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428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树林群落主要生活在以赤道为中心的热带及亚热带淤泥深厚的海滩上。

红树林经常处于被潮水淹没的状态,空气非常缺乏,因此许多红树林植物都具有呼吸根。呼吸根外表有粗大的皮孔,内有海绵状的通气组织, 。每到落潮的时候,各种各样的支柱根和呼吸根露出地面,(       A       ),使人难以通行。热带海滩阳光强烈,土壤富含盐分,红树林植物具有可排出多余盐分的分泌腺体,叶片则为光亮的革质,利于反射阳光,减少水分蒸发。

红树林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是密集而发达的支柱根,很多支柱根自树干的基部长出,牢牢扎入淤泥中形成稳固的支架,使红树林可以在海浪的冲击下(       B       )。红树林的支柱根不仅支持着植物本身, ,因此红树林又被称为海岸卫士

红树林群落虽然在世界上面积不大, ,养育了为数众多的动物。一旦被破坏将引起严重的后果。我国的红树林在过去破坏比较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平衡。现在有大面积红树林分布的地区很多已经被划为自然保护区。

1.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024-05-30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省际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测试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扶持和牵引下,乡村博物馆建设步入快车道。各种类型的博物馆在农村地区不断涌现。相比城市或综合类博物馆的高大上,这些博物馆是有点的——不仅坐落在乡村,而且所陈列的展品和讲述的故事也都是这片土地上出来的。但也正因为足够,足够接地气,它成为乡村文化乃至乡村精神的代言人,它浓缩并集中记录了乡村沿革、当地文化和民俗风情,那些本就充满故事的场馆和里面的各种物件,是乡土记忆和文化根脉的具象化,它们留住了时间,也留住了乡愁。

乡村博物馆对当地人绝不仅仅是多了一个茶余饭后又供休闲娱乐的场所,它更重要的价值在于,为人们建设了一个近距离触摸历史、感受丰厚民俗文化的入口。一些乡村博物馆内陈列的特色藏品,不少就是当地村民自愿无偿捐赠的,还有的乡村博物馆,由村民自筹资金建设,是全村人共同打造的明星。可以说,乡村博物馆建设的过程,本身就是乡土记忆唤醒的过程,文化自信激活的过程,共同体意识强化的过程。人们在参与乡村博物馆建设的过程中,得以有机会重温一代代人的生活轨迹,重新认识传统民俗和文化气象的魅力和价值,在对文化根脉的追溯、对乡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中,激发出创造新生活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1.第一段“所陈列的展品和讲述的故事也都是这片土地上‘长'出来的”一句中,如果把“长”换成“产生”,表达效果为什么没有原文好?请结合语境简要分析。
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3.根据第二段的内容,用一个单句为“乡村博物馆”下一个定义。(不超过70字)
2024-05-30更新 | 23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省际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测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小题。

2024 年,AI 依旧是科技舞台的主角。

1 30 日,Neuralink 公司创始人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宣布,该公司研发的脑机接口芯片首次植入人类大脑,植入者恢复良好,已初步检测到预想中的大脑神经元尖峰信号。2 16 日,人工智能研究公司 OpenAI 研发的首个视频生成模型 Sora      ),再次在业内引起巨大轰动。

在进入现实生活前,人工智能就以“机器人”形象活跃于文学作品中。在科幻小说里,人工智能常被赋予一种由人类创造但反过来伤害人类的异化性质。这种妖魔化的文学想象,体现了人工智能对于人类的深层忧虑。在 AI 时代,人们对科技的讨论已经上升到与人类伦理道德建立起广泛而深入的联系。

这是一个科技狂飙的时代,也是科技伦理风险(      )的时代。理性地看,“科技末日论”多少有些(      ),但种种现实担忧也绝非杞人忧天。相对乐观的是,人类总能通过不断适应新技术的发展而调整治理手段,一次次从这种困境中走出来。

1.请在文中括号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024-05-25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校高三下学期一模试题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贾平凹坦言自己青睐“中国表达”,写作的材料要呈现国情、世情和民情,,而不是在房间里道听途说编出来的。他的小说《秦腔》是对中国内地在世纪之交社会巨变期所作的一份生活记录,展现了农村在现代文明冲击下的衰落、颓败及农民的迷惘、焦灼。这既是对历史的回望,,进而引发读者关于乡土中国未来走向的探索。

秦腔戏的嵌入构成小说独特的“天窗”结构,实践了贾平凹以实写虚的抒情美学。“在《秦腔》里,我以最真实朴素的句子去建造浑然多义的意境,这好比造房子,有坚实的基、牢固的柱墙,而房内全是空虚,让阳光照进,空气流通。”贾平凹将小说的实像、实境比作房子的实体,而虚像、虚境,它们透过天窗进出,而这个“天窗”就是小说虚实相生的路径——秦腔戏。

