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困难(0.15) |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成祖永乐二十二年秋七月,上北征,于榆木川。皇太子遣皇太孙往迎梓宫。时京兵皆随征,城中空虚,浮议藉藉,虑赵王兵为变。皇太孙辞行,启曰:“出外有封章白事,非印识无以防伪。”皇太子然之,急未有所与,以问大学士杨士奇。士奇言:“上所用东宫图书,今暂假之,归即进纳。”太子悟,乃曰:“卿言诚是。昔大行临御,储位久未定。吾今即以付之,浮议何由兴!”

八月,皇太子即皇帝位,大赦天下。初,上尝谕士奇曰:“自今朝廷事,仕蹇义与汝。”士奇对曰汉文即位首进宋昌忠以为贬臣两人侍陛下日久虽圣恩不遗不应先及臣等上益重之

九月,上念山林川泽,皆与民共,命自居庸以东,与天寿山相接,禁樵采,余俱弛禁。河南黄河溢,令右都御史王彰明往抚军民,免今年粮税。礼部尚书吕震请即吉,不从。时上丧服已逾二十七日,震请如太祖仿汉制,易吉服。上未答。震退,遍语群臣,令释服。杨士奇谓震曰:“洪武中有遗诏,今未可援以为例。且仁孝皇后崩,太宗衰服后,仍服衣冠绖带月数日。今可遽即吉乎?明旦,君臣宜素衣冠黑角带。”遂以上闻,上亦未答。已而视朝,上素冠麻衣麻绖。文臣惟学士,武臣惟英国公如上所服。上叹曰:“张辅知礼,六卿乃反不及,士奇所执是也。”

以灵璧县丞田诚为州判官,仍佐灵璧县事。诚居官廉能,抚字九年,考满,父老诣阙留之。遂有是命。以太常寺卿周讷为交趾升华府知府。讷永乐中为祠祭司郎中,请封禅,太宗不听。后以方宾荐入太常。上曰:“谀佞之人,宜置远徼,不可以玷朝行。”遂有是命。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仁宣致治》)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士奇对曰/汉文即位/首进宋昌/史以为贬臣/两人侍陛下日久/虽圣恩不遗/不应先及臣等/上益重之
B.士奇对曰/汉文即位/首进宋昌/史以为贬/臣两人侍陛下/日久虽圣恩不遗/不应先及/臣等上益重之
C.士奇对曰/汉文即位/首进宋昌/史以为贬臣/两人侍陛下日久/虽圣恩不遗/不应先及/臣等上/益重之
D.士奇对曰/汉文即位/首进宋昌/史以为贬/臣两人侍陛下日久/虽圣恩不遗/不应先及臣等/上益重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崩指帝王死,与《出师表》中“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的“崩”同义。
B.大行,本来有一去不返之意,这里指刚刚去世而还未确定谥号的皇帝。
C.素指平常、一向,与《鸿门宴》中“素善留侯张良”的“素”的意思相同。
D.封禅是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统治者举行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成祖朱棣去世后,当时京城的军队都随皇帝出征,京城空虚,人们担心赵王的士兵发生叛乱,因此议论纷纷,迎接皇帝棺材的行动也谨慎小心。
B.皇上的仁政体现在念及山林川泽,全与百姓共有,就放松居庸关以东,与天寿山相连接的地方砍柴的禁忌;河南黄河泛滥,就免去了当年的粮税。
C.礼部尚书吕震认为皇上穿丧服期满,请求皇上除去丧服,皇帝没有听从,于是他就在退朝后,游说群臣,想让皇上脱下丧服,遭到杨士奇反对。
D.皇帝任命官员有对他们才德的考虑,田诚为官清廉有能力,任职期满,当地父老到朝廷挽留,就让他担任州判官时,仍辅助主持灵璧县的政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上丧服已逾二十七日,震请如太祖仿汉制,易吉服。
(2)“谀佞之人,宜置远徼,不可以玷朝行。”遂有是命。
5.杨士奇作为明朝的名臣,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深受皇帝敬重。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他受到皇帝敬重的原因。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困难(0.1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文化自信自强,包含坚定文化自信和推进文化自强两个方面,是辩证统一的范畴。文化自信涉及对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认同,文化自强则需要通过发挥文化建设铸魂、塑形、启智、润心、赋能等独特功能,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实现文化价值固基、文化体系完善,文化动力强盛的目标,一方面,需要我们提振民族精神,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注重从中华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汲取能量、延续文脉,持续增强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创造力;另一方面,需要树立文化自觉意识,提升文化自信自强理念,使文化建设成果与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需求相适应,同国家社会建设趋向相协调。

