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传统乡村或小镇是熟人社会的代表,现代都市是陌生人社会的代表。熟人社会和陌生人社会中人们的行为特征有区别。在熟人社会中,人们办事是找某个人。某个人是具体的、与办事者有特定关系的人。如果所找的不是熟人,那就要托关系。通过多次打交道,陌生人也会变成熟人。在陌生人社会中,人们通过某类人办事。某类人指从事某种职业的人,如警察、医生、售货员、司机、邮递员等。在陌生人社会,几乎所有的公共服务系统都是由被服务者不认识的陌生人操作的。所以,舒尔茨说这些服务者是匿名的。

熟人社会和陌生人社会中人们的行为特征有区别,这意味着这两种社会中人们的行为伦理也不一样。在熟人社会中,人们在熟人圈子里活动,关系亲近或疏远。在陌生人社会中,人们追求高效和公平。能高效,是因为降低了交易成本;能公平,是因为把参与者当作平等的人,不必顾及年龄、性别、贫富、职位、种族、宗教等因素。齐美尔认为,陌生人之间没有具体的私人关系,因而他们更容易超脱利害盘算,公正地处理事务。

熟人社会与陌生人社会中人们的行为规则也有差异。熟人社会的服务关系中,交易关系占比较低,更多的是求助与帮助关系。从较长时间来看,求助与帮助关系是互惠的,具有交易功能。但如果把求助与帮助当成交易,那么就不能确定帮助者什么时候能获得回报,也无法保证求助者未来有回报的意愿及能力。这导致帮助行为往往是在帮助者所花代价不大的情况下发生的。另外,熟人社会强调仁义观念,对可能没回报或根本不考虑回报的助人行为,给予精神上的鼓励或补偿。这会导致另一个后果,就是这种帮助行为如果与经济活动相关,一定会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在陌生人社会中,服务关系以交易关系为主。由于可以直接计算成本与收益,服务效率自然更高。而且平等的关系会吸引更多的人加入这个交易系统,从而令社会的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在陌生人社会中,交易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商品贸易,可以是劳动力与工薪的交换,也可以是通过缴税以获得政府的服务。最后这种交易方式不是市场行为,其效率相对低一些。

(摘编自陈少明《面对陌生人的世界——儒家伦理的现代调适》)

材料二:

在当今这个陌生人社会,我们身边的人大多是陌生人,我们无法离开陌生人而孤立生存。因此,我们不仅要正确对待传统的伦理规范,还要处理好与陌生人的关系,化解社会信任危机。

我们应该将传统的熟人社会中的温情向陌生人传递。我们应该敲碎自己坚硬的心灵壁垒,去亲近陌生人,从内心深处去理解和接纳陌生人,逐渐消除与陌生人之间的隔阂,树立为他者的道德意识,在生活中做到为他者存在为他者负责为他者存在指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自己乐意去做的而不需要对方回报的意识。为他者负责是一种道德自律意识,是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一种表现。

在银行存款时,我们尽管对银行的管理一无所知,却敢将辛辛苦苦挣来的钱交给素不相识的出纳员,只保留一张纸质账单;在医院看病时,我们敢将自己的生命交给也许从未谋面的医生,信任并接受他们开出的药物。事实上,我们信任的并不是这些人本身,而是受制于体制的职业。更准确地说,我们信任的是相关制度。道德制度能起到类似的作用。各种道德制度对陌生人行为的控制和约束可大大增加人们对陌生人行为的预见性,从而增加人们对陌生人的信任感。因此,化解陌生人社会的信任危机的最有效的方法是建立完善的道德制度。其一,将道德要求写入法律条文。道德是法律的基础。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认为道德只能靠人们的自觉性来维持,法律才是权威。现在,我们应该为道德立法,使之制度化、规范化。其二,建立道德奖惩制度。建立了道德奖惩制度,我们就能根据制度奖励道德楷模,让道德楷模成为社会道德风尚的风向标;也能根据制度惩罚违背社会道德的人,引导人们避恶向善。其三,建立道德监督制度。道德在本质上是自律与他律的统一体,建立良好的道德他律制度,需要将大众监督、组织监督和法律监督结合起来,形成全方位的监督环境,从而规范人们的行为、促使道德准则有效施行。

在陌生人社会,强化公民道德责任意识的重要途径是加强道德责任教育。这一庞大而复杂的工程,需要社会人员共同参与。具体而言,需要做好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首先,要重视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道德责任教育应该从家庭教育开始。家长应该在道德责任方面给孩子做好榜样:同时也应该在孩子的不同成长阶段对其提出不同的道德要求,使其养成对他人、对自己负责的好习惯。其次,应该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作用。学校是培养人的重要场所,学生时代是一个人良好品行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老师应该将道德责任教育贯串于课堂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养成积极承担道德责任的良好习惯。再次,要加强社会教育。社会应该增强对公民的人文关怀,通过宣传教育,榜样示范等方式,营造良好的道德氛围,同时通过加强督导,使公民敢于承担责任。

(摘编自张明琴、肖祥《陌生人社会伦理风险及其规避》)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传统乡镇,人们在熟人圈子里活动,要办某事的时候,往往会去找熟人,所找的熟人对于要办事的人来说,可能也曾是陌生人。
B.在传统乡镇,熟人之间的求助与帮助关系具有互惠性,帮助者在提供帮助前会考虑能否得到回报、自己要付出多大的代价等。
C.熟人社会对可能没回报或不考虑回报的助人行为给予精神鼓励,这虽有助于弘扬传统美德,但也可能给社会经济带来负面影响。
D.完善的道德制度有益于化解社会信任危机,为道德立法,建立道德奖惩、监督制度等是推动建立完善的道德制度的重要措施。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现代都市,人们要办某事的时候,所找的人几乎都是陌生人,这种找陌生人办事的方式往往比找熟人办事的方式更有效率。
B.相对而言,陌生人社会服务的交易方式比熟人社会服务的交易方式丰富,陌生人社会的服务者比熟人社会的服务者更能公平地对待被服务者。
C.在当下社会,对于违背社会道德的行为,不能仅仅依靠法律来监督,大众、组织参与监督是全方位道德监督环境形成的必要条件。
D.对中学生的道德要求比对小学生的高,因此中学老师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更多的道德责任教育的内容,来提升学生的道德责任意识。
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每一段都使用了对比论证法,材料一除了使用对比论证法,还使用了举例、假设、引用等论证法。
B.材料一末段在阐述熟人社会的服务关系的特点和影响后,接着阐述陌生人社会的服务关系的特点和影响。
C.材料二举到银行存款和到医院看病这两个例子,直接而有力地论证道德制度能增加人们对陌生人的信任感。
D.材料二采用先总后分的结构,本论部分从处理好与陌生人的关系、建立完善的道德制度等方面进行论述。
4.下列选项,与材料二中的观点不相符的一项是(     
A.在陌生人社会,信任往往缺位,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人们之间的日常交往。
B.城市文化的成功不在于让陌生人变成熟人,而在于建立了让陌生人可以借以互信的制度。
C.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建设,有助于增强公民的道德责任意识。
D.在当代社会,公民应重视自身隐私保护,相关部门应重视不断完善隐私保护的法律。
5.非连续性文本会根据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编排各则材料。命题人在编排以上两则材料时,为什么将材料二的内容放在后面?请谈谈你的理解。
2024-04-04更新 | 11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邓州市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心雕龙·隐秀》说:夫隐之为体,义生文外,秘响傍通,伏采潜发,譬爻象之变互体,川渎之韫珠玉也。这里所说的,不是隐晦,而是含蓄;不是不欲人知,而是不必明言;是充分运用语言的启发性和暗示性,以唤起读者的联想,让他们自己去体会和发现作品中隽永深长的意趣。这正是中国文学的艺术妙谛。唐朝司空图在《与李生论诗书》中提出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在《与极浦书》中提出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在《二十四诗品》中又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这都是要求诗歌通过有限的字句启发读者无穷的想象。注重言外之意,言有尽而意无穷。

