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754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常常想起荆轲死去六百多年之后出世的陶潜,他是多么想有所作为,渴望着刑天舞干戚这样英勇顽强的精神,然而他置身的仕途实在太肮脏和黑暗了,无法再忍耐着混迹下去,却又不敢像荆轲那样去抗争和搏斗,只好伤心地选择了一条逃匿和隐遁的路,唱出了采菊东篱下飞鸟相与还这些千古传扬的佳句,然而没有勇气作出一番事业的痛楚,肯定会常常咬啮自己的心灵,他如此动情地讴歌着荆轲,不正是痛悼自己无法献身于人世的极大悲哀吗?他所吟唱的此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恰巧是一种无限的憧憬和向往。

我最敬佩的巾帼英雄秋瑾,也曾经歌唱着荆轲的殿前一击虽不中,已夺专制魔王魄,充满了多么豪迈的胆魄和磅礴的气概。每当想起了蔑视酷刑和斩首的秋瑾,我常常会感到惭愧得 A ,为什么自己总是这样胆怯和恐惧呢?我想如果陶潜能够有机会碰见

她的话,在内心中肯定会激动得比我更难于自持,因为他是最敢于真诚地审判自己灵魂的诗人。真是可以这样断然地说,如果一个人阅读或听说了荆轲的故事,却依旧 B ,还纵容自己沉溺在无聊、卑琐和屈辱的日子里面,却并不痛下决心去 C 的话,那就确实是一种庸俗和可怕的苟活。

1.下列句子中的“一个人”和文中加点词“一个人”,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
B.一个从事体育锻炼并且以此为业的人,是重视一般人的赞美、责备和看法,还是只听从一个人,即医生或教练的褒贬意见?
C.这样想了好几年,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
D.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2.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3.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画波浪线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2024-04-15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滨城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考试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过去,科学家们普遍认为睡眠是一段恒定不变的时期,身体和大脑只有很少的活动。直到1952年,研究者记录了睡眠中人的脑电波,

一个晚上,你可以多次进入一个被称为“快速眼动睡眠”的状态,这个阶段你的脑电波看起来很像醒着的时候,,只有眼动肌会动。这个时候你会做一些生动而详细的梦。对于这个阶段,一个形象的说法是:一个瘫痪的躯体里有一个活跃的脑。

相应的,其余的睡眠时间你则处于一种叫做“非快速眼动睡眠”的状态。这个阶段一般不会产生复杂的梦,但你的身体是可以活动的。这个阶段可以被描述成:

俗话说,解决一个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睡一觉。历史上有很多传奇故事似乎证明了这句话。比如著名化学家凯库勒通过一条蛇咬住了自己的尾巴形成旋转的环状的梦想通了苯分子的环状结构。那么,梦中真的可以“解题”吗?从研究者目前积累的大量资料来看,睡眠确实有助于学习和记忆的巩固。当然,睡眠不是万能的灵药,白天的努力工作和学习也是必需的。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把文段中画线的句子改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句子原意。
2024·山东德州·一模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听到电话铃声,你会紧张吗?

根据一项七千多人参与的投票结果显示,85.7%的人会从突如其来的电话铃声产生紧张,铃声一响便会开始不自觉各种脑补。“电话恐惧症”引起广泛共鸣。

“电话恐惧症”,恐的是什么?有人嫌电话耽误时间,有人怕尴尬、怕沉默,有人怕加班、怕出事,还有人怕诈骗骚扰……实质上,电话恐惧症,恐的不是铃声,而是来电背后的人和事所带来的压力。铃声一响,电话里的内容,是完全未知的,是不可掌控的。正是“电话盲盒”的不可预测性,令人(      )。这种社交症候更多聚集在年轻群体中,而那些“玩不转”社交软件的老年人,拨响老友的号码,接通后听一句“最近还好吗”,还是会被温暖到。

