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程、刘二侍郎兼独孤判官赴安西幕府

李白

安西幕府多材雄,喧喧惟道三数公。

绣衣貂裘明积雪,飞书走檄如飘风。

朝辞明主出紫宫,银鞍送别金城空。

天外飞霜下葱海,火旗云马生光彩。

胡塞清尘几日归,汉家草绿遥相待。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安西都护府远在西域,是盛唐文人向往的“功名当向马上取”的地方。
B.“绣衣”两句通过细节描写刻画出安西都护府将领们盔明甲亮、军务繁忙的情形和紧张的氛围。
C.“天外飞霜”写出洁净的自然环境,“火旗云马”侧写热烈的人物行动,映衬鲜明而富有诗意。
D.全诗语言清朗,节奏明快,风格与名作《赠汪伦》有相似之处,具有其一贯的豪放飘逸特点。
2.请简要分析诗歌最后两句中“清尘”和“草绿”的意蕴。
2023-02-18更新 | 43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张谷田舍

储光羲

县官清且俭,深谷有人家。

一径入寒竹,小桥穿野花。

喧春涧满,梯倚绿桑斜。

自说年来稔,前村酒可赊。


【注】①县官:陪作者巡视的县令。②碓(duì):用来舂米谷的器具,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田园诗。诗人在一个丰收的秋日里,去拜访农家,首联点出要拜访的人家乃居于深谷之中。
B.颔联“入”字用得极妙,赋予了“径”生命力,仿佛这条小径受到这竹林的吸引,想要进到它的最深处。
C.颈联绘声绘色地将农民们舂米与采桑的场景描写出来,曲折有致,反映出一幅忙碌而喜悦的劳动画面。
D.尾联村民告诉诗人,近年来这里的收成不错,前边的村子,买酒还可以赊账。语言朴素而有情趣。
2.本诗生动再现了作者理想之中的田园生活,可以看作储光羲版本的《桃花源记》,请结合本文分析,这样的理想生活具备什么条件?
2022-11-20更新 | 17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溪上谣

林希逸

溪上行吟山里应,山边闲步溪间影。

每应人语识山声,却向溪光见人性。

溪流自漱溪不喧,山鸟相呼山愈静。

野鸡伏卵似养丹,睡鸭栖芦如入定。

人生何必学臞仙,我行自乐如散圣。

无人独赋溪山谣,山能远和溪能听。


【注】①林希逸,是南宋有名的山水画家。②养丹,道士静修改金丹炼成。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既是诗人又是画家,写作时能把诗情和画意结合起来,在选景和构图上有独到之处。
B.诗人行吟溪山,认为自己沉浸在山水之中获得了心灵的满足,乐在其中,不必求仙求圣。
C.诗人在畅游山水时无人陪伴,但他并不孤独,因为有远山静静地相对而坐,又有流水相随。
D.诗人采用歌谣体式,随意而吟,自然闲散,这与诗人抒写闲逸恬静之情是很合拍的。
2.《宋诗鉴赏辞典》评价这首诗“创造静的意境颇得王维‘鸟鸣山更幽’之妙。”
诗人是如何创造这一意境的?请简要分析。
2022-04-19更新 | 221次组卷 | 2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四中2021-2022学年高一4月月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绿章封事(为吴道士夜醮作)

李贺

青霓扣额呼宫神,鸿龙玉狗开天门。

石榴花发满溪津,溪女洗花染白云。

绿章封事谘元父,六街马蹄浩无主。

虚空风气不清冷,短衣小冠作尘土。

金家香巷千轮鸣,扬雄秋室无俗声。

愿携汉戟招书鬼,休令恨骨填蒿里。


【注】①绿章:道士祭天用的祭文。②夜醮:道士祭天的一种仪式。③元父:天帝。④六街:指长安。⑤金家:借指富贵人家。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四句写仙界之美,驰骋想象。吴道士身着青霓袍,飞到天宫,祈请神兽打开宫门。
B.李贺诗歌所选意象奇特,有颇浓的幽冥气息,“书鬼”一词高度赞扬了扬雄的才华。
C.诗中运用对比手法,天宫的清丽和人间的浑浊形成反差,暗喻人间枯荣,揭露社会现实。
D.这首诗写景、写事、抒情有机结合,“愿携汉戟”一句,表现了道教重人贵生的思想。
2.黄陶庵评本诗最后一联“结意自伤”,请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
2022-04-17更新 | 16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届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模拟测试语文试题(九)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观书

