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中渡晚眺

韦庄

魏王堤畔草如烟,有客伤时独扣舷。

妖气欲昏唐社稷,夕阳空照汉山川。

千重碧树笼春苑,万缕红霞衬碧天。

家寄杜陵归不得,一回回首一潸然。

【注】①魏王堤:洛水流经洛阳城内的一段河堤,贞观年间赐予魏王李泰,名魏王堤,为当时一大胜景。②杜陵:地名,在长安城南,是韦庄的家乡。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写曾经繁华一时的魏王堤,如今堤畔绿草如烟,表达昔盛今衰之叹。
B.落日的余晖洒满山川,但“空”字营造凄凉落寞的意境,寄托了诗人的感慨。
C.“千重”“万缕”,景象繁盛,“碧”“红”,色彩鲜艳,乐景衬哀情,倍增其哀。
D.尾联写船到中流,眼见家乡在自己面前慢慢消失,不禁回首望乡潸然泪下。
2.有人说,韦庄诗中不乏“大我之悲”,亦有“小我之叹”,请结合本诗,谈谈对这一说法的理解。
2024-05-05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族弟单父主簿凝摄宋城主簿至郭南月桥却回栖霞山留饮赠之

李白

吾家青萍剑,操割有馀闲。

往来纠二邑,此去何时还。

鞍马月桥南,光辉歧路间。

贤豪相追饯,却到栖霞山。

群花散芳园,斗酒开离颜。

乐酣相顾起,征马无由攀。

【注】①李凝,李白族弟,单父主簿,兼代宋城主簿。本诗作于李白送李凝赴任宋城主簿时。②青萍,古宝剑名。③操割,即操刀割锦。春秋时,郑人子皮想让没有经验的尹何管理自己的采邑,子产对子皮说:小孩子还不会操刀,就让他去剁肉,他一定会先伤到自己,把贵重的锦缎交给没裁过衣服的人去裁割,他一定会毁了锦缎。后以此比喻才能太低,不能胜任责任重大的事情。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用“青萍剑”比喻族弟的才能,表示他有足够的才干和能力来胜任新的职务。
B.七、八两句写贤士豪杰为李凝追送饯行,一直送到栖霞山,这为后面四句做好铺垫。
C.九、十两句写一群人在散发芬芳香气的花园中斗酒,将原本就欢乐的心情推向高潮。
D.最后两句写诗人和送行的人群一起开怀畅饮,醉得无法上马离去,可见其为人豪爽。
2.本诗有“此去何时还”之问,《梦游天姥吟留别》也有“别君去兮何时还”之问,二者所问内容和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赠何七判官昌浩

     

有时忽惆怅,匡坐至夜分。平明空啸咤,思欲解世纷。

心随长风去,吹散万里云。羞作济南生,九十诵古文。

不然拂剑起,沙漠收奇勋。老死阡陌间,何因扬清芬。

夫子今管乐,英才冠三军。终与同出处,岂将沮溺群?


【注】① 济南生:即西汉伏生,名胜,济南人。曾为秦博士,秦时焚书,伏生壁藏之。传九篇,即今文《尚书》。汉文帝时召伏生,是时伏生年九十余,老不能行。②沮溺:指长沮和桀溺,《论语》中提到的两位隐士。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时忽惆怅,匡坐至夜分”,开篇“惆怅”二字点出诗人心情抑郁,长夜难眠。
B.“心随长风去,吹散万里云”,上承“解世纷”,写诗人曾渴望归隐,自由自在。
C.“老死阡陌间,何因扬清芬”,写诗人担心自己寂寂一生,老死乡野,美名不扬。
D.“夫子今管乐,英才冠三军”,诗人用管仲、乐毅比何昌浩,也暗写自己的志向。
2.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分析。
2023-09-25更新 | 16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卷(二)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

向子

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同云深处望三关,断肠山又山。

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频闻遣使问平安,几时鸾辂还?


【注】①同云:即彤云,下雪前的阴云。②鸾辂:天子乘坐的车,这里代指徽、钦二帝和帝后。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句气势壮阔,为全词营造、渲染出了一种特定的、寒冷空旷的意境和氛围。
B.词人举目北望、但见彤云沉沉,关山重重,触景生情,内心倍感凄凉。
C.下片的“几时鸾辂还”,以问作结,表现词人对时局的发展仍心怀希望。
D.全词虽写亡国之痛,却并不鼓噪喧哗,语言委婉工致,不失词体本色。
2.有人认为上片“遥知易水寒”一句手法巧妙、意蕴丰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2022-12-26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大联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各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船凉。

忆君遥在潇湘上,愁听清猿梦里长。

1.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醉别叙事,江楼点出地点,橘柚香写景并点明时令,描绘了送别的环境,含蓄地写出了与友人分别的心情。
B.潇潇的江风、凄迷的雨、冰凉的船,这些意象是冷色调的,烘托出作者内心无尽的凄凉和思念。
C.三、四句“忆”字引发往事联想,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刻画出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环境。
D.末句以凄清的环境烘托愁苦心情,与古歌谣“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在表达情感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2.有人说本诗的诗眼是“凉”字,请简析其妙处。
3.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结合本诗三、四两句具体分析。
2021-12-10更新 | 29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龙吟

朱敦儒

放船千里凌波去,略为吴山留顾。云屯水府,涛随神女,九江东注。北客翩然,壮心偏感,年华将暮。念伊嵩旧隐,巢由故友,南柯梦、遽如许。

回首妖氛未扫,问人间、英雄何处。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铁锁横江,锦帆冲浪,孙郎良苦。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写放船江面,描绘出开阔而富有动态的画面,“略为留顾”,暗示词人陶醉于美丽的吴越山水。
B.“云屯水府,涛随神女”互文见义,想象奇特,生动描绘高天之上云聚欲雨,江面波翻浪涌的景象
C.“念伊嵩旧隐,巢由故友”借用典故,以巢父、许由自比,追忆自己在伊阙和嵩山的悠闲隐居生活。
D.“南柯梦、遽如许”承接上文,词人的悲叹不仅是对个人身世遭遇的感慨,更有国破家亡的悲哀。
2.简析下阕画线词句的用典艺术。
2021-02-13更新 | 14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业检测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4) |
真题 名校
7 . (09年湖北卷)下面是一段介绍王羲之书法的文字,请用比较工整的语句(如排比)概括王羲之在书法史上的主要贡献。要求:①符合原意。②不超过30字。
在书法史上,王羲之是一位富有革新精神的大书法家。他早年从卫夫人学书,后改变初学,草书学张芝,楷书学钟繇,在书法上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中晚年时,他不满当时用笔滞重、结体稚拙的局面,锐意改革,书风大变。他对楷书的结构、点画等加以变革,使楷书趋于匀称俊俏,挺拔多姿;他开创了今草,其草书用笔多变,流畅而富有韵致,比起前人有了质的飞跃;他的行书婉转灵动,俊逸妍美,从此行书取得了与篆隶楷草并列的地位。
2019-01-30更新 | 260次组卷 | 16卷引用: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语文试题
2010·海南·一模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别杜审言

宋之问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注】①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始参镇东军事。②龙泉剑:传说在豫章丰城有紫气,识宝之人挖地四余丈,得一石函,光气非常。中有双剑,一曰龙泉,一曰太阿。
1.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2.有版本将首联的“嗟”字作“闻”字,你认为好不好。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2010-05-04更新 | 238次组卷 | 4卷引用:2010年海南省高三五校联考语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