中国古代的抒情诗由于篇幅短小,所以特别注重含蓄,要求短中见长,小中见大,言近意远,含蓄不尽。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前两句并没有明说下雪,只说山上的鸟都飞走了,路上人的足迹也不见了。这样,读者便可以想象出一幅铺天盖地的雪景。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安排了一只孤舟,一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渔翁,垂钓江雪之中,不为外界变化所动。那种我行我素、遗世独立的情趣,蕴涵在字里行间,很耐人寻味。

(摘编自袁行霈《中国文学概论》)

材料二:

含蓄作为一种美的形态,是诗人创作的共同追求,也是读者鉴赏再创造的需要。

艺术审美的第一步,便是读者对作品审美意蕴的理解与发现。浅露平直的作品,读者无须去发现,因为它原本就一览无余。唯有含蓄性的作品,一方面,它总是留下许多空白、许多空间,不让读者一览无余地把握它,总是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期待着读者去领悟。另一方面,它又总是提供一些暗示和媒介,引导读者去思索、领悟。读者循着作者提供的暗示和媒介,即诗中直接描写的事物,乃能一步步地由已知到未知,由少许到多许,由表层到深层,领悟作品的意蕴。

艺术审美不仅仅是单纯的接受、理解,而是主体(读者)与客体(作品)的交流契合。读者读诗,不仅是领悟作品的意蕴,也主动地参与艺术的再创造。读者进入的境界,已经不仅仅是诗人创造的艺术世界,而是诗人与读者共同创造的另一艺术世界,这就是所谓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这种艺术的再创造融入了读者自身的感受和灵智,所以便会感到特别亲切,以至神游其中,流连忘返。

钟嵘认为,好诗应是闻之者动心,味之者无极。此所云味之无极也是众多诗人追求的审美理想。阅读含蓄深厚的作品,读者的理解往往不可能同作品反映的生活内容和诗人的情感达到完全的契合,我们总会感到它太丰富,太深邃。越是这样,我们越是想去领悟、探求,把握它的全部,于是便会一次又一次去吟诵、涵泳,产生永不满足的味之无极的追求感、向往感。

从欣赏的角度看,含蓄之所以能成为美,就在于读者的心理投射机制充分发挥了作用。投射机制是指主体将自己平日的记忆、知识、期待所形成的心理定向,化为一种主观图式,外射到特定的客体上,使客体符合主观图式的心理机能。在读者投射机制的作用下,尽管诗里提供的是有尽之言,但获得的是无穷之意。中国诗学忌实、露、满、直,追求味外之旨。其旨义在于相信读者必能以其投射机制,将欲露还藏之情,略加点缀之景,在自己心中组合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诗是最精炼的文学体裁,它必须用尽可能少的篇幅包孕尽可能多的内容。诗人总是选择那些包孕丰富、含蓄深远的生活事件、生活场面来构思他们的诗篇,企望在言外建立一个无限丰富的艺术世界。因而诗的精炼性总是和诗的含蓄性联系在一起的。善于含蓄者,不仅能以有尽之言不尽之意,做到语少意足,有无穷之味,而且能使余意自显,不言而喻。杜牧的《过华清宫》旨在讽刺封建统治阶级的穷奢极欲,但它却未正面铺叙最高统治者生活如何糜烂,只写了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千万人的血泪和痛苦,换来的是杨玉环的轻微一笑。这一个镜头揭露得是多么深刻、有力!

诗歌语言的含蓄性则是涉及表现手法、炼句、炼字等方面。用典是文人诗词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诗的意旨需读者通过典故的暗示去领会,因而具有含蓄的性质。诗人炼句、炼字,主要是为了语言的精警、生动,但有时也是出于对含蓄的追求。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司马光赞其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这里字的使用,真可谓是含蓄蕴藉,意境深远。

(摘编自赵国乾《论中国古典诗学的含蓄美》)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隐之为体,义生文外”是指作者把不必明言的东西,通过语言的启发和暗示,让读者去体会和发现。
B.含蓄的作品和浅露平直的作品相比,前者的审美意蕴更丰富,需要读者由表层到深层,一步步去发现。
C.读者获得诗歌的无穷之意在于他们的理解不可能同诗歌反映的生活内容和诗人的情感完全的契合。
D.诗人通过炼字可使语言精警、生动,作品也常因一字之力而境界全出,于精警之中富有含蓄意味。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和材料二所举的《江雪》和《过华清宫》两个例子,都论证了诗歌的篇幅短小,但言近意远,含蓄蕴藉。
B.含蓄深厚的作品以有尽之言引发读者的探求、反复吟诵和涵泳,使作品达到众多诗人追求的“味之无极”的境界。
C.中国诗学追求含蓄,是因为读者都能够将自己平日的记忆、知识、期待所形成的心理定向,组合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D.材料二最后两节阐述了诗人在篇幅、选材、手法、炼字炼句等多方面进行的努力,以多样化的表现形态追求含蓄美。
3.材料二中说,用典可以使诗具有含蓄美,下列诗句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B.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C.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D.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4.有人说李白的《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富有隽永深长的意趣,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结合材料一,阐述你的理由。
5.当代作家李敬泽说:“伟大的作品,往往是一个伟大的作者和无数伟大的读者共同完成的作品。”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24-01-18更新 | 168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第一中学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前模拟试题(五)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说自在

贾平凹

①我多么羡慕大海,想那挂一片云帆,直济万顷波涛,是何等的雄壮!而我,却实在可怜了,竟没有渡过海,甚至也未见过一次。娘生我在山地,她去田里劳作的时候,我就从门槛里爬出去了,自然在召唤着我:去水溪边看见我一张很脏的脸,在草丛里吹一朵有着无数的小伞的蒲公英,虽然不像海边孩子的身上有一层发白的水锈,但却是满头的草叶,常常是娘回来,我已睡卧在了菊花架下。所以我说,我爱大海,大海却不是我的母亲,她没有给我五趾分开的脚,那弄潮的船上我站得稳吗?但我却是山地的儿子,我爱那花间草间的一块石头,它见光有彩,临风响动,顽愚的形状里包含着金、银、铜、铁的灵性,空空寂寂地待在野外,却是多么富有天地自然之乐啊!