我们要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开启当代中国文化精神的寻根、承续与拓展旅程,从研究阐发、教育普及、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等方面协同推进并取得新成果;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置于世界文明发展视域中全面审思检视,从观念、制度、行为、物质和精神等层面,进行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尤其要深入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取向与方法论原则,增强历史主动精神和实践创造精神,立足中华文化立场,将文化自信自强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事业的各个方面,谱写波澜壮阔的中国式现代化文化长卷。

(摘编自蔡劲松《以文化自信自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文化长卷》,“人民论坛网”2022年12月3日)

材料二:

中华创世神话学术高地建设工程以学理上能贯通、学术上集大成为学术目标,通过历时五年的辛勤工作,首次对中华创世神话进行了全面的学术梳理和探索研究,填补了国内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白。

考古学研究早已证明人类文明起源并非一种模式,中华文明起源具有独特的路径。对中华创世神话的分析既是建立中国特色的人类文明起源叙事,从而完善人类文明起源叙事的尝试,也是与以古希腊罗马神话为代表的西方文明起源叙事进行平等对话。

中华创世神话不仅涵盖了人类文明起源的一切要素,更表现出不同于西方的中华路径,是独特的人类文明起源叙事,研究表明,中华创世神话是以神话叙事方式建构的文明起源过程,内容涉及人类文明起源的诸方面,如自然和人类的起源,物质文明、制度文明和道德文明的起源,民族与国家的起源等,作为独特的文明起源叙事,中华创世神话不仅诠释了中华民族独有的价值观与民族精神,还表现了为中华文明持续发展提供重要驱动力的趋向于坚守传统基础上创新的渐进性思维。

对中华创世神话谱系的植理,不仅是对人类文明起源进行的系统性建构,也揭示出中华创世神话内容的演进反映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事实,是当代进行中西文明对话的重要材料。研究表明,具有文明奠基意义的中华创世神话不仅对自然和人类起源进行了解释,也追溯了早期社会关系的产生,并对国家的产生和治理规则进行了建构,最终成为民族自我认同的核心文化符号,成为中华文明精神性、符号化和思维模式的源头,与西方神话相比毫不逊色。这种对中华创世神话的客观认知将极大地改变过去重视西方神话,忽视乃至轻视中华创世神话的现象,有助于中西文明的平等对话。

中华创世神话学术研究工程通过多学科交叉研究为中华文明史的追溯提供了庞大的、系统性的实证,不仅为过去主要依靠考古和历史文献研究形成成果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供了新的材料,而且在神话与考古、历史文献的比照研究中帮助当代人更深刻地理解中华文明诞生的意义和价值。研究表明,中华创世神话具有重视文化制度创制、强调科学发明、弘扬创造精神的特色,说明制度创新是中华民族的长处,科技创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创世神话体现的科技创新传统此前常被忽视,但女娲神话讲述的制陶与冶金技术的发生,燧人氏神话所讲述的人工取火技术的发明,神农氏神话讲述的中草药的发现,黄帝神话讲述的交通工具的发明,嫘祖神话讲述的养蚕缫丝技术的出现,帝喾神话讲述的天文观测技术的进步等,无不体现了申华先民对发明创造的热爱和对科学真理的追求。这些结论将帮助当代人更好地了解被西方文明中心论遮蔽的中华文明的光辉真相。研究还表明,中华创世神话体现了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是当代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文化和精神资源,因此研究、传承中华创世神话,不仅有助于建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根基,也有益于人类命运共体的建构。