作为社会性动物,大部分人喜欢并习惯于游走在各种社交场合,在不同的交际场景中,任何状态的出现都是(      )的。因此,关于电话恐惧症的探讨,不必赋予其过多的价值评判。我们剖析这一现象,去了解当代人的社交心理,也是对社交中的自我进行内寻。从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算起,穿梭于电波之中的信息(      ),堪称海量。今天,沟通的途径足够多元,有太多方式去和一个人建立连接。无论媒介如何更新,声音构筑的对话桥梁依然坚韧。人们在一些时刻仍需要电话,需要通话时那一对一的专注沟通,需要那不经修饰、直截了当的情感抵达,需要某个听到会瞬间心安的声音。

1.请在文中括号处填写恰当的成语。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关联词的使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是”与“不是”相呼应,在前文否定的基础上肯定来电背后压力的实质。
B.“因此”承上表明“电话恐惧症”是社交正常反应,不必进行过多价值评判。
C.“无论”指任何条件下的结果都不会改变,强调媒介更新背景下要多元交流。
D.“更”表示前后句子之间的层进关系,突出电话沟通时心与心交流的重要性。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四处表述不当,请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熟透的柿子香甜可口,营养丰富,但是有些传言让大家望而却步,难以尽享其美味。

误区一:____________。柿子颜色金黄,有人以为吃它最补胡萝卜素。其实不然,它的胡萝卜素含量只有胡萝卜的6%和芒果的3%,在两位“大神”面前真有点不值一提。柿子营养优势最大的是富含维生素C,每百克含量约为30毫克左右。吃100克柿子,就能满足当日维生素C需求的30%。

误区二:____________。其实,白霜是柿子被晒成柿饼时,水分逐渐蒸发,果肉里所含的葡萄糖和果糖随之渗透到表皮上来,在表面凝结形成的白色粉末。白霜是可以吃的,无须刻意洗掉。

误区三:____________。因为柿子含有鞣酸,所以很多患有贫血的朋友担心吃柿子会加重贫血。其实,像甜柿子和脱涩后的涩柿子这种鞣酸含量低的柿子还是可以偶尔吃的,只要不大量、长期吃就好。另外,对于有缺铁性贫血的小伙伴,在遵医嘱服药的同时,平时饮食还要注意选择富含铁的食物。

1.请为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024-02-20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比赛足球时,裁判官吹了叫子,说哪个人犯规,哪个人就得受罚,用不到由双方停了球辩论。最理想的球赛是裁判员形同虚设(除了做个发球或出界的信号员)。为什么呢?那是因为每个参加比赛的球员都应当事先熟悉规则,而且都事先约定根据双方同意的规则之下比赛,裁判员是规则的权威。他的责任是在察看每个球员的动作不越出规则之外。一个有Sportsmanship的球员并不会在裁判员的背后,向对方的球员偷偷地打一暗拳。如果发生此类事情,不但裁判员可以罚他,而且这个球员,甚至全球队的名誉即受影响。球员对于规则要谙熟,技艺要能做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的程度,他需要长期的训练。如果发生有意犯规的举动,就可以说是训练不良,也是指导员的耻辱。

这个譬喻可以用来说明乡土社会对于讼事的看法。所谓礼治,就是对传统规则的服膺。生活各方面,人和人的关系,都有着一定的规则。行为者对于这些规则从小就熟习,不问理由而认为是当然的。长期的教育已把外在的规则化成了内在的习惯。维持礼俗的力量不在身外的权力,而是在身内的良心。所以,这种秩序注重修身,注重克己。

