期已完成全国所有省份1700多个调查点的调查保护,覆盖国内120余种语言和方言。只要登录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采录展示平台,就可以随时随地聆听来自家乡的声音。一个个词条,内容涉及房屋建筑、日常用具、服饰饮食、农工百艺、婚育丧葬、节日活动、说唱表演等,如同一枚枚生动的文化切片,为地方特色文化留下珍贵的记录。被小心翼翼保存下来的语言文化,留住了文化乡愁。

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加速演进、自然语言处理成为热门应用领域的背景下,语言文化工程的成果开发有着更重要的现实意义。比如,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以数字技术赋能古文字传播应用,让冷门绝学走近大众;精选历代书法名家的代表作品开发成中华精品字库,实现书法艺术和信息技术、汉字应用的高度融合;中国语言文字数字博物馆开发甲骨文互动展区,让观众能够深入了解甲骨文的文化内涵、艺术价值以及在现代社会的创新应用。创新是语言的活力所在,当记录在甲骨、金石、简牍、绢帛、纸页上的古文字化身数字比特,插上大数据的翅膀,我们的语言文化必将在数字时代焕发更为独特的魅力。

语言是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身处全球化时代,彰显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塑造中国形象,记录着厚重历史和多样文化的语言是资源宝库。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沿着文明的脉络,从古文字里探究文明源头的奥秘,从各地方言里感知文化的多样,从数字化创新中触摸时代的脉动,让中国语言文化的长河生生不息。

(摘编自智春丽《让语言的长河生生不息》)

材料二:

生活中,无论是日常攀谈还是正式发言,语言都可谓交流的工具、思维的载体。重视语言,善用语言,让语言释放智慧与力量,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语言的力量,首在言之成理。言贵于有物,无物,非言也。就拿开会发言来说,一个人的讲话之所以能振奋人心,引起共鸣,关键在于相关语言都找到了恰当的支点,在事实和逻辑层面无懈可击,有说服力。语言的力量,贵在言之有德。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讲往往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纵观历史长河,誓言舍身为国、发出惊人之语者不在少数,他们终能流芳千古,为民族精神注入生动元素,反观那些两面人、投机者,纵然信誓旦旦、巧舌如簧,但由于没有人格的光亮、缺少修养的支撑,说出来的话自然无法令人信服。语言的力量,亦在言之共情。《文心雕龙》有言,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这是行文的典范,又何尝不是语言的真义?话语真情充沛,逻辑严谨,自然能生发出直抵人心的力量。穆青采访焦裕禄事迹时情动于衷,挥洒热泪,多年后,其采访日记上仍依稀可见斑斑泪痕。有了真情的贯注,那么语言和作品就都有了永不枯竭的活力,可以抵御时光而历久弥新。

轻视语言的力量、忽视沟通的艺术,往往容易言不由衷、表意不明,甚至造成误解、触发矛盾。现实中,有的干部一讲话,群众便皱眉摇头,原因何在?问题就在于这些讲话内容干瘪,细咂无味,要么是脱离实践的空话套话,要么是违背情理的废话假话。譬如,有的乡村动员植树,长篇累牍都是绿化的道理,对大家最关心的树苗供应等现实议题只字不提。再如,发生安全事故,人们最关切的是伤亡情况和救援进展动态,个别地方的新闻发布却大篇幅着墨于地方领导重视,缺少事件本身的信息。凡此种种,消解的都是群众的信任。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语言是行动的影子,行动是语言的土壤。挖掘语言的宝藏,品味语言的艺术,有助于更好传递信息,交流意见,沟通情感,也必将推动行之有恒,行之有格,行之有效。从这个角度来说,从真理中汲取营养,在信仰中涵养定力,于情感中激发共鸣,有利于激发语言的力量,最终做到知行合一、言行并举。

(摘编自何冠军《语言的力量》)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语言资源库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语言文化贡献了重要力量,这引起了党中央对语言文字工作的高度重视。
B.中国语言资源库使中国话、方块字的文化名片更为亮丽,丰厚了文化资源,也终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语言资源库。
C.甲骨、金石等上面的古文字与大数据技术的创新融合,能使我们的语言文化有机会在数字时代焕发出独特的魅力。
D.语言和行动相辅相成,知行合一、言行并举离不开我们对语言力量的重视,以及行动上的“有恒”“有格”“有效”。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的见解提示我们可以从古文字里探究中华文明起源的奥秘。
B.方言是地方文化的坐标,它沉淀生活记忆,凝结深厚情感,可以使人们感知语言文化的多样性。
C.从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采录展示平台中可以了解各地的方言、房屋建筑、服饰饮食等文化特色。
D.脱离实践的空话套话或是违背情理的废话假话都会导致语言的力量被轻视、沟通的艺术被忽视。
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相关内容及其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结尾运用排比和比喻的手法,使得语言于整齐有序中见变化,严谨深刻中显生动。
B.材料二第二段综合运用了引用、对比和举例论证的方法,使得论证逻辑严密,具体有力,
C.材料二整体上采用总分式的论证结构,其中第二、三两段采用了并列式的论证结构。
D.材料一与材料二都以语言为核心论题展开论述,不过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
4.我们为什么要重视语言文字的保存与研究?请结合材料一简要说明。
5.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下面的演讲是如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

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这种全国人民大团结会议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我们战胜了美国帝国主义所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在三年多的时间内,英勇的世界上少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胜了美国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所有的数百万军队的进攻,并使自己转入反攻和进攻。数百万人民解放军的野战军已经打到接近台湾,广东,广西,贵州,四川和新疆的地区去了,中国人民的大多数已经获得了解放。在三年多的时间内,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援助人民解放军,反对了自己的敌人,取得了基本的胜利。在这个基础上,召开了今天的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选自毛泽东《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