(摘编自任小文《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从源头上构建中国话语体系》,《文汇报》2022年12月5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化建设要实现价值固基、体系完善、动力强盛的目标,就必须坚持核心价值引领,发挥文化建设独特功能,走创新之路。
B.中华创世神话强调科学发明,体现了中华先民对发明创造的热爱和对科学真理的追求,也反映出中华民族科技创新的优势。
C.中华创世神话是民族自我认同的核心文化符号,也是中华文明精神性、符号化和思维模式的源头,因而具有文明奠基意义。
D.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仅要坚持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取向与方法论原则,而且要增强历史主动精神和实践创造精神。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方文明中心论重视西方神话,忽视中华神话,因而遮蔽了人类文明的真相。
B.在坚守传统基础上创新的渐进性思维为中华文明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驱动力。
C.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传承和发展的关系,不过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
D.中华创世神话内容的演进既有中华路径,也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持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张载“横渠四句”:“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B.钱锺书《谈艺录》:“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
C.陈寅恪《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正》序》:“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
D.王蒙《传统文化与价值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联,在继承中超越,在超越中创新,成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精华。”
4.“天人合一”出自《庄子》中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它正在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遵循,请结合材料一对这一现象加以分析。
5.如何协同推进中华创世神话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困难(0.15) |
名校
3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每把银壶都是一间声音的密室

黛安

①铺面临街。一进门,叮叮叮!当当当!咣咣咣!哐哐哐!啷啷啷!……我一下子掉进了一张声音的大网。

②半人高的砖墙把屋子隔成了内外两间。外间,几个坐在矮凳上的女人正俯身或清洗或擦拭手中的银器;里间,十几个青壮年男人,在各自的位置,手持铁锤,勾着头,正一下下敲打着眼前砧子上的银壶。小镇的人,砧子不叫砧子,叫“铁马”。我四下里撒望一圈,铺子尽头的角落有个空位,我小心绕开地上的工具走过去。突然而至的陌生脚步搅扰了原有的节律,有人疑惑地抬了抬头,但也只是漠然而空洞地扫了我一眼,仍旧低下去,继续手里的活计。

③第三次来草海镇了。这几年,我总是试图——实际上也总能——冲破多年淤泥般滞涩的生活,一次次跑进一个个不确定的场景。越遥远内心越澎湃,越生疏感觉越美妙。草海镇差不多家家户户加工银器。走在窄窄的石板路上,听着两边铺子里传出来的连绵不绝的敲击声,就像踩着强弱疏密不同的鼓点行路。暗淡的铁锤与明亮的银器之间,声音先是火花一样迸溅起来,然后滚珠一样到处飞散。有的,鸟雀一样落在我身上。我带着它们,在小镇里走来走去。