1.请用成语替换文中加点的词语,不得改变文意。
2.文中有一处用了括号,下列四处括号用法与文中相同的一项是(       
A.这包括:(1)访谈前要尽量做好准备工作。
B.有些节日活动是有一定现实意义和作用的(如六月六的晒衣物及年终的掸尘等)。
C.我们的祖先创造“投机”“取巧”两个词组(应为“词”)时并非贬义。
D.“脚”的本义是“小腿”(《说文》:“脚,胫也。”)。
3.比喻论证是议论文写作常用的方法,请指出表格中三个喻体分别对应的本体,并简要分析文中比喻论证的表达效果。须将答案写到答题纸上的相应位置。
喻体本体比喻论证的表达效果
足球赛乡村生活(乡土社会)_________
球队村子
球员____________
指导员父亲、教师
训练____________
规则____________
裁判员地方官员、乡绅长老
2024-02-20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许多人都习惯在洗菜或水果时将其浸泡一段时间以去除残留农药,,有些人会将浸泡时间延长至3-4个小时甚至一夜。这种方法科学吗?

农药按照溶解性能分类,。水溶性农药主要有敌百虫、乙烯利、杀虫双等;脂溶性农药大多为有机磷类农药,如乐果、氧化乐果等。目前用于果蔬的农药,这是因为脂溶性农药的渗透性远远大于水溶性农药,其防治效果会比水溶性的农药好很多。但这就造成脂溶性农药在果蔬表面的残留量远远高于水溶性农药。

从科学角度来说,清洗果蔬时不建议长时间浸泡。事实上,传统用水浸泡的方法,只能去除果蔬表面的水溶性农药,却不能除去其主要残留物质——脂溶性农药。且在浸泡过程中,水溶性农药会溶解在水中并形成具有一定浓度的水溶液,若浸泡时间过长,则很有可能导致水中的农药重新附着在果蔬表面。此外,果蔬中的许多水溶性营养素如维生素C、维生素B以及钙、镁、铁、锌等元素会溶解在水中而导致营养成分流失,有人做过相关研究,发现当蔬菜、水果的浸泡时间超过15分钟,其维生素C含量损失率高达90%。

1.下列句子中的“一定”与文中加点的“一定”,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凤儿,我在这儿一天担心一天,我们明天一定走,离开这儿。
B.每天进行一定的运动,非但不影响成绩,反而会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
C.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D.人一辈子,相随心转,如水在河,岸宽则波平,岸窄则浪激,没一定的。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3.简述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准确流畅,不超过45个字。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黄河之水天上来”究竟是何种景观?未见其容,先闻其声。轰隆隆的水流声和撞击声,由远及近。这里的水,富有多变性,洒脱而自信,沸腾而狂放。眼前的黄河如巨龙扑入视野,带着豪情,展示自己的身躯和姿态。滔滔黄河奔腾至此,为两岸苍山所囿,不得不骤然紧缩身体,但前行的劲头更足,决心更大。

离瀑布越近,河水轰鸣的声音越大,瀑布的景观越清晰。只见黄河水像一匹咆哮的野马腾空而起,带起的水珠肆意飞舞,升腾到我们的头顶,如烟,如雾,如尘。一颗颗水滴溅在我们脸上,落在我们身上。面对如此壮景,我终于理解了黄河水在壶口处的意境,听懂了黄河的语言,领悟了黄土地蕴含着的的力量和精神。

站立雪口瀑布栅栏旁,我已不再是一名看客,俨然是在接受一场洗礼。我想,人只有融入大自然,方知世事变化的真谛。此刻,我的心随黄河而动,随中华血脉而跳,我不由得挺直了腰杆,满怀虔诚感,充满自豪感。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多处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描摹黄河,请你选择一处加以赏析。
3.面对壶口瀑布的壮景,作者领悟了“人只有融入大自然,方知世事变化的真谛”,作者领悟到的“真谛”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024-01-31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作为一部历史人文纪录片,《大运河之歌》通过实地走访,使现实与历史在故事发生地“相遇”。“现场实景+白描动画”的手法,不仅体现了视听语言的创新,更体现了对大运河活态世界文化遗产的深层认识,真正实现了创作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欣欣向荣的今日运河,是活的历史,更是不断发展的中华文明的生动写照。