②我曾经想,世界上只有大海,那将会出现一种怎样可怕的情景呢?当然,世界上也绝对不能尽是山石。到大海观潮,进深山赏林,世界才是和谐的一统,人的兴趣才是多变的丰富。宇宙之中,万事万物,既能生存,便有赖以生存的价值。一棵树木,千万片叶子,都是叶子,却一片不同一片,能说出哪一片重要吗?纵然是苍鹰,可揽天下雄风;是凤凰,可集天下色彩。但要是歇栖下来,也不过只是占一根树枝呢。

③陕南的地方,常常有这样的事:一条河流,总是曲曲折折地在峡谷里奔流,一会宽了,一会窄了,从这个山嘴折过,从那个岩下绕走,河是在寻着她的出路,河也只有这么流着才是她的出路。于是,就到了大批游客。当今游客,都是进山要观奇石,入林要赏异花,他们欣赏那岩头瀑布的喧哗,赞美那河面水浪的滚雪,总是不屑一顾那河流转变的地方。是的,那太平常了,在山嘴的下边,是潭绿水,绿得成了黑青,水面上不起一个水泡,不泛半圈涟漪。但是,渔夫们却往那里去了。他们知道,那瀑布的喧哗,虽然热闹,毕竟太哗众取宠了;那翻动的雪浪,虽然迷丽,但下边定有一块石头,毕竟太虚华轻薄了;只有这潭水,投一块石子下去,咚响得深沉,近岸看看,日光下彻,彩石历历在目,水藻浮出,一丝一缕如烟如气,探身而进,水竟深不可测,随便撒一网去,便有白花花烂银一般的鱼儿上来。

④小时候,我常在这样的湾水边钓鱼,我深深地知道她的脾性。表面上不动声色,内心里蛟腾鱼跃;谁能说她不是山中河流的真景呢?湾水并不因被冷落而不复存在,因为她有她的深沉和力量,她默默地加深着自己的颜色,默默蓄积着趋来的鱼虾,只是一年一年,用自己的脚步在崖壁上走出自己一道不断升高的痕迹。终有一天,她被人们知道了好处,便要来赤身游泳,潜水摸鱼,夜里看月落水底的神秘,雨后观彩虹飞起的美妙。湾水临屈而不悲,赏识而不狂,大智若惠,平平静静,用什么也不可能来形容她的单纯和朴素了。

⑤这些年里,我走了不少地方,可谓八千里路云和月,但我却常常低头便思起了故乡。故乡,虽然贫穷,但却有真山真水的自然元气。那草木见过吗?密密的不能全叫出它的名目;那虫鸟见过吗?奇形怪状,不能描绘出它的模样。信步到山林去,洼地去,常常就看见那石隙里渗出一泓泉水,或漫竹根而去,或在乱石中隐伏。做孩子的去采蘑菇,渴了,拣着一片猪耳朵草的地方用手挖挖,一有个小坑儿,水便很快满了,喝下去,两腋上津津生凉风,却从不曾坏了肚子。如若夜里做游戏,在地下挖个坑儿,立即便出现一个月亮,遍地挖坑,月亮就蓄起一地哩。这地方,撒一颗花籽长一棵鲜花,插一根柳棍生一株垂柳,城里有吗?城里的报时大钟虽然比老家门前榆树上的鸟窠文明,但有几多味呢?我最看不上眼的,是那么高高的薄壳大楼凉台上,一个两个小瓦盆里植点花草,便自命热爱生活,又偏偏将花草截了直杆,剪了繁叶,让其曲扭弯斜,而大讲其美!

⑥去年初春,我又回到老家去。家却搬了地方,再不是那多泉的川沟,而住在了大坡原上;吃水要挑了桶去远远的林子里。我便提议打口井了。我没有请风水先生,我自觉山有山脉,水有水向。我看了地势,便在前院里打起井来。打呀,打呀的,先还使得上劲,愈打愈是困难,一笼笼土吊上来,但是,就有了一个大石层,无论如何也搭不出个缝儿来。我泄气了。邻家人劝我到他们院里去打,说那里风水先生看了的,肯定有水;但我怎能把井打在他家院里?我又在后院开始另打井。在那井坑里,打了五天,又打了十天,已经是十丈深了,还是没水,村里人尽在耻笑起来,我只是打我的。那黑黑的世界里的苦作,那是孤孤的寂寞的生活。终有一天,毕竟那水是出现了,虽然不大,但我是多么高兴呢!我站在井底,看着井口,如圆片明镜一般,太阳的光芒在那里激射,突然似乎有了响动,愕然大惊,我声小,那声也小,我声大,那声也大,我明白那是地心的回音,笑起来,满井里都是哈哈哈的大笑不止。

⑦这井打成了,这是属于我家的。天旱,那水不涸;天涝,那水不溢。狂风刮不走它,大雪埋不住它。冬天里,在井中吊着桶子而不冻坏;夏天里,吊着肉块而不腐烂。我知道地下有一个很大很大的海,我虽然只能得到这一井之水,但却从此得到了永恒之源。我庆幸在我家的院子打了这口井,但我知道这井还浅,还小,水还不大,还要慢慢地淘呢。

⑧乡村的夏夜,实在热得难熬,人们都在场畔上乘凉闲话:你一句,他一句,天一句,地一句,一直可以到深夜。谁都听了,谁却也说不上说了些什么,但是满足了,最满足的却是本人。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开篇虽然表达了对雄壮海景的向往,却更真实地眷恋着生他养他的山地。
B.作者欣赏故乡湾水的宠辱不惊厚积薄发,以此表达对城里人自命不凡的嘲讽。
C.作者打井不请风水先生,自觉山有山脉水有水向,传达他对本色自然的尊重。
D.作者以乡间乘凉闲话收尾,展现人与天地自然自在共处的场景,揭示了主旨。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缘景生情,叙述了自己重回故乡而引发的抚今追昔的种种情思,由景及物及事及人。
B.第③段“日光下彻”等句化用《小石潭记》的句子,描绘看似寻常却深沉的水潭,引人遐思。
C.第⑥段写打成井后“我”与井的“互动”,句式上的自由突显出“我”的自在、舒畅情绪。
D.文章使用对比、比拟、比喻等修辞,注重语言锤炼之美,同时整句与散句结合,典雅灵动。
3.作者为什么认为故乡有“真景”“真山真水”?
4.分析本文由“羡慕大海”到“思考大海”到“以另一种方式得到大海”这样构思的好处。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尊严

王培静

我们家在鲁西南的一个普通村子里。

母亲这次病得很重,她把我和妹妹叫到跟前,断断续续地说:我告诉你们,你们的爹没死……他还活着。

我和妹妹都以为母亲在说胡话。

父亲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就牺牲在了战场上,奶奶和母亲曾说过,我的记忆里也有些印象。