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注】①活水源流:化用朱熹《观书有感》中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②金鞍玉勒:饰金的马鞍和饰玉的马笼头,此处代指贵公子。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将书卷比作多情的老朋友,写出自己平时与书卷朝夕相处、忧乐相伴的感受。
B.颔联上句用夸张手法强调读书要讲求速度,下句用比喻手法表明了读书的益处。
C.颈联化用朱熹《观书有感》中的诗句形象说理,意思是新鲜的想法源源不断地涌来。
D.全诗盛赞读书之好处,抒写读书之趣,抒发爱书之情,情趣高雅,耐人品味。
2.诗歌最后一联是什么意思?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兵乱①后杂诗五首

吕本中

其一

晚逢戎马际,处处聚兵时。

后死翻为累,偷生未有期。

积忧全少睡,经劫抱长饥。

欲逐范仔②辈,同盟起义师。

其五

蜗舍嗟芜没,孤城乱定初。

篱根留敝屦,屋角得残书。

云路惭高鸟,渊潜羡巨鱼。

客来缺佳致,亲为摘山蔬。


【注】①兵乱,指公元1127年(靖康二年)金兵围攻并攻陷汴京。②范仔,据作者自注“近闻河北布衣范仔起义师”。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死”与“偷生”对举,抒写诗人的人生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百姓命运的系念。
B.诗人看到高翔云天的鸟和潜游深渊的鱼,心生羡慕,暗含了避世隐居的人生追求。
C.两首诗都写了因战乱导致百姓食不果腹、艰难度日的状况,表达出对战乱的批判。
D.两首诗揭露战乱后的现实,情感沉痛深挚;语言沉郁,与陆游《书愤》风格相近。
2.两首诗都写战乱,但内容上各有侧重,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22-01-27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萧处士游黔南

白居易

能文好饮老萧郎,身似浮云鬓似霜。

生计抛来诗是业,家园忘却酒为乡。

江从巴峡初成字,猿过巫阳始断肠。

不醉黔中争去得?磨围山月正苍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上句“老萧郎”照应诗题人物;下句用比喻手法,对人物进行生动形象的刻画。
B.颔联下句写萧处士痛饮美酒,不思恋故园,为下文写萧处士即将前往黔南作铺垫。
C.诗歌前四句着力刻画萧处士的形象,点明其能文好饮、年事渐高、四处漂泊的形象。
D.诗中写“巴峡”“猿”,与“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感情基调相似。
2.诗的最后两句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日

[唐]李咸用

浩荡东风里,裴回无所亲。

危城三面水,古树一边春。

衰世难修道,花时不称贫。

滔滔天下者,何处问通津。


【注释】①李咸用:唐末诗人,生卒年不详;因唐末乱离,仕途不达,遂寓居庐山等地。②裴回:“徘徊”。
1.从诗歌的体裁来看,这是一首            ,“古树一边春”让人联想起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诗句                
2.全诗表达了诗人复杂深沉的情感,请联系诗句对此加以简析。
2019-01-26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宁波市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9 . 下列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川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A.“斜阳草树”六句,盛赞刘裕北伐的雄姿和声威,这与南宋统治者的屈辱苟安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当朝统治者的讽刺。
B.上阕由眼前之景联想到英雄人物,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意境苍凉悲壮,寄寓了词人对国事的深切忧虑。
C.结尾处,词人以廉颇自况,既概括了不逢迎权贵而未被重用的坎坷遭遇;又表现了报国心切,苦于年老体弱的复杂心情。
D.全词将词人的政治见解与战略主张通过诗歌形象表现出来,富有诗意美;用典贴切,寄意深远,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2019-01-26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宁波市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10 .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八六子•倚危亭

(宋)秦观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刬尽还生。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

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那堪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

【注】①刬:同“铲”。②无端:无缘无故地,没有由来。③娉婷:美貌,指美人。④销凝:消魂凝恨。

1.本词表达了词人____________之情,词眼是___________
2.这首词运用了虚实相结合手法,请加以赏析。
2019-01-22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浙江省“温州十校联合体”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