如果《秦腔》是书写乡愁的抒情诗,那么秦腔戏就是诗中反复吟咏的典故,包孕着天地人合一的庞大象征体系。贾平凹将乡土的冲击、裂变、没落也排演成一出大戏,在过去、当下和未来,在寥廓的天地间,在自然、文化的交融激荡里,发出沉郁顿挫的“伤逝”之声。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和文中划线句子中的引号用法相同的是(     
A.“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粗枝大叶,夸夸其谈,满足于一知半解,这种极坏的作风,还在我党许多同志中继续存在着。(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B.为了深入批判“四人帮”,肃清其流毒和影响,在这个问题上拨乱反正,十分必要。(《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福临路工房的两千个左右的包身工人,隶属在五十个以上的带工头手下,她们是顺从地替带工赚钱的“机器”。(夏衍《包身工》)
D.阿Q也心满意足的得胜走了,他觉得他是第一个能够自轻自贱的人,除了“自轻自贱”不算外,余下的就是“第一个”。状元不也是“第一个”么?(鲁迅《阿Q正传》)
3.选文末段多处运用了比喻手法,请结合文本分析其表达效果。
2024-05-25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校高三下学期一模试题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这天是草原上的天。草原毫无遮拦,这样开阔,这样坦率,只是一个劲儿地绿。天呢,却是变化多端。它常常显得离地很近,有时站在四不靠的草原上,总觉得天还是可以用手摸得到的,在大桥上看日落,真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了。太阳如同从炉中锻出的炽热的铁,红得发白。沉下去以后,天边还久久地染着余光。

那云也奇怪。它仿佛不在天上,而在地上,应该说,就是在那天和地的交界上。像要往上飘,又像要往下落,让人摸不着头脑。有时乌云密布,天阴沉沉的,滴得下水来。忽然间云在空中活动起来,大块大块地往天边滑去,太阳马上就光灿灿的,照得人睁不开眼。天也骤然升高了,就是飞,也难得上去了。那些云,都集中到一堆,落到天地的边缘上,好像是谁在那刷了一笔浓墨。想来那里一定会下大雨,让丰盛的草原畅饮一番。再等一会儿,这一“笔”勾销了,却又在天的另一边,添上了一笔。这看不见的笔挥来挥去,云层就汹涌而来,呼啸而去,忙个不停。那推云童子、布雾郎君,以及四海的龙王爷,在这一带的任务似乎特别繁忙,我真替他们累得慌呢。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如改成“草原毫无遮拦,开阔,坦率,一片碧绿”,语意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2.文本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在文中找一处,就某一种修辞手法结合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
3.文中画波浪线处的“笔”字加了双引号,说说它具有什么效果。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满过后,我回到故乡,想再看看麦浪翻滚的样子。

车在蔚蓝的天空下行驶,夏初的葳蕤袒露在阔野上,故乡大地一派生机。看呵,绿树含烟,鸥鸟翩翩;丰草争茂,流水潺漏;田畴如毯,麦浪绵绵。目力所及,皆是一幅线条明快、色彩斑斓的田园图画!

往田垄深处走去,小麦的清香和着土地的芬芳沁人心脾。极目远眺,一块块麦田密如绒毡,棋盘般整齐,像是的裁缝修剪过一样。微风吹过,麦叶沙沙作响,麦浪起起伏伏,绸缎般绵延向远方。身前身后,一株株青绿色的麦秆,叶片修长挺拔;一粒粒鼓胀饱满的麦粒,密密匝匝,结成小穗。每穗有多少颗麦粒就有多少根麦芒,像战士紧握的钢枪。而此时最容易让人遗忘的是那些不起眼的麦花。和其他植物的花不同,麦花极简约、极朴素,它们摒弃了花瓣,没有明艳的色彩,只是袒露着雄蕊和雌蕊,半悬半挂在麦穗上,翘首期盼风媒的撮合,将良缘化为金黄的丰收。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个叠词“翩翩”“潺潺”“绵绵”,如果改成“飞翔”“不息”“起伏”,在语意表达有什么不同?
2024-05-21更新 | 1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阳泉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测试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据说,一个山西人一辈子最不能少的两样,是醋和午觉。在外地朋友们困惑“这个觉难道就非睡不可吗”的时候,山西的朋友们竟然也在感慨“午睡居然不是全国统一的?”

      ①      ?最常听到的解释是:山西人以米面等碳水化合物为主的饮食结构,导致了他们更容易出现饭后困倦的生理反应。这种生理现象被称为餐后嗜睡,      ②      

关于“晕饭”,有一个流传已久的解释:吃得太饱之后,      ③      ,大脑供氧不足了,就会开始犯困。遗憾的是,这种说法在逻辑上是不成立的。类似于消化胃中的食物,有氧运动的过程中,也会有大量的血液涌向肌肉,上述说法如果是正确的,那么人应该会越跑越困,但实际上,反而让人头脑清醒。另外,已经有研究证明,人体在用餐后,颈动脉的供血量并不会出现明显的变化。