有一天,家里收到一封信,信上说:我是鲁国仁的战友,他在战场上牺牲了,请允许我叫你们一声爹、娘。你们放心,从今以后,有我一口吃的就不会让你们饿着。嫂子,你带着一双儿女更不容易,等孩子大点儿,你就再向前走一步吧,相信国仁大哥也是能理解的。从那以后,父亲的那个战友一年四季经常往我家汇钱和粮票,也经常写信来。

有一年夏天,父亲的那个战友写信来说:我要来看看爹和娘。

一个傍晚,父亲的那个战友来了,是搭村里送公粮的驴车来的。他几乎是被宋三抱进屋的,昏暗的灯光下,他被宋三放在了凳子上。

他的一条腿没了,双手也没了,两只胳膊都只剩半截儿,头上没有一根头发,脸上的五官全都移了位,而且头上全是疤痕,下嘴唇也没了,说话含混不清。他从凳子上移下来,给爷爷奶奶跪下,费劲地哭着说:爹、娘,我代国仁回来看你们了。爷爷和奶奶忙上去扶起了那个人。爷爷、奶奶和母亲都哭得像泪人似的。

奶奶和母亲做了丰盛的晚饭,爷爷一边和那个人吃饭,一边打听些父亲的事情。

母亲回屋后蒙上被子大哭了一场。我想,看到父亲的战友,她可能想起了父亲。

第二天早上,在院子里,他费劲地用还剩半截儿的胳膊抚摸了一下我的头,对我说:一贤,你爹活着时经常和我提起你,他打心底喜欢你。他是英雄,他死得值。你要好好学习,代替你爹孝敬爷爷奶奶。你娘拉扯你和你妹妹不容易,你要听你娘的话,别惹她生气,多替她干些活儿。家里有困难,我会按时寄钱来。

许多乡亲都来看他……

他好像一次也不敢和爷爷、奶奶、母亲对视。吃中午饭时,他提出要走,爷爷和奶奶让他多住几天,他说:我还要回河北自己的老家去看看。

爷爷问他:你家里还有什么人?

他说:和咱家一样,爹、娘,还有媳妇和一双儿女。

爷爷问:你爹多大岁数了?

他想了想,说:和您年龄差不多。

儿子多大了?

和一贤差不多大。

爷爷、奶奶、母亲的眼神都有些异样。

临别时,爷爷声音沉重地说:孩子,你不走了,行不行?

奶奶说:我侍候你一辈子。

母亲抹着眼泪说:你就听老人的话,别走了,我侍候你,你看这两个孩子多可怜。

那个人思考了许久,流着泪说:爹、娘、嫂子,你们的心意我领了,可我必须回部队,部队休养院的条件很好,你们不用挂念我。你们放心,我走后会按时寄钱回来补贴家用。

爷爷说:你要真走,今后钱就不用寄了。政府把我们照顾得很好,你不用挂念我们,自己在外边多保重吧。

爷爷叹着气去了队里,让队里的驴车去送那个人一程。

那个人走时又给爷爷和奶奶跪了下来,他用沙哑的嗓音说:爹、娘,你们多保重吧,儿子不能留在跟前侍候你们了。他转身对母亲说,嫂子,你拉扯两个孩子长大不容易,我代国仁大哥谢谢你了。

爷爷和母亲忙一起架起了他。

那个人果然说话算数,直到现在,每两个月他都汇一次钱来,但汇款单上从没留过地址。

母亲临终时说:我后悔呀,真是后悔,当时没把他留下来。当时你爷爷、奶奶、我,都看出来了,那个自称你爹战友的人,就是你们的亲爹。

(选自《读者》2022年第12期,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人物形象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成功塑造了父亲这一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既表现了他的孝心与温情,又彰显了他的坚强与刚毅。
B.“有我一口吃的就不会让你们饿着”,父亲的“战友”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从中看出他有责任心。
C.小说中父亲借“战友”之口,让“我”好好学习,孝敬爷爷奶奶,多替妈妈干活,表现他对“我”的关爱。
D.临别时,一家人对父亲的“战友”恳切挽留,想侍候他一辈子,是因为他们心地善良,心怀感恩之情。
2.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母亲病重时告诉“我”和妹妹父亲还活着,话说得断断续续,因此“我”和妹妹认为她在说胡话。
B.父亲的“战友”总往“我”家汇钱和粮票,也经常写信,却从没留过地址,母亲无法主动联系他。
C.家人眼神的“异样”,表明他们在与父亲“战友”的交流中逐渐确信眼前的人就是“我”的父亲。
D.父亲的“战友”思考许久,流着泪说出回部队的决定,可见他眷恋亲人,又不想成为他们的负担。
3.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表现手法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两项是(  )
A.小说开篇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具体地点,同时以第一人称视角来讲述故事,使叙述更加真实可信。
B.小说用顺叙的方法安排故事情节,开篇时母亲告知“我”和妹妹的话与结尾时临终遗言前后照应。
C.小说中父亲的“战友”被宋三抱进屋,放在凳子上,“抱”“放”的动作从正面刻画他伤残严重。
D.小说中“他好像一次也不敢和爷爷、奶奶、母亲对视”,写出他对家人的愧疚,暗讽其自私自利。
E.小说以“尊严”为题,表现父亲伤残后不愿意拖累家人,选择独自面对伤痛来维护生命的尊严。
4.在《军魂》一书的选稿研讨会上,专家们一致认为《尊严》这篇小说虽然没有对激烈战争场面的刻画,没有对军旅生活的描写,但应该将其收录书中。请结合文本说明收录理由。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五千多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经受住无数难以想象的风险和考验,维系着中华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屡仆而屡兴、愈挫而愈勇,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同千百年来锤炼的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密不可分。

②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具有丰富内涵。其中,包含了反思时艰的深沉忧患意识。从《周易》的作《易》者,其有忧患乎?,屈原的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到维新志士谭嗣同的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这种忧患意识寄托着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包含了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怀。在中华民族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虽然朝代不断更迭,天下分分合合,但最后都归于一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与爱国主义之深、之固息息相关。包含了舍生取义的高尚气节。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孟子讲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种气节鼓舞了一代代中华儿女推动民族奋进、矢志报效祖国。包含了革故鼎新的变革精神。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中华文明史就是一部在变革中前进的历史。

③中国是有着古老文明的泱泱大国,政治、经济、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上长期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各民族共同铸就了秦汉雄风、大唐气象、康乾盛世的历史。后来在世界工业革命如火如荼、人类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时期,中国丧失了与世界同进步的历史机遇,落到了被动挨打的境地。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在中华大地上恣意妄为,封建统治者孱弱无能,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英雄的中国人民始终没有屈服在救亡图存的道路上一次次抗争一次次求索,展现了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顽强意志。

④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以前仆后继赴国难,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有力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彻底洗刷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在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用伟大胜利向世界宣告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面对外来侵略,中华民族凭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有力维护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

⑤纵览历史,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为中华民族不断前进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和不竭力量源泉。