大壶,小壶。圆壶,方壶。六角壶,八角壶。铁锤,木锤。大锤,小锤。圆锤,方锤。扁锤,尖锤。长柄的,短柄的。粗柄的,细柄的。直柄的,弯柄的。大铁马,小铁马。粗铁马,细铁马。高铁马,矮铁马。圆铁马,方铁马。弓字形的,丁字形的,倒U形的。如昂首的骆驼的,如盛开的蘑菇的。更多的说不出来的形状。铁马插在桩上,壶垫在铁马上,锤子握在师傅手里。有人握住锤柄的末端,有人握中间,有人握柄口。有人把锤举过头顶,有人齐于眉梢,有人贴着鼻尖,有人低于下颌。表面的纷繁与杂乱恰恰呈现了事物内在的严谨与秩序。以前不觉得,现在,我突然强烈羡慕起我一直热爱的凡·高。如果此刻非要发生一件奇迹,我希望拥有一支无所不能的神笔。凡·高有一幅静物,梨子、葡萄、柠檬、苹果摆了一堆。他总爱涂厚厚的釉彩,虽然他的颜料、画笔、调色板、调色刀、调色油和松节油都是写信向弟弟提奥要的。“画画是我唯一愿意做的事。”大约在1881年12月18日,凡·高写信对弟弟说。梨子青里透着暖洋洋的红,金黄的柠檬有如滚了一层浓稠的蜂蜜,苹果在我看来仿佛柿子,葡萄则像一群刚刚安静下来的蜂。画面的背景是绚丽的金黄与钴蓝,一圈圈流畅的横纹,像是一个彩色的漩涡,似乎,这些水果随时都会被席卷而走。凡·高内心激荡,即使蔬果这般的静物,也被他画得跃动不安。我若是画家,我就描摹一组壶、锤子、铁马,我要画打壶的人。我有自己的色谱。我会用褐色和铁灰色作背景,而把白留给银壶,让它们泛着神圣的初雪或满月的光。至于人物,专注是他们唯一的神情。而人物的脸色,我要与众不同,我要用颜料直接并且十分用力地画上去,不是真实的肤色,而是酡红、金铜、铬黄、粉紫……我只忠于自己的内心。如此,我眼前的壶匠师傅们,他们的生命,就永远栖息在了我的画布上。他们每个人的灵魂里都有一团火,日后想念草海镇时,我就把画拿出来,去他们的灵魂里取暖。

⑤捶打,敲击,敲击,捶打。一把壶,从一张纸一样的银片做成立体的壶的雏形,大约要捶敲三万下。这不是乱说的。我后来在天行家做壶时,我与对面的王华锋师傅一起,他敲我数。他一天就能敲一把壶。他天天敲,一年做三百把壶,那么,他一年至少敲了九百万下。十年的话,就是九千万下。一锤一颗星星,每个壶匠师傅,都钉了一天空的星星。一锤落下,硬的铁与软的银碰撞的瞬间,浑圆如球的声音“腾”一下跃到半空。十几把锤,一锤领着一锤,一声紧跟一声,紧凑,繁密,整个铺子,满满当当的,全是声音的球。锤起锤落间,层层飘落的声音,尘埃一样,落在埋头做活的人身上。银匠师傅们,一代代,就这样一点点白了头。

⑥叮叮叮,当当当,咣咣咣,啷啷啷……在银器铺子里,锤子就是乐器,每一把都有独属于自己的音色。这是一个年轻人换了大锤在敲一把大壶。他看上去十八九岁,正是意气风发血气方刚的好年龄。他的力气狂风一样在体内奔突。他整日坐在这间铺子里,银器成就他的同时也囚禁了他。一样地,他成就银器的同时也囚禁了银器。他是一株茂盛的春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气力被他施于手中之器。他经手的壶,如果日后的使用者有一点灵犀,会不会莫名感受到一股逼人的青春的气息?一位长者,五十多岁的样子,白净,痩高,有古时私塾先生一样的儒雅,架着眼镜,戴着手套,一直当当当当地敲一把锤纹壶,一圈圈,一下下,人不急不躁,锤子不大不小,声音不高不低,节奏不紧不慢,纹路不疏不密。我不好擅自揣测长者的过往,但大半生里,与多数人一样,酸甜苦辣总是有的。生命的苦难如一场又一场雨,人仿佛在露天里,不是被这场雨淋湿,就是被那场雨淋湿。他不用说话。他深谙沉稳与持久的魅力。他的笃定都在一把锤子里。锤声就是他最好的语言。