除了“供氧”假说,还有被“酸碱论”爱好者推崇的解释:饭后由于胃酸的消耗,血液碱化,导致了碱中毒,让人晕乎。这种说法当然也不对,因为人体中有非常稳定的缓冲体系,并不会一顿饭的工夫就改变了血液的pH值,再者说,如果这个逻辑真的成立,那么喝苏打水、碳酸饮料就变成了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3.在《逻辑的力量》单元中,我们知道在某些情况下,使用直接论证比较困难或不容易取得好的效果,使用间接论证——排除法、反证法和归谬法反而可以更有效地进行论证。那么第四段使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来反驳“酸碱论”?请简要写出其推理的过程。
2024-05-21更新 | 2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阳泉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测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治乱循环本是常事。但是,山西古今盛衰间的落差之大,可以说无出其右。今天的山西有多落魄,。只有理解山西几千年来的辉煌、动荡与沉沦,方能穿越浮华,抵达文明的深处。

纵跨山西各个时期的地上建筑,见证着5000年华夏文明走过的痕迹:在西侯度的动物烧骨里,你可与180万年前的古人类相遇;在云冈大佛的琉璃双眸下,可目睹北魏工匠的一钎一斧;在永乐宫近1000平方米的壁画前,赞叹元代色彩艺术的精妙绝伦;在香烟缭绕的五台山顶,你将被响彻百年的钟声穿透心灵;历经千年的晋国宗祠,是记录历史变迁的艺术载体;雄伟壮阔的应县木塔用榫卯结构,封印了中国建筑史的奇迹;城墙斑驳的平遥古城,彰显了晋商汇通天下的卓越功绩;巍峨陡峭的太行山脉见证了千百年来民族的融合与统一。表里山河、伟岸气魄的三晋大地,散落着先人智慧灿若繁星,也凝聚着无数文明传续的印记

四十年看深圳,一百年看上海,一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陕西,五千年看山西,看的不是帝王将相,也不是亭台楼阁,。晋南的临汾是尧舜舞台,晋北的大同是北魏皇都,晋中的太原是李唐龙城,文明在这里从肇始到激荡,再到成熟包容,最终走向世界。小则来看,山西是民族融合的熔炉;中则来看,山西是中国人文的重要孵化器;大则来看,伴随中国的快速崛起,西方世界急需重新认识中国。认识中国的最好途径,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024-05-10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临汾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无论哪种科技,能够解决多少问题,就可能引发多少问题。且科技引发的经常是全新的、未知的、令人不安的问题,这种现象在现实中。所谓“好的科技”,应有一定的判断标准。比如,原子弹绝对不是一项“好的科技”,因为它会剥夺人们的生命,剥夺人们选择的权利和所有可能。原子弹这种武器是“抹杀一切”的。但当原子能与发电联系起来时,人们就能借此获得更多的可能和选择。电灯会照亮黑夜,延长白天,电能孕育新的力量。手工劳动可以通过电力实现自动化,提高效能。人们会因此产生新的创意,实现新的可能。

虽然原子弹与核电都来自原子能,但它们是的两种科技。一个会抹杀所有可能,另一个会拓展更多可能。判断一项科技,要可能思考这项技术是否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无限的可能性。科技不是一个______的中立存在,它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引发新的问题。二者比例看似各占一半,其实不然。科技带来的益处占比为51%,而它引发的问题占比为49%。虽然二者之间只存在2%的微妙差别,但是如果将这个比例放在时间的长河之中,我们就会看到其差别有多么大。因此,所谓的进步,从来不是只看当下就能断言的,而是要结合历史才能看清。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下列句子中的“尽”与文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B.孙少平尽着平生的力气往外推了一把。
C.作寒作暑无处避,花落花开尽他意。
D.当下心中大喜,却故意的尽了那风水几句。
3.上述材料体现了怎样的哲学思想,请简要概括。
2024-05-10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临汾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通往茶山的路,小方石铺就,汽车被硌得左冲右跳,犹如颠簸在大海上,如此坎坷的盘山公路,还是第一次体验。

终于得见这漫山满岭的古茶树, 两千七百年的古茶树,        几百年的古茶树,        是古的,古代,古老,但不古稀,因为太多。古茶树并不是很高大,因为要采摘,所以都只有三五米高,直径也不粗,茶树长得很慢。是否经过人工的矮化,不得而知,但因为生长在高山云雾深处,这些茶树,不事张扬,沧桑内敛,树干遒劲,虬枝如龙,造型古典,山重水复,叶片青绿。

在翁基村的家家户户木屋檐口顶部的翘角处,都能看到完全一样的三叉形茶叶图案,这是翁基村的图腾。寨子里每年都会举行祭茶祖活动,村民也保留着近乎原始的布朗族烤茶传统。茶是大自然给予布朗族的馈赠,也是村民自然崇拜的对象。布朗族是茶的民族,翁基人世代与茶树为伴,以密林草木为生命的依托,是茶养育了他们,水攻、火烤、陶煨、竹酿,在生活的幸福美满处,被茶香环绕着梦境。如今,翁基古寨的茶叶名满天下,加上这里的名气,更多的人来到景迈茶山,布朗人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古茶树, 是布朗人的精神图腾, 是他们美好生活永远的摇钱树。

1.请在文中的横线上,填入合适的关联词语。
2.材料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极富表现力,请作简要赏析。
2024-05-09更新 | 19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名校联考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