⑥历史充分证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等理念,在漫长历史进程中促进了国家统一和稳定,具有永恒魅力和时代价值,需要不断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摘编自朱诚如《中华民族大一统理念的历史传承》)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民族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虽屡遭挫折,却愈挫愈勇,是因为有“自强不息”等优秀民族品格作为支撑。
B.虽然朝代更迭,天下分合,但是中华民族能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和爱国主义精神的深厚牢固息息相关。
C.在世界工业革命时期,中国因为封建统治者昏庸无能而丧失发展机遇,以致国门大开,并最终导致了鸦片战争的爆发。
D.抗日战争的胜利洗刷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面对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耻辱,捍卫了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②段分别从四个方面揭示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具体内涵,条分缕析,层次井然。
B.文章第③④段以时间顺序列举事例,论证了有着古老文明的中国,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C.文章最后一段提出,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不断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使观点更有深度。
D.文章在总体上采用“提出论点一分析、论证论点一得出结论”的结构形式,论证思路清晰,结构完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表现了欧阳修的历史忧患意识。
B.“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表现了曹植舍生取义、以身许国的高尚气节。
C.“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表现了鲁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D.“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事异则备变”,表现了商鞅、韩非的变革精神。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武刚君,姓金氏,名辟疆,其先楚人也。七世祖镤居于越之耶溪,闻欧冶子者,通于天地阴阳五行变化之理,得铸人术,往见之。欧冶子视镤曰:“之质美矣,尝试吾术治之,当为国器。”乃留与居,汰去粗悍,萃其精英,旬锻月炼,磨砻而淬砺之,文彩艳发,其材气天下亡双。欧冶子抚之曰:“子所谓铁中铮铮者,昔孔子尝铸颜渊矣。今吾铸子,合则成体,散则成章,变化不测,其犹龙乎?”因号曰龙渊子,以荐于楚王。楚之所以霸诸侯者,龙渊子之力为多。

亲属散居四方,时时窃借其名以行;独武刚君辟疆者,起于楚、汉之间,挺挺有祖风烈

辟疆之为人,明锐劲正,遇事立断。其学长于天文、地理、阴阳、刑法、兵家战斗之术。性刚果,不喜人之为柔佞,见有祸乱奸宄,必欲削平之而后已;其志气凛如严霜秋水,毅然有不可犯之色。以故乱臣贼子奸邪见之,胆破股栗,不敢仰视。其与人交,惟有德者,阴卫助,久而无斁

秦始皇帝既灭六国,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兵。武刚君遁逃山泽间,与一时布衣豪俊游,其耿耿自若也。项籍少年时,尝从君学不成,去,其叔父梁怒之。籍曰:“君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耳。”盖不知君者也。独高祖微时,雅与君,尝俱行丰西大泽中,有大蛇当,前行者还报,高祖被酒曰:“壮士何畏!”乃与俱前斩蛇,所谓白帝子者。复与项籍争天下,武刚君未尝不在左右。即帝位,第功君居第一,在萧何、曹参之右;封之峡中,号武刚君,赐丹书铁券。籍锦绣,藏之金匮石室,使世世袭之。又取武库为君与秦人传国于汉者公玉玺待遇略等

至晋太康中,回禄氏作乱,劫武库,焚荡武刚君之第,因以失国。而君之远族干将显世焉。干将者,与其妻莫耶氏,得神仙幻化之术,隐于豫章丰城,怀材抱德,气应于斗牛之间。

太史公曰:“古五行物立,其官金姓,盖出于少昊氏。其族散居五方,而刚柔利钝,性亦不同。”武刚君之得姓,其北方之强者欤?卒能佐汉以兴,传国数百载,可谓盛矣!予来延平,感干将、莫耶氏之事,考诸传记,嘉武刚君之烈,采行事大略著于篇。

(取材于李纲《武刚君传》)


注释:①欧冶子:春秋末期至战国初期越国人,铸剑大师。②宄(guǐ):坏人。③斁(yì):厌弃。④少昊:黄帝的长子,东夷部落首领,号金天氏。
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欧冶子视镤曰   轻车B.雅与君   多愁
C.有大蛇当   独辟蹊D.又取武库为君   屡试不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往见之   号曰龙渊子
B.尝试吾术治之   弱天下之兵
C.以荐楚王   而君之远族干将显世焉
D.不喜人之为柔佞   五行物立
3.下列对句中加点词指代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之质美矣   子:七世祖镤
B.阴卫助   之:有德的人
C.乃与俱前斩蛇   君:白帝子
D.采行事大略著于篇   其:武刚君
4.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挺挺有祖风烈   挺拔刚正,有先祖的品格风范
B.其耿耿自若也   他虽心有芥蒂,但表面泰然自若
C.与秦人传国于汉者公玉玺待遇略等   与秦人到汉代的传国玉玺的待遇大致相同
D.武刚君之得姓,其北方之强者欤   武刚君姓氏的由来,大概与北方之地的强健有关吧
5.本文借鉴史书为人物作传的方法给宝剑作传,从不同角度将剑与人巧妙结合,请选取两个角度,并结合文章内容对此加以分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母亲的大碗

铁扬

那时,乡人吃饭用三种碗,大、中、小,人们管大号碗叫钵碗,家里的壮劳力吃饭用它,有长工的人家,长工吃饭用它,那些年我们家里是有长工的。

女人们吃饭不用大碗,我母亲却有一只,这是她专用的,且每年只用一次,就是她生日那天。平时这只碗被倒扣在碗橱一个什么地方,家人很少注意到它的存在。这是一只白釉、蓝花钵碗,碗身就绘有似云非云、似花非花的图案,碗边是随处可见的麻绳图案。母亲生日这天,家人才注意到这碗的存在,确切地说,是母亲端起这碗时,我们才恍然大悟,今天是母亲的生日了。

这时的母亲不知从什么地方捧出这只大碗,自言自语地说,“今天换个大碗。”然后不声不响地把锅里的饭盛入碗中,坐在自己刚劳作的灶前,呼呼吃起来。那时灶堂的余火尚在,余火映着她那张平时就显黑的脸,脸上只是一派的满足,神情十分悠闲,那时的我们只知道这一天对于母亲来说,有别于一年中的其他任何一天——她端出了大碗。

在平常的日子里,母亲是一个不显山露水的人,她少言语,多劳作,负责全家人衣食的运转;棉花由花变成布,再变成衣;粮食由谷粒变成面粉,再变成饭,有着一双“解放脚”的母亲从早到晚只是在家中行走,于是院中的各个角落便会传出风箱声、织机声、刷锅声、叫鸡声,叫猪声,棒槌的捶布声,直到晚间的纺车声,母亲是没有时间和我们说话的,待到说话时,她不得不把内容压缩到最短,“走吧。”这是她催我上学了,“睡吧。”这当然是催我上床,也许正是因了母亲那简短吩咐和呼喊,我们做子女的才心领神会,无条件地接受着,执行着。