⑦时不时,有人走动。衣服与空气的摩擦之声。言语声。眼神与眼神的碰撞声。心跳声。喝水声。吞咽声。点烟声。吸烟声。烟飘舞之声。烟蒂捻灭声。轻咳声。不知谁打开了手机音乐,连着小音箱,单曲循环邓紫棋粤语的《喜欢你》:黑风内,那酸暗动影……镇在修路,窗外不断有工程车“哒哒哒哒”驶过之声……铺子叫“春泽”。真是一个好名字。这就是一间春意盎然的铺子。每个物件,有如春天从土地里生出来的草木庄稼,只管自由地发出自己的声音,绿色的,或大或小,或高或低,或粗或细,或清脆或沉闷,或清晰或混沌,或清朗或暧昧,无所顾忌,不亢亦不卑。每个声音都是器物自己该有的最恰当的样子。

⑧所有这些,都宝藏一样,永久珍存在每一把月光般纯净明亮的银壶里。

1.第③段画线句表现声音的方法很独特,请加以赏析。
2.第④段作者为何要写到梵高的画?请加以分析。
3.本文的语言颇具特色,请以第④段画线部分为例加以赏析。
4.有读者建议将第⑧段删去,以第⑦段结尾,你认为是否合适?请对此加以分析。
2022-09-30更新 | 28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摸底检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困难(0.15) |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曹雪芹深受汤显祖的影响,他的美学思想的核心也是一个“情”字。他的审美理想也是肯定“情”的价值,追求“情”的解放。曹雪芹在《红楼梦》开头就说过,这本书“大旨谈情”。曹雪芹也要寻求“有情之天下”,要寻求春天,要寻求美的人生,但是现实社会没有春天,所以他就虚构、创造了一个“有情之天下”,这就是大观园。

大观园是一个理想世界,也就是“太虚幻境”在人间的投影,这一点,脂砚斋早就指出。“太虚幻境”是一个“清净女儿之境”,这里聚集了一群明亮、活泼、聪明、灵巧、热烈、多情的少女,她们把生命和爱情结为一体,她们维护爱的尊严,维护人性的尊严。这是一个“有情之天下”,这里处处是对青春的赞美,对“情”的赞美,总之是对少女人生价值的肯定和赞美。小说开头写“石头”的本源是“青埂峰”,“青埂峰”是“有情之天下”的象征,而大观园就是现实世界中的“青埂峰”。大观园这个“有情之天下”,好像是当时社会中的一股清泉、一缕阳光。

但是这个理想世界,这个“清净女儿之境”,这个“有情之天下”,被周围恶浊的世界(汤显祖所谓“有法之天下”)所包围,不断受到打击和摧残。大观园这个春天的世界,一开始就笼罩着一层“悲凉之雾”(“悲凉之雾”是鲁迅的话),很快就呈现出秋风肃杀、百卉凋零的景象。林黛玉的两句诗“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不仅是写她个人的遭遇和命运,也是写所有“有情人”和整个“有情之天下”的遭遇和命运。大观园的少女也一个一个走向毁灭,直到黛玉泪尽而逝,这个“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伟大交响乐的音调层层推进,最后形成了排山倒海的气势,震撼人心。林黛玉有句诗“冷月葬花魂”,可以作为这个悲剧的概括:“有情之天下”被吞噬了。在当时的社会,“情”是一种罪恶,“美”也是一种罪恶,她们争取人性的尊严,争取爱的尊严,这在当时是一种新的观念。所以,《红楼梦》的悲剧是新的观念、新的世界毁灭的悲剧,也是美的世界毁灭的悲剧。脂砚斋说,《红楼梦》是“让天下人共来哭这个‘情’字”。他把《红楼梦》的悲剧性和“情”联系在一起,是很深刻的。

《红楼梦》的悲剧是“有情之天下”毁灭的悲剧。“有情之天下”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人生理想,但是这个人生理想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必然要被毁灭。

(摘编自叶朗《<红楼梦>的悲剧性:“有情之天下”的毁灭》)

材料二:

读《红楼梦》的人,都知道贾宝玉有个神话的背景。他本来是女娲补天剩下的一块石头,被抛在青埂峰下。后来来了一僧一道,把这块石头带到人间去经历了一番,这叫“幻形入世”,最后又被一僧一道带回青埂峰。他把这番经历记在石头上,就成了“石头记”。

我想强调一下,这块石头(贾宝玉)的起点是“青埂峰”,他的归宿也是“青埂峰”。所以我们关注的焦点应该是“青埂峰”。“青埂”就是“情根”,汤显祖多次用过这个概念。“情根”是说“情”乃生命之根,“情”乃是生命的出发点和归宿。小说结尾时,有一首歌:我所居兮,青埂之峰。我所游兮,鸿蒙太空。谁与我游兮,吾谁与从。渺渺茫茫兮,归彼大荒。

“青埂”是“情根”。“情根”不是说“情”生了根,而是说“情”(“儿女之真情”)是生命之根,“情”是天地的本源性的存在。贾宝玉最后离开有限的、短暂的人世,回到“青埂峰”,回到“有情之天下”这个本源性的存在。这个“青埂峰”是曹雪芹的人生理想、审美理想的象征,所以不能坐实为某一个现实的空间存在。如果坐实为某一个现实的空间存在,那么照小说所写,这大荒山出自《山海经》,小说结尾又说渺渺茫茫、鸿蒙太空,到哪儿去找?这么理解,这个“青埂峰”就成了彼岸世界,类似宗教的天堂、仙界、西方极乐世界。照我的理解,“青埂峰”“有情之天下”,作为曹雪芹的人生理想,不是彼岸世界,而是在此岸,就在当下现实的生活世界中。当下的生活世界如果体现了“有情之天下”的人生理想,就是“青埂峰”。曹雪芹已经在自己的人生经历中体验到这个“有情之天下”的存在。他为什么要让这块石头入世,就是为了显示“有情之天下”不在彼岸,而是在此岸,是在现实的生活世界之中,尽管受种种限制,尽管时间短暂,有时只是瞬间,但是它是活生生的,而且瞬间就是永恒。

很多人讲《红楼梦》,都认为《红楼梦》贯穿了一个“色”“空”的观念,贾宝玉感受到人生没有意义,一切终属空虚,最后遁入空门,出家当了和尚,由此认为曹雪芹的人生观是虚无主义的。其实,《红楼梦》不是只有“色”“空”这两个字,还有一个“情”字。对曹雪芹来说,这个“情”字更重要,或者说这个“情”字最重要。《红楼梦》一开头就说,这本书“大旨谈情”,又说“将儿女之真情发泄一二”。离开“情”字,根本读不懂《红楼梦》;离开“情”字,根本读不通《红楼梦》;离开“情”字,根本读不透《红楼梦》。