作为“国家相册”,纪录片有传承文化、传播文明的重要使命。近年来,一大批题材各异、形态不同的优秀纪录片,生动深入地讲述着中华文明故事,深受广大观众好评。这些优秀纪录片虽然千姿百态,却拥有一个显著的共性,即深挖“新”与“常”,于新处见常,于常处出新,以守正创新呈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字”从遇见你》单集5分钟,每集聚焦一个汉字,节奏明快,以说唱、动画等方式讲述汉字的独特性、延续性;《如果国宝会说话》基于对一件件文物细致独到的观察,让文物“自我表达”,讲述中华文明故事;《书简阅中国》通过30封古人书信,联通古人与现代人的共同情感,纸短情长;《鲜生史》通过鲁迅、苏轼、曹雪芹、白居易与美食的渊源,展示美食里的中国……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是纪录片创作的无穷宝藏。坚持守正创新,纪录片在讲好中华文明故事方面,拥有无限可能,令人期待。

1.下列句子中省略号的用法与文中省略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蛐蛐儿叫铮铮……”
B.他望着那捆书,用微弱的声音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做有用……的人!”
C.看着他留给我的这幅画,良久,我的心底里,好像有一颗种子在生根、发芽……
D.在这千万被饲养者中间,没有光,没有热,没有温情……没有法律,没有人道。
2.优秀的纪录片的命名往往也很有艺术性,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字”从遇见你》和《鲜生史》两个片名的理解。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人工智能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但 A 。图灵奖得主、多伦多大学教授杰弗里·辛顿认为,目前的人工智能已经可以通过学习掌握“欺骗”人类的方式,“一旦人工智能具备了‘欺骗’的能力,就有了‘控制’人类的能力,这样的超级智能可能会带来很大的安全风险。”

在通用人工智能(AGI)时代到来之前,人工智能的安全风险主要来自“人”。我们不应该假设机器是公正的,因为机器可能会试图改变人类的行为。更准确地说,是机器的所有者想要改变其他人的行为。综上,随着人工智能的本事越来越大,人工智能的“对齐”问题浮上水面。所谓“对齐”,即人工智能系统的目标要和人类的价值观与利益“对齐”,保持一致。 B OpenAI首席执行官山姆·阿尔特曼认为,在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过程中要重视安全风险,建立统一的国际标准,以可验证的方式建立人工智能安全开发的信任体系。今年2月,中国在《全球安全倡议概念》中提出加强人工智能领域安全治理,表示应加强对人工智能潜在风险的预防。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拥有优秀的大量人才,可以在人工智能安全治理领域发挥了领导作用。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文中第二段后半部分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将修改后的句子抄写在横线上。
2024-01-22更新 | 34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二十四中学、大连八中、辽宁省实验中学等五校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三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说不清”是一句极有用的话。我在这时,更感到这一句话的必要,即使和讨饭的女人说话,也是万不可省的。

但是我总觉得不安,过了一夜,也仍然时时记忆起来,仿佛怀着什么不祥的预感,在阴沉的雪天里,在无聊的书房里,这不安愈加强烈了。不如走罢,明天进城去。福兴楼的清炖鱼翅,一元一大盘,价廉物美,现在不知增价了否?往日同游的朋友,虽然已经云散,然而鱼翅是不可不吃的,即使只有我一个……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

我因为常见些但愿不如所料,以为未必竟如所料的事,却每每恰如所料的起来,所以很恐怕这事也一律。果然,特别的情形开始了。傍晚,我竟听到有些人聚在内室里谈话,仿佛议论什么事似的,但不一会,说话声也就止了,只有四叔且走而且高声的说:

“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

我先是诧异,接着是很不安,似乎这话于我有关系。

1.鲁迅在谈到自己的创作时,曾提到“我力避行文的唠叨”。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似乎有悖于鲁迅的创作主张。请你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2.鲁迅笔下的鲁四老爷作为封建卫道士,其语言表达经常出现逻辑难以自洽的问题。请你运用所学逻辑知识指出划线句的逻辑错误,并加以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