我奶奶却是一位见过世面,说话唠叨的人,她嫌母亲把饭食做得单调又鲜少和她交流,常常朝母亲没有人称地唠叨着,“给你说事,也不知你记住没记住,也不知你明白不明白,你说就煎这两条鱼……”她是说我母亲煎的鱼不合她的口味。

鱼的风波总会过去。母亲还是会把做好的鱼送给奶奶,就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奶奶面无表情地撕扯着它们,嚼着,日子还在继续。

有一年母亲没有端出她的大碗,那是1947年,北方农村大变革的年代,社会各阶层要平均。父亲率先将多余的土地和房屋献了出来,但事情并没有结束,一个“深挖浮财”的运动又在继续,“浮财”指的是地上和地下的宝贝。“挖浮财”主要是拿家中的女人说事,这种女人被称作“富婆”,政策决定要把村中一班“富婆”按坐牢的形式集中起来,让她们坦白交代。我家的“富婆”当属奶奶了,一天,当持枪的民兵要带走奶奶时,母亲站了出来,她对来人说,“我去吧。”她边说边向门外走去。于是替奶奶服刑的母亲便被带到村中一个大牢似的黑屋里。

那里集中着几十名“富婆”,各家的饭由各家去送,给母亲送饭的任务落到了我的头上。

奶奶把稀薄的稀饭盛入一个瓦罐,我信手从碗橱上拿下一只中号黑碗,刚要出门,奶奶把一只大碗递过来说:“用大碗。”这是母亲的大碗,我后悔自己没有想到。

走到“牢”门,经过检查,我从“号”中喊出母亲,我看母亲在一个背静处吃饭,她把饭盛在她的大碗中,想了想问:“你想出来的?”我说:“是奶奶。”母亲的嘴在碗边上停歇了片刻,呼呼喝起来。

几年后,时局归于平静,我们这班投身革命的子女,有能力使母亲过上另一种生活了,便争着抢着要把她从老家接出来。然而一个噩耗传来——她去世了,得了一种没有诊断清楚的胃肠道大出血的病症。

我接到父亲的电话后,由省城到家里奔丧,才发现为母亲奔丧的兄弟姐妹,只来了我一人,他们或因路途遥远,或身有重任,我的身份顺理成章的成了长子,出殡时打幡、捧盆是葬礼中的重中之重。

父亲决定,母亲的丧事要按老规矩办,且要办得红火热闹。热情的乡亲为母亲买来崭新的瓦盆,这时父亲却有了新意。他举出了母亲的大碗,把大碗交到我的手中说:“摔它吧。”

我按照长孝子的规矩,痛哭着,跪在母亲的棺前,举着这“盆”朝着母亲的棺头,用力摔去,母亲的大碗被我摔得粉碎,我努力完成着不仅是父亲,也是全家人的心愿。

几十年过去了,现在我从事着我的艺术事业,为研究民间的瓷绘艺术,我酷爱收集瓷片。为此我四处寻找、发现,还根据我对瓷绘艺术的知识,把瓷片编成系列。但每当我摆弄起瓷片时,心中总有一种说不出的痛楚和遗憾——我的瓷片里没有母亲那只大碗的一星半点。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在前面着重描写了母亲大碗的色彩和图案,既突出其对母亲的特殊意义,也和文末遥相呼应,表达了对母亲深沉的怀念。
B.母亲只有在生日那天才拿出大碗,即便生活很清苦,她也要将自己的生日过得有一定的仪式感,反映出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
C.从织布到做衣,从磨面到做饭,以及各种劳作的声音,这些细节描写将母亲那种吃苦耐劳、甘于付出的品格揭示得淋漓尽致。
D.文章的选材看似信手拈来,却都能直击人心,表达看似平淡,如话家常,却能将情感表现得细腻精微,深沉有力,令人动容。
2.文中作者在给母亲用大碗送饭时,母亲先是将“嘴在碗边上停歇片刻”,然后才“呼呼喝起来”,这是为什么?请谈谈你的看法。
3.母亲出殡时,作者把母亲的大碗摔得粉碎说成是为了完成全家人的心愿,这一“心愿”有何内涵?请简要分析。
2022-03-16更新 | 139次组卷 | 2卷引用:必刷卷05-2022年高考语文考前信息必刷卷(全国甲卷地区专用)
21-22高一上·全国·课前预习
现代文阅读-现代诗歌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我小心地探出前额,/惊异于薄壁那边/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山海。石砾不时滑坡,/引动棕色深渊自上而下的一派嚣鸣,/像军旅远去的喊杀声。/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楔入巨石的罅隙/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


(1)“我小心地探出前额”,朗读的重音应该放在__________ 上面,从而体现出“我”稍有不慎就有跌入万丈深渊的可能。
(2)“惊异于薄壁那边……”中, “我”“惊异”的心理更接近于(     
A.惊喜B.伤心C.恐慌D.惊诧
(3)“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楔入巨石的罅隙/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说明我在攀爬过程中付出惨重的代价,这是一种无谓的付出,毕竟个人的力量是微薄的
B.“我”是一个顽固不化的守旧者,不能踏着时代的节拍与时代共舞
C.“我”并没有和时代一同“滑坡”,有着自己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节操
D.“我”不是一个能从大局出发的人,因而定格出了一个失败者的姿态
2022-02-05更新 | 165次组卷 | 1卷引用:第02课 (3)峨日朵雪峰之侧-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10分钟课前预习练(统编版必修上册)
9 . 这几篇文章文体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并概括它们各自的特点。
【链接1】

狱中上母书

【明】夏完淳

不孝完淳今日死矣,以身殉父,不得以身报母矣。痛自严君见背,两易春秋。冤酷日深,艰辛历尽。本图复见天日,以报大仇,恤死荣生,告成黄土。奈天不佑我,钟虐明朝。一旅才兴,便成齑粉。去年之举,淳已自必死,谁知不死,死于今日!斤斤延此二年之命,菽水之养无一日焉。致慈君托迹于空门,生母寄生于别姓,一门漂泊,生不得相依,死不得相问。淳今日又溘然先从九京,不孝之罪,上通于天。

呜呼!双慈在堂,下有妹女,门祚衰薄,终鲜兄弟。淳一死不足惜,哀哀八口,何以为生?虽然,已矣。淳之身,父之所;淳之身,君之所用。为父为君,死亦何负于双慈?但慈君推干就湿,教礼习诗,十五年如一日;嫡母慈惠,千古难。大恩未,令人痛绝。慈君托之义融女兄,生母托之昭南女弟。

淳死之后,新妇遗腹得雄,便以为家门之幸;如其不然,万勿置后。会稽大望,至今而零极矣。节义文章,如我父子几人哉?立一不肖后如西铭先生,为人所诟笑,何如不立之为愈耶?呜呼!大造茫茫,总归无后,有一日中兴再造,则庙食千秋,岂止麦饭豚蹄,不为馁鬼而已哉!若有妄言立后者,淳且与先文忠在冥冥诛殛顽嚣,决不肯舍!