(摘编自叶朗《<红楼梦>形而上的意蕴:“有情之天下”就在此岸》)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材料一的表述,我们可以得知,汤显祖美学思想的核心是一个“情”字,曹雪芹的“情”,受到了汤显祖美学观的影响。
B.大观园是曹雪芹的理想世界,是曹雪芹要寻求的春天,要寻求的美的人生,是贾宝玉生活于其中的现实世界。
C.大观园这个“清净女儿之境”被周围恶浊的世界所包围,一开始就笼罩着一层“悲凉之雾”,之后曹雪芹始终围绕着林黛玉来写这种“悲凉”。
D.一僧一道把这块石头带到人间转了一圈又回到青埂峰,这石头把自己这番经历记录下来,就有了“石头记”。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有情之天下”不断受到打击和摧残,最终被“有法之天下”吞噬,主要是因为在当时的社会,“情”是一种罪恶。
B.《红楼梦》的悲剧,不在于大观园的少女一个一个走向毁灭,而在于曹雪芹的审美理想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是必然要被毁灭的。
C.很多人都认为《红楼梦》贯穿了一个“色”“空”的观念,作者并不认同,作者认为“情”字才是贯穿《红楼梦》的根本观念。
D.《红楼梦》形而上的意蕴在于,体现“有情之天下”的“青埂峰”不是类似仙界的彼岸世界,而是此岸的现实生活。
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材料二作者对“青埂峰”解说例证的一项是(     
A.一僧一道带着贾宝玉离家出走,“遁入空门”,那就是“青埂峰”。
B.贾宝玉和林黛玉在那一天的中午躺在床上说“香芋”“春玉”笑话逗趣,那就是“青埂峰”。
C.五月初夏那一天龄官在地下画了几十个“蔷”字,那就是“青埂峰”。
D.晴雯病重和宝玉诀别,提出要和宝玉换袄穿,以便将来怀念怡红院的生活,那就是“青埂峰”。
4.材料一的结构清晰、严密,请作简要分析。
5.根据两则材料内容,简要概括“有情之天下”的含义。
2022-07-19更新 | 38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困难(0.15) |
真题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红楼梦》写到“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有一个情节,为元妃(贾元春)省亲修建的大观园竣工后,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有人主张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贾政认为“此亭压水而成”,题名“还须偏于水”,主张从“泻出于两峰之间”中拈出一个“泻”字,有人即附和题为“泻玉”;贾宝玉则觉得用“沁芳”更为新雅,贾政点头默许。“沁芳”二字,点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亲之事,蕴藉含蓄,思虑周全。

以上材料中,众人给匾额题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06-07更新 | 11671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国际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模拟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重点记录了故宫稀世珍奇文物的修复过程和修复者的生活故事。从故宫博物院建院那一天起,一代又一代文物修复师秉承工匠精神走入紫禁城的红墙,通过他们化腐朽为神奇的妙手,将生命的活力重新注入一件件文物之中。当尘封的文物重新焕发夺目光彩之时,不应忘记那些平凡而伟大的匠人所为之付出的艰辛!


对于上则材料,你有怎样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022-01-18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7 . 阅读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

古人说“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因为有些微小的细节或局部内容,能够反映丰富的内涵以及全局的面貌。岂止“一叶而知秋”,有人于一茶一饮中见人生百态,有人于棋局变幻中见世事风云,有人于平凡中见真淳,有人于互联中见未来……


请将题目“于_______中见_______”补充完整,自选角度,自定立意,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主题明确;文体特征鲜明;情感、态度、价值观健康;不少于700字。

8 . 《韩非子·备内》云:“舆人(车匠)成舆,则欲人之富贵;匠人之成棺,则欲人之夭死也。非舆人仁而匠人贼也,人不贵则舆不售,人不死则棺不买,情非憎人也,利在人之死也。”


韩非子这番话你是否认同?一个人的自身利益和他内心的善恶有没有关系?请结合你的经历、感受、体验、思考等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2022-01-11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延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9 . 北大教授季羡林以98岁高龄辞世,上至中央领导,下至普通百姓,都纷纷悼念这位德高望重、著作等身的大学者;各种媒体也大量报道。就一个学者而言,这样的规格和影响在新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仅仅是痛失一位学贯中西博通古今的学者吗?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评论。
2022-01-05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天人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1941年1月,毛泽东给当时在苏联学习的两个儿子写信说:只有科学是真学问,将来用处无穷。

②根据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2010)显示,我国公民科学素养水平(3.27%)相当于日本(1991年为3%)、加拿大(1989年为4%)和欧盟(1992年为5%)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同时也低于中国接受高等教育8.93%的人群比例。

中国有97%的人信任科学,在受访的17个国家中拥有最高的科学信任度。媒体报道,最新发布的2021年度3M科学现状指数年度调查报告显示:自疫情暴发以来,中国民众对科学的信任度超过大多数国家。但这期间也出现了许多稀奇古怪的对付病毒的说法。如高度白酒可抗新冠病毒高温可抗新冠病毒,结果有人用热水泡脚把脚烫伤”“大量喝水保证喉咙湿润可以防新冠病毒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