兵戈天地,淳死后,乱且未有定期。双慈善保玉体,无以淳为念。二十年后,淳且与先文忠为北塞之举矣。勿悲勿悲!相托之言,慎勿相负。武功甥将来大器,家事尽委之。寒食、盂兰,一杯清酒,一盏寒灯,不至作若敖之鬼,则吾愿毕矣。新妇结褵二年贤孝素著武功甥好为我善待之亦武功渭阳情也语无伦次将死言善痛哉痛哉!

人生孰无死,贵得死所耳。父得为忠臣,子得为孝子,含笑归太虚,了我分内事。大道本无生,视身若敝屣。但为气所激,缘悟天人理。恶梦十七年,报仇在来世。神游天地间,可以无愧矣。

(有删改)


【注】①西铭先生:张溥,字天如,别号西铭。无子,死后由钱谦益等代为立嗣。钱谦益等人后来投降了清朝,人们认为这有损张溥的名节。②若敖:春秋时楚国的同姓氏族,因为越椒叛楚而被灭族。
【链接2】

《温疫论》原序

吴又可

昔仲景立《伤寒论》,盖为正伤寒设也。嗣后论者纷纷皆以正伤寒为辞其于温疫之证甚略是以医者所记所诵连篇累牍俱系正伤寒迨夫临症所见悉见温疫,求其所谓正伤寒者,百无一二。予即诸书,咸以为春、夏、秋所发,皆属温病,而伤寒必在冬时。则历年较之,温疫四时皆有,而真正伤寒,每在严寒。虽有头疼、身痛、恶寒、无汗、发热,每用发散之剂,一汗即解。间有不药亦自愈者,并未常因失汗,以致发黄、谵语、狂乱等症。此皆感冒肤浅之病,非真伤寒也。伤寒、感冒,均系风寒,究竟感冒俱多,伤寒希有,感受有霄壤之隔。今鹿马攸分,益见伤寒世所绝少。仲景以伤寒为急病,仓卒失治,多致伤生,因立论以济天下万世,用心可谓仁矣。然伤寒与温疫皆急病也,以病之少者,尚谆谆以告世,况温疫多于伤寒百倍,安忍置之勿论?或谓温疫一证,仲景原别有方论,历年既久,兵火湮没,即《伤寒论》称散亡之余,王叔和补方造论,辑成全书。则温疫之论,未必不由散亡也明矣。崇祯辛巳,疫气流行,感者甚多,于五六月益甚,或合门传染。其于始发之时,每见时师误以正伤寒法治之,未有不殆者。或病家误听七日当自愈,不尔,十四日必瘳,因而失治。或遇医家见解不到,以急病用缓药,虽不即受其害,究迁延而致死,比比皆是。感邪之轻者,有获侥幸;感邪之重者,而加以失治,枉死不可胜计。嗟乎!守古法则不合今病,舍今病而别搜古书,斯投剂不效,病者日近危笃。病愈急,投医愈乱。不死于病,乃死于医;不死于医,乃死于古册之遗忘也。千载以来,何生民之不幸如此。余虽孤陋,静心穷理,其所感之气、所入之门、所抵之处,与夫传变之体,并平日所用历应验方法,详述于下,以俟高明者正之。

(有删改)


【链接3】

喜似赠黄生序

曾巩

五年时,某送别介卿于洪州。黄生年十四五,在舟中出入吾二人之间,与众童子无异。其时,从介卿于淮南,至者独言黄生敏且勤,自此,黄生之能浸浸闻。至介卿之门者,归,莫不爱其为人,而异其业之进。介卿以书抵黄生之亲,亦称之。于是,黄生之里人皆叹其善自致,而且慕之。其大父虽已老,其母虽久寡居,闻黄生之进如此,虽在千里之外,犹朝夕侍其旁也;虽书信岁不过三四至,犹朝夕与之上下语也。非特如是也,其喜甚于朝夕侍其旁,朝夕与之上下语也。何则?黄生在其家,无以异于众童子,一出而得大贤为之依归,遂以能闻于人,为其大父与母者,其独能勿喜乎?其不愈于朝夕侍其旁,朝夕与之上下语乎?予闻之亦喜甚。

而予自洪州归,虽其身介卿之侧,其心焦然,食息坐作,无顷焉不在介卿也。至于今且三年。然日孜孜念之,凡询介卿之事于人,虽奴隶贱人加详焉。于奴隶贱人犹然,况衣冠降登,絜然为士者乎?况吾介卿朝夕所与居,教诲而称之者乎?故闻黄生之归也,日企而望之,乎其来视我也。

居一日,黄生来。望其表,其步趋之,揖让之容,固有似乎介卿者。入而视其色,听其言,立气愉愉而其音淳淳,不似乎介卿者少矣;其学其归,得之乎介卿何多也。间而省其书,则又如出诸介卿之手。问介卿之事,皆能道其远者、大者焉。甚矣!黄生之似吾介卿也。吾得之,废食与寝而从之。吾喜也,惟恐其去我,而尚其来之不早也。嗟乎黄生,岂特一时慰我也!于是知介卿之德,入人之深,化人之速也如此,使得其志于天下,何如哉?

以从介卿于淮南者数人较之,不人人皆然,而黄生独然,则又知黄生之所自致者亦荦荦绝众,使坚且久,其所至如何哉?介卿之教诲、黄生之自致而思乎人莫不欲有立,然而有贤父兄之渐泽,而卒不入于善者,其自反于心如何也?亦思介卿之道德,于今为大备,而黄生为日进,独予断然不一二备而不尺寸进,比其少之时缺且忘者众矣,其自愧于心如何也?以心之愧也,则欲重警戒自修。是介卿之教不独裕于黄生,黄生之自致不独裕于己,而皆有以及予也,其喜不又多乎?

(有删改)


【链接4】

青岩山居记

【明】王祎

青岩义乌县南十里,其山由东阳两岘峰西来,三十里至于龙门,势益穹隆,由龙门而西,又二十里,是为青岩。至是山支为二,南支则重峦叠嶂,北支则崇岭峻峤,皆迤逦西行。方二支之分也,有山从中出,峰阜圆粹,累累若联珠,曰齐山。而其势遂卑,南北两山,势相环护,左昂右伏,当其前如龙虎,齐山俨然而中居。齐山之阳,坦为平壤,广袤可一里。民居庐杂处其间者,皆傅氏。其外绕以双涧,涧源出于二支之所分,夹齐山而出,至是乃合而为一。行二三里,与群水汇为大陂,曰新塘,而塘适当西山昂伏之会。塘外复有一小山,岿特起,若遏水之冲者。大抵双涧之外,两山之间,陵谷幽邃,川原夷旷,而草树甚繁茂,雅宜为隐者之居。

初,傅氏有才学显闻,仕为侯官主簿曰光龙者,与予祖母为同产,故傅氏予外家也。至正乙未之春,予始至焉,爱其双涧内属,两山外拱,清淑之气,若有所钟,乃即傅氏居旁,买隙地数亩,结屋居之。为屋仅三数楹间,屋外植以竹木,右偏别为小轩,庋书其内。读书之余,其缘涧行。南涧水稍深,菖蒲生石山,与异草青翠相错,绝可爱。北涧水浅,稍雨,水激石面,声潺湲辄不休。有老梅数株,偃蹇横岸侧。由双涧所合,直两山之间而西望,金华芙蓉峰,近在目睫,可揽也。予于是居而乐之,若将终身焉。

或谓予曰:仕与隐,其不同也。古之君子,未尝不欲仕,特恶不由其道耳。君子学先王之道,且将为世用,胡为而遽言隐耶?予告之曰:仕隐二趋,吾无固必也。十年以来,吾南走越,北走燕,而惟利禄之是干,其劳心苦思,殆亦甚矣,是岂志于隐者乎?今天下用兵,南北离乱,吾之所学,非世所宜用,其将何求以为仕籍?使世终不吾用,吾可以枉道而徇人?则吾终老于斯,益研穷六艺百家,而考求圣贤之故,然后托诸言语,著成一家之书,藏之名山,以后世,何不可哉?君子之行止,视时之可否,以为道之诎伸。是故得其时则行守穷山密林而长往不返者非也不得其时则止汲汲于干世取宠勇功智名之徒尚入而不知出者亦非也。一山之隈,一水之涯,特吾寄意于斯焉耳。吾之行止,安敢固必乎哉?

或者无以诘,因疏其言,揭诸壁间,为《青岩山居记》。

(选自《王忠文公集》,有删改)

2021-02-23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任务群阅读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央视新闻频道近期推出“新春唱响《我和我的祖国》”系列快闪节目之后,一场场爱国歌曲快闪活动在祖国的大江南北流行开来,各行各业的青年,利用新兴的媒体与艺术形态歌唱祖国、祝福祖国,优美的旋律在各地飘荡,爱国的激情在人们心中沸腾。

快闪类型多样,先后出现过离散型、游戏型、政治型、商业型等不同种类。其内容或是一种娱乐狂欢,或是表达对日常生活的批判,抑或是宣传某种新观念、新产品。学者们对其评价也是态度各异。批评者认为它肤浅幼稚,只是纯粹的社交性游戏而缺乏严肃理性的实践目标;指责它干扰城市正常秩序,增加城市治理成本;甚至担心快闪族被未知组织者利用,从而引发社会混乱。赞赏者则认为,快闪降低了社会参与的门槛,创造了一种平等民主的社交形式;它以戏剧化的方式重塑了人们的城市空间体验,并拓展了公共表达的形式。

爱国歌曲快闪活动合理借鉴了快闪亚文化“情境创设”的理念和充满活力的形式,并通过有效的策划和组织为其注入了深沉的内容和情感,提升了审美品格,展现了亚文化参与构建主流话语的无限可能。

注入意义,内容主流化。有别于快闪亚文化的无意义传统,爱国歌曲快闪活动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背景,是一份献给祖国的特别礼赞。所唱曲虽多为老歌,但因其爱国情感浓烈、社会普及度高,且经过全新编排,更能直达人心、引发共鸣。活动在娱乐性、可近性上获得了青年的认同,同时也破了理论界对其肤浅性、破坏性的指责,以轻盈的姿态为爱国主旋律注入了一丝清新的活力。

精心策划,形式审美化。各地的快闪都非常注意天气、场所、布景、道具、领唱人物的选择和设计,以彰显其地域特色、历史风韵、建设成就和时代精神。活动多在人流如织的公共场合惊奇发生,以知名人土、行业精英、青年学子富有个人魅力的独唱或互动演唱启幕。在悠扬旋律的感染下,成百上千的在场群众从好奇驻足到自觉加入,最终发展为共情共鸣的集体合唱。主办方通过多机位抓拍、精美剪辑和专业和声,最后完成声画语言绚丽、情感逐渐升华的优雅叙事。

创设情境,行动剧场化。社会哲学家芒福德认为:“城市不仅创造了剧场,它本身就是剧场。”爱国歌曲快闪系列活动通过艺术行为、教育主题的巧妙嫁接,在司空见惯的城市居所中创设出富有诗意的剧场氛围,使现场群众在偶遇的“戏剧”情境中经历了一场融欣赏、体验、共情、参与于一体的审美实践。而主流媒体和社交媒体的接力传播,则将剧场效应进一步扩散,形成了跨时空的情感震颤和价值认同,引发了全国范围内一场又一场表达爱国激情的快闪风潮。

快闪以其游戏性、创新性、自组织性等特点,很好地适应了青年的行为特点和情感诉求,让他们在娱乐互动中自觉体验,也为其别具一格的表达方式提供了施展空间。可见,青年亚文化既不是芝加哥学派眼中对社会具有实际破坏力的反文化,也不完全是伯明翰学派视野中对主流意识形态进行风格抵抗的附属文化,亦不全然是后亚文化学者视野中的纯娱乐文化。

在歌唱祖国快闪的走红中可以看到,青年亚文化的存在本身就具有其重要价值,能让青年在身临其境感受并参与的情况下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领悟爱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

(选自邹举《中国教育报》2019年6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快闪类型多样,学者们对其评价也是态度各异。批评者对其扰乱城市进行了指责,赞赏者则认为其对拓展城市空间起到了积极作用,且赞赏者更多。
B.爱国歌曲快闪活动合理借鉴了“情境创设”的理念和形式,突破了理论界的指责,为爱国主旋律注入了活力,从而获得了青年的认同。
C.快闪系列活动是一场融欣赏、体验、共情、参与于一体的审美实践,使现场群众在偶遇的“戏剧”情境中创设出了富有诗意的剧场氛围。
D.吸收了文化中积极因素的爱国快闪活动,将活动主题化、审美化、情感化,让青年可以身临其境,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开篇列举了央视推出的“新春唱响《我和我的祖国》”系列快闪节目,接着对快闪的特点进行了诠释,然后引出了作者的观点。
B.第四至六段文中运用了层层递进的论证方式,论述了快闪文化具有主流化、审美化、剧场化的特点。
C.第五段介绍爱国快闪活动的拍摄过程,论述了爱国快闪活动具有审美化的特点,整个活动经过精心策划以达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D.文章最后部分进一步论述了青年亚文化让青年在爱国快闪活动中,可以感受爱国的氛围,领悟爱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爱国快闪活动需要借助主流媒体和社交媒体的接力传播,否则将无法形成剧场效应,也无法形成跨时空的情感震颤和价值认同。
B.爱国快闪活动多在人流如织的公共场合惊奇发生,因而在偏远的山区、海洋上一般不宜举办此类活动。
C.为了彰显各地地域特色、历史风韵、建设成就和时代精神,各地的快闪在天气、场所、布景、道具、领唱人物的选择和设计方面进行了精心选择和策划。
D.提供表现青年的行为特点和表达情感诉求的空间,使之在娱乐互动中自觉体验,可见快闪活动具有创新性、娱乐性等特点。
2020-02-18更新 | 9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0届高二2月第01期(专题1)-《新题速递·语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